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与收藏】真假宋官窑瓷器的鉴别办法
辨别宋官窑真伪的技巧
![辨别宋官窑真伪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80d5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2.png)
辨别宋官窑真伪的技巧
1. 嘿,你知道吗,看釉色可是辨别宋官窑真伪的关键一招哟!就好比说,真的宋官窑瓷器釉色温润如玉,淡雅而含蓄。
可要是碰到那种釉色过于鲜艳刺眼的,那不就像是化了浓妆的小丑一样,太假啦!你想想,真正的美人需要那么浓烈的妆容吗?
2. 再来说说纹片,这也是个重要的点呢!真宋官窑的纹片自然天成,错落有致。
要是看到纹片生硬不自然,就好像僵硬的机器人动作,那肯定有问题呀!你难道不觉得很奇怪吗?
3. 器型也不能忽视呀,朋友!正品宋官窑的器型端庄大气,线条流畅优美。
要是碰到那歪七扭八的,像个喝醉酒的人走路一样不稳,你还能相信它是真的?别开玩笑啦!
4. 胎质也有讲究哦!真的宋官窑胎质细腻致密,就如同细腻的肌肤。
要是那种粗糙不堪的,不就像满脸麻子一样让人不舒服嘛,能是真的吗?你可别糊涂呀!
5. 观察底足呀,这可是个很能暴露真假的地方呢!真宋官窑的底足工艺精湛,修胎规整。
而那些底足乱七八糟的,就好像没整理好的头发一样,太明显啦!你还看不出来吗?
6. 重量也能说明问题呢!真的宋官窑拿在手上有沉甸甸的质感,就像一份实在的情感。
可要是轻飘飘的,那感觉就不对了呀,这还用说吗?
7. 听听声音也有门道哟!轻轻敲击真宋官窑,声音清脆悦耳,仿若美妙的音乐。
但要是那种沉闷难听的声音,不就像是破锣嗓子嘛,哎呀,肯定不对啦!
8. 还有款识哦,可别小瞧了这个!真宋官窑的款识规范工整。
要是写得歪歪扭扭的,像小孩子的涂鸦,那还能是真的?你好好想想吧!总之呀,辨别宋官窑真伪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各个方面都不能放过,可别粗心大意哟!。
宋代官窑瓷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宋代官窑瓷的特征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b21c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宋代官窑瓷的特征和鉴别方法一、特征1.雍正官窑和乾隆官窑两个时期的瓷器多为白釉瓷器,釉面细腻,光泽明亮,釉色白中微黄。
2.官窑瓷器的胎体质地坚实细腻,坯体通常为赤色或灰色,采用高温焙烧,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3.官窑瓷器的造型线条简洁流畅,越发性稳定,比例匀称。
4.官窑瓷器的器型种类繁多,包含碗、盘、罐、壶等各种器型,形制设计独特。
5.官窑瓷器的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无瑕疵,气泡少,釉层鲜艳光亮,具有一定的透明感。
6.官窑瓷器装饰多采用刻划、雕刻、绘画等技法,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颜色浓艳,层次分明。
二、鉴别方法1.通过铭文鉴定:宋代官窑瓷器上多有篆书款识,篆法扎实利落,书法端庄规整。
通过对铭文的比对鉴定,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宋代官窑瓷器。
2.通过釉色鉴定:官窑瓷器的釉色为白中微黄,釉面细腻均匀。
通过对釉色的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官窑瓷器。
3.通过胎质观察:官窑瓷器的胎体坚实细腻,胎色多为赤色或灰色。
可以用手轻轻掂量,感受其质地的沉重与细腻,也可以通过透光观察胎体的质地。
4.通过技法判断:宋代官窑瓷器多采用刻划、雕刻、绘画等技法进行装饰,纹饰精美,线条流畅。
通过对装饰技法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官窑瓷器。
5.通过形制鉴别:官窑瓷器的造型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匀称,形制设计独特。
通过对器型的观察和比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官窑瓷器。
总之,鉴别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和方法需要综合考证,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比对,结合瓷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
同时,鉴别也需要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确保准确性。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92dc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1.png)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器型精致: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较为精致,线条流畅、比例
匀称,并且有一定的规模感。
2.釉面细腻:南宋官窑瓷器的釉面呈现出细腻、润泽的质感,釉面平
滑均匀,没有明显的麻点或气泡。
3.色彩丰富: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有青绿釉、葱青釉、天
