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推和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力的形式。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推和拉的重要性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预先准备好茶杯、纸片、弹簧等材料作为实践和示范所需。

2.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用于介绍推和拉的不同场景和用途。

教学过程
1. 导入(约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推和拉吗?
- 你能举例子说明推和拉的场景和用途吗?
2. 探究推和拉的区别(约10分钟)
教师示范使用一张纸片,分别用推和拉的方式将茶杯推动一段距离。

学生观察并回答:
- 推和拉的动作有什么区别?
- 茶杯是如何移动的?
3. 实践推和拉的重要性(约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

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打开门、推开椅子等,让他们用推和拉两种方式进行实践,并观察并记录下
两种方式的不同。

学生讨论和分析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
适用性。

4. 课堂讨论(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践过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在你们的实践中,你们观察到了推和拉的哪些重要性?
- 你们觉得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合中很重要?
5. 结束(约5分钟)
教师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推和拉的原理。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对推和拉的基本认识、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推和拉的动作。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推和拉来实施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学生能够体验推和拉的力量,认识到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包括推和拉的动作图示。

2.物品,如纸箱、绳子、书本等,用于示范推和拉的动作。

3.简单的道具,如轮子、推车等,用于实践推和拉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推和拉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顾推和拉的概念。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常活动,如推门、拉扯绳子等。

步骤二:引入(15分钟)1.教师示范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辨别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推组和拉组,分别模仿相应的动作进行示范,并由同伴辨认。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准备的物品或道具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2.学生可以通过推轮子、拉绳子等方式,体验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纸箱,并通过推和拉的方式将纸箱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2.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将纸箱移动得最快、最准确。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邀请学生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推和拉的作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推和拉的知识,如推门、拉拉链等。

2.给学生提供更多推和拉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观察并辨认。

3.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力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拉。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以推和拉为主题,通过图片、物品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实施推和拉的动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

通过小组比赛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外,教学延伸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能够深入思考推和拉的原理与规律。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还理解不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拉抽屉、推门等,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小车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推和拉的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实验,如吹气球、拉气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气球和小车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如提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拉抽屉、推门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直观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图片。

3.场地: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绳子使小车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和拉对物体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应用;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2. 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练册;2. 实验器材:小车、绳子、物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可以被推动或拉动?-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区别,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新知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推和拉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推和拉的效果。

3. 探究实验(15分钟)- 分组进行小型实验:使用小车、绳子和物体,让学生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概念巩固(10分钟)- 提问学生:推和拉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并帮助他们理清推和拉的应用场景。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 鼓励学生口头表达或绘制图画,展示推和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复;- 引导学生思考下节课的研究内容。

第二课时:练与评价1. 复导入(5分钟)- 通过口头提问或展示图片,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确保学生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应用有清晰的理解。

2. 练训练(20分钟)- 发放教学练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题;- 监督学生的练过程,及时解答疑惑。

3. 实践应用(10分钟)- 配置一些场景,让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总结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互相评价和反馈。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推和拉的理解;-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推和拉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推和拉》,主要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推和拉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辨别和实践推和拉的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的含义,并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人在推一辆自行车,另一张图片上有一个人在拉一辆手推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 教师解释推是用力使物体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推门、推车等。

拉是用力使物体远离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拉车、拉绳子等。

-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推和拉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推和拉的动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 能够区分推和拉的不同特征;- 能够应用推和拉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或实物:推和拉的示意图、物体的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材料等。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推和拉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出问题。

步骤二:探究推和拉的特征1.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推和拉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发现推的特征是物体远离自己,并且需要用力;拉的特征是物体靠近自己,并且需要用力。

3.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步骤三:应用推和拉的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推门、拉车等。

2.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推门才能进去?为什么要拉车才能移动?3. 引导学生认识到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或状态。

4. 拓展练1. 在课堂上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

2. 出示推和拉的图片,让学生分别用推和拉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移动。

5.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特征和应用。

2. 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回答他们的问题。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实践,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和拉的定义、推拉的作用、推拉的例子以及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法:展示推拉的例子,进行推拉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自带的推拉玩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推和拉的概念。

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推和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推拉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玩具,当我推它的时候,它会向前运动;当我拉它的时候,它会向后运动。

这就是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7.推和拉【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购物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小推车1个学生材料:拉力器1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导入:在购物时,我们是如何让小车动起来的?学生回答并示范动作师:刚刚大家看清他的动作了吗?他做了什么动作呢?——推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让他动起来?学生示范动作——拉总结:推和拉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推和拉。

(出示课题)2.师:演示推车和拉车,为什么我推不动呢?交流总结:第一步要先接触,第二步要用力。

3.师:推和拉有什么不同呢?总结:推是让物体前进,拉是让物体后退;推是让物体远离,拉是让物体靠近。

推和拉方向不同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1.师生活动:我做你猜,这是推还是拉?推门、拉门、拉桌子、推桌子、拉抽屉、推抽屉、拉黑板、推黑板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哪里还有推和拉?【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对推和拉的潜概念。

