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含答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含答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acea55e960590c69fc376c3.png)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2020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一)(2019四川广安友谊中学训练题)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15。
5∶24.5∶60.0 B.31。
6∶30。
5∶37。
9C.37。
6∶17。
4∶45.0 D.37.6∶24。
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D.④【参考答案】1.D 2.A1.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答题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显然可得,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
9.D正确。
2.城市化水平最高即表示第一产业的比重最低,判断为①地区.A正确。
(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回答1--2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解析:第1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少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与水运动无关;酸雨是大气污染现象与海绵城市无关;海水倒灌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减缓因河水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倒灌。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7.2 城市化配餐作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7.2 城市化配餐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19b682561252d381eb6edd.png)
配餐作业(十八) 城市化►►见学生用书P359(2017·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解析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
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
因此D项正确。
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A(2017·河南模拟)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如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3-4题.3.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解析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
选D。
答案D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来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解析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758b2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6.png)
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20道题,60分)(2019·高考模拟)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市远郊区很多路段也出现了早高峰和晚高峰这样的交通拥堵现象。
下图是市某远郊区城乡接合部居民区附近交通拥堵状况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区的中心城区位于图示的()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2.甲处可能的城市用地类型是()A.医院B.学校C.商场D.饭店解析:第1题,观察图中道路,按照汽车靠右行驶的原则,早高峰时右道拥堵,车流量由西、南、东方向经由主干道流向北部;同理,晚高峰时刻,人口经由主干道由北部回流;早高峰车流去向和晚高峰车流来向,表示中心城区位置。
因此该区的中心城区位于图示的北部。
故选D。
第2题,据图分析,甲地区早高峰和晚高峰都拥堵,说明早晚两个时刻都有大量的车流量,学校因上学、放学,早高峰都非常拥堵,而医院、商场、饭店在早上时间不拥堵。
故选B。
答案:1.D2.B(2019·某某模拟)下图为目前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目前348路公交车途经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4.目前348路公交车沿线()A.站点1附近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B.站点3附近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C.站点14附近适合开发高端住宅区D.站点15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集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348路公交车途经的区域以住宅小区为主,属于的城市功能分区为住宅区,A正确;该线路学校和工厂较少,不属于文化区和工业区,B、C错;该线路主要位于城市三环路以外,不属于中心商务区,D错误。
故选A。
第4题,站点1处为国贸大厦,属于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A正确;站点3处为东三环路与城市干道、普通城市道路的交会点,交通便利,地租相对较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布局在此处,B 错;站点14靠近焦化厂,距离工业区较近,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C错;高楼林立,建筑密集一般为中心商务区(CBD)的建筑特点,不符合站点15周边的建筑物特点,D错误。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B) 含答案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B)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79e7c58fb770bf78a55a4.png)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B)第七单元城市与城市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地形地势C.地质灾害D.气候条件2.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灾害对管线的破坏B.分散大城市主要职能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D.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重庆曾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
但自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
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量人口流动对该区的主要影响是A.区域经济发展缓慢B.使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D.增加区际之间交通压力4.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A.具有明显回流现象B.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C.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D.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5.形成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交通条件改善B.东部地区经济下滑C.重庆人口政策限制D.重庆经济快速发展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A) 含答案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A)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9cba267fd5360cba1adb91.png)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A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基础设施较完善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 .从事商业活动B .留守子女上学C .兼顾务工务农D .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A .全球变暖 B .酸雨危害 C .城市内涝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A .技术水平高 B .政府大力支持 C .气候宜人 D .城市密度高 6.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A .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 .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 .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和城市化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和城市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070bc9e45c3b3567ec8be9.png)
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地区用地规划示意图(甲组团为老城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拟规划的物流中心应选址在( )A.甲组团B.乙组团C.丙组团D.丁组团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为扇形结构模式B.工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避免污染C.规划体现了北扩东移发展战略D.商业用地集中分布在各组团中心读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4.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5.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①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②地势平坦开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6.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安庆、庐江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排序:合肥、马鞍山、庐江二、双选题下图为长三角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都市圈发展地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有关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B.上海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服务范围较大D.该都市圈城市大致分为五个等级8.交通运输的发展对都市圈的影响主要有( )A.增强城市间的通达性B.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C.减少城市化的费用,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D.顺应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e69cdc4693daef5ef73d7e.png)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一、选择题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38年B.2040年C.2047年D.2050年3.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1.A 2.C 3.C 解析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
第2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
第3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且之后比重逐年下降,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显示,1992~2012年( )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5.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A.逆城市化阶段B.初期阶段C.中期阶段D.后期阶段4.D 5.C 解析第4题,该图为人口分布构成图,表示人口比例变化,无法判断甲、乙老城区人口数量的多少,故A错误;由图可知,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故B错误;两城市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其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总数可能有差别,故C错误;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故D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a7a4559b6648d7c1c746ac.png)
城市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19·南昌调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
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A.甲B.乙C.丙D.丁2.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B.地铁C.高铁D.高架道路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故A项正确。
第2题,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受地面交通、建筑物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高铁一般承接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影响不大;高架道路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1.A 2.C(2019·湖北七市州协作体联考)面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回答3~5题。
3.“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4.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C.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5.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解析:第3题,注意材料中的“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则理论的核心是限制城市面积,故C正确。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_城市化含解析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_城市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360238650e52ea55189898.png)
第2讲城市化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化,并不仅仅指农民进城,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
