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找规律》在线检测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找规律》在线检测一、判断题:【题文】两个乘数相乘,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A.对B.错【答案】B【解析】①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没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0的个数和相等,即两个数末尾共有几个零,则积的末尾也应该有几个零;②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则积的末尾0的个数比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和要多:如:20×5=100,因数末尾一共有1个0,积的末尾有2个0;40×50=2000,因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有3个0.故答案为:错.【结束】二、填空题:【题文】根据43×20=860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430×20=【8600】,430×2=【860】,43×200=【8600】。
【解析】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根据已知条件43×2=86,然后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求出积。
【结束】【题文】根据12×3=36直接填空【12】×30=360,【120】×30=3600。
【解析】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根据已知条件12×3=36,然后再看积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求出积。
【结束】【题文】根据5×13=65直接填空5×【130】=650,50×【130】=6500。
【解析】积后面多几个0,两个乘数的后面就一共多几个0。
【结束】【题文】根据15×2=30,直接填空【15】×20=300,150×【2】=300。
【解析】积后面多几个0,两个乘数的后面就一共多几个0,注意给出的原式的积本来已经有一个0。
【结束】【题文】想一想,括号中最大能填几?40×【1】<6530×【5】<16580×【6】<55020×【4】<8750 ×【4】<21070×【2】<200【解析】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理、计算【结束】【题文】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30盘能装【840】个鸡蛋【解析】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理、计算。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4篇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教学目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1.算一算5×1 3×2 12×45×10 3×20 12×405×100 3×200 12×400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填表格。
3.计算练习。
课前3分钟内容:开火车——口算比赛一、游戏引入新课。
对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说出的数是教师的10倍的数。
二、找出规律,掌握算法1.黑板上出示“5×1=、5×10=、50×10=”(1)让学生观察三道题目,然后独立解决。
(2)指名说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继续出示“3×2=、3×20=、30×20=”(1)还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和同桌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难度更大的题目:“12×4=、12×40=、120×40=”(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4.探索与发现。
(1)请大家观察每组算式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师生小结: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5.交流乘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1)谁来说说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如20×30的题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课件一、内容概括本单元《找规律》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规律性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件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引入概念:首先,课件会介绍什么是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常见的规律现象。
生活中的规律: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钟表指针的转动等,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寻找规律: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数列、图形排列等。
规律的应用:学生将学会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规律预测未来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利用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有规律的图案、完成规律填空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的设计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介绍课件制作的背景与目的,说明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针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制作了此课件。
本课件结合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的图像、直观的动画和有趣的游戏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
《找规律》作为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单元,不仅是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和掌握规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1)认识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2.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排列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3. 小组合作:(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堂讲解:(1)讲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
(2)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排列,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策略。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课件
适用对象
需要学习找规律知识点的学 生
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和思维能 力的学生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学生
对数学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
教学内容
找规律的定义
定义:找规律是指通过观察、 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发现 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模式。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的本 质,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找规律的基本概念、 方法、应用等方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册《找规律》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课件概述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与改 进
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概述
课件简介
课件内容:包括导入、新授、 练习、小结等环节
课件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图 片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巩固练习、 小结等环节
教学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掌握情况、课堂互 动情况等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的思考与改进
教学视频
视频时长:5-10分钟
视频形式:录屏或实拍
