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土壤水分部分)

农业气象(土壤水分部分)

土壤水分分册第一章土壤水分测湿度测定的一般规定观测地段种类:固定观测地段作物观测地段辅助观测地段测定时间固定地段:每旬第三天和第八天用中子仪各进行一次测定。

作物观测地段: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多年生植物从第一个发育期到最后一个发育期的时段内,每旬第八天用烘干称重法测土壤湿度。

固定观测地段在下午测定,作物观测地段土壤湿度测定在上午进行。

固定地段:测定深度一般位2米,每10厘米读数一次。

作物观测地段:测定深度一般位50厘米,分0 ┄10厘米,10 ┄20厘米…… 40 ┄50厘米等5个层次。

测定重复固定观测地段和作物观测地段各层均取4个重复计算项目: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相对湿度、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和有效水分贮存量特殊情况处理的规定:降水和灌溉影响取土时,可顺延到降水或灌溉停止可以取土时补测,当顺延日期超过下旬第3天时,则不再补测。

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烘干称重法是用土钻从观测地段取回各个要求深度所有的重复的土样,称重后送入一定温度的烘箱中烘干再称重,土壤含水率与干土百分比即为土壤重量含水率。

仪器工具土钻、盛土盒、刮土刀、提箱托盘太平(载重量为100克、感应量为0.1克)、烘箱、高温表。

盛土盒盒身,盒盖应标上号码,号码要一致,每年第一次取土前应称量盛土盒的重量,以克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天平要定期送往计量部门检定。

测定顺序1. 下钻地点的确定:观测地段分成4个小区,作上标志,每次取土各小区取一个重复,取土下钻地点应距前次测点1-2米且在两行作物中间。

2. 钻土取样垂直顺时针下钻,按所需深度,由浅入深,顺序取土当钻杆上所刻深度达到所取土层下限并与地表平齐时,提出土钻,即为所取土层的土样。

将钻头零刻度以下和盒土钻开口处的土壤及钻头口外表的浮土去掉,然后将钻头平放,采用剖面去土的方法,迅速地用小刀刮去土样40-60克,放入盛土盒内,随即盖好盒盖,再将钻头内余土刮净并观测记录该土层的土壤质地。

按上述步骤依次取出各个重复各个深度的土样。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标准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标准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4)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5)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7)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9)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30)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3)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7)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5)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6)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8)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7)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28)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1)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5)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4)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5)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7)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8)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29)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2)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6)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气象站农田土壤湿度人工观测方法

气象站农田土壤湿度人工观测方法
地 方 取土 。
参考文献 :
干 土层 的深 浅反 映干旱 程 度 ,每次 测定 土壤
湿 度 时都要 测定 , 土层厚 度≥ 3 m, 干 c 应记 录 。 干 土层测 定 时间 、地点 与农 作物 地段 土壤 水分 观测
[ ] 国家 气 象 局 .农 业 气 象 观 测 规 范 [ ].北 京 :气 1 M
2 3 称 烤 方 法 .
同时进 行 , 测定方 法是 用小 铁铲 切 土壤垂 直 剖面 , 以干 、 土分界 处 为界线 , 湿 用直 尺量 干土 层厚 度 。
若 观测 前有 降水 出现 , 观测 时发 现雨 水渗 透后 , 仍
有 一部 分干 土层 ,观 测时 可用 小铁铲 切 土壤垂 直
薛 小宁 ,刘 敏 ,张桂 梅
新 一代 天气 雷达 ( B C )发 射 机 的检测 与维修
… … … … …
西 北地 区退 耕还 林对 区域 气候 的影 响 ……
… … … … … … …
自水 成 ,黄增 林 ,张世 昌,等
加 强新 时期气 象部 门财 务管 理与 监督 的思 考
… … … … … … … … … … … … … … …
重 新进 行农 作物 地段 土壤 水分 观 测 。
1 3 测 定 深 度 .
示农 田土壤水 分状 态 及其 变化 规律 ,掌 握作 物 的
水 分供应 状 况 ,为 当地农业 生 产指 挥部 门提 供土 壤水 分信 息 ,为采 取农 业技 术措 施 提供定 量 科学 依 据 。在 执行 《 农业 气象 观测 规范 》 ,遇 到 了 [中 1
收 稿 日期 :2 L - 2 0 OO 1- 2
钻 头 内的余 土 清理干 净 ,避免 植 物根 、地下 害 虫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它主要描述了一些关于土壤观测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农业生产非常关键,因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

