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小专题四活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试题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复习(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D 中,分别以点A 和点D 为圆心,大于12AD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BD 、AD 于点C 、E .若AE=5cm ,△ABC 的周长=15cm ,则△ABD 的周长是( )A .35cmB .30cmC .25cmD .20cm C解析:C【分析】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MN 垂直平分线段AD ,∴AC=DC ,AE+ED=AD=10cm ,∵AB+BC+AC=15cm ,∴AB+BC+DC=15cm ,∴△ABD 的周长=AB+BC+DC+AD=15+10=25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点1(1,2020)P a -和2(2017,1)P b -关于x 轴对称,则()2021a b +的值为( ) A .1-B .1C .0D .2021- A解析:A【分析】 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a ,b 的值,进一步可得答案.【详解】解:∵1(1,2020)P a -和2(2017,1)P b -关于x 轴对称,得a-1=2017,1-b=2020.解得a=2018,b=-2019,∴()()()202120212021=2018201911a 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线段BC 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的延长线上,且DE DF AD ==,点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BED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 )A .不变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D解析:D【分析】 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0ABC ACB BAC ∠=∠=∠=︒,从而可得120EBD DC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BAD E CDF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BE CD =,从而可得BED 周长为BE BD DE BC AD ++=+,最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得出答案.【详解】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BAC ∴∠=∠=∠=︒,120EBD DCF ∴∠=∠=︒,DF AD =,CAD F ∴∠=∠,又6060BAD CAD BAC CDF F ACB ∠+∠=∠=︒⎧⎨∠+∠=∠=︒⎩, BAD CDF ∴∠=∠,DE AD =,BAD E ∴∠=∠,E CDF ∴∠=∠,在BDE 和CFD △中,EBD DCF E CDF DE FD ∠=∠⎧⎪∠=∠⎨⎪=⎩,()BDE CFD AAS ∴≅,BE CD ∴=,则BED 周长为BE BD DE CD BD AD BC AD ++=++=+,在点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BC 长不变,AD 长先变小后变大,其中当点D 运动到BC 的中点位置时,AD 最小,∴在点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BED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小后变大,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正确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4.如图,点O 是ABC 的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OD AB 交BC 于点D ,//OE AC 交BC 于点E ,若ODE 的周长为9cm ,那么BC 的长为( )A .8cmB .9cmC .10cmD .11cm B解析:B【分析】 由OB ,OC 分别是△ABC 的∠ABC 和∠ACB 的平分线和OD ∥AB 、OE ∥AC 可推出BD=OD ,OE=EC ,从而得出BC 的长等于△ODE 的周长即可.【详解】解:∵OD ∥AB ,OE ∥AC ,∴∠ABO=∠BOD ,∠ACO=∠EOC ,∵点O 是ABC 的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ABO=∠OBD ,∠ACO=∠OCE ;∴∠OBD =∠BOD ,∠EOC=∠OCE ;∴BD=OD ,CE=OE ;∴△ODE 的周长=OD+DE+OE=BD+DE+EC= BC∵ODE 的周长为9cm ,∴BC=9cm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5.如图,在ABC 中,AB AC =,108BAC ∠=︒,72ADB ∠=︒,DE 平分ADB ∠,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C解析:C【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出角的度数,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解:∵AB 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108BAC ∠=︒, ∴180108362B C ︒-︒∠=∠==︒, ∵72ADB ∠=︒, ∴18072BAD B ADB ∠=︒-∠-∠=︒,∴ADB BAD ∠=∠,∴AB BD =,∴ABD △是等腰三角形,∵1087236DAC BAC BAD ∠=∠-∠=︒-︒=︒,∴DAC C ∠=∠,∴AD CD =,∴ACD △是等腰三角形,∵DE 平分ADB ∠, ∴1362ADE BDE ADB ∠=∠=∠=︒, ∴18072AED ADE DAE ∠=︒-∠-∠=︒, ∴AED DAE ∠=∠, ∴DE DA =, ∴ADE 是等腰三角形, ∵BDE B ∠=∠, ∴BE DE =, ∴BED 是等腰三角形,一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A .25或60B .40或60C .25或40D .40C解析:C【分析】 当顶角为50°时和底角为50°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当顶角为50°时,底角为:(180°−50°)÷2=65°.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65°=25°.当底角为50°时,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50°=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同时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7.已知点(),3M a ,点()2,N b 关于x 轴对称,则2020()a b +的值( ) A .3-B .1-C .1D .3C 解析:C【分析】根据关于坐标轴对称的规律,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另一个坐标变为相反数即可获得a 和b 的值,然后即可得解.【详解】∵点(),3M a ,点()2,N b 关于x 轴对称∴2a =,3b =-∴()()20182018231a b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熟记规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形中 30°的对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B .若a + b = 3,ab = 2,则a - b = 1C .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且仅有一个D .等腰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顶角的顶点三点共线D 解析:D【分析】对每个选项一一分析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详解】解:A 、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中 30°的对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B 、错误,例如a =1,b=2,满足a + b = 3 , ab = 2,但不满足a - b = 1;C 、错误,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在三角形内部的有一个,是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还有三个,是三角形的外角角平分线的交点;D、正确,等腰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顶角的顶点三点共线,都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在△ABC中,内角∠BAC与外角∠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连接CP.下列结论:①∠ACB=2∠APB;②BP垂直平分CE;③PG=AG;④CP平分∠DCB;其中,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D解析:D【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证此结论;②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明此结论;③根据角平分线定义与平行线性质可得∠APG=∠BAP,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证此结论;④如下图,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PM=PN,PM=PO,则PN =PO,即可证明结论.【详解】解:∵AP平分∠BAC,PB平分∠CBE,∴∠CAB=2∠PAB,∠CBE=2∠PBE,∵∠CBE=∠CAB+∠ACB,∠PBE=∠PAB+∠APB,即∠CBE=∠CAB+2∠APB,∴∠ACB=2∠APB.故①正确;∵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②正确;∵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PG =AG .故③正确;如图,过点P 作PM ⊥AE 于点M ,PN ⊥AD 于点N ,PO ⊥BC 于点O ,∵AP 平分∠BAC ,PB 平分∠CBE ,∴PM=PN ,PM=PO ,∴PN =PO ,∴CP 平分∠DCB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CB =45°,点D 是AB 中点,AF ⊥CD 于点H ,交BC 于点F ,BE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点E ,给出下列结论:①∠BAE =∠ACD ,②△ADC ≌△BEA ,③AC =AF ,④∠BDE =∠EDC ,⑤BC ⊥DE .