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授课人:钟雄星所用主要教材:1.王守恒等主编:《教育学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扈中平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效果(或质量)的评价等几部分内容。
教育学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第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学科教学方法等,了解各学科教学基本规律。
第三,为学生提供了解教育,思考教育的机会,并为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打下教育学基础。
大纲编写的基本原则是:(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的教育经验,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
(二)坚持做到学科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目的的内在统一;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综合素质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的统一。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联系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联系学校工作的实际,面向中小学教育,尤其突出中学教育的特点。
(四)从我院学生实际和公共教育学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深度、广度适中,难点、重点突出。
(五)考虑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实践性等突出特点,在内容上增大学校教学工作的比重,并把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这一基本思想贯穿到大纲的各个部分。
教学总课时:一学期共36学时,其中32学时授课,2学时为讨论,2学时考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和学校教育的出现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和本质的探讨2.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1.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2.学校教育的产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业设置:1.教育与教育学的定义。
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年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参考目
《光学教程》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4版
837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版
838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839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5版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杨正、程效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06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807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龚健雅,科学出版社,2001年
808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孙训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版
708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社政司组,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709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第2版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李春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10基础英语
《高级英语》(1,2册>张汉熙,外语教案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801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李廉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结构力学教程》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802土力学
《土质学与土力学》高大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803水力学
《水力学》吴持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804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育学》参考文献书籍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亦农等主编:《新编普通教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茹宗志等主编:《教育学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
4.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刘旭东著:《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10.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李定仁主编:《教学思想发展史略》,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李定仁等:《教学本质问题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3期。
16.廖哲勋:《我的教学本质观》,《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7期。
17.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8.黄祥林周选围.学业评价的原理与技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人的素质D. 促进人类和谐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A. 人B. 学校C. 理论知识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A. 《教育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A. 社会需要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A. 学校出现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C. 教师出现D.痒、序的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A. 私塾B. 乡学C. 小学D.“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P20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P21A. 人类的教育实践B. 人类的发展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19.《理想国》的作者是()P22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和亚里士多德D. 黑格尔E.夸美纽斯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P32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杜威D. 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P32A. 杜威B. 布鲁纳C. 夸美纽斯D. 洛克22.学校教育产生于()。
教育学师范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一、教育基本知识(一)教育基本理论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靳玉乐.现代教育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3.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二)中外教育史6.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戴本博.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三)中外教育思想史8.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1-8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9.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全10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四)中外教育实验史10.熊明安,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1.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五)世界教育发展:联合国教文组织报告三大报告1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富尔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德洛尔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二、教育名著1.柏拉图《理想国》推荐阅读版本(1)柏拉图.理想国.顾寿观,译.长沙:岳麓书社,2010.(2)柏拉图.理想国.王扬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3)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花海燕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郭振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9.《论语》推荐阅读版本(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2)钱穆.论语新解(新修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南怀瑾.论语别裁.北京:东方出为了有效地调控我校师生的教学行为,充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使各项常规教学抓好、抓细、抓实,从而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特建立我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速记11-7,8,9
201404·LJM·GUANGZHOU1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11-7,8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一、填空题试题 参考答案记忆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材、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基本途径2、特殊,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3、讲授法4、上课,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7、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8、班级授课制9、京师同文馆10、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11、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2、讲述、讲解和讲演13、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1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1、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身心发展的过程3、口头语言传授是讲授法4、教学工作的中心是上课,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评定5、备课,看教材、看学生、做计划6、课的组成,教学、复习、讲新、巩新、作业7、历史上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班级、分组、道尔顿四种形式8、近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9、我国最早班级授课是尾巴驴儿-京师同文馆(惊死同问官) 10、教学策略的特征,综合操作灵活 11、教学策略的类型,内形方综 12、讲授法的三种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理解为慢讲、细讲、快讲)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辅助形式:个别、分组 14、三种教学计划,学期、课题、课时(一期、一课、一时)二、名词解释201404·LJM·GUANGZHOU2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来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2(试卷一)答案《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一)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D3. D4. A5. A6. D7. A8. C9. B 10. A 11. D12. B 13. A 14. B 15. C 16. A 17. C 18. A 19. A 20. 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2.ABCD3.ABDE4.BCDE5. ACD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类劳动2.取长补短,扬长避短3.生产力4.智育5.教师专业精神6.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7.《学记》8.表格式教案9.德育10.合理利用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1)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3)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5)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3.(1)教育规律理论化(2)教育理论目的化(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4)教育理论技术化(5)教育理论技术化4.(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现代教育学第4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1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 (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以 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 首先是社会现实; • 其次是理论根源。 •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观 • 所谓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 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 • 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践
• • • •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建国以后教育的目的和精神是什么? 2、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构成包括哪些? 3、素质与素质教育各自的内涵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基本 特征是什么?
