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

合集下载

3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3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dedifferentiation〕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已分化好
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 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 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3.再分化 redifferentiation〕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Folke Skoog(1908- )
1955年,Miller从DNA降解物中分离出6-呋喃 1955年 Miller从DNA降解物中分离出6 降解物中分离出 氨基嘌呤(激动素), ),发现它诱导芽分化的效率比 氨基嘌呤(激动素),发现它诱导芽分化的效率比 腺嘌呤高3万倍。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变为激动 腺嘌呤高3万倍。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变为激动 生长素的比例关系 促进组培的发展。 的比例关系。 素/生长素的比例关系。促进组培的发展。
Gottlieb Haberlandt(1854-1946). He was the first to formulate clearly the principles of plant cell culture.
细胞全能性学说: 细胞全能性学说: 植物体中任何生活细胞都具有该 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相同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生理 功能。只要条件合适, 功能。只要条件合适,由一个单细胞就可以发育成为一个 新的个体。 新的个体。 该文还报道了几种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实验,由 该文还报道了几种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实验, 于当时的条件所限,都没有成功. 于当时的条件所限,都没有成功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概述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重点 重点) 一、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难点 难点) 二、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类型(难点 难点) 三、植物组织培养类型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特点(重点 重点) 四、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液半固体培养(2)根据培养材料(外植体类型)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3)按培养过程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工作流程1.准备阶段:(1)查阅资料,制定培养方案;(2)清洗组培用器皿、工具;(3)配制所需试剂和培养基;(4)试剂、培养基与器皿、工具的灭菌。

2.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3.初代培养;4.继代培养;5.生根培养;6.炼苗移栽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指植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携带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离体细胞都具有发育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注意:(1)活细胞(2)离体细胞(3)细胞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细胞的分化程度5、细胞全能性的强弱表现:(1)植物细胞全能性根据细胞的性质不同由强到弱:营养生长中心>形成层>薄壁细胞>厚壁细胞(木质化细胞)>特化细胞(导管等)(2)植物细胞全能性根据所处的组织不同由强到弱: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薄壁组织>厚角组织>输导组织>厚壁组织6、植物组织培养中全能性表达的条件:1.无菌条件;2.离体条件;3.一定的营养物质;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5.适宜的外界条件。

7、胚性细胞的特点:未分化状态;细胞具有旺盛分裂能力;具有两极性8、脱分化:指在一定条件下,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恢复到未分化的分生状态,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未分化的细胞团,如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

9、愈伤组织形成的三个时期:(1)诱导期又称启动期(最难)。

(2)分裂期(3)分化期10、优良愈伤组织的特征:(1)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2)容易散碎;(3)具有高度的胚性或再分化能力,便于植株再生;(4)经过长期的继代保存而不丧失胚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繁殖,再生出完整植株或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在活体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外植体选择的原则:①、再生能力强;②、遗传稳定性好;③、来源丰富;④、灭菌容易。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根据培养材料(即外植体)的不同,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划分为植株、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五个水平上的培养类型。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则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①、培养材料经济;②、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③、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④、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White(1943)撰写的《植物组织培养》是第一部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专著。

PH值最适5.6,高温、高压灭菌后PH值会降低,配制时一般为5.7~5.8,若PH值偏高,培养基会偏硬,会不利于植物材料吸取营养;PH值偏低,培养基凝固不好,不利于植物材料的固定。

