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腔练习
京剧练声_喊嗓练声方法

京剧练声_喊嗓练声方法京剧练声是京剧演员在演出前进行的基本功训练之一,是为了保证演员的嗓音健康,让嗓音更加有力、富有表现力。
喊嗓是京剧练声方法之一,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喊嗓练声方法。
首先,喊嗓是京剧练声的基本训练方法之一,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演员们需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
喊嗓时应站立或坐直,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保持全身放松,特别是腹部,使得呼吸顺畅。
其次,喊嗓使用的是“喊”声,因此声音要大,但同时也要有力度和韵律感。
在喊嗓时,要通过适当的发声位置和技巧,让声音从腹部发出,而不是喉咙。
这样可以减少对喉咙的伤害,使声音更加清澈、有力。
再次,喊嗓时还需要注意声音的音调和音质。
京剧的声腔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演员在喊嗓时要根据不同的剧目和角色要求,选择适当的音调和音质。
一般来说,高亢激昂、有力量感的剧目可以使用高音,而柔和细腻的剧目则需要使用中音或低音。
此外,喊嗓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在喊嗓时,演员需要通过深吸一口气,将气息储存在腹部,然后在喊的过程中,适时地释放气息。
这样可以让声音更加有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声音过于喊出而导致声音破音或喉咙受伤。
最后,在练习喊嗓的过程中,演员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通过做呼啦圈运动来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和腹肌的力量;可以通过挤压牙关和缩小口腔空间来改善音质和音色;还可以通过唇音练习和发音练习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总之,喊嗓是京剧练声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喊嗓可以让演员的嗓音更加有力、富有表现力。
在喊嗓练声时,演员需要注意站位姿势、放松身体、发声位置、音调和音质的选择,同时也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在练习喊嗓的过程中,演员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嗓音的质量和表现能力。
希望以上信息对喊嗓练声方法有所帮助。
京剧练声方法

京剧练声方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乐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京剧的声腔独特,具有浑厚、嘹亮、高亢的特点,因此京剧演员需要通过练声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京剧练声的方法,希望能对学习京剧声乐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京剧练声的基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的唱腔源自古代各种音乐形式,包括雅乐、民间音乐等,因此学习京剧声乐的人需要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可以通过学习古代音乐理论、音律等知识,来提高对京剧声乐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练声过程中需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
京剧的声腔要求演员能够做到音准准确、音色圆润、音量适中。
因此,学习京剧声乐的人需要通过练习发声、调整呼吸等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表演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另外,京剧练声也需要注重台前表演技巧的培养。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演员不仅要求声乐功底扎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在练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舞台表演技巧、身段功夫等,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表演水平。
最后,练声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学习京剧声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和总结经验。
只有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下,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声乐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京剧声乐需要注重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积累,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注重台前表演技巧的培养,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希望学习京剧声乐的朋友们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更好的声乐效果,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京剧的发声技巧范文

京剧的发声技巧范文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于明朝晚期和清朝初期的北京,凭借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声腔独特的唱腔,至今仍备受人们喜爱。
首先是“下颌音”。
下颌音是京剧中非常重要的音域之一,也是京剧演员最重要的发声技巧之一、通过下颌音的准确运用,可以达到唱腔高低变化的效果。
演员在唱腔时需要通过调整颌骨的位置,来产生高低变化的音调。
同时,演员应注意下颌音的音域掌握,尽量准确地颤音,以使声音更加生动。
其次是“顶墙音”。
顶墙音是指通过特殊的声音控制和调整咽喉的位置来产生出来的特殊音调。
演员在表演中通过喉咙的运用来控制音色的提升和降低,以达到舞台效果的最佳呈现。
而顶墙音的发声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巧和功底。
第三是“咽腔发声技巧”。
咽腔发声技巧是京剧演员在演唱时发出声音的特殊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深吸气,然后将气息在咽喉中收缩,产生阻力,再通过喉咙的张合来控制气流,从而产生特殊的声音效果。
另外,京剧还有一种独特的发声技巧叫做“尖声”。
尖声在京剧中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通常用于喜剧和时代剧中的女性角色。
尖声要求演员通过调整咽喉和声带的张合来发出高音,声音尖锐而明亮。
对于演员来说,在发声时,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方式。
京剧中的发声需要充分利用腹式呼吸,在吸气时,应让气息从下腹传入胸腔,在发声时通过调整腹肌的张紧程度,来控制气息的流动。
只有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演员才能够保持足够的气息供应,使声音更加有力和持久。
总之,京剧的发声技巧是京剧表演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技巧和功底。
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准确地运用下颌音、顶墙音、咽腔发声技巧和尖声等特殊发声技巧,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在发声过程中,演员还需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方式,以确保声音的稳定和持久。
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演员才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发声技巧,并在舞台上展现出优秀的表演水平。
京剧演唱练习技巧

