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传统人生观 第二节怎样待人
中国传统文化~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1.应有的态度——如何在公司赢得好印象?除了在公司内打电话、接电话之类的技巧外,还包括将访客带到会客室、递出名片与接收名片的方法,以及替别人作介绍……等,各种在商业社会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礼仪。
如果你刚进入公司,影印资料、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之类的事,会显得特别的多。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意义。
但事实上,你所从事的工作绝不是琐碎之事。
当你接听电话的那一瞬间,你就代表了公司。
假使你在电话里显出失礼的态度,对方会认为这是你所任职公司的失礼,有时还可能导致谈判破裂,最终失去顾客。
2.客人来访,应起身迎接——如君整理资料正在忙得不可开交,此时有位客人走进来。
如君腾不出空,只好继续做事,同时坐着向客人打招呼。
可是,这位来客见到她的上司便对如君坐着向他打招呼一事,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当然,如君也有她的苦衷,但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手上的工作多么繁重,对于访客,都应当站起身来行礼,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或许如君的心里怀着热情欢迎的想法,可是,在访客心里却不如此认为。
如果被客人看到你坐在媾做事,只是把头例行公事般地点一下,那么对方便很自然的有一种被忽略的感受。
记得当遇有客人来访之际,无论自己有多么忙,都应站起身来打招呼。
3.要跟访客问好——遇到访客,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应抢先向对方问好,这才是正确的待客之道。
寒暄时的礼节为身份低的人先问候身份高的人。
而对于所有的公司来讲,访客都是居于上位者,因此必须由己方先致问候。
所以当见到不认识的访客时,要先行问好。
如果当时正与同事站着谈话而没打招呼,或者来访者是进进出出的业者,就不在此列。
4.鞠躬时眼睛要注视对方——鞠躬大致可以分为二类,即微微的点头致意和常见的敬礼。
无论采用哪一种鞠躬方式,都必须遵守基本原则。
在鞠躬的开始与结束时,都需看对方的眼睛。
无论行多少次敬礼,如果眼睛看着别的地方,这种行为也无异于是忽视对方。
此外,太快把头低下或抬起,都不能算是正确的鞠躬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简析:高二年级政治课开设的是《文化生活》,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第一,设置专门模块讲授文化建设,是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必要举措。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针对性、更有效地贯彻“三贴近”原则,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较为系统地讲授有关文化生活的内容,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程英文名:Special Subj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代码: 04413013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分学时: 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0 )2.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和平出版社。
刘小枫《中国文化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
(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华夏出版社。
胡道静、戚文《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锦全、冯达文《中国哲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文初、蒋述卓等《中国山水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
冯天喻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课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十分宽广,材料极为丰富。
我们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旨在使在校大学生对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人生观
二、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 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 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为社会主义信 念的关键环节。
三、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 为了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 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2、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3、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人际和谐、父慈子孝) 4、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此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 谨慎、戒骄戒躁、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 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
(二)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人生价值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因为: 第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每个成员为它 提供财富,社会才能根据这些财富的总和扣 除社会所需要部分,然后满足每个人享受的 需要。 第二,作为公民,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必须 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两者相互依存,密 不可分。 第三,人生最崇高的价值,是无产阶级和全人 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珍尼:前半生把 香蕉分给黑猩猩,后半生要分给人类,要把 和平、和谐和爱心播种到人间。)
(二)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这种人要求在一种平淡安静的环境中生 活,害怕和回避社会的剧烈变化。 (三)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人生 目的
三、人生目的选择与确立
(一)人生目的的层次
树立正确人生观(教案)
树立正确人生观(教案)探求人生意义树立正确人生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什么是人生观,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包括以下几点: 1、人生目的 2、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以及让学员们了解到几种易产生的错误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到人生观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在人生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想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引出人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怎样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特点及人生观选择的标准、原则和途径。
第一节人生的意义一、人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特性。
例如:人饿了要吃食物,冷了要穿衣服,遇到危险时要躲避或者反抗,发育成熟了要寻觅配偶。
这些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本能特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
社会属性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劳动创造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
人类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客观事物,创造了自然界中没有的巨大物质财富,这种对自然界的改造就是人的劳动创造性。
人的劳动创造性是人与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
动物要得到生存资料,只能消极地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而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动物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变自然,但是不能创造。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②目的意识性。
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
人在与周围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于人类具有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之中,就对活动的结果有一个明确了解,具有明确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传统人生观 第一节怎样待己
古人修养: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 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 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 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 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 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 知之。 ” ——《曾国藩家书》
一、修身正己求内圣
1.儒家人格理想:追求理想人格、提高个人修养, 并最终达到“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2.“内圣外王”: 最早见于《庄子·天下》,是 要求以内圣的人格为价值取向,以个体的道德 自觉为修身原则,最终挺立于天地之间,担当 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一、修身正己求内圣
(2)自省 自省是儒家道德修养 最根本、最重要的修养方 法。 自省就是主体依据客 观道德标准对自己在道德 方面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认 知、评价、选择,从而不 断深化自我道德修养和提 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是个 人修身的重要途径。
一、修身正己求内圣
