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粒病

合集下载

朊病毒概述

朊病毒概述

朊病毒概述摘要:Prion是感染性蛋白质,能引发疯牛病等海绵状脑病,该病毒蛋白是一种膜糖蛋白,至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PrPc与PrPsc,对紫外线及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

朊蛋白基因是单拷贝基因,高度保守,但在物种间可能存在易感性相关基因。

本文主要介绍朊病毒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增殖方式、感染机制及其检测方法,使我们对朊病毒有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关键词:阮病毒分子结构感染机制检测方法前言20世纪末,病毒界出现了一个神秘而崭新的名词——朊病毒(Prion),它与细菌、真菌、病毒及类病毒完全不同,有其独特的结构以及发病机制。

它引起的疾病具有散发性、传染性、家族性、疫原性等特点,这些病如人的库鲁氏病、克一雅氏病及疯牛病都是无药可救的。

过去,人们对其病原提出了种种假说,但直到1982年Prusine提出Prion(蛋白浸染子)假说,对朊病毒的研究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后,人们对朊病毒的研究也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1( 朊病毒概念的产生1982年,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prion)的概念,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proteinae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简称为PrP。

正常PrP(PrPc)转变为致病PrP(PrPSe),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叫做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spongformeneephalopathies,TSE~)。

Prion概念的提出不仅提供了一个疾病既能传染又能遗传的假设,而且解释了至今未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原因。

TSEs是一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疯牛病(mad COW dis—e够e,MCD),即牛海绵状脑病(bo~ne spongiform encephMopa—thy,BSE),羊瘙痒症(serapie),克一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GSS综合征(Gersrmann—Straussler—Scheikerg disease,GSS)和致死性睡眠综合征(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等。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

朊毒体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朊毒体病的病理病因,朊毒体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朊毒体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非常规慢病毒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淀粉样蛋白原纤维(SAF),构成此种原纤维特殊蛋白颗粒被称为朊病毒(PrP27-30)。

这种慢病毒致病因子的性质既有病毒性传染发病特点,又有与常规病毒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理化特性表现为:①具有高度抗各种消毒灭活能力;②有抗高热80~l00℃灭菌能力;③具有抗紫外线和其他各种射线作用能力;④常规电镜看不到病毒,只有用特殊理化方法可发现原纤维和蛋白颗粒。

其生物学特性为:①宿主间可传递的传染性,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②病理为变性改变,可见淀粉样斑块和胶质增生,但无炎性反应,亦无包涵体可见;③无复发缓解病程,持续进展直至死亡;④不产生干扰素,不受干扰素影响,孵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影响。

现在已知此慢病毒致病因子:①在高热132℃ 60min可灭活;②亦可在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1h以上或1N氢氧化钠内浸泡30min,反复3次即可灭活。

*二、发病机制1982年Prusiner提出CJD系由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引起,从而否定了多年前Gajdusek所倡导的非寻常慢病毒感染学说。

PrP系一种单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由253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54个氨基酸组成)。

位于人的第20号染色体短臂上,可译框架由一个外显子组成。

在N的末端的附近由富有脯氨酸和甘氨酸的短肽5次反复。

正常中枢神经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此为PrPc。

分子量为30~33KD,其空间构象主要为 -螺旋状结构,蛋白酶K可以溶解。

而异常PrP被称作为PrPsc,PrPES或PrPCJD。

与PrPc截然不同。

分子量为27~30KD,其空间构象近40%为层状折叠。

PrPSC数次的集结,则形成直径为10~20nm,长度100~200nm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就是早期发现的羊瘙痒病相关原纤维(scrapic-associated-fiber,SAF)和朊蛋白质粒(prion liposome)。

朊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朊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朊粒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朊粒,这个名词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太熟悉。

它并非常见的汉语词汇,而是属于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

朊粒的名词解释其实与医学有关,它是医学界对一种特殊病理变化的命名。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朊粒的含义、形成过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朊粒这个名词来自于拉丁语“amyloids”,它是一种异常凝聚的蛋白质沉积物,堆积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朊粒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通常是由于蛋白质结构异常,导致其在机体内无法正常被清除而进行聚集。

