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0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传播与信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三、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第五节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三节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第二节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报刊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第三节沦陷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第二节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第三节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第四节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调整第二节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60年代初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四节主要新闻思想评价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回归新闻本位(1978—1992)第二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1992—2002)第三节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2003—2012)第四节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2012年底—)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第十五章网络媒体的崛起第一节网络传媒格局的初步形成(1995—2000)第二节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日增(2000—2009)第三节互联网的微博时代第四节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第十六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1949年以来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二、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纲解析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大纲解析

新闻学部分1、新闻定义与公共领域2、新闻的客观性与真理性3、新闻与新闻把关人4、新闻记者与编辑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5、新闻舆论监督与宣传6、新闻与知情权、隐私权、公信力、社会责任7、新闻传播效果8、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部分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社会价值(1)媒介在政治这一主要新闻领域中占据优势,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中的新闻至关重要,已成为多元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电视新闻对大众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不只在政治领域,但过分相信电视新闻也会产生问题(3)当今时代,广播仍然是一个有着广泛大众基础的媒介,当代国际广播的特点之一是环球广播成为国际广播的重要形式二、广播新闻定义P8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从运用声音符号体系表现内容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按是否运用音响,分为口播体裁和录播体裁;从综合运用广播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可具体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对话等;从播出技术特征着手,可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三、电视新闻定义电视新闻: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从综合运用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电视新闻体裁可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解说与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从播出技术特征着眼,分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口播新闻、字幕新闻等。

四、广播媒介的特性即时同声传播,广播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尽可能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同步地传播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生动的传播新闻信息。

五、电视媒介的特性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2、电视媒介的优势: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六、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及要领(一)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及要领1、广播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有手段、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是广播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媒介发展史1.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2.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3.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4.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5.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6.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7.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8.广播的发展历程、媒介特性及其社会影响9.中外电视的发展历程、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10.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第二部分新闻传播理论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社会功能3.新闻传播的传者4.新闻传播的受者5.新闻传播的效果6.新闻传播的媒介7.新闻传播的伦理8.新闻传播的政策与法规9.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新闻业务1.新闻采访2.新闻写作3.新闻编辑4.新闻策划5.新闻评论三、试题类型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笔试,考试时长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不限参考书目1。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学术水平,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1.传播学原理方面:需要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制度、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国际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研究方法、国内外最新传播现象。

2.中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网络媒体的崛起、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1的新闻传播事业。

3.外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中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中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中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初试参考书目来源:凯程考研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
基础
新闻理论部分①《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教程》
②《新闻学概论》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
论》
雷跃捷
何梓华
李良荣
童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新闻史部分①《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
程》
②《外国新闻史教程》
《外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哈艳秋
李磊
郑超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新闻业务部分①《现代新闻采访学教
程》
《新闻采访教程》
②《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编辑》
③《新闻评论与电子媒
介》
《新闻评论写作教
程》
梁一高
刘海贵
刘明华
谭云明
王振业、李舒

王振业
中国广播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440拓展书目①《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③《广播电视词典》赵玉明
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基本样态知识点:语言传播(口头传播):语言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辅助手段;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早期的表现形态、特点、文字的统一;印刷传播:印刷传播出现的物质技术基础、印刷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出现的时间、表现形态、传播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及其演进状况知识点:中国古代邸报出现的历史条件、时间、名称、实物证据的状况;唐代的另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唐诗。

宋代小报出现的时代、原因、有关记载、基本情况;明代民间报房几份报纸的名称、状况;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从形式到内容未能及时嬗变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近代外报在中国的发生、发展第一节:近代报业的开端知识点:中国近代报业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马礼逊、米怜、的办报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时间、性质、出版周期、主持人等;第二节:香港报业知识点:近代香港的中文报《遐迩贯珍》;近代香港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等。

第三节:上海报业知识点:中文宗教报刊《六合丛谈》、《万国公报》及传教士林乐知的情况;中文商业报刊:《申报》的状况:创办人、创办时间、性质、编辑方针、相关出版物;广告发行的经营等;《新闻报》的情况;美查;在华外报的积极作用。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的在于检验考生对新闻传播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硕士研究生今后更为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及网络媒体的应用等方面。

