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途径
作者:罗淑娟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3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制定了长期的规划,其中包括: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产品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为了全民的共识,是整个民族的共同需要。
创新精神要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为了重拾民族音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多角度、多方面的创造民族音乐的绽放契机,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大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制定系统的“十二五”时期民族音乐创新发展规划。建国后一段时期,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但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至今并没有一套完备的发展规划,发展步伐不够明晰。日前,国家新出台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涉及文化改革的各个方面。民族音乐的发展应借着这一改革的春风,实现借风掌舵,制定系统的“十二五”时期民族音乐创新发展规划,使民族音乐的发展步入有章可循的轨道上来。完善而有针对性的系统体系是一切事物稳妥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可以让民众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及其在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其次,发挥艺术家的积极作用,创作真实、激昂的词曲,通过民族音乐的语言、音调将文化建设的主流趋势口号唱响,唱入人心,人人传唱。文化建设欠缺什么,瓶颈在哪里,民族音乐的创作便可以此为契机来宣传什么,通过词曲的力量与演唱者的表现力和影响力达到让民众在无形中付诸行动的目的。举个例子,江苏省是我国著名的沿海水乡,境内河湖纵横。在许多人眼里,江苏人的性格具有“水的特征”——柔和、低调,不张扬,正如“流水不争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创业创先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句豪迈、“高调”的话,却被命名为“新时期江苏精神”,在江苏大地到处传扬。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时,代表们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兴趣:难道,江苏人改变性格了吗?笔者认为:所谓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前提就是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正如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所言: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
其三,加大对少数民族民族音乐创作的支持力度。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多民族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的显著特征和优势所在,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如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一样更具特色与吸引力,增加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民族音乐创作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然而,少数民族在音乐史中,比例严重失调,或只是点辍,甚至没什么记载。有人评论我们的音
乐史基本上是一部汉族音乐史。这话虽有所偏颇,但仍不无道理。少数民族民众对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大意义普遍没有明确的认识,文化建设宣传仍然没有宣传到群众的心坎里,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文化建设及其创新与自身生活、工作、学习相联系,因此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身边文化建设成果来为自身发展服务,也忽视了自身在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这就需要有名望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创作予以帮助和支持,并由相关部门建立制度等长效机制予以保障落实。
再次,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民族音乐创作的工作方法。当前在新闻工作者中普及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创新途径取得了实质效果,一件件鲜活的事件报道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因此这一方式同样值得音乐创作人借鉴。音乐的创作,尤其是民族音乐的创作需借助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关注和与人们生活的充分融合来完成,因为生活是取材的源泉与灵感所在。正如温家宝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座谈会中指出的“对政府工作了解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群众”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万物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民族音乐的创作要充分吸收新元素与先进科技技术。建国后一段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民族音乐在当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如今,流行音乐成为时尚的象征,是青少年一代热衷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歌曲的创作速度之快和其与现实生活的切实联系更加速了其传播的广度。然而,流行音乐的消遣作用太明显,教育作用缺失。鉴于优秀的民族音乐的巨大作用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特点,新形势下民族音乐的创作需要创作者们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层的音乐偏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民族音乐中加入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是民族音乐形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与此同时,广大创作者还需坚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个艺术创作者的知识修养的高低对他的艺术创造水平是有着深刻影响的。所以鲁迅告诫文学青年“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用意就在于此。艺术家应有意识的运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成果,使之为丰富、完善艺术的表现手段服务。例如,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等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原创民族音乐的传播,因此可以建立专业的民族音乐网络平台,克服地域阻碍。
参考文献:
[1]毛继增.中国音乐史应当是一部多民族的音乐历史[J].人民音乐,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