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特性及临床应用——王明贵

合集下载

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操作规程

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操作规程

表4替加环素药敏试验中各种质控菌株可接受的 质量控制范围
质控菌株的测试结果在可接受限度的范围内(在30 d 内连续测定,质控值中超出可接受限度的结果不多于
3个),按照表3所示的折点判读药敏结果。任何意义 不明的结果均需MIC加以证实。抑菌圈直径的测量
参照图1。
(二)Etesto(AB BIODISK,Solna,瑞典)试验条法
生物室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应当注意选择适当的判定标准。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有当质控菌株对替加环素的药敏结果在可接受的质控范围时(表4),待测菌株的
结果方真实、有效。
表1粹加环素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纸片扩散法 可以用于测定常见快生长菌及部分苛养菌。不能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厌氧菌。 替加环素纸片的保存非常重要!纸片保存温度应
对大肠埃希菌为1.8~2.9 h。由于其具有时间依赖性型的特征和中一长时效的PAE,AUC/M1C比值可能是
决定其抗菌效能的重要参数。
二、替加环素抗菌谱和体外抗菌活性
体外研究显示,替加环素为超广谱抗菌药物,其抗菌谱覆盖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茵和快生长的
分枝杆菌(表2)。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甲
在12.5~300.0 mg剂量范围内,替加环素的Cmax和AUC呈线性关系。该药组织分布广泛,稳态分布 客积平均为500~700 L。其清除途径主要是以原型和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胆汁清除。其次是以原型、糖苷化
产物和N.乙酰-9一氨基米诺环素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
体外研究表明,替加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为3.4~4.0 h,
我国临床微生物室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 CLSI)制定指南进行药敏试验。而目前CLSI没有替加环素药敏结果的判定标准和操作指南,因此,实验室如 何进行替加环素的药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替加环素的处方信息、CLSI药敏的通用原则编写而成。 目的在于建立我国统一的替加环素药敏实验程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二)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二)

(一) 适应证
1 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2 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此类感染常需与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3 严重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之一(非首选)。
4 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亦可用于土拉菌病、鼠疫及布鲁菌病,后者的治疗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2 伤寒: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以氟喹诺酮类为首选,氯霉素仍可用于敏感伤寒沙门菌所致伤寒的治疗。
3 厌氧菌感染:氯霉素对脆弱拟杆菌具较强抗菌活性,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需氧菌与厌氧菌所致的腹腔和盆腔感染。
4 其他:氯霉素对Q热等立克次体感染的疗效与四环素相仿。
(二) 注意事项
在氯霉素使用中有哪些禁忌证,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监测?
2 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的任一品种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需注意局部用药时亦有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由于其毒性反应,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6 肝功能减退患者避免应用本药。
四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7)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0)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1)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6)青霉素类 (26)头孢菌素类 (27)头霉素类 (29)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9)碳青霉烯类 (31)青霉烯类 (32)单环β—内酰胺类 (32)氧头孢烯类 (33)氨基糖苷类 (33)四环素类 (34)甘氨酰环素类 (35)氯霉素 (36)大环内酯类 (37)林可酰胺类 (38)利福霉素类 (39)糖肽类 (39)多黏菌素类 (40)环脂肽类 (42)噁唑烷酮类 (42)磷霉素 (44)喹诺酮类 (44)磺胺类 (46)呋喃类 (47)硝基咪唑类 (47)抗分枝杆菌药 (48)抗真菌药 (51)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57)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57)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57)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57)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58)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59)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5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60)社区获得性肺炎 (61)医院获得性肺炎 (62)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65)细菌性前列腺炎 (67)急性感染性腹泻 (68)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7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72)血流感染 (72)感染性心内膜炎 (74)腹腔感染 (75)骨、关节感染 (76)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77)口腔、颌面部感染 (80)口腔感染 (80)颌面部感染 (80)眼部感染 (81)细菌性结膜炎 (81)细菌性角膜炎 (82)细菌性眼内炎 (83)阴道感染 (83)宫颈炎 (84)盆腔炎 (85)性传播疾病 (85)侵袭性真菌病 (86)分枝杆菌感染 (88)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88)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90)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90)白喉 (91)百日咳 (91)猩红热 (91)鼠疫 (92)炭疽 (92)破伤风 (93)气性坏疽 (93)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93)布鲁菌病 (94)钩端螺旋体病 (94)回归热 (95)莱姆病 (95)立克次体病 (9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9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 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 头霉素类:头孢美唑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 抗生素 单环菌素类: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 抗菌药物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合成抗菌药物


常用品种: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适应症: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AmpC酶)所致院内感染 和免疫缺陷感染,不宜用于产ES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株所致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及适应症

