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

合集下载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

第0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习目标】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实现,其传递具有单方向传递的特点。

3.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并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任务驱动】在蛙坐骨神经上(神经纤维膜外)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他们连接到同一个电流表上,引导学生观察神经不受刺激或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请同学们思考,坐骨神经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是正电位还是负电位?坐骨神经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外是正电位还是负电位?在神经纤维膜外,刺激产生的兴奋是以什么方式传导的?【问题思考】1.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

现在世界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

思考下面的问题:①从运动员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的反应,信号的传导经过了哪些结构?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等结构。

②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人类从听到声音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2.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

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原因是什么?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故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变不影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3.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该在何种溶液中测定?为什么?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要使测定的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每天酗酒 烟不离手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暴饮暴食
咖啡不断
沉迷赌博
多巴胺与奖励机制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与人的快乐等正面情绪高度相关。
A 组小鼠
B 组小鼠
C 组小鼠
操作
无操作
抑制脑部多巴胺 电刺激诱导多巴胺
的合成
的合成
在饥饿时,给予食物,重复多次操作。
判断预期,三组小鼠分别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突触小体中包含突触 小泡。 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 递质。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1. 上游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传递 至突触小体。
2. 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 膜移动。
3.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4.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 至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 欲望得到满足,奖励机制启动,获得快乐等正面情绪,得到 满足感。
3. 远超正常水平的多巴胺可以与受体结合,使欲望增强,同时 也导致后续神经信号不敏感,造成奖励机制反馈不足。
毒品的成瘾机制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三种情形的具体原理
1. 鸦片、海洛因、吗啡等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 的多巴胺,使得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显著上升。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5.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 在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 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思考讨论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是哪种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课时)-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课时)-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感受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变化实验
坐骨神经
腓肠肌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蛙的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变化实验
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 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 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 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目录 • 第1课时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一、新课导入 • 二、实验探究 • 三、新知探究 • 四、课堂小结 • 五、课内小测 •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滥用兴奋剂、 吸食毒品的危害 • 一、新知探究 • 二、练习与应用
问题探讨
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 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 被视为抢跑。 讨论: 2.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人类从听到声音到做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 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s
问题探讨
运动员听到信号后神经产生兴奋,兴奋的传导经过了一系列的结构。兴 奋在反射弧中是以什么形式传导的?它又是怎样传导的呢?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恢复静息
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未兴奋→兴奋 膜内:兴奋→未兴奋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神经冲动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2讲课文档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2讲课文档
止Na+内流
Na+离子内流
钾离子外流 钾钠泵活动,恢复静息电位
第11页,共74页。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状态变化情况
极化状态 去极化过程
通 道
打开
打开
K+
行 为
流向膜外
流向膜外
通 道
关闭
Na+
行 为
不扩散
打开 流向膜内
反极化 复极化过程 状态 打开
内正 外负
流向膜外 关闭
不扩散
极化 状态
外正 内负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正内负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电位差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未兴奋区流域向
兴奋区域
在膜内由 兴奋区域流向
未兴奋区域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
第15页,共74页。
第12页,共74页。
P21倒数第二行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学说对动作电位的解释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钠通道开放,允许Na+顺着浓 度梯度流进细胞。
3)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开放,
进一步加快Na+内流,形成循环,产生膜的再生性去极化。
4)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K+在 强大的电动势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复极化,回到静息水平。
第13页,共74页。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外+
外-
刺激
内-
内+

【课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说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课时)
说教材
01
说教学 目标
03
说教学 活动流程
05
说教学 评价
07
02
说学情
04
说教学 重难点
06
说环节 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关于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的学习
是理解反射弧工作方式、神经系统宏观与微观机 制的重要一环。
神经细胞的结构
反射及反射弧的组成 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通过问题串,层层厘清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4、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的调节
讨论如何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 的兴奋? 1、从神经递质的角度,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相对数量? 2、从神经递质受体的角度,增加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的相对数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假说与预期 得出结论
初步认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形式 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2、认识突触的结构
宏观上初步认识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2、认识突触的结构
微观上认识了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递 质的位置,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推测兴奋在突触传递过程
自主学习、归纳、概括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设问:
师生互动,表达、交流
六、说各环节设计意图
3、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提供研究资料,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论证