城市化还意味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化。
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如果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社会的发展。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定高B.城市化速度快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定快C.城乡差别越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趋同2.下列关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是城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城市化问题的产生,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C.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根本途径D.大力推动逆城市化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的主要措施解析:1.D 2.A 第1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但许多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适应的,如出现过度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现象,故选项A、B错误。
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的差别趋于缩小,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城乡差别较小,故选项C错误。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趋同的趋势,故选项D正确。
第2题,城市化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中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造成的,但并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故选项A正确,B错误。
实现郊区城市化及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但不是根本途径,选项C错误。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也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选项D错误。
2014年北京人口密度位列世界前十。
如图为北京市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3.北京核心区人口密度低于二环路与三环路间区域,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严重B.交通拥挤C.环境承载力小D.行政区占比高4.关于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部转移B.调整产业布局,分散中心城区功能C.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D.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解析:3.D 4.D 第3题,北京是古都,因历史因素的影响所致,其市中心目前是行政中心。
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提升七 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提升七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d7ddff69eae009591bec91.png)
章末检测提升(七) 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变化示意图,PQ轴代表地租水平,d为地租等值线。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P、R、F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R地的地租水平低于P、F两地B.P地一般会形成商业区C.PR方向的交通比PF方向的交通便利D.F地的建筑物一般比P地的高大2.M地的地租水平明显偏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地()A.交通便利B.工厂密集C.海拔较高D.是低级住宅区,人口稠密(2015·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能源 B.交通 C.地形 D.水源4.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最大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C.银川市提供服务种类最多D.平罗位于贺兰的服务范围之内A.水利等基础设施B.交通等基础设施C.休闲旅游业D.重化工业(2014·江苏南京)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回答6~7题。
6.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旅游区7.与2001年相比,2013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加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方式改变D.出行距离增加(2015·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9.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14·河北邯郸质检)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图,该区域南部沿海东段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中段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 m 处水深可达40~50 m;西段有大面积的盐田。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B) 含答案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地理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B)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63e88284ac850ad0242ef.png)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B )第七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地形地势 C .地质灾害 D .气候条件 2.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灾害对管线的破坏 B .分散大城市主要职能 C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 .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重庆曾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
但自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
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量人口流动对该区的主要影响是 A .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B .使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 C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D .增加区际之间交通压力 4.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A .具有明显回流现象 B .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 C .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 D .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5.形成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西部交通条件改善 B .东部地区经济下滑 C .重庆人口政策限制 D .重庆经济快速发展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 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 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7.2城市化(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7.2城市化(讲)(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f60745ee06eff9aef807a7.png)
7.2 城市化1.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 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知识点二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
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易错警示】(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
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2)许多城市化问题并非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特别提醒】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知识点四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示,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阴影表示城区范围)【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图(如图1)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字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如图2)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7.2城市化(练)(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7.2城市化(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da8617b84ae45c3a358c40.png)
7.2 城市化(湖北武汉一中2019届期中)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
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1861年~1871年B.1931年~1941年C.1971年~1981年 D.1991年~2001年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A.城市化起步B.逆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C.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D.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
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
第2题,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
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
第3题,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生率。
(甘肃省酒泉一中2019届期末)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
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https://img.taocdn.com/s3/m/a9f5df1faf1ffc4fff47ac47.png)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如图为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各时段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目前,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分别是()A.P、N B.M、PC.M、N D.P、M解析:1.C 2.A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慢,在P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此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在N时段,人口可能向郊区或周围卫星城集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第2题,目前,中国处于P时段,英国处于N时段。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
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3~4题。
3.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4.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3.C 4.D第3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
故C正确。
第4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5~6题。
5.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6.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A.水资源丰富B.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D.人口与产业集中程度高解析:5.C 6.D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高,说明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但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强化作业: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d5ee2da300a6c30c229fea.png)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知能升华作业20城市与城市化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读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回答1~2题。
1.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解析:根据功能分区图层可以看出,工业区位于该城市的西南部,因此该地盛行风最不可能是西南风。
答案:B2.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解析:物流中心应建在交通便利、地价较低的地方,而且要靠近工业区,以获得较大的货物流量,比较给出的四地,丁地最符合上述三方面的条件。
答案:D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A.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绿化用地、④—仓储用地B.①—绿化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C.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绿化用地、④—工业用地D.①—工业用地、②—绿化用地、③—仓储用地、④—居住用地解析:①在城市中占用面积最大,应为居住用地。
②在郊外和河流下游及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布局注重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应为工业用地。