所有头孢菌素类对下列细菌作用较差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天然耐药)

故不宜选用于治疗上述细菌所致感染。
头孢菌素类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磷霉素类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与ß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联合时多呈协同抗菌作用。 主要经肾排出,肾功能减退和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 减退程度减量应用。 每克磷霉素钠盐含0.32g钠,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 及需要控制钠盐摄入量者应用本药时需加以注意。


氨基糖苷类抗菌谱及适应症

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溶 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均差
联合用于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肠球菌所致严重感染
氨基糖苷类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该类药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听力及前庭功能、神经肌肉阻滞症 状。一旦出现先兆,须及时停药。(老年人易忽视、不可逆损坏)
并常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

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类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 肌肉阻滞剂合用,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 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方可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 间应暂停哺乳。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 静脉制剂对血管有刺激性,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推 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全)

第三部分(药物);
第四部分(各类感染);
治疗性应用原则
强调“及时留取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
无菌部位标本)”;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列标题,详述
如何经验治疗,不代表推崇经验治疗;
联合用药适应证增加:
2.。。。以及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
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
2004版表达为“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 将“目的”和“原则”分开;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体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 发生的感染)上版未明确表达; 原则表述更为周全;
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
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 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 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革兰阳性球 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
头霉素类抗菌活性
明确监测意义;
监测和数据发布要求;
耐药菌的重点监测; 与抗菌药物管理、院感防控的配合;
培训、评估和督察
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使用趋势和合理用药的点评; 反馈和干预(PDCA模式); 卫生行政部门的督查; 较前一版更加侧重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
提纲
背景与修订经过; 第一部分(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管理);
• 头霉素类品种包括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
诺等。其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
仿,但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头孢菌
素类强。头霉素类对大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稳定,但其治疗产ESBLs的细菌所致感
染的疗效未经证实。
时机:术前0.5-1h; 维持时间:术前1次,24h,不超过48h; 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方案; 并给出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预防应用方案(但

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代表药物: β -内酰胺类 浓度依赖性杀菌效应:杀菌效应的增强与药物浓度升高有关 长PAE----单次给药
代表药物:大环内酯类、喹喏酮类、氨基糖甙类
2019
-
11
(三)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9
-
12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019
-
13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 头孢噻吩 • 头孢噻啶 • 头孢拉定 • 头孢唑啉 • 头孢氨苄 • 头孢羟氨苄
2019
• 主要作用于G+球菌,包括:金 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草 绿色链球菌、D群链球菌有较强 的抗菌作用。对G-杆菌和球菌 如: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作用 强;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流感杆菌、奈瑟菌属有中等作 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消 化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均敏感。
是应用于临床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包括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肿瘤药。
6、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 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7、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2019
-
7
8、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
•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由弓形体、隐孢子虫、非结核分支杆菌等
条件病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及对支气管哮喘亦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对细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虽然其机制尚未
明了,但国内外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弥漫
2019
-
28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二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二继续教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二继续教育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细菌的不断演变和抗药性的增加,临床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选择变得更加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二继续教育也显得尤为必要。

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药物两大类。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体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了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和更新,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建议,以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注意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抗菌药物的疗效。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依从性。

还需要加强团队协作,与药师、微生物学家和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二继续教育是医生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运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并有效应对抗菌药物的发展和变化。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而抗菌药物的应用更是在这场斗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抗菌药物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二继续教育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只有了解了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医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还需要了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虽然抗菌药物可以杀灭致病菌,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选择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选择
16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旳耐药率(CHINET 2023-2023)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胡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检出率
最为常见
近年上升趋势
毒 力
不强

病死率
较低

耐药菌治疗药物

更少
肠杆菌科细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旳比较
CHINET 2023(70)
CHINET 2023(70)
胡付品 CHINET 2023-2023
革兰阴性菌旳构成
%
历年来监测旳革兰阴性杆菌(CHINET 2023-2023)
(主要细菌分离率,肠杆菌科3个,非发酵菌3个)
大肠埃希菌(3949~)
肺炎克雷伯菌(2136~)
鲍曼不动杆菌(2023~)
CHINET Data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耐药(XDR)发生情况
两药联合
三药联合
多粘菌素为基础旳联合:多黏菌素+抗PA β内酰胺类多粘菌素+环丙沙星多粘菌素+磷霉素抗PA β内酰胺类为基础旳联合:抗PA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PA 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抗PA β内酰胺类+磷霉素环丙沙星为基础旳联合:环丙沙星+抗PA 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
克雷伯菌属(300株)
R(%)
S(%)
MIC范围
R (%)
S (%)
MIC范围
亚胺培南
4.3
93.8
0.06~≥32
8.9
87.0
0.06~≥32
美罗培南
5.9
93.1
0.06~≥32
11.0
87.4