通过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可以保证土壤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土壤观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质量和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土壤观测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含盐量、土壤肥力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如果土壤观测不规范或者不标准化,就会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益下降。

因此,规范土壤观测非常重要。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就是对土壤观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一个文档。

这个文档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土壤观测的规范和标准,比如对于土壤监测点的选取要求、土壤观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要求、土壤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等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准确的土壤观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首先,规范土壤监测点的选取要求。

按照规范,土壤监测点应该选择在显著的土壤类型或者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同时要考虑土壤深度、土层物理化学性质的选取等因素。

这样可以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其次,规范土壤观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要求。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中明确了对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含盐量、土壤肥力等指标观测仪器的选用、校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土壤水分的观测仪器必须能够精确地测定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同时要求环境温度等要素对土壤水分观测的影响要降至最低。

最后,规范土壤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中要求对于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转换,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以便于管理者或者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和研究。

总之,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分册是重要的文档,它标准化和规范化了土壤观测的过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土壤湿度气象观测方法介绍

土壤湿度气象观测方法介绍

土壤湿度气象观测方法介绍作者:鲁向东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7期摘要:土壤水分观测是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之一,对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是监测农田旱、涝情况的重要依据。

实践中通过对土壤中不同层中数量变化的、水分的移动情况及其岩石、大气等自然体等水分交换整体概况的深入分析,有利于获取到所需的土壤水分状况信息。

作为土壤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分的存在,为土壤中自身的特性、气体的活动等密切相关,影响着土壤养分、微生物活动等不同要素。

若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则有利于提高其生产力。

因此,需要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对其水分状况、变化规律等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在对土壤湿度进行气象观测时,应注重人工实测与仪器自动的气象观测方法的配合使用。

基于此,本文将对土壤水分观测方法和土壤湿度项目表述的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人工实测;自动观测;土壤湿度;气象观测方法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611 人工实测方法1.1 地段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长期观测点,分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每次观测都在此地块上进行。

1.2 观测时间固定观测时间为每年3月18日开始至土壤冻结达10cm结束,每旬逢8日下午取土观测;因农事活动服务需要可增加观测次数。

1.3 取样方法固定观测地段和作物观测地段各层均取4个重复。

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相对湿度、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和有效水分贮存量。

测定深度一般为50cm。

分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5个层次。

把观测地段分成4个小区,每次取土各小区取1个重复。

取土下钻地点应距前次测点1~2m且在两行作物中间,垄作、沟作地段应分别在垄背、垄沟上取土。

每个层次取土样40~60g,放入盛土盒内,随即盖好盒盖,再将钻头内余土刮净并观测记录该土层的土壤质地。

按上述步骤依次取出各个重复各个深度的土样。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土壤水分分册土壤水分分册名目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碍事;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汲取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碍事。

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工程,是植物耗水的要紧直截了当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碍事。

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效劳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湿度测定一般瞧测地段种类土壤湿度测定设有三种瞧测地段,除为实时效劳外,各有其不同的目的:1.固定瞧测地段:为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所设置的长期固定的周年土壤湿度测定地段。

地段对所在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应具有代表性。

地段设置在大气候瞧测场内,要是瞧测场内土质不均匀或代表性差,应设置在台站四面植株密度均匀、高度小于20厘米的草地上。

2.作物瞧测地段:为了研究作物需水量、监测土壤水分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碍事,并为农业生产田间治理效劳。

在要紧旱地作物、牧草和果树等生育状况瞧测地段上,进行土壤湿度的测定,随作物〔或牧草、果树等〕生育状况瞧测地段的转移而转移。

3.辅助瞧测地段:为满足当地墒情效劳的需要进行临时性或季节性土壤湿度瞧测〔如墒情普查〕所设置的地段。

这类地段数量一般较多,应代表当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状况。

为便于历年土壤水分状况比立也应相对固定。

辅助地段的设置、测定时刻、测定深度、重复次数等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台站自行确定。

测定时刻1.固定瞧测地段:每旬第三天和第八天采纳中子仪各进行一次测定,包括土壤冻结期间。

2.作物瞧测地段: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多年生植物〔如牧草和果树〕,从第一个发育期到最后一个发育期的时段内,每旬第八天采纳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