上述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 .①②⑤B .②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A解析:A【分析】 由90BAE FAC ∠+∠=︒,90ACD FAC ,得出BAE ACD ∠=∠,①正确;由ASA 证明ADC BEA ∆≅∆,②正确;由AC AB AF ,得出③不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BE =,由AD BD =,得出BE BD =,45BDE EDC ,④不正确;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出⑤正确;即可得出结论.【详解】90BAC ∠=︒,45ACB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E FAC ∠+∠=︒,AB AC ∴=,45CBA ACB ,AF CD ⊥,90AHC ∴∠=︒,90ACD FAC ,BAE ACD ∴∠=∠,①正确;//BE AC ,180ABE BAC ,90ABE ∴∠=︒,在ADC ∆和BEA ∆中,90CADABE ACAB ACD BAE()ADCBEA ASA ,②正确; AC AB AF ,∴③不正确; ADC BEA , AD BE ∴=,点D 是AB 中点,AD BD ∴=,BE BD ∴=,45BDE EDC ,④不正确;90ABE ∠=︒,BE BD =,45CBA ∠=︒,45EBP ,即BP 平分ABE ∠,△B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可得BC ⊥DE ,⑤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先作出点P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将该对称点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P 1,称为完成一次图形变换,再将点P 1进行同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点P 2,以此类推,则点P 2020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分析】按程序先作y 轴对称求出点坐标横坐标-2纵坐标-1完成一次图形变换求出P 变换后的坐标找出几次变换后规律奇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0偶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2纵坐标变一次下移一个单位【详解】解:完成解析:(2,2017)--【分析】按程序先作y 轴对称,求出点坐标,横坐标-2,纵坐标-1,完成一次图形变换求出P 变换后的坐标,找出几次变换后规律奇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0,偶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2,纵坐标变一次下移一个单位.【详解】解:完成1次图形变换,点P (2,3)关于y轴的对称点(2,3),横坐标2-2=0,纵坐标3-1=2,P1(0,2),完成2次图形变换,点P1(0,2)关于y轴的对称点(0,2),横坐标0-2=-2,纵坐标2-1=1,P2(-2,1),完成3次图形变换,点P2(-2,1)关于y轴的对称点(2,1),横坐标3-3=0,纵坐标1-1=0,P3(0,0),完成4次图形变换,点P3(0,0)关于y轴的对称点(0,0),横坐标0-2=-2,纵坐标0-1=-1,P4(-2,-1),……,完成2020次图形变换,点P2019(0,3-2019)关于y轴的对称点(0,-2016),横坐标0-2=-2,纵坐标-2016-1=-2017,P2020(-2,-2017).故答案为:(-2,-2017).【点睛】本题考查图形规律探索问题,掌握图形程序变换的轴对称性质和平移特征,关键是找到变换规律奇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0,偶次变换点的横坐标x=-2,纵坐标变一次下移一个单位.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8,0),△AOP为等腰三角形,且△AOP的面积为16,则满足条件的P点个数是______.10【分析】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只需分两种情况考虑:OA当底边或OA当腰当OA是底边时有2个点;当OA是腰时有8个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80)∴OA=8设△AOP的边OA上的高是h则×8×h解析:10【分析】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只需分两种情况考虑:OA当底边或OA当腰.当OA是底边时,有2个点;当OA是腰时,有8个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8,0),∴OA=8,设△AOP的边OA上的高是h,则12×8×h=16,解得:h=4,在x轴的两侧作直线a和直线b都和x轴平行,且到x轴的距离都等于4,如图:①以A 为圆心,以8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 和直线b 分别有两个点,即共4个点符合, ②以O 为圆心,以8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 和直线b 分别有两个点,即共4个点符合, ③作AO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a 、b 于一点,即共2个点符合,其中,没有重复的点,∴4+4+1+1=1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13.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其中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四个结论:①ACE DBC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BD CE =.一定正确的是______.②③④【分析】根据题意易证△ABD ≌△ACE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余角的性质角的和差关系可进行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答案【详解】解:∠DAC=∠DAC △ABD ≌△ACEBD=CE ∠ABD=∠ACE④正确;解析:②③④【分析】根据题意易证△ABD ≌△ACE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余角的性质、角的和差关系可进行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答案.【详解】 解:90BAC DAE ∠=∠=︒,∠DAC=∠DAC ,∴BAD CAE ∠=∠,AB AC =,AD AE =,∴△ABD ≌△ACE ,∴BD=CE ,∠ABD=∠ACE ,④正确;∵AB AC =,90BAC ∠=︒,∴∠ABC=∠ACB=45°,即∠ABC=∠ABD+∠DBC=45°,∴45ACE DBC ∠+∠=︒,②正确;∵90BAC ∠=︒,∴∠ABC+∠ACB=90°,∴∠DBC+∠DCB=90°,∴BD ⊥CE ,③正确;∴由题意可知ACE DBC ∠=∠不一定成立,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48OA =,则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______.【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2=A2B2=OA3OA3=A3B3=OA4…再将解得OA3==OA2==OA1=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A1B1A2是等边解析:12n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再将48OA =解得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A 2B 1,∠B 1A 1A 2=∠A 1B 1A 2=60°∵∠MON=30°,∴∠OB 1A 1=30°,∠OB 1A 2=90°∴OA 1=A 1B 1=12OA 2, 同理可得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 ∵48OA =∴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 以此类推△A n B n A n+1的边长为2n-1.故答案为2n-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得出的数值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MON=30°,点123A A A 、、…在射线ON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1a ,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2a ,以此类推.若11OA =,则2021a =____.【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即:a1=1a2=2a3解析:20202【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 1B 1∥A 2B 2∥A 3B 3,以及A 2B 2=2B 1A 2,得出A 3B 3=4B 1A 2=4,A 4B 4=8B 1A 2=8,A 5B 5=16B 1A 2,即:a 1=1,a 2=2,a 3=4,a 4=8,,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A 2B 1,∠3=∠4=∠12=60°,∴∠2=120°,∵∠MON=30°,∴∠1=180°-120°-30°=30°,又∵∠3=60°,∴∠5=180°-60°-30°=90°,∵∠MON=∠1=30°,∴OA 1=A 1B 1=1,∴A 2B 1=1,∵△A 2B 2A 3、△A 3B 3A 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4=∠12=60°,∴A 1B 1∥A 2B 2∥A 3B 3,B 1A 2∥B 2A 3,∴∠1=∠6=∠7=30°,∠5=∠8=90°,∴A 2B 2=2B 1A 2=2,A 3B 3=2B 2A 3,∴A 3B 3=4B 1A 2=4,A 4B 4=8B 1A 2=8,A 5B 5=16B 1A 2=16,即:a 1=1,a 2=2,a 3=4,a 4=8,,以此类推:a n =2n-1.∴2021a =20202,故答案是:2020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 3B 3=4B 1A 2,A 4B 4=8B 1A 2,A 5B 5=16B 1A 2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16.