MS培养基特点:①、无机盐成分很高,硝酸盐、NH+、K+含量高;②、元素平衡较好;③、缓冲性能也比较好;④、微量元素、有机成分丰富、齐全。

无机盐母液适度冷藏保存。

维生素等有机营养元素在—20℃保存,使用前用温水溶解。

MS培养基母液的成分: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物母液。

CuSO4、CuCl2取25mg溶于10mL,制成2.5mg/mL溶液,配制50mL微量元素母液,吸取该溶液0.05mL。

灭菌的条件:培养基的成分:1、水分2、无机盐①、大量元素: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浓度大于0.5mmol/L的营养元素。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Vc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常用于防止组织褐变。
(3)肌醇 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相互转 化中起重要作用。 使用浓度:一般为lOOmg/L。 作用:适当使用肌醇,能促进愈 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胚状体和芽的形 成。对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化有 促进作用,对细胞壁的形成也有作 用。
(4)氨基酸 (almino acide) 作用:蛋白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机氮化 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氮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种类:最常用的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氨酸、 谷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等 半胱氨酸及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水解酪蛋白、水 解乳蛋白)等。
(11)再分化 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 的培养条件下可又转变为各种 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12) 分化培养 经过脱分化阶段的外植体(形 成愈伤组织),转移到另一培 养基上分化出芽(或小球茎) 或胚时,则称为分化培养,所 用的培养基为分化培养基。
(13) 增殖培养 已分化芽、小球茎或无性幼胚再继续进行增殖,即
1. 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周年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 培养基及小气候环境下生长的,摆脱了大自然中 四季、昼夜气温频繁变化及灾害性气候等外界不 利因素的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 利。因此植物组织培养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 可周年进行生产。
2. 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植物组织培养可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不同 组织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满足其 快速生长的要求,缩短培养周期。一般20~30d就 完成一个繁殖周期.每一繁殖周期可增殖几倍到几 十倍,甚至上百倍,植物材料以几何级数增加。
3. 管理方便,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人为的提供一定温度、光照、 湿度、营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条件下进行的, 不受自然界中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危害,生 产微型化、精细化、高度集约化,重复性强,便 于标准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真正实现了种苗的 工厂化生产。与田间栽培、盆栽等相比,省去了 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病虫防治等一系列繁杂劳 动,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 土地。

植物组织培养(1)

植物组织培养(1)
• 组培的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是人为 设定的,其参数可调。
0.1.3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类型和任务
• 组织培养: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薄壁组织、韧皮部组 织等。
• 器官培养: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胚胎培养:幼胚、成熟胚、胚乳、胚珠、子房等。 • 细胞培养:单细胞或较小细胞团,如性细胞、叶肉细胞、
1. Thimann和Wickson
• 1958年,他们发现腋芽(当顶芽存在时为休眠状态) 的生长,可以通过外源细胞分裂素的应用而启动。这 样,将茎段培养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就可 以在一个具有完整顶芽的生长中的茎上诱导侧芽的形 成。这将消除顶端优势,得到大量不定芽。
Thimann
2. Morel-脱毒、快繁商业化
• 1922 年 , 植 物 离 体 组 织 培 养 取 得 了 一 些 进 展 。 德 国 人 Kotte和美国人Robbins两人同时分别独立地将分生组织作 为外植体。Kotte研究切下的根尖,如豌豆、玉米根尖, 将它们放在含有Knop溶液盐成分、葡萄糖、含氮化合物 如天冬酰氨酸、丙氨酸以及肉汁的各种营养液中。Kotte 观察到根尖生长持续了2周,但他没有进行继代培养。另 一方面Robbins通过继代,将玉米根尖离体培养了更长的 时间,但随着时间延长,生长量减少,最后消失。
• 1952年, Morel和Martin提出了植物脱毒(virus free)技 术,通过分离已被病毒感染的大丽花个体的根尖,并将其 离体培养,重新获得了无病毒的大丽花。
• 1960年,Morel利用兰花茎尖培养,实现了脱毒和快速繁殖 (rapid clone propagation)的两个目的。这一技术导致欧 洲、美洲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兰花工业”的兴起。
0.2 植物组织培养的形成和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全)

