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原文出处】毛泽东思想研究【原刊期号】20062 【分类号】D1【作者】郑德荣/王占仁【作者简介】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仁,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生。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特点及现实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特点及现实启示[摘要]中国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农村为重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同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这些特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特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以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研究,多是关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论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等。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形成的特点作一下分析,以求从中得到深刻的现实启示。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农村为重心,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结果大革命失败后,党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时期。
但城市起义和对城市的进攻却连连受挫,在这种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到1930年初,全国10多个省300多个县已建立起中央、湘鄂西、鄂豫皖、赣东北、左右江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从理论上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总结了根据地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阐述了以农村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发展红色政权,逐步夺取城市直到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这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农村为重心,开展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不断完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2022春电大: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
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题目: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论述题: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30分)谷••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各国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当由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决定。
马克思曾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中国农村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取得成功的。
最近通过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的决定, 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试论农村包围城道路理论的形成及启示
试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及启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从理论上反复论述了中国革命这一胜利的道路,给予这条道路以完整的科学体系。
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论是巴黎公社还是十月革命都是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把革命推向全国广大区域,然后夺取政权。
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其根据地就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客观规律,仍然以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来指导中国革命,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党内“左”倾主义者,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坚持“城市中心论”,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血的代价促使毛泽东在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敢于去否定原有的革命模式。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起义开始后不久,三路均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在浏阳文家市前敌委员会议上,师长余洒渡不承认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和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坚持湖南省委“夺取浏阳,攻打长沙”的错误意见。
毛泽东冷静的分析了客观形势。
根据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情况,提出改变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薄弱地区的农村进军的战略方针。
经过讨论,前委否决了余洒渡的意见,通过了向湘赣边界南部山区和农村进军的决定,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来后,毛泽东同志又几次顶住了来自湖南省委和中共中央的错误干涉,坚持正确主张。
1929年2月,湘赣边区特委接到中共中央的来信,信中片面强调城市对农村、工人运动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作用,害怕农民运动超过工人运动。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中国政权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
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
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就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与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就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与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
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就是什么呢?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与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与革命的军队与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6、总之,就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就是什么?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就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邹卫峰内容提要: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井岗山的星星之火,有神州大地的抗日烽火,有天翻地覆的钟山风雨,有上甘岭的滚滚硝烟。
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们打败强敌、夺取胜利的指南!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
本文通过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论述阐明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今新时代的新应用。
毛泽东提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原因中心依据意义原因有如下:1、所有已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2、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3、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更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1 “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重要意义
历史启示
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必须正确对待外国经验,千万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提高党的领导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紧
密结合。
八一南昌起义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 局常委作出了在南 昌举行起义的决定, 随即组织了以周恩 来为首的前敌委员 会,成立了南昌起 义总指挥部。8月1 日凌晨,起义军3万 余人在周恩来、贺 龙、叶挺、刘伯承、 朱德等领导和指挥 下,发动了南昌起 义。
瞿秋白“八七”会议旧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第一,
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文盲 众多,是旧社会广大农村的共同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所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 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 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曾 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 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 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3)革命战略中心转移到农村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 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 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 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
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册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选1、A2、D3、D4、C5、D6、C7、B8、B9、C 10、A 11、C12、D 13、C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二、多选1、B C D2、A B C D3、A B C4、A B E5、A C6、A B7、A B C8、ABCD9、ABCDE 10、A C D 11、A C 12、B C D 13、B C D 14、A C E15、A B C D三、简答1、简述中共六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为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阶段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形势一个革命浪潮已经过去,而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
党的首要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大会批判了“左”、右倾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批判了“左”倾盲动主义,指出当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
尽管党的六大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需要的策略退却以及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业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相关的政策,但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简述建立中国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有机统一。
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基本方式和基本任务。
(1)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综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其内容为:“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1]这一理论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对其形成时间与标志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同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具有启示作用,还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924到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革命军事行动,残酷打击、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党人,企图消灭共产党,消灭革命。
这使得还要不要继续革命、怎样继续革命成为亟待共产党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此时,党内的小部分右倾机会主义者,已然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但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由此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革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忽视我国革命的特殊性,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开展起义,这使得革命力量在大革命之后遭受了进一步的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思想家,通过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艰难摸索,逐渐发现了中国具有的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主要的斗争形势是依靠武装革命,同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在农村,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农民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此外,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还尚未形成。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价值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异常丰富,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历来十分重视历史经验,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进行过多次总结。
集中起来,最根本的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二篇含·参考答案
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二篇)含∙参考答案篇一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栗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一是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她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
四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榜样。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五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贯穿的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不仅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现在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为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重要意义
(2)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9 秋收起义 1927.12.11 广州起义
秋收起义总 指挥卢德铭
广州起义总 指挥叶挺
广州起义领 导人张太雷
广州起义副总 指挥叶剑英
三次 起义
(2)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广州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 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血的 经验教训。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
(2)发动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
为什么选择城市起义方式呢?