如图,已知点D 、点E 分别是边长为2a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AB 、的中点,连接,AD 点F 为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 BF 、若,AD b =则BEF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分析】过C 作CE ⊥AB 于E 交AD 于F 连接BF 则BF+EF 最小证△ADB ≌△CEB 得CE=AD=b 即BF+EF=b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a 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解:过C 作CE ⊥AB 于E 交AD解析:+a b【分析】过C 作CE ⊥AB 于E ,交AD 于F ,连接BF ,则BF+EF 最小,证△ADB ≌△CEB 得CE=AD=b ,即BF+EF=b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a ,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解: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ABC是等边三角形,∴BE=12AB a=∵等边△ABC中,BD=CD,∴AD⊥BC,∴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合一),∴C和B关于直线AD对称,∴CF=BF,即BF+EF=CF+EF=CE,∵AD⊥BC,CE⊥AB,∴∠ADB=∠CEB=90°,在△ADB和△CEB中,∵ADB CEBABD CBE AB CB∠∠⎧⎪∠∠⎨⎪⎩===,∴△ADB≌△CEB(AAS),∴CE=AD=b,即BF+EF=b,∴B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E+CF=a+b,故答案为:a+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7.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以O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PD,如果PO=PD,那么AP的长是________.6【分析】连接OD由题意可知OP=DP=OD即△PDO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PA =∠PDB =∠DPA=60°推出△OPA ≌△P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OA =BP =3则AP =AB−BP =6【详解解析:6【分析】连接OD .由题意可知OP =DP =OD ,即△PDO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PA =∠PDB =∠DPA=60°,推出△OPA ≌△P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OA =BP =3,则AP =AB−BP =6.【详解】解:如图,连接OD ,∵PO =PD ,∴OP =DP =OD ,∴△PDO 为等边三角形,即∠DPO =60°,∵等边△ABC ,∴∠A =∠B =60°,AC =AB =9,∴∠OPA =180°−60°−∠DPA=120°−∠DPA∠PDB =180°−∠DPA−60°=120°−∠DPA∴∠OPA=∠PDB ,∴ 在△OPA 和△PDB 中,A B OPA PDB PO PD ∠=∠⎧⎪∠=∠⎨⎪=⎩∴△OPA ≌△PDB (AAS ),∵AO =3,∴AO =PB =3,∴AP =6.故答案是: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关键在于求证△OPA ≌△PDB .18.如图,点D 是ABC ∠内一点,点E 在射线BA 上,且15DBE BDE ∠=∠=︒,//DE BC ,过点D 作DF BC ⊥,垂足为点F ,若BE a =,则DF =___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分析】作DH ⊥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作DH ⊥AB 于H ∵∴∠DEH=∠DBE+∠BDE=30°∴DH=∵DE ∥BC ∴∠DBF=∠BDE ∴∠DB 解析:12a 【分析】作DH ⊥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作DH ⊥AB 于H ,∵15DBE BDE ∠=∠=︒∴∠DEH=∠DBE+∠BDE=30°,DE BE a ==∴DH=11=22DE a , ∵DE ∥BC ,∴∠DBF=∠BDE , ∴∠DBF=∠DBH ,又DF ⊥BC ,DH ⊥AB ,∴DF=DH=12a , 故答案为:12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如图,(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 (2)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H ,L 两点; (4)作直线HL 交AC 于点E ; (5)直线MN 与直线HL 相交于点O ;(6)连接OA ,OB ,O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①2OC OD =;②2AB OA =;③OA OB OC ==;④120DOE ∠=︒,正确的是____________.①③④【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O 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从而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垂线的性质进行逐项分析即可【详解】由题可得点O 为等边三角形AB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即:MN ⊥ABHL ⊥AC ∴根据等边三角形 解析:①③④【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O 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从而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垂线的性质进行逐项分析即可.【详解】由题可得点O 为等边三角形AB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即:MN ⊥AB ,HL ⊥AC ,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O=∠EAO=30°,AD=AE ,∴△ADO ≌△AEO ,∴OD=OE ,又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EAO=∠ECO=30°,∴在Rt △COE 中,OC=2OE ,∴OC=2OD ,故①正确;在Rt △ABE 中,显然AB=2AE ,而OA >AE ,∴AB≠2OA ,故②错误;根据中垂线性质可得OA=OB ,OA=OC ,∴OA=OB=OC ,故③正确;在四边形ADOE 中,∠ADO=∠AEO=90°,∠DAE=60°,∴∠DOE=360°-90°×2-60°=12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理解题意中所作图形的本质是解题关键.20.如图①,点D 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AB 的中点,E 是BC 边上的一点,将这张纸片沿DE 翻折成如图②,使BE 与AC 边相交于点F ,若图①中AB =2,则图②中△CEF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分析】如图作DM ⊥AC 于MDH ⊥BC 于HDN ⊥EB 于N 连接DF 首先证明△DFB ≌△DFC 推出CF=BF 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作DM ⊥AC 于MDH ⊥BC 于HDN ⊥EB 于N 解析:2【分析】如图,作DM ⊥AC 于M ,DH ⊥BC 于H ,DN ⊥EB 于N ,连接DF .首先证明△DFB ≌△DFC ,推出CF=BF ,可得()CEF C EF CF EC EF FB EC =++=++=EB EC EB EC CB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B C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作DM ⊥AC 于M ,DH ⊥BC 于H ,DN ⊥EB 于N ,连接DF .∵,90CA CB ACB ''=∠=︒,AD B D '=,∴CD DB AD DB '===,45DCB DCA '∠=∠=︒,45B B '∠=∠=︒.∴DH DM =,,B DE BDE '≌,DH DN ∴=,DH DM DN ∴==∴DFM DFN ∠=∠,∵∠BFM=∠EFC ,∴∠DFB=∠DFC ,在△DFB 和△DFC 中,B DCF DFB DFC DF DF ∠=∠⎧⎪∠=∠⎨⎪=⎩,∴△DFB ≌△DFC ,∴CF=BF ,∵()CEF C EF CF EC EF FB EC =++=++=EB EC EB EC CB ''+=+=, ∵2AB '=,∴224B C AC '+=,,B C AC '= 2.B C '∴= (负根舍去)2.CEF C ∴=故答案为: 2.【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如图,△ABC 是边长为12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M 、N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1)若点M 的运动速度是2cm/s ,点N 的运动速度是4cm/s ,当N 到达点C 时,M 、N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当t=2时,判断△B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它们的速度都是2cm/s ,当点M 到达点B 时,M 、N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t 为何值时,△MBN 是直角三角形?解析:(1)△BMN 是等边三角形,见解析;(2)当t=2或t=4时,△BMN 是直角三角形.【分析】(1)先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得,当t=2时,AM =4,BN=8,继而证明BM=BN ,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即可;(2)若△MBN 是直角三角形,则∠BNM=90°或∠BMN=90°,根据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性质列方程解题即可.【详解】解:(1)△BMN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M =4,BN=8,∵△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是12∴BM=12-4=8,∠B=60°∴BM=BN∴△BMN 是等边三角形;(2)△BMN 中,BM=12-2t ,BN=2t①当∠BNM=90°时,∠B=60°∴∠BMN=30° ∴12BN BM = ∴12(122)2t t =-∴t=2②当∠BMN=90°时,∠B=60°∴∠BNM=30°∴12BM BN = ∴112222t t -=⨯ ∴t=4综上:当t=2或t=4时,△BMN 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几何动点与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涉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E 、F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AE =CF ,且CE 、BF 交于点P ,且EG ⊥BF ,垂足为G .