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一)狗的条件反射作用实验实验结果(1)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2)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3)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①无条件刺激(UCS):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②无条件反应(UCR)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③条件刺激(CS) :原来的中性刺激。
④条件反应(CR) :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学习规律1. 消退◆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并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2. 泛化: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3. 分化: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分化。
4.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中性刺激)批评(条件刺激)——焦虑测验失败——焦虑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一)迷箱实验
(二)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人与动物遵循 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准备律
间 隔 强 化
买彩票、 建立速度快,强化后 老虎机 几乎不会暂停
强化程式的不同效果 连续强化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联系更明确,也增强了反馈信 息的价值。间隔式强化则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 低的消退率。
约翰· 华生(1878—1958)
(一)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替代无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 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 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二、强化理论
三、新行为的塑造 四、评价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 誉――国家科学奖
201610(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物、水、 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 的行为产生强化效果。
二级强化包括社会强化( 社会接纳、微笑) 、信物( 钱、级 别、奖品等物体) 和活动( 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
互 定论”
决
个人(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
定
它儿童对自己有敌意反应)
论
行为(该儿童攻击其 他儿童)
环境(其它儿童对该 儿童更具有攻击性)
观察学习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观察学习 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来源,建立在替代学习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 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 2.练习律:指S—R的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其联
结力量就越大,联结的效果就越巩固。
——日常中常说的“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 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就是此意,复习、应用
❖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
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 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 “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 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 阅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后才可 以做你想做的事。(属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兔”、某次交通事故后患上开车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来以后患上 登梯恐怖症、社交恐惧症等现象;在学习上体现出来的是”干扰 “——混淆。)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1)
强化(reinforcement):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在时间上的结合。中性刺激之后无条件刺激的呈 现。 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中性刺激
强化
条件刺激
强化规则:
a.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 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 b.中性刺激要转化为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即 将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
巴甫洛夫 (Ivan Pavlov, 1849-1936)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设备和基本进程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设备和基本进程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界定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另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 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 时,也能产生类似反应的过程。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规律 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 激条件化的过程。 认识:无条件作用是条件作用的基础。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信号 第一信号:具体刺激物,光、声、事物形象等 第二信号:抽象刺激物,信号的信号,即语言文 字等 第一信号系统 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是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 能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这 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 巴甫洛夫,前苏联著名生理学 家、心理学家。 •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 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猫学会了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15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
1、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情境(迷笼)与反应(开启开关出笼取食)之间
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
需要中介作用。即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
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就是掌握更多联结的人
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
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
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
26
操作性行为是由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应答
性行为,而操作性条件反射针对的是操作性条件行为,应答性行为比较
被动,由刺激控制。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 习。 其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 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 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 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害怕与防御反应;6次结合后,被试的反应更加强烈;随后泛
化到相似的刺激,对任何有毛的东西到感到害怕,可见他的 恐惧已经泛化。
11
根据实验,华生提出:
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
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 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习惯的形成遵循频音律 根据频(频繁)音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 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建立前
建立中 (多次重复)
建立后
无条件刺激 (食物)
中性刺激 (铃声)
中性刺激 (铃声)
无条件刺激 (食物) 条件刺激 (铃声)
无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引起注意 (无唾液分泌)
无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阶段
刺激
反应
1
UCS(食物团)
UCR(唾液)
2 CS(节拍器),然后 UCR(唾液) UCS(食物团)
精品课件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
精品课件
学习常常通过尝试错误 或借助选择性联结而形 成 学习定律及其修正 准备律、练习律与效果 律
精品课件
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基 本观点? ▲
精品课件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 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S→R。 桑代克认为,情境和反应之间是直接联系 的,二者不需要任何中介。
3
CS(节拍器)
CR(唾液)
阶段2中的CS------NS
精品课件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理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必须考察可 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模式适于用来建立 人类行为的科学
精品课件
恐惧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
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 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 起重要作用。
精品课件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精品课件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精品课件
(1)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 铃声(N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 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 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精品PPT课件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条件作用建立过程
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 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CS), 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UCR)。为了使狗对某一 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 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 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 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CS),铃 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R) 。由此可见,条件反射 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 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 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 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 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关注愉快的或不愉快的行为结果是如何改变
个体行为的,关注个体是怎样模仿他人行为的。 行为学习的原理包括: 结果的作用 强化物 惩罚物 结果的及时性 塑造 消退 强化程序 维持,等
数概念,你会怎么进行教学?
