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仅供参考)H型支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H钢柱安装整正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合蚌引入、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及南京南站大胜关接触网工程H钢柱安装整正。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队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1)路基段基础已浇注完成;(2)高架桥区段桥面系(轨道板底座、防撞墙、电缆槽及接触网基础)已施工完成。
(3)H型支柱已运抵施工现场。
3技术要求(1)强制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客运专线电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推荐标准:TZ208—2007“客运专线电牵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施工图:天津设计院《JHGS-SS-CW-410_H型钢柱预留孔位图》、铁四院《H型钢柱接触网预留孔位图》(4)通用参考图通化(2008)1301接触网H型钢柱;(5)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四电接口施工验收标准》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基础质量检查→材料运输→支柱外观质量检查→支柱吊装→支柱整正→测量检查→填写记录。
4.2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基础质量检查:进行支柱吊装前,必须对支柱基础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跨距检查、侧面限界检查、螺栓外露长度与防腐质量、螺栓间距检查、基础接地端子预埋质量检查、基础顶面的高程偏差、基础的方位(垂直线路中心,允许误差2°)。
检查依据为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四电接口施工验收标准》,对存在有问题的基础,及时与站前施工单位联系解决,落实整改和处理结果(螺栓间距检查如下图)。
对无法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基础在交接时做好记录。
基础螺母垫片为由站前提供,应提前与对方联络,按设计要求质量标准及数量接收。
5.2施工工艺5.2.1材料运输厂家发货的支柱,由作业段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送到施工点或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作好验收检查;施工时,再另行组织车辆转运支柱。
接触网钢柱组立及调整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钢柱组立及调整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9月10日发布2023年9月20日实施一、适用的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项目接触网专业的支柱组立施工,包括H型钢柱组立、硬横梁组组立、格构式钢柱组立、门型架横梁组组立、等径混凝土柱(法兰型)组立。
二、作业准备(1)熟悉基础工程设计图纸、说明、施工要求;(2)按要求备齐所需施工机具等所需的施工机具等,明确各种机具的安全操作规程;(3)开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前对工机具进行安全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4)立杆前,施工两端按照规定设置防护标志及防护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误入作业范围内受到伤害。
钢柱装运至现场以后,在钢柱安装前要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支柱型号、支柱外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立杆前,对于钢柱,为了便于后续施工作业,要求AF线等附加线肩架在钢柱吊装前安装完成。
三、技术要求H型钢柱允许向受力反侧倾斜,倾斜率0-0.5%,也就是1米范围内最大允许向受力反侧扁移5mm。
若钢柱倾斜在范围之外,则在钢柱底座四角上垫垫铁,垫铁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垫铁最多垫3块,确保支柱倾斜在范围之内。
H型钢柱、硬横梁钢柱、门型梁支柱、等径混凝土柱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应不小于180mm,格构式钢柱基础地脚螺栓不小于130mm。
四、施工工艺流程五、施工要求1、组立前准备(1)立杆前,施工两端按照规定设置防护标志,人员来往较多地段,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防护人员,避免在吊装过程中,人员进入吊装作业范围内。
钢柱装运至现场以后,施工负责人在钢柱安装前要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支柱型号、支柱外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下图所示:复核地脚外漏尺寸适用模具进行尺寸复核(2)用钢丝刷、扫把将地脚螺栓及基础面清理干净。
