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被誉为"中国鱼米之乡"。

渝东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间歌舞、手工艺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浓厚的民俗风情。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增加,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受到现代化冲击的影响,旅游业的不规范发展也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一定压力。

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1.2 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方,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未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潜力,导致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游客体验受到限制,影响了旅游体验的提升。

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营销策略,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也存在不少困难。

如何有效解决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旅游吸引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现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才能实现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民俗文化之美。

2. 正文2.1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充满独特民俗文化的地方。

这里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俗习俗等,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渝东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经久不衰,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渝东南地区特色旅游发展对策初探

渝东南地区特色旅游发展对策初探

渝东南地区特色旅游发展对策初探摘要:渝东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厚,革命遗址较多,特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SWOT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九项特色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渝东南;特色旅游;SWOT;对策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市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县,位于湘、鄂、黔三省之间。

深处武陵山腹地,总面积1.69万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2%。

森林覆盖率为26%。

总人口有29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183万,占总人口的62%[1]。

为土家族和苗族集聚区域。

人均GDP近几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为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经济保证。

丰富的自然资源、浓厚的民族风情、可靠的经济保证为渝东南特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特色旅游的内涵旅游,其生命在于特色。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特色旅游做了大量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目前,对特色旅游具有权威性的界定的有:辽宁师范大学的贾玉云教授在《特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兼论大连特色旅游》一文中提出特色旅游是依托一定的地域条件或民族特色,面向特定客源市场发展起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较强的旅游形式[2];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金建明教授在《安徽特色旅游的资源基础与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特色旅游是指除了传统观光旅游之外还拥有特殊目的的旅游的总称[3]。

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中,可以推断出特色旅游是由于参与者的旅游需求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使旅游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它或植根于一定地域的古迹建筑,特殊的气候、环境,或依赖于特有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事件。

不论内容和形式如何,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带有自身独特之处,有些旅游活动强调或鼓励旅游者积极参与,以追求富有个性的旅游体验;有些旅游则只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以满足部分旅游者的特殊需要。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渝东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域区域,涵盖了重庆市、湖南省、贵州省等地,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寻求对策来加以解决。

问题一: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渝东南地区地域辽阔,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目前缺乏一个统一规划,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重庆的火锅文化、湖南的苗族文化、贵州的侗族文化等,都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因为没有统一规划,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规划机制针对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政府应当加强相关规划的制定,建立统一的规划机制,将各地区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开发方向和策略。

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引进专业团队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开发利用。

当前,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开发主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缺乏专业的开发团队来进行策划、设计和营销。

这导致了很多潜在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对策二: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为了解决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旅游开发团队和技术,来提升开发的水平和质量。

可以与国内外的旅游公司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及技术,同时进行培训,提升当地的开发水平和能力。

问题三: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推广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市场上的品牌效应和推广力度都不够,因此在吸引游客和保持持续的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困难。

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使得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应有的市场认可和价值体现。

对策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旅游节庆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光者。

积极与旅游平台、旅行社合作,扩大市场渠道,提升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探讨

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探讨

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探讨作者:陈真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1期摘要:重庆渝东南地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区域,面对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多重现实,如何做到既能加快经济发展又能很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渝东南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重大课题。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同时结合实际也分析了发展该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生态经济;生态产业;SWOT分析重庆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该地区生态优势极为突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被公认为是全重庆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天优势和发展后劲。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经济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协调发展的很好的结合点。

但因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生态经济发展不成熟,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任重而道远。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一)优势(S)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地区的交通瓶颈基本被打破,区位优势逐步凸显。

从现有的交通布局来看,渝怀铁路途经渝东南5个区县(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直达东南沿海,目前,境内的复线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扩能,酉彭(酉阳——彭水)高速已破土动工,湖南长沙与重庆主城的车程将进一步缩短,渝东南地区将成为长沙、重庆两大都市圈的“后花园”; 石柱至湖北利川的高速及动车、酉阳至贵州沿河的高速、黔江至湖北恩施的高速皆已建成通车 ;黔张常高铁已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渝怀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已于2018年底动工开建,渝怀高铁黔江至吉首段也开工在即。