神经冲动与传导(第二课时)教学案

神经冲动与传导(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题: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演示该实验过程和现象,或者以版图形式把过程重现,从而学生辅助学生理解,引导分析。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情景,问题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根据不同课程运用不同形式)我们学习了一个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的传递,那么两个神经元是如何传递的呢?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 2.神经递质的作用?存在位置?3.突触的概念(类型)?4.突触的结构?学生自学: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28-31完成下面的内容: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__________。

其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__________。

3、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__________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_______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__________。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在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___电位。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和电表②指针分别偏 转__次、__次。若刺激e点,电流计①和电表②指针分别偏转__次、__次。 (2)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将偏转__次,能否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请说明理由。
对点训练
例3
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可阻碍多巴胺被回收,使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对点训练
例2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 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 ,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多个神经 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对点训练
例2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 到动作电位位置是( )
经素”的化学本质为

本课时聚焦
知识聚焦 ① 常见的突触及相关结构 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③ 兴奋异常的常见因素及药物应用 ④ 毒品成瘾机理分析及健康生活
计划课时 2课时 一般考查方式及难度 选择、简答 一般、较难
考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第35讲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标内容(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提醒①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度仍大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浓度仍大于膜内。

②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与刺激强度无关。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兴奋的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神经递质(4)神经递质与受体提醒若神经递质是NO,则通过自由扩散释放。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

(2023·山东卷,16C)(×)提示当膜内变为正电位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

(2)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2021·辽宁卷,16D)(×)提示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3)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2021·河北卷,11C)(×)提示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4)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2021·全国乙卷,4A)(×)提示会引起Na+内流。

(5)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2020·江苏卷,14A)(×)提示天冬氨酸不含S元素。

【公开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公开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涉及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突触。

教材首先介绍了突触的组成,然后分析突触信号传递的过程与特点。

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教材配了“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

这幅图在左上方显示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放大图突出显示突触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突触在神经联系中的位置。

配图在文字标注上,左侧是突触的结构,右侧是突触传递的过程注释,将结构与生理功能、生理过程清晰地在同一图上反映出来。

在分析突触传递过程时,教材是从信息的角度来处理的。

既让学生明确突触传递的过程,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流的传递特点,对学生的信息观的确立有帮助。

此外,教材还指出,突触的传递包括效应器中神经元与支配的肌肉、腺体等细胞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过程的认识更加完整。

关于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如下要求和说明。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0年版)2、《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学完本节后,学生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评估各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等。

二、学情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以及反射等知识,学生不仅在初中学习过,而且在生活中他们也有经验性认知。

对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生从社会及各种媒体的宣传中会有所了解。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在了解突触结构的基础上,能概述并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科学史资料和实验事实,认识突触传递的特点和分子机制,培养严谨归纳、证据导向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研究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渗透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
②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__转__运__蛋__白__失 去__回__收__多__巴__胺____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 _就__留__在__突__触__间__隙__持__续__发__挥__作__用____
③这样,导致突触后膜上_多__巴__胺__受__体__减__少__
④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__巴__胺__受__体__减__少, 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 须服用可卡因来__维__持__这些神经元的活动, 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A
B
思维训练
材料 处理 结果
发现问题 A
提出假说 化学信号
实验预期 B
有某副交感神经 刺激该神经
心脏跳动减慢
无某副交感神经
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 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
心脏跳动也减慢
结论 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三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毒品来起作用的
①兴奋剂
(1)概念:原指能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 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2)作用:兴奋剂具有增强_人__的__兴__奋__程__度__、提高__运__动__速__度__等作用。
②毒品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运动比赛禁止使用兴奋剂。
➢ 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

合,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释放的运输方式是_胞__吐__,

_需__要__消耗能量,不__需__要___转运蛋白,

体现了细胞膜__具__有__一__定__的__流__动__性__;



传 递
乙酰 胆碱


受体 Na+通道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通过电表的偏转,用物理学和生物学知识理解电信号的传导。

