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孝道观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1. 引言1.1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道德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孟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并塑造良好的人格。

在当代社会,道德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孟子强调传承传统美德,他认为人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先贤的美德,注重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孟子还强调弘扬社会正气,他认为人们应该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和传承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公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传承传统美德孟子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传承传统美德,认为美德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底线,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

在当今社会,传承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承传统美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历经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包含了人类在道德规范、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精髓。

通过传承传统美德,可以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行为准则。

传承传统美德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美德强调忠孝孝悌和睦宽容等价值观念,这些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都能够遵循这些美德,相互尊重、互助合作,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传承传统美德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信誉。

遵循传统美德的人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赖,他们的行为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会成为社会的楷模和表率。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启示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启示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启示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儒家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学说中,孝道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孝道的名言。

这些名言不仅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还蕴含着道德启示,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名言强调了孝子应当尽孝顺父母、孝敬父母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越发复杂,亲情的温暖也变得愈发珍贵。

孟子的这句名言提醒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繁忙或是个人兴趣而忽视父母,而是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陪伴。

在父母面前,子女不应该放纵自己的个人欲望,而应该有所约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2. 孟子曰:“不教而诛,未足以为父也;不使而行,未足以为子也。

”这句名言表达了孟子对父母和子女之间教育与教导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物质的供给,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也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父母的期望。

只有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子女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3. 孟子曰:“天下之至公,孝乃尊。

天下之至诚,孝乃和。

”这句名言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孝道与真诚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孟子看来,孝道是人伦关系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亲人的孝顺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真诚之情,才能让家庭和社会充满温情与和谐。

这句名言提醒着我们要尊重、关心、孝敬长辈,以及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4. 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这句名言阐述了孟子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在孟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重道德、威严的品质,并将之融入到学习中。

同时,他还强调了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忠诚的行为和诚实的态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道德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孟子的“性善论”理论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潜能。

这种天赋的道德素养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也为人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很多人往往容易迷失在追求物质和享乐之中,忽视了内在的良善。

要引导人们重拾自身的道德潜能,提高道德素养,就需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道德的善良和美德。

孟子提出的“敬天法神”和“养心修身”的理念也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强调了对天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敬,提出了“天教之道,知之者生,不知之者死”的观点。

在孟子看来,人们应当尊重天地和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修身齐家,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

这种观念正好可以应用在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中。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培养良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至善”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认为,“至善”是一种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人们面临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挑战。

而“至善”思想正是对当代社会进行道德导向的重要价值指引。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追求“至善”,促使每个人都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孟子孝道观与教育思想

孟子孝道观与教育思想

孟子孝道观与教育思想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车,南宋蒋侯人,楚国人氏,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以其卓越的思想和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孝道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孟子的孝道观与其教育思想。

一、孟子对孝道的理解及其重要性孟子将孝道视为人类道德体系中至为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的天性,是道德修养的起点。

孟子强调,孝道体现了对天命的尊重,对父母的敬爱,以及对他人的关心与责任。

他认为,只有通过孝道的实践和传承,人们才能发展出正直、宽容和仁爱的品质。

因此,孝道被视为教育道德修养的基础。

二、教育与孝道观的关系在孟子看来,孝道是一种教育实践,而教育则是培养传承孝道的重要手段。

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们修养德行和完善性格。

而孝道,则是培养这些美德性格的基础。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加明智地理解孝道,并学会如何实践孝道。

同时,教育也能帮助人们培养自制力、坚韧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在孝道实践中更好地展现自己。

三、孟子的教育思想1. 教育的普及与改良孟子主张将教育机会延伸到每个人,不论贫富贵贱。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孝道,并且能够运用这种道德观念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和行为。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力,只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2. 以身作则与感化教育孟子强调,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他认为,孝道的实践需要教育者首先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和影响他人。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人格,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育的自主性与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孟子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主张通过开发个体的智力和良知,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

孟子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鼓励他们去追求他们内心真正希望的事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四、结语孟子孝道观与教育思想的结合,构成了一套富有深度和特色的教育理念。

孟子孝道名言 尊敬父母 忠诚于国家

孟子孝道名言 尊敬父母 忠诚于国家

孟子孝道名言尊敬父母忠诚于国家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中国哲学家,他对于孝道、家庭伦理以及忠诚于国家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贡献。