黔江武陵山机场已成为重庆及西南地区重要空中交通枢纽,目前,已开通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杭州、昆明、西安等城市的航线,武隆仙女山机场、其余四县的通用机场也纳入重庆市整体规划。

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

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

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摘要:本文从旅游业地位、旅游格局、旅游产品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渝东南旅游业的发展成就,并归纳总结出了政府注重引导支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开发保护文化、科学营销宣传等宝贵经验,为渝东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渝东南;旅游业;发展成就;经验启示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自然山水秀丽多姿,历史文化独特深邃,民族风情浓郁多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南地区划分为生态发展保护区,其功能定位之一就是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为渝东南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渝东南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一)旅游业地位从“接待事业”向“支柱产业”转变1978年以前,官方对旅游的定义是外事接待,我国旅游业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改革开放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生机,旅游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重庆直辖以后,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渝怀铁路的通车,渝东南地区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渝东南旅游业飞速发展。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要把旅游业作为渝东南地区的优势产业加以重点打造。

此后,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8年,渝东南地区接待游客达到1129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7.1亿元。

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各区县支柱产业之一。

以彭水为例,2018年,彭水接待游客2529万人次、增长20.72%,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1.8亿元,增长21.83%,彭水旅游业正逐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二)旅游格局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直辖以后,得益于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渝东南旅游业发展迅速,给渝东南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武隆首先抓住机遇,从1994年开发芙蓉洞景区起步,大力发展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待游客从12万人次到2018年的3200万人次,成为集“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于一体的重庆旅游“名片”,其知名度、美誉度冠绝渝东南。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乡村旅游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乡村旅游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渝东南乡村旅游研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乡村旅游已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重庆市在这一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渝东南地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来游览。

本文通过对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一、渝东南乡村旅游的资源分析1.自然资源渝东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山地、丘陵、水库、峡谷等景观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景线。

该地区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合旅游者在不同季节前来游览。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如熊猫、金丝猴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

2.人文资源渝东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该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建筑等吸引了大量的历史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

此外,该地区的乡村生活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他们希望在这里体验一种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二、渝东南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在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以武隆区为例,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隆景区,以及知名的水上乐园、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

此外,该地区还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乡村民宿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住宿条件。

然而,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渝东南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设施不完善、旅游规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三、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在交通、水电等方面,应该加大投入,提升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以便更好地接纳游客。

2.创新旅游模式除了传统的旅游模式,渝东南乡村旅游也应该创新发展,例如推出特色旅游项目、旅游路线等,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

3.加强生态保护渝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游客提供纯净、自然的旅游环境。

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旅游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市在旅游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SWOT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重庆市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重庆市拥有中华鱼类王国之称的长江、茂密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物、奇峰险峭的山地风光、壮丽的三峡景色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历史人文优势重庆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山水城市,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著名的三峡文化、巴文化、渝文化等,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历史文化资源。

3.政策优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随着重庆市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将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区域发展政策,为重庆市旅游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政策支持。

二、劣势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重庆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市内大城市酒店、旅游服务标准相对偏低。

有些著名旅游景区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定位不够准确,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快速,重庆市相关旅游管理部门还未健全,对旅游管理人员的社会素质、业务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保障市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3.旅游品牌影响力不足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重庆市知名度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比较低,旅游品牌形象还未得到有效的塑造和推广。

迫切需要加强旅游品牌影响力,提高重庆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机会1.重庆市经济发展迅速重庆市经济发展快速,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这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同时,本地居民收入增加,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这也为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机遇。

2.资源优势明显随着重庆市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与加强,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助力重庆市旅游业更快地发展出潜在的优势,资源优势得到明显的展示。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探索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探索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探索王傲雪;张涛【摘要】Southeast of Chongqing is the destitute area in China and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 which now is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district in Chongqing. Tourism resources, traffic conditions and favo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rought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but compa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other regions ,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degree is low, the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slow, the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and the pace of poverty reduction is also slow. In addition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Wulong has transferred to "Three, two, one", other areas are still relying on heavy industry economic support where do not play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led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idea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alent training to promot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regions of the southeast of Chongqing.%渝东南既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旅游资源富集区,现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内具有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逐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但对比分析整个渝东南地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得出该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总量小、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率偏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扶贫进程缓慢的结论.分区县来看,除了武隆地区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他地区仍依靠重工业经济支撑,并未发挥出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基于此,从扶贫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育三个层面提出发展思路,以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期刊名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0)001【总页数】7页(P49-55)【关键词】渝东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旅游资源;脱贫致富【作者】王傲雪;张涛【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紧邻黔北、鄂西和湘西,是渝、鄂、湘、黔四省的结合部,属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中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具体包括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武隆共6 个区县,面积 1.98 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6%,现有总人口276.5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9.2%。