(1)求证:∠ACE =∠CBF ;(2)若PG =1,求EP 的长度.解析:(1)见解析;(2)PE=2【分析】(1)证明△ACE≌△CBF(SAS),即可得到∠ACE=∠CBF;(2)利用由(1)知∠ACE=∠CBF,求出∠BPE=60°,又EG⊥BF,即∠PGE=90°,得到∠GEP=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EP 的长.【详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BCF=60°,AB=AC,在△ACE与△BCF中,AC=BC,∠A=∠BCF,AE=CF,∴△ACE≌△CBF(SAS),∴∠ACE=∠CBF;(2)解:∵由(1)知,∠ACE=∠CBF,又∠ACE+∠PCB=∠ACB=60°,∴∠PBC+∠PCB=60°,∴∠BPE=60°,∵EG⊥BF,即∠PGE=90°,∴∠GEP=30°,∴在Rt△PGE中,PE=2PG,∵PG=1,∴PE=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ACE≌△CBF.23.如图,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1、B1、C1分别为A、B、C的对应点);(2)△ABC的面积为;点B到边AC的距离为;(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A+MB最小,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A+MB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解析:(1)见解析;(2)112,113434;(3)存在,17 【分析】 (1)根据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找出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2)利用△ABC 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即可得出答案,点B 到边AC 的距离即为△ABC 的AC 边上的高,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根据已求得的△ABC 的面积从而求解结果;(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先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与x 轴相交于点M ,此时MA +MB 最小,且最小值为线段A 'B 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 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S △ABC =11111451235342222⨯-⨯⨯-⨯⨯-⨯⨯=. 设点B 到边AC 的距离为h ,∵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AC 223534+=∵11122ABC Sh AC ==, 即1113422h =, 解得113434h =. 故答案为:1121134 (3)如图,在x 轴上存在一点M ,使得MA +MB 最小,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与x 轴相交于一点,此交点即为点M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此时MA +MB 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MA =MA ', ∴22'4117MA MB A B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掌握轴对称与坐标变换并根据题意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 ∠的平分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F 是BE 的中点,连接CF 并延长交AD 于点G .(1)求证:BCG DCG ∠=∠.(2)若50CGD ︒∠=,58ABC ︒∠=,求ADE ∠的度数.解析:(1)见解析;(2)111ADE ︒∠=.【分析】(1)根据BE 平分ABC ∠,得到12ABF CBF ABC ∠=∠=∠,由 AB CD ∥,可证得BCE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F 为BE 的中点,可证BCG DCG ∠=∠;(2)根据AB CD ∥,58ABC ︒∠=,可得 122BCD ︒∠=,利用CG 平分BCD ∠,求得1612GCD BCD ︒∠=∠=,根据 50CGD ︒∠=,ADE CGD GCD ∠=∠+∠,可求得 111ADE ∠=︒.【详解】解:(1)∵BE 平分ABC ∠,∴12ABF CBF ABC ∠=∠=∠. ∵AB CD ∥,∴ABF E ∠=∠,∴CBF E ∠=∠,∴BC =CE , ∴BCE 是等腰三角形.∵F 为BE 的中点,∴CF 平分BCD ∠,即BCG DCG ∠=∠.(2)∵AB CD ∥, ∴180ABC BCD ∠+∠=︒.∵58ABC ︒∠=,∴122BCD ︒∠=.∵CG 平分BCD ∠,∴1612GCD BCD ︒∠=∠=. ∵50CGD ∠=︒,ADE CGD GCD ∠=∠+∠,∴111AD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等知识点,判断出△BCE 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所给平面直角坐标系(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6,0A -,()2,0B -,()4,2C -,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并写出1B 的坐标;(2)在y 轴上画出点P ,使PA PC +最小;(3)在(1)的条件下,在y 轴上画出点M ,使11MB MC -最大.解析:(1)见解析;B 1(2,0);(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即可;(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详解】解:(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如图;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则PA+PC=PA+PC 1=AC 1,则点P 为所求,如图;(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1MB MC -最大=C 1B 1,如图.【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6.如图,在ABC ∆中,60B ∠=︒,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方向,在线段BC 上运动.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连结AM ,并以AM 为边在线段BC 上方,作等边AMN ∆,连结CN .(1)当_________BAM ∠=时,2AB BM =;(2)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得ABC ∆为等边三角形;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求证:CN CM AC +=;解析:(1)30;(2)AB=AC;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解答;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得△BAM≌△CAN(SA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证结论.【详解】(1)当∠BAM=30°时,∴∠AMB=180°﹣60°﹣30°=90°,∴AB=2BM;故答案为30;(2)添加一个条件AB=AC,可得△ABC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AB=AC;①∵△ABC与△AMN是等边三角形,∴BC=AB=AC,AM=AN,∠BAC=∠MAN=60°,∴∠BAC﹣∠MAC=∠MAN﹣∠MAC,即∠BAM=∠CAN,∴△BAM≌△CAN(SAS),∴BM=CN,∴BM+CM=CN+CM即BC=AC=CN+CM.【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知识.27.如图,在ABC ∆中,AB AC =.(1)尺规作图: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连结BE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6AB =,4BC =,求BEC ∆的周长.解析:(1)见详解;(2)10.【分析】(1)分别以A 、B 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AB 长度为半径画弧,在AB 两边分别相交于两点,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为AB 的垂直平分线;(2)由中垂线的性质得AE =BE ,根据△EBC 的周长=BE +CE +BC =AE +CE +BC =AC +BC ,进而可得答案.【详解】(1)如图所示:(2)∵6AB =,∴6AC AB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BE ,∴BEC ∆的周长=BC+CE+BE=BC+CE+AE=BC+AC=4+6=10.【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8.已知,如图ABC ,AE 平分BAC ∠,EF AB ⊥,垂足为F ,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EG AC ⊥,垂足为点G ,ED 垂直平分BC ,D 为垂足,连结BE ,CE . 求证:BEF CEG △≌△.解析:见解析【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F EG =,再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 CE =,最后证明Rt △BEF ≌Rt △CEG 即可.【详解】证明:AE ∵平分FAC ∠,EF AF ⊥,EG AC ⊥,EF EG ∴=, DE 垂直平分BC ,BE CE ∴=,EF AF ⊥,EG AC ⊥,90BFE CGE ∴∠=∠=︒,在Rt BEF 和Rt CEG △中,BE CE EF EG =⎧⎨=⎩Rt Rt (HL)BEF CEG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第13章轴对称专题训训2“三线合一”解题的六种技巧(含答案)
