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问题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选取适宜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突发的、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的设置应当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过于复杂的问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讨论和互动。
开展合作学习。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并互相合作分工,互相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相互借鉴和启发,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合作、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挖掘问题背后的知识,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一)定义: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
理论依据:
1.问题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
2.提问式教育理论(弗莱雷)
(三)
基本步骤:
1.学生自学或教师讲授
2.创设问题情境
3.提出问题
4.回答问题
5.总结
(四)
优点: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3.能够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4.学生能牢固地掌握问题教学中的知识点5.有助于学生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五)缺点:
1.问题设计较为困难
2.教学中不确定性较强
3.教师所需的教学技巧较高
4.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5.问题序列型较难保证。
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这一步骤是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把具体的知识点抽象化,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把具体的学习任务装入教学的题目型。
2.提出题目
教师把准备好的学习任务题目提出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等。
3.学生自学
让学生依据问题的提出,尽量据理思考,尽量利用自身知识进行学习,尽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复习检查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教授新知识,对比新知识、旧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能更为深入地理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5.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定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充分实践,加深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6.总结
教师让学生结合练习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强化学习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的优势
1.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激发自己的思考,真正达到思考引导学习的目的。
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活跃的态度和活动中,把握学习机会,充分激发兴趣。
3.能够促进学习的效果: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抽取关键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可以使学生把相关知识融合起来,进行综合、应用,从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本文将探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理问题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体性学习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原理包括:1.学生主动性: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自主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2.问题导向: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启发式学习:问题教学法通过给予学生启发性的指导和指令,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提出:教师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3.自主学习: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他们需要寻找信息、梳理知识结构、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4.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总结反思: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心得。
通过总结反思,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问题教学法的优势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
由此,“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成为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问题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总之,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中介(或叫载体、素材等)的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是一种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其实,我国古代早有关于问题教学的论述,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等。
国外也早有问题教学的若干模式,如杜威的“疑难的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等等。
这些都说明了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传统的问题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验证假设。
表面上看,似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其实,问题仍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独立的见解,主动性被抑制了。
现在提倡的问题教学,则注重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变“学答”为“学问”,把学生的主体参与放在首位,让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使“主体”真正地“主动”起来,课堂教学也能够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服务。
问题教学法
三 优点以及局限性
(一)优点: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 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质疑,发问,注 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再发现, 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 优点以及局限性
五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三)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教师要循序渐进对学生引导,不要马上肯定或否 定学生的回答,也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尽量让 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既活跃了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辨 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四)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各个知识点以不同的问题为载体 进行呈现,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围绕重点和难 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最终形成问题串把整个 教学内容串联起法算式? 生1:在一张长椅上坐2个人,在另一张长椅上坐1个人,还有一张长椅 上坐3个人,每张长椅上坐的人数不同。它只能列出加法算式,2+3+1=6 (人)。 生2:黑板上能写成乘法的加法算式,它们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生3:加数全都相同的就可以写出乘法算式。这个问题用加法列式是 “2+3+1=6”,它的加数不一样,所以就不能写出乘法算式。 师:想想,当这些小朋友怎样坐的时候,我们就能列出乘法算式? 生1:这张长椅上3个人中的一个人走到只有1个人坐的那张长椅上去坐, 这样就有3个2了。(演示) 学生们自发地鼓起掌来,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现在大家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学生们笑着点点头。) 生2:我还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走了3个小朋友,每张长椅上就都只有1 个小朋友,就是3个1了,可以列式为3×1或者是1×3。 生3:我的想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如果再来3个小朋友,就有3个3,可 以写成3×3。 班里的其他同学听到了这些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教室里再次响起 热烈的掌声。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公司,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一)呈现问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二)组建小组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
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负责设计实验,口才好的学生负责在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
在中职以大班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分组的策略一般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等方式。
而具体采用何种分组方式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的调整。
(三)制定解决问题计划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四)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
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以问题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确定问题的时机和内容。
问题教学法适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问题的时机和内容。
在知识的导入环节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在知识的巩固环节可以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拓展环节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置问题的形式和方式。
问题教学法的问题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简答题、选择题、辩论题、实验题等等。
问题教学法的问题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可以是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维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思考多种解决方案、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等等。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
问题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
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讨论、小组展示、个人报告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重点不仅是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和创新。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法。
其中,“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法,具体的实施方法就是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答案,从自己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1. 制定问题2. 展示问题在展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经典的例子、图片示意、文字表述等多种形式对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素材,如文本材料、影视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表述问题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猜测。