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作者:王艳红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2期一、渝东南自然、人文概况渝东南地区的“一区五县”包括黔江区、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及武隆县,总面积约1985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9.5万人,其中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48个,少数民族总人数约215万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渝东南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紧密联系、自成单元、自成体系的地区,自然资源类似、文化习俗相同。

渝东南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重庆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

二、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1.渝东南地处中国西部和中部的结合点,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明显。

(1)区域地位具有优越性。

从交通方面来说,渝东南在湘、黔、鄂、渝四省市的交通运输、旅游、商贸方面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随着区域公路、铁路、航空班线的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使渝东南旅游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从旅游方面来说,渝东南通过乌江等支流连贯长江沿线旅游热点,北面与长江三峡旅游精品线,南面与张家界旅游大区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互促性,是湘、鄂、渝三省旅游联动发展的助推力量。

(2)资源保存具有原真性。

由于本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特色保存相对完整,古香古色,相对其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而言,本地区由于地缘、历史等原因人文、自然等资源破坏较少,保存相对完整。

(3)资源分布具有集聚性。

渝东南一区五县的景区、景点大多沿乌江画廊和319国道一线分布,这样有利于景点、景区的串联包装、打造、宣传。

2.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

(1)渝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挖掘不够,未与其自然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结合以使其自然资源赋予“文化灵魂”。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

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及思路作者:姚长林来源:《现代企业》2018年第08期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属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中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具体包括黔江、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武隆共6个区县,面积1.98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6%。

该区域以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为主体,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为此,必须针对渝东南地区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确立,并对其发展过程提出建设性建议。

2014年是渝东南地区成为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重点区的转折年,因此对该年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提取和对比,最能够体现出该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便与给出最适合的发展性建议。

一、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比分析1.地区经济总量。

GDP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出渝东南地区经济的关键性指标数据。

自2013年重庆市提出了重大规划策略后,渝东南地区在成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后得到了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年内该地区的GDP总值达到791.52亿元,但由于各县的发展程度不同,国内生产总值也有所差异,各个县人口、土地面积和经济发展总量也存在一定差别。

例如,黔江县在六县中的人均GDP最高达到40804元,而酉阳县的人均GDP只达到19531元,其中石柱县和武隆县的人均GDP达到3000元以上,而彭水县、秀山县只达到2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东南地区的六个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性,发展极为不均衡,且该地区的GDP总值只达到重庆市的5.5%,与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而虽然近几年来在逐渐发展旅游事业后有所提升,但其GDP总产值仍未达到标准,是导致渝东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渝东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不高。

渝东南地区属于连片山区,其周围包括较多山体,包括武夷山、大娄山等,且因其属于西部地区,该地区内多为少数民族居民,整体经济水平处于低下状态,地区政府因受到经济、地区特点以及地区封闭性等因素限制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较为闭塞,同时因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对当地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导致该地区与重庆市其他地区无法沟通,形成阻断之势,导致该区域更加封闭,对该地区社会水平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重庆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重庆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重庆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重庆,这座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然而,这些机遇并非只有利好,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重庆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在迎接未来发展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重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其旅游业的主要卖点。

例如,武隆天生三桥的壮丽、洪崖洞的古朴、磁器口古镇的宁静,每处景致都独特而引人入胜。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游客带来更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这无疑是对重庆旅游业的巨大推动,使其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然而,机遇并非只有一面。

随着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扩大,竞争也日趋激烈。

重庆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将严重影响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重庆也有其优势和不足。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然而,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平衡,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待加强。

此外,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难度较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重庆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都是一个挑战。