青釉、窑变釉等,每种釉色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4.烧制工艺高超: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烧得均匀稳定,很少出现烧裂、变形等问题。
5.古朴典雅: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整体
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1.观察瓷器的烧制工艺: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瓷胎坚
实致密,瓷质纯净无杂质,可通过仔细观察胎质来判断。
2.检查釉色和釉面: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而且釉面呈现出
细腻、润泽的质感,如果有斑点、气泡等瑕疵,可能是仿制品。
3.辨别器型和造型:南宋官窑瓷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精致,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如果造型粗糙、线条粗细不匀,可能是仿制品。
4.考察纹饰和题材:南宋官窑瓷器的纹饰多为简洁大方的装饰纹样,
常见的有莲瓣纹、花卉纹等,如果纹饰过于繁琐、复杂,或者题材不符合
南宋官窑的风格,可能是仿制品。
5.借助科学检测方法: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
荧光、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来辅助鉴定南宋官窑瓷器的真假和年代。
总的来说,鉴别南宋官窑瓷器需要综合考察釉色、器型、纹饰、烧制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借助科学检测方法,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多观察、多比较,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鉴定北宋哥窑简易方法
![鉴定北宋哥窑简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7201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8.png)
鉴定北宋哥窑简易方法1,火石红(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
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尽显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明后期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
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2,当然随着新仿者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仿瓷器也能仿制刀痕,火石红等,但如仔细辨别还是能有所区分。
如新仿火石红有的铁红染料涂上去的的,认真鉴别便可知真伪。
3,古瓷水土蚀蛀的状态部分古瓷能见水土蚀蛀斑痕,此类蚀蛀已蛀破釉面,亦称土咬,形态各异。
釉面或气泡壁被蛀蚀者能见蛀斑、麻坑和死气泡坑,蛀蚀痕往往深浅不一但边界清晰,有的蚀痕如用木锉锉过的橡胶胎,同具萎缩状。
水土碱沁重者器身往往被一层水碱锈包裹,有的已蛀破气泡壁,但未蛀釉面用显微镜观察釉面仍光洁晶莹。
4,凹凸感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锰高铁的苏麻离青进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着料略重之处,往往呈现明显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锡银光泽结晶这两大突出特征。
5,光泽,气息,釉面等辨识方法在实战中既有侧重,又可互相配合鉴别,经过针对性的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关键是平常要多进行新仿品和老瓷器,瓷片的对比,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行记忆,做到捻熟于心。
6,要掌握底足的特点,古瓷底足往往露胎,其胎质坚硬;胎表面可见米黄色护釉胎,有自然磨损痕迹,底足相对规整,圈足圆滑。
如康熙时的“泥鳅背”和“糯米胎”尤为明显。
而仿瓷底足露胎松散,无护胎釉,有人为地沾上污迹的现象,底足过于规整,大多见于平足,平足也是现代仿瓷的常见手法。
7,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现代造假古陶瓷者,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分析作伪对象的胎、釉成分、配方、古器的烧成气氛、古代窑炉的模式等,所仿古器在胎、釉、外观上几可乱真,不易辨真伪。
但鉴定者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时代的人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如何判断北宋官窑真伪,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成因是“夹碳胎”吗?
