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七)

合集下载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24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24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24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2.20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如1903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在生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

由此可知,当时改制A.旨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B.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意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D.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3.查士丁尼说“为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公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

”下列各项对于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理解正确的有①《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②公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退出历史舞台③万民法诞生后打破了罗马公民法体系④万民法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图是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A.霸权主义依然盛行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逆全球化思潮涌动D.区域集团化受到挑战5.“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为“创造前提”,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A.发动无产阶级革命B.实行新经济政策C.退出帝国主义大战D.推行农业集体化6.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境内的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贸易。

精品解析: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 商人认为,政权的获得乃是受命于“天”,祖先神灵和“天”会一直庇佑其统治。

周初则赋予“天命”以道德内涵,强调“以德配天”,上天是否庇佑依据是“有德”而非血缘。

这一变化表明,周人意在()A. 实现神权与王权结合B. 强化政治的集权色彩C. 适应地方制度的调整D. 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商代统治者认为政权的获得是受命于天,希冀祖先神灵和“天”的庇佑,体现了神秘色彩;而西周统治者认为天是有是非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认为只有遵循道德标准的人,才能获得上天的庇佑,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D项正确;周人强调“以德配天”,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商周时期实行分权政治,还未出现政治上的集权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周人意在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未涉及地方制度调整,排除C项。

故选D项。

2.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后期颁布《沈命法》:“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

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

”)A. 酷吏治国效能减退B. 皇帝权威遭受冲击C. 土地兼并激化矛盾D. 官员腐败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沈命法》严苛,官吏发现盗贼而不报告,导致事态扩大,进而影响国家治理,A项正确;材料强调酷吏治国效能减退,“皇帝权威遭受冲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沈命法》严苛而导致国家治理能力底下,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项;材料表明酷吏治国效能减退,未体现官员腐败效率低下,排除D项。

故选A项。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1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14.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一生“有定则无定见无定行”。

定则是爱国之心、立宪之志和新民之道,在此定则下,其主张、行动则是不断流变的:维新—保皇—君主立宪—护法—民主共和。

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集中体现了A.近代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与曲折B.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近代政客投机钻营的特点15.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16.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7.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最新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7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题7及答案

2013二轮模拟训练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2 下列对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解错误的是A.该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经商方式的多样B.民俗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该图的细节刻画,受到“格物致知”方法的影响D.西方的“人文精神”在此画中有鲜明的体现3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4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为体,西为用与人权并重 D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6 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图1、2),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列强侵略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 .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D .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7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统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统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昆明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公民身份“并不是一种占有权而是某种被分享的东西,……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为一个人争取到他的权利,而在于确保他占据或拥有他有资格所处的地位。

”因此,他认为,古希腊公民不可能形成权利的观念,能够形成的只有国家正义和自由的观念。

据此可知,古希腊( )A.公民有追求个人自由的历史传统B.民众权利受到城邦政治的限制C.法律以追求国家正义为价值目标D.公民与城邦政治生活融为一体2.[2022·榆林市高三四模]公元前1世纪,罗马常设刑事法庭的判罚由法官裁量,即使对制定法明定刑罚的犯罪行为,作为法官的城市执法官或行省总督都可重新裁量。

在民事法领域,行省的罗马执法官也不必严格拘泥于既有规则。

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时期( ) A.司法审判具有灵活性B.行政权力不受限制C.注重疆域的有效治理D.人治色彩比较浓厚3.[2022·包头市高三二模]希腊各城邦的社会状况要求公民成为身强力壮的武士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对城邦的存亡至关重要。

由此,公民参与奥运会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成为时尚。

从中可以看出,希腊( )A.公民自我成长的愿望B.民主政治的发展壮大C.人文思想的完善成熟D.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4.[2022·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西班牙国王曾在麦哲伦环球航行前与之订立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为了给你们以最大的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这说明( )A.麦哲伦航行具有人文主义的探险精神B.麦哲伦航行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C.麦哲伦航行的直接动力是对财富的渴求D.麦哲伦航行是以封建王权的强化为助力5.[2022·太原市高三模拟]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广西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观察下图,其转变最早可能出现在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70年代2.下表为1948年、1957年全国设市城市分布简表。

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时间东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中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1948年26个44.8% 22个37.9% 10个17.3% 1957年73个41.5% 73个41.5% 30个17% A.工业化建设影响了城市布局B.经济重心由东向中西部转移C.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D.城市化率超越同期其他国家3.读如图,对发生在图示①处的战役认识正确的是A.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B.美军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4.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之前的国际体系中,西方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