植物组织培养(全)
(3)胚培养
胚培养是器官培养的一种。选用的外植体是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进行离体无菌培养。其具体方法是将取出放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由于胚包含在胚珠和子房里,因而进行胚胎培养时,常常是将胚珠和子房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胚培养用途:1.拯救胚2.研究胚的发育营养研究3.一些特殊的领域的研究。
(4)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二是要给予它们适当的刺激,即给予它们一定的营养物质,并使它们受到一定的激素的作用。
全能性体现的两个过程
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要表现它的全能性,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即首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然后再经历再分化过程。
再分化的过程有两种方式:
一是器官发生方式 二是胚胎发生方式
2.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后来证明,激素可调控器官发生的概念对于多数物种都可适用,只是由于在不同组织中这些激素的内生水平不同,因而对于某一具体的形态发生过程来说,它们所要求的外源激素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⑤1958年,Wickson和Thimann指出,应用外源细胞分裂素可促成在顶芽存在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的腋芽的生长。
当把茎尖接种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以后,将可使侧芽解除休眠状态,而且,能够从顶端优势下解脱出来的不只是那些既存于原来茎尖上的腋芽,此外,还有由原来的茎尖在培养中长成的侧枝上的腋芽,结果就会形成一个郁郁葱葱的结构,里面包含了数目很多的小枝条,其中每个小枝条又可取出来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成千上万的小枝条。当把这些小枝条转够到另外一种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以后,即可移植于土壤中。
奠基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中至20世纪50年代末)
30年代中期,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两个重要的发现,其一是认识了B族维生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二是发现了生长素--一种天然的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初代培养( culture) 初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指在组织 培养过程中,最初建立的外植体无菌培 养阶段。由于首批外植体来源复杂,携 带较多细菌,要对培养条件进行适应, 因此,初代培养一般比较困难。 继代培养( subculture) 继代培养 ( subculture ) : 在组织培养过 程中,当外植体被接种一段时间后,将 已经形成愈伤组织或已经分化根、茎、 叶、花等的培养物重新切割,转接到其 它培养基上以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 为继代培养。
另一为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工业生产,探索 天然药物生产工业化的途径是当前药物生产 的一个新方向,有可能用组织培养法来代替 全植物提取有效成分。组织培养应用在药学 方面的工作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迅速, 它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1.利用组织培养代替原植物的栽培以获得 所需的有效成分,达到产量高,成本低的目 的,还可节约土地。 2.除了应用于产生次生物质外,还可应用 于生物转化。例如烟草组织培养中蒂巴因去 甲基后可能生成吗啡。
目前中国已成功地将麦角菌、灵芝、猴 头菇等真菌进行工业化生产,高等植物组织 培养在工业化中的应用也正在研究。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这一新技术在中草药 方面应用的前途是无限广阔的,它不仅有利 于探讨和阐明药用植物生理、遗传和成分生 物合成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而且一旦工业化 生产问题得到解决,将可以为防病治病做出 很大的贡献。
2 培养基的种类 MS培养基、B5培养基、White培养基、N6培养基等等。 3 培养基的配制 (1)混和培养基中的各成分 (2)融化琼脂 (3)调整pH为5.8 (4)分装 (5)灭菌 (6)放置备用
二组织培养操作的一般流程
1 2 3 4 5 6 器皿的洗涤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接种室及用具消毒 材料灭菌:70%酒精、氯化汞 接种 无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包括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又称植物离体培养。

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离体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的植物材料,包括植物器官,胚胎、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脱分化:已分化成熟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回复到分生状态,细胞开始分裂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团和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即从愈伤组织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植物体受伤后的伤口处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切口处产生的一团不定型的薄壁组织。

离体无性繁殖: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在无菌条件先短时间内形成大量植株。

玻璃化苗:在植物组培中,茎叶形成透明矮小肿胀的形态,生根能力差。

问答题:1、无菌操作是贯穿于整个组织培养过程的一门关键技术,请根据自己的体会论述如何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做到无菌?1)取少菌的材料(春夏,中午的幼芽)2)严格灭菌3)合理安排操作程序4)无菌保存5)操作规范2、组培在生产上的应用有哪些?学好植物组培的意义?1)植物快速繁殖:增殖速度快,成本低,易于批量生成和管理。

