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3-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ICSQ/EQY电镀铬层技术条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首次制定了《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EQY-3-95《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第8.4节“镀铬层”停止执行。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工艺材料标准化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
电镀铬层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铁基体材料上,在水溶性电解液中,用电解的方法获得的铬层。
本标准涉及的电镀铬层限定为耐磨用途的镀层,俗称“硬铬”。
本标准不涉及装饰性电镀中的铬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及总成电镀铬层的质量控制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56—85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5270—85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5934—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GB6462—86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11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3术语3.1工作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图纸上指定镀铬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工作面。
3.2厚度镀层厚度是指在工件的工作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镀层厚度的最小值。
4镀覆层的表示方法4.1通用镀覆表示方法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对于电镀铬可以是: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名称·镀覆层厚度·后处理4.2后处理表示法AO表示松孔处理;Q表示除氢处理(允许在图纸上用文字说明替代符号Q)。
镀铬工艺技术要求
镀铬工艺技术要求镀铬工艺技术要求镀铬是一种将铬涂覆在金属表面以增加其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的工艺。
镀铬的品质和效果取决于工艺技术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于镀铬工艺技术的要求。
1. 表面准备:在进行镀铬之前,金属表面必须充分准备。
这包括将金属表面清洁干净,并除去任何污垢和铁锈。
必要时,可以使用研磨和抛光等手段来平整和光滑表面。
2. 去油处理:在镀铬之前,金属表面必须进行去油处理。
这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溶剂或碱溶液来完成。
去油处理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以确保镀铬的质量和附着力。
3. 镀铬溶液:选择合适的镀铬溶液非常重要。
镀铬溶液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配方,以确保镀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含有适量的铬酸铜和二价铬离子的镀铬溶液是常用的配方。
4. 镀铬时间和温度:镀铬时间和温度对镀层的质量和厚度有很大的影响。
镀铬时间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镀层厚度。
镀铬温度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溶液和金属表面反应的速度和质量。
5.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镀铬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电流密度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控制镀铬的速度和质量。
过高或过低的电流密度可能会导致镀层的不均匀性和质量问题。
6. 镀铬质量检测:镀铬后,需要对镀层进行质量检测。
这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来检查镀层的均匀性和光滑度。
还可以使用重量和厚度测试来确定镀层的质量和厚度。
7. 表面保护:在完成镀铬后,金属表面需要进行保护以防止腐蚀和损伤。
这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清漆或涂层来完成。
这些涂层可以提供额外的耐腐蚀性和保护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镀铬层的装饰效果。
综上所述,镀铬工艺技术的要求包括表面准备、去油处理、选择合适的镀铬溶液、控制镀铬时间和温度、调整电流密度、镀铬质量检测和表面保护等。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镀铬层。
4镀铬层的技术要求
.
.
镀铬技术协议
甲方:沧州华海风电设备科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甲方委托乙方对产品的零件进行电镀,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加工零件图纸,乙方需按照甲方的图纸要求进行镀
铬加工,并按时向甲方交付。
2、乙方镀铬工件应该到以下要求:
2. 1外观所有镀铬的工件,用肉眼观察时,表面应光亮、光泽、不应有麻点、起泡、剥落、露底、变色和结晶粗大或任何对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缺陷。
在电镀后直接使用或电镀后磨光的产品表面上,不得有铬瘤。
如果电镀后由供方进行热处理或磨光过程中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气泡或裂纹。
