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科学发展观
1、5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四日市发展成为“石油 联合 企业城“。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 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 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从1960年 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 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 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
19
经济发展
除了增长外, 还伴随着经济结 构、社会和政治 体制变革。
经济发展的衡量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它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成人识字率、预期寿命பைடு நூலகம் 婴儿死亡率三项构成,并以冰岛水平为基准。例如,1981年,冰岛、美国、新加坡、 中国、印度的人均GNP各为11 020美元、15 390美元、7 260美元、310美元和260美元, 而这5个国家的PQLI各为100、97、89和75。 所需资料容易找到,计算简便易行.但其所衡量的生活质量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考 虑到社会和心理上的许多因素,如安全感、公正、人权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2
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 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 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 发展观。
3
2、2004年9月,党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6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
7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落脚在新时期的中国国情和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上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核心思想、发展原则、路径选择、关键问题等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层次发展需求。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为人民谋福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物质、精神、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第三,社会建设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们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第五,党的建设要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
重要指导思想。
它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思想的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民族、个人的繁荣富强。
二、发展要以人为本。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各种成果必须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
四、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以人为本。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全面提升人民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四、创新驱动发展。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
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在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
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建设是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其次,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实现。
要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人民事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推动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要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种资源要协调利用,各个领域要相互协调,各个地区要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要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根本利益。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核心
科学发展观核心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人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要求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科学发展观倡导为人民谋利益、增进人民福祉。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识别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寻求协调的解决方案,避免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造成不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倡绿色发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五、文化引领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
科学发展观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首先,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目标和路径。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相关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八个关键要点:
1. 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始终要坚持的首要任务。
2. 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4. 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5.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 开放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7. 共享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 加强党的领导:强调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领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对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影响。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知识点又相互联系。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核心内涵和实质本质含义,当代大学生如践行科学发..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核心内涵和实质本质含义,当代大学生如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代大学生如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何以自己的行动正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呢?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4日下午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其次,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提倡统筹兼顾。
这是指在发展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发展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现实与长远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技术进步。
它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推进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立足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时代中国特殊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它包含了许多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即经济社会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各区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三、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推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即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五、全面协调可持续安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安全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注重协调、注重可持续性、注重安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保障。
六、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即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发展,并推进城乡一体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问题,并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八、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即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推进改革。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改革,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描述摘要: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发展中的应用四、科学发展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正文: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它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国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取得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共生。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持久发展。
4.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发展中的应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在政策制定、发展战略等方面都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四、科学发展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启示:1.个人发展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自身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价值。
2.社会发展方面:我们要倡导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4.社会责任方面: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概括。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要义,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强调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要关注人的尊严、权益和参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倡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
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区域发展要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统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发展中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主要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
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统筹兼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科学发展观名词解释
科学发展观名词解释科学发展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一种发展观。
下面对科学发展观中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一、发展:发展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是指物质和社会文明从原始状态向着更加完善和进步的状态发展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但也要求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协调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学:科学是指通过实证、理性、系统化的方法来了解和认识客观规律的活动和体系。
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实践,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础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发展是一个根据客观规律运动的过程,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动态规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全面:全面是指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即全面内外、全面客观、全面协调。
全面发展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全面协调是指要协调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平衡发展。
五、协调:协调是指发展要坚持协调发展,即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协调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之间保持平衡,避免一方面的单一发展而导致其他方面的失衡。
协调发展强调均衡发展和创新发展之间的统一,强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六、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避免牺牲环境资源的长期利益来追求短期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先进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求实精神、深邃的前瞻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探索在激烈国际竞争、重大社会转变、复杂利益格局条件下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开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高度认同,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试题: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答案:(A)。