京剧演唱练习技巧京剧演唱练习技巧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下⾯是⼩编分享的京剧演唱练习技巧,⼀起来看⼀下吧。
京剧演唱练习技巧1 ⼀、科学演唱⼝诀: 头正眼看平,演唱带激情;思维想要领,内紧外要松;垂肩半⼝⽓,⽓长吸得深;吐字讲声韵,上腭架要空;共鸣穿⿐进,甜美润其声;声位要稳定,明亮贯长空;声腔需并进,顿挫要鲜明;沉⽓肚绷紧,技法样样通;声情永相依,韵美表真情;陶醉万民众,四海留美名。
⼆、演唱提⽰⼝诀: (⼀) 1、造型演唱⼝诀: 头端正、颈直⽴,眉⽬传情要⾃然;前脚站、后脚点,演唱⾓度想在前;眼有神、⼝型美,喜怒哀乐怨;神引唱、声传情,造型优美必美观。
2、开肋⼝诀: 振奋从容两肋开,展胸垂肘肩莫抬;胸肌、腰背⼋分满,不觉吸⽓⽓⾃来。
3、腹肌训练⼝诀:深吸半⼝⼊⼩腹,脐做中⼼紧撑住;开肋绷胃稳如钟,声线⾃来⾳如柱。
(⼆)提神唱、欲望强,呼吸主动,唱有⽅向;吸⽓深、呼出稳,膈肌拉紧,沉⽓唱;⼝齿咬、吐字真,撑住⽓息,字响堂;⼝腔空、⼝型美,软腭吸起,把字装;⼩装饰、需灵巧,声在眉⼼,哼鸣唱;⼤装饰、甩着唱,环环相扣,声如浪;螺旋⾳、重叠⾳,⿐咽内腭,找感觉;轻弹⾳、重顿⾳,对⽐鲜明,节奏爽;⽓⼝准、润腔活,有情有味,声缠绵;半⼝吸、存丹⽥,顺⾏循环,有保障;低⾳扩胸、膈肌莫松,⾳⾊润厚,似洪钟;⾼⾳叹⽓不费⼒,穿透云天,挂头腔;不动喉,声位稳。
三、京剧“腔体、板式”⼝诀: [散板]严紧不散,⾃由唱;[摇板]平稳如浪,可短长;[流⽔]节奏奔放,有错落;[快板]吐字清晰,顿挫强;[慢板]吞吐刚柔,讲收放;[南梆⼦]抒情欢快,美悠扬;[⼆六]叙事精练,莫忘情;[导板]情绪饱满,更激昂;[反西⽪]悲悲切切,情真切;[哭头]⽓控声情,备凄凉;[四平调]委婉缠绵,腔厚重;[⾼拨⼦]刚劲挺拔,技能控制要有⽅。
四、⼗三辙吐字的朗诵练习 东:中红农缝迎绳冲⾍烘泳龙共同蓉。
京 剧 声 腔 板 式

京剧声腔板式京剧的曲牌就是曲调的名称,俗称牌子,如「点绛唇」、「将军令」等。
曲牌各有固定的名称、句数、句格(包括长短不等的字数、字音的平仄等),以及曲调方面的板式、板数、调高等,格律相当严谨。
不过有些曲牌没有唱词,只用它的曲调作为器乐演奏的吹打曲牌(亦名工尺牌子),如「水龙吟」、「柳摇金」之类,可以自由反复,也可以中途停止,以及只念不唱的干牌子,则属例外。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二黄西皮,京剧主要声腔。
西皮在胡琴上的定弦是:63弦。
西皮的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节奏紧凑,唱腔明朗、轻快,比较适合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娃娃调、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二六、流水、快板、反西皮等。
二黄,京剧主要声腔。
原作二簧。
二黄在胡琴上的定弦是:52弦。
二黄是一种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
节奏比较平稳,起音、落腔多在板上。
由于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比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等情绪,因此悲剧题材的戏,多用二黄腔。
二黄的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碰板、顶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滚板、反二黄等。
另外有唢呐二黄。
京剧声腔板式:反西皮、反二黄反西皮,京剧西皮的腔调、板式。
反西皮这种腔调发展较晚,现在只有散板、摇板和二六几种板头,不如反二黄板式那样完备。
反西皮多用于生离死别或哭祭亡灵等极其悲痛的情境。
这种腔调虽名为反西皮,但并不完全是正西皮的转调,有的是把西皮上下句唱腔的落音做了些变动,变为二黄腔,于是就成为用西皮定弦唱二黄腔的格式。
老生戏《连营寨》中刘备唱的“点点珠泪往下抛”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鱼肠剑》中伍子胥唱的“子胥阀阅门楣第”的唱段,是反西皮散板。
旦角戏《三娘教子》中王春娥唱的“不由得春娥女痛在心”的唱段,是反西皮二六。
反二黄,京剧二黄腔调与板式。
反二黄基本是把正二黄的曲调,降底四度来唱的腔调。
正二黄胡琴定弦为52弦,转反二黄后即为15弦。
由于转调后的反二黄调门降低了,相应地唱腔活动的音区也就加宽了,故反二黄调腔比正二黄的唱腔起伏跌宕大,曲调性更强。
京剧练声方法

京剧练声方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声腔技巧深受观众喜爱。
而要想在京剧表演中做到声音嘹亮、有力、富有表现力,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声乐训练。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京剧练声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要想在京剧表演中有出色的声音表现,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京剧的唱腔多为高亢激昂的音调,因此需要有充沛的气息支撑。
练习时,可以采用仰卧或坐姿,放松身体,用鼻子深呼吸,感受气息进入腹部,然后缓慢呼气。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培养深沉、稳定的呼吸。
其次,要注意喉部的保护和锻炼。
京剧的唱腔多为喉音,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喉部的健康。
平时可以多喝温水,少喝刺激性饮料,避免嗓子干燥。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喉部的放松和舒展操,如轻轻摇头、张口闭口、发出喉音等动作,有助于增强喉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要注意声音的调节和表现。
京剧的表演要求演员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声腔,如悠扬的“昆腔”、嘹亮的“生腔”、刚健的“花腔”等。
因此,练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唱段和角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声音的调节和表现,做到声情并茂,富有表现力。
最后,要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练声是一个反复、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和总结经验。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唱段进行模仿和学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在京剧表演中有更好的声音表现。
总之,京剧练声是一个需要细心、耐心和毅力的过程。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喉部的保护和锻炼、声音的调节和表现,以及持之以恒的练习,相信您一定能在京剧表演中有出色的声音表现。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京剧表演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京剧试题——精选推荐