• •
• •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践
• • • • • • • 三、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构成 (三)“五育”之间的关系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四)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过渡的应试倾向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 多样化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 1、完整发展 • 即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 • 2、和谐发展 • 即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 • 3、多方面发展 • 即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样化发 展。 • 4、自由发展 • 即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 三、教育目的功能 • 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 对教育的社会性质、对人的培养、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 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 通过确定价值方式、通过标准的方式、通过目标的方式进 行调整。 •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 对教育变异情况的判断与标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策略 20121031
教师网()最全最专业的教师考试网
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备考策略
贾丽敏
要想申请广东省教师资格证的高校非师范生,可以参加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
广东省自考报名、报考时间一般提前考试时间两个月进行, 2013年1月的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时间预计在2012年11月10日一11月15日,报考时间为2012年11月10一20日进行。
其中教育学考试的课程名称是教育学(二),参考教材是《现代教育学》(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2版),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含单选、多选)、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各章节的概念、原理、原则、方法、模式等词语出现的频率较多,较难死记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广东省教育学自考题目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建议考生趁早做好复习计划,可以采用以下的复习策略。
第一阶段(考前三个月):听基础班课程或自学,适当做笔记(在参考教材上画出重点),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第二阶段(考前两个月):按照《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及时复习知识点,检查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并做每章测试题。
第三阶段(考前一个月):结合《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冲刺班)》进行集中复习,并做适量综合测试试题,如现代教育学试题(一、二、三),模拟试题(一、二),真题样卷(一、二)。
第四阶段(考前一周):牢固掌握每章测试题中的考点,背诵考题答案。
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第9章_教学实施-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
一、教学策略概述
• 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 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 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 一定的封闭性。教学策略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灵活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 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过程中专门活动组织开展 的方法、结构及其特性等相统一的特殊形式,包 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授方式、内容的呈 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 式可以分为简单方式和混合方式。教学方式既有 教学模式的标准性,又有教学策略的变通性。 (P308-309,识记)
《现代教育学》第九章 教学实施 主讲:郭孔生
• (三)主体性分类(P305)
• 1、提示型的方法——示范 呈现 展示 口述 • 2、自主型的方法 • 3、共同解决型方法
• (四)四层次分类(P307)
• 1、操作性的方法:工序 写生 视听 • 2、原理性的方法:启发 注入 发现 • 3、技术性的方法:讲授 谈话 练习
《现代教育学》第九章 教学实施 主讲:郭孔生
五、学习方式
• (一)学习方式的概念(P318,识记)
• 在心理学研究中,“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 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 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独特 性”“稳定性”和“活动—个性两重功能”三个特 点。 • 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活 动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方法使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 形式,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系列的操作步骤、操作方 法和在操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形态和式样。”
《现代教育学》第九章 教学实施 主讲:郭孔生
五、学习方式
(二)掌握学习模式
现代教育学第6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第一节 教师
• • • • • •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教师劳动特点有那些? 2、教师地位内涵及内容是什么?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是什么?各自包括那些内容? 4、教师专业特征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内涵是什么?或说包括那 些内容? • 6、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什么? • 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包括那些阶段? •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那些?
