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季风》教案

《季风》教案

《季风》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明确季风的成因(2)学生能正确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造成的气候特征(3)学生能正确评价季风对我国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等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探究知识(2)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提问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知道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季风的成因三.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行为导入各位同学,我是来自于进才中学的一名地理老师,我叫忻瑜,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四十分钟。

为了上这节课呢,我特意从网上搜索的几幅图片。

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演示非洲“撒哈拉沙漠”图片讲解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在北回归线附近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撒哈拉沙漠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撒哈拉沙漠一片茫茫沙海,无边无际。

多媒体演示西亚“阿拉伯沙漠”图片讲解在同纬度的西亚地区,同样是受到副高的控制,也是沙漠的景象。

多媒体演示“水稻田”图片讲解那么同样也是在北回归线附近我国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的水稻田,满眼望去,都是绿色。

提问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从自然景观上有着那么大,截然不同的差异呢?这就是和我们国家的季风气候密不可分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题十一季风,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60页。

多媒体演示专题11 季风讲述那么先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看看什么是季风,季风的概念是什么?多媒体演示一季风(一)季风的概念讲解季风是指大范围的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那么它又是怎么样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改变的呢?这里我们就要来分析一下季风的类型和成因。

多媒体演示(二)季风的类型及其成因讲述第一种类型的季风叫做东亚季风,它位于亚洲东部地区。

季风教案

季风教案
PPT展示(第五张)
3.5
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东亚季风的大概影响范围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
引导归纳总结
回答:东亚季风的大概影响范围为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
板书:
2、东亚季风的大概影响范围
3.5
学习了东亚季风的大概影响范围之后,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读图
依次回答:亚欧大陆、太平洋
板书:
1、东亚的区位: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
3.0
很好,东亚地区就是位于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现在我们把东亚地区这部分的地图放大,我们可以观察到,东亚地区包括哪里呢?图上绿色的这个岛屿是?绿色的半岛是?红色的这一片区域是?
引导读图
依次回答: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1、东亚季风是全球季风中最典型的,学习本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季风气候;
2、东亚季风是在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学习本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东亚季风教学内容是从前面已学习的内容中综合分析出来的结果,教材把本部分内容作为活动案例,结合地图,设下了多个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性思考;
板书:东亚季风
1.5
首先,大家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说出东亚季风的大概影响范围;2、识别冬夏两季海陆的气压分布形势,判断季风的风向;3、总结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以及东亚季风的特点。
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随着老师阅读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第三张)
2.0
带着本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我们来学习本堂课的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季风。季风,顾名思义,就是季节性的风,在地理上我们给它下的定义是:季风指的是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风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中图版(上海)地理第一册专题10季风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版(上海)地理第一册专题10季风课程教学设计

《季风》教学设计上大附中李玉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季风的含义,知道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地,能区别季风区与同维度其他地区气候的不同点。

分析季风对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亚洲季风图”,说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及特征的异同点。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形成亚洲季风的主要原因,季风影响下的气候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的差异。

难点: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设问:上海冬季常吹什么风?夏季呢?一年风向变化有何特点?估计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体验获得答案。

教师归纳:一年内随冬、夏季节不同而有规律地变换方向的风,叫季风。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新课教学教师播放歌曲《黄土高坡》,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在我国北方地区有没有季风现象?哪些地区每年的盛行风向与我们上海相似?【设计意图】用一首歌曲作为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引导学生通过歌词获取地理知识。

归纳: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大多有季风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东亚季风区。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查找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

教师设问:世界上有哪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从图上可知: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分布范围最大、最典型,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教师设问:东亚地区的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这里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教师利用“东亚季风形成原因示意图”解释: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发生季节差异,由此产生了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图上获得信息,分析探究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逐步推断出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

了解不同地区的常见天气特点《多变的天气》地理课教案

了解不同地区的常见天气特点《多变的天气》地理课教案

多变的天气天气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向、气压、空气湿度等因素会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不同地区的常见天气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十分重要。

一、东亚地区的天气特点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台湾等地。

由于纬度的不同和地形的差异,这些地区的天气特点各具特色。

在中国,北方的天气由于受到寒冷的西伯利亚气团和温暖的太平洋气团的交汇影响非常严峻。

冬季多寒冷、干燥,夏季多炎热、潮湿,在春秋过渡时期则容易出现大风天气。

而南方的气候则温暖湿润,常年多雨,夏季则多旱灾洪涝灾害。

在日本,受到暖流和冷流的影响,冬季多降雪,夏季则多台风及雨季;朝鲜半岛冬季颇为严寒,夏季则多暴雨;台湾气候则以炎热潮湿为主,四季如春。

二、南美洲的天气特点南美洲主要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地。

与东亚地区相比,南美洲的气候特点相对来说稳定一些。

南美洲的天气受到复杂的洋流影响,以及当地海拔较高的山脉(如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因此形成了显著的气候分带。