3. 合作解答在学生合作解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学生群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
可以通过学生分组互相讨论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或者全班合作等方式,同时,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尽可能地掌握问题的实质意义。
4. 梳理问题在学生合作解答完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提供的回答作出适当的点评和调整,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告诉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问题。
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更多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5. 集体反思通过集体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回顾问题的掌握情况,总结问题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发现问题的不足,并发现问题解决的思路。
同时,教师也应该总结本次“问题”教学的效果,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总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问题教学法,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7种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17种⾼效课堂教学⽅法1、项⽬教学法中职教育“项⽬教学法”的含义是:中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与计划,组织学⽣⾃主设计项⽬实施计划,进⾏⾃主学习、践⾏、操作,以培养学习能⼒、⽅法能⼒、社会能⼒与提⾼素质为⽬标的教学模式。
2、⾏动导向教学法⾏为导向是⼀种基于实际⼯作的教学⽅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的发展为本位的全⾯提⾼学⽣的综合能⼒的职业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种运⽤典型案例,将真实⽣活引⼊学习之中,“模仿真实⽣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习者像从业⼈员那样思考和⾏动的教学⽅法。
4、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种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都能根据⾃⼰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共有的知识和⾃⼰特有的经验提出⽅案、解决问题。
5、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是⼀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把学⽣分成2—6名组成的⼀个个学习⼩组,使学⽣在学习⼩组中⼀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6、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的互动,启发学⽣敢于和善于提问,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解决学⽣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法。
7、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把课⽂中讲述的事情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置⾝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的想象⼒、思维⼒和感受⼒,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段。
8、理实⼀体化教学法理实⼀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产、技术服务融于⼀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标和教学任务,师⽣双⽅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动⼿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学习兴趣的⼀种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方案
一、背景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步骤1. 问题设计(1)确定问题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主题。
(2)问题分解: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以便学生逐步探究。
(3)问题难度分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难度级别。
2. 教学实施(1)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探究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展示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创新性。
四、问题设计方案举例主题:光的传播问题分解:1. 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3. 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4. 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问题难度分级:初级:光是如何传播的?中级: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高级: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教学实施:1.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光的传播现象。
2. 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3. 展示阶段: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4. 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一、提出问题在问题教学法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可以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经典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引导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问候或引导语,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案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
3.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为后续的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分析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分析问题。
2.教师讲解: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的背景、关键要素和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制定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包括需要收集哪些信息、采用哪些方法等。
三、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引导: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2.演示: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四、总结评价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肯定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总结评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总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概念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从passively accept 到 actively embrace 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解题技巧掌握不熟练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旅行等场景,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和愉快。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问题的引导和启发4.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他们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1.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即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间接提问等。
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有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提出质量高、思维深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提问的兴趣。
5.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教师在问题教学中发挥引导和促进的作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问,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促进。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鼓励学生提问,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教法创新:问题教学法
中学教法创新: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强调有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具有生动性、开放性、创新性.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本知识为起点,通过创设一些新颖、巧妙、有趣、针对性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从而逐步构建起“问题—质疑—引导—探索—解答—反思—新问题—再探索”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要求历史课堂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与重复,而是在新的理念下学生新的历史创新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再生。
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必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随着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构建历史生命课堂已逐渐变成现实。
现在, 我们不仅找到了实现上述梦想与理念的思路,而且尝试着有生命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即:生动性、开放性、创新性. 我们相信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为历史新课改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问题教学法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本知识为起点,创设一些新颖、巧妙、有趣、针对性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分析、讨论、回答。
从而逐步构建起“问题—质疑—引导—探索—解答—反思—新问题—再探索”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一、问题教学法的生动性问题教学法的生动性要求,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主体化的课堂教学机制。
新课改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亲密交流,要求形成互教互学、互学互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和学习共同体,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样,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所以, 新课改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以下七个教学环节来体会并实践这一教学思想的。
一、问题的预设在课前,老师把拟定好的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刚进行教学实践时,每节课前都发相应的预习提纲,使得学生理解并自觉地通过预设的问题带着思考去预习新课,一旦学生养成这一习惯后,教师就可不必每节课都发提纲,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养成主动的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参照提纲预习新课,同时鼓励学生尽量解决课后的练习题。