他的名言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孟子关于孝道、尊敬父母以及忠诚于国家的名言,并加以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1. 孟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天下知我以孝。

”这句话强调了孟子对于孝道的坚持和重视。

他认为孝道是一种道德原则,应该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当一个人能够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时,不仅能够得到天下人的认可,更能够树立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2. 孟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尊敬父母的看法。

他认为孝顺父母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不离父母的身边,不乱花父母的钱,也不做一些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

同时,他还提到了“游必有方”,说明即使要离开父母,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和行动计划,不随意浪费时间。

3. 孟子说:“父母age,不远乎亲。

立门户,不以私宅为穴。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忠诚。

孟子认为作为子女,应该时刻尊重和照顾年老的父母,不离父母太远,不论父母住在哪里,都要尽力去亲近和陪伴他们。

此外,他还提到了“立门户”,意味着要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而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私利。

4.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忠诚于国家的要求。

他认为天命所赋予的重任必然伴随着磨难和艰辛,只有经历过心理和身体的苦难,才能真正理解忠诚于国家的真谛。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国家需要的时刻,务必要坚守自己的责任,全身心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总结上述的名言后,我们不难发现孟子高度重视孝道以及忠诚于国家的思想。

他认为孝道是一个人修身养性、培养美德的基础,而尊敬父母则是孝道的重要体现;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个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认为只有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教育意义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教育意义

孟子孝道名言的道德教育意义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孟子”。

他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强调的孝道更是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

在孟子的著作《孟子》中,他阐述了许多关于孝道的名言,这些名言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意义仍然深远地影响着我们。

首先,孟子的孝道名言提示我们家庭教育在培养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孝顺父母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基础,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指出了孝道作为培养人格优良的根本,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家庭中要以孝道为基础,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

家庭是孩子接受第一次教育的地方,父母应该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带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孟子的名言提示我们要注重道德规范的教育。

他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价值与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喜欢德行优良的人是最美好的。

在当今社会,道德风气的淡漠使得许多人对道德规范不再重视,这给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从小就加强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让道德成为他们内心的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实践中。

另外,孟子的名言还提醒我们要注重社会公德的培养。

他说:“父母之爱子也,人之爱其邻。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像父母对待孩子那样爱护自己的邻里和社会人群。

社会公德不只是个人行为的修养,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教会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提供帮助。

只有通过教育孩子们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才能在未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最后,孟子的名言提供了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理解他人的善恶。

只有通过与他人碰撞、相互了解、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改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和价值取向。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良知。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修养,才能将人的良知发扬光大,实现道德自觉和自律。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困境和挑战,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提倡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强调亲情和家庭关系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减弱,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着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观念、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以培养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他认为个体的幸福和利益应当与社会的幸福和利益相结合。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着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倡导实践和充实。

他强调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和实现道德,而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缺乏实践和经验,只关注理论和知识的积累。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醒着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充实,通过实际行动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素养。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实践和充实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和价值取向。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借鉴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道德教育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社会的角度出发,探讨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今天的应用和意义。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人的天性善良。

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才能让这种善良的本性得以发扬光大。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表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善良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孟子的"仁政"理念对当代社会的治理和领导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提倡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认为君主应该关心民生、体恤民众,以仁爱和仁政来统治国家。

在当代社会,良好的政治理念和领导方式也非常重要。

孟子的"仁政"理念为今天的政治人士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强调了政治领导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来对待民众,倡导善良和仁爱的治理方式。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还对当代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认为,"仁"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强调了公正和公平对待每个人。

当代社会中,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导,引导人们追求公正和公平,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孟子的"立德修身"理念对当代社会的道德风气和人们的品德修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孟子提倡每个人都应该修身立德,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当代社会,道德风气和人们的品德修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孟子的"立德修身"理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导,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提升,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的思想为当代社会的教育、政治、公平正义和人们的品德修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引领着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孟子的“君子之道”提出了人应该如何做人的问题。

孟子认为,一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而“君子”不仅仅是指官吏或权贵,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境界。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元的价值观,孟子的“君子之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准则。

其次,孟子提倡“养心先养身”,强调人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精神层面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孟子的这种观点提示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体育锻炼,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实践。