2.2表面粗糙度按(GB3505)中的规定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2.3结合强度按(GB5270)中规定的弯曲、磨损、热震等试验方法进行弯曲试验时(将受检验的试件用钳子夹紧,反复弯曲180度(向两面各弯曲90度)直到断裂),底层与基体,底层与铬层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分离、起层。
2.4铬层的硬度镀铬层的硬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没有规定,铬层的显微硬度值HV≥750(试验方法:GB/T9790)
3、产品到厂后,甲方对其进行验证,若验证不合格,乙方需及时返工,若影响甲方交付所造成甲方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4、此技术协议若有未尽事宜,由甲方双方共同商讨解决,且结果列入协议备忘录。
5、此技术协议经双方单位领导签名,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6、协议一式两份,正本由归甲方所有,副本则由乙方保存。
正副本均有同等法律效应。
甲方:泰州市永大阀业制造有限公司乙方:泰州市海陵区鹏程车件厂
日期:日期:
签章:签章:。
镀铬试验要求
镀铬试验要求镀铬试验要求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钢铁基体或塑料基体)上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要求。
规定了汽车上使⽤的镍-铬和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厚度、外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等的检测及评定⽅法。
本标准适⽤于汽车内外饰件表⾯的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GB 4955-97 ⾦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法GB 5270-85 ⾦属基体上⾦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法GB 6460-86 ⾦属覆盖层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GB 6461-86 ⾦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GB 6462-86 ⾦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截⾯厚度显微镜测量⽅法GB 12600-90 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7-97 ⾦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GB/T 12610-90 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GB/T 12611-90 ⾦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GB/T 13911-92 ⾦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法QC/T 625-99 汽车⽤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DIN 50017 Condensation water test atmospheres3 术语3.1主要表⾯汽车⽤装饰性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以下简称装饰性电镀层)镀覆前后的规定表⾯,此表⾯对镀件的外观和(或)使⽤性极为重要。
3.2最⼩厚度在镀件的主要表⾯上所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值。
4 需提供给供⽅的信息4.1 本标准规定的相关技术参数等必要信息。
4.2 基体材料和表明镀层服役环境的使⽤条件号或所需特定镀层的分级号如果只提供基体材料号和使⽤条件号,⽽未提供镀层分级号,供⽅可以在满⾜产品要求的前题下确定。
镀铬工艺标准
镀铬工艺标准
镀铬工艺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要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镀铬工艺标准:
1. 基材要求:基材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无明显缺陷和脱落,不应有明显的油污、锈蚀等。
2. 预处理:镀铬前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包括清洗、除油、除锈等步骤,确保基材表面干净。
3. 镀液配制:根据具体的镀铬要求,选用适当的镀液进行配制,镀液应具有合适的酸碱度、温度和成分。
4. 镀液搅拌:镀液需要进行搅拌,保持液体均匀分布,防止产生异质性和局部腐蚀。
5. 镀液温度和时间控制: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控制镀液的温度和镀铬时间,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厚度符合要求。
6. 镀液电流密度控制:调整镀液中的电流密度,以控制镀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分布。
7. 镀液过滤和补充:定期对镀液进行过滤和补充,去除杂质和补充耗损的化学物质,保持镀液的质量稳定。
8. 镀层检测和评估:对镀层进行检测,包括厚度、硬度、附着力等指标的测试,确保镀层质量符合要求。
9. 镀层包装和储存:对镀铬后的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止镀层受到损坏,储存时注意避免与其他材料接触,防止腐蚀和氧化。
以上只是一般的镀铬工艺标准,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要求和工艺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
镀铬的执行标准
镀铬的执行标准镀铬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通过将金属铬沉积在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的表面,使其具有亮丽的外观和耐腐蚀性。
为了确保镀铬的质量和一致性,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可执行的标准。
以下是一份关于镀铬的执行标准,旨在指导制造商和用户正确进行镀铬过程。