比如利用一小块叶片或一个茎尖,一年内可繁殖出1000-100000株幼苗2)脱除病毒: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蒙受到病毒的危害,采用茎尖培养方法可以除去植物体内的病毒。

脱毒苗恢复了原有的优良种性,生长势明显增强,整齐一致。

3)培养新品种: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选择细胞突变体;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

4)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利用植物组织后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可以生产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功能,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以细胞、组织或器官为原料用营养培养基培养的方法,用于研究生长特性以及遗传、营养代谢和形态等不同方面的外源因素的影响。

它涉及到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细胞质和细胞壁等植物器官的培养。

1908年,匈牙利科学家拉贡·劳姆·麦金尼尔发现,用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将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维持在可生长的状态。

从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就被用于研究许多各种植物育种、突变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细胞形态学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细胞收集、细胞处理、细胞获得状态和细胞培养步骤。

细胞收集是指将植物体切割成较小的片段,提取其中的细胞或组织,它的目的是将细胞、组织或器官脱离原有的环境使其保持原有的活性状态。

植物细胞收集的一般方法是锤式剪或磨碎镊,有时会采用复杂的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切割。

细胞处理是指用各种实验技术优化细胞或组织的特性,它的作用是在细胞脱离原位后,能够使细胞保持其最初的动态状态,以及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常用的细胞处理技术有:分散、抗原分离、抑制剂处理、激活剂处理和氧化剂处理等。

细胞获得状态是指使细胞发生分化,并能与培养基联合活性状态的一种技术,它可以让生物细胞具有可识别细胞活性的有机溶剂属性的自身信息,响应自身的环境信号,导致细胞有别于原来的基因状态,并实现分子和活性的突变。

这种技术主要集中在调控细胞活力状态,如:催乳剂、多肽、荷爾蒙等,以及胁迫特征,如:光、氧气、pH值等。

细胞培养就是在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中,使收集的细胞和组织保持生命活动,并可以进行繁殖的一种技术。

它不仅有利于新型培养基的建立,为细胞的连续培养提供方法,而且可以实现不同的植物细胞之间的交叉繁殖,并可以提取多种特定的生长激素,促进细胞分化、繁殖以及细胞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特性。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或细胞外植体(包括种子、芽、刺、茎尖、叶尖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繁殖,以便快速、大规模地繁殖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种苗繁殖、植物改良、品种保存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涉及许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增殖的基础。

2. 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植物组织或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介质。

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进行调配。

3.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植物在外界刺激下形成的生长异常组织,具有无定向分裂和再生能力。

愈伤组织培养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即从愈伤组织中培养出整个植株。

4. 植株再生:植株再生是指在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得到新的植株。

植株再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如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原球茎诱导再生等。

5. 轮回:轮回是指将植物体分离为单细胞再进行培养和繁殖的过程。

轮回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繁殖速度和效率。

6. 培养器:培养器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于装载培养基和植物细胞的容器。

常见的培养器有试管、培养瓶和培养皿等。

7.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一种用于消灭或控制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培养体系的纯净性和成功的培养结果。

8. 再生植株硬化:再生植株硬化是指通过逐渐减少对植物的外界保护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再生植株逐渐适应自然条件。

再生植株硬化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确保再生植株的生长和生产力。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分裂能力进行无性繁殖和植物改良的生物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系列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对于成功进行培养和繁殖非常重要。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1.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和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整株植物从分生组织或幼小状态发育为成熟状态的过程,并在生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

其最大的特征是失去分裂能力。

3.脱分化:植物离休的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使其回复到胚性细胞的状态。

其特征是已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分裂能力。

4.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5.试管苗:指在无菌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组织、细胞、器官进行组培所获得的的再生植株。