:(第2题)专训2三线合一”解题的六种技巧名师点金:等腰三角形中的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 ”只要知道其中 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 两线”运用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 相等或垂直关系,可减少证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継藝;利用三线合一 ”求角1如图,房屋顶角/ BAC = 100 °过屋顶 A 的立柱 AD 丄BC ,屋檐 AB = AC.求顶架上 的/ B ,/ C ,Z BAD ,/ CAD 的度数.塗粲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2. 如图,在△ ABC 中,AB = AC , AD = DB , DE 丄 AB 于点 E ,若 BC = 10,且厶 BDC 的周长为24,求AE 的长.1题)礎龜亍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角)相等3. 已知△ ABC 中,/ BAC = 90° AB = AC, D 为BC 的中点.⑴如图①,E, F分别是AB, AC上的点,且BE = AF,试判断厶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⑵如图②,若E, F分别为AB, CA的延长线上的点,且仍有BE= AF.请判断△ DEF 是否仍有(1)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潍齡: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4. 如图,在△ ABC中,AC= 2AB, AD平分/ BAC, E是AD上一点,且EA = EC.求证:EB丄AB.(第4遴窪::利用 三线合一 ”证线段的倍数关系(构造三线法)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AB = AC , / BAC = 90°BF 平分/ ABC ,CD 丄BD 交BF 的延长线于点 D.试说明:BF = 2CD.鑒瑟1利用三线合一 ”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构造三线法)6.如图,在△ ABC 中,AD 丄BC 于点D ,且/ ABC = 2 / C.试说明: CD = AB + BD.B D答案1.解:因为 AB = AC ,/ BAC = 100 ° AD 丄 BC ,所以/ B = Z C = 40 ° / / CAD = 50°2. 解:因为△ BDC 的周长=BD + BC + CD = 24, BC = 10,所以 BD + CD = 14. T AD = BD ,••• AC = AD + CD = BD + CD = 14.又••• AB = AC = 14.AD = DB , DE 丄 AB ,1• AE = EB = 2AC = 7.3.解:(1)△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连接AD ,易证△ BDE ◎△ ADF ,• DE = DF , / BDE = / ADF ,又•••/ BAC = 90° AB = AC ,D 为BC 的中点,• AD 丄 BC. •/ ADB = 90°• / EDF = / EDA + / ADF =/ EDA + / BDE = / ADB = 90°.• △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是,理由略.14. 证明:如图,过点 E 作EF 丄AC 于F.T AE = EC ,「. AF =空人。
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及联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探索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知识的重要储备,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本堂课通过“活动探究”、“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本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认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几何直观;(2).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1).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2).在小组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情感态度:(1).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经历运用等腰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4《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素材 新人教
八年级数学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 如图1,在△A BC 中,AB =AC ,BD =CD,DE ⊥AB 于点E ,DF ⊥AC于点F.求证:D E=DF .分析 由于D E⊥AB ,DF ⊥AC,所以要证明D E=DF ,只要证明点D是∠BAC 的平分线上的点,于是连结A D,而由AB =AC ,B D=CD 即可证明AD 是∠BA C的平分线.证明 连结AD .因为AB=AC ,BD =CD ,所以A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 C上的中线,即AD 又是顶角的平分线。
又因为DE ⊥AB ,DF ⊥AC,所以DE =DF . 二、证明两条线垂直例2 如图2,AB=AE ,∠B =∠E ,BC =ED,CF =DF .求证:AF ⊥CD 。
分析 由已知条件AB =AE ,∠B=∠E ,BC =ED ,显然只要连结AC 、AD ,则△AB C≌△AED,于是AC =AD ,而CF =DF ,则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证明AF ⊥CD .证明 连结AC 、AD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2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 等腰三角形13.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章 13.3。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表示: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关键提醒:(1)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如图所示:在应用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用几何语言表述为:①∵AB=AC,AD平分∠BAC,∴AD⊥BC,BD=CD;②∵AB=AC,AD⊥BC,∴AD平分∠BAC,BD=CD;③∵AD⊥BC,AD平分∠BAC,∴AB=AC, BD=CD.关键提醒:(1)“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应用,若相等的线段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则不能用该性质;(2)应用“三线合一”的性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等腰三角形,且必须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若是一腰上的高与中线就不一定重合.考点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的长度【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周长不大于40,求腰长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第5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学得更扎实。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B C等边三角形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样适用于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 C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答案】BD=CE【解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答案】CE=AB【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CA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CAE,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高,∴∠BAE=∠CAE.∵CE∥AB,∴∠E=∠BAE.∴∠E=∠CAE.∴CE=AC.∵AB=AC,∴CE=A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答案】11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50°,进而得到∠BAC=80°,由∠BAD=55°,得到∠DAE=25°,由DE⊥AD,进而求出结论.解:∵AB=AC,∴∠B=∠C,∵∠B=50°,∴∠C=50°,∴∠BAC=180°﹣50°﹣50°=80°,∵∠BAD=55°,∴∠DAE=25°,∵DE⊥AD,∴∠ADE=90°,∴∠DEC=∠DAE+∠ADE=1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熟练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腰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和15cm的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答案】10cm,10cm,1cm【解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腰和底边的长,注意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其进行检验.解:①如图,AB+AD=6cm,BC+CD=15cm,∵AD=DC,AB=AC,∴2AD+AD=6cm,∴AD=2cm,∴AB=4cm,BC=13cm,∵AB+AC<BC,∴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如图,AB+AD=15cm,BC+CD=6cm,同理得:AB=10cm,BC=1cm,∵AB+AC>BC,AB﹣AC<BC,∴能构成三角形,∴腰长为10cm,底边为1cm.故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为10cm,10cm,1cm.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在△ACB中,AC=BC,AD为△ACB的高线,CE为△ACB的中线.求证:∠DAB=∠ACE.【答案】∠DAB=∠ACE【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证明:∵AC=BC,CE为△ACB的中线,∴∠CAB=∠B,CE⊥AB,∴∠CAB+∠ACE=90°,∵AD为△ACB的高线,∴∠D=90°.∴∠DAB+∠B=90°,∴∠DAB=∠A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 边上的一点,且∠CBE=∠CAD.求证:BE⊥AC.【答案】BE⊥A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再得出∠CBE+∠C=90°.