1. 质量要求镀铬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a. 外观:镀铬表面应均匀亮丽,无气泡、明显的斑点、坑洼等缺陷。
b. 耐腐蚀性:镀铬层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外观和性能。
c. 厚度:镀铬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一致性。
d. 黑色和白色金属接触区域:黑色金属与铬层之间的接触区域应达到相关行业标准,确保接触强度和电导性能。
2. 镀铬液配方镀铬液的配方应根据待处理物体的特性和要求进行优化。
配方中应包含适量的铬酸、硫酸和各种添加剂,以确保镀铬液的稳定性和镀铬效果的良好。
3. 质量控制在镀铬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镀铬层的质量。
这些测试包括:a. 自腐蚀测试:将待处理物体暴露在含有5%盐酸的环境中,观察铬层是否出现白化、起泡等腐蚀现象。
b. 黑色和白色金属接触测试:将镀铬层与黑色金属(如铁)和白色金属(如铜)接触,观察是否出现接触剥落、电导性能下降等现象。
c. 厚度测试:使用合适的测厚仪进行镀铬层厚度的测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操作规程镀铬的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清洗:待处理物体应经过彻底的清洗,去除表面油脂、氧化物等杂质。
b. 预处理:根据需要,可进行酸洗、除磷酸洗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镀铬效果。
c. 镀铬:将待处理物体浸入镀铬槽中,控制镀铬液的温度、电流密度和镀铬时间,确保均匀的镀层形成。
d. 清洗和后处理:将镀铬后的物体经过清洗、烘干等后处理步骤,确保其质量和耐腐蚀性。
5. 安全操作进行镀铬操作时,应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范:a.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安全培训。
b.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共10页文档
编制:校对:标准检查:审定:批准:受控标识: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2019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2.3 GB/T 4956-2019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2.5 GB/T 6461-2019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2.6 GB/T 10125-2019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3.1 电镀件外观类别A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三层
底层(s)
>8
中间层(高硫)(b)
—
<0.005 >0.15
≥60 —
≥50 10
面层(b)
—
>0.04 和<0.15
≤40
≤40
1) 伸长率的试验方法按GB/T 9798—1997 的附录B。 2) 规定镍层的含硫量(质量百分比)是为了说明所用镀镍溶液的种类。还没有简单的测量镍层含硫量的方法, 但 是按GB/T 9798—1997 的附录D规定的任何一种方法,采用专门制备的试样,可予精确测量。 3) 按GB/T 6462 的规定,制备镀层的横断面、抛光和浸蚀后,用显微镜测定和鉴别多层镍之间的厚度比和种类。
镀覆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厚度数字标在镀覆层名称之后,该数值为镀覆层厚度 范围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1.5 镀覆层特征
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见表 1。
2
Q/FT B019—2006
表 1 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
特征名称 光亮 半光亮
符号 b s
特征名称 暗 缎面
符号 m st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所采用的定义见 Q/FT B018—2006 的 3.1~3.3。
4 电镀前零部件质量的规定
1
Q/FT B019—2006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应符合 Q/FT B018—2006 中第 4 章的有关规定。
5 镀铬层
5.1 零部件镀铬层的表示方法 零部件镀铬层按图 1 顺序组成一组符号表示。 □/□·□□□·□ 后处理 镀覆层特征 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方法 基体材料 图 1 零部件镀铬层的表示方法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所规定的镀层的最小厚度要求只适用于能被直径为 20 mm 的球接触的主要表面部分。
电镀装饰铬工艺规范
电镀装饰铬工艺规范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在金属零(部)件上镀装饰和防护性电镀铬层的通用工艺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装饰防护性铬电镀层。
进行处理前前零(部)件表面状态应符合《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要求》中相应规定。
本规范不适用于电镀硬铬镀层。
2引用标准HB 5034 零(组)件镀覆前质量要求HB 5042 装饰铬镀层质量检验HB 5226 金属材料和零件用水基清洗剂技术条件HB 5335 电镀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标准HB 5472 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用水水质规HB / Z5069 电镀铜工艺HB / Z5070 电镀镍工艺3 主要工艺材料电镀铬主要工艺材料要求见表1表1 电镀铬主要工艺材料要求4 工艺程序4.1 镀双层镍或镀铜镍复合镀层;4.2清洗;4.3电镀装饰铬;4.4清洗;4.5干燥;4.6下挂具;4.7 检验。
注:a)镀双层镍时工序为:镀暗镍→镀光亮镍。
b)镀铜-镍铬复合镀层时工序为:预镀暗镍→清洗→镀铜→清洗→镀光亮镍。