第一节 教师
• • • • •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 4、西方 ⑴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 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 专业化开始。 ⑵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 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是指加强教师 专业性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职业专业化 和教师专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3、关注阶段理论 由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 ⑴他和鲍恩共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⑵叶澜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价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 • • • • •
•
第一节 教师
• • • • • • • • 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教师的义务 概念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 教师的义力包括: 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 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 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 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 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串讲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 • • 第五节 教学原则 √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均起指导 作用。 教学原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则来实现的。教学规则是教学 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每个教学原则都包含一系列的教 学规则。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第七章 课程
• • • • • • • • • • 二、课程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程编制的各种原则体系 1、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 系统知识准则、历久尚存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兴趣需要准则 、社会发展准则 2、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 一是统合,二是反复,三是系统 3、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 互补性原则、准备性原则、教育转换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法 规依据原则 4、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 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第三节 教学过程 √ •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 间流程。它的指称有几个层面:一是指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 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过程;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 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 过程;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 ,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 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教学过程;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过程的动力 •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实质 • 教学过程的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 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
(二)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章节笔记归纳与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044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现代教育学第7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学 (第7章)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人:杨晏清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 • 二、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一)课程类型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2、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 程和所得课程 以课程运行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
• • •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三、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 • (二)课程实施 • 所谓课程实施,是把规定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 际的过程。也就是将设计出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三种 取向的课程实施。 • 1.“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追求最大程度地依据 课程计划的原本意图去实施课程。 • 2.“调适取向”的课程实施: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教育情 境对原先的课程计划作出适当的调适。 • 3.“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是课程不是既定的计划或 产品,而是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官方的课程纳要、课 程文件和教材等不是需要教师忠实推行的学习材料,而是 协助教师和学生创造课程的一些工具。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一、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1.中国: 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为《诗经· 小雅· 巧言》中“奕 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得依法制也。” • 宋朝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 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翻译领域开 始用“课程”来翻译英文中的“curriculum”和“course”。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_扈中平
、
三 教 育 的 最 高 目的
创造 性 和 超 越性
,
.
教 育 要 解决 人 的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之 间 的 矛 盾 就 必 须 立 足 于 提高 作 为 主 体 的 人 的 素
教 育 所 面 临 的 基 本 矛 盾 以 及 人 在 与社
,
会 关 系 中的 地 位 决 定 了 教 育 的最 高 目 的 是 把 人 培 养 成 社 会 历 史 活 动 的主 体
’
.
做 它 并 不 拥有 任 何 无 穷 尽 的 丰 富性
`
`
它并
’
.
没 有 在 任何 战斗 中 战 斗
,
、
’
!
创 造这 一 切 拥 有
,
,
这 一 切并 为这 一 切 而 奋 斗的 不 是 历 史
是 人 现 实的 活 生 生 的 人
。
`
而
育的 发 展 盾
。
.
由此 可 见 教育 的发生 和 发 展 都
巨 大 的 矛 盾 对 于 年轻 一 代 来 说 他 们 所 面 临
。
、
.
一 教 育所 面 临 的 墓 本 矛 盾
的首 要 任 务 就 是 通 过 某种 捷 径 尽 快 地 认 识 和
适应 现 存 的 社 会生 活 使 自身 社 会化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进 一 步 改 造 社 会的 力 量
着 教 育 的深 层 质量 这 个 问题 是 由教 育 所 面
.
.
,
,
作 为年轻 一 代 的 人 他们 降 生 于 世 首 先
. .