6.根芽激素理论: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率所决定,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比率适中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7.污染:批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幼苗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内滋生大量的菌斑,使试管苗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8.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9.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10.无菌操作:亦称接种。

指将经过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中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过程。

由于整个过程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将这个过程称为无菌操作。

1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稳定、可控的原料来源。
果树脱病毒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果树的脱病毒处理,提高果树的 抗病各种病毒病,导致产 量下降、品质变劣等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果 树的脱病毒处理,通过将感染病毒的果树组织进行离体培 养,再从中选择和繁殖出无病毒的植株。这种方法可以提 高果树的抗病性和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对于果树的健康 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3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外植体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组织 作为外植体,如根、茎、叶、花 、胚等。
外植体的处理
清洗、切割、消毒等步骤,确保 外植体无菌,为后续培养提供良 好的基础。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环境
在无菌操作室内进行,确保空气经过过滤,减少微生物污染 。
无菌操作工具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 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智能监
控与管理,提高培养效率。
对环境与伦理的考虑
环境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考虑其 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 。
伦理问题
在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时,需要关注伦理 问题,如基因改造和克隆技术的道德争议等 。
0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案例分析
VS
有机化学品生产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具有工 业用途的有机化学品,如香精油、色素等 。
植物的脱病毒与复壮
脱病毒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中分离出无病毒的植株,提高植株的健 康水平。
复壮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繁殖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恢复或提高植物的种质资源 价值。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名词解释: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2、外植体(explant):用于离体培养的那部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3、愈伤组织(callus):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4、离体生态学(in vitro ecology):是指研究离体培养环境条件控制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培养基、植物材料和人工环境条件。

5、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是指任何携带完整遗传信息的植物活细胞都具有表达其所有遗传信息的能力,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胞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表现其全能性。

6、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7、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成熟细胞或分化细胞脱分化转变为愈伤组织后重新分化成异质细胞的过程。

8、植物茎段培养是指对植物的带有一个以上定芽或不定芽的外植体(包括块茎、球茎、鳞茎在内的幼茎切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9、茎尖培养(shoot tip culture or apical meristem culture)是指对植物顶端的原分生组织和它衍生的分生组织的培养。

10、叶培养的意义:研究叶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叶绿体形成等;叶细胞全能性;原生质体融合;无性繁殖系;诱变育种。

11、离体叶组织发育途径:直接产生不定芽,由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胚状体和其他。

12、植物器官培养是指对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13、植物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的胚、胚乳、胚珠和子房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包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以及子房培养。

14、胚乳培养是指将胚乳组织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通过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5、胚珠培养是将胚珠从母体分离出来,无菌条件下让其进一步生长发育,使其形成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第八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基本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离体培养和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二、培养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方式大致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类。

固体培养即将植物材料培养在加入一定量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上,最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其用量为6-10g/L,以不液化为原则(半固体)。

用量太高,培养基过硬,培养材料感好,生长不好;用量太少,则培养基太软,材料在培养基中不稳定,甚至下沉,从而影响组织的呼吸。

培养基的硬度还可能受到所用琼脂的质量、培养基pH及无机盐浓度的影响。

固体培养基的优点是简便,只要具备培养室(箱)、接种室(箱)以及一般是实验室的玻璃皿就可以开展工作。

其缺点是被培养的材料只有一部分表面能与培养基接触,因此与组织接触处的营养物质很快被吸收掉,而其他区域补充又来得较慢,形成了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差异,影响组织的生长速率。

液体培养即植物材料被培养在不加凝固剂的液体培养基中。

液体培养基常用摇床或转床来振动培养容器,振动速度一般为50-100次/分。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是被培养基所包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分布均匀,不会出现浓度差异现象,同时培养物的供氧情况也得到改善,有利于它的代谢、生长。