孔子的自省观: 1.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2.在自我修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二 章 中 国 传 统 人 生 观
提示: 一个人为人处世要严于律己。杨 震的“廉”,贵在“慎独”。《中庸 》有句话说得好:“莫见乎隐,莫显 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一 个人在独处的情况下,也要谨慎小心 ,自觉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为别 人不在场或不注意就去干坏事。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 化的修身之道。在场或者不注意额干 坏事
道家个人修养观:随心所欲,任其自然,逍遥无为。 庄子认为: 个人修养的人格特征: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 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
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精华
总是教导弟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进取、奋斗。
一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难以回答,便问老师如何回答。
孔子说:“其为人也(指他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他经常教导弟子:为人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总是教导人们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人生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
他曾语重心长地劝导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阳货》)他还用流水一去不复返激励人们要爱惜时光,做有意义的事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根据孔子的教导,曾子论述了人生“任重而道远”的积极思想,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道家人生哲学是重境界、图个体自由放达的理想主义的人生观。
道家的人生哲学与儒家的人生哲学相比较,在思想表现形式上似乎不如儒家那样现实、那样积极,但是在精神追求上显得极为深沉、老成、世故。
如果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道家的人生境界或人生理想的话,这就是:无为而治,莫与人争,少私寡欲,洁身自好,返朴归真。
老子或道家人生哲学的最显著两个特点是:第一,处事谦下,善于保护自己。
老子说:“圣人欲上民(欲为民上),必以言下之(言谈谦下);欲先民(欲为民先),必以身后之(处事先人后己)。
故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乐推不厌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66章)由于待人处事谦下,所以当你居上位时,不被一般人看成负担,也不会被普遍百姓伤害。
他还说:“吾有三宝,特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必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第67章)这些文字所阐明的都是善于保护自己,不为人害的人生哲理。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复习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关注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变化着的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一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都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因此,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所谓神的启示。
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境遇,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通过现实的生活逐渐地感悟人生,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1.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2.人生态度——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南仁东)。
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三人看待蜘蛛攀爬)。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 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 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 要所具有的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即客体对主体的 有用性。
▪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 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 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 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 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 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 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 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 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 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 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目: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 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 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被 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 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 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1)人生目的的层次
生活
生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对待人与事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引导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意味着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观念在世界上并存。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避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其次,我们应该具备批判思维能力,不盲从、不轻信。
我们要善于思考,辨别真伪,关注事物的本质,避免被各种舆论和谣言所左右。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味着正确看待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情感的丰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态。
其次,我们应该有目标意识和规划能力,明确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和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步骤去实现。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的价值。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科学、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和准则,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定力,面对挑战,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幸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人处世名言:中华传统美德人生观
为人处世名言:中华传统美德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1、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2、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3、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4、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5、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6、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
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7、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8、爱情很美好,相信爱情。
如果连爱情都不相信那人生岂不太苦了?9、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10、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1、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12、除非是有所图谋,通常不宜做传说人,模糊自己是获取宁静的途径之一。
13、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14、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15、做事情要光明磊落,不要光讨好别人,不要感情用事,有话当面说,不要背后嘀咕。
16、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7、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
18、容人、助人是人际相处之良津;知恩、报恩是人格追求之美德;宽厚、诚信是做人处事之根本。
19、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宽容心,才能爱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20、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1、做人要五有:有强健的身体;有正当的职业;有精湛的技能;有丰富的知识;有公道爱人的热心!22、为人处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人际交往的法则
人际交往的法则黑铁法则:“他人怎样对待我,我亦这样对待他人。
”白银法则:“我不愿意他人加诸我的事情,我也不加诸他人。