3、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拒绝毒品。

4、通过分析双蛙心灌流实验进行思维训练,学会区分假说与预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1)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引起学习热情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二)新课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球或杯状,叫做突触小体。

1、突触小体2、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4、神经递质——化学物质(1)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吗?不是,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2)神经递质的合成一定与核糖体有关吗?不一定,大多数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3)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该变化一定是兴奋吗?不一定,兴奋或抑制。

(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6)神经递质释放的运输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消耗的能量由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提供,不需要转运蛋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7)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细胞器)有关。

2.3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精讲课件

2.3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精讲课件
(4)神经递质是如何释放的? 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2.传3神递经—冲—动特的点产生和传导 4.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
(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是什么? 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6)如果神经递质没有被及时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会出现什 么后果呢?
神经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思维训练1: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 制后,立即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载体运回突触小泡内 (2)异常情况: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将神经递质的相应的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
会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 则 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了信息传递 ③某种物质(如:肉毒杆菌,某些麻醉药)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 从而阻止兴奋的传递 ④某种物质(如:箭毒)使钠离子通道关闭,阻止钠离子内流,后膜不会 产生电位变化。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思维训练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思维训练:推断假说与预期
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
A组保留副交感神经
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 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降低。
A、B心脏跳动均变慢
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2.传3神递经—冲—动特的点产生和传导 4.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
(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这个过程完成了什么样
的信号转换呢?
电信号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课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D )
A.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正常健康人低 B.γ—氨基丁酸的释放需要消耗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C.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起阴离子内流 D.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始终不会被酶分解而失去活性
考点剖析 2.体育运动对学习和记忆具有促进作用,下图为运动应激通过 BDNF(一种蛋白 质类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学习和记忆的部分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毒品。
思 考 ·讨 论
1.为什么毒瘾难以戒除?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和细胞所发生的变化作出解释。 由于多巴胺转运回流机制恢复,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 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已减少,机体难以兴奋,表现抑郁消沉。服药者就必须服 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恶性循环,毒瘾难以戒除。
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 经元的呢?通过什么结构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传递的结构——突触
突触小体
突触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受体
思 考 ·讨 论
1、突触只存在于神经元之间吗?根据以下实验回答 相关问题。 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组保留副交感神 经,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 A的跳动减慢。从A组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 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
2.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果有人劝你吸食毒品,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拒绝? 主要的毒 品还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等。 毒品对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的危害大,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
3.你听说过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吗?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 哪些危害?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 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课件1: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课件1: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现学现用:识图
①_突_触__前_膜_____ ②___神_经__递_质___ ③__突__触_后__膜___ ④___受_体______ ⑤_离__子_通__道____ ⑥_____线_粒_体___ ⑦__突__触_间__隙___ ⑧__突_触__小_泡____ ⑨___突_触______ ⑩____突_触__小_体__
知识拓展:突触小泡的运动机理
看图,试着简述突触小泡的运动机理:
_当_神_经__冲_动__沿_着_轴__突_传__导_至__轴_突_末__梢_时__,___ _突_触_前__膜_对__C_a2_+的__通_透__性_会_增__加_,__大_量__的___ _Ca_2_+进__入_突_触__小_体__内_,__Ca_2_+会__促_进_突__触_小__泡__ _向_突_触__前_膜__靠_近_,__以_胞__吐_的__方_式_将__其_中__神___ _经_递_质__释_放__到_突_触__间_隙__中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
项目
涉及细胞数 结构基础
形式 方向 速度 效果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单个神经元 神经纤维 电信号 可以双向 迅速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因此,根据突触功能还可以将突触分为:
兴奋性突触
突触后膜产生_兴__奋__的突触
抑制性突触 突触后膜产生_抑__制__的突触
注意: 一般情况下,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抑制, 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引起 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 是由于: 心_肌__细__胞__上__的__受__体__和__骨__骼__肌__细__胞__上__的__受__体__性__质__不__同_ 因此, 兴奋和抑制的产生是神经递质和受体共同决定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共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共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静息时神经元和肌肉细胞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
细胞类型
细胞内浓度(mmol/L)
Na+
K+
细胞外浓度(mmol/L)
Na+
K+
枪乌贼神经元轴突
50
400
460
10
蛙神经元
15
120
120
1.5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
10
140
150
4
问题1.比较:细胞内、外的Na+和K+的浓度,它们的分布什么特点?
Na+: 细胞外>细胞内
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1)请对上述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而与Na+无关,故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改 变不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 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该在何种溶液中测定?为什么? 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因为体内的神经元处于内环境之中,其钠钾离子具有一定的浓度, 要使测定的 电位与体内的一致,也就必须将神经元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体内相同的环境中。
K+膜外高Na+的状态将不复存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丹麦生理学家斯科(Jens C.Skou)等人发 现,钠钾泵是一种钠钾依赖的ATP酶,能 分解ATP释放能量,将膜外的K+运进细胞, 同时将膜内的Na+运出细胞。细胞内K+浓 度高,细胞外Na+浓度高,正是由钠钾泵 维持的。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25% 的ATP被钠钾泵消耗掉,神经细胞70%的 ATP被钠钾泵消耗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有电位差吗 ?
微电极 轴突
微电极 轴突
微电极
+
轴突
-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膜外 膜内 膜外
静息时
Na+ Na极+ 化状态
K+ Na+ Na+
+- +- +- +- +- +- +- +- +- +- +- +- +- +-
K+
K+
K+ K+
-+