因此,在液体培养中,培养物的生长速度要比固体培养快得多。

三、培养基及配制(一)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植物材料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的基地。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
器官发生途径(原 球茎的形成):
大蒜愈伤组织培养
日本牵牛花的离体培养
禾本科牧草的体胚发生过程
菊花体细胞胚胎 发生及植株再生
大蒜体细胞胚 胎发生过程
01 人工种子(Ar tificial seed,Synthetic
02 Seed):是指植物离 体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或 不定芽被包裹在含有营 养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 乳和人工种皮中,从而 形成能发芽出苗的颗粒 体。作为繁殖材料。
1934年,美国的White(怀特) 用无机盐、糖类和酵母抽提物的 培养基进行番茄根尖切段培养, 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 殖系。无机盐、三种B族维生素、 取代酵母浸出液(1934→1968) 继代1600代后仍能正常生长。
1943年,white出版了第一本专 著《植物组织培养手册》《A Hand Book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体细胞胚胎发生
贯叶金丝桃不定芽直接再生过程
非洲紫罗兰叶片培养
无BAP BAP 0.1mg/l BAP 5.0mg/l 无NAA
优化培养基 1%蔗糖
无蔗糖 5%蔗糖
无BAP BAP 0.1mg/l BAP 5.0mg/l 无NAA
优化培养基 1%蔗糖
无蔗糖 5%蔗糖
台湾百合离体 培养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 殖与植株再生
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962 Murashige & Skoog 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卓 有成效的MS培养基。
2. 原生质体培养取得突破:
1971 Takebe 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 再生植株。再次证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生质 体培养为外源基因的导入提供了理想的受体,促 进了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基础回顾】考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1.组织培养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幼苗―→移栽2.培养基(1)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和琼脂。

(2)类型:MS培养基、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3)作用:植物组织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条件。

(4)配制:称量、溶解、调pH、分装(三角瓶)、灭菌。

考点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1)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制备MS培养基(配制母液、配制培养基、灭菌)→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2)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①过程: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鉴定和筛选。

②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

③要挑选完全未开放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技能方法】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的异同2.植物激素与组织培养(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其作用及特点: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②使用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具体如下:③用量比例不同,结果也不同3.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营养: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3)环境条件:pH、温度、光照等条件。

如菊花的组织培养所需pH为5.8左右,温度为18~22 ℃,光照条件为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 h。

4、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取: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应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月季的花药培养实验中,应选择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单核靠边期的花粉进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资料

植物组织培养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

2、脱分化: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

5、愈伤组织: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

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

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

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

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使细胞工程的基本平台。

15、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以一定的方式授以无菌花粉,使之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又称为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

16、器官培养: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基因编辑:利 用组织培养技术, 可以对植物基因进 行编辑,提高植物 的抗病性、抗虫性 等特性。
植物生物反应器: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 用于生产生物药物 、生物燃料等,提 高生物产业的发展 水平。
植物修复技术:组 织培养技术可以用 于修复受损的植物 组织,提高植物的 生存能力和生长速 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生物反应器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植物组织培养的规模化和自动化
生物信息学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合成生物学技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新型植物组织培养体系,提高植物组织 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应用前景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 可以快速培育出新 的植物品种,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缺点
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难度大 成本高:培养基、培养设备、培养室等成本较高 成功率低: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率较低,需要多次尝试 培养周期长:植物组织培养周期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0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 于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植物保护 等领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使 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脱分化和 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特点:快速繁殖、保持品种特性、 提高生产效率等。
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细 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和再生的技 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物生 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物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和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整株植物从分生组织或幼小状态发育为成熟状态的过程,并在生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

其最大的特征是失去分裂能力。

3.脱分化:植物离休的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使其回复到胚性细胞的状态。

其特征是已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分裂能力。

4.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5.试管苗:指在无菌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组织、细胞、器官进行组培所获得的的再生植株。

6.根芽激素理论: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率所决定,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比率适中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7.污染:批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幼苗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内滋生大量的菌斑,使试管苗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8.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9.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10.无菌操作:亦称接种。