5 电镀铬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见表2)表2 电镀铬工艺条件6电镀液的配制6.1根据欲配溶液体积计算好所需化学药品;6.2镀铬槽内加入2/3体积去离子水,加温至50℃;6.3加入所需的铬酐(工业铬酐常有0.4%的硫酸应计算在内);6.4加入硫酸;6.5新配的镀铬溶液必须进行电解后才能正常生产(阴极用薄钢板,阳极用铅板,阴阳极面积比为5:1,阴极电流密度为5 A/dm2~10A/dm2、温度为50℃~60℃、电解2h~4h)。
6.6搅拌均匀、取样分析,经调整试镀合格后即可投入生产。
7 不合格镀层的退除(见表3)表3不合格铬镀层的退除。
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Q/ZS 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企业标准Q/ZSJY 38-2003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2003-09-10发布2003-09-15实施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发布Q/ZSJY 38-2003前言本标准由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化由重庆宗申摩托车集团标准认证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备案号:Q/ZSJY 38-2003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金属零部件的镀覆层体系分类和标注方法、电镀前和电镀后的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金属零部件(以下简称“零部件”)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3镀覆层体系分类、要求及标注方法3.1 外观等级分类外观等级分类及区域划分见表1。
3.2 零部件镀覆层体系分类和镀覆层要求见表2。
3.2 标注方法3.2.1 基体材料金属材料用其化学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表示(见表3)。
3.2.2 镀覆方法电镀用“EP”(及electro plating)表示。
3.2.3 镀覆层名称3.2.3.1 镀覆层名称用镀覆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3.2.3.2 如需表示金属镀覆层的金属纯度时,可在该金属的元素符号后用括号“( )”列出质量百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2.3.3 当采用多层镀覆时,应按镀覆的先后,至左向右依次标出每层的名称、厚度和特征符号;每层的标记之间应空出一个字母的宽度。
镀铬标准文档
镀铬标准引言镀铬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给物体的表面涂覆一层铬层,以达到提高物体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镀铬的质量和一致性,通常会制定一些标准来规范镀铬的过程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镀铬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1. 镀铬层厚度镀铬层的厚度是评估镀铬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镀层的厚度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确保表面的装饰性和耐腐蚀性能。
标准一般会规定镀铬层的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范围,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 镀铬层硬度镀铬层的硬度是评估镀铬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硬度越大,镀铬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就越好。
标准一般会规定镀铬层硬度的最小要求,以保证其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寿命。
3. 镀铬层的光洁度镀铬层的光洁度对于提高物体的装饰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洁度高的镀铬层可以提供良好的光反射性能,并且增强物体的外观效果。
标准一般会规定镀铬层表面的毛刺、气泡和缺陷的数量和尺寸要求,以确保镀铬层的光洁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4. 镀铬过程控制为了保证镀铬质量的一致性,镀铬过程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会规定镀铬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如镀液的温度、镀液的pH值、镀液中的添加剂等。
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达到更好的镀铬效果,并避免一些质量问题的发生。
5. 镀铬质量检验镀铬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常见的镀铬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量、硬度测量等。
标准会规定这些检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镀铬标准对于保证镀铬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和遵守镀铬标准,可以确保镀铬质量符合要求,并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镀铬层厚度、硬度、光洁度、镀铬过程控制和镀铬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标准,希望读者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这些标准,提高镀铬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整理)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编制:校对:标准检查:审定:批准:受控标识: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2.3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2.5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2.6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3.1 