这种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遗传性变异、蛋白质分解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朊粒在人体内的聚集可造成多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淀粉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是指朊粒沉积在器官中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受损。

严重的淀粉样变性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肝功能不全、肾脏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危及生命。

除了淀粉样变性,朊粒还与一些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朊粒在大脑中沉积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痴呆症,会引起记忆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朊粒也与炎症性疾病、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疾病有关联。

朊粒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识别和清除朊粒的方法,以防止和治疗与朊粒相关的疾病。

目前,一些药物和治疗手段已经被提出,并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进行测试。

然而,朊粒的清除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加精确的治疗手段。

总之,朊粒是一种医学术语,用于描述一种蛋白质在人体内异常聚集形成的沉积物。

它与淀粉样变性、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有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朊粒的研究和治疗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科学家们正朝着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向努力。

希望能借助科学的力量,早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防治与朊粒相关的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阮病毒

阮病毒

三是强基础,加强对朊病毒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灭活消 毒手段的研究。
朊病毒 - 朊病毒发现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 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这 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 不“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对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 探索生命起源不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为揭示不痴呆


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 机制、诊断不防治提供了信息,幵为今后的药物开发 和新的治疗斱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朊病毒 - 朊病毒研究两获殊荣
197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Gajdusek和Gibbs 不澳大利亚Zigas等人合作共同研究震颤性疾病,幵通过 一系列的实验证实震颤病不羊搔痒症、人早老性痴呆属于 同一病原感染,Gajdusek由此获得1976年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病学与家StanleyB· Prusiner 等提出,朊病毒是一种传染性蛋白质颗粒,丌含 有核酸,可自身复制,Prusiner凭借对朊病毒的 研究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阮病毒简介
张姜琳
学号
朊病毒 - 概述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 毒阮)。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幵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 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 就是蛋白质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 变因子,Prusiner认为它是一种蛋白 质侵染颗粒。大量的集中对羊瘙痒的 病原因子的研究。

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能迫使

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能迫使

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能迫使朊病毒,又称为朊蛋白病毒,是一种非常罕见且具有特殊结构的病毒,其主要特征是在其蛋白质结构上存在异常性。

朊病毒的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因其独特性质可能对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挑战。

朊病毒的特征朊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在蛋白质结构上的异常性。

与普通病毒相比,朊病毒的蛋白质具有更多的变异和缺陷,使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与常见病毒有所不同。

这种结构异常性可能导致朊病毒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破坏性,从而对宿主细胞和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另外,朊病毒的感染范围也广泛,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都可能受到其侵害。

这使得朊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给传染病的控制和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朊病毒的危害由于朊病毒具有结构异常性,它对宿主细胞和机体的危害性也更大。

朊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症状,如高热、头痛、全身疼痛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此外,朊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且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这使得医学工作者在防控朊病毒传播时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隔离和治疗患者,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朊病毒的防治针对朊病毒的特殊性质,医学界需要密切关注病毒的结构特征和传播途径,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目前,尚未有针对朊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防治工作主要侧重于加强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

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而公共卫生措施则包括加强病毒监测、尽早发现和隔离患者、消毒医疗环境等,以阻止疫情的扩散。

此外,开展相关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也是控制朊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从而有效控制朊病毒的传播。

结语朊病毒作为一种结构异常的病毒,给公共卫生和医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种新型病毒,我们需要加强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提高综合防治的能力,共同应对疫情的蔓延。

希望在医学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找到有效的防治策略,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讲解