![如何判断北宋官窑真伪,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成因是“夹碳胎”吗?](https://img.taocdn.com/s3/m/c777f6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f.png)
如何判断北宋官窑真伪,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成因是“夹碳胎”吗?判断宋代官窑瓷器真伪,要从器型、胎质、釉面、工艺、修足、老化痕迹、微观釉面及气泡老化现象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判定,如有一项不符合,就要给打假。
现代仿制工艺大大提高,所以不能从一点来判断真假,这也就是多方面鉴定的原因。
器型: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产,碗、盘、洗、瓶、杯等。
很多有瓜棱型或花瓣型,按瓣数可以判断年代,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五瓣或六瓣。
立件多底足较大、足圈壁竖直,整体器型,稳重秀美内敛。
胎质:一直一来,瓷器界说官哥不分,我个人认为,宋代官窑胎质大部分应该是紫金土烧制,其胎质紧密发色黑而亮。
而哥窑胎质有松有紧,色分香灰色、土黄色、深灰色及紫金土的黑色。
大多胎厚3―4毫米,个别薄胎1毫米左右。
釉面:釉色一般有,天青、粉青、米黄、虾青等。
大多上釉三到四层釉面较厚,个别上釉较薄能看见胎内杂质。
总体胎厚釉厚,胎薄釉薄。
官窑瓷器开片均比较大,而哥窑开片比较小。
工艺:宋代官窑制作工艺主要两种,手工拉胚和合模制作。
不管哪种方法都能观察都接痕和合模痕迹。
修足:宋代官窑瓷器修足都很规整,大多采用支钉烧。
但在兄弟司窑址发现过垫烧足底,因发现量小,不能做为肯定的定论。
老化痕迹:瓷器不管是出土还是传世,必须有使用或者出土、出水、窖藏、等老化痕迹,但根据不同的环境酸碱度不同,呈现的老化痕迹不同,这需要与实物对比观察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这是鉴定瓷器的一项关键点。
釉面及气泡老化痕迹:釉面不管任何情况下历经千百年,必定有自然的玻化现象,釉内气泡有死亡和雾化现象。
这种现象有些可以人为仿制,但自然老化和人为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特点是鉴定瓷器的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谈最后一个问题,宋代官窑紫口铁足现象不是因为夹碳胎的原因,是因为胎为紫金土,烧制出来后显黑色,因底足和口沿釉薄而显示出这样的紫口铁足现象。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104e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2.png)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一、看器型和造型
宋朝官窑瓷器的器型和造型多样,常见的有碗、盘、瓶、壶等。
官窑
瓷器的器型既注重实用性,又具有艺术美感。
官窑瓷器造型多为简洁大气、端庄典雅,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整体感觉和谐。
另外,宋代官窑瓷器的
纹饰也非常重要,通常有刻划、划线、绘图等形式,纹饰清晰、精细。
二、看胎质和胎骨
宋代官窑瓷器的胎质细腻均匀,色泽白净。
官窑瓷器的胎骨通常是白
色或灰白色的,胎骨晶莹剔透。
通过观察器身和器底的胎骨,可以初步判
断瓷器的真伪。
三、看釉质和釉面
四、看烧制工艺和胎足
五、看纹饰和题款
官窑瓷器通常具有独特的纹饰和题款,这是区分官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观察瓷器的纹饰,包括图案、花纹和文字,可以了解官窑瓷器的时代背景
和制作工艺。
同时,还需要辨认瓷器上是否有官窑的题款或烧制窑口、年
号等字样,这对于确定官窑瓷器的真伪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鉴定宋朝官窑瓷器的真伪需要通过综合分析器型、胎质、
胎骨、釉质、釉面、烧制工艺、胎足、纹饰和题款等方面的特征。
其中,
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官窑瓷器的特征和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同时
注意借鉴专业人士的意见和鉴定结果。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b9b9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2.png)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官窑瓷器是指北宋时期官方窑口所产的瓷器,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鉴定宋官窑瓷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瓷器造型:宋官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规整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常见的有瓶、罐、盘、碗等形状,其中以杯、盛器多见。
2.胎体:宋官窑瓷器的胎体通常细腻均匀,口沿和底部有沉积物痕迹,通常为麻沙杂饰,质地坚韧。
3.釉面:宋官窑瓷器釉面通常细腻光滑,釉色以青绿色和灰蓝色为主,釉面常见裂纹和蜂窝等特殊纹理。
4.纹饰:宋官窑瓷器的纹饰多样,常见的有鸡血红、宝相花、黑釉、三彩等。
饰纹通常精细细腻,线条简洁,构图严谨。
5.胎质:宋官窑瓷器的胎质整体坚实且细腻,釉面与胎体结合紧密,无明显的结构问题和瑕疵。
以上是鉴定宋官窑瓷器的一些方法,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以及仿制品的存在,鉴定宋官窑瓷器仍然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如果您对瓷器的鉴定不确定,最好向专
业的古董鉴定机构或者专家寻求帮助。
(转)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
![(转)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https://img.taocdn.com/s3/m/93cf18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3.png)