京剧试题⼭东⼤学京剧协会戏剧知识竞赛试题姓名学号学院⼀、单项选择题(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1.京剧的最基本的两种声腔范畴为()A、⾼拨⼦和吹腔B、西⽪和⾼拨⼦C、⼆黄和吹腔D、西⽪和⼆黄2.中国第⼀部京剧有声艺术⽚是()A、《定军⼭》B、《⽣死恨》C、《四郎探母》D、《⼤唐贵妃》3.下⾯那位演员不是程派五⼩旦()A、张⽕丁B、吕洋C、迟⼩秋D、李海燕4.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先⽣开创的派别是()A、周派B、沙派C、麒派D、南派5、在京剧《春秋⼆胥》中是谁冒充伍⼦胥()A、皇甫纳B、东皋公C、申包胥 d费⽆忌6、描写宋朝诗⼈陆游和其表妹爱情故事的京剧名称为()A、《元宵谜》B、《钗头凤》C、《霍⼩⽟》D、《卓⽂君》7、⽅荣翔原本是()京剧院。
A、上海B、北京C、中国D、⼭东8、著名京剧演员魏慧丽出演过以下哪部电视剧()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浒传》9、以下那位⼈物不是京剧“后四⼤须⽣”中的()A、马连良B、谭富英C、余叔岩D、奚啸伯10、下⾯是程派喜剧结尾的()A、《锁麟囊》B、《荒⼭泪》C、《青霜剑》D、《鸳鸯冢》11、梅兰芳主演的最后⼀部京剧名称是()A、《贵妃醉酒》B、《霸王别姬》C、《凤还巢》D、《穆桂英挂帅》12、下列⼈物不属于花旦的是()A、《花⽥错》——春兰B、《拾⽟镯》——孙⽟娇C、《龙凤呈祥》——孙尚⾹D、《红鸾禧》——⾦⽟奴13、()不属于京剧“四⼩名旦”A、张君秋B、严凤英C、⽑世来D、宋德珠14、京剧《黛⽟葬花》取材于()A、《聊斋志异》B、《封神演义》C、《红楼梦》D、《⽔浒传》15、全剧《红鬃烈马》最后⼀折叫()A、《⼤登殿》 B 、《探寒窑》 C、《彩楼配》 D、《武家坡》16、下列名家与其代表作不相符的是()A、梅兰芳——《贵妃醉酒》B、张君秋——《诗⽂会》C、程砚秋——《英台抗婚》D、荀慧⽣——《昭君出塞》17、下列那句唱词不是京剧《锁麟囊》中的()A、怕流⽔年华春去渺,⼀样的⼼情别样娇。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

京剧发声方法教学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而著名。
其中,发声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声腔和发音的合理运用,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京剧发声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指导。
第一部分:发声基本原理京剧发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并通过嘴唇、舌头等部位进行过滤和调节,最终形成独特的音色和音调。
发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姿势与呼吸:京剧发声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同时需要采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深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通过慢慢呼气控制声音的发出。
2. 声音的共鸣:在发声过程中,需要通过鼻腔和咽喉等部位的共鸣来使声音更加明亮而富有穿透力。
3. 声音的控制:发声时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调,以适应不同角色和剧情的需求。
第二部分:京剧发声方法介绍1. “洪钟大吕”:这是京剧中常用的发声方法之一,通过深吸气并用力发声,使声音宏亮、洪亮,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2. “咬文嚼字”:在演唱时,需要将嘴唇微微张开,牙齿轻轻咬合,将发音点放在牙咬肌上,使音色更加锐利、清晰。
3. “点将法”:这是一种刻意放缓发声的方法,语调起伏明显,音调变化丰富,常用于表现具有武将形象的角色。
4. “弦索法”:这是一种通过鼻腔和咽喉的共鸣来产生特殊音效的发声方法,使得声音更加悠长、苍凉。
第三部分:京剧发声教学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京剧发声技巧,以下是一些教学指导建议:1. 选择适当的练习曲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唱段作为练习曲目,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发声方法。
2. 强调呼吸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吸气与吐气的控制等。
3. 标准发音演练:特别强调声音的发音和发声位置,通过反复演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4. 角色定位: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角色的发声特点和表演方式,并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发声演练。
3 板式、声腔、学唱、锣鼓

京剧音乐简介
• 京剧的音乐共包括四个部分:打击乐、曲牌、唱腔和念白。 • 一、京剧的乐队:京剧的乐队分成“文场”和“武场”两 部分。文场由管弦乐队组成,武场由打击乐队组成。二者 合起来称作是“文武场”。
京剧的乐队
(一)武场:京剧的武场由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四件乐 器组成,称为“武场四大件”。 • 鼓板:是两种乐器,即鼓和板。鼓也叫单皮鼓,又叫小鼓。 板,又叫檀板,由红木或者黄杨木制成。
谭派(京剧艺术流派)
•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 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 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 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 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 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 —老旦演员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
谭鑫培
兵谁领兵。
垛板
(一小段)
流水
(一长段)
快板
京剧的声腔(调式)
• 京剧声腔主体是西皮和二黄。
• 西皮(京胡 定弦la mi )多叙事; • 二黄 (京胡 定弦sol re) 多抒情。
• 由此衍生的反西皮、反二黄,以及南梆子、 四平调、高拨子、吹腔、南锣、娃娃调等。 • 反西皮、反二黄,多为悲到极致的表现 。
大锣和小锣
鼓师:京剧乐队的总指挥是鼓师,俗称“鼓 佬”。
• 铙钹
(二)文场:京剧乐队的文场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 弦乐器组成,通常称为文场四大件。
• 京胡
京胡
京二胡
• 月琴 •
•
小三弦
锣鼓经(锣经)
• • • • • • • • • • • • • 仓: 大锣 (大锣 小锣 铙钹同击) 光: 大锣单击 台: 小锣 (小锣轻) 大: 鼓箭子(鼓单击)(教参:梆子?) 八: 鼓双同击 多:鼓单轻击 七: 钹(哑钹) 切:镲 札、衣:檀板闷打(板音) 令:小锣、小镲齐奏 乙:空音。 才:铙钹单击或铙钹与小锣同击
京剧声腔与板式V3.15.7二黄