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讲解

蛋白质构象病相关因素
1 基因型相关性 目前已知的构象病大多 数与染色体、基因变异有关。如D0wn 氏综合征系21号染色体三倍体畸形。
2 相关蛋白质 已发现早老蛋白1(PS.1)及 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变异与早老 型AD密切相关,载脂蛋白E(apoE)基 因的出现则是晚发型AD的危险因素。
朊病毒示意图
疯牛病:行为反 常,烦躁不安, 步态不稳,经常 乱踢以至摔倒、 抽搐。
克—雅病:本病是 最常见的人类朊毒 体病。
库鲁病:本病是最早 被研究的人类朊毒体 病。
共同病理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神经元 空泡形成和异常的抗蛋白酶K的朊蛋白聚集。 Pr Pc与Pr Psc由同一基因编码,氨基酸顺序相 同但构象不同。Pr Pc以α螺旋结构为主, β折 叠仅占3%。Pr Ps e中β一折叠占43%,易于聚 集,形成具有细胞毒性的高分子量的不溶性复 合物沉积而引起病变 。
触发蛋白质构象疾病的相关机制及评估
导致蛋白质病变的氨基酸残基多位于一些被 称为开关区的段肽内,蛋白质中的病变敏感区域可 由理论迅速标定。
综合考虑影响蛋白质进化的突变、结构、力学 属性等诸多因素,将构成蛋白质的短肽归纳为两大 类别。一类以螺旋为标志性结构,另一类以β折叠 为标志性结构。在正常的蛋白结构中,某一短肽只 属于两大类中的一种。其处于另一类别的几率给出 了该段短肽出发致病性结构改变的能力。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又称朊蛋白病或朊粒病是由传染性蛋白质致病因子朊蛋白或朊粒prp引起的一类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包括人类的库鲁病克雅病牛的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和羊的瘙痒病
· 概述 · 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与进化能力之间的关系 · 蛋白质构象病分类 · 常见蛋白质构象病 · 蛋白质构象病相关因素 · 触发蛋白质构象疾病的相关机制及评估

朊粒病

朊粒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病理特点和致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六、临床诊断 七、实验室检测 八、治疗 九、预防和控制 十、报告及患者处理
微生物学检查法
电子显微镜检查 免疫学检查:已经制备有朊粒蛋白抗原及其抗体, 据此:

斑点印迹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 各种液相免疫检测技术 荧光抗体染色法也可用于朊粒的定位检查
临床上出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症状,随即昏迷死亡。
概述

经典的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由 Creutzfeldt和Jakob发现的人类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或早老性痴呆病,是人类朊粒病的一种
类型。

1982年美国神经和生化学家 Prusiner
概述

朊粒病是由一类特殊的传染性蛋白粒子(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 , prion) 所导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引 起 传 染 性 海 绵 状 脑 病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

TSE 是一特征性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化性疾病。
nvCJD

可能是疯牛病传播于人的表现; 特点:发病年龄轻,多在30岁以下; 病程较长,平均1个月左右;
临床表现以感觉异常(如疼痛、感觉迟钝或麻木)和精神 症状(如抑郁、焦虑及精神分裂)为主;
与散发性CJD不同,肌电图及脑电图大多正常。

疯牛病病牛的表现
性情变成较神经质且
具有攻击性
片上的PrPsc。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病变区
有异常PrP蛋白沉积

第34章 阮粒

第34章 阮粒

PrPSC
β -折叠占50%,ɑ-螺旋占 20%
敏感 可溶
抗性 不可溶
正常及感染动物
感染动物

有致病性与传染性
致病性
河南省确诊一例罕见的致死性失眠症患者(2006年)
一名年近五旬的男子已有半年多不能正常睡眠了, 此前,在他的家族三代人中,已有近10人在20至50岁期间 患这种“不知名”的怪病而相继去世。河南省人民医院神 经内科确诊其患的是罕见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我国周边国家,已有疯牛病出现。印度、巴基斯坦等均为 英国危险动物饲料进口国,处于一触即发的危机状态。现 代化国际贸易,多渠道人员、物质交往,为疯牛病输入造 成温床。
内源性朊粒病潜在危险很大,CJD可以自发。已知我国CJD 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已发现青壮年CJD。
医源性感染(神经外科、器官移植、激素治疗、
致病性
这名男子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医生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人, 说不清他得的到底是啥病。随着对病情的掌握和剖析,一个 可怕的诊断浮现在医生脑海中,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影像 学检查也完全支持这一诊断。
从1986年意大利发现第一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至今, 世界上共报道了27个家系82例患者。2004年,湖北协和医院 发现了我国第一例患者,但不久就死亡了。该男子如此庞大 的患病家系,在我国还前所未有,世界上也非常罕见。
疯牛病
v-CJD病人大脑组织切片 示海绵状病变(左)和淀粉样蛋白沉淀(右)
致病性
朊粒病标志性四大神经病理特征 神经元空泡变性或海绵样变 神经元丢失 星形细胞增生 淀粉样斑沉积
朊粒病共同临床特点 潜 伏 期 很 长 ( 5 ~ 50 年 ) , 一 旦 发病6个月至1年全部死亡,表现 为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震颤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

