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分析及对策

涂国萍

一、近二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

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作文题:“山羊过独木桥”运动会“山羊过独木桥”项目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I作文题: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不要给风景区的小动物喂食,让他们自己去寻觅,避免其丧失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800字,自拟题目。

2015年全国二卷作文题: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2015年全国一卷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二、全国命题的三大流派

全国卷、北京卷:小写实、小人物、小事件

苏、浙、沪卷:大写意、大哲理、大性情

湖南、天津卷:大融合、大抽风

三、全国卷的命题走向

(一)取材的风格(特点),很实很土,贴近现实生活。从云端漫步到地面行走。

全国卷作文的背景材料一般不使用寓言、格言、哲理小故事命题,而是采用贴近现实的素材,属于时事类。这个社会现象不一定是社会热点,不一定是国家大事,也许只是生活小事,体现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

选材很“实”很“土”,不是很多省份那种“抽象”“玄虚”的命题。

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生活,与生活无缝对接,这种指向无疑是希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也有意考査“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考查他们对社会问题是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可以说近年来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对现实与时代的关注将作文命题从以前话题作文那种“玄而又玄”“虚而又虚”的固化思维中解脱了出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上,放在学生的思想与语言上,而不是故弄玄虚,让学生在审题时像猜谜语一样猜出题者的意图,也就是说在理解上不设障碍。

华而不实、意识流一般的文字满天飞,玩色彩,玩跳荡,玩哲理,玩深沉,“空对空导弹”。请中学作文教学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大地。

材料弘扬正能量,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材料的表述是“客观”“中性”的,没有观点的先入为主,而是蕴含着很多的矛盾,需要考试自行去思考。

2011级月考“百度”,高二的半期“青岛学生”都是在关注现实。

(二)“向外看”与“向内看”的结合

从2015年的试题作文来看,材料来自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历史等,但这不是单纯的只“向外看”,而是和“向内看”结合。2015年课标卷乙的作文材料是从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最具风采的一位,这三位分别是献身科学的大李,“大国工匠”老王,酷爱摄影的小刘。这三个人职业不同,成就各异,人生取向也不相同,但都是响当当的“风采人物”。我们不禁质疑,既然都是“风采人物”,还有什么值得“思考、权衡和选择”的呢?为什么一定要问“谁更具风采”呢?我想题目指向的是从不同个体的“你”的角度去选择,个体有认知有差异和选择的权利。每一个成功者都值得敬仰,但我不一定愿意认同或效仿。这是人的复杂性、个体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个体“思考、权衡和选择”的过程,就是一次与讽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和省察的过程。

表面的选择其实反映了自我价值观念的不同,这道题引导学生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题干修改为“你更喜欢谁?请结合材料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指向会更明确。

(三)高考作文的文体意识更趋明确,“述评”或“评议”成为作文的主流表达。

基本走向,都是论述性的,要展开思路,阐述观点;要围绕所提供的材料,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今年的出题能往理性靠拢,作文命题改革“抑制文艺腔”(温儒敏)。

这样的话题材料近年来在各地考卷中比比皆是,不仅话题本身具有显著的开放性,而且内在地派生出了文体的表达要求:或者是现象性材料下面覆盖着可供考生深度开发的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源;或者本身就是思辨性材料,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待考生深入比较、有所取舍。因此,这样“话题+材料”的命题形式前提性地规定着考生无法以平面化的传统记叙文去完成,而必须以观点为统帅、以评议为方法、以论证为过程的“思想评论体”去完成。换言之,这样的“命题”,即使其中的提示语包含“文体不限”的表述,其实也隐含着明确的“文体意识”或“文体倾向”,并同时也规约着考生依循文体而采用相宜的语言表达即评论(即使所用叙事性材料,也是隶属于评论的要求)。进而言之,命题人文体意识的更趋明确和自觉,正实现着高考作文对长期固守的再现“客观人事”、描写“具体现象”的记叙文的悄然超越,甚至也正在启动着对观点单一、论证过程格式化、思维高度同质化的“应试型议论文”的深刻超越。这与目前国际流行的美国高考作文 essay 注重考核学子将来学术研究必需的独立评论能力的旨趣,高度一致化需要强调指出:上述所谓“文体超越”将悄然撬转基础教育作文教学的价值支点,引发其思维品质的深层转型。

高考作文是“指令性写作”,有他的限制性和强制性。

温儒敏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讲过,中学生作文比较偏向于抒情,中等以上的学生,写抒情散文驾轻就熟,带着某种“文艺腔”,但却没有思想。我虽然并不笼统反对“文艺腔”,但是却希望有“文艺腔”更要有思想,不是一味情景交融,而且还能情理交融。

孙绍振先生在《议论文写作:寻找黑天鹅》一文中说:我见过有些学生抒情散文写得非常有才气,但是不管多么有才华的文章,都暴露出一个弱点,那就是耽于抒情,没有自己的思想,主题不严密,缺乏思考层次。

这几年的命题逐渐从侧重抒情性的命题转向议论性,也就是理论性的命题转化。议论文是以客观事实和公共逻辑为建构要素的理性化文体。更具实用价值的文体。从人的发展看,中学是人的价值观、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专注议论文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公共表达和公共说理能力,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目标一致,这符合世界各国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不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英国,作文的命题都是理论性的。法国是哲学性质的。新加坡甚至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不能写抒情散文。

高校选拔性考试,合格大学生当有理性思维基础,方能有科学创新能力。大学的选拔性考试,只能以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