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欣赏

合集下载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一、传统山水画1. 宋代山水画•梁楷《早春图》•赵佶《游春图》2. 元代山水画•黄公望《水墨山水图》•王蒙《雪涧幽径图》3. 明代山水画•理想山水画:董其昌《富春山居图》•文人山水画:仇英《虎丘山居图》•山水人物画:杨洪辰《泰山登顶图》4. 清代山水画•显山遁世画:石涛《万山红遍》•文人俚派画:郎世宁《春山雷雨图》•传统连屏画:恽寿平《四季山水图》二、现代山水画1. 中山水画•赵无极《夜游春寰》•齐白石《晓渔村图》2. 透视山水画•吴冠中《黄山往事》•黄永玉《万山红遍》3. 抽象山水画•吴山尘《独山寒刀行》•李洪刚《山水之美》4. 写意山水画•中国写意山水画协会《写意山水集锦》•钟巧钧《水杉岩溪山水画作品集》5. 水墨山水画•何占豪《黄山云雾山水画作品集》•黄汉卿《隋唐楼阁山水画作品集》三、山水画的创作技巧1. 构图•远近法•高低法•遮蔽法2. 线条•心法线•骨法线•法筋线3. 墨色运用•上柔下刚•以墨定色•分静和动4. 色彩运用•冷暖对比•色调层次•颜色互补四、山水画的历史影响1.传统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影响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影响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现代山水画的创新和突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注入了现代审美观念•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五、结语综上所述,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历史悠久并且多样化。

从传统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不仅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对山水画的不同种类及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体会到其对中国绘画史和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名家山水画《嘉陵江》欣赏

名家山水画《嘉陵江》欣赏

名家山水画《嘉陵江》欣赏嘉陵江(Jialingjiang River),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

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

嘉陵江西南流经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接纳白龙江,南流经四川省南充市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河流。

流经主要城市有宝鸡、汉中、广元、南充、重庆。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

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

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排名不分先后.宋文治 1979年作嘉陵清晓黄君璧 1943年作嘉陵江畔陈金章嘉陵江上宋文治庚申(1980年)作嘉陵江上宋文治 1984年作嘉陵晓发图张登堂 1979年作嘉陵帆影赵振川嘉陵春晓黄君璧 1945年作嘉陵江畔宋文治嘉陵晴云黄君璧嘉陵一角岑学恭 1947年作嘉陵江小景吴一峰辛酉(1981)年作嘉陵山水石溪(款)嘉陵江水图黄君璧 1938年作过嘉陵江黄宾虹嘉陵山水吴一峰嘉陵江一角关山月民国卅三年(1944年)作嘉陵码头陆俨少 1978年12月作嘉陵江水陆俨少现代嘉陵归帆黄君璧嘉陵山居冯超然辛巳(1941年)作嘉陵山色图宋文治壬戌(1982)年作嘉陵高秋余彤甫 1964年作嘉陵江畔孙日晓己未(1979)年作嘉陵江上黄君璧丙戌(1946年)作嘉陵江上饮绿垒宗其香 1941年作嘉陵江上图黄君璧丁酉(1957年)作嘉陵山色刘书民嘉陵之晨董寿平嘉陵春色董寿平嘉陵春晓石德红万壑松云嘉陵江黄国铭庚寅(2010年)作云雾嘉陵江黄纯尧 1987年作嘉陵江上宋文治嘉陵暮韵图黄君璧 1977年作嘉陵一角黄君璧 1969年作嘉陵山色宋文治 1997年作嘉陵晓行图宋玉明乙酉(2005年)作嘉陵轻帆朱顺林嘉陵烟岚图。

名家山水画《云山图》欣赏

名家山水画《云山图》欣赏

名家山水画《云山图》欣赏
云山
唐代· 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排名不分先后
孔迈云山图
陆俨少丙辰(1976年)作新安云山图
郭公达甲戌1994年作云山图
陆恢丙午(1906)年作云山图立
方方壶云山图
王云 1715年作云山图
胡佩衡云山图
萧愻云山图
钱来忠庚辰(2000)年作烟雨云山图
黄纯尧云山图
吴秋岩云山图
吴琴木 1940年作云山图
黄君璧 1954年作云山图
白雪石癸亥(1983年)作云山图
房虎卿云山图
李墅云山图
萧愻 1937年作云山图
白雪石甲子(1984)年作云山图
王克文云山图
戴熙云山图
董其昌云山图
姜筠云山图
乐震文云山图
钱松嵒 1980年作四面云山图镜心
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三、妙夺造化
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 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 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
《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 206.3厘米、横103.3
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 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 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 满中见出空灵 ,山石树木勾勒严整 ,以雨点皴表现山石的 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 宽的代表作品 。
青卞隐居图 [元代]王蒙 山林深处有茅屋数楹、中坐一隐士。
近处山道上一人曳杖而行、似来寻访。 此图笔法繁而不乱,构图密而不塞,渲 染出深山密林的清气氛,被董其昌赞为 “天下第一王叔明”。描绘画家故乡卞 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 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 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 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 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 的新风格。画家通过此图表达了隐居山 林的愿望卞山位于王蒙家乡吴兴附近。。
以王希孟为 代表的宋代 青绿山水画, 对后世影响 很大,如元 代钱选,明 代蓝瑛以及 清代袁江、 袁耀,近代 张大千等; 且远及日本, 促进了日本 画的发展。
相关链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画的笔墨
运笔、用墨的不同技巧,能产生丰富多变的线条与色彩。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又有不同 的形状与质感。笔墨不仅在表现物象,更在传达审美精神,如古拙、雄浑、秀润、俊逸 等。历代山水画家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笔墨审美与精神的共识。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