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

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

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Kuru)和克—杰氏综合征(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

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这种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证明,朊粒确实是不含DNA和RNA的蛋白质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而仍是由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正常蛋白质的异构体。

基因编码哺乳动物细胞里的基因编码产生一种糖蛋白PrP。

人的PrP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PrP由2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氨基端有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

在正常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c,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35 000,对蛋白酶敏感。

在病变脑组织中的PrP称为PrPsc,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00~30 000,是PrPc中的一段,蛋白酶对其不起作用。

现在知道,PrPc和PrPsc是PrP的两种异构体,氨基酸组分和线性排列次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

PrPc的结构中。

螺旋占42%,β片层占30%;PrPsc则是。

螺旋占30%,β片层占43%。

PrPc的4条。

螺旋可以排列成一个致密的球状结构,这个结构的随机涨落(stochastic fluctua—tion)会长成部分折叠的单体PrP*,这是一种中间体,即PrP*可以生成PrPc,也可以生成PrPsc。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课程论文题目: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姓名:费鹏学号2011309110056专业:粮食、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指导教师:陈福生职称教授中国·武汉二○一二年一月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

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

本文对其理化性状、致病机理以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关键词:朊病毒;羊骚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综合症;致病机理;Abstract:Prion diseases is a family of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in both huma -ns and animals,including scrapie in sheep,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in cattle and 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 in human.The pathogenic factor of these diseases is thought to be a abnormal isoform protein(PrP Sc) of a normal cellular protei -n-PrP C. In this review the pres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hysico-chemical featur -es of prion, prion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det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Keywords: prion; scrapie; BSE; CJD; pathogenesis;朊病毒,也称为朊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传染因子。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朊病毒病——精选推荐

朊病毒病——精选推荐

朊病毒病摘要:概述了朊病毒的分子学特征,指出朊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同时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几种朊病毒病:库鲁病、克—雅氏病(CJD)、疯牛病(BSE),简要指出了其发病机理。

最后概括了朊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期可以普及并提高人们对朊病毒病的认识,加强人们对朊病毒病的防范意识。

关键词:朊蛋白;朊病毒病;海绵状脑病;传播Prion disease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n prion protein ,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on is in essence a protein of infectious particles. And it described several common prion disease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such as Kuru, CJD, BSE, explained its pathogenesis briefly.At last it outlined the transmissional route of prion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opularize and raise awareness of prion diseases, help people prevent infecting with them.Key words : prion; prion disease;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spread 朊病毒(prion,又称朊蛋白,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蛋白因子[1]。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四章 朊粒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四章  朊粒
(1)抵抗蛋白酶K的作用; (2)对热力作用的抗性;
灭活条件:压力蒸汽灭菌(134C,2小时) (3)对辐射、紫外线及常用的消毒剂也有很强的抗性。
3. 朊粒的细胞培养及动物感染模型
第二节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朊粒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
第四节
防治原则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医源性朊粒病的预防
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手术器械等进行灭菌,彻底销毁含病原因子的动物尸体、组织块或注射器。 严禁朊粒病及任何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组织和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医护人员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2.BSE及vCJD的预防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主要的动物和人类朊粒病 动物朊粒病:
(1)羊瘙痒病(scrapie); (2)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人类朊粒病:
(1)库鲁病(Kuru ); (2)克-雅病(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 (3)变异型克-雅病(variant CJD,vCJD)。
(6)PrPC与 PrPSc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①分子构象;②对蛋白酶K是否敏感;③对去污剂的溶解性;④存在部位;⑤有无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朊粒的本质、理化性状、细胞培养及动物感染模型
1 .本质——异常折叠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电镜下呈纤维状或杆状。 2. 理化因素对朊粒影响