3.出示生活中推拉的图片,谁在推,谁在拉?【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4.力量大比拼:(1)扳手腕。

(2)给运载火箭的推力排排序。

(3)通过拉力器,比比谁的拉力大。

(4)拔河比赛(5)推桌子活动,体验推力大小【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之分的。

5.展示纸蝙蝠【设计意图】让科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7.推和拉接触用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

2.7《推和拉》教案

2.7《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推和拉》备课人:王艺桦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拉力器2个。

学生材料:每组一个自制小抽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天气不错,村长准备带喜羊羊他们一起去郊游。

走到门口,发现可恶的大灰狼在门口放了一堆重物,让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把重物搬走呢?)1.出示图片:推车2.组织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并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揭题板书)3.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这是推,还是拉?(师:重物在羊村外面,我们要先开门。

村长把大门的钥匙放在了他办公室的抽屉里,那下面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打开村长的办公室门,这是推还是拉?那开、关抽屉呢?下面进入活动一)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2.学生小组活动,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

3.小组汇报。

4.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第一步:接触,第二步:确定推的方向,第三步:用力。

5.教师总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都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板书)活动二:拉一拉,比一比(师:推和拉都需要用力,让我们玩一玩拉力器,看看谁是大力士?一起进入活动二吧!)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2.让两位同学拉一拉拉力器,其他同学观察。

3全班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4.带领学生认识推力也有大小。

教材例举的是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数据,这是很大的数据,在比大小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火箭飞需要巨大的推力。

5.给不同型号的火箭排排序。

活动三:小小裁判(师:小推车的数量不够,为了加快速度,帮忙的人们选择直接推,我们来看看他们推往哪个方向?)1.请学生读活动要求。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一、实验名称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二、实验目的1.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方式;2.掌握物理实验过程;3.能够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三、实验材料1.平衡木、两个人;2.拉力计、不同长度的绳子、重物、板条箱。

四、实验过程1.实验1:平衡木上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平衡木上的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2)实验步骤:① 将平衡木竖起来,令两个人站在平衡木的两端,并保持平衡。

② 在平衡木中间放置一个小球,观察球的位置变化。

③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左边推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④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右边拉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向左推平衡木,小球会向右移动,向右拉平衡木,小球会向左移动。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衡木上的推和拉都可以影响平衡木上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

2.实验2:绳子和拉力计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对拉力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将拉力计的夹钳固定在一张桌子上,拉力计上方悬挂一根长度为100cm的绳子。

② 在绳子的尾部预先悬挂重物。

③ 以悬挂重物的那一端为起点,在绳子上标注长度标尺。

④ 向上拉绳子,通过拉力计观察拉力的示数,并记录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拉力增加时绳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增加。

3.实验3:板条箱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推或拉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实验前,准备好5个不同大小的板条箱。

②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③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大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④ 请一名学生拉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现象。

2. 讲解: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演示:展示推和拉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说说生活中用到推力和拉力的例子)
5、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我猜
(1)PPT介绍游戏规则(分为两组,每组派两名同学来玩你做我猜的游戏,一名 学生根据老师的题卡做动作,另一名同学猜,哪组猜对的多,哪组获胜)
(2)学生做游戏
(3)教师奖励做游戏同学
(4)教师小结:关门是推,用的是推力;开门是拉,用的是拉力。推和拉是常见 的用力方法。
2、出示课本第24页的下面两幅拔河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 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两幅插图,边观察边思考冋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 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 方向拉动。
3、教师小结:气球,还有好多物体的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一一用力以后。(板书: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一一推和拉。(板书课题:7、推和拉)学生齐读课 题。
(二)
认识拉和推。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
教师拿出购物车,指名让学生把购物车推走,指名学生把购物车拉回来
课堂教学一一教学设计
姓名
陈晓艳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7推和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 结果也不一样。
3、教师小结
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 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意力的 方向。
(四)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 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 不一样的。
7
推和拉
推力
板书设计
用力
最常见的两种力
拉力
大小
方向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 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二种运载火刖中,以长征7号 的起飞推力最大,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 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 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 推力小。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 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 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 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板书: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三)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拉力大比拼
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 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
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 力大,谁的拉力小?
教学重点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பைடு நூலகம்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法学法
操作法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气球购物车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气球,问学生气球的样子(瘪的)
2、找学生吹气球,问为什么能吹起来?(用力吹了)
教师不用力吹气球,问学生为什么没吹起来?(没用力吹)
3、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指名回答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 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 作,用的是拉力。
4、推和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动作 呢?
(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老师不用力推和拉,冋学生购物车为什么不动?(没有用力)
教师小结:用力推或拉物体才会移动,那我们给这两种力起个名字好不好?(好) 用力推就叫(学生:推力)用力拉就叫(拉力)
2、同学们做很好,总结的也很好,那么会区分推和拉吗?(会)那好,我们来看看 这幅图。PPT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 谁在推,谁在拉?
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最大。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最大的同学。
(二)推力大比拼
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 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最大,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