(转)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2)一、宋代官窑瓷器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在从多的宋代官窑瓷器中,贯耳瓶是出现频率较多的器型,不仅宋代的官窑器有贯耳瓶,宋代五大名窑的其他窑口也有这类器型,其影响所及,直到清代,都有仿制的贯耳瓶出现。
不同时代的贯耳瓶,他们在外形上虽然形似,但其内在气质却有完全的不同。
在各大博物馆展出的宋代瓷器中,都可以看到贯耳瓶的身影(图1是北京故宫收藏的宋官窑贯耳瓶,图2是台湾故宫收藏的宋官窑贯耳瓶)。
这两件贯耳瓶,其基本造型都是敞口、粗颈、扁腹、高圈足,颈两侧有筒形耳,虽然在器型上略有不同,但都显得古朴庄重。
即使室南渡后烧制的官窑贯耳瓶,其基本形状还保留着这种皇室特有的庄重(图3南宋官窑贯耳瓶)。
论者都把这种贯耳瓶称之为仿青铜壶的式样,以示其为文化传承的产物。
这种贯耳瓶器型的传承历史和文化内蕴仅仅如此吗?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1]。
把宋代贯耳瓶的烧制者比作诗人,他们创作的贯耳瓶形象究竟要告诉历史什么呢?我们想强调的是,宋代官窑瓷器的造型艺术本身恰恰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精华的历史积淀,这种积淀不是从青铜器开始,它有着更漫长的历史源远。
这种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出的厚重丰润的体态,早从石器时代开始的陶瓷艺术中就已经得到证实,它的重现是在宋代丰腴的文化土壤中的一次再生,看一看图4这件陶器,如果不是在嘉兴博物馆的展柜中注明这是一件良渚文化的陶器,谁都可能认为这是一件有宋一代的陶器。
这不是器型的巧合,而是文化因子的传承。
只有宋代的文化土壤才能孕育这种看似巧合实为传承的文化现象。
宋代的贯耳瓶,以无形的线条映衬厚重的丰润,它所要再现的不仅仅是人类童年的稚拙,而是中国文化成年的富态,这种富态是以宋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为基础的。
数千年的传承所积淀的不在于外形的相似,而是器型的内涵。
这种内涵无论是清代的刻意和现代仿品的滥情,都是难以达到的境界,从这点上来说,读懂宋代官窑瓷器所积淀的历史,就能读懂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2ef9c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a.png)
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方法除非你是八十年代就开始玩宋代官窑瓷器,那时候满世界都是真的,便宜得很还没有人要,更不要说仿品。
而是从近年来才开始介入收藏界,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认真研究陶瓷史,就想成为收藏家,拥有传说中的真精稀宋代官窑瓷器,实现自己捡漏的梦想,很不靠谱。
宋代官窑瓷器在瓷器史上是一个较为珍贵的种别,也是从古至今珍藏家门所追逐的工具。
素有“家财万贯不如官窑一片”,这里体现了它的稀缺性。
五台甫窑之一的官窑价值不菲,正是拥有官窑的藏家所期待的。
许多藏家空有宝物却不知行情和价值怎样,这篇文章将会体现您所期待的内容。
在前不久竣事的中国艺术品交易春拍中,远离40年的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瓶重现拍场,以4800万港元起拍,经由多番竞夺,终以1.139亿港元成交,创下了宋代瓷器的第三拍卖成交纪录。
南宋官窑八方瓶的天价成交,也使南宋官窑瓷器再次成为了藏界瞩目的焦点。
那么,南宋官窑事实是一种怎样的瓷器品种,又缘何能够拍出云云的天价呢?作为宋代五台甫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
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为盛行。
官窑瓷器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朱颜色,釉面开大纹片,部无釉,烧成后是铁玄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
带给人以蕴藉、沉静、温顺、清逸、雅致的美感,这种奇异的意蕴是我国中古时期特定的头脑文化的产物。
回首过往,宋代官窑一直都是以价值连城的姿态笑傲拍场。
早在1989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曾经拍卖了一只宋代官窑洗,其时的成交价就高达2200万港币。
这件宋代官窑洗也缔造了其时中国瓷器拍卖的天下纪录。
2008年,同样是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上,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以6752万港币成交,而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搥瓶竟然只有22.5厘米,堪称名副着实的“寸土寸金”之宝。
就收藏来说,首先要有正确的路子,对于刚收藏瓷器的人来说这点特别重要。
一旦收藏的路子走错就会一步错步步错,首先要从瓷片的标本一点点入手,循序渐进一步步的走,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南宋官窑瓷器鉴别
![南宋官窑瓷器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e626960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e.png)
南宋官窑瓷器鉴别南宋官窑瓷器鉴别从哪些方面入手?教你几招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于宋王朝南迁后在官窑器的烧造上的又一发展。
无论是在胎釉和工艺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承接和发展的关系。
南宋官窑器的胎骨,因为加入了杭州当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质虽也比较细密,然较之北宋官窑要显得差些,里面杂质较多。
加上这种土内含铁成分高,又有烧造温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种。