如果你的学生对做数学题感到紧张,害怕
做错,你会怎么处理?
在以下有关联结主义学习观的表述中,哪一表述
最为精确?( )。 A、联结主义者用思维和记忆这类内在心理的过 程来解释学习 B、联结主义者用刺激对反应的影响来解释学习 C、联结主义者认为学习可以在人的行为没有发 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 D、联结主义者将自己的重点放在自尊或自我概 念这类理念上
三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 一、操作条件反射的含义 (一)什么是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 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 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也称为工具 性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个体学会把反应与活 动结果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以及被强化了的行为 会再次发生。
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学习的发生是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 是个体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与行为之间的 关系并不相互对应,但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可观 察到的行为变化而表现。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个体 “学会了什么”。学习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 有的是内隐的。外显的行为即为学习行为,内隐 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
(三)消退 消退是对条件性行为不进行强化而造成行为出现 率逐渐降低、最终消失的现象。消退的具体状况 是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后,多次只呈现条件刺激 而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以强化),使条件 反应逐渐削弱而最后消失。 (四)延迟 延迟是因条件反射延迟而产生的抑制过程。在某 些情况下,条件刺激出现后,无条件刺激间隔一 段时间才呈现。此时,有机体的条件反射就被暂 时抑制,如果延迟到一定时间后再呈现即为延迟。 延迟的时间同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 间隔相当,通过延迟可以使有机体的活动变得更 经济。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 (二)学习的产生得自于观察与模仿:学 习的实质 • 班杜拉看来,学习的实质并非来自强化, 二是来自观察与模仿。个体的大多数行为 (包括道德行为)可以在社会交往中通过 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或改变。这种改变不 同于学习者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直接学习, 而是一种间接学习(替代学习)。榜样可 以是真实的,也可以使符号性的。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 克迷箱实验,设计了“斯金纳箱”。
• 斯金纳箱高约1尺,长方形,一面是单向玻璃,以 便于观察动物而不惊扰它,其底部是金属网,可 产生电击。箱内有照明小灯,并有一根连接着食 物台的杠杆或一块踏板,当动物按压杠杆时,它 可以得到一点食物,以此作为奖励。动物的行为 可以由实验者用一定的刺激及奖惩方式塑造,因 此通过改变实验程序,就可以改变动物的行为模 式。例如,大鼠按压杠杆的时间和次数可以用奖 赏出现的时间加以训练,如果动物仅在取食后1分 钟按压杠杆可再得到食物,那么动物在取食后开始 是安静的,而将至1分钟时,动物才按压杠杆;如 果每按压10次才可得到食物,动物将学会10次后 停下来去取食物。相应的记录装置可以把动物的 按压反应记录下来。
• 第三,效果律law of effect. • 桑认识到,要使猫的学习发生,食物是必 需的。所以,只有当反应的结果是愉快的, 学习才会发生;反之,反应会减弱而不是 增强。
• (四)相同要素说theory of iedntical element:一个重要的学习迁移理论 • 桑提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 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 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而且,迁移的程 度取决于相同要素的多寡。 • 如何理解“相同要素”:例如,一个人小 时候学会骑小自行车,有助于他长大后骑 大自行车,但与学骑马无关。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低
迅速降低(扇贝效应)
变化间隔 (变时强
化)
不定时间 段后强化
课堂上的 随时抽查
缓慢稳定的反应 率,强化后不会 暂停反应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现在是33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五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固定比率 (定比强
化)
计件工作、
在固定的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后强化 可以玩
现在是4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1.实验简述
2.结论:
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学习就是形成 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现在是5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二级条件作用:一种条件作用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 刺激相结合,便可形成~。
强化物
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
笑、拥抱、关注 二级强化物:与
一级强化物联系,
获得强化价值
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
做游、从事有趣的活动
代币强化物,如钱、分数、 积分、奖品
现在是27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强化物
强化还可以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
Primary Reinforcers:
B.F.斯金纳(1904—1990) 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 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 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 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 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 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 应用。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 •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班杜拉(1965)的经典研究:
在一项观察学习实验的第 一阶段:
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 部有攻击行为的电影;
影片有三种结尾,将孩 子分为三组,分别看结 尾不同的影片:
(1)奖励攻击组; (2)惩罚攻击组; (3)控制组。
观察学习实验结果:
惩罚组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奖励攻击组和控制组)则没有差别。
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之中,只有站在社会学 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这一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涉及三个主题: (1)观察学习; (2)自我调控; (3)自我效能。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 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 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4)生理和情绪状态。正面情绪增强自我效能,负面 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 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性原则