关于越冬作物,从冬季冻结深度大于或等于10厘米起到春季0—10厘米深冻土层完全融化这一时段内停测。

土壤含水量标准范围

土壤含水量标准范围

土壤含水量标准范围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它是决定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对于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含水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它是土壤中水分与干重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干重法、重量比重法、电阻法和射线法等。

其中,电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土壤中水分所导致的电阻变化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也不同。

在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通常较低,而在湿润地区,土壤含水量则相对较高。

地形也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地和平原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很大。

土壤类型也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也不同。

植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也很大,植被越茂盛,土壤含水量就越高。

三、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不同土壤类型的含水量标准范围不同,但通常在以下范围内: 1.沙质土壤:5%-10%2.壤土:10%-20%3.黏土质土壤:20%-30%4.淤泥质土壤:30%-40%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可以作为土壤管理的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农民和环保工作者更好地管理土地和保护环境。

四、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和作用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都有很大的影响。

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当土壤含水量过低时,植物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水分,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壤含水量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养分的分布和利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了解土壤含水量的标准范围对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修订版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修订版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试行)V 1.1 修订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国家气象中心2012.8目录1组成..................................................................................... -3 -2上传文件命名规则 ................................................................... -3 -2.1单站文件命名规则................................................................................................................................. -4 - 22多站文件命名规则 ................................................................................................................................. -4 - 2.3上传文件参数说明................................................................................................................................. -5 - 3上传时间规定.............................................................................. -6 -3.1数据上传原则......................................................................................................................................... -6 - 3.2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7 -3.2.1观测时间界定................................................................................................................................. -7 -3.2.2上传时间规定................................................................................................................................. -7 - 4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与内容..................................................................... -8 -4.1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 ............................................................................................................................ -8 -4.1.1单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 -8 -4.1.2多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 -9 -4.1.3符号说明.......................................................................................................................................... -10 -4.1.4报文格式规定................................................................................................................................. -11 - 4.2上传数据文件的内容 ............................................................................................................................ -12 -4.2.1作物要素内容.................................................................................................................................. -12 -4.2.2 土壤水分要素内容........................................................................................................................ -16 -4.2.3自然物候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20 -4.2.4畜牧要素数据文件........................................................................................................................ -21 -4.2.5灾害要素数据文件........................................................................................................................ -24 -4.2.6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26 -5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编码表...................................................................... -29 -5.1作物名称编码表..................................................................................................................................... -29 - 5.2牧草名称编码表..................................................................................................................................... -30 - 5.3植物动物名称编码表 ............................................................................................................................ -33 - 5.4灾害名称编码表.................................................................................................................................... -36 - 5.5气象、水文现象编码表 ....................................................................................................................... -37 - 5.6作物产量因素编码表 ........................................................................................................................... -38 - 5.7作物产量结构编码表 ........................................................................................................................... -39 - 5.8 田间工作项目编码表 ........................................................................................................................... -41 - 5.9作物发育期编码表................................................................................................................................ -44 - 5.10物候期编码表...................................................................................................................................... -46 - 6版本修改信息............................................................................ -48 -6.1版本V1.1修改内容............................................................................................................................. -48 -6.1.1新增观测项目编码....................................................................................................................... -48 -6.1.2修正编码表的部分项目............................................................................................................... -48 -6.1.3报文结构变化................................................................................................................................ -48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试行)V 1.11组成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的数据文件是指农业气象观测站(含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人工观测或仪器自动记录的数据,按一定规则记录形成的实时数据文件,包括作物要素数据文件、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畜牧要素数据文件、灾害要素数据文件和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六大类,其包含的主要内容见表 1.1。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农业气象观测是指利用气象技术手段来对农田、农作物等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以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效管理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要素观测: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湿度、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

这些气象要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观测这些气象要素可以及时了解农田的气候环境,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2. 气象灾害观测:包括冰雹、霜冻、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损失。

3. 土壤水分观测:土壤水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观测可以及时调整灌溉方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4. 病虫害监测: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气象条件的监测可以预测病虫害的爆发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农业气象观测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农业气象观测有效管理的几个方面:1. 完善观测设施和仪器: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站网络,配备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仪器,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和管理气象观测人员,提高其观测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保障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气象观测数据向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发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利用先进的气象技术手段,及时监测和预警气象灾害,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损失。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4)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5)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7)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9)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30)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3)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7)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土壤含水量测量规范要求

