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doc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doc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2、学生讨论发言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4、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注意实验安全!!!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2、教师演示实验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蜡烛的变化(教案)- 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引言】本节课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一】认识蜡烛1. 学生们首先观察一支蜡烛并描述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2.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你能确定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3. 学生们交流讨论后,老师进行解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任务二】蜡烛的燃烧现象1. 学生们回顾蜡烛的燃烧现象,并一起探讨火焰的组成。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组成和燃烧的必要条件,引导他们理解火焰由燃烧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的。

【任务三】蜡烛的燃烧实验1. 学生们将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点燃蜡烛后密闭容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2. 学生们记录实验现象,思考蜡烛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来源。

3.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燃烧时的氧气来源主要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任务四】蜡烛的燃烧过程1. 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包括蜡烛的形状、颜色和火焰的高度。

2.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任务五】蜡烛燃烧的条件1. 学生们回顾实验和观察结果,并尝试总结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2.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蜡烛点燃时需要燃烧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任务六】蜡烛燃烧的用途1. 学生们思考蜡烛燃烧的用途,并从生活中找出蜡烛的应用场景。

2.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并展示出对于蜡烛用途的理解。

3. 老师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理解蜡烛在照明、取暖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材质,并理解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他们了解了蜡烛的燃烧现象以及火焰的组成和必要条件。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二)了解蜡烛的特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看、捏、摸等)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三)加热蜡烛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带领学生一块做实验。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形态的变化。

(四)燃烧蜡烛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蒸发皿盖在蜡烛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

3、用一只烧杯,将蜡烛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

4、吹灭蜡烛后,看看蜡烛灭后的瞬间有什么产生。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3.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并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变化?
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停止加热,冷却后,蜡烛又变成了蜡块。(板书:形态发生了变化)
(二)、点燃蜡烛:
1.谈话:古诗云“蜡烛成灰泪始干”,点燃的蜡烛最后真的都变成灰了吗?下面我们点燃蜡烛,看看蜡烛点燃后的变化有哪些。
2.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
学生发言。
让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质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蜡烛为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观察、了解蜡烛的特点:
1.提供蜡烛,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的最多。
(白色、固体、较软、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交流并学习成果,并说明理由。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蜡烛加热或冷却后的变化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
引导学生认识到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让学生明白: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了新物质)
四、寻找证据,分析现象:
1.谈话: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你的证据是什么。(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同学们说的很好,那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
五、自主探究,弄清类型:
1.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仔细观察。
2.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变化吗?为什么?你的证据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基本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掌握蜡烛燃烧、熔化等变化现象,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蜡烛的变化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杯子、显微镜等。

2.教学课件: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视频等。

3.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基本性质,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8)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个课题《蜡烛的变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但对蜡烛的变化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教材从生活中的蜡烛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但是,对于蜡烛的变化,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的原理。

此外,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于蜡烛的认知程度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理解蜡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

2.难点:蜡烛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蜡烛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蜡烛变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它的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蜡烛的熔化实验,让学生观察蜡烛在受热时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形状、颜色、温度等方面的变化。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

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蜡烛燃烧和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1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11)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学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澄清石灰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一)加热和点燃蜡烛,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

1、导入: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生:(齐声说道)蜡烛!2、师:“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好吗?(出示课题)3、师:大家一定都见过蜡烛,蜡烛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观察并描述一下我们桌上的蜡烛,看看谁观察到蜡烛最多的特点。

4、学生进行观察蜡烛的活动,汇报蜡烛的主要特点。

(观察方法:看、闻、摸等)5、师:刚刚同学们观察得真不错,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蜡烛在同学们的眼中竟有这么多的特点。

但是,今天我们想要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觉得光凭我们刚才的观察能发现蜡烛身上的变化吗?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生1:将蜡烛进行点燃来进行研究。

生2:将蜡烛进行加热。

师:点燃和加热是一回事吗?生:不是,点燃要用火直接去烧;加热并不直接接触到火。

师: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吗?6、师:既然同学们有许多的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那么今天我们就选择“加热”和“点燃”蜡烛这两种方式来研究,看看蜡烛是不是真的有变化?又会发生什么变化?7、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里的第1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主要研究的是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从本课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经历了“问题——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科学学习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更激发起学生了解身边事物中的秘密、生活中化学的兴趣。

二、物质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蜡烛燃烧,可以照明,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很少研究它变化中的奥秘,而本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加热时的状态变化和燃烧时会产生新的物质,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物质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它们的变化是各式各样的。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第二部分: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第三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个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生活中燃烧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蜡烛学生也非常的熟悉。

所以借助蜡烛受热融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掌握。

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水的三态变化、铁钉生锈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全册PPT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觉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打算:教师打算:分组实验用的铁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枯燥的烧杯、铁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搅拌棒、白醋、碱块、白糖。