如下图所示:螺栓检查及清理(3)用钢卷尺或者适用钢质模板校核地脚螺栓间的对角距离,施工误差较小时,可做适当处理达标,施工误差较大时,应及时上报工程部,由工程技术部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001 柳南接触网支柱组立作业指导书
3、支柱吊装前,根据支柱的斜率要求,对支柱进行精确调整,以减少支柱整正工作量。
4、由于支柱在镀锌层上又涂上三层油漆,运输、吊立应注意不得损伤。如有损伤掉漆应补刷,但色调应一致。
0~0.5%
外倾3~4mm
5
4跨锚段关节中心柱、5跨锚段关节两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
向受力反侧倾斜
0~0.5%
外倾1~2mm
6
锚段关节两转换柱
向受力反侧倾斜
0~0.5%
外倾0~0.5mm
7
非锚柱顺线路方向
直立
0.5%
0~0.5mm
8
锚柱
向拉线侧倾斜
0~1%
13~15mm
八、质量控制及检验:
1、施工前应重点对螺栓间距进行检查,轻微超标的应及时校正。
二、作业准备:
1、支柱组立前,项目部组织技术、安质、作业队长等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测量、调查。并进行施工组织、施工规范、安全措施交底。根据工程调查,对环境、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对重大环境、危害因素制定专项控制措施,下达所有上线人员学习,做到人人皆知。
2、基础质量检查:进行支柱吊装前,必须对支柱基础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跨距检查、侧面限界检查、螺栓外露长度与防腐质量、螺栓间距检查、基础接地端子预埋质量检查、基础顶面的高程偏差、基础的方位(垂直线路中心,允许误差2°))。对存在有问题的基础,及时与站前施工单位联系解决,落实整改和处理结果,对无法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基础在交接时做好记录。
(2)栓起吊绳
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编制孙正成审核批准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腕臂安装、定位安装和拉线制作安装)的施工。
2. 作业准备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编制专项的作业指导书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支柱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且已稳定,腕臂计算软件已进行初始化调试、试验和验证;以设计(或线路开通时)的线路轨道标高为基准在支柱上标注轨面红线,轨道线路中心已达标或者已取得线路中心标准交桩测量资料;支柱已按要求整正到位;配备测量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准备好梯车、滑轮、线坠、钢卷尺、丁字尺、支柱倾斜仪、道尺、水平尺、扭矩扳手、电工工具、安全带、微机或手提电脑等工器具。
所有支柱装配施工所需材料全部进场,检测合格并对绝缘子做耐压试验。
3. 技术要求3.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3.2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件要按设计要求配齐螺帽、垫片、止动垫片、弹簧垫圈等,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3.4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5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
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o,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3.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锌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
接触网工程 第二章 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二章 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的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支柱安装技术数据的收集。
检查工机具是否到达现场;检查坑深、限界和横卧板;复测基础数据;能否满足支柱安装需要。
3. 技术要求3.1 根据下部施工表,支柱一次吊立到位,支柱合格,类型要正确。
3.2 按照技术下达的施工表和支柱整正的技术交底,使支柱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斜率满足验标和设计要求。
3.3 混凝土支柱的坑深和限界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夯实。
3.4 钢支柱的螺帽要配齐,上紧。
3.5 文明施工,确保安全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4.1.1 钢柱安装整正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清理基础面→起吊→整正→结束 4.1.2 混凝土支柱安装整正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起吊→整正→回填→结束 4.1.3 钢柱安装整正工艺流程 4.1.4 混凝土支柱安装整正工艺流程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5.1.1 根据施工现场及任务安排,提前将支柱装在安列平板上,并用插木杆和大绳将支柱加固牢固,支柱不超过3层。