临的 基 本 矛 盾 以 及 人 在 与社 会 的 关 系 中 的
现代教育学(1-3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猿相揖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1977年-2008年高考录取 数
•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 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 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 持大学扩招: • 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 水平的国家; •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 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 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
记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9年国家从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了3.8万名专业学位硕 士生,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 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转变。 —— 北京考试报2009年11
月18日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 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 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邑中平)超全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复习目录必看4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5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5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61.教育的起源62.教育产生的原因63.教育产生的条件64.教育的发展特征65.教育学的萌芽66.教育学的创立(文艺复兴后)培根-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77.形成学科的标志78.教育学的发展-多元发展19C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7第二章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客观制约性8第一节教育的功能8定义8影响人的发展因素81)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人的发展8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92.教育的基本着眼点9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9第二节教育的客观制约性10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0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10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1第四章教育目的11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111.教育目的概念112.教育目的的复杂性113.德育目的和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11)教育方针112)培养目标113)培养目标11第二节教育目的理论基础12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122.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伦12个人本位论12社会本位论123.教育目的观13(1)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3(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13(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3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践131.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13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4第一节教师141.教师职业的理事沿革14教师专业化14提升专业化的方法142.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14地位14提升我国教师地位的方法143.教师专业发展15专业特征154.教师专业发展取向15第二节学生155.学生的本质属性156.学生的地位和类型15第三节师生关系15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15第七章课程16第一节课程概述161.概念162.课程研制16第三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61.类型162.开发与利用163.策略16第八章教学理论17第一节教学概述171.教学172.教学的地位173.教学的基本作用174.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17第二节教学过程171.教学过程172.教学过程的环节173.教学过程的本质学说18第四节教学原则18第九章教学实施18第一节教学方法181.教学方法、182.讲授提示性学习方法,探究自主性,合作任务型19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191.教学组织的形式192.教学的基本环节19第四节教学评价201.狭义的课程评价指的是对课程产品的评价;202.教学评价的类型203.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20第十章德育20第一节德育概述201.德育的基本含义202.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213.德育的功能(重点)211)个体发展的功能212)教育的导向功能213)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功能224.德育与公民教育225.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226.学校德育的时代挑战22第二节德育的目标和内容221.德育的目标222.中小学德育内容223.道德课程23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231.德育过程的组织23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23第四节国外德育思想和流派231.苏联(四个阶段)232.当代西方24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241.班级的功能(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242.班主任243.班主任对班级非正式群体(重重点)244.班级学生评价的主要策略:操行评定和成长记录袋25必看:1. P6 教育在社会人文领域,本质上不属于科学概念,“教育”和“非教育”间的界限不可一刀两断。
扈中平教授简介【模板】
扈中平教授简介
扈中平,1954年生于四川省梁平县。
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1994年。
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育研究》杂志编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评委等职。
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曾主持过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育部统编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曾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首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曾宪梓全国优秀教师奖等。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可以用教育这个词来表述它。
这只是“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把它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一般性定义(广义性定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使得教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
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四、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主要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性的根本原因。
条件:劳动语言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必要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学校教育大约产生在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原因和条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分工(体脑分工);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经验系统化、抽象化,形成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文字的产生;等等。
学校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和社会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功能,使“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学校的类型;学校教育网络;学校与市场的联系;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是教育基本普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
五、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简单化定义)从不同层面界定¡°教育学¡±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二)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水平,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著作中。
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早最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它成书于战国时期,总结了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
论语》孔子西方:西方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雅典)智者派的启智教育思想早在公园前400多年,古希腊的智者派就建立了启智教育的传统。
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美德即知识(2)苏格拉底法(“知识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理想国》是反映他的哲学、政治、伦理及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育理论著作,被认作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历程碑之一。
柏拉图的教育观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观,他把国家和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其教育目的主要不是促进个人发展,而是通过教育,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理想的社会。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古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创造性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在他的《政治学》(代表作)中有充分的反映。
(三)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创立首先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其次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分不开。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学的创立不是瞬间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被看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法国)卢梭:《爱弥儿》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看作是“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尔》一书中。
这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名著)。
包含在《爱弥尔》中的新教育观念教育要适应自然的观念。
儿童中心的观念。
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
实用主义的观念。
发现的观念。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极大影响,是传统教育的代表。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四)教育学的发展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由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学在19世纪中后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风靡全球,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仅仅不到半个世纪,随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出现,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西方已如夕阳西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初露曙光。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教育的代表。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主要教育观点:1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预备。
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3 "从做中学“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和教法跟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儿童的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和成人经验中的东西,教学脱离儿童个人的生活和经验。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 (how to do)的知识。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4“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 杜威认为,”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根据赫尔巴特和杜威对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要素所处地位的不同来划分。
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杜威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近年来教育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面貌:研究的问题领域迅速扩大;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其研究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