在马列著作中革命的重点总是放在城市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乎都在大城市发生 近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也大都发生在大城市 中国近代的革命也曾长期在大城市进行
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 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习惯所致。
丰、琼崖等大小15块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 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 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 地也都得到了发展。根据地人口一度达到1 000万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 村举行。
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井冈山等根据地斗争经验的影响、推动下, 各地红军充分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出动出击,扩大红色区域,发 展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和根据地得到 相大的发展。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成为燎原之势。到1930年上 半年,全国正式红军已发展到13个军,约10万人,开辟了赣南、闽西、 湘鄂西、鄂豫皖、左右江、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陕甘、陕北、海陆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与历史意义学号:B16040925姓名:周一凡一、走上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拘捕甚至被杀害。
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
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吸取惨痛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此后进行了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代表的上百次武装起义。
然而由于其指导思想基本上依旧是城市中心论,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起义的方式,故而这些起义和暴动,都以失败告终了。
革命到底该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探索1,理论基础的建立: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这代表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渐渐明白: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和条件不同,所走的革命道路是不同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武装夺取政权,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领导路线的正确:1934年,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导致了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推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第二章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了解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主要内容:一、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的原因及其曲折过程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四、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教学重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授课时间:6学时第二章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当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踏上武装斗争●南昌起义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征途时,也开始了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毛泽东曾经提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我们走俄国人的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苏联革命为模式,屡屡在全国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武装暴动,却屡屡遭受失败。
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人连续发动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的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结果又遭到失败。
▲走俄国人的路,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要遵循城市起义的模式?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最早也是最清醒的探索者,他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及时总结了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勇敢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确定,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开辟了有别于俄国革命中心城市起义的另一条道路,而且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选择的先河,●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
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使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及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是红色政权建立的最基本理由。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各自的代理人——长期分裂和战争——革命发展的空隙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不依赖城市而存在第二,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首先是在1926 年—1927年大革命中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第三,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区域的存在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将继续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第四,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要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但失败,然后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顺利进军之际,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中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摘要: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持续三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
国民党通过“宁汉合流”以及张学良“东北易帜”等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革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也为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探索;内容;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党的共同认识。
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
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毛泽东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集中全党的智慧,及时总结了大革命成败的经验教训,果断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性
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以及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科学论证了当时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党从生死存亡的危机里解救出来,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伟大胜利。
第一,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历史决定的。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由若干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在内外各种力量的刺激下,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开始破坏,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得以生长。
这时的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依然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
同时,幅员辽阔的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已经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的边缘地带生存下来。
第二,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阶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封建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又对民族资本实行限制政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极其弱小,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不强大,而农民却占到全国人口的80%。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但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却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必须先占农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判断和领导决定的。
中国的早期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
习惯所致。
近代的西方无产阶级革命都发生在大城市,但这些成功的先例和这些国家处于发达或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分不开的。
在国内,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还是国共两党共同发起的北伐战争,也主要是以占领重要城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但却未能取得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存在,清醒地认识到国外搬来的“城市中心论”是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显然是很难战胜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的。
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
八七会议前后,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和革命斗争实际出发,先后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等主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逐渐转入农村,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毛泽东提出“上山”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主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心城市被国民党新军阀严密控制,工人运动被严厉镇压,革命力量急剧减弱,斗争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革命是否还要坚持苏联模式,以城市为中心,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地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痛斥党内外一切怀疑和指责农民革命的谬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如何正确领导农民的问题,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
第二,毛泽东以实践证明理论,必须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
毛泽东在中共三大的发言中指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
”他进一步强调:“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三大起义受挫后,他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地区,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新鲜经验,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新形势下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第三,毛泽东提出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须建立在创造红色区域、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基础上。
毛泽东指出: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以小块或若干小块革命区域长期的存在,必有相当的条件。
根据这些理论,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建立革命根据地则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大意义
新的实践需要做出理论的回答。
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
了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国革命和建设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成功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到中国革命战争、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坚决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作斗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引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为打赢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高新技术大量运用于战争,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远程攻击能力大大增强,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能力成倍增长,对战争胜负带来重大影响。
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战争的性质、人心向背仍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进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必然因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获胜。
总的来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得以成功,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反映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更为后期的反围剿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党的共同认识。
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
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128页第二段
2、“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热情地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痛斥党内外一切怀疑和指责农民革命的谬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如何正确领导农民的问题,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摘自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高中课本
3、“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摘自中共三大会议《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数学科学学院10-3班吴炜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