南宋官窑多为黑胎,凡垫饼烧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铁足”的现象。
除了垫饼烧的以外,支钉烧的器物底足也可见棕褐色支烧痕。
晚期用垫饼托烧的也见有一些灰白色胎的,这种胎上常刷以酱色护胎釉,因此烧成后也有“紫口铁足”的效应。
早期南宋官窑与汝窑一样,采用支钉托烧,但支烧痕呈圆形,数量也比汝窑器多,大器可达到20个,而且单双数都有。
晚期多采用垫饼托烧。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窑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
厚釉器施釉多至几层甚至十几层,釉的厚度甚至超过胎骨。
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青灰、青黄、灰绿、黄绿和炒米黄等色。
釉面有开片,以蟹爪纹为主,也有冰裂纹等,大多是较稀疏的浅黄色开片。
在开片中以暗红色的所谓“鳝血纹”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纹再次之。
南宋官窑器均属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追求精致,不可越规。
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铜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严格规定。
大件器物较少见,所见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盘、碗、瓶、炉、洗和文房用品等。
鉴于上述制瓷特点,要鉴识南宋官窑器,就必须先看胎质。
市场上可见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窑器,但这些仿品黑胎虽相似,而胎质常显粉状而过于细腻,不像真品因含杂质较多反而显得粗糙,在酱色的露胎处,可见点点黑褐色斑状色块。
所以,凡在露胎处不见点点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
真品胎色呈糯米状,仿品胎质常无法做出糯米状。
因为缩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状态,露胎处也可见点点黑褐斑。
仿品常无棕眼,有的也不自然。
在釉面上,因为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无玉质感。
分辨官窑真伪从这九个特征入手肯定错不了(鉴定要诀)
![分辨官窑真伪从这九个特征入手肯定错不了(鉴定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59627c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9.png)
分辨官窑真伪从这九个特征入手肯定错不了(鉴定要诀)
1.色彩:官窑的色彩柔和而丰富,常见的色彩包括青花、白釉、釉下
彩等。
真品的色彩应该鲜艳而不刺眼,确保不出现任何渗透、剥落或褪色
现象。
2.瓷胎:官窑的瓷胎质地细腻,透光性佳。
用放大镜观察瓷胎表面,
真品应该没有明显的疏松、凹凸或露色现象。
3.釉面:真正的官窑釉面应该具有细腻的质地和丰富的光泽。
观察釉
面的质感,真品应该具备玉质的光洁感,而不是粗糙或暗淡。
4.断面:真品的断面应该均匀且光滑,无气孔和厚薄不均的情况。
用
放大镜观察断面,真品的断面应该均匀致密,色泽一致。
5.文字和纹饰:官窑通常会有刻有文字或绘有纹饰的装饰。
要仔细观
察文字和纹饰的线条是否流畅、层次分明,并与真品相符。
6.晕边效应:官窑釉面的晕边效应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真品的晕边
效应应该均匀、细致,不存在模糊、不连续或过于明显的情况。
7.手感:官窑的器物通常手感温润细腻,触摸釉面应该没有明显的凹
凸或粗糙感。
8.胎骨:官窑的胎骨通常呈象牙白色,观察胎骨的颜色和质地是否与
真品相符。
9.窑底:每个官窑作品都有独特的窑底特征,观察窑底的胎质和釉质
是否与真品相符。
要正确鉴定官窑的真伪,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观察和判断。
对于没有专
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来说,最好寻求专家或有经验的鉴定师的协助。
同时,
购买官窑作品时,应选择有信誉、有保障的渠道,以降低购买赝品的风险。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80f85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6.png)
宋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官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青瓷质地、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想要正确鉴定宋官窑瓷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观察器物的造型和质地
宋官窑瓷器的造型多为简洁而大方的线条,端庄而优美,形体浑厚,纹饰淡雅,没有过多的繁琐和复杂的装饰,整体显得非常清新朴素。
在质地方面,宋官窑瓷器以青灰色釉为主,釉面细腻光润,较为均匀,质地坚硬致密,质感比较厚重,手感沉稳。
二、观察器物的纹饰和题材
宋官窑瓷器的纹饰和题材多以自然界为主,如花鸟、山水、云雾、玲珑水波等,其线条流畅而自然,色彩清淡雅致。
此外,宋官窑瓷器中还有一些神话、寓意的图案和文字,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
三、观察器物的胎骨和垫足
宋官窑瓷器的胎骨一般为灰白色,质地致密,手感沉稳。
而且,其胎身与釉层之间的结合牢固而均匀。
关于垫足,宋官窑瓷器多数缺乏凸出的足部,而是采用嵌入式底座,较为平整,整体造型显得更加稳固。
四、注意考古和文献的支持
鉴定宋官窑瓷器需要注意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的支持。
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来了解制作工艺、图案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应通过实物比较来判断器物的真假和年代。