③作为绿化用地,可以与湖泊连成一片。
④面积较小,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应为仓储用地。
答案:A4.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为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处靠近湖泊,环境优美,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D5.影响下图农业土地利用模式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交通C.城市化D.气候解析:图示用地类型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加大发生改变,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
答案:C(2013·徐州模拟)下图为中国某市城区1980年和2010年部分路口日均车流量及趋势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位于该市市中心的路口是()A.甲B.乙C.丙D.丁7.比较该市两个年份的日均车流量变化趋势,判断该市主要扩展方向是() A.向西、向北B.向东、向南C.向东、向北D.向西、向南解析:由图可看出,丙处路口日均车流量最多,所以其应位于市中心。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检测卷(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检测卷(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f97fc84b73f242326c5f61.png)
章末检测卷(七)城市与城市化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2019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主要依据:①人口指数、②经济指数、③生活指数、④文化指数、⑤首位指数(城市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指数越大城市群发展水平越高。
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指数。
完成1~2题.1.图中信息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产业( )A.水平最高 B.增速最快C.水平最低 D.增速最慢解析:选A 指数越大城市群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文化指数最高,因此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产业水平最高,图中没有体现文化产业增速的快慢.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三大城市群比较,正确的是( )A.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B.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C.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D.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解析:选A 读图可知,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生活指数、文化指数、首位指数均衡发展的是长三角,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生活指数、文化指数、首位指数最高的是长三角,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指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为1。
12。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形态表现为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下图是我国某市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阶段,该市()A.2005~2006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2008年城市化水平最高C.2009~2014年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2014年城市化水平最高解析:选D 2005~2006年,虽然城镇人口增长率下降,但增长率仍然高于0,城市人口总数仍然在增加,故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最高,但并不说明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人口主要从事的是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在下降;图示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城市人口一直在增长,因此2014年城镇人口的比重最高,其城市化水平较其他年份为最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7d065ec3a87c24128c4be.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城镇化进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以下是城市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开展普通规律的是()【答案】 A【解析】 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展,城市数量添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构成城市群,契合区域内城市开展的普通规律。
2.在城市化进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继续上升B.休息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增加D.城市数目增加,规模扩展【答案】 A【解析】在城市化进程中,休息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检测)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表示图,完成3~4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能够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能够表示完善的基础设备C.推力能够表示环境质量日趋好转D.推力能够表示高昂的生活本钱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发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休息力供应紧张的状况【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虽然县镇、乡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备、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失掉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招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要素是招致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故扫除C选项;由于城市失业时机和经济支出优于乡村,少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开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本钱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招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第4题,农民工由于文明水平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效劳业和修建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能够招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休息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水平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增加,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失业困难等城市效果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精练卷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C.城市内涝D.生物多样性减少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A.技术水平高B.政府大力支持C.气候宜人D.城市密度高6.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7.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8.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
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显示,各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取决于该城市①管辖范围大小②对外开放程度③距离北京远近④城市等级高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B.交通通达度好,为重要的水陆枢纽C.地形、气象条件适宜开展雪上项目D.配套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11.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A.廊坊B.承德C.张家口D.保定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3.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A.交通枢纽区B.风景旅游区C.高级住宅区D.中心商务区14.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A.低层区B.中层区C.高层区D.住宅区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
城市人口密集,在60km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
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16.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
其主些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水量增加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17.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A.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B.阶梯状分布的湿地C.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D.多样性的生物群落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19.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C.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20.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墨西哥是双国花的国家。
第一国花是仙人掌(仙人掌的叶子已经消失);第二国花是大丽菊,喜阳喜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双国花反映了墨西哥:()A.气温南北差异突出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量季节差异小D.降水量空间差异大22.苜蓿是著名牧草、牲畜饲料。
墨西哥2014年出口苜蓿9.2万吨,其主要进口国家是:()A.美国B.阿根廷C.英国D.南非23.从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1950年墨西哥的城市化率为42.6%,1970年增长到66.3%。
欧洲城市人口比重从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墨西哥用了不到20年。
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增长到77.2%。
这可能会导致墨西哥:()A.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工业化快于城市化C.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D.目前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高的城市就业机会较多B.M低的城市城市病最突出C.M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最高D.M低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25.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A.降低城市化速度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第II卷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结合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1)结合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之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6分)(2)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4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的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
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
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6分)(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4分)(3)指出为缓解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4分)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图(1)简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
(6分)(2)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
(4分)(3)位于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是河北省第一大湖泊,有人提出填埋部分湖面以扩大雄安新区用地规模。
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该做法不可行。
(4分)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材料三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4分)第七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Ⅰ卷(选择题)1-5DCBAB6-10DADDC11-15ABDAB16-20ADCAB21-25DACAD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2分)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2分)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分)(任答3点)(2)增加收入;(2分)扩大就业;(2分)完善基础设施;(2分)保护旅游资源。
(2分)(任答2点)27.【答案】(1)房价较低;(2分)与北京距离较近;(2分)除房地产外,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2分)交通便捷;(2分)工资水平较北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