巴西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和乌拉圭属于温带,春秋气候宜人,夏季有热浪,冬季则多雨。

而秘鲁和智利则属于沿海地带,气候特点则多以干燥和温暖为主,这里是著名的沙漠地区。

三、欧亚大陆的天气特点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之一,同时也是天气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

欧洲、亚洲属于欧亚大陆范畴,由于地形的复杂性,欧亚大陆的气候也是非常多变的。

欧洲主要以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有雨雪,夏季则多温暖湿润。

北欧则是典型的寒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而中欧地区则多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极气团和亚热带气团的交汇之处,经常出现天气异常的情况。

在亚洲,气候多以大陆性为主,而且与地形密切相关。

东亚地区的天气特点我们已经提到过,中亚和西亚则属于干燥地区。

此外,印度半岛则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多雨,而西伯利亚与冬季则属于严寒气候。

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复杂多样,但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更好地规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学生归纳总结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并请一个小组到黑板前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完善。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一步点拨提升
教师以表格形式总结东亚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特点,风向。
教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点:
比较项目
夏季风
冬季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北季风
性质
暖湿
干冷
源地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夏季风)强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过程与方法:1.教师板书东亚1月7月份季风形成过程的思路步骤,同时PPT展示季风形成图。
2.学生能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季风的成因、风向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2. 东亚季风的风向及特点。
难点:总结东亚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东亚季风
PPT展示:“亚洲东部1月份的季风”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中说出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
3、归纳总结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说出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知道东亚季风的风向、特点及其成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与风带的转移。
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教案示例3

教案示例3

气候多样季风显着【教学重点】1.冬、夏季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准备】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或动画),中国地形图,我国气候类型示意图、寒潮、台风、水旱灾害录像、锋面雨示意图(或动画)【教学过程】引入:学生以自己亲身体验说说北京一年中常刮什么风?(东南风、西北风)过渡:北京为什么常刮西北风和东南风?我国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自制课件演示: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1)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什么地方?(2)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及特点,它首先影响我国什么地方?(3)冬季风与夏季风有什么不同?自制课件演示:表格过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着自制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在哪里?(3)夏季风从海洋想陆地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过渡: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着,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过渡:夏季风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发展农业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

自制课件演示:我国的气候类型示意图我国都有什么气候类型?你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气候类型?能说说有什么特点吗?读“不同气候类型”图,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各在什么气候类型区,有什么气候特征?板书:四、气候复杂多样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青藏高原居民特有的服饰——藏袍”(2)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题。

小结:气候资源是我国的一项资源优势,它丰富了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种类,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七年级地理:东亚概述(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东亚概述(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标准教材七年级地理:东亚概述(教案设计)Geography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biology, aviation, and geology. Are the basicway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七年级地理:东亚概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认识。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分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第一个标题"位于太平洋西岸",主要讲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的不同,使东西部内陆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

本节以海陆位置为轴,介绍东亚的地理特征及东西部的差异。

纬度位置对东亚区域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季风区内,从北到南由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和热带的变化很明显,详细内容将在中国地理中讲述,这一节,只在季风一段内提到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区别。

同样,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本节也略去。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又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个区域,因此,本节把"季风气候显著"作为重点和难点,并联系前面已有的知识来讲述,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东南亚和其他大洲的季风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季风 教案

季风 教案

专题10--季风教案教师:邵臻10101710302(地理师范2班)授课班级:XX中学高一(X)班课时:2节【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季风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季风区以地球上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2.说出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与气压带风带及季节性移动3.归纳夏季风和冬季风造成的气候特征4.知道季风对我国农业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在运用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以及风带移动等基础知识分析亚洲季风的成因过程中,学生掌握运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得出新知识的方法和过程2.通过阅读冬季、夏季季风示意图等图,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以及图文结合考虑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季风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等的学习,养成一种看待问题的全面辩证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

2、通过季风气候的学习,学生关注我国气候特点及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2、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形成3、季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1、季风的成因(东亚季风、南亚季风)2、季风对我国农业、日常生活的利弊【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板书笔记法等的方法综合运用【教学过程】①新课导入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观察两张图片多媒体运用:PPT上播放非洲北部地区沙漠图片,以及同纬度亚洲东部地区的图片,进行对比.教师提问:左边是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右边是亚洲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风光,我们看北非在世界地形图上位于我手指的位置,东亚在这个位置,两地的纬度位置指非常接近的,都在副高附近,北非撒哈拉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难以上升凝结、成云制雨,产生干燥炎热的气候,成为一片沙漠容易理解,而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有谁能告诉我吗?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活动:学生讨论后,请一两位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因为东亚地区不仅受副高控制,还受季风的影响。