总体而言,鉴定宋官窑瓷器需要综合考虑造型、质地、纹饰、题材、胎骨和垫足等方面的要素,以及考虑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准确、全面地鉴定出宋官窑瓷器的真伪和价值,避免相信假货,盲目买卖。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其中的真伪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其中的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4819642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9.png)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其中的真伪 “哥窑”名列宋代五⼤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轻重的地位。
很多⼈都是很喜欢去收藏它的,但是你知道应该怎么去鉴别其中的真伪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哥窑瓷器如何鉴别,希望能帮到你。
哥窑瓷器如何鉴别 1、看光泽,哥窑属于⽆光釉,表⾯呈油脂光泽,与通常瓷器的釉⾯的玻璃光泽截然不同。
2、看开⽚,哥窑开⽚典型特征是⾦丝铁线,较粗琉的⿊⾊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裂纹。
⽚纹密⽽不疏,曲⽽不直,呈不规则分布。
3、看底⾜,圈⾜底边狭窄平整,⾮宽厚凹凸,⾜之内墙深长,⾜之外墙浅短,难以⽤⼿指提拿起来,没有挂釉的地⽅,为铁⿊⾊。
4、看⽓泡,哥窑器釉层厚,釉内含有⽓泡,像珠粒⼀样若隐若现,民间⼜“聚沫攒珠”的说法,没有⽓泡的哥窑肯定是假货,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个最常采⽤的⽅法。
哥窑的主要特征 其⼀,哥窑釉属⽆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调丰富多彩,有⽶黄、粉青、奶⽩诸⾊。
其⼆、“⾦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有⽹状开⽚,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开⽚(“俗成百圾碎”或“龟⼦纹”),以“⾦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裂纹。
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为上,梅花⽚墨纹次之。
细碎纹,纹之下也。
"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个传统的⽅法。
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中说,官、哥釉⽓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泡细密像颗颗⼩⽔珠⼀样,满布在器表上。
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紫⼝铁⾜”的风致,哥窑器坯体⼤都是紫⿊⾊或棕黄⾊,器⽫⼝部⼝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呈黄褐⾊,同时在底⾜未挂釉处呈现铁⿊⾊,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铁⾜”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法之⼀。
邱小君说南宋官窑鉴定方法
![邱小君说南宋官窑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ef842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f.png)
邱小君说南宋官窑鉴定方法
邱小君是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家,其南宋官窑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观察器型:南宋官窑的器型以圆形、方形和多棱形为主。
要观察器型的线条流畅,曲线圆润,立体感强,表面细腻,没有瑕疵。
2. 观察胎质:南宋官窑的胎质一般比较细腻,釉面光滑。
要注意胎质的均匀性,有无裂纹、气泡等情况。
3. 观察釉色:南宋官窑釉色以青白色和汝绿色为主。
要注意釉面的亮度和均匀性,有无流淌情况,以及有无变色、溢釉、针孔等情况。
4. 观察纹饰:南宋官窑的纹饰以刻花和点刻为主。
要注意纹饰的清晰度、规整度、平滑度和巧夺天工的程度。
5. 进行鉴定测试:可以通过化学测试或射线荧光分析对南宋官窑进行鉴定,检验器物的真伪和年代。
北宋官窑的鉴别
![北宋官窑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4f2c15a21614791711287d.png)
北宋官窑的鉴别双击自动滚屏发布人:站长发布时间:2009-11-05 阅读:3274次1、汝窑宋官窑创建于北宋徽宗时期,在宋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宋瓷之粹。
南渡后,因袭故京遗制,重建官窑。
故宋代官窑有南北之分,南宋人叶置的《坦斋笔衡》曰:“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
澄泥为范,及其精致,釉色润澈,为世所珍。
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这段文字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官窑瓷器的珍贵治资料,它言简意赅,把宋代官窑瓷器建立的原因、时代、沿革及其建窑地点作了明确的叙述,使我们对民窑“受命”烧造“贡瓷”至皇家“自置官窑”烧造的发展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据前述《坦斋笔衡》记载,州治临汝应为其遗址所在地,然而,临汝遗址始终未能获得考古证实。
1977年,故宫博物院在调查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时,曾采集到与宫中传世汝窑器相同的标本,并对它进行了两次科学化验,其结果与50年代故宫博物院提供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传世汝窑洗的化学数据相同。
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说明二者的窑口相同。
