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设计理念本课通过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中逐渐发现问题的复杂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组合作与个人独立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寻求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接着,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学习知识”向“掌握技能”转变,养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5及练习十八相应习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学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
而六年级下册中所安排的《数学思考》则是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会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而本文所描述的案例是教学《数学思考》中的例题5。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
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教学目标1.通过例5的问题解决,使学生经历从不知到知,从毫无头绪到懂得化难为易的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举例子”的方法(枚举法)探索解决问题策略。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思索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观察、探究、发现规律,解决相对较难的问题。
难点:例5中发现规律后的进一步理解本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卡(探索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点明中心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在当时来讲本来是一件很……(难)的事。
曹冲却利用浮力原理,变称大象为称石头。
使这件事情变得很……(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册的“数学思考”(板书课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一)》教案设计
《数学思考(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整除、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等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整除2. 奇偶性3. 质数与合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整除、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数字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数的整除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整除的概念,掌握整除的性质。
(2)奇偶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掌握奇偶性的性质。
(3)质数与合数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判定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实际问题案例九、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十、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十一、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的整除、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91的内容和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得到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设疑师:同学们,在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一下自己,敢不敢……请听清楚要求:卡片上有8个点,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请同学们动笔连一连,再数一数,时间2分钟,看谁最先得出答案!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汇报结果) 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可正确的答案只有1个!到底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板书:难)没关系!我们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待会儿再去评判,下面我们先开始今天的学习与研究,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从简到繁,感知算理师:(课件)请同学们拿出卡片2,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容易吗?(板书:易)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两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生).而且只能连成1条线段(课件),请同学们动手将这条线段连出来!(学生操作)师: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增加1个点(课件),这时候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动笔,得出答案。
)师:只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却增加了2条线段呢?(引导学生明确:增加的一个点可以和原有的两个点分别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线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思考》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思考》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思考(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思考(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的“数学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思考的概念,明确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数学思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学教材或练习册。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和认识。
2. 讲解:通过讲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
3. 示例:通过示例题目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和解答,使学生巩固数学思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1. 数学思考2. 重点内容:数学思考的概念、方法和步骤,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数学思考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进行解答。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学语言的表达不够准确,数学思考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数学思考方法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数学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1主要围绕分数的应用进行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单位“1”的确定以及如何利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但部分学生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确定单位“1”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和解释分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物品的分配。
进而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讨分数的加减法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比例、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掌握。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素材: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教案设计
5.数学思想: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如分类、归纳、演绎等,并能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本章内容将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考核心素养。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充分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难点3: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例如探究“数的整除性”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归纳总结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难点4: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时,例如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归纳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通项公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学思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情况?”比如,当你们买东西时,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和反比例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数学思考》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与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2.针对学生在数学思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思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共享智慧的意识。
(2)针对课堂上小组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拓展作业: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数学竞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
(2)阅读一本与数学思考有关的书籍或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要求书写工整、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进行讨论。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思考方法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数学思考的认识。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思考题目,巩固提高。
6.反思评价,促进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数学思考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7.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课后作业应紧扣教学内容,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1一、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与代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呈现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通过相互连接得到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画图,由简单到繁杂最后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探索,学生能过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地方法灌输其中。
通过规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
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数字卡片、扑克一副教师准备:小黑板、直尺、彩笔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三、课内活动、加深理解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五、课后练习、巩固提高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思考》教案 2教学内容: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 91 页“数学思考”例 4【教材分析】在本套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例 4 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达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运用到数学的“转化”思想,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驶繁。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继续进行“纠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执教者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个班级的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表现欲也较强。
根据本年龄段以及本班学生的特征,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自学合作探究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但也常常会粗心大意,会多出现抄错数、计错数的现象,因此也要把“纠错”贯穿整节课。
【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以及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并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入手寻找规律”的解题策略和思想,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接线段的规律: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手段】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直尺,草稿纸【教学过程】1、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数学思考》(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思考》(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导入与预习:让学生利用经验和思维,自己想象并列举出问题中的例子。