相关阅读: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一样地区、不一样部门、不一样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礼貌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礼貌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必须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我们这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科学发展观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的理论,是一种指导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所以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实现协调发展。
这要求我们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当前满足人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代际的需求和资源环境的限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同时,它也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在实践中,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它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也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首先,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性的,意味着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是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强调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
其次,科学发展观具有发展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重视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它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它注重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强调发展的全面、全面、全面。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
以人为本意味着发展要以人民的需要和愿望为基础,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使人民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基本保障,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
其次,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意味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社会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全面协调还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关系。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有长远视野,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遵循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原则,要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共计200题)一、单项选择题(70题)1、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由既定不变的概念、结论和公式构成的狭隘、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
以上这段表述所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B)。
A.实践的品质B.与时俱进的品质C.批判的品质D.时代的品质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一切从实际出发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科学技术B.革命C.改革D.创新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C)。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国家5、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B.经济与自然的关系C.经济、自然、人口的关系D.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7、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
A.与时俱进B.开拓进取C.改革创新D.求真务实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以(C)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促进发展B.完善体制机制C.改善民生D.扩大就业9、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D)。
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0、在我国现阶段,知识分子属于(D)。
A.新的社会阶层B.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1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广大人员是属于(D)。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C.社会主义劳动者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是(A)。
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B.党的思想建设C.反腐倡廉建设D.党的制度建设13、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和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C)。
A.理论建设B.组织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D.作风建设14、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C)。
A.创新B.改革C.发展D.稳定15、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A)。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自主创新16、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是在党的(D)。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8、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C)。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C)。
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20、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这一重要论断的领导人是(C)。
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周恩来2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
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C.国民收入D.财政收入22、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B)。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C.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D.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3、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B)。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D.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B)。
A.科技B.人才C.教育D.创新25、现阶段,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A)。
A.扩大内需B.建设创新型国家C.扩大出口D.扩大投资26、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城乡一体化B.统筹城乡发展C.深化农村改革D.工业反哺农业2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2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C)。
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低碳经济C.建设生态文明D.保护生态环境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C)。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1、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在首位的是(C)。
A.繁荣文化市场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创新文化体制32、党的十七大提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C.化解各种社会矛盾D.提高群众生活水平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34、民生之本是(B)。
A.教育B.就业C.社会保障D.科学技术35、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C)。
A.称霸世界B.世界和平C.实现祖国统一D.打败西方3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B)。
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D.社会和谐3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A)。
A.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B.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B)。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祖国统一C.坚持社会主义D.依法治国39、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40、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C)。
A.就业B.分配机制C.教育公平D.社会保障体系41、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4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A.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43、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是(D)。
A.坚持以开拓的精神跨越前进中的阻碍B.坚持以创新的思路破解改革中的难题C.坚持以坚强的领导团结建设中的力量D.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4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A)。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4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A)。
A.三个转变B.两个坚持C.四个尊重D.以人为本46、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A)。
A.科技B.人才C.教育D.改革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4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2012年(B)。
A.10月28日B.11月8日C.11月14日D.12月15日50、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C)。
A.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实现共同富裕5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B)。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D.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5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秉持的时代理念是(A)。
A.互利共赢B.多元平衡C.安全高效D.平等竞争53、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A)。
A.城乡二元结构B.城乡差距C.农业现代化水平低D.城镇化水平低5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
A.开源节流B.节约资源C.保护环境D.治理污染55、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涵义中的(B)。
A.民主法治B.充满活力C.诚信友爱D.公平正义56、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
A.保障和改善民生B.维护社会稳定C.改革深化管理体制D.创新社会治理57、关于小康生活的表述正确的是(C)。
A.经济特别发达B.生活特别富裕C.温饱有余,富裕不足D.百姓特别有钱58、十七大确立的收入分配原则(C)。
A.兼顾效率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公平优先,效率其次59、自主创新是(D)。
A.什么都自己干B.完全由自己创新,绝不学习别人C.闭门造车D.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60、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C)。
A.生产发展B.乡风文明C.管理民主D.村容整洁61、以下称其为低碳经济的做法是(D)。
A.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农田作物B.发电厂对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脱硫C.许多废弃物不填埋或焚烧,而是回收利用D.采用空气源热能或者地下水循环调节室温6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B)为重点。
A.开展文化交流B.体制机制创新C.消灭外来文化影响D.加大财政投入63、下列不属于我国当前总体小康特点的是(D)。
A.低水平B.不全面C.发展不平衡D.仍旧很穷64、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65、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是(B)。
A.社会保障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优抚安置6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C)。
A.为人民服务B.国际主义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67、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C)。
A.教育问题B.人口问题C.“三农”问题D.环境问题68、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D)。
A.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B.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C.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69、文化建设应该把(C)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