2024抗菌药物l临床应用管理阶段性评估报告

2024抗菌药物l临床应用管理阶段性评估报告

郏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阶段性评估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的重要内容。

我院起先以抗菌药物管理为突破口开展合理用药工作,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我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一、郏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二、1、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特殊运用级别抗菌药物会诊组、临床合理用药技术指导小组及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

药事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各职能管理科室、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抗菌药物管理组由药剂科、医务科、院感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组成员包括药剂科、院感科、细菌室和临床科室专家等,负责定期对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及权威性评议及运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会诊工作;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小组由临床药学室4名临床药师及各临床主任组成。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小组负责合理用药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

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督导检查组为落实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2、建章立制,努力构建促进合理用药的长效机制。

医院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依据卫生部要求及医院的发展随时修订。

如《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合理运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书目》、《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暂行方案》、《郏县人民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为落实合理用药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四、3、加强教化培训,营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

医院始终重视合理用药的宣扬教化,实行外请专家举办讲座、本院专家进行科室讲座及下发宣扬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临床药师负责年度医师培训及新职工的岗前培训。

培训中,对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管理方法、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常见问题等有关学问进行宣教,每次培训后组织考试,进一步强化培训内容。

加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

加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

36
36
9月9日 8月18日 7月26日 6月28日 历时3月 3月18日 专家共识起 草启动会 起草完成 专家共识 草案 第1次 专家共识 意见征询 第2次 专家共识 意见征询 第3次 专家共识 意见征询 专家共识 定稿
科学管理
◦ 规范化
管理成效和患者安全的双重保障(非管理指标)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长效机制
◦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管理
8
8

2014年9月21日,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发布防治耐药 菌的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ombating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山东省抗菌药物应用监测质控中心
◦ 对全省AMS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向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提交总结分析 报告
32

项目实施
◦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主持该项目,委托山东省抗菌药物应用监测质控中心具体负责相关 资料申报、审核,及实地现场核查,资料汇总后,报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审核批准,颁发奖 状证书 ◦ 目的:检查“山东省AMS管理策略推行计划”落实情况,在全省评选出AMS长效机制建立、运行好 的医院,在省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
加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毕世文
2018年9月12日
1


通知:请各科室上报科室的医师人员名单,包括:是否执业 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职称(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9月15日下班上报。 药学人员同样上报。
2

AMS项目推行背景
◦ 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 建立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解读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解读

