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至11课知识点填空汇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盛 唐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气
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玄奘西
游天竺
西
《大唐
西域记》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 发达 国力 强盛
对外 政策 开明
交通 便利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 立618
李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民
天
宗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
从 李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贞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
观 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完善科举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
治
人民负担。
到 开
武则天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元 唐玄 盛宗 世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涉及以下内容:
1. 隋朝的统一: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实现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的再次统一。
这个统一为后来的唐朝繁荣打下了基础。
2. 大运河的开通: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3.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时期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推动了教育发展,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4.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
1. 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等。
2.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3.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
4. 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城市、国家、文字、工艺等文明的发展。
5.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特点和区别。
6.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7. 世界历史的发展: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8. 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汉朝、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
9.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参考。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疆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行省制度的建立▲▲▲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3、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台湾)
(2)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
(3)元朝设立了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以西域的管辖。
(新疆)。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按照教材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古人类到农耕时代本章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社会的出现等。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火等。
3. 农业的起源:介绍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社会的出现:介绍农业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农业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流行病本章主要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抗击疫病的努力,以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包括鼠疫、麻疹、天花等。
2. 抗击疫病的努力:介绍古代东方地区人们对疫病的抗击努力,包括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
3. 疫病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疫病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摇篮-河流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亚洲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 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城市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制陶业等。
2. 长江流域文明:介绍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鱼米之乡、良渚古城等。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兴起等。
第四章走向帝国的古埃及本章主要介绍古埃及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内容包括法老的统治、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1. 法老的统治:介绍古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组织,包括统一王朝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等。
2. 建造金字塔的工程:介绍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包括金字塔的结构和建造过程。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的意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四段组成(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
3.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
(3)政治:①;②③;④。
(4)经济上,。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5、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的共同点:(1)共同原因:A、。
B、。
C、。
D、(2)共同表现:二、女皇武则天1.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单元知识点归纳⼈教新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特点:繁荣⼀时,⼆世⽽亡)⼀、隋的统⼀1、隋朝的建⽴:年,杨坚()夺取政权,建⽴隋朝,定都。
(隋⽂帝杨坚,年号,史称“”)2、隋朝的统⼀:(1)年,隋⽂帝灭掉,统⼀全国。
(2)意义: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2)结果:4、隋朝统⼀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2;(2)主观条件:○1;○2。
⼆、开通⼤运河(重点)1、开通者:2、⽬的:3、时间:4、⼤运河的规模:○1⼀中⼼两点:○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3连接五⼤⽔系(从北到南):5、地位:全长多公⾥,⼤运河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意义(影响):7、评价隋朝⼤运河○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后果):(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亡国)三、开创科举取⼠制度(隋朝)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采⽤的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2、隋朝诞⽣科举制:(1)政治:(2)社会:4、消极影响:束缚了⼈们的思想,扼杀了⼈们的聪明才智。
科举制的创⽴,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上的权⼒,扩⼤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直维持了1300多年。
★★古今考试制度对⽐:(1)相同点:○1○2○3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1)(2)(3)2、起义:⾸先在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3、灭亡:年,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与贞观之治(重点)(⼀)唐朝的建⽴1、年,(唐⾼祖)建⽴,定都。
2、⼆代皇帝是:,年号(⼆)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思想上:(2)政治上:○1;○2;○3;○4(3)经济上(赋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
和兵变政移
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1115
金 与 南
女真 族 崛起
年 阿骨 打 建立 金
金灭 辽 1125 年
金灭北 宋 1127年
宋 的
1127年 赵构建立南宋 定 都 临安
对 南宋 峙的
偏安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宋高宗秦桧 杀害岳飞
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局
面形成
农业 的发
宋展
代 经 手工 济 业的 的 兴盛 发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水平很高,领先世界;北 宋东(京1)郊宋外代,最建大有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2世)界都上市最繁早荣的船表坞现;:南店宋铺海增船加配;备了先进的指南 针。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商品琳琅满目。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 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
蒙古灭西夏
元 1227年
朝 蒙古灭金 1234年
的
南宋与蒙古灭对峙 40多年
统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治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
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
秀夫 抗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9年
书法家:颜真卿、欧 阳询
玄奘 西游 天竺 西 《大 唐西 域记》
唐朝 对外 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 华唐朝文化传 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文 化对 发 外交 达 政通 国 策便 力 开利 强明 盛
开元 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 建立 618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重要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文化发展
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中 国古代文学艺 术形式丰富多
彩
四大发明:造纸 术、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对 世界文明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儒家思想:强 调仁义礼智信, 对中国古代社 会和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琴棋书画:中国 古代文化艺术的 代表,体现了高 雅的审美情趣和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英国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 发动的推翻詹姆 斯二世的统治, 防止天主教复辟 的非暴力政变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美国13个殖民地 摆脱英国独立的 过程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推 翻封建专制统治 的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废 除农奴制,为资 本主义发展开辟 道路