第九章朊粒病

第九章朊粒病
病人存活时间相差较大,从2个月到12年不等,一般5年左右发展至死亡。 特征是小脑退行性变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小脑性症状包括动作笨拙、动作失调和共济失调步态。
感觉迟钝、反射减退、下肢近端肌肉无力也常是早期症状。GSS一般无肌阵挛表现。由于家族和个体
的差异,患者是否出现痴呆及痴呆的程度也不一样。

病 原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朊粒的本质是一种不含核酸、有感染性的蛋白质。 朊粒蛋白(prion protein,PrP)由2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3~35kD,含量
最多的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门冬酰胺和谷氨酸/谷胺酰胺。
PrP有2种异构体,分别为细胞朊粒蛋白(PrPc)和羊瘙痒症朊粒蛋白(PrPsc)。 朊粒缺乏核酸,能耐受灭活核酸的物理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
第九章
朊粒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及类型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
十、总结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朊粒(prion):是一类特殊的传染性蛋白粒子,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 朊粒病(prion diseases):由朊粒所致的疾病。 TSE:是一类累及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其潜伏期长,临床主要表 现为痴呆、共济失调、震颤,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人类认识的TSE有5种朊粒病: ① 库鲁病(Kuru disease) ②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③ 新型克雅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vCJD) ④ 格斯特曼综合征(Gerstmann-Straü 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 ⑤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常见的动物TSE有牛海绵状脑病 (BSE)、羊瘙痒病。

朊病毒的发现与研究PPT

朊病毒的发现与研究PPT
人或动物感染PrPsc ↓
由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直接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与神经元表面正常的PrPc作用

PrPc → PrPsc→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裂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人类朊蛋白病的起病方式有散发行, 遗传性,传染性等。80%的病例不是传 染的结果,而是散发的,有或者没有遗 传易感性。
抗性
• 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作用 • 标准的高压蒸汽灭菌(121.3℃,20min),不
质疑???
没有核酸,这个病原物如何增殖?如何复制本身的遗传信息 是不是存在核酸,只是未能检测出来
随着研究深入,得到更多打破传统观念的结果
(1)寻找Prn-p基因 编码朊蛋白的基因,不但在染病动物脑中存在,在正
常动物脑中也有,而且表达的一样多 正常小鼠(PrPc) 得病小鼠(PrPsc)
结论:PrPsc的出现可能不是调节基因起作用的
英国
疯牛病
丹尼尔 ·伽杜塞克 (D.Gajdusek)
由于查明库鲁病的病因,认为是一种 潜伏期极长的进行性病毒 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朊病毒的发现
1997年,为肯定斯坦利·普 鲁希纳在研究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病原体的 过程中发现了朊蛋白 (Prion),并在其致病机 理的研究方面的贡献。授予 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胞内定位 蛋白酶水解
细胞表面 水解完全
胞质内 局部水解
(7)综合以上结果,提出理论假设:
羊瘙痒病的发生是因为PrPsc的入侵,把脑细胞中原来 就有的PrPc“带坏”,使正常的PrPc重新折叠,形成新的高级 结构PrPsc
增多的PrPsc形成淀粉样沉淀,造成脑细胞破坏,形成 空斑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由朊蛋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朊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

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prion)并非病毒,而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质的蛋白质,简称PrP。

PrP 自身不具备核酸,但却可直接指导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变异朊蛋白(即不溶性朊蛋白)。

健康人体的CNS细胞表面也存在朊蛋白,称为PrP C,是保持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使可溶性PrP C转变成不溶性的PrP SC。

目前已明确的人类朊蛋白病有:Creutzfeldt-Jakob病(CJD)、GSS病、Kuru病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种。

已明确的动物朊蛋白病为:疯牛病、羊瘙痒病等。

动物朊蛋白病和人朊蛋白病在病原学、病理特点和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CJD病是指由朊蛋白感染而表现为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样表现、共济失调、肌痉挛、肌肉萎缩等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orticostriatal-spinal degeneration)、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等。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均可发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3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CJD病因可概括为外源性PrP感染和内源性PrP基因突变。

外源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身体破损处、结膜和皮肤与患者的CSF、血液或组织相接触。