土壤含水量测量规范要求

土壤含水量测量规范要求引言土壤含水量是评估土壤湿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土壤含水量测量的规范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1. 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进行土壤含水量测量时,应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如土壤电导率计或土壤水势计等。

2. 样本采集与处理:选择代表性土壤样本,并在测量前均匀混合,以消除可能的异质性。

避免使用由人为干扰的土壤样本。

3. 测量时间与频率:测量应在土壤含水量最稳定的时间段进行,避免极端天气条件和人为干扰。

对于长期监测,应选择适当的测量频率以反映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

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土壤含水量测量的日期、时间、测量地点等关键信息。

同时,记录测量设备的型号和校准状态,以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和标定: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标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重复测量:为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应进行重复测量,并计算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3. 质量管控记录:建立质量管控记录表,记录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标定日期、质检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数据的质量。

安全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进行土壤含水量测量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操作指南,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2.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测量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废弃物处理:遵守各地的环境保护法规,正确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和化学品。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土壤含水量测量的规范要求,包括测量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遵循这些规范要求能够确保土壤含水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依据。

国标 土壤中水分

国标 土壤中水分

国标土壤中水分国标土壤中水分的文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的利用和耕作越来越频繁,而我们的生产活动也越来越需要土壤作为基础。

而土壤作为生命的基础,其中的水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土壤中水分的检测,也成为了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

国家标准GB/T 19422.1-2004《土壤中水分的测定第1部分:干燥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个标准的内容以及应用。

一、国家标准GB/T 19422.1-2004的简介国家标准GB/T 19422.1-2004主要规定了土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干燥法,第二部分为热量法。

其中,干燥法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基础的土壤中水分检测方法之一。

该标准旨在规范土壤中水分的检测方法,为相关领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工具,以保障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运作。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制定相关规范和法规、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需要。

二、国家标准GB/T 19422.1-2004中的干燥法测定方法1、标本取样标本取样是整个干燥法检测过程的起点,其操作准确与否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标本的决定应考虑土壤的性质、类型、含水量、采样时间等因素,采样时应使用专业采样器具。

2、称量与干燥样品取好之后,需要进行称量和干燥。

首先将耐火杯(或瓷碟)称到精确质量,并将样品倒入上面。

在样品中加入温水,让其溶解,再加入一些酚酞指示剂,让其变成红色。

3、计算含水量最后称量干燥后的样品,求出质量差,从而计算含水量。

具体公式如下:含水量=(mi-m0)/m0×100%其中,mi为湿样质量,m0为干样质量。

三、应用场景国家标准GB/T 19422.1-2004虽然只是一个框架标准,但其在管理土壤水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应用该标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土壤取样和检测时间和地点,严格控制取样和检测的误差和风险。

该标准的应用强调科学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保障农业和林业的生产质量和产量,而且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与土壤作物气象及水分条件观测

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与土壤作物气象及水分条件观测

灌溉需水量:除降水外,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并维持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所需补充灌溉的水量。维持
作物的适宜环境条件所需的水量包括冲洗盐碱所需的淋洗需水量和防霜 冻、植株降温、施用化学物质及耕作等所需额外增加的灌溉用水量。
二、作物需水量的概念
作物需水系数:作物每生产单位产量(目标收获物)所需消耗 的水量(mm/kg或m3/kg )。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kg/mm或kg/m3),常表示为:WUE(water use efficiency)。 田间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改善田间条件所需水量。 田间耗水量=作物耗水量+创造农业生态环境所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量的概念
由于各种因素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目前还 难以从理论上进行精确计算,但可以以一两种主
要因素建立模型计算。
实践中,常采用试验测定法和计算法 来确定需水量。
三、作物蒸发蒸腾量测定
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时的各项基础条件要严格符 合作物需水量定义及《灌溉试验规范》第5章的要求。
试 验 场 选 择 观 测 场 布 设 开阔、平坦的大田之间
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 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 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各种作物需水 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长的过渡阶,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缺水,会对产量产生很大 影响。 不同种类作物的需水模式和绝对数量的差异也表现在 许多方面。一是不同作物的生育过程所处的时期不同,环 境条件不同,需水量不同;二是不同作物生存所要求的水 分环境不同,造成需水量不同;三是不同作物需水特性有 明显差异。
4.22-6.8
6.9-7.05 7.06-7.25 7.26-8.20 8.21-9.19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气象观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气象观测可以帮助农民预测天气情况,分析空气质量、温湿度变化等气象参数,来制定适当的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而土壤水分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农民进行精准的农业生产任务也尤为重要。