”黄金法则:“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
”黄金法则:黄金法则出自基督教《圣经·新约》中的一段话:“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处世原则。
其实,这条法则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条“金箴”不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去看,都是正确无疑的,而且几乎适用于一切条件和场合。
作为一种个人价值的评判准则,“黄金法则”的公正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普通民众中获得了一致的认同。
你无法统计出世上有多少事是在“黄金法则”的指导下完成的。
然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黄金法则”似乎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所有的问题,夕阳西下的客观规律缓缓降落在它的头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毫无变通地遵照“黄金法则”行事——你喜欢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意味着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你首先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
其言外之意是,我们大家都是毫无差别的,我想要的或希望的也恰恰是你想要和希望的。
事实是,人们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以对待这些人的方式去对待另外一些需求、愿望和希望都大相径庭的人,显然会遭到拒绝和排斥,甚至导致冲突。
另外,“黄金法则”基本上是从消极的方面着手的。
也就是说,它着力于避免矛盾纠纷,它关心的是人与人交往的底线是否被遵守。
而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开拓我们的人际关系,仅做到这一步还是很不够的。
我们建议在本着尊重“黄金法则”的主旨的原则下对这一古老的信条进行一点点修正。
我们认为,在生意场上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和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的诀窍就在于遵循“白金法则”:白金法则:白金法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之一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奥康纳博士研究的成果。
正确的人生观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雷锋
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2.科学高尚人生追求的意义: 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①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并能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人生目标) ②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 ③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的人。(人生价值)
1
2 2 2 2
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人生价值与人的社会地位并无直接的联系,无论你做何工作,只要勤于奉献,就会被社会所承认。 给灾区捐款,不能以捐款多少来评价。马云捐1个亿是九牛一毛;你捐款1000元,这个月就会挨饿,只能干啃馒头。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④人生要进取。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贪图安逸、满足现状、 因循守旧、碌碌无为…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1.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视价值 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心尽力服务。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物质贡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精神贡献是人类日益走向全面发展的标志。
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生与人生观领悟人生真谛,就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
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
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
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他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庄子·齐物论》)认为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
庄子还提倡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同上书)的精神境界,主张从万物平等无差别,即没有价值区别的理念出发,超越自我,以与天地同在。
孟、庄两说都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以,一般儒家都主张“保生命”,同时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
孔子的“杀身成仁”之说和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语,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
《孟子·告子上》有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指维护人格尊严比求生更加重要。
“所恶有甚于死者”,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
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哲学简介
第六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熟悉其关于宇宙人生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关于宇宙人生的基本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轴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涉及的主要内容,近代学者曾有过专题的讨论,其中张岱年先生曾提出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讲的学问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部分为其主干:总此三部分,正相当于西洋所谓哲学”。
又说:“哲学是研讨宇宙人生之究竟原理及认识此种原理的方法之学问。
(”见《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一、哲学是文化的思想核心文化包括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无疑心态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哲学也不例外。
在近代以前,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古代学术分类自然没有“哲学”一门,中国古代很长时期里文史哲不分。
以学科专门形态出现的哲学家及著作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样态,如作为儒家哲学思想源流和早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庄子》更是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散文,喜用寓言比喻等方式析事、说理。
表面来看,中国好像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也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意谓“智慧之学”,其特质在于对宇宙和世界作终极性探求。
经日本学者翻译,在近代以后哲学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之首要学科。
近人遂将古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作终极探寻的思想学说归入“哲学”门下,对其发生发展、学派流变、理论学说、思想主张进行分类研究。
五四前后,西学东渐,有识之士为了反封建,引进西方文明。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西方中心、西方主线渐成一种普遍态势,即参照西方模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反观、阐释中国文化。
则中国似无西方式哲学,于是中国有没有哲学成了中国哲学的“元问题”,促使人们全面深入地反思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哲学观念、哲学底蕴、哲学的存在和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人生观(传统文化人生观经典)
传统文化人生观(传统文化人生观经典)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人生观,以及传统文化人生观经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观的影响意义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的启示意义(举例)3、谈传统文化对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的积极意义4、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5、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观的影响意义中华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正是这样的传统文化会让我们每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的启示意义(举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1、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3、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主要特征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第二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优质课件
1、错误的人生态度
(1)与世无争型
原因:淡漠、自卑、过于自傲 (2)享乐自私型 原因:优越物质条件、攀比心理、不良社会思潮影响 (3)惟我独尊型 原因:西方思潮影响、脱离实际、不善于合作
思想道德修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节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追求、实现和评价 (一)人生价值重在贡献 (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思想道德修养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二)人生观的形成
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和影响的