高中地理季风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季风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季风的定义、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包括降水分布、气温变化等。

3.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季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季风的形成机制。

2. 通过案例研究,探究季风对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季风的影响。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季风的定义、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难点:1. 季风的形成机制。

2. 季风对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地理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地图、气候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如此多样的气候现象?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其中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气候影响较大。

(二)新课讲授1. 季风的定义与类型- 教师讲解季风的定义: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风,其风向、风速、气压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 介绍季风的类型:夏季风、冬季风。

- 分析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海陆分布等。

2. 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介绍季风对我国降水分布的影响: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风则导致北方地区干旱。

- 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夏季风使南方地区气温升高,冬季风使北方地区气温降低。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 如何利用季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 人类活动对季风有哪些影响?(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季风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4.季风气候包括的具体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那么温度带不同,气候类型也肯定不相同。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线以南北回归线以的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
5.三种气候异同点:
PPT上播放三张不同季风气候的气温降水图,让同学们观察并分析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热量带不同导致的气温不同,但是季风气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雨热同期。
通过刚才的讲解大家肯定意识到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洋有密可分的关系中国东西跨度很大那么季风的分布是不是全国都有季风气候包括的具体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那么温度带不同气候类岭淮河线以南北冋归线以的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未教赛地理学科——八分钟教案
备课人:
课题:__东亚季风气候___2016__年__11__月__13__日
3.季风气候的特征
我们总结气候特征一开始就已经说过,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总结:
夏季风带来了海洋的暖湿气流,所以一般是高温湿润或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而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通过刚才的讲解,大家肯定意识到,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东西跨度很大,那么季风的分布是不是全国都有呢?
板书:季风气候
2.解释季风形成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放一张表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图片
黑板图示:冬季:大陆温度比海洋低,陆地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上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太平洋地区的高压:所以从海洋上补充气流过来,所以气流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形成夏季风。总结季风的特点:冬季西北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东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东亚季风的影响是大范围的,我们也说它是最为典型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季风。为什么东亚季风会被冠以“最典型”呢?
提问,启发思考

ppt 4
东亚季风
影响范围
7.0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背靠着什么大陆呢?
面向的大洋是?
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已经是具有季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了,再加上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而太平洋则是最大的大洋,这样一个更特殊的条件,使得海陆热力差异更加明显,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的变化要比其他地区更加显著。
思考
ppt 1
3.0
首先同学们我们先通过练习,看一下大家对上节课们学习了气压中心的判别,以及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知识掌握的如何。
书本P39页,大陆气压柱图,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气压中心的判别,回答:冬季、夏季大陆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很好,接下来,我们结合书本38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回答第二题,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2.总结夏季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和来源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1.探讨海陆热力差异对东亚地区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东亚季风夏季风图,总结说出东亚夏季风的风向及源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增强巩固大气环流知识,并了解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造成的影响,借此建立地理空间学习分析能力。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气压带风带都是影响海洋的,现在由于大陆的阻隔,冬夏两季大陆气压系统都不同于海洋上的气压系统,形成气压带的切割,从而,使得冬夏两季产生两种不同大规模的大气运动,这时我们把这种大气运动叫做季风
知识巩固,导入
回忆,思考
某同学:冬季高压;夏季低压。
某同学: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季风教学案

季风教学案

季风教学案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副热地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二、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三、亚洲季风四、季风气候特征△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高温多雨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变化五、季风与农业1、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北非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西部等南北回归线附近15~30度,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大陆中西部,是一片沙漠。

但同纬度的亚欧大陆南部和东部,却是兴旺发达的农业景象: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鱼米之乡”,印度恒河流域也是人口稠密的农业区。

2.中国东部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偏冷3、锋面雨带的移动与各地雨期东北、华北--7月、8月长江流域--6月~9月珠江流域--5月~10月【例题】读我国4城市的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回答:(1)在A、B、C、D四城市中,位于南部沿海地区的是 D ,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是 B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是 C ,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A 。

(2)我国北方气温年较差比南方大。

(3)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南方的雨期比北方长。

4、季风与旱涝灾害降水集中,夏季易涝,冬春常旱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5、冬季风--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思考:下列图表分别为纬度相近的巴黎与哈尔滨的冬季景色,以及两地各月的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以巴黎与哈尔滨为例,比较温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我国东北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低14~18℃。