为了促进重庆经济的更好发展,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1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重庆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充满了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

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他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这些机遇和挑战,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战略来推动重庆的发展。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作者:刘艺洁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3期刘艺洁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来对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快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基础。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彭水、西阳、秀山“一区五县”,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开发潜力大。

据调查,渝东南地区共有1780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以“地文景观”为主的自然资源单体数占本地区单体总数的56.9%,以“建筑与设施”为主的人文资源单体数占单体总数的43.1%,构成了以生态山水峡谷为基调、岩溶地质奇观为亮点、民族民俗风情为内涵的旅游资源基础。

(二)旅游产业基础。

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始于重庆直辖以后。

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渝怀铁路的通车,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以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小南海/武陵仙山、龚滩古镇、阿依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旅游景区相继推出,初步形成以“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未来随着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品牌影响和运作造势等,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后劲十足。

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基础支撑能力仍显薄弱。

旅游交通建设滞后,公路等级及密度低、“断头路”多、交通衔接及路网结构不合理,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矛盾依然突出。

水、电、环保、安全救援等旅游基础配套程度和保障度低,城镇、景区旅游接待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自我发展能力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二)旅游资源点散线长,有形载体同构明显。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度不够,多数资源单体规模不大,精致度偏弱,震撼力不强。

旅游资源同构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个性特色和足够吸引力。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重庆、湖北、湖南等省份,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俗文化的地区。

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独特的传统节日、民歌舞蹈、手工艺等,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来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目前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持续努力和改进来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深入挖掘和开发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品质,加强宣传推广和产业链整合,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渝东南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民俗传统。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也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通过深入探讨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研究对于拓展旅游产品线、提升游客体验、提高地方形象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品质,加强宣传推广,并加强产业链整合,从而推动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二是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体验品质、加强宣传推广和产业链整合,以促进该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探讨未来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列 入重 庆市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其 中 . 黔江 南溪 号
子 、 柱土 家 哕儿调 、 山花 灯 、 阳民歌 等 已列入 国 石 秀 酉 家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这 些丰 富 的 民族 文 化资 源 , 为 渝东 南地 区旅 游产 业 的发 展提 供 了优越 的条 件 2区位 优势 。 东南位 于 中国西部 和中部结合 点 . . 渝 处 于 长江 三峡— — 张家 界 、凤凰 古城— — 武 陵 山乡 、 梵 净 山这个 世 界级 金三 角旅 游 圈的交 汇地 带 . 具有 发
关 键 词 : 东 南 :W OT: 展 对 策 渝 S 发
中图 分 类 号 : 5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0 — 0 3 0 17 — 9 92 1 )4 0 9 — 2
作者简介 : 汪姣 (93 ) 女 , 北人 , 庆 旅 游 职 业 学 院 ( 18 一 , 湖 重 重庆 黔 江 4 9 0 ) 游 管理 系助 教 。 000旅
中连 片 的少数 民族 聚集 地 . 里 自然 风 景 秀美 、 态 这 生 环 境优 良、 民族风 情浓 郁 、 民俗 文化 丰厚 , 游 资源 十 旅 分 丰富


渝 东 南地 区 旅 游 发 展 的 S WOT分 析
( ) 势 ( rn t 一 优 Ste g h)
1可进入 性 差 渝 东南 地 区地 处 四川盆 地东 南部 . 大娄 山和 武 陵 山两 大 山系交 汇 的盆缘 山地 , 与黔 、 、 湘 鄂 交 界 . 理 位 置 比较 偏僻 . 然具 有 发 展 跨 省旅 游 地 虽
“ 隆 喀斯特 旅 游 区( 武 天生 三桥 、 女 山 、 蓉洞 ) 、 仙 芙 ” 国 内保 存 最 完 整 的 地震 遗 址 、 国家 4 A级 景 区 的 “ 江 黔