再者,孟子认为,社会的和谐需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关爱上。

他主张“仁爱”的精神,即不断促进人们之间的同情和互助。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竞争、利益诱惑等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而孟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则强调了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最后,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理性思考并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利益。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问题,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价值观和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还给今天的教育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些消极思想具有引导人们健康成长、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塑造公正适度优美的价值观等作用,为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提供了精神支撑。

孟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孟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孟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孟子对于孝道的思考和强调对于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孟子孝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运用他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一、孟子孝道思想的内涵孟子提出的孝道思想强调了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他认为孩子应该尽孝养亲,尊敬父母,同时也强调了亲情关系中的相互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子女应该不辜负父母在养育、教育和关爱他们过程中的付出,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诠释孝道,以体现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

孟子进一步阐述了孝道的内涵,他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报答,更是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要尽己之力去关心、帮助他人。

孟子认为,孝顺应该扩展到社会关系中的其他方面,包括尊敬长辈、关爱配偶和照顾子女。

通过扩大孝道的范围,他倡导了一个人和睦相处、和谐社会的理念。

二、孟子孝道思想的现代价值1.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的孝道思想提醒我们,要意识到家庭是栽培和培养孩子品格、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通过强调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能够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识,培养出更有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下一代。

2. 倡导社会互助和公德心孟子的孝道思想不仅限于亲子关系,更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心他人,发扬互助精神,以促进社会友善和谐的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推行公益事业、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实践孟子所倡导的互助精神和公德心。

3.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孟子认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他提倡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在当今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孟子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和后代子孙的需求。

4. 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孟子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幸福。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摘要】孟子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价值观危机,而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弘扬传统美德与培养当代人的道德情怀,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塑造健康人格与提升社会公德,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共融。

推动社会和谐与共生共荣,有助于建构和谐社会和繁荣国家。

建立新时代道德教育体系,是实现社会长久繁荣稳定的基础。

通过对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孟子、道德教育、当代意义、社会价值观、传统美德、健康人格、社会和谐、共生共荣、新时代、教育体系1. 引言1.1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体现了孟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与思考,同时也提供了对当下社会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启示。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孟子强调的仁爱、诚信、孝顺等传统美德,对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升华和提升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他所倡导的培养人的道德情怀、塑造健康人格、提升社会公德,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心灵的升华与个人修养的完善,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促进共生共荣。

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借鉴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构建新时代的道德教育体系,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关于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既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和继承,也是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道。

2. 正文2.1 社会价值观危机与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契合社会价值观危机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在这种背景下,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孟子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仁爱之道。

这与当代社会人们对于价值观与道德观的迷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孟子孝道名言 事父母以孝 事兄弟以悌

孟子孝道名言 事父母以孝 事兄弟以悌

孟子孝道名言事父母以孝事兄弟以悌在古代中国,孟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言论被后人称为“孟子孝道名言”,其中包含了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孟子强调了尊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应当以孝敬和悌亲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孟子所提倡的“事父母以孝,事兄弟以悌”这一原则,明确其内涵和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孟子认为,儿女应该深切地孝敬父母,这是一种重要的家庭责任和道德义务。

在孟子的思想中,孝敬父母是社会伦理关系中的基石,也是个人修养和品德塑造的重要途径。

事父母以孝,意味着尊重和关心父母,积极承担起照顾和抚养父母的责任。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括情感的表达和关怀的传递。

孟子认为,孝敬父母不仅能带给父母温暖和安慰,同时也能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事兄弟以悌,是孟子对于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要求。

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并以悌道来维护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和团结。

孟子认为,兄弟姐妹应该互相支持和帮助,彼此间有着亲密的情感纽带。

事兄弟以悌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兄弟姐妹的意见和需求,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并共同成长。

兄弟姐妹之间友爱和和睦的关系,不仅能够构建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孝道名言中的“事父母以孝,事兄弟以悌”不仅仅是家庭关系的原则,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处世和为人处事的普遍原则。

孟子强调,一个人应该以敬爱和友善来对待他人,彼此间应该保持相互尊重和协作。

事父母以孝,不仅包含了对于父母的尊敬,更体现了对于长辈和他人的尊重。

孝顺父母是一种仁爱和孝道的表达,悌亲为兄弟姐妹之情的延伸,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道德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受益于孟子孝道名言中的智慧。