视频内容:介绍《找规律》 课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思考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评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课堂互动:反思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情况,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练习题找规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要求我们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或形状的变化,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成为了学生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练习题一: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1, 4, 7, 10, __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3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0 + 3 = 13。
练习题二: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缺失的数字。
2, 4, __, 8, 10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2得到的,除了缺失的数字。
所以缺失的数字应该是4 + 2 = 6。
练习题三:观察下面的图形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 ▲▲ ▲▲▲ ▲▲▲▲ __一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在第四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即:▲ ▲▲ ▲▲▲ ▲▲▲▲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找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观察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寻找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得出结果。
练习题四: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3, 6, 9, 12, __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3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2 + 3 = 15。
练习题五: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缺失的数字。
5, 10, __, 20, 25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乘以2得到的,除了缺失的数字。
所以缺失的数字应该是10 * 2 = 20。
练习题六:观察下面的图形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 ●● ●●● ●●●● __一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在第四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即:● ●● ●●● ●●●●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找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观察和发现图形、数字的排列规律;(2)能够用语言描述和表达发现的规律;(3)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用画图、列举等方法寻找规律;(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对寻找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三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发现和描述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数字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和表达规律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发现和描述较为复杂的规律;(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图形、数字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找出图形、数字的排列规律;(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3)学生之间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4.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画图,进一步巩固规律;(2)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验证规律;(3)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其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检查其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2023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规律的基本概念。规律是事物或现象在数量、形状、顺序等方面反复出现的一致性。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图形排列、数列填充等现象,了解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数列规律运用到问题中,教师需要提供示例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时,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例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数学规律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有规律的事物?”(如楼梯的台阶、花瓣的数量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再来说说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上。此外,在成果展示环节,有些孩子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成果还不够自信。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北师大版(2023秋)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具体内容包括:
1.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等方法,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3.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例题5:
题目:找出下列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并计算下一个数字。
1, 4, 9, 16, 25, ?
解析:观察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前一个数字的平方。具体来说,第二个数字是第一个数字加上第一个数字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第二个数字加上第二个数字的平方,第四个数字是第三个数字加上第三个数字的平方,依此类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前一个数字的平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找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会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例如,我可能会考虑是否需要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的参与度:我将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中去。如果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可能会考虑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答案:36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这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我将会思考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联,以及是否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如果发现某些部分学生反应冷淡,我可能会考虑采用更多的实际例子或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找规律》这个内容听过很多人上公开课,对这个内容和需要的素材都积累了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疑惑:有规律的排列是说不断重复三次及以上,对于第一课时的找规律就是要分组,分组很重要,其实就是找出不断重复的。
这里以前我没太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断的问学生,把什么作为一组,这组中第一个是什么……这次再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就不断的问什么在不断重复,把什么作为一组。
上完第一课时,在上第二课时,就是数量的规律,这个也是不断重复出现,只是从图案到数了,学生掌握起来不难。
第三课时就是数有规律了,所以我总觉得前面强调重复,到这里没有了,学生就很迷茫,所以在这里我跟学生强调了:不断重复出现是有规律的,还有些是不会不断重复出现,但是也有规律。
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有些规律的核心是发展。
要孩子创造有规律的图案,很多是不断重复出现的,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还是要多展示一些数量不断变化的规律给他们看。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2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上了一节示范课—《找规律》。
在这门“遗憾的艺术”获得了一点点成功。