2.5【二黄快三眼】
欣赏【二黄快三眼】片段
《大保国》杨波唱段“臣不奏前三皇后代 五帝” 《太君辞朝》佘赛花唱段“佘氏女在金殿 一本启奏” 《霍小玉》霍小玉唱段“曾记得那定情私 语话衷肠”
2.6【二黄碰板原板】
【二黄碰板原板】是将【二黄原板】起 首过门删减至一板 多罗 甚至完全 · 6 5 6) | 略去, 仅剩多罗,使唱段紧凑
2.4【二黄三眼】
欣赏【二黄三眼】片段
《法场换子》徐策唱段“恨薛刚小奴才不 如禽兽” 《三娘教子》王春娥唱段“骂一声小奴才 真个劣性”
2.5【二黄快三眼】
【二黄快三眼】是将【二黄慢三眼】在 保持一板三眼的基础上,速度上加以大 幅紧缩的结果,过门速度非常快,现在 花音很多 【二黄快三眼】不适合抒情,常用来表 现单向的说话 和【二黄慢三眼】 【二黄三眼】不同, 大嗓【二黄快三眼】和小嗓的速度差别 很小
2.3【二黄慢三眼】
欣赏【二黄慢三眼】片段
《桑园寄子》邓伯道唱段“叹兄弟遭不幸 一旦丧命” 《望儿楼》窦太真唱段“窦太真在昭阳自 思自想” 《钗头凤》唐蕙仙唱段“一篇肠断钗头凤” 《玉门关》班超唱段“听树梢风悠悠人烟 寂静”
2.4【二黄三眼】
【二黄三眼】是将【二黄慢三眼】在保 持一板三眼的基础上,速度上加以紧缩, 旋律上简化的结果,又名【二黄中三眼】 【二黄三眼】不仅可以描绘人物内心活 动,也可以陈述事件
【二黄摇板】和【二黄散板】在唱腔上 差不多,节奏相对自由,主要区别是伴 奏采取“紧拉慢唱”,檀板“紧打慢 唱”,大概比唱腔快一倍 【二黄摇板】一般很短,应用也远没有 【二黄散板】频繁,但是与其他板式的 转接更灵活
如何练习京剧的发声方法是什么

如何练习京剧的发声方法是什么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那么,京剧的发声练习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京剧发声练习方法的相关内容吧!京剧的发声练习方法一、高位置念白。
即用高位置念词儿。
这一练习的传统根据,是来自京剧一代宗匠谭鑫培。
别人曾经问过老谭说,您的嘎调怎么虽得这么好?他说:我就是用念的感觉来唱。
我们认为所谓高位置,就是头腔共鸣要用得多一些。
大家都知道,要有好嗓音头腔共鸣是不可缺少的,它干净、明亮、挺拔、高昂,用声乐行话说,不会把声音掉在喉咙里,戏曲界说容易有调门儿。
因为,人们一般都有一种错觉,只要认为自己是在唱了,就容易扯着嗓子,并对那怕是平时讲话很易讲清楚的字,也刻意加工,有时还错误地过份加强一些构语器官的力度,以为这样,就会特别响亮。
如果你能用高位置把字,那怕是较轻地念出,然后再拖腔及加强,都会较为容易。
我们用高位置练习念白,必须首先注意利用与讲话一样的自然感觉,千万不能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喉咙逼紧,把气息和声音吊起来,那将反为不美。
在内容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在高位置念白时,可以采取唱段的唱词。
这样,目的性比较强,效果也直接些。
二、拖长音练习。
根据医学科学试验证明,一般人以任意音高拖长音时,如果连二十秒都不能维持,就说明发声方法有问题。
在练习拖长音时,自己应该用耳朵去监听,务使声音稳定、均匀,不让它有忽强忽弱,忽前忽后的变化。
因为这是符合歌唱生理的科学原理的。
三、拖音加字练习。
这与前面第一个练习拖长音略有不同。
最好要有选择地采用明亮的韵母来练。
一般用“昂”音最为适宜。
因为发音位置低,把声音掉在喉咙里面的人,大都是鼻腔打不开,而在声乐上打开鼻腔是很重要的一环。
用“昂”拖长音当然首先要做到,前面第一个练习的要求,即:稳定、均匀、通畅、能延续较长的时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念字。
念字意味着加上声母也就是在声音流畅进行的时候,不断地进行阻气、挡气、塞擦等,和流畅相反的动作。
谈京剧老生行当的发声技巧

谈京剧老生行当的发声技巧作者:刘洋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京剧的老生演唱要求要有老生的韵味,要有独特的表现力,不能类似唱歌。
声乐的发声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使用为压喉的方法,而京剧发声为提喉,多在于鼻腔共鸣与口腔内部的调节。
因为只有老生独特的表现力才可以满足京剧观众的一般审美,从而更加贴近剧中的人物角色。
关键词:京剧;老生;行当;发声;技巧京剧老生演员嗓音条件的好坏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
从先天因素说,好嗓子的演员应该是横竖音都出色,才可以算作是好嗓子。
横音使得音色具有宽厚透亮的品质,竖音使得音色具有挺拔高亢的品质。
一个老生演员,能够真正做到很好地结合横竖音是非常不容易的。
单纯训练横音的优美,则缺乏唱腔的力度。
单纯训练竖音的挺拔,则往往造成音色的单薄与狭窄。
一、擞音从技巧方面说,京剧演唱最讲究用擞音来唱出韵味。
这也是戏曲演唱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的演唱方法之一。
但是擞音的掌握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演员不断训练才可以运用自如。
其实,擞音的颤抖并不与西洋歌唱的装饰音一样,擞音所表现出的颤音,有时可以是个音符,有时也可以是个音符,或者更多的音符。
但是没有擞音,则是京剧界一致不看好的“直嗓子”。
擞音的运用,像是两个人抓住一块绸缎的两端,同时上下抖动,绸缎中间会出现有规律的起伏波纹。
但是在这种抖动过程中,绸缎本身又不能混进水滴。
演员在运用擞音的同时,如果用的恰当,则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韵味。
如果用的不当,比如多出一个附点,使得唱腔脱离了板眼,则会弄巧成拙。
这种擞音的掌握在于气息的掌握,气口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唱腔的尺寸。
二、滑音除了擞音之外,滑音也是京剧老生演唱中的一种重要的技巧。
滑音本身是语音学的术语,是指从一个音向上或向下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音,它和转音应该是有区别的。
在声乐演唱时,“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
京剧小生的表演技巧