新变异型CJD被认为是牛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传播给人类所致。

内源性为家族性CJD患者自身的朊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rP SC会促进PrP C转化为越来越多的PrP SC,致使神经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CNS发生病变。

二、临床表现CJD分为:散发性、遗传性、医源性和新变异型四种类型。

规培题库 朊粒病

规培题库 朊粒病

1/2.【A1型题】朊粒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表现
B.神经传导障碍
C.病原体引起脑部血管炎改变
D.细胞膜蛋白构象变化
E.尚不明确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现在普遍认为朊粒病是由于正常细胞膜肌蛋白(Prpsc)构象转变为异常脱蛋白(PrPSC)引起的,异常航蛋白可实现自我复制,病产生病理效应,因此CJD疾病一旦启动就很难停止。

2/2.【A1型题】人类朊粒病包括哪几种类型)A.克-雅氏综合征
B.库鲁病
)C.格斯特曼综合征
D.致死的家族性失眠症
)E.以上都是
查看答案:
答案:E
解析:目前已知的人类朊粒病包括克-雅氏综合征(CJD)、库鲁病(Kuru disease)、格斯特曼综合征(GSS)和致死的家族性失眠症(FFI)。

疯牛病那么可怕的原因

疯牛病那么可怕的原因

疯牛病那么可怕的原因疯牛病[1],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

它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病毒,甚至不含有遗传物质——核酸。

多将其病原称之为朊病毒(Prion)。

该病于1985年4月首先发现于英国,并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

疯牛病不仅在英国广泛流行,而且在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亦相继有病例报道,该病现在全球呈蔓延趋势。

据考察发现,这些国家有的是因为进口英国牛肉引起的。

疯牛病那么可怕的原因疯牛病的可怕之处在于不仅能使牛变得疯狂,而且能传染给人类。

人感染的“疯牛病”叫作新型克雅病,主要表现为逐渐加剧的智力衰退、记忆力下降,最终会发展为痴呆。

当英国最初出现一批罹患新型克雅病的患者时,人们并没有将这种疾病和发生在牛身上的疯牛病联系起来。

但是对人类患者的调查表明,他们都食用过可能患有疯牛病的牛肉,科学家们推测,这种新型疾病也许是因为食用带病牛肉引起的。

新型克雅病的罪魁祸首是“朊病毒”,也称“朊粒”。

“朊”字体现了这种病毒一个重要特征—不带有DNA 等遗传物质,而是由蛋白质组成。

过去人们认为,自然界可以实现自我复制、传播的最简单的有机体是病毒,而病毒要实现复制、传播的功能,至少要有DNA 或RNA 来携带遗传信息才行。

可“朊粒”本身并不具备核酸的结构,却也能自我复制和传播。

“朊粒”的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

“朊粒”本身不带有遗传物质,那么它是如何实现自我复制的呢?其实“朊粒”本来是动物体内的正常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这类蛋白兢兢业业地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它们的构型发生了变化,使蛋白失去了原来正常的功能,更可怕的是,它们还能催化其他蛋白发生构型变化而转变成“朊粒”。