学生打算: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塑料管、蜡烛。

教学活动建议:1.单元教学的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紧接着问:同学生,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教师告诉学生: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着学生实验验证。

第—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言语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渐渐地变成了有肯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着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枯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言语表达。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蜡烛的变化》是一门以化学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理解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3.了解蜡烛燃烧产物的特征和意义,探究水的性质;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和视频,导入蜡烛的话题。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2.知识输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和讲解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3.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老师在此环节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及流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枝粗蜡烛,点燃蜡烛后,用玻璃片盖住,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形成过程。

(2)在细蜡烛上点燃蜡烛,用试管盛放延烧的蜡烛烟,并加入几滴酸性钴试剂,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归纳已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5.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1.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2.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

3.探究水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PPT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

3.师生互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程的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考勤两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学习情况、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烛的基本词汇,如:蜡烛、火苗、烛芯、烛尾等;
2. 了解烛火在做功课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讨论学习,观察烛的变化过程,偔联蜡烛的形状变化与能量的变化;探究烛的燃烧现象;
4. 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认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准备蜡烛6根、长枪、镊子,实物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 通过实物让学生引出蜡烛的火苗、烛芯、烛头、烛尾等概念,教师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看法;
2. 通过活动,通过烛的形状变化,引出材料的特性,学生归纳材料;(二)热身阶段
1. 引入刚才学习的内容,熟悉讨论烛的变化,教师拿着不同高度的蜡
烛,问学生:拿另一根蜡烛和这根蜡烛点燃,它们之中谁会先点燃?
让学生思考,问答类活动,让学生主动发言;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灌输安全意识,如:不准用双手同时点火,
灯油也不能用双手同时拿等等;
(三)实验阶段
1. 将6根底部相同长度的蜡烛放在餐桌上,用镊子把蜡烛的顶部做成
不同的形状,教师教学生如何用镊子把蜡烛变成不同形状;
2. 用枪头点火,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3.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烛的形状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四)总结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烛变化的过程和物理现象,着重讲解烛火的安全注意事项;
2. 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同时加强安全知识
的学习,学生大胆发言,表现出良好的活跃性,表现良好,本堂课收
获颇丰。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蜡烛的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蜡烛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认识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蜡烛:教师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蜡烛,以便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教师准备火柴、剪刀、铁丝等实验器材。

3.课件:教师制作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蜡烛,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它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蜡烛的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2.朗读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
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
3.谈话: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是不是一样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内容,探索物质的变化。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且进行分类说明理由。
课堂
训练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板书
设计
产生新物质思
优点:
不足之处:
2.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
3.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4.实验方法:
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教学
准备
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
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或铁盒、易拉罐)、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
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
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1.谈话:下面,我们来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纸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
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
2、学生讨论发言
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
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
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
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讲解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并且注意记录.
注意实验安全!!!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
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
(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
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
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
2、教师演示实验
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
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
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
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7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白,干燥烧杯上有“白雾”产生。

提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什么呢?
8、教师总结:那些黑色的物质其实是碳粉,不是被烧焦了的陶瓷,而是蜡烛在不完全燃烧时候所产生的燃烧产物之一.而使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大家看到的干燥的烧杯上的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

9、指导学生观察刚才在水中冷却的蜡块,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硬为固体.
10、教师小结:我们刚刚看到的蜡烛熔化,然后又再次凝固,这变化前后蜡块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它的物质本身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熔化前后它的本质都是蜡,并没有发生改变.像这样的,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即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11、讲解:在蜡烛里我们都看到了没有黑色的碳粉,而在燃烧了之后就产生了黑
色的碳粉,这说明了蜡烛在燃烧前后它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蜡烛
碳粉,物质的本身已经发生了改变,像这样的反应前后物质本身会发生改变的,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化学反应.
12、小结:那么到现在我们就学习了蜡烛的两种变化了,一种是物理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
13、过度:那么这两种变化的区别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研究一下.
(四)物质的变化类型
1、讲解: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物理变化,就是只有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换句话说就是变了还能再变回来的,比如说像我们刚才看到的蜡烛的熔化,课本上的压扁饮料罐,水的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溶液的蒸发等等,都是物理变化;另一类叫做化学变化,也成为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本质或者性质发生了改变,在旧的物质消失的同时有新的物质产生,换句话说就是变了之后就变不回来了.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例如:课本上为我们展示的树叶的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等等,都是典型的化学变化.
(五)课堂练习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32页的这几幅图片,看看他们分别是什么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将饮料罐压扁;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挑做的最好的四个组实验)
3、教师讲解: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属于物理变化:往白醋中放生鸡蛋,碱中加白醋,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都是属于化学变化.四、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蜡烛的变化
1.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水,碳(不完全燃烧)
没有新物质生成,本质没有发生改变:物理变化


2.物质的变化的


有新物质生成,本质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