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解读王明贵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超说明书用法 off-label uses •也称未注册用法 unlabeled uses,out of label usage,outside of labeling•其内容包括:–超适应证–超剂量、疗程–超用药途径与用药间隔时间–超适应人群(婴幼儿、孕乳妇等):本共识不涉及国际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使用常见◆在25个研究共7亿2千余万处方中,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处方占19%~43%,普通门诊也占23%◆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多的原因:◆药物临床注册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相对滞后◆细菌耐药性高,选择抗菌药有限◆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途径)◆抗感染药物直接作用于致病原而非人体器官本身,某些低毒性的抗菌药物适当增加剂量并不伴随着对宿主毒性增加Tansarli GS et al. Expert Rev Anti-Infect Ther 2012, 10:1383赫尔辛基宣言(2013版)“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如无已证实的有效方法或其他已知方法均无效时,若医生判断有挽救生命、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可能,在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后,参考专家建议可采用未经证实的方法”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2013, 310: 2191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共列出48种在国内外超说明书用法出现比较频繁的抗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药物◆依据循证医学根据的强弱与多少,制定出每一用法的推荐等级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依据◆本共识推荐的用法均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较为安全有效的用法◆主要宗旨是给读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常用抗菌药物超说明书应用的科学信息◆本共识推荐的证据等级划分参照以下原则◆A级:国外说明书已载入或国内外权威指南作为A级推荐◆B级:本共识制定者认可的指南中作为B级推荐或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结果◆C级:学术刊物发表的有一定科学根据的研究结果◆不收录以个案报告及专家个人意见为依据的用法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共识提示的注意事项◆临床医师应自始至终时刻权衡治疗对象的获益和风险,在遵守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参照本专家共识提供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治疗对象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不完善,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当遵照说明书就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时,应尽量避免选择超说明书用法替加环素 Tigecycline•抗菌谱极广–MRS、PRSP、VRE–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糖非发酵菌•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具良好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美国FDA批准适应证–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2005)–复杂性腹腔感染 (2005)–社区获得性肺炎 (2009)•国内2010年11月批准适应证复杂性腹腔感染,2011年底供临床应用,后批准上述3个适应证•给药方案为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 q12h 静滴8替加环素的超说明书用药⏹超适应证⏹医院获得性肺炎⏹继发性菌血症⏹糖尿病足感染伴骨髓炎⏹超剂量用药9910II 期临床试验提示增加替加环素给药剂量提高治疗HAP 的疗效(n=108)治疗结束后10至21天评估临床反应,定义为治愈、治疗失败或不确定Ramirez J, ACC 2013; 37(4):1756-1762患者人群100mg 2次/日(n=36) 75mg 2次/日 (n=37) 亚胺培南 1.0 q8h(n=35) 临床可评价病例 85% 70% 75% C-mITT(修正意向治疗病例) 71% 53% 53% 微生物学可评价病例80%69%80%2008年亚太HAP 专家共识推荐替加环素作为HAP 中MDR 不动杆菌和产ESBL 肠杆菌科细菌的一线用药,MRSA 感染的二线用药MDR 菌推荐等级推荐药物产ESBL 大肠埃希菌 一线 替加环素或碳青霉烯类 产ESBL 肺炎克雷伯菌 一线 替加环素或碳青霉烯类 MDR 不动杆菌属一线 替加环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MRSA一线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二线替加环素或利奈唑胺2008年亚太HAP 专家共识:MDR 推荐用药方案继发性血流感染III期临床研究•来自8项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的资料,共170例继发性菌血症患者入选研究(继发于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临床治愈率–替加环素组 81.3%–对照组(包括万古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为78.5%(P = 0.702)糖尿病足感染伴骨髓炎III期临床研究•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纳入30个国家地区119个中心1073例糖尿病足伴或不伴骨髓炎患者•不伴有骨髓炎患者治愈率–替加环素治愈率 77.5%–对照组(厄他培南±万古霉素)82.5%•伴骨髓炎患者治愈率–替加环素组 31.6%–对照组 54.2%HAP患者中替加环素PK/PD研究超剂量●一项II期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替加环素高剂量给药方案( 150 mg, 75mg q12 h 或 200mg, 100 mg q12 h)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 q8 h, 10-21日)治疗HAP的临床有效率●平均AUC/MIC●临床治愈17例,24.3±20.4●治疗失败8例, 22.8±9.59Ramirez J, AAC 2013; 57: 175661.628189.8694.5796.772040608010050mg q12h 75mg q12h 100mg q12h 125mg q12h 150mg q12h临床累积响应率(%)替加环素不同剂量方案◆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VAP 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临床累积响应率(CFR )超过90%,临床通常认为可达到微生物治疗有效阈值。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3——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常见用药疑问MRSA肺部感染,利奈唑胺更有优势吗?选药要考虑哪些方面呢?目录CONTENTSPART 03 多黏菌素PART 02 四环素及甘氨酰环素类PART 01 糖肽类、噁唑烷酮类PART 04 磷霉素、呋喃妥因PART 05 硝基咪唑类作用机理及包含的品种(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核糖体保护蛋白-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机制靶位结构的改变✓主动外排泵-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替加环素耐药渗透屏障作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机制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MSSA (14237株)与MRSA (7327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T M P -S M Z 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MSSA 用苯唑西林、头孢唑啉杀菌作用更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2280株)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21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T M P -S M Z 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要注意排除污染%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102030405060708090100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9885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万古霉素颜青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感染性疾病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共性:MRSA 、MRCNS 、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

新抗菌药物研发进展

新抗菌药物研发进展

新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王明贵【摘要】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s has been a global problem.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microbials has been markedly decreased since 1990s. We are facing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will be no drug to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ections caused by pan-drug resistant bacteria. To date, some new compounds or new drugs which are active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are at different phases of clinical trials. This review includes three recently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d drugs (Telavancin, Ceftaroline and Fidaxomicin), Tigecyline which has been launch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1, and several new antimicrobials at phases I to HI clinical trials.%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上市速度明显下降,因此造成临床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了一些对耐药菌具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及进入各期临床试验的新抗菌药物.本文对3个新抗菌药物特拉万星(Telavancin)、头孢洛林(Ceftaroline)和非达霉素(Fidaxomicin),2011年底在我国上市的替加环素,以及数个进入Ⅰ~Ⅲ期新药临床试验的抗菌药物进行综述,供临床医学、药学工作者参考.【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新抗菌药物;研究与开发;细菌耐药【作者】王明贵【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1]。