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AD+∠C=90°,又∵∠CBE=∠CAD,∴∠CBE+∠C=90°,∴BE⊥A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答案】15°【解析】可以设∠EDC=x,∠B=∠C=y,根据∠ADE=∠AED=x+y,∠ADC=∠B+∠BAD即可列出方程,从而求解.解:设∠EDC=x,∠B=∠C=y,∠AED=∠EDC+∠C=x+y,又因为AD=AE,所以∠ADE=∠AED=x+y,则∠ADC=∠ADE+∠EDC=2x+y,又因为∠ADC=∠B+∠BAD,所以2x+y=y+30,解得x=15.所以∠EDC的度数是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正确确定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在△ABC中,AB=AC,AD⊥BC,∠BAD=40°,AD=AE,求∠CDE的度数.【答案】20°【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BAD=40°,由于AD=AE,于是得到∠ADE==7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CDE=90°﹣70°=20°.解:∵AB=AC,AD⊥BC,∴∠CAD=∠BAD=40°,∠ADC=90°,又∵AD=AE,∴∠ADE==70°,∴∠CDE=90°﹣70°=2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AD.(1)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2)若△ACD为直角三角形,求∠BAD的度数.【答案】(1)△ACD为等腰三角形;(2)60°或30°【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20°,求出∠CA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当∠CAD=90°时,求出即可.(1)证明:∵AB=AC,∠B=30°,∴∠B=∠C=30°,∴∠BAC=180°﹣30°﹣30°=120°,∵∠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BAD=75°,∴∠ADC=∠CAD,∴AC=CD,即△ACD为等腰三角形;(2)解: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B=30°,∴∠BAD=∠ADC﹣∠B=90°﹣30°=60°;②当∠CAD=90°时,∠BAD=∠BAC﹣∠CAD=120°﹣90°=30°;即∠BAD的度数是60°或30°.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能根据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教学建议:学会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B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答案】M是BE的中点【解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为60°的知识.辅助线的作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 于点F,且DF=EF.(1)求证:CD=BE;(2)若AB=12,试求BF的长.【答案】(1)CD=BE;(2)4【解析】(1)先作DM∥AB,交CF于M,可得△CDM为等边三角形,再判定△DMF ≌△EB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根据ED⊥AC,∠A=60°=∠ABC,可得∠E=∠BFE=∠DFM=∠FDM=30°,由此得出CM=MF=BF=BC,最后根据AB=12即可求得BF的长.解:(1)如图,作DM∥AB,交CF于M,则∠DMF=∠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CDM=∠CMD,∴△CDM是等边三角形,∴CD=DM,在△DMF和△EBF中,,∴△DMF≌△EBF(ASA),∴DM=BE,∴CD=BE;(2)∵ED⊥AC,∠A=60°=∠ABC,∴∠E=∠BFE=∠DFM=∠FDM=30°,∴BE=BF,DM=FM,又∵△DMF≌△EBF,∴MF=BF,∴CM=MF=BF,又∵AB=BC=12,∴CM=MF=BF=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所示,BO平分∠CBA,CO平分∠ACB,过O作EF∥BC,若AB=12,AC=8,求△AEF的周长.【答案】20【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E=∠OBC,∠OCF=∠O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OBC=∠BOE,∠OCB=∠COF,然后求出∠OBE=∠BOE,∠OCF=∠COF,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BE,OF=CF,即可得证.解:∵BO平分∠CBA,∴∠EBO=∠OBC,∵CO平分∠ACB,∴∠FCO=∠OCB,∵EF∥BC,∴∠EOB=∠OBC,∠FOC=∠OCB,∴∠EBO=∠EOB,∠FOC=∠FCO,∴BE=OE,CF=OF,∴△AEF的周长=AE+OE+OF+AF=AE+BE+CF+AF=AB+AC,∵AB=12,AC=8,∴C=12+8=20.△AEF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在△ABC中,AB=AC,DE∥BC,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ABC,CM平分∠ACB,若△ADE的周长为20,BC=8,求△ABC的周长.【答案】28【解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说明DB=DM,EM=EC.把求△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解:∵BM平分∠ABC,∴∠ABM=∠CBM,∵DE∥BC,∴∠CBM=∠DMB,∴∠ABM=∠DMB,∴DB=DM.同理可证EM=CE∴AB+AC=AD+DB+AE+EC=AD+DM+ME+AE=AD+DE+AE∵△ADE的周长为20∴AB+AC=20∴△ABC的周长=AB+AC+BC=20+8=28.答:△ABC的周长为28.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将△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则△CDE是怎样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C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DC绕着点C旋转60°成△AEC,则∠DCE=60°,DC=EC,故可判定△CDE是等边三角形.解:△C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旋转角为60°∴∠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了解“手拉手”模型.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答案】△DEF是正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边△ABC中AD=BE=CF,证得△ADE≌△BEF≌△CFD即可得出△DEF是等边三角形.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S),∴DF=ED=EF,∴△DEF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根据已知得出△ADE≌△BEF≌△CF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在图中找出一条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答案】BE=C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两组角相等,再根据AAS可判定△ABE ≌△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BE=CD.解:BE=CD.理由如下:∵AB=AC,AD=AE,∴∠B=∠C,∠ADE=∠AED.在△ABE与△ACD中,,∴△ABE≌△ACD,∴BE=CD.故答案为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已知∠BAC=60°,D是BC边上一点,AD=CD,∠ADB=80°,求∠B的度数.【答案】80°【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的度数.解:∵∠ADB=80°又∵AD=CD∴∠DAC=∠C=40°,∴∠B=180°﹣∠BAC﹣∠C=180°﹣60°﹣40°=80°.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已知:如图,AB=BC,∠A=∠C.求证:AD=CD.【答案】AD=CD【解析】连接A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AC=∠BCA,因为∠A=∠C,则可以得到∠CA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DC.证明:连接AC,∵AB=BC,∴∠BAC=∠BCA.∵∠BAD=∠BCD,∴∠CAD=∠ACD.∴AD=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判断DE=DB+EC是否成立?为什么?【答案】成立【解析】根据BF和CF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F,F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DE=DB+EC成立.理由如下:∵在△ABC中,FB和F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DFB=∠FBC=∠DBF,∠EFC=∠FCB=∠ECF,∴DB=DF,FE=EC,∵DE=DF+FE,∴DE=BD+E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延长线上,CE平分∠ACD,且CE=BD.说明:△ADE是等边三角形.【答案】△A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由条件可以容易证明△ABD≌△ACE,进一步得出AD=AE,∠BAD=∠CAE,加上∠DAE=60°,即可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B=60°,AB=AC,即∠ACD=120°,∵CE平分∠ACD,∴∠ACE=∠DCE=60°,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BAD=∠CAE,又∵∠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第25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线合一
返回目录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三线合一”的简单运用
【例1】如图25-2,在△ABC中,AB=AC,AD⊥BC于点D,
65°
∠BAD=25°,则∠ACD=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1. 如图25-3,AB=AC,AD⊥BC于点D,BC=6,则
3
BD=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 ,
∴△AED≌△AFD(SAS). ∴DE=DF.
