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社会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的变化: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交通工具创制
具体 成果
石化工业建立
新通信手段发明
农业变革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 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 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原因
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垄 断 组 织 的 产 生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概况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
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力飞速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源自文库 返回
1、可能性: 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差距增大。
环境因素和四个制度文化要素。
第二节国际社会发展演变概述
• 国际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 • 人类社会有过的六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玛雅、
古希腊、古中国。
• 近代以来,世界体系发生了变化,基本形成了民族国家构成的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开拓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技含量
范围 时间 部门 生产组织 时代特征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以轻工业为主 工厂
全面开花, 重工业、基础工业为主 公司;垄断组织
进入“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经济组织的变化
生产力: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影 响
垄断组织产生, 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国际关系
瓜分世界的狂潮 ; 世界连接为一体。
3、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
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59年 美国) 世界上第一家苯胺厂 和第一家品红厂(1860年德国) 1876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4、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莫尔斯设计 有线电报 贝尔发明电话 马可尼试验 无线电报成功
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 经济、政治 和文化联系 进一步加强
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 重大发明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9世纪最后30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 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利益均沾”
影响 1、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 2、使帝国主义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表现
(标志)
世 界 连 接 为 一 体
框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全球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手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内容
根本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积极 影响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
第三章 国际社会学
• 第一节 国际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国际社会发展演变概述 • 第三节 西方国际社会学著作述评
第一节 国际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 国际社会学是对国际社会作整体研究的科学,基本内容有: • 1、国际社会存在一个世界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世界、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或核心、半边缘、边缘。
1、政治前提: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确立; ②欧美各国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条件: (1)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
(直接推动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3)大量积累的资金--资本雄厚
二、发源地和中心:
三、成就:
美国、德国
1、开始标志:见书 2、影响: ① 推动钢铁工业发展; 重工业比重增加,迎来“钢铁时代”; ② 新兴产业兴起: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等; ③ 现代农业兴起; ④ 生产组织的变化(垄断、公司);
这三个国家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失败,源于这三个国家在世界 体系中地位的下滑。总结的概念就是革命有理、革命有功。
• 4、【英】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 《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
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 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 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 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 落后。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 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 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 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 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 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 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 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 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 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发生的。
(殖民地)印度、缅甸、马来半岛;
(半殖民地)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中国。 (殖民地)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
英 法 俄 德 美
(半殖民地)土耳其、中国。
(半殖民地)土耳其、伊朗、中国。 (半殖民地)土耳其、中国。 (殖民地)菲律宾

; (半殖民地)中国。 (殖民地)朝鲜; (半殖民地)中国。
• 6、[英] 约翰· 霍布森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 • 约翰· 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
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 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 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 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 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 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全球化,从先进的东方向 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 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 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 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 5、世界体系论 • 沃勒斯坦为代表,《现代世界体系》 • 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是具有广泛劳动分工的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
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 判断社会体系的标准有两个:一 是这个体系内的生活是独立自足的;二是这个体系发展的原动力是内在的。 国家、民族、种族集团都不是完整的体系。依照这个判断标准,迄今为止, 只存在两种不同的世界体系:世界帝国和世界经济体。世界帝国是一个控 制大片地域的单一政治体系;而世界经济正好相反,它只是一个自成一体 的 经济网络,没有统一的政治中心。帝国是五千年来世界舞台的恒久特征, 政治集权既是它得以形成的原因,也是其最终消亡的根源。因为:政治集 权能凭借暴力(贡品和赋税)来保证经济从边缘向中心流动;但是,这种 政治结构所必需的官僚制度吸取了过多的利润,尤其当压迫和剥削引起反 抗从而扩大了军事开支的时候。当现代世界的社会成就、 技术进步、生产 方式的发展消除了过于累赘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浪费”,从而大大增加了 剩余价值从低阶层向高阶层,从边缘到中心,从多数人向少数人的流量时, 世界帝国的历史使命就宣告终结,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序幕在16世纪拉开 了。沃勒斯坦的研究就由此处展开。其逻辑假设是: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 体系,它有周期性,趋向是衰退。
英:“2C”计划—南北纵贯 法: “2S”计划—东西横贯 德:西南非—东非斜跨非洲
仅存两个独立王国:
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早期政策重点
门罗主义
泛美同盟 美 ——建立美洲体系 国 海权论 → 美西战争 的 对 20世纪初,确立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外 侵 略 新殖民主义 —— 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的提出 扩 倡导者 张 设计者 措施和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 2、世界各国处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法律(上层建
筑)、意识形态、历史创造者这五者相互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中。
•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4、研究各国崛起的经验,特别是经济金融、军事外交、社会公正平等
三大领域。
• 5、近代欧洲成为世界核心,采取的是大跃进的方式学习中
国、赶超中国。
特点
人才素质 发明基础 发明的数量和质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人或技师 劳动经验 科学与技术 尚未真正结合 英国→欧美→亚洲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或工程师 科学研究 量多质高 科学与生产 开始紧密结合 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有的国家两次交叉进行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 2、【美】西达•斯考切波著:《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
国和中国革命的比较分析》
• 革命是发生(HAPPEN)的,而不是制造的(MAKE)的。社会革
命是多种社会力量在某一历史时刻复杂交织的结果,革命的最 终后果超出了任何单个参与主体的意图。
• 他认为法国、俄国、中国革命直接源于统治阶级的无能,源于
• • • •
选读 1、【英国】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 波兰尼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 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 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新的序言和导言揭示了在全球化 和自由贸易时代波兰尼的精辟分析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一本是哈 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它成为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的自由市场革命的推 动性力量。另一本是卡尔· 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它是这个世 纪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著作,就扩展和加深对市场社会的批评而言,这个时代没 有其他书比《大转型》做得更多了。
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列强间矛盾冲突加剧。
消极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十九世纪中后期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在世界范围确立
世界市场 的最终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 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最终形成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第三节 西方国际社会学著作述 评
瓜 原因 2、必然性: 为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分 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 世 界 1、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 的 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 狂 潮 概况 2、到19世纪末,
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亚洲概况
殖民 国家
被侵略和占领的国家和地区
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 原因 2、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
门 户 开 提出 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提出“自由贸易”原则; 次年,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 放 ”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 政 策 内容 2、要求各列强开放“势力范围”,
• 6、精神国力至关重要。 • 7、马克思批判的原始资本主义已经灭亡。 • 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和调节制度是具有社会主
义性质的社会制度。
•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 11、迟发展者为了动员资本和压低工资,倾向于权威政府。 • 12、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发展模式,包括五个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爱 迪 生 发 明 的 炭 丝 灯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汽车 石 油 开 采 业 发 展
飞机
远洋轮船
石 油 化 工 业 产 生
第一辆与第一千万辆 福特牌四轮车
卡尔· 本茨 1884-1929
1897年生产的本茨汽车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的飞行者 1 号试飞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