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____〕____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____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考核办法(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品种间不良反应不同
5
青霉素类 penecillins
特点:
青霉烷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
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
青霉素G大剂量CSF浓度高
过敏反应率高
青霉素类
不耐酶 青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其他病原体所致的气性坏疽、淋病、鼠咬热
不良反应
主要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等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8
例:化脓性咽炎、扁桃体炎的抗菌治疗
常见病原菌:化脓性链球菌 抗菌药选用:
首选青霉素 可选头孢菌素 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细菌耐药性高 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耐药 尽可能不选喹诺酮类:敏感性差;控制喹诺酮类的适
色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革兰阴性杆菌对其耐药,MRSA对其耐药 临床适应证:
MSSA所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 MSSA感染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苯唑西林每日4-6g,分3-4次静滴,严重感染可加至12g/d
12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对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较强活性, 但略逊于青霉素
剂量为每日1.5~4g,分3~4 次
13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品种: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 对铜绿假单胞菌具良好抗菌活性,对肠球菌的作用低于
氨苄西林 临床适应证:
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呼吸道 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妇科感染,皮肤、软 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磺苄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7
不耐酶青霉素
青霉素G:
对链球菌属包括A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具高 度抗菌活性,肺炎链球菌近年来出现耐药株(PISP、PRSP)
临床适应证:
首选用药:溶链、肺球、脑膜炎球菌所致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 螺旋体所致的梅毒、钩端螺旋体
严重感染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给药方案:
阿洛西林:每日12~16g,分2~4 次静脉滴注 美洛西林:每日8~20g,分4 次静脉滴注
15
青霉素类仍为许多感染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G:
溶链、肺球、脑膜炎球菌所致肺炎、SBE、脑膜 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气性坏疽、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鼠咬热
氨苄西林: 溶链、肺球、肠球、李斯特、流感杆菌、伤寒 所致小儿脑膜炎、伤寒、尿感、心内膜炎
3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单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青霉烯类 氧头孢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4
同一类抗菌药不同品种之间 有其共性及特性,需要很好掌握
β内酰胺类共同特性
结构上均具有β内酰胺环 杀菌剂 多数品种半衰期1h左右,需每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严重感染,常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
哌拉西林成人每日4~12g,严重者每日16g,分4次静滴 替卡西林、磺苄西林的抗菌活性较差,临床应用少
14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对链球菌、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较好抗菌活性 临床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它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 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及败血症、 脑膜炎等
抗菌药物 特性及临床应用
王明贵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几个概念
抗生素
Antibiotic
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s
=抗生素+合成抗菌药
抗微生物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
=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感染药物 Anti-infectives
=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
对肠球菌属和李斯特菌属的作用优于青霉素 临床应用指证:
首选:肠球菌、李斯特、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 染等
其他:溶链、肺球、伤寒沙门菌所致呼吸道感染、伤寒、心内膜炎等
静脉给药剂量为每日4~12g,分3~4 次,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6g 阿莫西林:抗菌谱同氨苄西林,口服生物利用度60~75%,成人口服
应证,减少耐药菌产生
9
例:心内膜炎的经验治疗
常见病原微生物
选用抗菌药
天然瓣膜心 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青霉素G+氨基糖苷
内膜炎
MSSA

肠球菌
人工瓣膜心 MRSA(最常见)
内膜炎霉素+ 利福平
10
其他不耐酶青霉素
青霉素V: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仿,抗菌活性青霉素较差 对胃酸稳定性高,可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60% 每日1-2g,分4次口服
普鲁卡因青霉素
为青霉素的普鲁卡因盐 供深部肌注用,现临床应用减少
苄星青霉素
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长效青霉素 用于风湿热的预防
11
耐酶青霉素
常用品种: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抗菌作用:
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具抗菌活性 对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
日多次给药 临床应用指证广,可用于各类
细菌性感染 多数品种不良反应少,必要时
可大剂量给药 相同特性品种间存在交叉耐药
β内酰胺类不同特性
分为多个亚类,各亚类内品 种间抗菌谱也不完全相同, 如第三代头孢菌素间的抗菌 谱不同
各品种的代谢、排泄途径不 同,在脏器功能不全等特殊 人群需作不同的剂量调整
阿莫西林: 同氨苄西林,用于泌尿、呼吸道、伤寒
苯唑西林: MSSA所致败血症、SBE、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哌拉西林: 多数肠杆菌、假单胞菌、厌氧菌所致呼吸、泌 尿、腹腔及盆腔感染
青霉素与氨苄西林的比较
药效学 药动学
化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抗微生物药+肿瘤化疗药
抗菌药物的分类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 四环素类 甘酰胺环素类 喹诺酮类
糖肽类 环脂肽类 噁唑烷酮类 多肽类 磺胺类 呋喃类 其他
磷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