检测考生对新闻传播实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术语题2、简答题3、分析题4、实作题五、考试内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1、理解新闻(1)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2)作为文本的新闻(3)新闻文本与其他文本的比较(4)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2、新闻采访(1)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3)新闻线索及采访准备(4)实施采访3、新闻写作(1)新闻稿的基本要求(2)新闻常用的表现方式(3)新闻背景(4)新闻语言(5)深度报道4.新闻报道的新形态(1)数据新闻(2)非虚构写作(四)门类新闻5、记者的专业角色(1)记者的角色演变(2)记者的专业理念(3)记者的职业伦理(4)记者专业角色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变(二)新闻编辑1、新闻报道的策划及其主要类型(1)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与类型(2)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3)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及技巧2、稿件分析与选择(1)分析与选择稿件的意义和目的(2)新闻价值分析(3)社会效果分析(4)根据报纸特点进行分析(5)稿件用途与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3、新闻稿件的修改(1)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2)新闻稿件中立场观点的修正(3)修改新闻稿件的具体方法(4)修改新闻稿件的程序与注意事项4、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历史沿革与作用(2)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3)新闻标题的制作5、新闻图片编辑(1)图片的种类及其在报纸上的地位(2)新闻照片的选择与编辑(3)新闻漫画和新闻图示编辑6、新闻稿件配置(1)稿件配置的意义(2)稿件组合(3)稿件发展7、新媒体平台上各类新闻的编辑技巧(三)新闻评论1、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1)评论队伍(2)评论论题(3)评论指向和形式2、新闻评论的性质与特点(1)新闻评论是认识与表达的文本(2)新闻评论是公民的媒介素养(3)新闻评论是“新闻之余”3、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4、新闻评论的选题(1)选题的概念(2)选题的价值(3)选题的来源(4)选题的原则(5)选题的标准5、新闻评论的立意(1)立意的要求(2)立意的过程6、新闻评论的论点(1)价值判断(2)事实判断(3)假言判断7、新闻评论的论据和论证(1)论据和论证的类型(2)论证中存在的问题8、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1)新闻人的特质(2)新闻评论者的素质要求9、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四)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1、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传播3、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4、网络舆情生成、发展、演化特点规律及分析与应对5、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特点与生产实践6、网络新闻传播特点、专题策划与生产实践7、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理论与实践(五)传媒经济与管理1、传媒产品的性质: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2、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3、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4、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5、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6、不同类型媒介内容的策划与运营。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考研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媒介发展史
1. 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
2. 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
3. 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
5. 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
6. 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7. 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
8. 广播的发展历程、媒介特性及其社会影响
9. 中外电视的发展历程、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10. 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新闻传播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媒体的社会责任
(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
(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
(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
(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
(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新闻
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
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
14、“三社四边”协定
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
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
17、斯克里普斯报团
18、《纽约时报》
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
20、“扒粪”运动
21、《真理报》
(2)新闻标题的特点
(3)新闻标题的类型
8、新闻稿的配置
9、版面和图片编辑
10、专刊与副刊编辑
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中国传媒大学mjc考研备考经验一点通

中国传媒大学mjc考研备考经验一点通

中国传媒大学mjc考研备考经验一点通(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本人2014年中传mjc专业,总成绩390+,2门专业课125+。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一、mjc参考书mjc考试专业课分为两科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440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三部分,也就是说这门是考新闻的东西的。

1.新闻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等《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2.新闻理论《新闻理论》雷跃捷《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3.新闻业务《新闻采访》高一梁《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其实业务书没有特别规定,找四本采写编评的按大纲做个笔记就行了4.网上推荐的那本雷跃捷的《媒介批评》不用买,这个我可以确定。

《媒介批评》是说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专硕这方面本来就不是重点,涉及的不多。

《传播学总论》和《传播学基础》已经有这方面的介绍,了解到那个程度就够了。

雷跃捷《新闻理论》里面也有媒介批评的一章,只要知道媒介批评的定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什么的能做名词解释就行了,不会考很大的题。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主要考传播学内容《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等。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网络传播学》彭兰《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新闻媒介与社会》张国良《媒介管理学概论》邵培仁、童兵《媒介融合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二、复习经验:1.搜集信息与经验。

几个去处,一是研招网,二是考研论坛。

逐渐对考试有所了解。

考研不同于考高的“统考”,而是去你要考的学校或考点去考。

一共4门课,政治、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是各学校专门出题。

英语分英语1和英语2。

专硕考英语2,难度略低于英语1。

搜集经验不但要看学霸成功的经验,还要看学渣失败的经验。

不是学神就要争做学霸。

2.制定计划:有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以3月份开始复习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传MJC专业课复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编辑:凯程中传考研
【专业课复习】说在前面:要在书上把考纲要考的标注出来,不要自己重点背诵的是考纲里不考的就悲剧了,本次为同学介绍专业课《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这个部分的内容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书目:
第一部分,新闻传播史
1.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背诵
2. 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背诵
第二部分,新闻理论
1. 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背诵
2.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解记忆,与雷跃捷书目配合参考
第三部分,新闻业务
1. 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第二版)》背诵
2. 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
3.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
4. 谭云明:《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理解,运用
5.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理解,运用
6.雷跃捷:《媒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7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
补充阅读:
1. 《现代传播》
2. 《新闻与传播》
3. 《新闻记者》
4. 《新闻战线》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习:
1.该背的就背不要偷懒,16年考了填空题也是没有想到,像“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这种细节题不背就玩儿完!这道题给了我信心因为我清楚地记得初中历史
学过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影响,存在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啊!所以,用最快的速度整理按照考纲来整理笔记,参考书上没有的部分补充进笔记就好,背诵吧,少年!
2.新闻业务需要熟练消息、评论、采访提纲。

3.答题模板: 回答:
1、先综述你的观点;
2、然后对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进行名词解释及特点;
3、回答题目问的问题;
4、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何解决?
5、总结。

关于写作,第一要掌握消息框架,倒金字塔结构中内容的排序、5w1h的叙述、导语的切入和写作是关键;第二要规避雷区,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只交代事实和消息来源,观点要通过引语表达,不能直接引用原文中作者非叙述性语言。

同时,“据悉”、“近日”这种业界约定俗成但不符合写作规范的语言,尽量慎用或避免。

切记,不要引用太多的理论和名言,如果一个观点用了好多理论来证明,容易造成理论的堆砌。

关于评论,重在多看。

平时多关注人民日报微博的“你好,明天”,多看看新京报评论,注重掌握评论使用的语言和逻辑,观点深刻、不偏激、有启发性,是为考场高分之作。

关于采编,首先,迅速策划主题。

我认为新闻重在报道事实、提供启示,因此主题最好对未来具有启示意义。

确定采访对象以及问题,询问每个采访对象两个左右问题。

适当用好敏感问题,但不要偏离主题,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假大空。

另外,最后如果加上一句“对于受害者家属,暂不予采访,以避免二次伤害”,这样可以体现出你的专业主义素养和新闻从业者需要的人文情怀,无疑会有加分。

不要羞涩于拽点专业术语哈,考场上就是通过这个来筛选“懂行”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