加强支柱外观检查,不合格严禁使用。
施工准备 清理基础面 起吊安装结束施工准备检查坑深、限界起吊安装整正回填清理现场 结束5.1.2 未铺轨采用汽车安装时,提前将支柱运至坑位。
汽车运输大绳将支柱加固牢固加强支柱外观检查,不合格严禁使用。
5.1.3 检查安装整正的工具、材料是否齐全,支柱类型和施工表要对照。
5.2 施工工艺5.2.1 钢柱施工工艺5.2.1.1 清理基础面。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接触网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一、基坑开挖施工1、人员组织2、工机具3、施工步骤基础施工采用软土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①、施工准备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清理工作面;将需要开挖的路肩面整理平整,去除杂物,安设防道碴挡板;如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禁止开挖基坑,已开挖未成形的基坑除加强支护、回填外,还应加强巡视、监测力度,确保路基稳定性。
基础与既有水沟位置重叠堵塞水沟时,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水沟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过水断面与既有保持一致。
②、基础坑开挖临线基坑开挖时,利用无列车时段开挖。
基坑开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基坑开口尺寸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用编织袋装土将已开挖部分回填;第二步,第二天进行基坑放大角开挖、基础浇筑。
限界3.1米H型独立钢支柱基础开挖限界2.870米,基坑开挖,基础坑开挖尺寸0.7*0.7米,安装防护板。
下挖约200mm~500mm 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2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基坑开挖深度为1.5米。
③、开挖放大角:基础开挖尺寸达到要求后(深1.5米)坑底用支护木板于坑四周支护,拆除坑底防护挡板,开挖放大角,中间柱放大角为开挖0.75米,下锚柱放大角为开挖0.95米。
每开挖一个放大角后用编织袋装土将放大角回填。
当四个放大角全挖好后,取出装土编织袋立即浇筑基础。
④、接触网基坑坍塌防范措施:(1)基础坑开挖下挖约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5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2)防护板安装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开挖先挖四周一层,再往中间挖,每下挖约500mm,设置一层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下层防护板的交错方式应与上层相反(即上层为b向坑中心缩进顶住a,下层为a向坑中心缩进顶住b)直到直到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设备安装-避雷器-管型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设备安装-避雷器-管型一、施工准备1.劳力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一.工艺流程图二.操作方法1、准备(1)对待安装的管型避雷器进行外观检查。
(2)在驻地,按照设计要求,根据支柱类型,将避雷器支架和其它配件预配成套。
检验无误后,分别包装。
2、安装、调整(1)一人带安全带、皮尺攀上支柱,扎好安全带。
(2)上、下两人配合,测量避雷器支架在支柱上的安装位置。
作好标记。
(3)一人从支柱另一面攀上去,扎好安全带。
放下小绳。
下面一人将斜撑角钢和底座U螺栓用小绳拴牢。
(4)上面二人将斜撑角钢吊上来,在支柱上装好。
然后再将固定角钢及底座U螺栓吊上来,安装好。
(5)将固定角钢与斜撑角钢用螺栓联结固定。
用水平尺检查固定角钢是否水平,经调整达到水平后,一人爬下支柱。
(6角钢上。
一人爬上梯子,先把梯子绳从固定角钢上跨过去。
(7)下面一人将避雷器调节板、极棒与避雷器装配好。
梯子上面的人用小绳将避雷器吊上来。
(8)上面两人配合在固定角钢上安装避雷器。
(9)下面一人将棒式绝缘子、连接板、极棒装好。
梯子上的人用小绳将棒式绝缘子吊上来。
小绳跨在固定角钢上,下面的人拉住。
与梯子上的人配合,将棒式绝缘子安装好。
3、安装电连接(1)实测棒式绝缘子固定板至接触网安装避雷器电连接线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2)按设计要求的线材裁好电连接线。
在电连接线一端安装单孔设备线夹。
(3)梯子上的人把电连接线吊上来,用单孔设备线夹与棒式绝缘子固定板相连接。
然后调整棒式绝缘子与避雷器的两极棒。
(4)经防护员同意,梯车上道,安装电连接线。
4、安装地线(1)实测避雷器斜撑角钢U螺栓至接地极和钢轨的径路,用φ12圆钢预制避雷器至钢轨和接地极的引线。
(2)安装避雷器接地线和接地极引线。
5、结束操作结束,检查现场,安装工作正确无误,填写工程记录。
三、技术标准1. 管型避雷器检查标准:①产品说明书及铭牌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②管型避雷器的管体表面漆层应完整,不得有剥落,管体应无损坏、无裂纹、等缺陷。