但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数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作为定论。
1986年11月、12月间,上海博物馆清凉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线索,对当地窑址作了进一步调查,共采集汝窑瓷标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
上述调查与发掘工作,证明了《坦斋笔衡》所载的“宫廷先命汝州烧造贡瓷,后自置官窑烧造”的历史的真实性。
但《坦斋笔衡》提到“京师自置”,而宝丰清凉寺窑址并不在京师,这又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京师”应理解为泛指朝廷,自置官窑地点当然也可以不在京师。
就文字上讲,“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与上文的“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是紧密相承的句子。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和鉴定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42ce4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3.png)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和鉴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宋代官窑瓷器,“官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
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
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
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
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
1930年发现窑址,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
在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窑产品专供宫廷。
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
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
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
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
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
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
釉色纷繁。
釉质莹润如玉。
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
里外披釉并有纹。
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
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
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c69c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70.png)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目前古玩市上有许多瓷器的底部都刻有官窑字样,那该怎么去鉴别官窑呢?怎么去识别它的真伪和好坏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宋代官窑如何鉴别真伪,希望能帮到你。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一是釉质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
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
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
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
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
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
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
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
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
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
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北宋官窑瓷的基本特征:1、胎有灰白、灰褐两种,胎骨较为厚重,紫口铁足是共性。
2、釉色有月白、粉青、虾青、油灰、鳝鱼黄等釉色。
绝大部分器物,釉中气泡密如攒珠,与汝瓷釉中气泡分布的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官窑的釉色更趋向追求玉色。
3、造型多为炉、瓶、尊、碗、洗、觚等,尊、觚系仿商、周青铜器造型。
4、开片为冰裂纹,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器物,裂纹深入胎骨,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宋任何窑口的产品。
细说北宋官窑瓷器五大特点,如何去鉴定真假?