因此,为提高农业气象观测的效率和农作物产量质量的需求,农业部制定了“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以便农民进行准确的土壤水分和相关参数的观测。

一、规范目的及应用范围:1、规范目的:本规范适用于土壤水分观测、记录和分析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旨在提高农业气象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农民进行高效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应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农民专业合作社、大中型农场等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业气象监测与预测等方面的人员使用。

二、土壤水分分级标准:土壤水分是指土壤含水量的多少,通常以土壤水分量或土壤含水率来表达。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类型,农业部将土壤水分量分为5个等级:1、水分过饱和:土壤内蓄满了地下水或者是由于降雨等原因土壤吸水能力减弱而成为过饱和状态。

2、湿润:土壤之中含有充足的水分,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的水分需求。

3、稍干:土壤中的水分已经较为稀缺,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4、干燥:土壤中的水分已经极为紧缺,不足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5、极度干燥:土壤中的水分几乎已经完全缺失,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危害。

三、土壤水分观测方法:1、判断指标:农民可使用手指插入土壤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参考土壤表面的水分残留情况进行判断。

2、现场观测:专业农业气象观测单位应该配置大量适合现场土壤水分观测的工具和设备,如硬度计、水势计等工具来进行精确的土壤水分观测。

3、室内实验:农业部应该进行室内试验,根据不同气候区、作物类型和土壤类型制定多项的教学视频和示范内容,帮助农民更好的利用农业气象观测进行土壤水分分析。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72页word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作物分册-72页word资料

前言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规定。

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

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和有关的土壤要素。

气象要素的大气候观测方法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本规范规定了土壤水分、农业小气候观测和生物要素观测的内容。

本规范以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和气象台站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参考了有关书籍、文献,进行了编写,初稿经台站试点并广泛征求气象系统业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定稿。

规范采用系列版本,分上下两卷。

上卷有: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

下卷有:果树分册、林木分册、蔬菜分册、养殖渔业分册和补充篇农业小气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全书由许维娜同志主持编写,佘万明同志参加了全书编写校对工作,各分册编写情况如下:作物分册:参考了农业部门的苗情调查方法、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南京气象学院姚克敏同志主持进行的小麦、水稻、玉米等观测方法业务试验的部分研究成果及安徽阜阳地区气象局李国师同志提供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方法编写而成。

四川省气象局钟国长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土壤水分分册: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有关技术资料和书籍文献,由吴义华同志提供初稿编写而成。

自然物候: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写的《中国物候观测方法》编写而成。

畜牧分册: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业务试验并提出初稿。

后参考了原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国牧区畜牧气候》修改编写而成。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马秀华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果树分册: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孔令凯同志提供初稿。

后吸取了广东、河北省气象局编写的果树观测方法的部分内容。

林木分册:由黑龙江省气象局冯国清同志提供苗木和用材林的生育状况观测方法初稿,参考了东北林学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编写的《东北森林物候气象观测技术标准》,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协作组编写的《亚热带主要经济林用材林物候观测方法》,福建天宝热作气象试验站橡胶树观测方法,云南省凤庆县气象站茶树观测方法,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桑树观测方法和有关书籍文献编写而成。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附件1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农业干旱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

上述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业干旱的程度,但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土壤水分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旱地作物农田水分多少,但无法进行水田旱情监测,同时也忽略了蓄水量对干旱的抑制作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虽能反映作物水分的满足程度,但在气候干燥的区域需水量偏大,且灌溉作用无法考虑;降水距平虽能直观反映出雨养农业的水分供应状况,但不能表征降水对作物利用的有效性;遥感方法虽直观,但在云和植被状况影响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发挥各种指标的优势,根据所处区域的土壤、气候、植被特点等加权集成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的指标。

一、农业干旱综合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是对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4种农业干旱指标的加权集成,计算方法如式(1):∑=⨯=nii iw fDRG1(1)其中,DRG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f1、f2……f n分别为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干旱指数等; W1、W2……W n为各指数的权重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由专家经验判定。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的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农业干旱等级序号干旱等级综合农业干旱指数1 轻旱1<DRG≤22 中旱2<DRG≤33 重旱3<DRG≤44 特旱DRG>4二、各种单指标的计算方法1.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旱地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它与环境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也与土壤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作物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地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