2. 学习整理思路: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路,帮助他们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清楚。
3. 策略性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思考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4. 团队合作: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帮助学生整理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解题的策略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策略性思考,提高解题策略性。
2. 如何促进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享解题策略。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
2. 小组讨论法。
3. 想象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总结出思路记录下来。
例如:小明有10元钱,想要买3个甜甜圈,每个甜甜圈的价格不同,分别是1元、2元、5元,请问小明有没有可能买到3个甜甜圈?请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琢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纸上列举出思路。
二、学习整理思路(10分钟)1.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整理出来,让他们总结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2. 让学生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思路展示给大家,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三、策略性解决问题(20分钟)1. 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互相分享解题策略,并详细阐释各种策略的优劣。
2. 引导学生运用策略性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策略性。
例如,导师可以给出以下问题:甲、乙两人一起洗完被子需要1个半小时,如果甲单独洗需要2小时,那么乙单独洗需要多长时间?请学生自己思考,运用策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提炼、总结各种策略方法,写出思考过程。
四、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提供更有难度的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4个橘子,两人分别交换了一个,并且保证交换后两人各自的水果总数相等,请问小明和小红交换了哪些水果?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列举出清晰的思路和相关的策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4一. 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面积,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面积,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一)》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列表等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处。
2、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归纳整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难点: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趣题,你还记得吗?预设:1、鸡兔同笼;2、烙饼问题;3、抽屉原理…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吗?预设:1、数形结合;2、列举;3、假设;4、化繁为简…总结: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去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一些有趣的题目。
(板书课题)二、探究学习例1(课件出示例题)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一)尝试探究,探索规律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尝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搜集素材。
2、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路。
先展示错误的答案,没有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
(同学评议)再展示正确的答案,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先画图再数线段的条数。
(2)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先从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开始,逐渐发现规律。
(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规律可循。
1、团结起来力量大,4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
2、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可写出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教案设计2
教案设计2:《数学思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学问题的观察与分析2. 数学问题的归纳与总结3. 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3. 交流分享(10分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数学思想。
5. 应用拓展(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7. 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附录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具: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等。
以上就是对《数学思考》这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本教案设计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归纳总结、应用拓展、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
下面将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需要选取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奇偶性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第二课时:简单的逻辑推理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能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课时:可能性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求一个事件的概率,能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出图形、数字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数学游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奇数、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准确地描述可能性的概念,会求一个事件的概率。
3. 学生能找出图形、数字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游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思考》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4. 数学游戏材料5. 学习小组合作卡片六、教学步骤:1. 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数学思考”教学实录与反思
“数学思考”教学实录与反思作者:赵静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12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例5。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点与线段条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化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学数学有什么用处呢?生1:买东西时可以算花了多少钱。
生2: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生活中的好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你是否留意过有时候解决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你常常会选择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什么?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快又省时间……师:现在咱们就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任意点10个点(师板书:点),每两个点连接一条线段(师板书:线),一共可以连接多少条线段?请同学们亲自连一连,看谁能在2分钟内找到准确答案!1.学生体验数线段的过程。
2.学生汇报:生1:50条。
生2:30条。
生3:没有连完,时间不够用。
……师:同学们的答案不相同,还有的没有连完。
说明咱们用“一条一条连、一条一条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麻烦,又慢。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快速地得出答案? (学生沉思)生1:计算。
生2:找规律。
师:对,找规律,只要我们能找出其中的规律,用规律来解决这种复杂的问题,就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式。
(板书:数学思考)【反思】课始,师生谈话的目的是为“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作铺垫的,学生亲自体验数线段的方法,体会到一条一条地连线,数线段条数太麻烦,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找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化难为易。
二、探索规律1.引导学生探索师:咱们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规律。
请同学们拿出“表一”:表一:连一连、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师:看“表一”的要求:“连一连、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在哪里连?生:在第一列中点点连线。
六年级下册P91--93《数学思考》教案
2015年小学五年级科学面试成绩统计表一、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10分)1、课前收集我国古代的记时工具—日晷。
2、收集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3、收集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展史。
4、收集磁悬浮列车的资料。
5‘收集保护心脏的方法。
A级:学生资料收集的全面、有针对性,并对所收集的资料中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8-10分)B级:学生收集的资料不全,对资料中的主要内容一知半解。
(5-7分)C级:学生未收集资料或收集的资料甚少(0-4分)。
二、学生课中实验的操作(50分)1、A光沿直线传播 B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C模拟昼夜交替 D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2、A研究透镜 B平面镜成像 C制造彩虹 D滤光实验3、A研究导体和绝缘体B研究简单电路C解暗盒D研究磁铁性质4、A研究电磁铁 B做一个电磁铁 C探究磁铁的S和N 极 D测量呼吸和心跳5、A做彩色水点实验 B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 C测肺活量 D测心跳和血液循环将本学期所有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人动手操作实验,做成签,学生抽签,当场操作。
A级:学生操作正确、熟练,讲解清晰。
(30-50分)B级:学生操作正确、但不熟练,基本能讲解清楚。
(25-29分)C级:学生基本不会操作,讲解不清。
(0-24分)三、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20分)1、调查昼夜对其他动物的影响。
2、调查我们周围的小动物,他们夜间都在干什么3、找一些常见的电器,调查那一部分是导体,那一部分是绝缘体。
4、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5、调查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将本学期所有要求学生课外调查的内容,做成签,学生抽签,教师考核,分等级打分。
A级:调查的项目齐全,过程性记载详实。
(16-20分)B级:调查的项目齐全,但过程性记载不详。
(10-15分)C级:基本未做调查(0-9分四、学生长期观察、动手制作作业的完成情况(20分)1、制作潜望镜。
2、制作万花筒。
3、制作月相盒4、制作望远镜。
5、制作红绿灯。
(10分)将本学期所有要求学生长期观察或动手制作的内容,做成签,教师作品进行分等级打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2023秋)
2.培养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和运用比例、百分比,提高数据处理和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3.通过逻辑推理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升推理与论证素养。
4.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意识到要更注重层次感,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学难点,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便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仍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乘除法或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比例模型,演示比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数学阅读与思考:学生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
-举例:阅读包含数学问题的文章时,能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学思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折扣或比例的情况?”(如购物打折、制作比例模型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数乘除法、比例与百分比等数学概念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P9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例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2.使同学们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接线段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设疑: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一下自己,敢不敢,……请听清楚要求:练习纸上有8个点,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请同学们动笔连一连,再数一数,时间2分钟,看谁最先得出答案!