预习提纲是以问题的形式列出的,既有对以前相关知识的回顾,又有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设疑。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想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种成就感。
同时也可使学生养成一个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的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很正常。
要求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在课前首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作为老师上课的参考。
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再者,有了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等等,这都很正常。
这时老师不能急,可以帮助学生想问题,慢慢引导,使之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提出问题,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了。
这需要老师慢慢培养。
一般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不解,这一点对老师上课内容的调整大有裨益,使教师在上课时能有的放矢。
三、问题的解决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把问题融入到练习中,也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
如果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老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探究解答,如果是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在课下单独解决。
但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应及时地给学生解答或进行必要的解释。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介绍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 步骤2.1 确定教学目标在实施问题教学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2.2 选择合适的问题选择与学习目标相符的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也可以是闭合性的,需要学生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2.3 引入问题引入问题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4 学生探索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需要花时间独立或小组合作来探索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源和指导,以帮助他们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技能。
2.5 讨论和交流学生在探索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交流的活动。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观点,与同学进行对话和合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别人的观点,并提供引导性的问题来加深学生的思考。
2.6 知识整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之后,需要将他们的思考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重要的概念、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将这些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连接。
2.7 应用和评估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或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3. 优点与挑战3.1 优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3.2 挑战•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设计和引导能力•需要充分准备和组织学习资源•学生参与程度可能不均衡,需要教师巧妙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4. 结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下面分享几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问: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这样刻画主人公?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揣摩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布置开放性问题的作业。
教师在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思维,进行独立探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一首诗进行解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层面。
在分析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第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尊重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包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布置开放性问题的作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方法概述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从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可以见到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
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方法应用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
有效地利用历史课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因素,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品尝成功的果实,应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问题教学法”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
课本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叶圣陶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
”笔者认为,—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技能等方面的方法,都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
基本概念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概况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量大,教师应予以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提交学生讨论。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
这里所说“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创造的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学法特点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
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
二是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
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
因此,这种"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
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
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
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
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基本步骤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1)提出疑问,启发思考。
(2)边读边议,讨论交流。
(3)解决疑难。
(4)练习巩固。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我们可概括为“三环”、“六步”。
“三环”为: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
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
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
“六步”为: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
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
第四步对假设方案、推论、尝试解决问题。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
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以上“三环”、“六步”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应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基本原则1、适时原则。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
2、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
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
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
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基本方法新兴“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但是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问题是否有价值?怎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对此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质疑,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在小时候有问不完的问题,可为什么从小学到高中问题却越来越少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查究原因,除了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教师身上,在教师为自己、为书本树立的“权威”上。
我们有些教师常常扮演把原本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僵尸的角色。
为了改变这种压制学生的局面,焕发学生的生命力,我们教师要积极认真做好质疑引导工作。
首先,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如可先做几个性格开朗的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发言,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提出问题;同时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次,要不断训练,形成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质疑,如可采取激励机制。
几十年以前,茅以升在教结构力学时,采用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评分。
难度最高、最有创造性,且能难倒老师的就得高分。
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各种疑难问题、有创造价值的问题、意义深远的问题接踵而来。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采取强制手段,如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提出一定量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质疑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2、教给方法,提高提问质量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
这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
比如,语文课如何选定思考点,可以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设疑出发点:对散文着重分析立意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对说明文着重在说明顺序及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对议论文则紧扣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及论证方法进行教学;对小说则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主题等,不必纠缠文章的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