§漠河1月平均气温-26.2℃,(平均最低-31.3℃)江河冰层厚大1.5米;利物浦1月平均气温3.8℃,(平均最低1.3℃)冬季航运正常。

【区级教学开放周教案】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区级教学开放周教案】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东亚的气候课题:季风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理解季风气候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重点:受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季风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难点:东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日本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导课】复习导课:给出几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得出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教师讲述】季风气候什么地区最为典型?【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东亚地区最为典型。

【学生活动】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东亚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东亚的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80ºE-140ºE,20ºN-50ºN;绝大部分在北温带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亚的范围:中国(首都北京)、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日本(首都东京)【过渡】东亚地区为什么季风气候最为典型?【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东亚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所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

包括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过渡】请同学们分析下这几种季风气候的成因【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东亚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群岛地区。

它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在东亚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以及海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冬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吹东北风;夏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吹西南风。

季风教案 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不同原因

季风教案 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不同原因

江南,塞北?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不同原因,理解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于东亚季风形成的作用,理解季风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通过等压线图判读风向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等压线图,掌握东亚地区夏季风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填写表格,掌握东亚冬季风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亚洲地形图的判读,掌握东亚季风的范围,理解青藏高原对于东亚季风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掌握南亚季风的风向和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季风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事物的利弊双重性。

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两种季风的形成原因,理解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过程引入:江南2幅图片江南是我们生活的地区,对此我们应该非常熟悉首先,我们来看看江南地区的气候江南地区夏季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炎热,多雨夏季江南地区的风向是?——东南风东南风来源于哪里?(读亚太地区图)——太平洋请学生描述东亚地区的气压分布——太平洋地区气压高,亚欧大陆气压低风从太平洋地区吹向亚欧大陆,风向为何是东南风?(读东亚地区夏季气压分布图)——由东向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东南风夏季东亚及太平洋北纬30度地区,为何太平洋地区的气压高?(读图)气压高说明——气温低为何夏季海洋气温比起同纬度陆地气温低?——(提供提示图片,土壤和水)水的比热高,陆地的比热低,夏季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所以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相对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所以造成东亚地区在夏季出现盛行风向为东南的风。

学生练习推理冬季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红色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教师总结,所谓季风就是某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状况。

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就是以季风气候为主。

在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影响下,会对东亚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受季风影响的哈尔滨在降水方面:夏季多,冬季少在气温方面: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不受季风影响的巴黎在降水和降水方面:表现平均提问:要是你,你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提问: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冬季风的影响教师对东亚季风进行整体总结:展示表格,季风带来的影响读我国季风区范围图:东亚季风的整体范围大致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为什么季风不能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地形的限制读图:地形图与季风范围图对比青藏高原的存在导致了江南地区湿润的气候我们来一起看看北纬30度地区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景观,而到了太平洋沿岸却成了江南湿润的气候。

2.2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东亚季风2-最新教学文档

2.2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东亚季风2-最新教学文档

第2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东亚季风一、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以及亚洲季风的成因与特征。

2.掌握全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与位置。

3.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强化读图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二、知识体系梳理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①差异使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北半球(1)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②切断;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③切断→气压带呈④分布。

(2)冬季:陆地为⑤气压,海洋为⑥气压;夏季:陆地为⑦气压,海洋为⑧气压。

3.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呈⑨分布。

二、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而显著改变的现象。

2.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冬季吹风,低温干燥;夏季吹风,。

3.东南亚、南亚季风由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冬季吹风,为旱季;夏季吹风,为雨季。

三、基础学习交流1.为何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明显?2.对我国气候影响较大的季节性高、低气压中心有哪些?探究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均质地球的情况下,全球形成三圈环流。

但事实上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使得气压带和风带并不那么完整,发生了断裂。

特别是地球表面上辽阔的大陆和浩瀚的海洋,更对气压带有很大的“破坏性”。

[互动探究] 1.请在下面海陆风示意图中,填注高(G)、低(D)气压中心,并绘制水平和垂直气流,完成环流图。

2.如将时间由“昼夜”换成“季节”,图甲、乙分别对应什么季节?为什么?3.结合教材图2.13和图2.14,总结北半球1月、7月气压中心分布状况。

探究二季风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在副热带地区,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以荒漠景观为主,如非洲撒哈拉地区。