电镀件外观类别A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的外观等级分类和标注方法、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以下简称“零部件” )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11-2008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法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JB/T 6986-1993 铝及铝合金电镀前表面准备方法 Q/PLX 101-2009 摩托车零部件焊接技术条件 3 外观等级分类及标注方法 3.1 外观等级分类外观等级分类及区域划分见表1。
3.2 标注方法镀覆标注方法由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及镀覆层特征5部分组成(见图1)。
3.2.1 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金属材料用其化学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表示(见表2)。
3.2.2 镀覆方法与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与后处理之间用间隔符号“·”隔开。
表2 基体材料及化学符号13.2.3 镀覆方法电镀用“EP”(及electro plating)表示。
3.2.4 镀覆层名称3.2.4.1 镀覆层名称用镀覆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3.2.4.2 如镀覆层的金属纯度需表示时,应将其金属纯度列入该金属元素符号后的括号(“( )”)内,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2.4.3 镀覆层由多种镀覆方法形成时,而某镀覆层的镀覆方法不同于最左侧标注的“镀覆方法”,应在该镀层名称的前面标出其镀覆方法符号及间隔符号“·”。
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
编制: 校对: 标准检查: 审定: 批准: 受控标识: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2.3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2.5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2.6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3.1 电镀件外观类别A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轴类零件的技术条件规范
镀铬轴设计技术规范目的:为了统一镀铬轴的设计和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一、哥林柱1、常用材料:40Cr,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077-1999的规定;哥林柱直径上①160,采用锻件,整体调质后机械性能符合GB/T17107-1997,见下表:探伤要求见CM/HC17-2006注塑机用哥林柱检验技术规范哥林柱直径V①160,采用40Cr热轧圆钢,热处理方式:调质;机械性能符合GB/T3077-1999,参见下表2、表面处理镀硬铬厚度:dV①120时为0.03〜0.05;d上①120时为0.05〜0.07;3、杆径d的公差采用f7(镀铬后尺寸),未注表面粗糙度Ra6.3;4、形位公差见图一规定;5、两端中心孔标注见图二。
图二采用C型(带螺纹)的型式当哥林柱直径d V①120时,采用CM10L20/16.3;当哥林柱直径①120WdV①180时采用CM16L30/25.3;当d〉①180时,采用CM24L50/38;标注示例:GB/T4459.5-CM24L50/38标注说明:D二M24,L=50,D2二①38;(L为螺纹长度)6、退刀槽宽度L1参照下表直径d1与直径d和螺距P的关系参照下表7、卸载槽宽L2约为哥林柱直径的0.9倍,直径d2约为哥林柱直径的0.85~0.9倍。
8、不同截面过渡处的R1、R2值:建议取过渡处较小直径的0.2倍左右9、两端倒角应大于或等于1/2螺距10、两端螺纹(见图三)(1)普通螺纹Ml、M2公差等级采用g6,大径f6,并参照以下标准:GB/T19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197《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GB/T197-1981内外螺纹的基本偏差(2)梯形螺纹Trl、Tr2参照以下标准:GB/T5796.1梯形基本牙型尺寸GB/T5796.2梯形直径和螺距GB/T5796.3梯形螺距基本尺寸GB/T5796.4梯形螺纹公差(3)调模端一般用梯形螺纹;当d上①125时用梯形螺纹,dV①125时用普通螺纹,但与头部螺距不能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 校对: 标准检查: 审定: 批准: 受控标识:
镀铬技术条件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主要零部件镀铬前后的质量要求,电镀后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电动车金属和塑料零部件防护装饰性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2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2.3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2.4 GB/T 5270-198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层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2.5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
2.6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7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3. 电镀件外观类别及镀层体系表示方法
