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文化
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
产业 10 多年来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趋缓;“十三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我国亟须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必须在国际领域提倡“可分享价值”以填补价值观缺位;并且以服务于“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为目
标,以构建新型文化治理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
的解决方案。建议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把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终结10 余年发展“热运行”,回归“常态化”蓝皮书指出, 2015 年 1 月 23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 年中国文化产业年报,增加值为21351 亿元,占GDP 的3.63% 。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 亿元,比
上年增加 2010 亿元,增长11.1% ,比同期GDP 现价增速
高1 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 2012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8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 ,比同期 GDP
现价增速高 6.8 个百分点, 2013 年文化产业的增速再次明显
下降,几乎与同年 GDP 增速持平。现在看来,文化产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长期地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
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效应必将递减,产业发展动力必将
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
态。因此,文化产业走进新阶段的首要特征是改变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降低非常规的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正越来越
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蓝皮书指出,当代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越来越从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兴文化产业。有两个典型特征日益凸显,即前端越来越强调内容创意,后端越来越从“产品”变为“服务”融,入一系列相关产业,使创意成为国民经济的普
遍特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
高、带动性强,于是主要的产出越来越转变为对相关产业提供
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演变为一种以“体验经济”为名的社会经济
生活景象。这种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普遍的“互渗”性是文化
产业成熟的表现,也是文化产业的常态化标志。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成熟度低,除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之外,生产性服务功能较差是一个突出
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
略支撑作用。在这里,突出的表现就是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
“中间产品率”较低,产业关联度较低,带动性较差。但是,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国家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鼓励政策连续出台,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
较大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
济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发展动向。 2014 年 3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
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一个新的开端,该文件对推进文化创意
和设计服务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行了系统部
署,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
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
创意创业作用已经越来越显示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走上了与市场经济先行国家同样的常态化道路。“文化走出去”要以外宣创新倒逼内宣改革
蓝皮书指出,反思近年来我国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时出
现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内宣模式做外宣”的结果,
因此现在需要做的是“以外宣创新倒逼内宣改革”,这就要进
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为指
导,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命题,也
是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有效服务于国家对外文化发展战略的
关键。什么叫作“文化治理体系”?就是在政府“管文化”和具
体文化单位“办文化”之间建立起一个具有协调功能的中间环节——第三部门。这个部门主要由非营利性的专业机构组成,
对外可以以民间渠道探讨敏感问题,避免政府直接出面立场
过于僵硬的不便,对内可以承接政府相当的管理职能,避免
对文化价值做不恰当的是非判断。事实证明,建立“文化治理体系”既是国际上通行的成功的社会参与文化管理形式,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构建文化治理体系必将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使得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一条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又,从“管文化”到“治理文化”的新型路径,开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全新局面。粤、苏、浙、鲁、湘、
豫6 省份文化产业就业规模都超过百万人,北京排名第七蓝
皮书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
区域结构展开分析,北京、山东、广东、湖南、河南、江
浙地区无论是文化企业数、法人单位数,还是年末就业人数,
都排在全国前列;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北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