第一、社会关系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基础 第二、世界观 决定条件 第三、文化知识素养 影响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
(三)人生观的特征
第一、时代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相对独立性
思想道德修养
【二、几种主要的人生观】
因为世界观、社会关系和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不同,人生观可分为:
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人生观的含义、具体内容、特征,对 人生的意义
2、价值、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的 内容,自我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道德修养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第三节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
有这么几个人,碰巧一起坐船出门旅游:一对新婚夫妇、他们的好友 、一位老人。遇见了罕见的风暴,船沉了,他们漂流到一个小岛。可 是那个丈夫却与大家失散,漂到了另一个环境更恶劣的小岛。妻子非 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来营救。妻子担 心急了。这天,忽然驶过一条小渔船。那妻子急忙将渔夫叫住,问他 ,可否将丈夫从离这不远的小岛接过来?那渔夫不怀好意地看了看那 妇人,慢吞吞地说,可以,但有个条件,就是,希望这妇人与他做一 夜夫妻。渔夫让她好好考虑,他晚上再来。这位焦灼的妻子进行了激 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问那个老人她该怎么办?老人默默无言。傍 晚时分,渔夫再来,妇人答应了他的条件……第二天一早,渔夫履行 了他的诺言,将丈夫接了过来,他们夫妻团聚了。妻子非常信任她的 丈夫,就将她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丈夫。岂料丈夫勃然大怒,痛斥妻 子不守妇道,跟着渔夫的小船拂袖而去。妻子伤心欲绝。这时,朋友 出面了,他对妇人说,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她为他难过。而他在心里默 默爱她很久了。现在,就让他来代替她的丈夫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二)礼
“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 重视礼,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 立人。 战国时期,孟子正式把仁、义、礼、智作为 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 德行之一。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三)和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为 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际交往和社会发 展的最高境界,“和”同时也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 标。 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 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 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一)自我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词大致相当 于国家的概念,范围包括整个中华大地。 中国传统文化将个人前途和民族国家兴衰联 系起来,体现了中国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出发点,“治国”、“平天下”才是 终点、是归宿。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四)义 “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 的规范。 孟子:“义”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的 “羞恶之心” 。 荀子: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分” 的需要。 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是指一个社会里 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义”与“仁”、“利” 的关系: 在“义”与“仁”的关系上: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义”是中华 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如:“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 成仁”、“舍生取义” 等。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 追求利以及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 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 利。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五)信 “信”的本义为言语真实,诚实,由此引申为诚 信。传统文化把诚信视为人的基本道德。 《论语·学而》: “言而有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二 章 中 国 传 统 人 生 观
课前导入
曾经,有一首歌唱红大江南北,就是刘欢演 唱的《世界需要热心肠》。那么,这首歌何以 为人们如此喜爱呢? /video/349310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二 章 中 国 传 统 人 生 观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孔子:“发奋忘食,乐而忘忧。”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后练习
1.墨家伦理道德观的最高准则是“仁”。 (错误,应为儒家) 2.“不知礼,无以立”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正确) 3.中国人为人处世主张“和为贵”。 (正确) 4.孟子认为“义”是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 “分”的需要。 (错误,是荀子的观点) 5.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 (正确)
这首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热情互 助的美好风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同学 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亲友之 间,需要这种温情和互助。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 人交往,才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那么, 这些原则到底有哪些呢?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 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荀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 得当。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浩然正气是我们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 体现: 1.孔子:“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2.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4.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第 二 章 中 国 传 统 人 生 观
第二节 怎样待人
内容提要:
怎样待人就是怎样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也就是 处理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在人与人关系方面, 中国古人的处世原则有仁、礼、和、信、义等; 在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 体现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意识和上下求索 的民族意识。
孔子周游列国图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司马迁惨遭刑狱 之苦,发愤著书, 励精图治,实现 自己伟大的抱负。
宋理学家张载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二)个人与民族——上下而求索
在个人面对与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 人生观体现为一种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实 现民族进步的上下求索的精神,而这种精 神具体表现为正道直行的浩然正气和刚健 有为的自强精神。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舍生取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人与国家民族:以天下为己任
中国人天下意识、家国意识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 天下意识,二是上下求索的民族意识。 前者体现了处理自我与天下的关系的态度, 后者体现解决个人与民族的关系的方式。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其含义是 “爱人”、“泛爱众”。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在儒家“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 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 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一、人与人——尚礼守信
田横五百士的故事: 田横是齐国的后裔,是抗秦的队伍之一。汉高祖消灭 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 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 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 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 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向京城 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 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 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 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 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 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 “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