![细说北宋官窑瓷器五大特点,如何去鉴定真假?](https://img.taocdn.com/s3/m/7a7bf88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f.png)
细说北宋官窑瓷器五大特点,如何去鉴定真假?宋徽宗在历史上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一方面他才华横溢,有着无与伦比的个人文化修养,被称为天才艺术家,对美学有着极高的感知力,琴棋书画,他无一不通,同时他的艺术品位极高,对诗酒茶,园林美食女色,无一不讲究。
另一方面后人又称他为“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后人评价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若说宋徽宗不做皇帝,做一位文人,估计也能成为北宋一代风流才子。
当然也正是因为宋徽宗对艺术的喜爱和其自身极高的艺术品位,使得北宋的官瓷制造的美感和品位到达了中国陶瓷制造审美的巅峰。
北宋宣政年间宋徽宗在开封创建北宋官窑,官窑汲取了汝窑和当时其他窑口的技术精华,成为自古以来第一个由官府出资建立的“朝廷”窑口,也是自古以来第一个被统治者个人占有的陶瓷品类。
当时宋徽宗特意诏敕编写了当时官窑瓷器的造型图本《宣和博古图》,《宣和博古图》的特点是仿古器,主要仿古玉和三代青铜,瓷器造型以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名古器为据,让每一件器物都有典可依,赋予其典故深意,这也成为当时新成礼器的其中之一。
北宋官瓷的艺术特色一,北宋官瓷造型简练,俊秀精巧,古朴浑厚,釉色温润,相对于其他朝代的瓷器造型来说,其摒弃了精美雕饰和艳丽涂绘。
二,北宋官瓷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美学,也可以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在北宋发展到了巅峰,北宋官窑瓷器釉质淡泊含蓄内敛、温润素静雅致,这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内心静美祥和的呈现。
三,历史上,有多少人仿制北宋官窑,但根本仿不出神韵,究其根本,北宋官窑有着宋徽宗非常鲜明的个人文人气质的印记,其就像宋徽宗的瘦金体,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有恰到好处的神妙,感叹其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四,北宋官瓷有礼器和文房用具两个种类。
礼器类主要为朝廷皇室使用,有非民间用品的款式瓶、尊、鼎、炉等。
这主要是宋徽宗的喜好,因此也主要是拿来供宋徽宗使用。
文房用具类主要是笔洗、笔架、笔筒、水注、水盅、臂搁等。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ef946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4.png)
南宋官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南宋官窑瓷器指的是宋代官窑出产的瓷器,一般分南宋官窑瓷器和金陵官窑瓷器两种,以山东济南宋代官窑出产的南宋官窑瓷器为典型。
南宋官窑瓷器特征鲜明,器形多样~凡为宋代官窑出产的瓷器,外表都有着蓝灰色、黑色或绿色的烧褐色,釉质重,熟釉表面有厚重的波纹斑驳,有蜡釉磨砂的细腻的玻璃质釉,此外,南宋官窑瓷器在烧成过程中,会用柳子、枯叶、土或砂里添加一些不同的药剂来调整釉色,使烧出的瓷器呈现出浓艳的紫色、绿色等色泽,更惹人喜爱。
南宋官窑瓷器的鉴别方法包括:
1.质量首先要拿到瓷器再行评估,质地细腻有挂釉,可见釉薄,釉质清晰明亮,没有粘裂痕,这就是高端南宋官窑瓷器。
2.贴纹鉴别:看贴纹的胚体一定要细腻,布满的釉面色彩要均匀,要有上乘的烧制工艺。
3.色泽鉴别:南宋官窑瓷器肌理明显,釉底色蓝灰色,釉面多有暗咖、黑咖,有时表面布满绿、紫、朱等色泽。
4.工艺特征鉴别:南宋官窑瓷器往往在烧成过程中会添加柳子,枯叶,土或砂等,以调整釉色,使烧出的瓷器呈现出浓艳的绿色、紫色而更加鲜艳。
北宋哥窑鉴定与辨伪
![北宋哥窑鉴定与辨伪](https://img.taocdn.com/s3/m/5963d04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d.png)
北宋哥窑鉴定与辨伪北宋哥窑鉴定与辨伪造假者用旧器,再罩一层胎浆及釉,然后再做旧。
这种做旧一般不会在原器的老底足上动手脚,因为底足是真的,造假者就是要利用老底足是真的来蒙混过关。
有的在底足及器体上都罩了一层胎浆,模仿老开片,底也有老开片、形成二层皮、糙底等,但从画工、表层釉、纹饰的自然程度、老化程度、气泡等方面都可发现是以假乱真的赝品。
北宋哥窑鉴定知识1:新瓷指只有几年或几十年的瓷器,发出的光是表面发出的一种很亮的光,称为浮光或火光,给人以贼亮、浮亮之感,不那么柔和。
旧的、老的古瓷给人感觉光是从釉里发出的,有一种像老珠宝从里发射光的神韵之光泽。
所以说老瓷的浮光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被消耗掉,只有从釉底发出的光才能使老瓷。
老瓷的底足是华润的,不像新瓷那样干涩,这是因为古瓷的烧制工艺和胎土有关,这是每个时代都不同的工艺造成的。
如果造旧就会出现釉面苍白或存在人为腐蚀点,腐蚀面。
老瓷釉面是正常老化,不是人工造出的。
北宋哥窑鉴定知识2:中国古陶瓷是国际性的艺术收藏品,它的真伪判定是一个关键而且是首要的问题.传统的“目鉴”方法由于它的主观性,结论不容易取得共识,也不易对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制作的赝品做出准确的鉴别.对古陶瓷进行现代的科技方法鉴定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已取得重要的进展.热释光检测方法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它不依赖于数据库的建立.经过40余年的发展,热释光技术已从早期的常规方法发展出前剂量方法和高温峰测定方法,一种快速无损的二氧化碳激光加热检测法亦己取得重要的进展.北宋哥窑鉴定知识3:按照产地划分。
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北宋哥窑鉴定知识4:古瓷附土含铁量高,这与土壤中的铁沉积亲和有关,附土一般成颗粒状,器内最明显,能随手倒出的土也是颗粒或结快状,用手捻都已达到一定硬度,这应是石化或钙化趋向,新石器时代的玉石器上有的附有坚硬的土锈就是证明;但由于陶瓷出现较晚,一般锈类还达不到那种质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