路基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5.2.1、测量放样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兰新二线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第一章基础与支柱 (1)第1节H钢柱安装整正 (2)第2节Ø350等径混凝土柱安装整正 (12)第3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1)第4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第5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8)第二章支柱装配 (46)第1节测量计算 (47)第2节腕臂预配 (58)第3节腕臂安装 (65)第三章隧内安装 (71)第1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72)第2节隧道内补偿下锚安装 (88)第四章附加线架设 (95)第1节肩架安装 (96)第2节拉线安装 (102)第3节人工架线 (107)第4节机械架线 (117)第五章补偿下锚 (125)第1节拉线安装 (127)第2节棘轮安装 (134)第1节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 (147)第2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54)第3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66)第4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172)第5节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 (179)第6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188)第7节接触线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200)第七章悬挂安装 (207)第1节定位装置安装 (209)第2节整体吊弦安装—测量 (215)第3节整体吊弦安装—预制 (220)第4节整体吊弦安装—安装 (230)第八章关节调整 (237)第1节非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238)第2节电分相(含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247)第九章设备安装调试 (257)第1节无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258)第2节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265)第3节电连接线夹压接(拆除) (273)第四节电连接安装 (280)第4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291)第5节隔离开关及避雷器安装 (306)第6节隔离开关引线安装及调整 (324)第十一章冷滑试验检测 (341)第一章基础与支柱H型钢柱安装整正Ø350等径混凝土柱安装整正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第1节 H钢柱安装整正1适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H钢柱安装整正。
接触网工程支柱整正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支柱整正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节支柱整正方法接触网支柱的整正方法较多,支柱类型不同,整正方法也不同。
目前,腕臂柱一般使用反正扣整正器整正,混凝土软横跨柱尺寸及限界比较大,可采用手板葫芦进行整正,钢柱整正时可在其底座正角钢下面垫不同厚度的铁垫片进行调整。
由于大部分接触网支柱整正是以钢轨作支点来调整的,对线路有一下的影响,尤其是在焊接无轨缝区段,钢轨内应力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钢轨受外力有严格要求,只允许在钢轨锁定温度增减50C~100C范围内进行整杆作业。
因此,应根据工务部门提供的锁定温度、施工方法,征得工务部门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一、混凝土腕臂柱的整正混凝土腕臂柱整正一般需10人左右。
混凝土腕臂柱整正工具有:整杆器,绳子,滑轮等。
1、整杆器的安放(1)、首先将整杆的固定框架固定在支柱上,固定点不超过轨平面以上500毫米,以保证整杆器装好后,不侵入车辆限界。
(2)、将整杆器的两个钢轨卡子分别固定在支柱两侧的钢轨上,钢轨卡子的安装位置应在整杆器的活动范围内。
一般各距离支柱3米左右。
(3)、根据钢轨卡子与框架间的距离,将整杆器丝杠倒出,丝杠两端长度应相等。
然后将丝杠与钢轨卡子和框架连接,销钉插好后,即可开始调整。
2、调整支柱限界:摇动整杆器手柄,调整丝杠长度,两整杆器同时动作将支柱拉直立,然后将丁字尺上头钢轨上,并超平,测量支柱侧面限界,首次检查其限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限界若小,将方垫木垫在支柱根部适当位置的内侧,然后摇动手柄,则二整杆器同时拉动支柱,由于杠杆作用,根部向后移。
再使支柱直立,检查支柱限界,直到限界达到要求为止。
限界若大,则反之。
3、校正支柱扭钭将丁字尺卡于钢轨内缘,并超平,再将木杆插入杆腹孔进行拨动,起码到支柱前后缘均贴于丁字尺为止。
4、调整支柱倾钭度在支柱限界允许误差范围内,继续调整丝杠长度,使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顺线路方向倾斜度艾符合整正标准。