考虑作物根系发育情况,在旱地作物播种期和苗期土层厚度分别取0-10厘米与0-20厘米,其它生长发育阶段取0-50厘米。

土壤相对湿度的计算如(2)式:n f w a R ic ini sm /%)100(1⨯⨯=∑= (2) 式中:R sm 为土壤相对湿度(%); a 为作物发育期调节系数,苗期为1.1,水分临界期(表2)为0.9,其余发育期为1;w i 为第i 层土壤湿度(%); f ci 为第i 层土壤田间持水量(%); n 为作物发育阶段对应土层厚度内观测层次(一般以10cm 为划分单位)的个数(在作物播种期n=1,苗期n=2,其它生长阶段n=5)。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2 、采取点面结合的观测方法
( 1 )有相对固定观测地段。
( 2 )农业生产关键季节、作物发育关键期和气象 灾害、病虫害发生期进行大范围调查。
3 、建立健全观测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 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不断的提高。
4 、观测专人负责并相当稳定严格执行观 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禁推测、伪造和涂 改记录;不得缺测、漏测、早测、迟测和擅自 中断、停止观测;记录字迹工整。
≥ 10% 为始期,≥ 50% 为普遍期, 80% ≥为末期。
一般发育期观测到 50% 为止,水稻抽穗期需观测到 80% 。
2 、发育期百分率的计算
首先统计观测株(茎)数,再观测其中进入该发育 期的株(茎),求出百分率。
发育期百分率( %)= 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 / 观测总株(茎)X 100%
水稻分蘖期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 、测点面积
( 1 )条播密植:宽为 2 — 3 行,长为 1 — 2 米。
( 2 )穴播或稀植:宽为 2 — 3 行,每行 15 — 20 穴 (株)。
( 3 )撒播:面积为 1 平方米,秧田或苗床 0.25 平 方米。
( 4 )套种作物按以上规定适当增加面积。
4 、观测植株的选择
分蘖作物分蘖前以株为单位,分蘖后以茎为单位。
1.2 观测地段
观测地段是定期作物观测的主要基点,为了增强观 测代表性,应在当地增加观测调查点。
1.2.1 观测地段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1、观测地段必须具有代表性,地段要保持相当稳 定。 2、观测地段面积,一般为 1 公顷,不小于 0.1 公顷。 3、地段远离建筑物、道路、河流和大型水体,尽 量减少小气候影响(秧田和苗床除外)。
第二章 发育期观测
作物发育期的观测,是根据作物外部形态变化,记 载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出现的日期,以 了解发育速度和进程,分析各时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鉴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水分分册土壤水分分册目录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751.1 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751.2 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751.3 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771.4 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781.5 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贮存量的计算801.6 其它土壤水分状况工程的测定81第二章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822.1 测定工程822.2 测定的基本要求822.3 土壤容重的测定832.4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852.5凋萎湿度的测定86第三章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的填写873.1 农气簿-2-1的填写883.2 农气簿-2-2的填写893.3 农气簿-2-3的填写903.4 农气表-2-1的填写913.5 农气表-2-2的填写92附录1土壤常用参考资料与数据92附录2微波炉快速测定土壤湿度操作方法95附录3目测土壤湿度观测方法95附录4土壤水分测定记录簿、表格式97第一章土壤水分测定1.1测定土壤水分的意义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工程,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

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2土壤湿度测定一般规定1.2.1观测地段种类土壤湿度测定设有三种观测地段,除为实时服务外,各有其不同的目的:1.固定观测地段:为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所设置的长期固定的周年土壤湿度测定地段。

地段对所在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应具有代表性。

地段设置在大气候观测场内,如果观测场内土质不均匀或代表性差,应设置在台站周围植株密度均匀、高度小于20厘M的草地上。

2.作物观测地段:为了研究作物需水量、监测土壤水分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田间经管服务。

在主要旱地作物、牧草和果树等生育状况观测地段上,进行土壤湿度的测定,随作物(或牧草、果树等)生育状况观测地段的转移而转移。

3.辅助观测地段:为满足当地墒情服务的需要进行临时性或季节性土壤湿度观测(如墒情普查)所设置的地段。

这类地段数量一般较多,应代表当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状况。

为便于历年土壤水分状况比较也应相对固定。

辅助地段的设置、测定时间、测定深度、重复次数等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台站自行确定。