但是和撒哈拉地区同纬度的我国东南地区,却是绿意盎然,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东南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风和台风都从海洋上带来大量降水,使我国东南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分析,
演示,引导学生读图
答:欧亚大陆
答:太平洋
ppt5
东亚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区位:
最大大陆:欧亚大陆
最大海洋:太平洋
9.0
我们刚才在定义东亚季风的时候提到夏季风,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东亚夏季风的特点吧。
夏季时,陆地由于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比同纬度海洋快,此时陆地相对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气压带风带都是影响海洋的,现在由于大陆的阻隔,冬夏两季大陆气压系统都不同于海洋上的气压系统,形成气压带的切割,从而,使得冬夏两季产生两种不同大规模的大气运动,这时我们把这种大气运动叫做季风
知识巩固,导入
回忆,思考
某同学:冬季高压;夏季低压。
某同学: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ppt 2
题目: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4.0
我们来看季风的定义,请某同学帮我总结出季风的3大特点。
我们常听见的东亚季风,最具代表性的东亚季风为例来学习。
提问,引起注意
思考
答:1海路之间;2温度差异;
3季节变化
ppt 3
季风定义:
季风形成的条件:
1海路之间;
2温度差异;
3季节性变化
5.5
东亚季风:东亚近地面层季风仅次于南亚季风与东南亚的季风。从名字上看,东亚季风所影响的区域就是东亚,大致包括有: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性质:暖湿
教学后记
和评价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1.理解东亚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
2.归纳东亚夏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等特点。
难点:根据气压中心分布、下垫面性质,阅读夏季气压分布图,归纳东亚夏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等特点。
教学环境
和用具
多媒体课室、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地图展示,让学生掌握课堂任务,完成教学目标。
地图法: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
气温高,这样在副热带形成强大的热低压中心(亚洲低压);而在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这样,在大陆和大洋之间,形成强大的气压差,形成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带有充足水汽的、暖、湿的夏季风。
我们总结为夏季: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季风来源:太平洋,风向:东南季风,性质较暖湿。
讲解,,演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答:低压
ppt6
看动画
夏季:
陆:低压
海:高压
来源:太平洋
风向:东南季风
性质:暖湿
10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检查知识掌握
ppt6
10.5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东亚季风的夏季风的形成、以及它的特点。大家按照今天对夏季风的学习,回去预习东亚季风的冬季风,尝试找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异同。
思考
ppt 1
3.0
首先同学们我们先通过练习,看一下大家对上节课们学习了气压中心的判别,以及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知识掌握的如何。
书本P39页,大陆气压柱图,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气压中心的判别,回答:冬季、夏季大陆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很好,接下来,我们结合书本38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回答第二题,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教案设计
章节: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框题
课题: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年级:高一
主讲人:
用时
时间:2011-6-10
教学内
容分析
第二章第二节为:气压带和风带,而东亚季风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的作用叠加形成的。因此在讲述新课之前,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而东亚夏季风只是东亚季风的一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自主找出东亚冬季风的特点。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为第三框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做铺垫。
2.总结夏季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和来源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1.探讨海陆热力差异对东亚地区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东亚季风夏季风图,总结说出东亚夏季风的风向及源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增强巩固大气环流知识,并了解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造成的影响,借此建立地理空间学习分析能力。
东亚季风的影响是大范围的,我们也说它是最为典型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季风。为什么东亚季风会被冠以“最典型”呢?
提问,启发思考

ppt 4
东亚季风
影响范围
7.0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背靠着什么大陆呢?
面向的大洋是?
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已经是具有季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了,再加上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而太平洋则是最大的大洋,这样一个更特殊的条件,使得海陆热力差异更加明显,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的变化要比其他地区更加显著。
学生学习行为
(预想的回答等)
教学媒体
ppt
板书
0
同学们好,现在上课
组织引起注意
预备状态
集中精力
0.5
夏天到了,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开始听到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夏季风呢?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我们的影响又是怎样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吧。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形成学生期待,引起学生好奇,设下悬念
总结,作业巩固
ppt7
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笔记
板书
题目: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季பைடு நூலகம்定义:
季风形成的条件:1海路之间;2温度差异;3季节性变化
东亚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范围: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
东亚区位: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
夏季风特点:
陆:低压
海:高压
来源:太平洋
风向:东南季风
演示法发现法:通过观看地图,发现东亚季风的特点,成因。
板书笔记法:通过板书以及笔记展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提纲
东亚季风
一、季风
1、定义:2、特点:
二、东亚季风
1、影响范围
2、夏季风1)成因2)风向3)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配
(分钟)
教师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
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要素
学情
分析
1.由于初中时,有些学校对地理课不够重视,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较若,仍需继续加强专项知识的学习;
2.高一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问学习兴趣较大,通过对比、总结能更好掌握知识;
3.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和大气运动等知识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准确说出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