考虑到支柱受力后要向线路侧回倾,故施工时,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度宜适当加大。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编制依据 (1)2.适用范围 (1)3.工程概况 (1)4.技术要求 (2)5.材料要求 (3)5.1钢筋 (3)5.2混凝土 (3)5.3模板 (6)5.4钢板、螺栓、螺母及垫圈 (6)6.作业准备 (7)6.1内业技术准备 (7)6.2外业技术准备 (7)7.劳动力组织 (8)8.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8)8.1施工程序 (8)8.2施工工艺流程 (8)9.施工要求 (9)9.1施工准备 (9)9.2测量放样 (10)9.3混凝土凿毛、调整预埋钢筋 (10)9.4调整螺栓及安装预埋钢板 (10)9.5模板制作及安装 (11)9.6浇筑混凝土 (11)9.7混凝土养护 (12)9.8模板拆除 (13)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3)10.1质量控制 (13)10.2质量检验 (13)11.安全要求 (15)12.环水保要求 (15)大西客运专线站前13标段大荔特大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23.5m(直曲线)》(通桥(2008)2322A-V)(2)《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5m(直曲线)》(通桥(2008)2322A-Ⅱ)(3)《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运城至西安段接触网施工图—永济北至大荔区间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交二公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13标大荔特大桥桥面附属设施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施工。
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
支柱组立及整正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1四电工程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1)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编制支柱组立施工表 2.2 外业技术准备(1)施工前完成现场调查,熟悉现场环境,确定施工车辆行进路线及最佳施工位置;(2)在监理单位的组织下对站前接口工程进行移交,移交内容包括;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参数、基础螺母、垫圈、拉线底板、线路参数、CPII 桩、CPIII 桩数据等;(3)基础参数及几何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支柱组立前监理单位组织站前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整改;(4)支柱已运抵施工现场。
3 技术要求(1)支柱受力后的倾斜标准:支柱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支柱倾斜施工允许偏差为±0.5%,锚柱顺线路方向端部向拉线侧倾斜小于等于 1%;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从地面或基础面),施工偏差为 0~0.5%;曲线内侧的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 0~0.5%;两侧悬挂的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施工允许偏差为±0.5%;(2)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 0~+100mm ;(3)支柱底部基础螺栓应用扭矩扳手紧固,螺母、垫片齐全。
支柱底板下调平螺帽上面紧贴支柱法兰,下面至少有一个螺帽紧贴基础面。
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块。
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 ×100mm 。
桥上格构式钢柱不做基础帽,垫片使用镀锌件,其它支柱基础均做基础帽。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支柱运输→外观检查→支柱安装→支柱整正→填写安装整正记录。
4.2 工艺流程5 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立杆前,施工负责人必须对该施工区段的电力线、通信线等施工障碍施工准备 外观检查 支柱运输 支柱吊装支柱整正 记录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安全措施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节支柱装配测量和计算一、施工组织1、人员组织2、工机具二、工艺流程图:三、操作方法1、超高测量置镜点在距支柱15~20m的路肩上。
在支柱点处两轨面上竖好塔尺,调整仪器,读取塔尺读数,并作记录;两轨面塔尺读数相减即为超高值。
用道尺或采用专用激光测量仪测量超高,并做记录。
2、划轨面标记以站前单位三次整道过后的线路实际轨面为基准,采用水准仪和塔尺进行测量。
将塔尺垂直放在轨面上(曲线上放在低轨上),用水准仪读出塔尺上读数,再将同等高度抄在支柱上做标记。
直线区段支柱以此标记为准,将塔尺读数减去3cm(为预留精细整道抬高量,线路到位地段不考虑),用钢卷尺向下量取并做轨面标记;曲线区段上以此标记为准将塔尺读数减去3cm和1/2轨面超高,用钢卷尺向下量取并做轨面标记。
3、划腕臂底座标记以轨面标记为基准,用15m钢尺测量出支柱上、下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并做标记。