京剧小生的表演技巧京剧本身是在融合、发展中演变而来的。
那么京剧小生的表演艺术也是不断变革、发展的。
接下来,店铺为您介绍了京剧小生的表演技巧,一起来看看吧!(一)小生的唱腔技巧京剧里的小生属于生行,小生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是青年男性,在音色上要清脆、高亢、抒情,同时音色又要求有别于旦角。
早期的小生演员用大嗓唱,后来在实践中逐步演变成以假嗓为主,真假嗓结合的演唱方法。
谈到京剧小生的声腔变革,不得不谈到一代京剧小生宗师姜妙香先生。
在姜妙香先生之前的小生演员,如德琚如、朱素云等一些老先生,他们的唱法一般都是简单质朴,宽音多,腔少,听起来很单调。
而姜先生一改以往小生的唱法,结合了青衣唱腔的特点。
大胆突破,丰富、充实了小生的唱腔,直至影响到现在。
小生唱工上讲究真假嗓结合,可是这样的唱法是不好处理的。
都知道小生嗓子要高、低、宽、亮具备,“龙凤虎”三音俱佳为好。
只有这样。
才能唱出刚柔并济、委婉清新。
别有韵致的唱腔来。
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天生一副好肉嗓子,以及不断的练习和感悟之外。
以姜先生为例的话,还得不断地兼收并蓄,不断地自我革新、发展。
他除了吸收青衣之外,还善于把昆曲“水磨腔”的唱法运用到京剧中来。
(二)小生的念白技巧京剧小生不仅在唱法上有别于其他行当,而且在念白也是与众不同。
小生念白讲究大、小嗓结合。
京剧念白上韵,讲究阴阳顿挫。
而小生的念自更为独特。
大嗓多突出不小生念白特殊性,小嗓多显得生硬、有失于美感。
所以小生念白难于其他各行。
小生的念白也讲求“龙凤虎音”相结合的特点。
它需要有龙音的高亢,虎音的宽厚,凤音的委婉。
如此才能具备小生独有的清刚、婉转、激昂、壮美的审美特点。
“龙凤虎音”相结合的过程。
也是小生行当不断向老生、旦角等相邻行当借鉴、融合、发展的过程。
先是吸收了娃娃牛生和老生的发音方法,创立了“龙调”,后叶盛兰先生在保留“龙调”的高亢之音――“龙音”的基础上又创造出来浑厚宽亮的“虎音”。
而后随着京剧的发展,又创造除了柔婉的“凤音”。
京剧练嗓子的简单方法

京剧练嗓子的简单方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
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首先需要具备一副好嗓子。
因此,如何练好嗓子成为了每一位学习京剧的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简单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要练好嗓子,必须从日常的声音呵护开始。
保护嗓子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保持嗓子的湿润。
此外,远离烟尘和噪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每天可以进行简单的嗓子保护操练,比如做一些轻声音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嗓子的韧性和弹性。
其次,要练好嗓子,必须进行声音的放松和呼吸训练。
可以通过深呼吸、吐气等方式来放松声带,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声音放松操练,比如发出“嗯”、“啊”等简单的音节,有助于放松喉咙和声带。
呼吸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支撑声音的表达。
最后,要练好嗓子,必须进行声乐训练。
京剧的唱腔是其独特之处,因此声乐训练是练好嗓子的关键。
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声乐知识,比如音准、气息控制、共鸣等,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京剧演员的唱腔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不断地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综上所述,要想练好嗓子,需要从日常的声音呵护开始,进行声音的放松和呼吸训练,以及进行声乐训练。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却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不断努力,终有所成。
京剧练嗓子,就从现在开始吧!。
京剧声腔与表现手法——音韵