这就是“朊粒”自我复制的机制,只要少量“朊粒”就能催化人或牛的神经系统中的蛋白发生构型变化,产生更多的“朊粒”,从而渐渐破坏受感染者的整个神经系统。

疯牛病虽然可怕,但自从该病被科学家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病牛和病人都得到了谨慎的处理,疫情一直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 人和动物均可通过进食含有朊粒的宿主组织及其加工物而感染,尤其
是脑组织。人类新型克雅病可能是因为食用患有BSE病牛的牛肉所致。
(2)医源性传播 人体的各种组织含有朊粒的可能性不同,危险性也不同。部分克雅病 患者就是通过医源性途径而感染,如器官移植(角膜、硬脑脊膜)、接触污染的手术器
(iCJD)。绝大部分(85%~95%)CJD病例是散发性 。平均发病年龄是57~62岁。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3)新变异型克-雅病 1996年,因为与牛海绵状脑病(BSE)有关,vCJD的相关报道 很快引起全社会对人朊粒病的广泛关注。至2005年4月为止,全球共报道165例 vCJD,其中155例来自英联邦,7例来自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国各 1例。除了意大利的25岁女患者并没有到过英联邦或其他已知发生BSE的国家,其 他病例都是出生于已知发生BSE的国家。vCJD的发病率尚无一致的统计结果。
传染病学(第9版)
1. 库鲁病
库鲁病是一种亚急性、进行性小脑和脑干退行性病,潜伏期4~30年或更长,通常较少累及大 脑皮质,发病后常在6~9个月内死亡。此病多发于妇女和儿童,主要由于妇女和儿童食用已 故亲人的脑组织所致。 临床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可行动期:表现为小脑症状群,如躯体颤抖、蹒跚或共济失调步 态。②静坐期:患者如无支撑不再能行走,震颤及共济失调加重,肢体僵硬伴广泛的阵挛,手 足舞蹈样运动。情感不稳定,常发出病理样狂笑,大部分患者有欣快感,亦有表现为抑郁,思 维迟缓突出。此期无严重的痴呆,感觉正常。③终末期:患者不能坐起,严重的痴呆、颤抖和 构语障碍。最后出现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聋哑、对刺激无反应、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海绵状变性,即细胞胞浆中空泡形成和感 染脑组织内可发现异常PrP淀粉样斑块, 无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与类型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及类型
朊粒病是一类侵犯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性疾病。该病可为散发性、遗传性 或传染性。朊粒病的临床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可达数年或十数年至数十年;②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③病情可进展迅速,很快导致死亡。 目前已知的人朊粒病有5种: ①库鲁病(Kuru disease);②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③新型克-雅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vCJD);④格斯 特曼综合征(Gerstmann-Straü 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 ⑤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传染病学(第9版)
2. 克-雅病
CJD是最常见的人类朊粒疾病,男、女性之比为1︰1.2,常累及50~75岁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 65岁左右,潜伏期15个月至10年。
典型临床表现为进展迅速的痴呆、肌阵挛、皮质盲、小脑共济失调及锥体系及锥体外系征。其典型
病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前驱期 约为数周,主要为细微的性格改变和非特异性的主诉 。 ②进展期 主要为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病情恶化,以小脑、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症状和体征为主。 ③终末期 患者进行性全身衰竭,最终往往死于肺炎或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病 原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朊粒的本质是一种不含核酸、有感染性的蛋白质。 朊粒蛋白(prion protein,PrP)由2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3~35kD,含量
最多的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门冬酰胺和谷氨酸/谷白(PrPc)和羊瘙痒症朊粒蛋白(PrPsc)。 朊粒缺乏核酸,能耐受灭活核酸的物理方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
朊粒病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朊粒有不同的株型,形成不同的疾病,但大体具有类似的或共同特点的神经病理变化。 包括弥漫性神经细胞丢失,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淀粉样斑块形成和神经细胞空泡形成。 大体形态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主要为脑皮质和小脑的萎缩。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镜下可见神经元丢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传染病学(第9版)
(五)分子生物学
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提取DNA来对PrP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通过检测PRNP基因突变,可以诊 断家族性的朊粒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传染病学(第9版)
(一)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WHO对于散发性CJD的诊断标准如下: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①进行性痴呆;②肌阵挛,视觉或小脑性障碍,锥体束或锥体外束功能障碍,运 动不能或缄默;③病程中典型的EEG改变,和(或)2年内死亡并且CSF中14-3-3蛋白阳性;④常规检 查未提示其他诊断。出现上述临床特征4项中的2项以上。 2.确诊标准 除需要以上4项均符合外,还需有以下神经病理学指标5项中的1项以上:①神经元丢失,胶 质细胞增生,海绵状退行性变,或脑组织免疫组化PrPsc阳性斑块;②预先用蛋白激酶K处理(消除正 常PrPC反应)后,染色见PrPsc阳性;③预先用蛋白激酶处理后,脑组织行组织印迹见PrPsc阳性;④患
传染病学(第9版)
3. 新变异型克-雅病
目前认为新型克雅病的发生与食用患有BSE的牛肉有关,新型克雅病与克雅病的主要区别为 ①人感染后潜伏期较长,可长达15年以上; ②新型克雅病患者均较为年轻,中位年龄29岁,范围14~48岁; ③临床表现为神情恍惚、口齿不清、共济失调、幻听、幻视、生活不能自理,进展性痴呆仅在后期 出现;
三、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朊粒后,尚未发现保护性免疫产生。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库鲁病 是第一种被发现并详细研究的传染性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曾流行于巴布亚新几
内亚的原始部落,当地有食用已故亲人的脑组织以示对死者尊敬的习俗。19世纪50年
代这种习俗被禁止后,库鲁病一度销声匿迹。 (2)克-雅病 是最常见的人朊粒病,包括散发性 (sCJD)、家族性 (fCJD)、医源性
传染病学(第9版)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PrPsc具有神经毒性;这种蛋白或其片段在神经元内的积聚导致凋亡和细胞死亡。折叠不正确的PrP 被以一种逆行形式运输至细胞质降解。细胞质中即使少量的这种蛋白也具有高度的神经毒性,这种积
聚是朊粒病发病机制的重要步骤。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4)格斯特曼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的人朊粒病,发病率为每年1~10例/1亿人。好发年
龄集中于中年(平均年龄43~48岁),老年病例也可见报道。 (5)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最早发现于意大利家庭,目前全世界均有报道。多见于中年
人(平均35~61岁)。