4、支柱倾斜率(MN)测量斜率的测量值以支柱外沿的倾斜率为准。
经纬仪宜置于跨距中间位置,在支柱向田野侧倾斜时,镜身距线路中心距离与被测支柱后沿到线路中心距离相一致。
在轨面线后沿处水平放置钢卷尺,沿支柱顶端后沿向轨面标记处读数(δ)。
在支柱向线路侧倾斜时,镜身距线路中心距离与被测支柱前沿到线路中心距离相一致。
在轨面线前沿处水平放置钢卷尺,沿支柱顶端后沿向轨面标记处读数(δ)(也可采用支柱斜率测量仪测量)。
5、支柱侧面限界测量限界值为近轨轨面处支柱前沿至轨道中心的距离,采用DJJ多功能接触网检测仪测量支柱侧面限界。
或者采用丁字尺、三角直角档板、水平尺测量支柱限界,测量限界均以轨面所在平面上测量。
6、内业整理测量任务由各个测量组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依据工艺要求和有关文件资料认真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按照附表1的形式整理,完成交到支柱装配计算组。
7、微机计算依据程序要求将整理的各部数据依次输入,支柱装配计算包括组合定位装置。
要求输入的项目有区间、锚段、支柱号、计算类型、定位器类型、定位形式、导高、结构高度、钢轨轨距、上下腕臂底座间距、斜腕臂底座离地距离(以上数据取默认值)、支柱限界、拉出值、超高、支柱倾斜率(此4项为测量值)。
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第一章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网基础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讲解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的施工表和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制定针对基坑开挖、基础浇制时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支柱、各类基础技术数据的收集,熟悉现场和线路情况。
准备好施工机具,满足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时的施工需要。
3. 技术要求3.1 按照技术部门下发的技术交底及下部施工表施工;3.2 确认现场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一致,不符处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3.3 根据支柱类型及基础类型确定基坑大小尺寸,施工尺寸可比设计尺寸略大0~100mm;3.4 对于易塌方区段的基坑可采取大开挖的方式,保证基础浇注后的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3.5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多次复核限界、坑深等数据,以免基坑偏斜;软横跨、硬横梁基础还要符合成对的两个基础中心线,拉线基础是否在锚支延长线上;3.6 基坑开挖前后坑口尺寸应比支柱底端尺寸大至少各200mm;3.7 基坑限界允许+60mm,坑深允许+100mm;3.8 检查基础浇制所需的材料、工具是否齐全满足施工需要;3.9 施工中,严格掌握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复测基坑位置→基坑开挖→复核坑深→清坑→安钢筋网→安装模板→固定螺栓→基础浇制→养护→清理场地4.2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施工前检查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需要的工具、材料,对大绳进行检查,发现断股的,不得采用;对发电机、震动棒、电缆线、漏电开关箱要提前进行试验,对影响施工和安全因素的要立即更换。
接触网工程支柱整正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支柱整正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一节支柱整正方法接触网支柱的整正方法较多,支柱类型不同,整正方法也不同。
目前,腕臂柱一般使用反正扣整正器整正,混凝土软横跨柱尺寸及限界比较大,可采用手板葫芦进行整正,钢柱整正时可在其底座正角钢下面垫不同厚度的铁垫片进行调整。
由于大部分接触网支柱整正是以钢轨作支点来调整的,对线路有一下的影响,尤其是在焊接无轨缝区段,钢轨内应力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钢轨受外力有严格要求,只允许在钢轨锁定温度增减50C~100C范围内进行整杆作业。
因此,应根据工务部门提供的锁定温度、施工方法,征得工务部门同意后再进行施工。
一、混凝土腕臂柱的整正混凝土腕臂柱整正一般需10人左右。
混凝土腕臂柱整正工具有:整杆器,绳子,滑轮等。
1、整杆器的安放(1)、首先将整杆的固定框架固定在支柱上,固定点不超过轨平面以上500毫米,以保证整杆器装好后,不侵入车辆限界。
(2)、将整杆器的两个钢轨卡子分别固定在支柱两侧的钢轨上,钢轨卡子的安装位置应在整杆器的活动范围内。
一般各距离支柱3米左右。
(3)、根据钢轨卡子与框架间的距离,将整杆器丝杠倒出,丝杠两端长度应相等。
然后将丝杠与钢轨卡子和框架连接,销钉插好后,即可开始调整。
2、调整支柱限界:摇动整杆器手柄,调整丝杠长度,两整杆器同时动作将支柱拉直立,然后将丁字尺上头钢轨上,并超平,测量支柱侧面限界,首次检查其限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限界若小,将方垫木垫在支柱根部适当位置的内侧,然后摇动手柄,则二整杆器同时拉动支柱,由于杠杆作用,根部向后移。
再使支柱直立,检查支柱限界,直到限界达到要求为止。
限界若大,则反之。
3、校正支柱扭钭将丁字尺卡于钢轨内缘,并超平,再将木杆插入杆腹孔进行拨动,起码到支柱前后缘均贴于丁字尺为止。