推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推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亿 元 ,其他五 区县差异不大 。但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上 ,石柱 与武隆远远低于重庆市其他 区县的平均水
平 ,仅 为2 . 7 %左 右 。整 个 渝 东南 地 区 由于 主客 观 条 件 的 限 制 ,难 以利 用外 资 进 行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在
区域 内产业发展不均衡 ,优 势产业不突 出,与东部
的5 . 7 %,在 五大功 能 区中排 名最 末 ,市场规模 偏
小 ,远落后于重庆市其他区域 ( 见表3 ), 表 明渝东
南地区对外开放和与世界经济接轨严重失衡 ,不能 充分利用 “ 两种资源 ”和 “ 两个市场 ” ,无法借助
区经济发展总体规模的重要指标 。截至2 0 1 4 年 ,渝东 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 9 1 . 5 2 4 7 ' , 元 ,占整个重庆市
GDP 1 0 8 . 8 1 1 0 . 4 2 1 1 9 . 9 5 1 8 6 . 3 1 1 2 6 5 l l 9 9 8 7 9 1 . 5 2 1 4 2 6 5 . 4
土地面积 3 9 0 3 5 1 7 3 3 ( ) 1 2 2 4 0 2 2 4 6 2 2 9 0 1 1 9 8 5 3 8 2 4 0 3 总人口 5 l l 5 9 5 6 . 2 4 3 9 . 2 l 4 5 6 6 5 0 2 3 4 . 8 l 2 7 6 . 5 8 2 9 9 1 . 4 人均G D P 2 0 9 0 3 1 9 5 3 1 3 0 3 2 1 4 { ) 8 0 4 2 5 1 9 9 3 4 4 { ) 4 2 8 6 1 8 4 7 8 5 9 表2 2 0 1 4 年 渝 东 南 地 区 旅 游 业 发 展水 平
经 济总量的5 . 5 %,而渝东南地 区现有居住人 口,占 重庆总人 口的9 . 2 %,人均水平 G D P相对较低 。总体

基于swot方法的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 10级2班刘飞池摘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而得到飞速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11年10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这表明重庆旅游业有了前进的行动纲领。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成熟,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本文通过对SWOT分析方法的运用,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实现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SWOT分析就是对事物的内部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战术方案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灵活匹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重庆旅游业对策Abstract: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in 1978,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get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on October 29, 2011, general office of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issued o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issued by the Chongqing tourism development, it shows that Chongqing tourism industry have an action plan for the forward. As the only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west,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urism industry is increasing, but there is still some insufficient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This article uses the SWOT to analyze the Chongqing touris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 is mak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di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Through the strategic plan of the enterprise to make the systemic evaluation. And based on matching internal condi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n you ca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Chongqing Tourism measures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了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而旅游业也成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角色。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区。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渝东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目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潜力,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和文化传承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性规划当前,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规划不足的问题。

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多为零散的片面化,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和统筹、系统性的开发安排。

2. 缺乏专业人才渝东南地区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也面临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

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开发需要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人才,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导致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不足。

3. 缺乏创新过去,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缺乏创新意识。

在当今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环境下,缺乏创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也难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规划和统筹为了更好地开发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加强规划和统筹。

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在规划上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将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形成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整体旅游产品,提升整体的旅游体验和吸引力。

2. 培养专业人才为了提升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关院校应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懂得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经营的专业人才,同时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也应该增加对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提升地区的整体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3. 推动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发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推动创新发展。

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注重创新理念的引入,加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的投入,为游客提供更加新颖、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渝东南地区,是指中国重庆市东南部的一带,包括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江津、合川、永川、南川、两江新区等地,地处四川、贵州、湖南的交界处,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当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缺乏便捷的交通条件对策: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

此外,引入外来资本,发展旅游相关行业,在渝东南地区设立旅游直达巴士,这样可以缓解游客出行问题,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文化挖掘和整合不足民俗文化是渝东南的独特资源,而传统的文化表现方式受到当地游客习俗的影响,经常呈现观赏性和常规化的游玩体验,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民俗活动失衡,其代表性特色也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推进文化资源整合。

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到更广泛的游客,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参与到沿途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旅游景点开发水平不高虽然渝东南地区拥有许多旅游景点,如武陵山森林公园、巫山小三峡、石宝寨等,但是景点的维护和改进还有很大的空间。