一、概述1.要了解京剧的声腔,自然要先了解京剧的音韵系统。
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所遵循的原则都是“因字行腔”,所以音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掌握了字音,“戏味”就掌握大半了,一般的戏腔歌曲也能驾驭了。
因此本文又名《戏腔速成指南》2.京剧是一门使用湖广音、中州韵,以西皮二黄为主的多声腔剧种,因此它的音韵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大多需要分类讨论。
3.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尖字和上口字,这是京剧语言的特色。
二、汉语声母在正式地讲京剧字音之前,先来带大家重新学习一下汉语拼音中的声母。
1.b p m :双唇音双唇音是一种爆破音,仅用两唇碰撞发出气流。
b和p 是清音。
其中b不送气,国际音标为/p/;p送气,国际音标为/pʰ/。
m则为浊音,发鼻音,国际音标为/m/。
2.f:唇齿音唇齿音是擦音,即气流摩擦发声,上牙顶下唇,国际音标为/f/3.d t n l:舌尖中音4.g k h:舌根音舌面后音5.j q x:龈腭音舌面音发音与平舌音类似,但舌尖略靠后,舌面接近硬腭。
6.z c s:平舌音舌尖前音所谓舌尖的前后,就是舌尖与上颚接触的前后。
发舌尖前音时,舌尖直接顶到上颚最前面,和门牙接触,不要卷舌。
国际音标分别为/ts/ /tsʰ/ /s/。
7.zh ch sh r:翘舌音舌尖后音8.y w:不是声母是隔音字母三、十三辙1.十三辙是京剧所使用的韵母音节,分为发花、坡梭、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条。
2.发花:a ua ia3.坡梭:e u uo4.乜斜:ie ê(不认识没关系,后面讲上口字会讲到)üe5.一七:i ü er6.姑苏:u7.怀来:ai uai8.灰堆:ei ui9.遥条:ao iao10.由求:ou iu11.言前:an ian uan12.人辰:en in uen ün13.江阳:ang iang uang14.中东:ong iong15.口诀:俏iao佳ia人en扭iu捏ie出u房ang来ai 东ong西i南an北ei坐uo三、尖团字1.尖团字仅出现在汉语拼音中声母为j q x的字中,有一部分由j q x变为z c s。
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

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京剧中,声腔是其核心要素之一,而梅派京剧以其独特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而闻名于世,成为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风格。
所谓“咬字吐字”,是指京剧演唱时,演员通过舌尖和牙齿的运动,加强发声的清晰度和响亮度。
这种技巧不仅让演唱更加刚健有力,更能凸显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在梅派京剧中,演员们通过吐字咬字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气息和咬字的力度,来展现角色的个性魅力和情感变化。
而“润腔”则是指演唱时掌握舌腔和喉咙的力度和协调,使声音更加柔和细腻。
在梅派京剧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润腔技巧,将琴箫相伴的戏曲旋律和角色情感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润腔技巧的运用能够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情感共鸣。
在京剧戏歌中,梅派演员们常常结合“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塑造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
例如,在《霸王别姬》中,梅派演员运用咬字吐字的技巧,将“切齿痛恨”与“憔悴凄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宝莲灯》中,演员们则巧妙地运用润腔技巧,将“柔情似水”与“纯真善良”展现得动人心弦。
梅派京剧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的运用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技艺和对角色精神追求的理解。
演员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掌握这些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表演中。
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提高,演员们才能真正驾驭这些技巧,将角色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值得一提的是,梅派京剧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也受到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
例如,梅派演唱中夹杂了北曲、豫剧等地方剧种的技巧,使其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种融合和交流也为京剧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空间和源泉。
总而言之,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无疑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无限魅力和精彩。
2024年京剧发声技巧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
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京剧发声技巧2
京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是由徽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艺术提升、演进后形成的戏曲表演形式。京剧行当首先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行当的设立,为演员演技的学习和发挥划定了明确范围。明清时期,戏曲演员主要是男性,剧中的女性人物因而多由男演员扮演,从而形成了男扮女的旦行行当特色,习称为男旦或乾旦,梅兰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旦行演技,实际上就成为一批男性演员学艺并发展表演才能的一个固定的艺术范围。在这样一种演员与演技范围选择对应的行当体制格局下,还存在着女演男的演技范围,此外,还常常出现少演老、老演少等等情况。这些独特的演技范围,构成了不同行当的确立,也构成了戏曲艺术的一项鲜明特征。
(三)京剧中旦角的共鸣位量
共鸣是扩大声响、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和枢纽,其结果是产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扩大和美化声音,效果是歌声获得美好的音色而悦耳动听。发音的关键虽然主要在于声音的变化,但人的口腔及周围的各部分是一个天然的共鸣腔,这对发音的响亮、宽窄、厚落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以脑后音为例,脑后音指的是一种高音区的唱法。其唱时使喉头稳定,打开后咽壁,提高软腭,将声音送入头腔。其实质就体现了唱法与共鸣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追求特定的共鸣或声音效果,就会产生使之呈现的歌唱方法;反之,唱法的运用,就是为了追求某种共鸣效果。方才讲的用气基本上已为这个共振的部位创造了条件,如果再加上整个口腔的肌肉松驰就容易找到这个位置了。这个位置如果找到了以后,就会使自己整个上头腔和鼻咽腔都同时振动着的感觉,即所谓整体共鸣了。这里要注意,有一个唯一不能同时振动的地方就是喉头。最好的振动位置是在上腭和咽腔处,发出来的声音松脆、圆润,也就是梅派最准确的发音。
京剧练声方法

京剧练声方法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腔是京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需要具备深厚的声乐功底,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精湛的演技。
那么,如何才能练好京剧声腔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京剧练声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护嗓子。
京剧演员需要经常高亢激昂地唱戏,因此嗓子是他们的“金字招牌”。
要保持嗓子的健康,演员们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温水,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
此外,平时也可以通过吃一些润喉的食物,如梨子、冰糖等,来保护嗓子。
其次,要进行声乐训练。
声乐训练是练好京剧声腔的关键。
演员们可以通过练习发声、练习音准、练习气息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在练习发声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唱调来进行练习,注意发声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掌握;在练习音准时,可以通过听音乐、跟唱音阶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准感;在练习气息时,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练习长音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
再次,要注重舌头和嘴唇的训练。
京剧的唱腔中有很多特殊的发音技巧,因此演员们需要注重舌头和嘴唇的训练,以便能够准确地发出那些特殊的音韵。
可以通过练习舌头的灵活性、练习嘴唇的协调性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发音技巧。
最后,要多听多模仿。
学习京剧声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听多模仿。
演员们可以通过听名家的唱段录音、观看名家的演出视频等方式来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音准感和表演技巧,然后进行模仿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声腔水平。
总之,练好京剧声腔需要演员们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通过保护嗓子、进行声乐训练、注重舌头和嘴唇的训练以及多听多模仿,相信每一位爱好京剧的朋友都能够在声腔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京剧的艺术世界中有所收获,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 -回复