高兴之余,也不忘记录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我设计的环节如下:一、找规律,感受规律的美这节课重点要学生去“找”规律,而不是规律的应用,更不是做竞赛题。
我设了这样的导入,我先以有节奏的拍手欢迎听课的老师,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有节奏的拍手。
在游戏中渗入找规律,初步感受和体会规律,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及时的导入新课。
出示有规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图,让学生找规律,小组内交流,感受这样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整齐漂亮。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整十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师:说的这么流利,有什么小窍门吗?生:因为有规律。
师: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知识?(乘法口诀)看来同学们对乘法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课件2)学生尝试完成练习题:9某6= 8某11= 12某3= 5某13= 24某2= 17某3= 40某4= 5某61= (二)自主探索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让我们一起到乘法算式中去找找规律。
1、课件出示乘法算式:40某4=160,认识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2、请看大屏幕上的这组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1)课件出示5某1=5某10=50某10=师:指名说是怎么算的?(用口诀)5某10是怎么算的?1在这里表示什么?(1个十,5乘1个十表示5个十,就是50)出示50某10= 这个会算吗?又是怎么算的?你能说说为什么积的末尾有2个0?(2)课件出示 3某2=3某20=30某20=师:这三道会算吗?指名说是怎么算的?2、出示探究一:5某1=5 5某10=50 50某10= 500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规律吧,现在进行第一回合的比拼,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选择其中的两道观察比较,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找出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及第46页的“做一做”。
2. 教学要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并归纳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如:花坛、地砖、图书排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老师出示教材第45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老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
4.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相互交流解题过程,分享经验。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商场商品的摆放等,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老师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数字、排列等简单的规律。
2. 寻找规律: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3. 应用规律: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隐藏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发现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律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认识规律:教师展示一些图形、数字、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寻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4. 应用规律: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6.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回答是否准确。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能力。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科学、艺术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答题找规律解算式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答题找规律解算式练习在数学学习中,找规律解算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中,有很多解答题都需要通过找规律解算式来完成。
下面,我将就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一、找规律解算式的基本方法】找规律解算式是通过观察数列或图形的特点,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建立相应的计算关系。
在解答题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方法来找到规律并解算式。
1. 观察和列举法:通过观察数列或图形中的数字或形状的变化,我们可以列举出一些明显的规律,进而推导出解算式。
例如,观察数列2,4,6,8...,我们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即可推导出解算式:a(n)=2n。
2. 分析法:通过对数列或图形中的数字或形状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某种关系,从而建立解算式。
例如,观察数列 1,4,9,16...,我们发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即可推导出解算式:a(n)=n^2。
3. 代数法:通过引入未知数,建立等式或不等式,从而求解出解算式。
例如,观察数列 3,6,9,12...,我们可以设未知数为x,通过等式3+(n-1)x=12,解得x=3,进而求出解算式a(n)=3+3(n-1)=3n。
【二、解答题练习】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题目来进行解答题找规律解算式的练习。
1. 例题一:观察以下数列:3,6,12,24...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因此,解算式为a(n)=3*2^(n-1)。
2. 例题二:观察以下数列:2,5,10,17...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并且这个差值递增1。
因此,解算式为a(n)=2+3*(n-1)+(n-1)*(n-2)。
3. 例题三:观察以下图形:图案1:□□□□□□图案2:★★★★★★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案1中每一行的□的数量是行数,图案2中每一行的★的数量也是行数。
因此,解算式为a(n)=n。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发现数学规律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发现数学规律发现数学规律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学规律,会使用观察和推理的方法,寻找数学规律。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学规律,理解数学规律是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找到数学规律,如何正确理解数学规律。
2、在找数学规律时应重视观察与推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通过举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数学规律。
五、教学内容:本单元要学习发现数学规律,这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发现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些知识,进而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学习如何找数学规律。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些相关的活动,例如:花十几分钟在教室里,考虑教室里的桌子和椅子铁腰支撑分布的规律是什么;又比如让学生列出一些数字,然后让他们尝试推理一下这些数字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然后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推理过程,让他们理解推理方法的重要性。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事物和现象、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理解找数学规律的意义。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学规律和如何寻找数学规律,而且要让他们理解数学规律的本质是由于某种自然规律。
只有这么理解了数学规律背后的本质,才会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运用自然规律去做解题。
六、实施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操作和现象,让学生发现它们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通过举例演示和引导,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出发,学习如何抽象、概括和总结。