1.2.2测定时间1.固定观测地段:每旬第三天和第八天采用中子仪各进行一次测定,包括土壤冻结期间。

2.作物观测地段: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多年生植物(如牧草和果树),从第一个发育期到最后一个发育期的时段内,每旬第八天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

对于越冬作物,从冬季冻结深度大于或等于10厘M起到春季0—10厘M深冻土层完全融化这一时段内停测。

如果一个站同时观测几种旱地作物,均应进行土壤湿度测定。

年内水旱轮作的旱作物观测地段,不进行土壤湿度的测定。

3.固定观测地段在下午测定,作物观测地段土壤湿度测定在上午进行。

1.2.3测定深度1.固定观测地段:测定深度一般为2M;地下水位深度小于2M的地区,测到土壤饱和持水状态为止;因土层较薄,测定深度无法达到规定要求的地区,测至土壤母质层为止。

每10厘M读数一次。

2.作物观测地段:测定深度一般为50厘M。

分0—10厘M、10—20厘M......40—50厘M等5个层次。

果树等根系较深的作物测定深度根据业务服务需要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确定。

1.2.4测定重复固定观测地段和作物观测地段各层均取4个重复。

1.2.5计算工程采用烘干称重法或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均应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相对湿度、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和有效水分贮存量。

1.2.6几种特殊情况处理的规定1.降水或灌溉影响取土时,可顺延到降水或灌溉停止可以取土时补测。

当顺延日期超过下旬第3天时,则不再补测。

采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的台站,出现较大降水,应待降水停止或降水较小时,带伞进行观测并注意仪器及铝管的防护,避免雨水进入或淋湿。

2.历年冻土深度在10厘M左右的地区,如观测冬作物,冬季应进行土壤湿度测定。

出现以上情况,应在记录簿的备注栏内注明详细情况。

1.3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湿度烘干称重法是用土钻从观测地段取回各个要求深度所有重复的土样,称重后送入一定温度的烘箱中烘干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即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与干土重的百分比即为土壤重量含水率。

1.3.1仪器及工具1.土钻、盛土盒、刮土刀、提箱。

2.托盘天平(载重量为100克,感应量为0.1克),烘箱,高温表。

盛土盒盒身、盒盖应标上号码,号码要一致。

每年第一次取土前应称量盛土盒的重量,以克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天平要定期送往计量部门检定。

1.3.2测定程序1.下钻地点的确定:把观测地段分成4个小区,并作上标志。

每次取土各小区取一个重复。

取土下钻地点应距前次测点1—2M且在两行作物中间,垄作、沟作地段应分别在垄背、垄沟上取土;采用地膜覆盖的作物地段,则每次破膜测定。

取土完毕后应作上标记。

2.钻土取样:垂直顺时针下钻,按所需深度,由浅入深,顺序取土。

当钻杆上所刻深度达到所取土层下限并与地表平齐时,提出土钻,即为所取土层的土样,如取40—50厘M的土样,当钻杆上的刻度50与地表平齐时即可。

将钻头零刻度以下和土钻开口处的土壤及钻头口外表的浮土去掉,然后将钻杆平放,采用剖面取土的方法,迅速地用小刀刮取土样40-60克,放入盛土盒内,随即盖好盒盖,再将钻头内余土刮净并观测记录该土层的土壤质地。

按上述步骤依次取出各个重复各个深度的土样。

每个重复的土样取完后将剩余的土按原来土层顺序填入钻孔中。

所有土样取完后将土钻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3.称盒与湿土共重:土样取完带回室内,擦净盛土盒外表泥土,然后校准天平逐个称量,以克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然后复称检查一遍。

4.烘烤土样:在核实称重无误后,打开盒盖,盒盖套在盒底,放入烘箱内烘烤。

烘烤温度应稳定在100-105℃之间。

烘土时间的长短以土样完全烘干,土样重量不再变化时为准,具体时间视土壤性质而定。

从烘箱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记时,一般沙土、沙壤土约6—7小时,壤土7—8小时,粘土10—12小时。