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回复"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红梅赞是京剧中的一种剧目,以其刚健有力的唱腔和富有感染力的演绎形式而闻名。
本文将从唱法技巧的角度,逐步探讨红梅赞的表演艺术。
一、正音要求- 声腔音准京剧红梅赞的表演艺术强调“正音”。
正常的发声要求是指按照要求的音调和节奏,准确地发声。
在红梅赞的唱腔中,音准的要求非常严格。
演员需要熟练掌握音高的变化和音节的发音方式,以达到声腔的音准准确无误。
二、变腔技巧- 模拟心理和情感红梅赞在表演中,要求演员通过声腔的升降变化和音调的模拟,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这就需要演员通过发声技巧来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变化。
一方面,演员要注重音调上的升降变化,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波动;另一方面,演员还要注重声音的变化,通过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低来表达不同情绪的表达。
三、连音技巧- 柔和而流畅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还包括了连音技巧。
连音技巧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音节进行连续发音,并且保持声音的柔和和流畅。
在红梅赞的表演中,这一技巧非常重要,因为它能让音乐更富有表现力,更加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
四、咬字和声腔配合- 明确表达意思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中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演员的咬字和声腔的配合。
京剧强调音节的发音清晰准确,所以演员需要注重在唱腔中正确发音,将字句的含义清晰表达出来。
同时,还需要将咬字与声腔的节奏和音色相匹配,使整个表演更加精彩生动。
五、身段表演- 和谐统一身段表演是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员需要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在红梅赞中,演员需要注重舞台形象的刻画,注意动作的协调和舞台布局的合理性,以体现角色的神态和情绪。
综上所述,京剧红梅赞的唱法技巧包括声腔音准、变腔技巧、连音技巧、咬字和声腔配合以及身段表演等。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演员能够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唤起观众的共鸣。
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唱腔联奏(教案)