-+
-+
-+
K+
-+
-+
K+
-+ -+
K+
-+ -+ -+
-+ N-+a+-+
Na+ Na+ Na+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同。
适宜刺激
Na+
K+ Na+ Na极+ 化状态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Na+ Na+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电极
神经纤维
电表
锌铜棒(用于刺激)
利用以上3种元件组建测量膜电位的装置 要求测量结果(实验结果)符合右图曲线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数 学 模
一个电极接在膜____,一 个电极接在膜____。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
处 膜
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间 变
静息电位


线
物理模型:膜电位测量装置模型
2009.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电的发现
1780年,意大利的自然科学家伽伐尼在 解剖青蛙时,正好赶上在解剖刀触及蛙 腿时,实验台上的起电机产生了一个火 花,与此同时,青蛙的腿猛烈的抽搐了 一下。后来,伽伐尼注意到,每次仪器 一打出火花,青蛙腿部肌肉便要抽动一 下。
结论:神经具有内在的电,即肌肉收缩的 电来自生物体本身。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做出迅速反应(兴奋), 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 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神经 肌肉 腺体
兴奋
动物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 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 跃状态的过程
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
产生负电波 →传导负电波
适宜刺激
e
极化
间 变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化 含义:神经纤维某处接受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曲 线
(膜电位=膜内电位-膜外电位)
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导,这 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也就是神经冲动。
蛙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示意图
上述实验中,若改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曲线变化。
适宜刺激
示波器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问题:动作电位后Na+、K+又是如何恢复到静 息状态的(极化状态)?
(是由于钠钾泵的作用)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机理: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扩散到膜
外,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机理:受到刺激后Na+通道打
开,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机理:在很短时间内,Na+通道又重新关
闭,K+通道随即开放,K+很快涌出膜外。
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同。
Na+
K+
Na极+ 化状态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
+-+
-+ +-
K+
+- +-
+
K+
+ -
--+K+ + K++ + +K++ ---
-++--++-K+-++-NN-+aa+-++N-++-a+N-++-a+N反Naa+极+ 去化极状化态
K+
Na+
复极化
Na+
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物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 电
刺激

-70mv
Na+内流



40mv

刺激
转 情
K+外流

刺激
-70mv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测量
数 一个电极接在膜内,一个电极接在膜外

模 型
40mv
反c






处 膜
电 位
b 去
d
极 化
t




随 时
-70mv 极化 a
+- +- +- +- +- +- +- +- +- +- +- +- +- +- 去极化
K+
K+ K+
-+
-+
-+
-+
K+
-+
-+
-+K+-+
K+
-+ -+ -+
-+ N-+a+-+ 反极化状态
K+
Na+
Na+ Na+ Na+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物质基础: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