4、调整支柱倾钭度在支柱限界允许误差范围内,继续调整丝杠长度,使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顺线路方向倾斜度艾符合整正标准。
考虑到支柱受力后要向线路侧回倾,故施工时,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度宜适当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编制孙正成审核批准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腕臂安装、定位安装和拉线制作安装)的施工。
2. 作业准备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编制专项的作业指导书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支柱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且已稳定,腕臂计算软件已进行初始化调试、试验和验证;以设计(或线路开通时)的线路轨道标高为基准在支柱上标注轨面红线,轨道线路中心已达标或者已取得线路中心标准交桩测量资料;支柱已按要求整正到位;配备测量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准备好梯车、滑轮、线坠、钢卷尺、丁字尺、支柱倾斜仪、道尺、水平尺、扭矩扳手、电工工具、安全带、微机或手提电脑等工器具。
所有支柱装配施工所需材料全部进场,检测合格并对绝缘子做耐压试验。
3. 技术要求3.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3.2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件要按设计要求配齐螺帽、垫片、止动垫片、弹簧垫圈等,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
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
3.4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5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
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o,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3.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锌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
回头绑扎牢固。
3.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规定。
表3.7 锚柱拉线允许偏差(mm)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拉线长度测量腕臂参数计算腕臂、拉线预配腕臂底座安装腕臂安装拉线安装(锚柱)。
4.2.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针对不同位置的支柱,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并填入测量记录表格。
做好人员、工机具和所需材料的准备工作。
5.2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拉线长度(若是锚柱)测量5.2.1为了消除支柱受力后状态尺寸的变化,腕臂计算数据的测量应在支柱整正到位并稳定一段时间以后进行,若条件允许宜在接触网附加导线架设完毕后进行。
5.2.2在测量前,应先对需测量区段的支柱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复核,发现有超标情况应立即改正。
5.2.3支柱腕臂有孔外及孔内安装两种形式。
由于安装形式不同,腕臂计算所需测量的原始数据也稍有不同,除侧面限界、支柱内缘倾斜率、曲线外轨超高外,孔内安装时还需测量支柱埋深(即支柱地线孔相对轨面的高差)。
测量数据填写在接触网悬挂支持结构计算测量数据表(如表5.2.3所示)中。
表5.2.3接触网悬挂支持结构计算测量数据表5.2.4侧面限界的测量:使用丁字尺和水平尺测量,测量时将丁字尺放在支柱侧轨道上,水平尺放在丁字尺中部,将丁字尺调水平,测量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测量结果精确到毫米。
5.2.5支柱内缘倾斜率的测量:使用支柱倾斜仪测量,将支柱倾斜仪密贴靠在支柱内缘测量,测量结果精确到1‰,向田野侧倾斜时测量值取正,向线路侧倾斜时测量值取负。
5.2.6曲线外轨超高测量:使用道尺测量支柱处的外轨超高。
支柱位于曲线外侧时超高值取正,支柱位于曲线内侧时超高值取负。
为消除测量工具引起的误差,应将道尺换个方向正反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
5.2.7支柱埋深测量:使用钢卷尺量取支柱轨面红线至地线孔的距离,支柱地线孔高于轨面时值为正,低于轨面时值为负。
由于地线孔距支柱底距离在支柱制造时有一定误差,因此支柱埋深的测量存在偏差,但对计算结果整体影响不大。
5.2.8拉线长度测量:两人分别上杆和在锚杆位置,用皮尺测量下锚角钢至锚板拉杆环的距离,然后加回头、减去UT型线夹长度确定拉线钢绞线的长度。
5.3腕臂计算5.3.1整理现场测量的数据和图纸参数,图纸参数包括:导高、结构高度、工作支/(或非抬高支)的拉出值、非工作支(或抬高支)相对工作支(或非抬高支)的水平偏移及垂直抬高值、上下底座间距、定位器长度、定位器坡度、安装图号等。