有些景点仅靠传统的游玩项目进行营销,对于一些旅游者来说比较单一,缺少创新,难以提升游客的整体旅行体验,这也是目前渝东南旅游业的一大瓶颈。

对策:对于各地的旅游景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其品质的把控,并且在该地区的独特优势上做文章,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游玩体验和更贴近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特色农家乐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在感知当地的风情的同时,增加旅游区的游玩互动性。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其对策渝东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集中地,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宝库。

目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规范渝东南民俗文化资源分布广泛,涵盖面广,但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规范。

各地民俗文化开发规划不够完善,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难以形成整体效应。

2. 传统文化保护不足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渝东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侵蚀。

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濒临失传,文化保护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 旅游产品单一化目前,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普遍单一化,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游客在体验上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难以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影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提出2. 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加大对渝东南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

加强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推动旅游产品创新积极推动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和体验方式。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创新亮点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强化人才培养和市场营销加强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5.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俗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游客的满意度。

加强对景区设施的更新和维护,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6. 提升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共赢。

构建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建议

构建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建议

构建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建议作者:易文颀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4期渝东南武陵山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入围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具备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而且渝东北渝东南围绕以全域旅游实施供给侧改革,通过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帮助乡村实现精准扶贫,建设特色旅游集镇等都具积极意义。

一、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目前,渝东北、渝东南旅游产业主要呈点状分布,未形成大的旅游产业群,产业集聚效应没能充分发挥。

一是互联互通不够。

主要表现为交通方面互联互通不够。

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虽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连通渝东北、渝东南景区间的道路并不通畅,游客进入其中一个景区后再进入其他区县的景区往往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并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包装以及游客在该区域享受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二是缺乏统筹规划与布局。

长期以来,渝东北、渝东南各个区县之间并没能形成抱团发展的思想,没有像抓工业那样纳入真正意义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一盘棋的思想来抓,对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没有形成足够的战略意识,在体制和机制保障上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旅游产品的包装、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宣传营销、旅游信息资源等缺乏有效的策划和布局,各区县无论是在城镇化安置规划、农房改造规划、农业产业规划、科技扶持规划、基础配套规划、文化体验规划等方面,还缺乏刚性统筹、刚性投入、刚性保障,还存在项目与土地不同步、产业与市场不同步、配套与需求不同步等现象,思想上仍把乡村当成一碟小菜在看待,缺乏统筹规划,严重制约了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

(二)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一是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不够。

主要表现为在城镇的规划、开发、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和农民社保、医疗、教育等建设方面,未能充分融入旅游要素或保障旅游产业。

第一,城镇规划方面。

渝东北属于三峡库区,有着浓厚的鬼文化、三国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等,渝东南属于武陵山区,大多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别具一格,但在城市化建设以及乡村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风貌或局域的城镇风貌普遍旅游要素体现不足,没有太多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作者:张光春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0期摘要:渝东南地区是以武陵山为核心区域的贫困连片区。

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以产业化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应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SWOT分析;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74-02旅游业是一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大的产业,其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包括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在内的一区五县。

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是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旅游扶贫攻坚主战场。

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渝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渝东两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1.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渝东南地区以仙女山、南天湖、武陵山、小南海、黄水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为依托,拥有大仙女山旅游区、大武陵山旅游区、大乌江画廊旅游区和黄水森林旅游区四大生态旅游区。

武隆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与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极其广阔,大武陵山旅游区的生态休闲度假、山乡风情体验、科考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乌江画廊的“百里乌江、千年古镇”旅游精品开发极具吸引力,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则是理想的生态、科普考察及动植物观赏之地。

2.厚重的历史文化。

渝东南地区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宗教圣地。

如黔江的山阳岭恐龙化石遗迹、红土湾旧石器时代遗址、仰山头佛教道教文化遗址等;彭水的郁山开元寺、郁山蚩尤庙遗址、乱石坝苗族传统民居群等;酉阳的大车湾墓碑石刻、摆手堂等;秀山的扁口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石堤故城遗址等;石柱的三教寺、秦良玉陵园、龙河崖棺、沿溪乡明朝摩崖造像等。

此外,渝东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众多。

如武隆的坨田红军战斗遗址和苏维埃政府遗址,酉阳的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旧址,以及秀山、彭水等地的红军遗址。