现在.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A.全球治理的主体日趋多元化B.西方定制的世界规则已退出国际舞台C.南北问题影响着东西方关系D.合作取代对抗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5.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

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

这种局面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答案】A点评:考查立意:社会变迁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该题与教科书所学关联密切。

情境结构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路“大咖”纷纷聚众讲学,表达对急剧变革社会的认识与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

这显然是有助于时代的需求,A项正确。

B项干扰力较强,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思想文化事业繁荣局面,而不是一个“历史时代”。

2.魏晋以前,不论是篆书还是隶书,都写得工工整整。

到了魏晋时期,草书、行书盛行,打破了严谨的书写形式,变得优美而灵动。

这一现象A.表明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艺术B.反映出审美观念的变化C.得益于统治政策的相对宽松D.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答案】B点评:考查立意:传统文化(书法)流变的社会原因。

该题与教科书关联密切。

情境呈现魏晋前后书法由严谨向“灵动”发展的历史现象,意在强调时代发展对提升书法艺术的作用。

所以,B选项正确。

试题选项具有“开放性”特征,分别从书法艺术发展阶段、审美情趣、统治政策和市民阶层对情境现象进行“概括”。

其中,AD选项干扰力较大,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书法开始成为艺术是在东汉;如果说市民阶层对书法艺术有精神追求的话,那起码也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了。

(前后置史实干扰有效)3.宋神宗时,尚书省弹奏御史中丞舒直违规使用公款,要求交付有司处理。

借此,宋神宗在尚书省设置御史房,主要负责纠察御史失职的行为。

据此可知宋朝A.监察机构职责不够明晰B.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C.行政部门冗官现象严重D.利用互察规范官员行为【答案】D点评:考查立意:宋代的“廉政建设”。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沧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沧州市 2024届普通高中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卷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是君主过问是否“受年(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问是否“有雨”。

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诸多品种。

上古时代的主要翻土农具耒、耜,在卜辞中也一再出现。

据此可知,商代A.君主拥有绝对权力B.农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C.小农经济获得发展D.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2.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让刺史以“秩六百石”而监察两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

同时,又明确规定“以六条(皇帝诏令中规定的六条监察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察)”。

汉武帝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A.提高朝廷行政效率B.削弱郡国行政权力C.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稳固大一统的局面3.表1表1可用于说明,当时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4.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举孝悌彰闻”,开宋代劝孝之风。

南宋度宗时,“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

上述做法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5.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B. 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C. 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D. 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2.《史记》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漦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

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 )A. 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B. 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C. 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D.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3.宋人叶适提出,古时“天下之田,无不在官,民未尝得私有之••••••唐世虽有公田之名,而有私田之实”。

“唐世”这一土地制度( )A.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C. 大大减轻了民众的租税负担D. 放松了对农户的人身控制4.元代实现了台谏的完全合一,御史既领纠劾,又兼言谏。

为保证御史言路畅通直至于君主,元朝还实行“实封之制”,“台臣言事,各许实封,须至御前拆”,“以防壅蔽之患”。

这表明元代( )A. 监察机构的地位明显提升B. 君主专制有所加强C. 中枢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D. 御史台监察权扩大5.宋明时期许多大儒长期研读佛道之说。

朱熹借用佛教说明“理一分殊”的道理,称“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

王守仁认为“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

据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A. 提倡和而不同以稳固社会秩序B. 推动儒释合流以应对信仰危机C. 认可三教同源以实现道德教化D. 会通佛老思想以强化儒学地位6.7.竹枝词是一种“泛咏风土”的七言四句绝句体。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单元复习练习题(有答案)

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单元复习练习题(有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宣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宣告失败”,即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符合题意;而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故C不正确;“十月革命”是成功的,故A不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时,列宁已经逝世,故B不正确。

答案:D2.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表明,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引起农民的不满,故选D项;A、B两项和材料要求不符,C项错误。

答案:D3.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是() 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D.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重工业过重、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故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列宁()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D.意识到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解析:材料中列宁认为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最终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xx.4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1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10.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1.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他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C.唐朝C.宋朝D.明朝12.《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清时期翻泽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4.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B.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构建1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等,还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