3.1 电镀件外观类别
A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十分容易看见,装饰价值很高的部位。
包括:方向把管、后货架、保险杠、前照灯、转向灯、后视镜、仪表、装饰件、减震器、刹把等零部件主视面。
B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容易看见,装饰价值较a级稍低的部位。
包括:标牌、平叉护板装饰件等零部件。
C类
对成车自然观察不容易看见,装饰价值低或无装饰价值的零部件。
3.2 镀层体系分类及表示方法
3.2.1常用镀层的种类及简化表示的含义见表1。
表1
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
3.1 金属零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
3.1.1 有配合公差要求的零件,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
3.1.2 零件表面不允许有经电镀前处理和进行抛磨都无法除去的缺陷,如明显的凹坑,难以抛磨掉的腐蚀点,砂轮打磨伤痕及模具拉伤痕迹等。
3.1.3 焊穿、焊接熔渣、氧化皮等。
3.1.4 电镀前要进行机械抛光的零部件,应无擦花、划伤、碰凹等缺陷,不带磁性。
3.2 塑料零件电镀前的要求
3.2.1 应尽可能选用优质的电镀级的塑料制作零件,零件成型后应放置16小时才能进行电镀。
3.2.2 零件表面应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一致。
不允许有收缩痕迹、气泡、气丝、裂纹。
3.2.3 在清除零件浇口飞皮时,不允许有明显的修锉痕迹和划伤痕迹遗留在主视面上。
4. 零件电镀后的质量要求
4.1 零件电镀后的质量要求在符合第6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条件下进行检测。
4.2 镀层耐腐蚀性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
表2
4.3 电镀外观要求及检验基准见表3。
表3
4.4.1 金属零件的镀层结合强度
镀层与镀层之间,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应结合牢固,各层之间不得有起皮、起泡、龟裂等现象。
4.4.2 塑料零件的镀层结合强度
进行高低温循环试验后,镀层不允许出现目视可见的缺陷。
如起泡、起皮、裂纹或脱落等。
5. 零件电镀后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5.1 抽样
按各公司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5.2 外观质量
在300LX光照下(或自然光下),距离0.5m,目视镀层表面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结合强度
5.3.1在外观合格的零件中抽样,选取下列方法1~2种进行结合强度检查。
5.3.2金属零件镀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5.3.2.1 划线、划格法
用一刃口磨成30°锐角的硬质钢划刀,划两条相距为2mm的平行线或1mm2的正方形格子。
划线时,应施以足够的,使划刀一次就能划破覆盖层达到基体金属。
观察划线之间的覆盖层是否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
如果有,则结合强度不合格,加倍抽取复检,复检后仍有一件不合格,则该批不合格。
本方法适用于薄镀层。
5.3.2.2 锉刀法
根据GB/T 5270-1985中规定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用一粗齿扁锉(只有一排齿)锉其断面。
锉动方向是从基体金属到覆盖层,锉刀与覆盖层表面约为45°。
试验中覆盖层不出现剥离现象为合格。
本方法只适用于较厚的和较硬的镀层。
5.3.2.3 热震试验
利用覆盖层和基体金属之间膨胀系数不同,将镀件先加热,然后骤冷的方法来检验镀层的结合强度。
5.3.2.4 钢镀铬件的热震试验
将试件放入设备中加热到300°C±10°C后,把试件放入室温水中骤冷,不出现起泡、片状剥落等与基体分离的现象为合格。
铝及铝合金镀铬零件的热震试验
将试件放入设备中加热到220°C±10°C后,把试件放入室温水中骤冷,不出现起泡、片状剥落等与基体分离的现象为合格。
5.3.3 塑料电镀件镀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
5.3.3.1塑料电镀件通过冷热循环试验,来评价镀层的结合强度。
塑料电镀件经过二个冷热循环试验后表面不出现起泡、起皱、裂纹或脱落等现象为合格。
5.3.3.2 冷热循环试验条件:
a. 在温度为-20℃±2℃的低温箱内放置1h;
b. 在温度为20℃±5℃的干净环境中放置1h;
c. 在温度为75℃±2℃的干燥箱内放置1h;
d. 在温度为20℃±5℃的干净环境中放置1h。
6.4 镀层厚度
5.4.1用测厚仪测厚
按GB/T 4956-2003的规定进行测量,符合表1规定为合格。
镀层厚度测量的部位应选择在零部件主视面上,在每一测量面积内取3~5个读数计算出镀层厚度平均值,但最小厚度不能比规定镀层厚度小5μm。
5.4.2电解测厚
按GB/T 4955-1997的要求和方法进行。
从镀层厚度、镀层间电位变化曲线判定镀层属几镍铬、厚度。
镀层厚度测量的部位应选择在零部件主视面上相对中间的任意点。
5.5孔隙率
5.5.1在外观、结合强度、厚度合格的批中,抽取产品作孔隙率检测,不合格加倍复复检仍有一件不合格,则该批不合格。
5.5.2 贴滤纸法
5.5.2.1检验溶液
贴滤纸法使用的检验溶液成分见表4。
表4
将浸透检验溶液的滤纸,紧贴在受检零件主视表面上,滤纸(滤纸面积原则上在10cm2以上,如零件小,可缩小面积)与镀层表面不应有气泡。
同时不断补加检验溶液,使滤纸保持湿润,在滤纸贴至10分钟后,揭下印有孔隙斑点的滤纸,计算蓝色斑点数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计算斑点时:
a. 斑点直径<1mm,一点作一点算;
b. 斑点直径≥1mm<3mm,一点作三点算;
c. 斑点直径≥3mm<5mm,一点作五点算。
d. 孔隙率(点/cm2)=总斑点数 / 试验滤纸面积(cm2)
5.6耐腐蚀性能试验
5.6.1 在外观和镀层结合强度检测都合格的零部件中抽样作盐雾试验。
三个月内覆盖所有品种及相应供货方。
5.6.2 按 GB/T 10125-1997 中的规定进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
5.6.3 按GB/T 6461-2002中的规定进行判定,应符合表2的规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外观等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