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卷 (新版)浙教版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活动排放的气体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A.工厂排放的废气B.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刺激性气体D.电饭锅煮饭排出的“白汽”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A.吸收氧气B.分解有机物C.产生二氧化碳D.提供能量3.下列哪项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A.松土排涝B.合理密植C.带土移栽D.地膜覆盖4.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5.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②用KMnO4固体加热后制取氧气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流经②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图中②模拟肺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图中①模拟的结构能清洁吸入的气体7.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A.铁丝B.木炭C.蜡烛D.红磷8.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9.花草虽美,却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
你认为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B.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C.植物白天只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单元测试——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八下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2.遵循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涉及碳循环D.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会破坏碳一氧平衡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
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A.烧需要可燃物B.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烧需要氧气D.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5.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是()A .黄色B .淡蓝色C .蓝紫色D .砖红色6.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 3、MnO 2和Sb 2S 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 )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 3在MnO 2催化下放出O 2,使红磷燃烧.同时Sb 2S 3也可与O 2反应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Sb 2S 3燃烧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Sb 2S 3+8O 2点燃__Sb 2S 3+3SO 2B .Sb 2O 3+9O 2点燃__Sb 2O 3+3SO 2C .2Sb 2S 3+8O 2点燃__2Sb 2O 3+6SO 2D .2Sb 2S 3+9O 2点燃__2Sb 2O 3+6SO 27.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 .无法确定8.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用橡胶塞塞入试管B . 取用高锰酸钾C.点燃酒精灯D.贮存氧气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l-35.5 Ca-40 Mn-55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C.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A.合成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下列活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 B.焚烧秸秆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力发电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剧烈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的是()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D.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8.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16 B.32 C.48 D.649.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中“○”“”“”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A.B. C. D.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该颗粒物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气管→咽→喉→支气管→肺D.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1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稀盐酸 B.收集气体 C.检查气密性 D.验满12.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2m=a B.3a=n C.2m=3n D.2b=m+n13.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1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16.小李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叶片会发黄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可能升高17.如图所示,将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取量发生改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18.某反应A+2B═C+D,若有30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那么要得到7g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A.20g B.15g C.12g D.6g19.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x)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后生成15gZ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系数之比为2:3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
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B .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
防止营养流失D .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 .筛管 B.木纤维C.韧皮纤维 D .导管3.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
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C。
经气孔散发D。
植株的生长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
①和④B。
①和②C。
②和③D。
以上都是7 .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 . 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
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B。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题(含答案)
复习题1根据已经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下装置图回答问题:A BCDE(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A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请改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利用装置B和E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若气体产生速度太快,写出合理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判断E装置中集气瓶已经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刚查阅资料得知,白色固体氯化铵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于是,小刚想用改正后的A装置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小刚选择的实验药品合理吗?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你说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人一些水)。
观察到:∏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 川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出中铁丝不能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同步习题(全章,含答案)
第3章空气与生命3.1 空气与氧气(1)A组1.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该气体为(B)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B)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A. CO2B. N2C. H2OD. O24.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A. 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
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a、b为止水夹。
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同时打开a、b,则烧杯中的水可能先进入(A)(第5题)A. 甲瓶B. 乙瓶C. 同时进入D. 无法判断6.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
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是(D)A. 氢气、氮气B. 氮气、氧气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 氮气、氩气7.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第7题)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8.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D )(第8题)A.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 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D. 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9.甲、乙两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第9题)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 2的体积分数相同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有N 2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 2的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B 组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原空气体积的15。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筛管 B.木纤维 C.韧皮纤维 D.导管3.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5.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①和④ B.①和② C.②和③ D.以上都是6.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7.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 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 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8.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与植物的什么生理活动有关?()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等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要保护草坪。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点燃酒精灯C. 制取氧气D. 用滴管滴加液体2.教材中的某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A)(第2题)A.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B. 探索燃烧的条件C. 制取P2O5D. 检验P2O5的性质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 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4.节日期间商场里人很多,让人觉得闷热缺氧,此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B)A. 1%B. 19%C. 25%D. 78%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6.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B)(第6题)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B)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