然后从上、中、下不同深度层次取出4—6盒土样称重,再放回烘箱烘烤2小时,复称一次。

如前后两次重量差均≤0.2克,即取后一次的称量值作为最后结果,否则,按上述方法继续烘烤,直到相邻两次各抽取样本的重量差均≤0.2克为止。

5.称盒与干土共重:烘烤完毕,断开电源,待烘箱稍冷却后取出土样并迅速盖好盒盖,进行称重,然后复称一遍,当全部计算完毕经检验确认无误时,倒掉土样,并将土盒擦洗干净,按号码顺序放入提箱内,以备下次使用。

6.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即土壤含水量占干土重的百分比,其公式计算如下:W=g2-g3g3-g1×100%W:土壤重量含水率(%);g1:盒重(克);g2:盒与湿土共重(克);g3:盒与干土共重(克)。

先算出各个深度每个重复的土壤重量含水率,再求出各个深度4个重复平均值,均取一位小数。

1.4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中子仪是一种快速、精确、非破坏性、且不受土壤中水分的物理状态影响的土壤水分测定工具,其计算结果为土壤容积含水率,以土壤中土壤水分容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率表示。

1.4.1测定原理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是利用中子源放入土壤时,在源周围的土壤中所形成的热中子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大小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一特点,通过测量热中子数量来确立土壤水分的多少。

由于中子源放出的快中子与氢原子核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被慢化成热中子,而土壤中所有氢原子几乎都存在于水分中,所以在土壤中生物体以及其它有机物、氯化物所占比重都较小的条件下,土壤对快中子的慢化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含水量。

当土壤中含水量大时,中子源附近慢化的热中子数量较多,反之数量较少,土壤含水量较低。

其变化和含水量呈近似线性关系,因此只要测定出土壤中慢化的热中子数量即可确定土壤含水量。

在实际测量中,为消除系统误差,一般用计数比率(测量计数/规范计数)与土壤含水量建立线性关系,以求取土壤含水量。

利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不须取土,可保持原土层的土壤结构,而且所测定的是以测定点为中心的某个半径范围内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代表性较好,并可对含水量进行动态监测。

不足之处在于测定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由于部分中子会逸出土层表面,以致计数不准,造成一定误差。

1.4.2仪器结构1.探头:探头由中子放射源和热中子探测器组成,采用的中子源为点状源或环状源,放射性物质为50毫居里的镅—铍放射源,其作用是产生快中子。

由于其半衰期长,中子源强度较小,使用相对安全。

热中子探测器为三氟化硼正比计数管或锂玻璃和光电倍增管。

2.读数部分:包括功能键和显示器等。

3.电缆:将热中子探测器采集信息传至显示器。

仪器详细构造因型号不同而有差异。

1.4.3测定前的准备该项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测定结果,应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测定。

1.测定土壤容重:如果中子仪测管安装在大气候观测场,测定土壤容重应在大气候观测场周围与其土壤质地相同的田块或草地上进行。

否则在中子仪铝管安装处测定,方法见2.3。

2.铝管的安装:正确埋设铝管,是准确测量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探明同一管孔上、下层土壤状况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应记住分界面的深度,分别标定,以便计算含水量时,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标定方程。

钻取深度随测定深度而定。

安装时可用套管或麻花式取土钻,钻孔的直径和铝管外径相同或略小,尽量保持钻孔垂直。

放置铝管前应先检查底部封口焊接是否良好,然后用脚将铝管踩下,使铝管外壁和土壤紧密接触。

铝管应露出地面一小截(长度根据仪器规定而定),以免大雨积水浸过铝管流入管内和保证所测结果为实际所需测定层次的数据,平时管口应加盖盖好。

3.进行田间标定:如果中子仪测管安装在大气候观测场,标定应在大气候观测场周围与其土壤质地相同的田块或草地上进行。

否则在田块或草地上进行。

(1)灌水处理:标定前可将4个重复进行不同的灌水处理,以便标定方程适应不同的水分范围。

灌水时应防止水分沉积管壁和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

(2)测定规范计数:在聚乙烯塑料垫板上或在水里(因仪器不同而异)读取规范计数。

测定前后在同一地点各进行一次,并求出平均。

(3)测定测量计数: 按重复自上而下依次读取不同深度的测量计数,并求出各个重复各深度的中子计数平均值。

(4)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重量含水率:用取土钻在铝管10厘M周围取土,每个标定层的样本量,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而定。

(5)计算土壤容积含水量:Q=w×ρQ:容积含水率;w:重量含水率;ρ:土壤容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