指将经过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中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过程。

由于整个过程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将这个过程称为无菌操作。

1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

这是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概念,而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以植物各部分离体组织或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12.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植物或其他生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的介质。

13.胚状体:亦称体细胞胚。

指在组培过程中,由植物体细胞所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它具有根、茎结构,能够一次性形成再生植株。

其与正常的受精卵发育方式相似,在形成过程中也要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

14.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15.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其特点是: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缺少结构组织,颜色浅而透明。

16.初代培养:是指在组培过程中,最初建立的外植体无菌培养阶段。

即无菌接种完成后,送入培养室的外植体在适宜的光、温、气等条件下被诱导成无菌短枝(或称茎梢)、不定芽(丛生芽)、胚状体或原球茎等中间繁殖体的过程。

17.中间繁殖体:通过初代培养所获得的不定芽、无菌茎梢、胚状体或原球茎等无菌材料。

18.继代培养:中间繁殖体由于数量有限,所以需要将他们切割、分离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增殖的过程。

19.繁殖系数:指单位植物种苗的收获量与接种量之比。

20.原球茎:亦称绿色小球。

多指兰科植物的茎尖经组培,形成一个扁形球状物,,其基部生有假根。

它们在形态上与种子萌发时由胚形成的原球茎相似。

21.悬浮培养:亦称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指使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通常可分为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两种类型。

22.后生遗传变异:亦称驯化现象。

指细胞在发育、分化过程中,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上所发生的变化,其不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

后生遗传变异在取消诱发条件后,还能通过细胞分裂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存在。

在一般情况下,它不通通过再生过程遗传给植株,因而这种变异无法继续表现在再生植株的二次组培中。

23.嵌合体:亦称异源嵌镶体。

植物体的突变往往只影响分生组织的一部分,使突变的组织呈扇状或层状。

用这种分生组织所繁殖的植物,因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组织,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和特点的现象。

24.原生质体融合: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6.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其中只有一组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

由单倍体培养成的植株称为“单倍体植株”。

27.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28.愈伤组织培养:指将母体植物上各个部分切下、形成外植体、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同发育地一门技术。

29.体细胞胚:体细胞胚,是由体细胞发育成的胚。

30.无病毒苗:未被病毒感染,或经人工处理去除病毒的植物苗株叫做无病毒苗。

31.植板率:每个平板接种细胞总数中形成细胞团的百分率。

1、因地制宜建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分实验室?各个室的作用是什么?①准备室:主要进行一些常规的实验操作,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化学试剂、玻璃器皿、常用的仪器设备也存在放在这里。

②无菌操作室:进行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以及培养物的继代转移操作的场所。

③培养室:接种后的材料通常放在培养室中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

④温室:温室栽培材料,供植物祖师培养取材之用。

2、常规组织培养时,需要什么设备和器械,怎样使用?一、器皿和器械:①玻璃器皿②器械类二、仪器设备:①无菌操作设备②培养设备③药品贮存和配置仪器设备④观察分析一起设备⑤其他仪器设备3、组织培养中,ph值起什么作用?如果ph值过高或者过低会有什么后果?由于PH值直接影响培养材料对营养的吸收,因此影响到新稍的生长、繁殖。

植物在自养条件下是可以自行调节体内酸碱度的,但在立体条件下,则失去自行调节能力,因此配置培养基时,调节培养基PH值是必要的。

不同植物对培养基PH值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多在5.0—6.5,PH值适度因材料不同而异。

PH过高时,培养基会变硬;PH过低时,则影响培养基的凝固。

4、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为什么?①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

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

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

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

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

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

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③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

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

5、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选择?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过滤灭菌:4、射线灭菌:5、药剂灭菌:6、采用高压蒸汽锅高压灭菌的时候,应注意哪些事项?①彻底排除锅内冷空气:②高压蒸气锅不可装得过满③使用高压锅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④严格遵守灭菌时间⑤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有机物等不宜高压蒸汽灭菌的该采用其他灭菌方式灭菌。