由此可知,该遗址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B.仍然处于原始人群阶段C.可确定出现原始畜牧业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这些举措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3.阅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隋朝时A.大索貌阅成效显著B.社会治理井然有序C.中原经济占据主导D.南方得到迅速发展4.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政府对江南东、西路及镇江府(属浙西路)的“不成片段闲田”,“比民间体例,只立租课,上等立租二斗、中等一斗八升、下等一斗五升”,“召人耕种”。

这表明南宋A.沿用王安石变法的政策B.封建租佃制度得到发展C.农村已经出现雇佣关系D.度量衡器基本得到统一5.下图内容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边患与海禁政策的关系B.日本商品不断输入中国C.海外贸易交流蓬勃发展D.白银货币化带来的结果6.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七专题检测评估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七专题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7世纪时,俄国手工工场里的劳动力主要是()A.奴隶B.农奴C.农民D.技工解析:选B。

17世纪时尚处于奴隶制改革前夕,当时主要使用农奴为工场劳动力。

2.(2012·锦州统考)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解析:选A。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对材料进行正确归纳就不难得出答案。

3.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英法强大,俄军指挥失误B.俄国军队战斗力低C.俄国交通运输落后D.俄国的落后解析:选D。

A、B、C三项都强调了俄国在战争中落后的表现,虽都是战败原因,但这些表现的根源是俄国的落后,D项符合选项的准确性。

4.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国内外形势严峻B.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C.统治者极力强化农奴制D.农奴主之间存在矛盾解析:选C。

19世纪以来,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俄国统治者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由于各地农奴主在利益上存在矛盾,因此在改革内容上争执不下。

5.(2012·黑龙江调研)19世纪40年代,俄国棉纺织业中最早出现了机器工厂,从而推动了俄国工业的缓慢发展,造成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技术落后B.缺少工业资本C.落后农奴制度的阻碍D.国内市场的狭小解析:选C。

四个备选项皆是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因素,农奴制度的存在决定着其他各项因素,故选C。

6.(2012·大连质检)“……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赢在课堂】2022-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福建)过关检测: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赢在课堂】2022-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福建)过关检测: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月,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月》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在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安排给农夫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夫则必需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

农夫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夫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缘由。

(8分)(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进展是以牺牲农夫利益为代价的”。

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进展的消极影响。

(12分)参考答案:(1)缘由:国内社会冲突尖锐;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政治上沙皇政府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进展。

(2)合理性:1861年改革解放了农奴但向农夫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影响:农夫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农夫暴动不断,阶级冲突照旧尖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预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

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始终拒绝赐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支配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值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

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

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打算,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舞制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沙皇推行改革的目的。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检测历史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三个博物馆收藏的先秦时期不同地区青铜方尊的实物图。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审美观趋同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

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

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3.图2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

由图可知,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4.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

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

明代乡饮酒礼A.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B.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

这种思想的出现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3是其中的一幅一《渔儿乐》。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题七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题七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题七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旳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专题检测卷(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大连模拟)《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旳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旳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旳自作多情。

”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旳开端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旳历史影响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旳觉醒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2.(2012·泰州一模)“这次战争旳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旳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3.(2012·北京一模)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旳田契。

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旳制度C.实现了“有田同耕”旳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4.(2012·西安模拟)116年前,主张变法维新旳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旳是( )A.揭竿斩木旳反抗风潮B.泛滥成灾旳鸦片贸易C.昙花一现旳百日维新D.瓜分豆剖旳民族危机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

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旳工具6.(2012·朝阳二模)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旳一个重要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七)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3.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4.明清时期,以大量记述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5.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6.(2012·四川高考)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
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飞船上天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8.2012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35周年,有人写道: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

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

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使人们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9.“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电的发现及广泛应用
10.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11.19世纪中期欧洲有家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以下哪幅作品的画风最符合出版社的要求()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格尔尼卡》D.《向日葵》
12.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

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

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
树”的主要原因。

(6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
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8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6
分)
14.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明)文征明书图二(明)杨柳青年画
《后赤壁赋》《连年有余》
图三(清)曹雪芹图四(清)著名演员程
《红楼梦》插图长庚的剧照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4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种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
社会背景有哪些?(7分)
(4)依据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程长庚是哪一种戏剧的著名演员?这一戏剧形成和
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
答案
1.D2.B3.A4.C5.A6.B7.A8.B9.D10.B
11.B12.C
13.(1)实用性、继承性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

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3)理解: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14.(1)书体:楷书。

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

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通
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4)戏剧:京剧。

原因:适应广大民众的需要;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京城文化
的熏陶浸染;历代京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统治阶层的支持和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