发病机制与病理
传染病学(第9版)
(三)影像学
头颅MRI可见局灶性信号增强,与病变部位 有关。DWI在显示病灶方面优于常规MRI。 头颅CT一般无明显异常。 常规MRI或CT是必需的,可以排除缺血性脑 梗死、脑出血、原发性和继发性脑肿瘤以及
某些炎症性和代谢性疾病。
传染病学(第9版)
(四)组织病理学
尸检或活检脑组织切片观察,可发现脑组织呈海绵状改变,如空泡形成、淀粉样斑块、胶质细胞 增生、神经细胞丢失等,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电镜检查可发现异常脑纤维即羊瘙痒症相关纤维(scrapie-associated fibrils,SAF)的存在,具辅 助诊断价值。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脑组织抗蛋白酶的PrPsc的存在,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朊粒病的金标准。
病人存活时间相差较大,从2个月到12年不等,一般5年左右发展至死亡。 特征是小脑退行性变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小脑性症状包括动作笨拙、动作失调和共济失调步态。
感觉迟钝、反射减退、下肢近端肌肉无力也常是早期症状。GSS一般无肌阵挛表现。由于家族和个体
的差异,患者是否出现痴呆及痴呆的程度也不一样。
传染病学(第9版)
5.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1986年新发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朊粒病,非常罕见。
呈亚急性经过,通常见于成人,发病年龄在25~61岁之间(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难治 性失眠,患者失去正常生理节律的睡眠模式。失眠可长达数周至数月,随之出现进行性脑神经功能
紊乱和运动障碍,还可出现高血压、高热等交感神经极度活跃及泌乳素、生长激素生理节律丧失等
④平均存活时间14个月,范围为7.5~22.5个月;
⑤无CJD特征性脑电图波; ⑥神经病理改变亦与克-雅病不一样,表现为脑组织发生神经细胞变性、减少或消失,形成广泛的空
泡样改变,使脑组织呈海绵体化,星形胶质细胞和微小胶质细胞形成。
传染病学(第9版)
4. 格斯特曼综合征
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朊粒病,其流行率仅千万分之一。
械。
传染病学(第9版)
人体各组织中含朊粒的危险性
传染性 高传染性 低传染性 无传染性 脑、脊髓、眼 脑脊液、肾脏、肝脏、肺、淋巴结/脾脏、胎盘、血液 眼泪、唾液、汗液、浆液性渗出物、乳汁、精液、脂肪组织、 甲状腺、肾上腺、心肌、肠、骨骼肌、前列腺、睾丸、粪便 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
传染病学(第9版)
内分泌紊乱的临床表现。 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为6~32个月,平均14个月。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传染病学(第9版)
(一)脑脊液
脑脊液(CSF)常规和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无细胞数增多,葡萄糖含量正常,约40%患者CSF蛋白
可有轻微升高。 14-3-3蛋白已成为sCJD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诊断指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92%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