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A)(第8题)A. 甲吸气、乙呼气B. 甲呼气、乙吸气C. 甲、乙都吸气D. 甲、乙都呼气9.将25克A 物质和5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克A 和11克C ,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 。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火星四射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发白光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 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3.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
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A. AB. BC. CD. D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可燃物B. 缺乏O2C. 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能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总共有4种元素B.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没有单质出现C. 据图反应出Mo2C对CO没有起到吸附催化作用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第6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科学试卷第三章浙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科学》(下)单元考试第三章:植物和土壤班级姓名学号测试卷(十四)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1.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的构成部分,主要有动物、植物和()。
A C .微生物B.细菌.真菌D.放线菌2.将一块润湿的土壤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并沿烧杯的壁向烧杯中灌水,我们发现有大批的气泡出现,这个现象说了然土壤中含有大批的(直到水面将土壤所有淹没为止,)。
A.空气 B .产生空气的物质C .氧气 D .动物3.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约占土壤物质固体部分5%的物质为(A .水分B.空气C.腐植质D.矿物质4.土壤的形成正确的次序为()a.岩石的风化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出现丛林和草原,土壤最后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 . abcdB . bcadC . abdc D. cbad5.一般状况下土壤越肥饶,表层有一种常有生物的数目就特别多,这类生物是()A .蜗牛B.蚂蚁C.蝉的幼虫 D .蚯蚓6.以下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宽泛土壤污染的是()A.经过无害化办理的人畜粪便B.大批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施用适当石灰来改进酸性土壤7.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正常状况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A .空气C .植物体自己制造BD土壤中的水.动物供给8.根的主要作用是(A .汲取水分和无机盐C .固定植物体D )B .固定和储藏养料.汲取水分和养料9.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长久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却会死亡。
这是因为植物过程中还需要()A .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10.以下构造不需要用显微镜就能察看到的是()A .根尖根毛区B.根尖分生区C .根尖伸长区D.根尖根毛11.杭州市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假如要使甘蔗丰产,平常应该多施(A .钾肥)B.氮肥C.磷肥D.钙肥12.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浮水植物的气孔常散布于叶片的()A .反面B.正面C.两面均匀散布13.使植物体的茎不停长粗的构造是()D .不必定A .木质部C .形成层B.韧皮部D.生长区14.植物体经过根汲取来的水分中有多少是用于生命活动的(A .99% B.1%C.20%D.50%)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4 分)15.常常使用未经办理的人畜粪便和污水作肥料,会造成土壤的,并可致使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12.下列根组织中,能使根生长的部分是()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13.某一植物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则缺:()
(A)氮元素(B)磷元素(C)钾元素(D)硼元素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B)合理使用化肥
(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水中(D)小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
15.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树木因缺氧而死(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16、上壤中水分进入到植物体内,主要是由哪个器官和组织完成运输的()
(A)叶,营养组织(B)茎,分生组织
(C)果实,营养组织(D)根,输导组织
17.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
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A)只有叶的边缘(B)整个叶片(C)叶脉(D)只有叶尖
18.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
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
(A)木质部(B)韧皮部(C)外树皮(D)形成层
19.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与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
20.下列各项中哪种物质不会引起土壤污染()
(A)农药(B)化肥(C)枯草(D)病菌
21.小明从资料中了解到,清晨割橡胶产量高,主要的理由可能是()
(A)清晨植物的呼吸作用最弱,但水分最多,膨压最大
(B)清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中的水分多,膨压最大
(C)清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最多,膨压最大
(D)清晨植物蒸腾作用最弱,细胞中水分最多,膨压最大
22.以下哪个结构与植物体内输送有机物密切有关()
(A)导管(B)叶脉(C)根毛(D)筛管
23.收割小麦的时候,甲地的农民用镰刀或机械割麦,乙地的农民则用双手把麦株连根拔起,带回到麦场脱粒,比较这两种收割方式,说法有错误的是( )
(A)收割小麦时,机械操作比手工效率更高
(B)割麦比拔麦更能保持土壤中的肥力
(C)拔麦将会造成小麦的减产,因此割麦比拔麦好
(D)拔麦可同时完成收获和灭茬两道工序,应该提倡
24.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
(A)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B)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D)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
25.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
二、填空题:
26.把生活在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土壤生物。
27.小明为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____,证明土壤含有________________。
28.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值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U值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人烧杯,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得到土壤浸出液;
(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将其与_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29.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被风化,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___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土壤。
30.如果土壤黏性差,表示土壤中___________性能好,但_____________性能差。
31.植物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_____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__状况等有关。
32.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
34.在植物的茎结构中,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如大豆根属于_____________,而小麦根属于___________. 36.植物根能生长与根尖的__________结构有关,根细胞数目不断增殖与__________结构有关. 37.某湖泊水域曾出现过以下几种状况:
①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位明显下降③有黄绿色的“水华”④pH值等于5.0
⑥溶解氧下降,则其中能说明属于水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8.植物木质茎中包括:①木质部②韧皮部③形成层④外树皮⑤髓,这些结构
从内到外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9.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0.如右图所示,请写出植物叶结构中各部位的名称:
(1)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2)其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1.农民有时为了改良土壤结构,在土壤中掺入砂子,目的是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为作物的根系和土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常生理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分析说明题:
42.为研究某区域土壤的污染情况,小明同学选择了4个地方的土壤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土样的pH,结果如下图所示,小明计划用环毛蚯蚓作为实验动物(环毛蚯蚓适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环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对动物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土壤的酸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__________。
(2)测量土样的pH,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_______________。
43.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看表回答:
(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_______________大量流失。
(3)当地不少村实现了全村沼气化,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封山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