①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 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 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奖励和惩罚,亦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
(2)自我调控
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也是榜样 影响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1930年后,桑代克对他的准备率和练习律作了修 改,把它们看做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附律)。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ຫໍສະໝຸດ 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指导教育实践 准备律指导人们注意学习开始时的心理状态,适时 地提供学习;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小红花、口 头表扬等;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 操作。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 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原则 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刺激,这个反应都有 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reinforcement)和强化物(reinforcer)
学习的发生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的匹配 例子 学生将课堂(开始是中 性的)与教师的热情联 系在一起,于是课堂能 引发出积极的情绪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关系
区别
- ①无条件刺激的明确性不同。经典条件反射的无 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 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 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 ②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作用时,个 体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的;在形成操 作性条件作用过程中,个体是自由活动的,通过 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 ③强化的方面不同。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强化 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操作性 条件作用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而且出现在反 应之后。
湖南师大教科院《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
这一争论集中在游戏为什么大量存在于儿童期,游戏是 成人生活准备的手段还是发展过程中欲望的满足方式?
(1)生活预备说
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Gross, K.)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原理,提出了早期最全面 的游戏理论——生活预备说。在他看来,儿童游戏不是无 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儿童期的存在是为了 能游戏。游戏时间长短依动物进化的程度而异,越是高级 动物,在成年后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越杂性,需要 练习的时间越长,幼年期越长,游戏时间越长。根据格罗 斯的假设,游戏是服务于环境适应的手段。 在格罗斯理论中,尽管强调游戏是本能的动作,主要受 动物本能和遗传冲动所控制,但是游戏却随年龄增长而变 化,并且游戏目的指向也发生变化,提示了游戏与儿童发 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同时,格罗斯发现儿童游戏的兴 趣指向行为过程而非行为结果,开创了儿童游戏动机—效 果关系的研究领域。正因为如此,格罗斯的游戏理论在20 世纪初期具有巨大的影响。
生长说否定游戏的本能决定性,强调游戏受生理成熟的制 约,看到了游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动力关系,具有进步意义。 但在童年与游戏的关系上陷入困境。
(3)“新瓶装旧酒” 虽然较剩余能量说与松弛说之间的争论前进了一步,但
仍未摆脱生物学倾向的局限。借用一句俗语来评价,就是 “新瓶装旧酒”。生活预备还是欲望满足,似乎游戏兼有二 者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讲,欲望满足是游戏的近期动机, 而生活预备是其远景规划。 ①游戏动机是一个复合系统,具有层次性。 ②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具有动态开放 性。 ③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是儿童生活的必 然选择。
(2)松弛说
19世纪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Lazarus,M)认为游戏 不是释放能量而是恢复或补充能量。游戏是一种松弛的娱 乐活动,个体在游戏中放松,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或恢 复。艰苦的劳动消耗了人们的脑力和体力,使人身心疲劳, 而要解除疲劳就必须脱离现实的强迫性工作,游戏和娱乐 活动就有这种恢复脑力和体力的功能。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通过研究狗的消化现象,把环境视为刺激,把伴随而来的机体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即学习是一定条件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变化过程。
并进一步总结得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即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其后,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恢复、分化及抑制等多种现象,他的追随者根据实验概括出5个学习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辨别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认为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在他看来,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连结而形成。
华生曾用条件作用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来证明他的环境决定论,并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率。
由这个实验华生得出以下结论:(1)人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逐渐形成的;(2)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具有扩散和迁移作用;(3)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
三、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通过桑代克迷箱对动物的实验得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即学习动机。
定势强,学习速度快。
2.练习律:反应重复次数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牢固。
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和失用律。
3.效果律: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行为后果。
凡是导致满意的行为后果,联结就会加强,反之,则削弱。