改革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
起始时间:1978年
开放措施:设立经济特区,开 放沿海城市,吸引外资和技术
民族复兴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历史性飞跃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影响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复习一、隋朝: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在位皇帝:隋炀帝(3)开凿时间:605年(4)中心:洛阳(5)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很重要。
二唐朝 1、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2、唐太宗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3、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唐太宗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3)注意“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5)任用贤才和虚怀纳谏(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魏征)4、女皇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措施(或者说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任用贤臣(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吏治、提倡节俭。
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经济繁荣: 农业:(1)兴修水利工程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农具改进: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宏伟富丽,城内分坊和市。
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以下是这一课的知识点总结:
1.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朝在杨坚的领导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先后消灭了北齐和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3.隋朝的经济: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修建大运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4.隋朝的文化:隋朝时期,中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贫寒学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
同时,隋朝还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产,如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隋朝的灭亡:尽管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隋朝的灭亡仍然不可避免。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暴政所致。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
最终,隋朝在618年被唐朝所取代。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边疆帝国辽夏金元将近1000年的统治与整合、特别是元朝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行程中的宝贵而独特的历史贡献,才有了雍正口中的“中国”和“塞外”整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我们的从东到西“大中国”的形成。 ——复旦大学教授 姚大力
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
阅读材料,回答元朝的四等人制的实质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设北庭都元帅府
琉球
澎湖
机构:北庭都元帅府意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西南地区——对西藏的管辖
唐太宗
唐中宗
唐穆宗
元朝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会盟碑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政院
机构: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属宣政院统辖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实质:是民族形式划分下的阶级压迫。影响:使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课后活动
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①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关系:今天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2.民族交融(民族关系)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第二自然段,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的商朝和西周的历史知识。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整理:
一、商朝
1.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2. 商朝的都城主要有二里头和殷墟,殷墟是商朝的中心城市。
3.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
4. 商朝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5.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代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礼器被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二、西周
1. 西周是商朝的后期统治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建立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2. 周朝的都城为镐京(今西安),镐京是周朝的中心城市。
3. 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实行宗法制度。
4. 周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5. 周朝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化作品,周朝的礼乐制度得到了完善。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我们了解了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文明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是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提纲:
1.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起。
2.中华文明的特点:讲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包括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制作、礼乐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
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王朝更替、官制等内容。
4.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点。
5.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6.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讲解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7.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介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如周边少数民族、古代朝鲜、日本等)的交流与影响。
这些知识点提纲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会涉及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中央机构:
皇帝
枢密院
(军事)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直辖地 行中书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地方机构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 书省;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维吾尔)之外,设置了10 个行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2.北庭都元帅府
元朝设置北庭都
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 域的军政事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西藏
西部边疆 政教合一,宗教 在地区的政治生 活中发挥着重大 的影响
腹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中央
皇 帝
地方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 式行使行政管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 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 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设置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页)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
统编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
[典图解读]
元宣政院印,宣政院的设立,标志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 方行政区域。 [微点拨] ★判断元朝疆域图的方法是都城大都和地方上的××行省。我国省级行 政区域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新疆在西汉时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台湾和西藏在元朝时开始隶属 中央政府管辖。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C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9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 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 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 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 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 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不得照抄原文)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材料三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 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一少数民 族? 答案:回族。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5
2.元世祖忽必烈在政治上是如何改革的?有何影响? (1)改革:元世祖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在地方上建立了10个 行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政府还把台湾、西藏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 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 (2)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 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到今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堂笔记一、元朝的建立1. 元朝于公元1271年由忽必烈在中国北方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2. 元朝实行元世祖忽必烈的“中原政策”,即依靠汉族文化和汉族人才巩固其统治。