此外,学生在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色,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对京剧唱腔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关于京剧历史和文化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京剧艺术。
b.京剧唱段的演唱技巧:如咬字、行腔、拖腔、换气等。
-举例: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红灯记》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的演唱技巧。
c.京剧音乐的文化背景: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流派及代表人物。
-举例:讲述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
a.京剧唱腔的韵味与发声方法: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京剧特有的韵味和发声技巧。
1.加强学生对京剧唱腔演唱技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营造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
3.丰富教学内容,加入更多关于京剧历史和文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希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让京剧唱腔这一章节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唱腔联奏(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唱腔联奏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
2.教学内容:
a.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表演形式等。
b.学习京剧唱腔的特点,如声腔、韵味、节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声练习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这是声、气各半练习。
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
反复4—6次。
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戏曲演员尤其京剧演员包括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我们在研究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大家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这第三阶段,我们建议还是不急于爬音阶喊高音,而从气、声、字结合练起。
这三者关系应排成这样一个顺序: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
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联着“词”与“情”。
当中一塌,满盘皆输。
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
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咬真了“字”。
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①唇音练习:(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渐加快到念绕口令)八一百一标一兵一奔—北一坡北一坡一炮一兵一并一排一跑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标一兵一碰标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②齿音练习(方法同上)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四十,也不要把四十——说——十四,③舌音练习(方法同上)六十六岁刘老六,推着六十,六只大油篓,六十六枝垂杨柳,拴着六十六只大马猴。
④喉音练习(方法同上)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虎撵猴,猴斗虎,虎撵不上猴,猴也斗不了虎。
⑤舌音牙音练习(方法同上)街南来了个瘸子,右手拿着个碟子,左手拿个茄子;街上有个撅子,橛子绊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⑥十三道辙字音练习风(中东)一催(灰堆)一暑(姑苏)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发花)一谢(乜斜)秋(由求)一爽(江阳)一云(人辰)一高(遥条)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来(怀来)俏(遥条)一佳(发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苏)一房(江阳)一来(怀来) 东(中东)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第三阶段:吟诗、吟唱练习把吟诗、吟唱放在第四阶段目的是练习和挖掘“低音宽厚,中音圆润,高音坚韧"的嗓音素质,不盲目拔高、爬高,而是巩固中音、低音,使其音色华美、音质纯正,保住一条好听好用的嗓子,同时锻炼高音的坚韧有弹性。
此时的念白练唱都是无伴奏的,演唱更难,要求更高,在第三阶段练,有气、音、字垫底,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嗓音并不疲劳,练习有实效,把握性大。
①吟诗一般选各个行当的定场诗,因为角色刚刚上场,要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并使他们停止议论,安静下来,所以定场诗应是声调较高,不急不慢,是角色自己兴趣志向的自我剖析,韵律性极强,必须好好练,又适合于喊嗓、练声、练习。
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尖压诸侯,男儿何得擎天手,自当谈笑觅封侯”;再如《挑华车》中岳飞的定场诗“明亮亮盔甲射人斗牛宫,缥缈缈旌旗遮住太阳红,虎威威排列着明辅上将,雄纠纠胯下驹战马如龙”。
在万物苏醒,万象更新的清晨你可以尽情发挥练嗓。
②吟唱:具有念白吟诵相夹,半唱半念交相辉映的特点,比吟诗更难,其情感更宜抒发,其音律更宜舒展,正好用来喊嗓发声。
半吟半唱如引子,例如,《宇宙锋》赵艳容上半吟(念)“杜鹃枝头泣,(吟唱)血泪暗悲啼。
”再如阳平关》曹操(半吟念)“只手(吟唱)独擎天,奇勋已早建,(半吟念)虚名扶汉祚,(吟唱)时势魏将迁”。
直接吟唱如《秦琼卖马》“好汉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乡”,再如《清风亭》“年纪迈,血气衰,年老无儿绝后代”,“听妈妈高声唤悲哀,想必是为姣儿失却了夫妻恩爱”。
③京白(普通话)吟诗:为现代戏表演念词而练习,如用吟诗的旋律,念《毛主席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等。
再如念现代戏一些经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点点记在心”,“千枝万叶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练声的好素材。
传统大段念白及一些贯口练习也可在这一阶段锻炼气息和发声。
第四阶段:弧形气声练习这是京剧里非常独特的一种发声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弹跳,跳起来蹲下去又弹起来,也像体育里的掷铅球,转起来,缩回来,再掷出去,气息和声音推出形成一条/型,抛物线,拉回来,再抛出去。
如武生:啊/咳/老生:马/来/花脸:酒/喔啊\来/丑:啊/哈/青衣:苦/哇/容⌒禀/这类双弧形气、声,如不好好练,极容易出“岔音”,“转”或“呲花”。
一般要领是:运好气——托好字(像“汉语拼音”一样分解字音)——抛出去——收——再抛出去,控制好气息、音量,选出最佳音色,一环扣一环,相得益彰。
尤其程派吟诵的“容——禀”似断不断、细若游丝、欲断又起至饱满地送到家。
归音归韵更是需要努力练习和掌握的。
第五阶段:爬音阶及高难音练习“嘎调”、“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称其为高难音。
在喊嗓练声中练习这路音,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
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强努、硬拼横气。
老先生说“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劲去喊),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高扬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送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费劲。
”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二、气息练习第一、总法"五多":多听、多看、多学、多练、多思。
京剧的唱、念可以说是听觉艺术,可以以多听为主,同时要多看他人演唱发声方法和状态,通过听和看要 "多学"吸收变为自己东西,学会后就要多练、百练成钢!方法就是要有长期合作琴师(过去名角都有傍角琴师)由于京剧的演唱还没形成理论体系,只是感性模仿故不会十分完美,同一行当流源,同一师承演唱可以说味都不同,故学习者要开动脑筋,要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筛选吸收。
第二、演唱无形三要素:一意、二气、三用力。
演唱要意念领先,就是演唱者开唱的一霎那要把唱词先输人大脑,这样演唱才有情、情能指导演唱发声和气息状态。
"二气"概要说是指深呼吸和急呼吸(包括喷呼和喘呼吸);呼吸又分为用口用鼻和口鼻同用;"三用力":一是腹肌,二是口腔上软腭;三是后脖。
由于意气力量内在,用视觉难察觉故名曰无形。
第三,演唱六规:"避手舞足蹈乱击拍"。
初学演唱可学会用手和脚正确击拍,然后转为心击拍(心板)、尤其是不要作不正确的外形击拍。
"避闭眼、瞪眼、斜眼歪",眼是心灵窗户,演唱不可目无他人闭眼!过份瞪眼也往往给人不舒服的感觉,人的声音与五宫中的耳眼无关。
"避低头仰头摇头怪":低头、仰头、过分摇头都影响咽腔的共鸣,破坏声音!应该知道竖声音如裘派,张派绝对不可摇头,可上下点动。
而横声音可轻摇,但不可过份太多太大!以上三规我叫演唱外科:演唱口腔科是牙、舌、唇:"唇形开合园扁要分开","牙齿并露要有度;,"舌位前后平凹莫乱来"。
我有一个演唱口腔发声原理:"前嘴轻,后嘴撑、下嘴松、上嘴弓,要达到内紧外松!"(声乐把嘴分为上下前后)。
京剧演唱,主要是"音声字"三方面。
音主要指音准,节奏准、腔准。
声主要指是发声科学程度以及流派韵味把握程度。
字准主要知道每个字的头腹尾(包括尖字和上口字)以及还要把它唱准,唱好!我认为京剧的做表舞有基础训练,而演唱缺乏基础训练,上来就口传心授,对音乐(音准、节奏)差的较远,京剧器乐几大件经过和管弦乐合作的现代戏时代,音准问题对专业和少数票界琴师来说基本上解决了,而演员(无论专业和业余)音准还没很好解决,业余荒调多一点、专业不贴弦的多一点!(音乐学院入学视唱练耳时有很多基础课,而戏曲界都较差!)正确的气息应该是提肛,收小腹,把吸的气存在肺部,同时放松腰部以上的肋骨,扩张胸部,使气像潺潺流水般的呼出,要注意的是呼出(演唱)时不要抬肩,放松喉肌,(不抬肩喉头会松开)在唱高音时小腹紧收,找头腔共鸣;唱中低音要沉住气保持找胸腔共鸣.已故戏曲声乐教育家卢文勤老师很形象的把这种存气叫做"是拽住气的感觉".我们会存气了实际是会"攒气"了,(节约些用)这是指声带以下部分.在上面还有一部分,如声带.嘴唇等,他们的任务是挡住气.我们可以感觉当气息从气管通过声带挡气上来后,主观不要把它往口腔前面送出去,而是让它通过咽管上升,形成气柱进入头腔,这时声音马上就有竖的感觉了.另外一点就是在唱的时候,不仅需要挡气,更要保持吸气的感觉,他比挡气更为积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吸着唱",看来好象不可思议,但是在拖长腔时你会觉得奇妙无比.我们在平时练习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慢闻花和轻吹蜡,使气息能存住,有了一些基础后我们做有声的练习,轻轻的数数,从1~~~~~~10 反复数,数到气吐尽为止,能数多少数多少,越练气越长.气息的训练要慢慢体会,细细地琢磨,理解了就会大有进步了.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很多戏迷朋友求知欲望和盼望提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掌握这一全身性的运动,不能只求一朝一夕,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循序渐进才能稳步提高.否则出了偏差就适得其反了.演员须要学习气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