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
其中有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性反应律、同化律、联想性转换律等四、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斯金纳系统发展了桑代克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律
巴甫洛夫(1902)发现条件反射形成(条件作用) 的原理并且成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础。根据这一原 理,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 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即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神经联 系”。其后,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恢复、分 化及抑制等多种现象,他的追随者根据实验概括出5个学 习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辨别律和高级条件 作用律。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在动物和幼 小儿童的学习中表现明显,曾经广泛运用于儿童习惯的 形成与不良行为方式的矫正与治疗。
简评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 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 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 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 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 衷!在心理学上,巴甫洛夫自始至终都捍卫联想心理学。他认为联想心 理学给联想或暂时联系以巨大的意义。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 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 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 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 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巴甫洛夫囊袋
巴甫洛夫早先致力于研究狗的消化系 统。他发现,当把食物置入狗的胃里时, 胃壁会分泌胃液以促进消化。一系列研 究表明,胃液分泌的数量和持续的时间, 是随放入胃里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变 化的。为了清楚地测定胃里发生的变化, 巴甫洛夫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使狗的 胃一部份外露出来。他把狗胃的一部分 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 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这样,狗实 际上就有了两个胃:一个是原来的胃, 其绝大部分组织都仍在起着它的基本功 能;另一个是通过手术连接在外面的小 胃(或称为“巴甫洛夫囊袋(Pavlovian Pouch)”),这个囊袋的内部是可以观 察到的。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 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可观察 的行为而不是意识;他反对使用内 省法而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进行心 理学研究;他否认人的先天遗传素 质作用,倡导教育决定论和环境决 定论,他的恐惧学习实验就证明了 他的环境决定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基于经验论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把环境视为刺激,把伴随而来的机 体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件作用学习理论主要代表有:“联结说”、 “经典条件作用学说”;后期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代表首 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 伊凡· 彼德罗维奇(Pavlov,Ivan Petrovich 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 驱。 巴甫洛夫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 当地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 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后,成为医 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去深造, 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 国以后,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上,并以 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 贝尔奖。在俄国享有非常高的荣誉,曾担任俄国 科学院院士。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条件作用建立过程
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 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CS), 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UCR)。为了使狗对某一 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 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 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 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CS),铃 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R) 。由此可见,条件反射 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生理反射与心理反射
巴甫洛夫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如果把狗的食管切开,从 颈部移到外部,这样,食物可以咀、可以咽,但不会到胃里去,而是从颈部 流了出去。巴甫洛夫发现,狗的胃液分泌几乎仍然像食物进入胃一样多。这 就使他得出结论:引起反射性分泌的刺激,不仅可以是胃里的食物(即适当 的刺激(appropriate stimulus),而且还可以是嘴里的食物(即信号刺激 (signaling stimulus)。 巴甫洛夫后来又发现,引起狗胃液分泌活动的,可以是狗原先吃过食物 的盘子,甚至只要看到以前喂过食物的人,也会引起胃液分泌活动。这种情 况完全不同于属于生理反射的那种分泌活动。巴甫洛夫由此认为,存在着两 种反射:一种是生理反射(physiological reflex),这是一种内在的、任 何动物的所有成员都会表现出来的反射,它们是神经系统固有组织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心理反射(psychic reflex),后来他改称为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这种反射是特定动物作为特定经验的结果而产生 的。例如,所有狗在胃里有食物时都会分泌胃液,但只有那些具有某种经验 的狗才会在听到铃声时产生胃液分泌活动。
巴甫洛夫发现,囊袋分泌的情况 与胃的分泌活动完全一样。完成了这 些准备工作后,巴甫洛夫就能了解消 化过程的细节。他也由此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奖。 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研究得出的基 本结论是:动物有一种固有的生理反 射,它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随胃里 食物的种类和数最进行胃液分泌。这 一结论也适用于唾液分泌,因为狗唾 液分泌的情况,是与嘴里食物的种类 和数量完全吻合的。例如,当嘴里有 食物时会分泌一种稠的唾液以开始消 化过程,而当在嘴里滴一点酸液时, 就会分泌大量淡的唾液以稀释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