2、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
(学生汇报结果)
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可正确的答案只有1个!到底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 没关系! 我们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待会儿再去评判,下面我们先开始今天的学习与研究,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启示。
[设计意图说明:设计连线游戏,既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
任意点8个点,再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
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
二、新授
探究一:从简到繁,感知算理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数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师:两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可能回答:两点只能连成1条线段。
(课件出示))
师: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增加1个点(课件出示),这时候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动笔,得出答案。
)
师:只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却增加了2条线段呢?
(引导学生明确:增加的一个点可以和原有的两个点分别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线段。
)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
师:在3个点的基础上又增加1个点,你猜可能会增加几条线段?
(学生可能回答:可能会增加3条线段。
)
师:怎么会是3条呢?刚才两个点时,增加一个点,只增加了2条线段啊!
(学生可能回答:增加的一个点与原来的3个点都可以连接1条线段,所以会增加3条线段。
)
(媒体出示:)
师:请大家想一想:5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线段呢?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6+4=10(条))
(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
)
师:5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数,这位同学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的,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几组数据:3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可不可以也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学生观察表格,依次得出:
3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1+2=3(条)
4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1+2+3=6(条)
5个点时连成线段的总条数:1+2+3+4=10(条))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
师:现在大家再想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第91页,看表格的第6列,自己动手连一连,再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好。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一学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连线情况,课件演示:完整表格中6个点的图与数据)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
探究二:观察算式,感知规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算法、加数的特点、加数的个数等方面去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说明: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从而进一步发现每次增加条数就是点数-1,为后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做好铺垫。
]
师:这里每一道算式都是一组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之和。
到底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呢?你还有什么发现?
(得出加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
)
(学生可能回答: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2,加3,加4,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数。
)
师:不错。
通过观察、思考,我们发现: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和。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
你们都明白了吗?
师:想一想,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相互补充得出:1+2+3+…(n-1))(师生共同理解算式的含义:从1开始(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即1+2+3+……n=(1+n)n÷2 )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请看课本第91页,把算式写在书上相应的横线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讲评。
)
探究三:回应课前设疑,进一步提升
(1)师: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可以连成28条线段。
有这么多条,难怪同学们在数线段有多少条时这么麻烦呢!看来利用这个规律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我们计算点数较多时的总线段数。
下面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师:我们来看看答案吧!
(课件出示:12个点共连了1+2+3+4+5+6+7+8+9+10+11=66(条)
师:20个点共连的线段数为:1+2+3+4+5一直加到19,为了书写方便,这些算式还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一些加数,算式可以写成:1+2+3+……+19=190(条)(课件出示)
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
(课件出示:
1、(课本P94/练习十八
2、)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的解决方法。
)
(学生可能回答:第几个图形就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其中第②、④、⑥、……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第③、⑤、⑦……个图形是梯形。
从第②个图形起,每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用2根小棒。
也就是所用小棒的根数为:
①②③④⑤⑥⑦
3, 5, 7, 9, 11, 13, 15,……
(1)第6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摆第7个图形需要用15根小棒。
)
2、(课本P94/练习十八
3、)
师:仔细观察表格,你能找出规律吗?请大家想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有什么关系呢?
(小组交流,反馈。
)
(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里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正好是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就等于边数减2的差去乘180°。
)
(九边形的内角和是180°×(9-2)=1260°)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入手。
推理发现规律,合理运用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规律,让规律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