诗情画意
在画面上题诗、钤印,使 诗、书、画、印相互辉映 ,提升画面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价值。
书法造诣
将书法艺术融入山水画中 ,通过书法的笔墨表现力 ,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
印章的点睛之笔
印章在画面中起到点缀、 平衡的作用,使画面更加 完整、协调。
山水画的美学价值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
山水画不仅表现自然景观的美,还融 入了人文精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营造出深邃 、悠远的意境,使观者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 共鸣。
虚实相生
通过虚实对比,强调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笔墨的运用
笔墨是山水画的基本语言,通过笔墨的浓淡 、干湿、轻重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 神韵。
诗书画印的结合
01
02
03
01
02
03
04
山石的画法
通过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山 石的形态和质感。
树木的画法
根据树木的种类和形态,运用 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树木的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石与树木的关系
山石与树木要相互呼应,形成 整体感。
细节处理
在表现山石与树木时,要注意 细节的处理,如树枝的走向、
树叶的形态等。
03
山水画的意境与审美
意境的营造
山水画ppt课件
目录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构图与技法 • 山水画的意境与审美 • 山水画的鉴赏与收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
在香港佳士得进展的中国近代画拍卖会上,中国当 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毕生巅峰作品之一的《万山红遍》 在经过热闹竞技后,最终以逾三千五百万港元高价成 交,打破画家作品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 四、观画应诗,体会意境:
疑 是
飞 流
遥 看
日 照

银 直 瀑 香庐
河 下 布 炉山
落 三 挂 生瀑
九 千 前 紫布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古代书画” 春季拍卖新闻界预展推出逾五百五十件精彩画作,当 中以李可染 《万山红遍》最为瞩目,估价高达四千 万港元,预料将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画家六十年 月初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名句“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画作,此乃当中最具 特色的一幅,极具保藏价值。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特别
妩媚。 ❖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教师归纳意境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简洁的说要表达山水画的已经就要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达出来 的一种艺术境地
大漠 吴冠中


说一说画家用笔用墨的特色是什么?

你是否感受到了音乐般的韵律?
拿起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山水世界。 学会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枯藤老树昏鸦,……
学生心中的山水世界
你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含义吗?学会表现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你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 学会表现
吗?
小桥流水人家……

品鉴 《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品鉴 《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品鉴《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它们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描绘了长江流域从四川峨眉山至江苏扬州的壮阔景色,构图宏大,气势磅礴。

王希孟在作品中注重山川的布局和景色的表现,运用了"远近分明、轻重对比"的手法,刻画出远处山峦的轮廓和近处细节,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同时,他还运用了"枯山水"技法,即用极简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山水,减少了色彩的运用,从而突出了画面的意境和气氛。

《富春山居图》是南宋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画面展现了浙江富阳富春江畔的秀美景色,以及人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画面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突出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黄公望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表现出山水的细腻和柔美,尤其是在绘制树叶、草木和山石等细节方面,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技艺。

总的来说,这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气韵生动”,即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山水与自然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

不同的是,《千里江山图》更注重大气磅礴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而《富春山居图》则更注重细腻的表现和情感的渲染。

这两幅作品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艺术品的建议:着眼于细节。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发现画家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着眼于整体。

从画面的整体来感受画家的意图和情感,体验画面给你带来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联想自身经验。

与作品中的元素相对应,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和情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境。

多方参考。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画家和作品的背景和历史,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欣赏这两幅画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欣赏
主讲人:胡思雨
中国山水画及分类
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山水画 以山川自认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金碧山水: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 为主色,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 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 水墨山水:全部用墨色来画,以用笔,用墨 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的技法为技巧。 分类: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 浅绛山水: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 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 小青绿山水: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小青绿山水 没骨山水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 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
欣赏
万 临 山 流 飞 独 雪 坐 图
范 范 宽 宽
欣赏
雪 山 萧 寺 图
范 宽
欣赏
雪 景 寒 林 图
范 宽
溪 山 行 旅 图
范 宽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 感觉就是气势雄强, 巨峰壁立,几乎占满 了画面,山头杂树茂 密,飞瀑从山腰间直 流而下,山脚下巨石 纵横,使全幅作品体 势错综,在山路上出 现一支商旅队伍,路 边一湾溪水流淌,正 是山上流下的飞瀑, 使观者如闻水声、人 声、骡马声,也点出 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溪 山 行 旅 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 宽
作 业
1.谈谈自己对《游春图》 的理解。 2.《溪山行旅图》表现了 画家怎样的情怀,分别体 现在哪些方面。 3.创作一幅山水画。
游 春 图
展 子 虔
范宽
北宋画家。名中立,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 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 (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 “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 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 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 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 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代表作为 《溪山行旅图》。
游 春 图
《游春图》以抒情而近似纪实的手法展示了中国的美丽河山,和贵族悠闲舒适的生 活。该画以春游为主题,画幅不大,场面却十分开阔。画面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 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拢,使各处景物完整和谐地统一在一幅画面中,层次分明, 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 《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幅山水画,全图在 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石树木的线条,轻重顿挫,充满变化。作者运用 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浓重的青绿色调,也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 征。这种色彩的使用,被称为“青绿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
作 品 欣 赏
代 表 画 家 及 其
展子虔
北周末隋初杰出画家,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 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历北齐、北周 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 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 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亦 工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 教壁画。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 画体,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