5.3.2打开腕臂计算软件,选择悬挂支持结构的安装形式(中间柱、转换柱、道岔柱)、安装区域(正线、站线、隧道、吊柱)和绝缘类型,逐一输入每一处支柱的安装图号、现场测量数据(支柱的侧面限界、横线路方向支柱内缘倾斜率、曲线区段的设计外轨超高和支柱埋深等)、拉出值、工作支/非工作支的定位器长度、坡度及非工作支相对工作支的水平偏移和垂直抬高值等参数,导高、结构高度、上下底座间距、工作支定位器长度、定位器坡度等,经计算以Excel 表格的形式输出腕臂预配表和悬挂调整数据表。
5.4腕臂、拉线预制5.4.1根据平面图、安装图及打印出来的腕臂预配表和悬挂调整数据表,提出用料计划。
领料、选配好各个支柱装配所需的零件,选择相应长度的平腕臂/斜腕臂,并将斜腕臂多余长度截去;在平腕臂上量取相应长度确定套管双耳、承力索座位置;将斜腕臂与套管双耳和棒式绝缘子连接在一起(平腕臂与棒式绝缘子可先不连接);在斜腕臂上量取相应长度安装定位环,安装好管帽,腕臂预配好后在腕臂管上用红油漆(或油性记号笔)标注区间(车站)名称、支柱号、抬高支及非抬高支(转换柱、道岔柱、非支过渡时)等。
5.4.2腕臂预配时一般情况下定位环的缺口朝下,斜腕臂棒式绝缘子滴水孔朝下,与斜腕臂上耳环应在同一平面内;平腕臂上销钉孔、套管双耳、承力索座应在同一平面内;最大误差尺寸<5mm;各紧固螺栓按要求紧固力矩值进行,使用扭矩扳手,不能随便用普通扳手代替;同一区段的腕臂尽量放在一起,腕臂堆放不宜超过2层,多层堆放时,应使用草垫之类的柔软物进行隔垫。
5.4.3定位安装预配与腕臂预配同时进行。
根据腕臂预配表和悬挂调整数据表将定位环和定位器及构件全部连接固定在定位管上。
5.4.4按拉线长度截取钢绞线,将拉线一端穿入NUT-2线夹中,拉紧线夹楔子固定拉线,并做拉线上端回头。
用油漆作标记,写明区间、杆号。
5.5腕臂底座安装5.5.1根据施工台帐提供的支柱下底座的安装高度,从支柱的轨平面处(轨面红线位置)向上量出下底座的安装高度,安装下底座;再根据设计提供的底座间距安装上底座。
5.5.2上、下底座安装时,安装高度误差<10mm;底座间距误差<10mm;支柱装配安装后,应对上、下底座间距及下底座至轨面红线距离进行复测,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
上、下底座均应水平且与线路平行,双腕臂、三腕臂施工偏差为±10mm。
5.5.3底座的安装螺栓宜统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安装,各螺栓的螺母、垫圈齐全(条形孔必须配垫圈),螺栓紧固力矩达到要求,底座与支柱密贴并按螺栓紧固力矩紧固。
5.6腕臂安装5.6.1腕臂可由作业车或人工安装。
5.6.2人工安装先由二人上杆在上底座上连接安装棒式绝缘子,在杆顶挂好滑轮及绳索;用绳索一端将腕臂系好,在棒式绝缘子的中部系好晃绳并有专人拉住,地勤人员拉通过滑轮的绳索另一端徐徐吊起腕臂,同时专人拉住晃绳,防止碰坏棒式绝缘子。
杆顶部人员一人拉住平腕臂,另一人将斜腕臂装入腕臂下底座内,杆顶人员将平腕臂和棒式绝缘子连接固定。
5.6.3作业车安装先用作业车起重机将预配好的腕臂吊上作业平台,升起作业平台到腕臂安装位置,人工在上底座上连接安装棒式绝缘子,再抬起平腕臂和斜腕臂分别与棒式绝缘子和腕臂下底座连接固定。
5.6.4腕臂底座上固定棒瓶的螺栓穿向宜统一为:由北京向远离北京方向(即螺帽在北京侧),棒式绝缘子固定水平腕臂的螺栓销宜统一由远离北京穿向北京方向,即棒式绝缘子两头螺栓方向相反。
5.7拉线安装5.7.1一人上杆将预配好的拉线带到承线锚角钢处,将NUT-2型线夹连接到角钢拉线环上,穿紧楔子。
5.7.2钢绞线在NUT-2型线夹内回头长度为300~500mm,端部用φ1.6~φ2.0mm铁线密扎3圈,回头与本线用φ1.6~φ2.0mm 铁线密扎100mm。
5.7.3在进行拉线双环杆、下锚拉线焊接环、持环与拉线基础连接时,应注意双环杆的短环在上、长环在下,双环杆的焊口统一向田野侧安装,在安装拉线时,NUT—2型耐张线夹的凸面向田野侧安装。
5.7.4必须将拉线挂到承、线锚角钢的拉线环上。
用紧线器将拉线拉紧,将拉线穿入UT 线夹内,确定钢绞线在UT 型线夹的回头位置。
拉线的松紧应根据支柱倾斜程度确定,应保证支柱在受力后符合倾斜规定。
5.7.5做钢绞线下端回头,安装UT 型线夹,用梅花扳手将螺栓紧固。
5.7.6在施工中,拉线不得有断股、松散、接头和锈蚀,UT 型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不得小于20mm,也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
5.7.7在拉线安装时,拉线回头一律按500mm 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500mm 之间,拉线回头应用φ1.8mm 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 ,拉线端头外露50 mm ,并应用φ1.8mm 镀锌铁线绑扎3圈(如图5.7.7所示);图5.7.75.7.8拉线上把处回头长度一律按500mm 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500mm 之间,拉线回头应用φ1.8mm 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 ,拉线端头外露50 mm ,并应用φ1.8mm 镀锌铁线绑扎3圈,设计有特殊要求时以设计为准。
(如图5.7.8所示)100 50 500 耐 张 线 夹 绑 扎 部 分 端头 绑扎 下 锚 拉 线图5.7.85.7.9在拉线安装完毕后,应对拉线的回头部分、绑扎部分、螺纹部分应涂凡士林油防腐。
5.8定位安装5.8.1定位安装一般在接触网架设后进行,为准确起见,在承力索架设完后,对定位环的位置进行复测,待架完接触线后与吊弦一起安装。
5.8.2定位可由作业车或梯车安装,根据施工台帐安装已预配好的定位装置。
安装方法与腕臂安装类似。
5.8.3定位装置应和腕臂安装在同一断面内,定位管一般呈水平状,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其坡度不得大于150mm/m 。
6. 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7. 材料要求8. 设备机具配置9. 质量控制及检验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