7、实验室人员进入接种室之前接种之前,应做哪些准备?进入接种室前,操作人员应先用肥皂水洗净双手,操作前再用70%酒精擦洗双手。

接种服、帽子、口罩等要经常清洗,保持干净,并利用高温湿热灭菌方法,定期灭菌。

也可以紫外线照射灭菌。

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带好工作帽,把接种器械沾以70%酒精灼烧灭菌,灭菌过的器械接种前严禁再度感染,并要特别注意防止“交叉传染”造成的污染。

8、接种的植物材料如何进行预处理?如何接种?预处理:1、对采来的植物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将所需部分切割至适当大小,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几小时,主要视植物材料清洁程度而定。

2、用洗衣粉水(1~2角匙洗衣粉/100ml水)等浸洗上述植物材料约5min,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

这是进一步减少污染的处理。

接种:1、首先将经上述预处理、沥干水的植物材料放入广口瓶或烧杯,向其中倒入新鲜配制、浓度一定并且加有一定量(通常为灭菌剂消毒液的0.5%,或每100mL 消毒液滴加10~15滴)Tween-80(土温-80)等表面活性剂的消毒液适量(液面高度超出植物材料至少0.5cm),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也可在使用上述灭菌剂之前,先将植物材料浸于70%乙醇灭菌10~30秒。

2、在持续灭菌时间内定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植物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灭菌彻底。

在灭菌时间结束前1min时,即可开始用玻璃棒等轻轻压住植物材料将消毒液慢慢倒入废物缸,注意勿使植物材料滑出。

接着立即倒入适量无菌水,轻搅植物材料以清洗去除灭菌剂残留。

一般表面灭菌时间的计算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到倒入无菌水为止。

无菌水的清洗时间每次约3min;清洗5次。

3、倒出、沥去最后一次清洗用水,开始进行植物材料的切割及接种。

逐一取出经上述灭菌处理的植物材料,置于下面垫有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或小白瓷碟)的无菌纱布或滤纸上,左手拿小镊子,右手拿解剖刀,切除各切段或切块上被灭菌剂毒坏的部分。

如有必要,也可再行切分。

在完成切割后,将解剖刀和小镊子在95%乙醇中浸蘸一下,在酒精灯焰上灼烧灭菌之后放回原处,以便待冷却后下一切割再用。

4、接着,左手拿培养瓶,将培养容器口外壁在靠近酒精灯外焰处转燎数秒,以将其可能带有的微生物等固定于原处;在酒精灯焰附近处,用右手拇指与食指配合将瓶塞打开,并将其夹于左手无名指与最小指之间;再将培养瓶口在酒精灯焰上轻转灼烧灭菌;以右手拇指与食指配合,用大镊子夹紧一外植体准确送入培养容器,并将其轻轻地半插入固体培养基;将大镊子在95%乙醇中浸蘸一下,在酒精灯焰上灼烧灭菌之后放回原处,以便待冷却后下一操作再用;将培养瓶口及瓶塞分别在酒精灯焰上小心地轻转灼燎数秒;盖好瓶塞,旋紧,将其置于超净工作台的适当位置。

9、组织培养中,怎样尽量避免出现褐变和玻璃化?克服外植体产生的褐变的措施:①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和培养条件:1、外植体预处理(对母株或枝条进行遮光之后再切除外植体等)2、先对外植体表面用流水洗一段时间(数小时或数夜),然后进行表面消毒和接种,接种后短时间连续转移培养。

3、适宜的温度和全黑暗条件进行培养也显著减少外植体的褐变。

②连续转移:对于容易褐变的外植体可以进行连续的继代(转移)培养,减轻醌类物质对外植体的毒害,从而降低材料的褐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