返回目录
谢
谢
返回目录
又∵∠CBE=∠CAD,
∴∠CBE+∠C=90°.
∴∠BEC=90°.
∴BE⊥AC.
返回目录
C组
8. 如图25-12,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AD=AE.求
证:BD=CE.
证明:如答图25-1,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AD=AE,
∴BF=CF,DF=EF.
∴BF-DF=CF-EF.
∴∠ADE= ×(180°-40°)
=70°.∴∠EDC=90°-70°=20°.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2. 如图25-5,在△ABC中,AB=AC,AD是边BC的中线,过点D作
DE⊥AC于点E.若∠BAC=72°.求∠ADE的度数.
解:∵AB=AC,AD是边BC的中线,
∴∠CAD= ∠BAC.
证明:∵AB=AC,点D为BC的中点,
∴AD是△ABC的角平分
线.∴∠BAE=∠CAE.∵AE=AE,
AB=AC,∴△ABE≌△ACE(SAS).
返回目录
变式训练
3. 如图25-7,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解题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被称做为“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几何解题中有着广泛地运用,现举例说明. 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 如图1,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DE =DF .分析 由于DE ⊥AB ,DF ⊥AC ,所以要证明DE =DF ,只要证明点D 是∠BAC 的平分线上的点,于是连结AD ,而由AB =AC ,BD =CD 即可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 连结AD .因为AB =AC ,BD =CD ,所以A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的中线,即AD 又是顶角的平分线.又因为DE ⊥AB ,DF ⊥AC ,所以DE =DF . 二、证明两条线垂直例2 如图2,AB =AE ,∠B =∠E ,BC =ED ,CF =DF .求证:AF ⊥CD . 分析 由已知条件AB =AE ,∠B =∠E ,BC =ED ,显然只要连结AC 、AD ,则△ABC ≌△AED ,于是AC =AD ,而CF =DF ,则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证明AF ⊥CD .证明 连结AC 、AD .因为AB =AE ,∠B =∠E ,BC =ED ,所以△ABC ≌△AED (SAS ),所以AC =AD ,又因为CF =DF ,所以AF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CD 的中线, 所以AF 也是CD 边上的高,即AF ⊥CD .F E 图3D C BACD EF 图1BAF D 图2BECA三、证明角的倍半关系例3 如图3,△ABC 中,AB =AC ,BD ⊥AC 交AC 于D .求证:∠DBC =12∠BAC . 分析 要证明∠DBC =12∠BAC ,只要作出∠BAC 的平分线,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证明证明 作∠BAC 的平分线AE .因为AB =AC ,所以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知AE ⊥BC .又因为BD ⊥AC ,所以∠ADB =90°,而∠BFE =∠AFD ,所以∠DBC =∠CAE , 故∠DBC =12∠BAC . 四、证明线段的倍半关系例4 如图4,已知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BF 平分∠ABC ,CD ⊥BD 交BF 的延长线于D .求证:BF =2CD .分析 由BF 平分∠ABC ,CD ⊥BD ,可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于是延长线BA 、CD 交于点E ,于是△BCE 是等腰三角形,并有ED =CD ,余下来的问题只需证明BF =CE ,而事实上,由∠BAC =90°,CD ⊥BD ,∠AFB =∠DFC ,得∠ABF =∠DCF ,而AB =AC ,所以△ABF ≌△ACE ,则BF =CE ,从而问题获解.证明 延长线BA 、CD 交于点E .因为BF 平分∠ABC ,CD ⊥BD ,所以可得BC =BE ,DE =DC ,又因为∠BAC =90°,∠AFB =∠DFC ,所以可得∠ABF =∠DCF , 又AB =AC ,∠BAF =∠CAE ,所以△ABF ≌△ACE (SAS ),即BF =CE , 故BF =2CD .图5ABCDE图4BF DECAD 图6CE BA。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小专题四活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小专题(四)活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只要知道其中“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两线”.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关系,可减少证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类型1利用“三线合一”求角1.如图,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的∠B,∠C,∠BAD,∠CAD的度数.解:在△ABC中,∵AB=AC,∴∠B=∠C.∴∠B=∠C=(180°-∠BAC)=40°.又AD⊥BC,∴∠BAD=∠CAD=×100°=50°.类型2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2.在等腰△ABC中,AB=AC,AD⊥BC于点D,且AB+AC+BC=50 cm,而AB+BD+AD=40 cm,则AD=15 cm.3.如图,在△ABC中,AB=AC,AD=DB=BC,DE⊥AB于点E,若CD=4,且△BDC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解:∵BD+BC+CD=24,CD=4,∴BD+BC=20,∴AD=BD=BC=10.又∵AB=AC=AD+CD=14,DE⊥AB,∴AE=BE=7.类型3利用“三线合一”证角(线段)相等4.如图,已知点D,E,F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DF=FE.求证:∠CAE=∠BAD.证明:∵AD=AE,DF=FE,∴∠DAF=∠EAF,AF⊥BC.又∵AB=AC,∴∠BAF=∠CAF,∴∠BAF-∠DAF=∠CAF-∠EAF,即∠CAE=∠BAD.5.如图,已知AB=AD,AC=AE,∠BAD=∠CAE,DB交AC于点F,且AF平分BD,CE交AD于点G,求证:CG=GE.证明:∵AB=AD,AF平分BD,∴BF=DF.在△BAF和△DAF中,∴△BAF≌△DAF(SSS),∴∠BAF=∠DAF.∵∠BAD=∠CAE,∴∠BAD-∠CAD=∠CAE-∠CAD,∴∠BAC=∠DAE,∴∠CAD=∠EAG.又∵AC=AE,∴CG=GE.类型4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P是AD上一点,若∠1=∠2,PB=PC.求证:AD⊥BC.证明:作PM⊥AB于点M,PN⊥AC于点N.∵∠1=∠2,∴PM=PN.在Rt△BPM和Rt△CPN中,∴Rt△BPM≌Rt△CPN(HL),∴∠ABP=∠ACP.∵PB=PC,∴∠PBC=∠PCB.∴∠ABC=∠ACB,∴AB=AC.。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练习四 利用“三线合一”解题课件
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píngfēn)∠ABC,DE⊥AB 于点E.若CD=4,且△BDC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
解:∵AB=AC,∠A=36°,∴∠ABC=∠C=12 ×(180°-∠A)=72 °.∵BD 平分∠ABC,∴∠ABD=12 ∠ABC=36°.∴∠A=∠ABD,∠BDC =∠A+∠ABD=72°.∴AD=BD,∠C=∠BDC,∴BC=BD.∴△BCD 周长 =BD+CD+BC=2BD+4=24,∴BD=10,∴AD=10,AC=AD+CD=14. 又∵DE⊥AB,∴AE=12 AB=12 AC=7
第四页,共十三页。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duān点F.