3. 元朝采用行政区划制度,将全国分为二十四个行省(直辖市),实行三苏、九卿制度,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
二、元朝经济繁荣1. 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完整的统一货币制度,方便了人民的交流和贸易。
2. 元朝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官道,使得交通十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元朝还推广了衣冠、锦缎、茶叶、瓷器等文化艺术品,使得中国的商品远销东亚和大洋洲等地区,成为当时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三、元朝社会生活1. 元朝实行世袭制,将权力传承给子孙后代,严格限制平民和少数民族的权力。
2. 元朝重新推广了科举制度,为官员选拔提供了更加公正的平台。
3. 元朝将伊斯兰教引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元朝对外交往1. 元朝与日本、高丽、安南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2. 元朝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扩张,使得周边国家不断向其归附和进贡。
3. 元朝采取外族婚姻政策,与花剌子模、突厥等国家缔结了姻亲关系,同时也与蒙古、西域、波斯等国建立了贸易和外交联系。
五、元朝的弊端和衰落1. 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断加剧,官员贪污和暴行日益严重,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不聊生。
2. 元朝经济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一方面由于汉水南移等自然因素带来的灾害,另一方面也是内部矛盾和战乱给予的沉重打击。
3. 元朝的统治思想和文化观念与汉族的习惯有所不同,导致宣传和文化活动不够充分,这也影响了国家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统一。
六、元朝的历史地位1. 元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2. 元朝拓展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 元朝也是一个矛盾丛生的时期,其对中国社会的断层和破坏也为中国现代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遗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11张PPT)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朝进入鼎盛
经济的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蜀锦冠全国、越窑邢窑、唐三彩闻名世界; 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盛 唐 气 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风气开发、兼容并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隋 炀 帝
开通大运河 沟通南北
暴政亡国 618年
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李 渊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从 贞 观 之 治 到 开 元 盛 世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勤政任贤;完善三省六 “贞观之治” 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 严格考查官吏政绩;减轻人民负担。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玄奘西 游天竺 《大唐 西域记》
西
唐朝对 外友好 往来
东
日本遣唐使来华唐朝 文化传播到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至11课知识点填空汇总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_________年,_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___为都城,_________就是隋文帝。
2._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___,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顺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大趁势。
4.隋文帝采取巩固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王朝,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趁势。
5.隋朝在诸多方面有所发展,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___________,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____________,而这条运河的开通者是____________。
6.开通大运河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全长两千多公里。
四个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五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隋炀帝能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①够利用已有的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是在已经有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基础上开凿的。
第六第七题图片8.科举制的创建者是____________,科举制的确立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被______________垄断。
创立(隋朝)①隋文帝用___________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立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则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完善(宋朝)大幅度增加_______________名额,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权利,扩大了______________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一直维持了____________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_____________,忽视_____________,也阻碍了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年,隋炀帝在________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_____________,使人民___________,终于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隋炀帝好大喜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奢侈无度。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________________,只是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还_______________,迫使大量农民________,当__________,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第二课唐朝的建立与统一1.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建立唐朝,以__________为都城,他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贞观之治(唐太宗):客观原因他吸取了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因此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措施:①唐太宗___________,有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知人善任,__________善于谋略,___________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__科目,鼓励报考,___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_______________。
③减轻_________________,鼓励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
4.武则天的措施:①打击______________。
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创立_____________。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_________________政策和措施,重视_____________。
结果:社会经济得以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边疆得到________________。
为后来的_____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元盛世(唐玄宗)主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措施:①任用贤相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
②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文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盛唐气象1.农业出现了________和灌溉工具___________。
手工业________种类繁多,________冠于全国。
陶瓷生产水平也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2.看图完成内容。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交流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设立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5.唐玄宗时期,封渤海国首领为_____________,封回纥首领为____________,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_____。
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__________________。
(唐博和亲)唐中宗时期,将____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___________时期,唐博会盟碑。
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增进了_______________。
6.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政策。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
7.唐朝的社会风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故有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的诗歌平易近人,妇孺都能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特点__________,笔力险劲。
【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_____,他擅长________________画,代表作《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往1.遣唐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把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
【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人僧人________,到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回日本,为______________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鉴真的贡献}为日本设计_____________,前后_____东渡日本,共计___次,前___次失败,____次成功,双眼失明。
2.唐太宗贞观年间,_________历尽艰辛,西行________学习佛法,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唐朝交流频繁的原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的对外政策: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