3.绚丽的民族风情。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种类多,数量大。

有丰富的民族礼仪、民间工艺、民俗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和说唱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柱土家啰儿调、黔江南溪号子、秀山花灯、酉阳土家摆手舞、秀山民歌、酉阳民歌、彭水高台狮舞、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酉阳古歌等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近年来的打造,渝东南地区已挖掘、开发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了一些土家族、苗族民族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

4.良好的区位优势。

渝东南地区以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北连长江三峡旅游胜地,南接湖南张家界旅游区,与重庆山城、长江三峡、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大景区有较强关联性和互补性,在湘、黔、鄂三省之间的交通运输、旅游商贸等方面有着承西启东的作用。

随着周边区域建设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二)劣势分析(Weakness)1.投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财政投入长效机制较为缺乏。

目前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主要投资方仍然以地方政府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景点景区。

地方财政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较少,市级财政配套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有效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交通条件和旅游设施仍需大力改善。

2.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够,开发不力。

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情况严重,一些传统技艺、习俗、礼仪传承后继乏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因缺乏资金投入,面临消亡的危险。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存在文化品位不高,不能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问题。

3.宣传主题不统一,知名度不高。

渝东南地区旅游宣传力度普遍不大,很多地方的宣传流于形式,忽视了内涵的吸引力,宣传内容上具有局限性。

由于各自为政,渝东南地区至今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宣传主题,这也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力偏弱。

4.缺乏科学的战略定位,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渝东南地区开发出来的景点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状态,有些旅游景点不顾及整个发展战略各自盲目开发。

民族文化人才匮乏,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缺乏。

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精品不多,对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大。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奠定了发展基础。

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的实施,渝东南地区对外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经济文化往来逐步频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旅游业得到优发发展。

2.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成立起到了助推作用。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也是国家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会地带。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把各地分散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综合的旅游资源优势,助推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

3.重庆出台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

今年重庆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将成为渝东南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市场份额占重庆市总量的1/3。

届时,渝东南地区的年接待旅游能力、旅游收入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都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挑战分析(Threat)1.邻近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

地处黔湘渝鄂交会地带的武陵山区,有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等特点,相近的旅游资源势必会使渝东南地区面临着相邻省份在市场、客源、信息等方面的激烈竞争。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较慢。

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建设还需加快,民族特色餐饮系列和品牌还需全力打造、优化布局和规范管理,地方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还需加强,特色旅游文化娱乐体系还需精心打造。

3.旅游人才较为缺乏。

旅游人才的专门培养机构较少,特别是高级旅游专门人才较缺乏。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评定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旅游执业人员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对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1.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渝东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源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在资源保护中进行资源开发,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实行“局部开发,限制游客”的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有效地兼顾了保护与发展两方面,在中国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同时,要提倡生态化旅游开发,追求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渝东南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特定的区域生态特征,其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二是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三是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及其依托性之间的关系处理。

只有把握好这些核心问题,才能准确制定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权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绿色”产业。

2.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

目前最主要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和市场运作型。

前者是通过政府强效的行政干预管理,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产品宣传营销、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

后者是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通过转让企业经营权,吸纳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开发,激发旅游企业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渝东南地区来说,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现状、特色与优势,选择不同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可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逐步过渡”的产业发展战略。

在产业发展初期,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建设和改善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协调相关产业和部门,以提供结构合理和完整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当旅游发展的各类软硬件条件和设施都基本具备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使企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同时政府仍然需要发挥必要的监督管理职能来规范市场秩序。

3.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可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其他产业与旅游业优势互补,三大产业间优化互动。

应加强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结合小城镇在统筹城乡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可采用民族文化建设型、风景名胜服务型、历史遗存保护型、红色旅游教育型等多种建设模式,按照“全面动员、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分类建设。

应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建设,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商品企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体育产业、养老产业等联动,带动农业、文化产业、轻工业、房地产等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企业是产业塑造和整合的关键,应加强旅游商品中小企业建设,设立旅游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为乡村旅游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计划指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旅游“小企业孵化器”体制,促进旅游小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1]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01-26.[2]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Z],2012-04-27.[3] 杨胜华.繁荣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J].重庆经济,20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