4、教师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断运用逻辑和归纳法,尝试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理解数学规律本质的含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通过明白得算理,发觉规律,总结运算方法。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情境中,探究、发觉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运算规律,明白得整十数乘法算理。
2、探究、发觉乘法的运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究、发觉乘法的运算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运算专门快,我们比试比试?49 97 124 511 333 156生开火车对答案。
师: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乘数,乘数,积。
(板书)(二)引入新知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大屏幕上的算式,你们是如何运算的?51 32 510 320生:一五得五,二三得六,5乘10等于50,3乘20等于60。
师:你们是如何样算的?说一说。
生:510,10比1后面多了一个0,因此就在得数5的后面增加一个0。
生:先不看那个0,算完后再加0。
师:那个算式你们是如何算的,什么缘故?生:320 ,确实是3乘2个10,等于6个10,是60师:观看这些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师板书课题:找规律生1:1加了个0生2:1扩大10倍师:哪种描述更准确?生:扩大10倍师:谁能总结一下规律?生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生2:积扩大10倍师:积什么缘故会变?生:其中一个乘数扩大10倍。
师:你们能依照刚才发觉的规律,运算这些题目吗?(大屏幕出示题目)49 123 117490 1230 1170师:说说你是如何算的?生:四九三十六,9扩大10倍,因此积也比36扩大10倍,是3 60。
生:先不看末尾的0,算完后再在末尾添上0。
师:下面这些题目你还会算吗?(出示题目)51 325010 3020 师:你们是如何样算的?生1:50个10是500生2:30乘2个10,确实是302=60,因此30乘2个10等于60个10,确实是600 师:观看上面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觉什么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大约两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师:下面我们就请一些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觉?生1:第一个数相差10倍,第2个数相差10倍,积相差100倍。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2、(a×m)×b=cxm。
3、(a×m)×(b×n)=c×m×n。
2、算式表达:写因数和积的变化。
1、看:算式中乘数和积变化规律。
2、说:说乘数和积的变化。
3、算:算出结果。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时,先不看因数中的“0”去乘,然后再添上乘数中被省略的“0”。
运用
1、根据规律口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
法。
2、根据规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混合运算。
1、看:题目要求。
2、想:怎样计算。
3、算:原来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
在结果添几个“0”。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时,先不看因数中的“0”去乘,然后再添上乘数中被省略的“0”。
创新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个因数变化,积变化的倍数是因数变化的乘积倍。
1看:题目要求。
2想:怎样计算。
3算:原来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结果添几个“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知识要点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认知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
倍,积也扩大十倍。
2、一个因数扩大十倍,另一个因数也
扩大十倍,积扩大10×10倍。
1、看:看因数的特点。
2、算:算结果。
3、想:有什么规律。
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
表达
1、语言表达:说因数和积的变化。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找规律(3)-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 找规律(3)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3.1 找规律(3)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数字的增减、倍数关系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字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数字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2、3;2、4、6;3、6、9)3. 讲解规律: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找规律。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列中每个数与前一个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数字变化的规律。
4. 实例讲解:请大家再看一个例子(出示课件:1、3、5;2、4、6;7、8、9)。
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你们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个数都是连续的奇数或偶数)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第14题,巩固所学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找规律的方法:a. 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变化。
b. 分析数字间的相互关系。
2. 实例分析:a. 数列1、2、3,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b. 数列2、4、6,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2。
c. 数列3、6、9,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3。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数列,找出它们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
a. 1、2、3、4、__b. 2、4、6、8、__c. 3、6、9、12、__2. 答案:a. 5b. 10c.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数字变化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第三单元《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 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 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
1.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记。
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2.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字,发现容易记得那组的规律。
3.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谈话以及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了课堂。
并揭开本节课的主题。
一.找出规律,掌握方法
1.师出示课件,引导生完成书本30页的算一算。
①要求生运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②通过开火车,核对每组算式的答案。
2.师再次要求生认真观察每组算式的变化,寻找规律;小组内进行
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规律。
3.师对规律进行小结: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
乘数乘10(扩大10倍),积也乘10(扩大10倍)
②两个数相乘,如果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二.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完成练习。
要求生完成书本30页的:根据你
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要求生完成算式,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运用规律,完成练习。
要求生根据16×3﹦48已知的算式推出未
知算式。
①引导生进行交流,用已经学过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结果。
②师进行提问这些算式分别是运用什么规律计算出结果的,请生说一说。
(该环节主要是给学生提供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平台,,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运用所学规律,完成课后第31页练习1.2.3。
要求生独立完成,
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
错题较多的题型,师给予讲解订正。
(该环节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4.夺红旗。
运用所学规律,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31页的3.4.5小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总结: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