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论述类文本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论述类文章主要是指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
在高考中常常都会有出现。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篇一:老子的年代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5分)古罗马与汉长安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
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
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
相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
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
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推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的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
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说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的世界的一次大探求。
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个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
罗马帝国的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word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word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5篇]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5篇]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1.理解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知识储备】一、论述文体裁的基本特征 1.议论文的种类①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
②评论:即评述某一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议论文。
③杂文:即直接反映社会事实的文学性论文。
它具有短小、活泼、尖锐、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
④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
是人们阅读小品、观赏影视戏曲或体验某一生活经历后,在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得到的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的议论。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4.常见的论证方法①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②引证法: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
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考点3推断观点态度“推断观点态度”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经常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形式进行考查。
主要包括:(1)对文章没有直接给出的结论进行推断;(2)根据作者在文章中对事件发展趋势所做的暗示进行推断、想象;(3)将作者对某些观点、现象的看法和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等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进而做出推断。
答题四要点1.立足全局,整体解读虽然一些推断题中的观点无法直接从原文中找到,但是只要依据文本,在整体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
2.分析材料,把握观点论述类文本运用的材料包括征引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资料。
分析这些材料的含意和其在文中的作用,是推断作者观点的重要手段。
3.梳理信息,准确判断梳理有关信息,如有些内容是文本有的,有些内容是文本没有、命题者强加的,有些内容是作者的观点,有些内容是别人的观点。
4.识别陷阱,辨清关系分析选项中的条件和结论,注意各种逻辑关系方面的陷阱,如部分与整体、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与结果、前期与后期等,着眼整体,从而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精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市场经济要多元,至少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市场的基础是什么呢?我想就三点,第一是自由,第二是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
第一,自由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自由,从积极方面来讲,就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劳动,自主地决策,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消极方面讲,每个人都不受他人的奴役。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自由、没有市场机制,即意味着一部分人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这就是强盗的逻辑。
第二,市场的基础是产权。
产权也是我们道德的基础。
只有我们尊重个人的权利,通过为个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自己的收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目前道德的衰落一个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很好地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财产。
产权也是我们社会信任的基础,因为只有每个人对自己获得的东西充满了信心,他才会愿意投资,才会愿意花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一种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
产权保护的重要一条,就是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如果没有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有真正很好的产权保护,而不受限制的征税就是掠夺,1215年英国《大宪章》,约束国王的征税权,也就是说国王不能任意地征税。
第三,谈一下企业家,任何阻碍企业家创新的政策都是反市场的。
计划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阻碍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
限制企业家活动最大受害者是谁?是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者。
企业家所有的东西都是伺候人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允许一项产品进入中国,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数亿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本身。
市场经济的三个基础缺一不可,否则,我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节选自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讲演》,有删节)(1)结合文本,说明为何要保护“产权”,怎样保护“产权”?(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3)在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谈自由和企业家精神有何意义?【答案】(1)①为何保护:因为“产权”是市场的基础,是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信任的基础。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8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5篇)一、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文段选自《培根随笔》,“明智”意为“通达事理,有远见”,“以史为镜,可知得失”的论述与“读史使人明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第一空填“明智”,从而排除掉A、D两项;“灵秀”意为“灵活、美丽”,诗歌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故“读诗使人灵秀”;“庄重”意为“(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可以让人变得庄重而不轻浮。
故选B。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分论点。
文章划线句论述的话题是“读书这一行为的作用”,分别为“使人明智、使人灵秀”“使人深刻、使人庄重”,“明智、灵秀、深刻、庄重”是从性格方面在阐述读书对人所起的作用。
故选D。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
可结合《培根随笔》一书的艺术特色来分析。
文本没有应用任何人的论述来帮助论证,故A项“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分析错误。
故选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语言特点。
本文题为“谈读书”,该文语言肌肤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警示性强;形象生动;大量排比句式,不仅造成了雄辩的语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条贯与规整,本节选部分语言生动,并无批判性的语言。
故选D。
二、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中心观点的把握。
解答此种题型,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清作品阐述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观点,而分论点只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一个方面。
本题,四个选项在文本中都有强调,但A项是舆论的观点,非作者的观点;B项表意不清,并非观点;C项仅是陈述,观点不明确。
D项是结论,是对舆论观点的反驳,也是作者的观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练习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第1题[对点训练]比对下面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并做出判断。
(一)原文: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
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
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
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
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选项: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比对判断:选项曲解文意。
西汉纸“帘纹很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二)原文: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
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
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选项: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50优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50优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所决定的。