求证:(1)∠CAE=∠CBF;
(2)AE=BF. 证 明 : (1)∵△ABC 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CH 是 底 边 上 的 高 线 , ∴ AC = BC , ∠ ACP = ∠BCP,又∵CP=CP,∴△ACP≌△BCP,∴∠CAP=∠CBP,即∠CAE=∠CBF (2)在△ACE和△BCF中, ∵∠ACE=∠BCF,AC=BC,∠CAE=∠CBF,∴△ACE≌△BCF,∴AE=BF
第六页,共十三页。
6.如图,AB=AE,∠B=∠E,BC=ED,CF=DF.求证:AF⊥CD. 证明(zhèngmíng):如图,连结AC,AD.在△ABC和△AED中,∵AB=AE,∠B= ∠E,BC=ED,∴△ABC≌△AED,∴AC=AD.又∵CF=DF,∴AF是等腰三角形 ACD底边CD的中线,∴AF也是CD边上的高,即AF⊥CD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zhuāntí)练习四 利用“三线合一”解题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十三章轴对称微专题巧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同步精练新新人教
巧用“三线合一”作协助线教材母题?(教材P82第6题)如图,点D,E在△ABC的边AB上,CA=CB,CD=CE,求证:AD=BE.【解题过程】证明:方法一:因△ABC和△C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边在同向来线上,故可运用“三线合一”作协助线,过C作CM⊥AB于M,证AM=BM,DM=EM即可;方法二:证AD,BE所在的△ADC≌△BEC即可,为此只要证明∠ACD=∠BCE.一、遇底边中点连结底边上的中线【变式训练1】如图,△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AE=AF.(导学号:58024173)【解题过程】证明:方法一:证△BDE≌△CDF;方法二:连结AD,证AD均分∠BAC,△ADE≌△ADF.【变式训练2】如图,△ABC中,CA=CB,D是AB的中点,∠CED=∠CFD=90°,CE=CF.求证:∠ADF=∠BDE.(导学号:58024174)【解题过程】1证明:连结CD,则CD⊥AB,要证∠ADF=∠BDE,只要证∠CDF=∠CDE即可,这可由证△CDF≌△CDE(HL)获得.【变式训练3】如图,△ABC中,CA=CB,∠ACB=90°,O为AB的中点,D,E分别在AC,BC上,且OD⊥OE.求证:CE+CD=AC.(导学号:58024175)【解题过程】证明:连结OC,证△OCE≌△OAD即可.二、遇等腰作底边上的高【变式训练4】如图,四边形ADBC中,BC=2BD,AB均分∠DBC,AB=AC,求证:AD ⊥BD.(导学号:58024176)【解题过程】证明:作AE⊥BC于E,证△ABD≌△ABE即可.【变式训练5】如图,△ABC中,AB=AC,CD⊥AB于D,尝试究∠BAC与∠BCD之间的数目关系.(导学号:58024177)【解题过程】解:作AE⊥BC于E,2则∠BAE=∠CAE,证∠BAE=∠BCD.∴∠BAC=2∠BCD.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四) 活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题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只要知道其中“一线”,就可以说明是其他“两线”.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关系,可减少证全等的次数,简化解题过程.
类型1 利用“三线合一”求角
1.如图,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的∠B,∠C,∠BAD,∠CAD的度数.
解:在△ABC中,∵AB=AC,∴∠B=∠C.
∴∠B=∠C=(180°-∠BAC)=40°.
又AD⊥BC,∴∠BAD=∠CAD=×100°=50°.
类型2 利用“三线合一”求线段
2.在等腰△ABC中,AB=AC,AD⊥BC于点D,且AB+AC+BC=50 cm,而AB+BD+AD=40 cm,则AD= 15 cm.
3.如图,在△ABC中,AB=AC,AD=DB=BC,DE⊥AB于点E,若CD=4,且△BDC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
解:∵BD+BC+CD=24,CD=4,
∴BD+BC=20,
∴AD=BD=BC=10.
又∵AB=AC=AD+CD=14,DE⊥AB,
∴AE=BE=7.
类型3 利用“三线合一”证角(线段)相等
4.如图,已知点D,E,F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DF=FE.求证:∠CAE=∠BAD.
证明:∵AD=AE,DF=FE,∴∠DAF=∠EAF,AF⊥BC.
又∵AB=AC,
∴∠BAF=∠CAF,
∴∠BAF-∠DAF=∠CAF-∠EAF,即∠CAE=∠BAD.
5.如图,已知AB=AD,AC=AE,∠BAD=∠CAE,DB交AC于点F,且AF平分BD,CE交AD于点G,求证:CG=GE.
证明:∵AB=AD,AF平分BD,∴BF=DF.
在△BAF和△DAF中,
∴△BAF≌△DAF(SSS),∴∠BAF=∠DAF.
∵∠BAD=∠CAE,∴∠BAD-∠CAD=∠CAE-∠CAD,
∴∠BAC=∠DAE,∴∠CAD=∠EAG.
又∵AC=AE,∴CG=GE.
类型4 利用“三线合一”证垂直
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P是AD上一点,若∠1=∠2,PB=PC.求证:AD⊥BC.
证明:作PM⊥AB于点M,PN⊥AC于点N.
∵∠1=∠2,∴PM=PN.
在Rt△BPM和Rt△CPN中,
∴Rt△BPM≌Rt△CPN(HL),
∴∠ABP=∠ACP.
∵PB=PC,∴∠PBC=∠PCB.
∴∠ABC=∠ACB,∴AB=AC.
∵∠1=∠2,∴AD⊥BC.
类型5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或角)的倍数关
系(构造三线法)
7.已知:如图,△ABC中,AB=AC,CD⊥AB于点D.求证:∠BAC=2∠DCB.
解:过点A作AE⊥BC于点E,∴∠AEB=90°,
∴∠BAE+∠B=90°.
∵CD⊥AB,∴∠DCB+∠B=90°,∴∠DCB=∠BAE.
∵AB=AC,AE⊥BC,∴∠BAC=2∠BAE,
∴∠BAC=2∠DCB.
8.如图,已知等腰Rt△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
解:延长BA,CD交于点E.
∵BF平分∠ABC,CD⊥BD,BD=BD,
∴△BDC≌△BDE,∴BC=BE.
又∵BD⊥CE,∴CE=2CD.
∵∠BAC=90°,∠BDC=90°,∠AFB=∠DFC,
∴∠ABF=∠DCF.
又∵AB=AC,∠BAF=∠CAE=90°,
∴△ABF≌△ACE,∴BF=CE.
∴BF=2CD.
类型6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构造
三线法)
9.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ABC=2∠C.试说明:CD=AB+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