一个民族优秀的作家大都是心怀人民的作家。
19世纪初,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中就提出了人民与文学的联系。
正因心中装有人民,他最终才能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代表。
同时,文学创作具有人民属性,还是由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其它任何制度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否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少数阶层作为文学创作与工作的目的,这是社会主义文学与其它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学艺术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判别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评判者。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如何面对和迎接人民的判断,中国文学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用实践经历提炼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文学什么时候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学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反之文学之树就会枯萎凋零。
这一点,一再为历史所证明。
对于作家而言,真正实践人民文学的路径就是要自觉了解人民的理想愿望,走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人民的想法,学习人民的经验,表达人民的心声。
人民是一切伟大作家写作的出发点。
周扬同志曾讲,“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够超过赵树理。
”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山区的生活,了解那个时代晋东南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赵树理的文学是绕不过的。
他的《小二黑结婚》写了一对农村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冲破重重封建传统而最终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孟祥英翻身》又写了一个太行山区的受欺压的年轻媳妇在党的引领下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还有李有才、田寡妇,这些农民身上代言着人民的理想。
从某种程度上讲,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农村发展情况的一面镜子,其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时代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 本论内部结构方式:
1.总分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 分说(列出几个分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 证),最后总说(总结)。
2.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 的论证并列。
4.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此外, 还要注意先驳论(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 论的结构。
❖ 答题格式: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 证明了……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4 、引用论证。 ❖ 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 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 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 ❖ 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答题格式:引用论证。引用……证明……观点,使
钩玄提要,循路识真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评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 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但它是富有变化的: ❖ 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 ❖ 有的开头只是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 ❖ 有的文章是驳论文(先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
立论的结构)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读懂内容理清层次是关键
梳理文本思路
❖ 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 2、捕捉关键句。
❖ 3、特帮助。
❖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 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 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 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 此”“所以”“总而言之”。
论证更具权威性(趣味性)。 ❖ 5、类比论证 ❖ 作用:突出强调。 ❖ 答题格式:类比论证。通过……和……的类比,突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共6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共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论述文范文(精选九篇)
论述文范文(精选九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述文范文(精选九篇)论述文范文(篇一)在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学经典,而在其中鹤立鸡群、独树一帜的,就是在《中华经典美文》中的五本文学巨著:《第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和《中庸》。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总结+课件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词句
类型
阐释
提示信息的 词语
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一般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分类分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举例子(例如、如、比方说等)
逻辑关系 因果(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
的词语
转折(但是、反而、可是、却、然而、不过等)
选择题主要有四类:
简答题主要有三类:
(2)下定义题。 (3)关键句作用题。
三、简答题(2)下定义题 (3)关 Nhomakorabea句作用题
(2)下定义题
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出论及重要概念的句段。 其次,找出比种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大概念)。 然后,筛选归纳关键信息,明确哪些是能表示概念本 质属性的语句。 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 ①重复、冗赘信息; ②比较信息; ③成因、背景信息; ④描写信息; ⑤作用、意义信息; ⑥举例的信息。
b.混淆肯定与否定,是指选项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 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第2题D项]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 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原文] 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 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 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 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 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 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 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2024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全面解读
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 带着题目返回原文,标画选文。 1、标注敏感点: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件、 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等,都 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信 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 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内容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 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 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 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 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 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关联词
第二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以孔子的话作为佐证,接着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阐 述“孝”的重大意义。
①提出观点。 ②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阐释“孝”是常规、通则与规矩,从而佐证 “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③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④“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这种伦理规范 的制约性。 [提示] 信息①③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信息④有助于第2题D项和第3题C项 的判断。
将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语句(圈出来的)带入文章中,由 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50优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郭宏安《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
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锺书语),即风格。
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
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
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
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
”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
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
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浙江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创试题8篇(附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创试题8篇(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0分)最近,美国许多学校在讨论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
安琪拉在《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世界》里,指出了美国学生“用技术代替大脑”的问题,认为“即刻上网改变了知识的性质,甚至关于真实的观念”。
21世纪,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
然而,今天的信息便捷是否就意味着学生更有知识呢?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但他并不崇拜知识。
他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
”按照爱因斯坦的标准,今天学校里传授的大多是“不是知识的知识”(仅仅是“信息”)或者与“智识”相去甚远的知识。
英国哲学家麦克斯韦提出,学校需要以提升“智慧”来代替单纯的“知识”积累。
智慧又可以叫做“智识”,是一种特别需要有意义和价值来导向的求知过程。
目的是认识处于物质宇宙中的“人类世界”,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智识的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技能性的知识与体现人类价值的真正知识。
例如,电脑传媒技术知识必须在道义价值的指引下才能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智识。
是有智识和智慧的人创造发明了让人类能普遍受惠的互联网,而仅仅有技术知识的人却可能是在破坏它,他们从事的是在互联网上挖坑筑墙,或者欺诈、贩毒、卖淫等犯罪活动。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智慧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非只是“能力”。
智慧是人的一种“入世”而不是“避世”或“出世”的方式,这就是说,智慧是人类在生存世界里有价值导向、有问题意识的知识。
罗马神话里的密涅瓦是智慧女神,是从大神丘比特的脑袋里生出来的。
她把造福人类的纺织、缝纫、制陶、园艺等技艺带到人间,她的象征是能在黑夜里看到前方的猫头鹰。
知识的对立面是无知,但智慧的对立面则不是无知,而是愚蠢。
无数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很有知识的人会因为没有价值信仰而非常愚蠢。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学习的是有价值导向和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而不是那种被叫做“知识”,其实不过是触手可及的现成信息。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得分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题类型。
2、通过练习,提升做题技巧。
【自学指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钟,共9分)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
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
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
这便是《周易》的思想。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
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
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江苏)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 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过程特别艰难, 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 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 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 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四、 漫 画
1、是一种具有讽刺性 或幽默性的绘画。它 多从和政治事件生活 现象中取材,通过夸 张、比喻、象征、寓 意等手法,表现为幽 默、诙谐的画面,借 以讽刺、批评或颂扬 某些人或事。
2、分析综合:筛选整合、分析文章结构、概 括中心思想、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2018高考试题研究
新课标卷Ⅰ
选文: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试题: 1、筛选信息
混淆是非 2、分析论证过程
对比论证 3、归纳内容要点
曲解文意 说法绝对
新课标卷Ⅱ 选文: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6分)
音乐课 嘴 耳朵 活泼 热闹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 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 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 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练习
1.(2018全国Ⅲ·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 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 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 过100个字。
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
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
字。(6分)
-10-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 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 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 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1,1再- 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高考知识点之
——论述类文本 图文转换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
一:考试说明之论述类文本
(一)阅读材料:政论文 学术论文 时评 书评
(社会科学:文艺 文化 史学 美学 哲学
学术论文 :生物、环境、数据化时代 等)
(二)能力层级:理解 分析综合
1、理解:理解重要的概念、句子
(主要考查对文中表现核心概念、表达作者观 点的关键句的理解)
2、分析理解→归纳概括→ 文字表达
3、注意字数要求
三、徽标、图片
1.题型 (1)构图要素。(2)寓意。
2.解题方法
(1)把握标识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 大小写、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描述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 逻辑、空间)。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对图标的寓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 想象。
-27-
2.(2018福建泉州3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写一段话简 要说明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链路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参考答案 在传统消费链路中,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消费者都缺少参 与,影响力有限;而在消费者导向消费链路中,消费者参与产品从研 发到销售的所有环节,起主导作用。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14- 关结论。(不超过40字)
答案示例 2013~2014年浙江省与全国 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 国水平;
②浙江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 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15-
图表题的思路方法
1、观察认读图表数字的大 小、变化,认真比对
结构流程图思路方法
1、明确陈述对象 2、读懂箭头指向,用连接词(副 词、连词)把结构图连接起来。 3、注意字数。
二、图表
(表格 柱状图 曲线图 饼状图)
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 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到两个题 目,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是 写出结论,或是提出建议等。
(2015浙江·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漫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元素
图画:是主体各要素构成的 情景; 标题(有的没有):即题目, 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 注释(有的没有):是对画面 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3.考查试题类型
①拟定题目。 ②描述漫画。 ③概括主题,揭示寓意。
4.漫画题答题要点
①细察画面,抓住要点:人、物、 景不遗漏;方位;顺序;主次。 ②分析细节,揣摩寓意:分析图 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 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 ③注意提示,抓住关键:标题、 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
时代的 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试题: 1、筛选信息:强加因果 曲解文意 2、分析论证过程
混淆时态(“可能”有误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以偏概全
新课标卷Ⅲ 选文: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
与命运共同体》 试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分析论证过程 3、分析结构、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图文转换题看似只是两种表达 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鲜 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等诸多 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 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 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 达能力。
-9-
高考真题体一验、·对结方向构图 流程图
(2018全国Ⅰ)上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
-26-
1.参考答案 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 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 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分析清楚所给构思框架的意思 是关键。题干中明确指出这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反应及应对 方式”的构思框架,也就是说这个构思包括两方面:反应、应对方式。 其中四种反应都加了引号,说明这是说出来的话,所以思考的着力 点就变成了对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阐释,即要进行扩展性表述。
三、如何得分 1、读懂文章:勾画式阅读
思考逻辑关系 勾画关键词 勾画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举例 对比 类比 比喻
因果 道理(引用) 论证结构:层进 对照 并列 总分 2、注意审题 比照选项与文本的语义
第二部分 图文转换
一、结构图(流程图) 二、图表 :表格 柱状图
曲线图 饼状图 三、徽标、图片 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