尊敬父母,关心、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这不仅帮助维系家庭和谐,更有助于传递一种尊老爱幼的社会价值观。

尊重兄弟姐妹,互相团结支持,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都能够构建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研究

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研究

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研究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于孝道与忠诚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孟子的著作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对于孝道与忠诚观的理解与阐述。

本文将从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的内涵孟子对于孝道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他认为孝道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人伦关系的核心。

孟子提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之爱父母,则为之报恩终身”的观点,强调了子女对于父母的敬爱与报答。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天职,是人们应该尽的义务。

而在忠诚观方面,孟子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忠诚关系。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义来治国,而臣子则应该忠诚于君主,为国家的利益而尽心尽力。

孟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强调了君臣之间应该保持明确的角色定位,相互尊重与信任。

二、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的重要性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基础。

忠诚观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基本原则。

在孟子看来,孝道与忠诚观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

他认为,只有通过孝道与忠诚观的实践,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孝道与忠诚观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更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基石。

三、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的实践意义孟子提出的孝道与忠诚观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尊敬父母、关爱子女来践行孝道;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忠诚于职责、尽心尽力来践行忠诚观。

这些实践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风气的塑造和传承。

同时,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信任的缺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研究孟子的孝道与忠诚观,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孝道为先 德行天下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孝道为先 德行天下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孝道为先德行天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孝道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见解。

在他的著作中,不仅有关于孝道的名言,还有对孝道的论述和解释。

下面将介绍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并分析其所传达的思想。

1. 孝道为先孟子的名言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孝道为先”。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孟子认为,孝道是人们应该始终坚守的最高道德准则。

一个人若是没有孝心,就无法做到诚实、仁慈、谦虚等其他美德。

孝道既是个人修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2. 孝敬父母如孝敬天孟子还有一句名言:“孝敬父母如孝敬天”,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孟子看来,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是尊重天命的表现。

天赋给了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智慧和感情,而这种天赋使得人们应该对父母怀有感恩之情,并以孝敬的方式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孟子强调,孝道不仅体现了个体对父母的尊重,更是对上天造物者的敬仰。

3. 患难之丧,不可不孝也孟子的名言中还有一句“患难之丧,不可不孝也”。

这句话意味着在困难时刻,更应该展现出对父母的孝心。

当父母处于病患或者失去亲人时,子女们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怀和爱意。

在孟子看来,孝道是一种终生的修行,不仅仅是在平常时候孝敬父母,而是在困难和悲伤的时候更应该体现出来。

4. 孝道涵盖兄弟友爱孟子认为,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敬,还涵盖了家族内部的兄弟和友爱之间的关系。

他说:“君子有九疑,其一孝之不及也。

” 这句话意味着对于真正的君子来说,孝道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君子应该在兄弟和友爱之间保持和谐,不仅要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过失,更要乐于助人,宽容待人。

总之,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展现了他对孝道的理解和认知。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所传达的思想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孝道,尊重父母、关爱家人,并在社会中展现出更多的爱心和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道德教育理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子的道德教育强调人的“性善”观念。

孟子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备了善良的品性,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培养,才能使人达到德行完备的境地。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性善良的观念常常被质疑,人们普遍对他人的道德素质产生怀疑。

孟子的道德教育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并且这种善良的本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得以发扬光大的。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培养人的善良品质,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孟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孟子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人的道德境界。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一个人首先要有自身的修养,才能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进而能够为国家和天下做出贡献。

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

如今,人们面对着各种诱惑和挑战,道德价值观的崩塌问题时有发生。

我们应该回归到孟子的道德教育中,注重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素质培养,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孟子的道德教育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恻隐之心。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之心,以此来实现社会和谐。

他提出了“无求生以害仁、有恻隐之心”的观点,以此来呼吁人们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

这一理念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着利己主义的思潮,个人利益追求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

孟子的道德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功和财富,更应该体现在他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上。

我们应该秉持孟子的道德观念,培育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恻隐之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道德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来发扬光大;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倡导人们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养老送终 孝道无疆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养老送终 孝道无疆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养老送终孝道无疆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以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闻名于世。

孟子对于孝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重要的贡献,他的名言“养老送终,孝道无疆”成为后世对孝道的重要诠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养老送终——尊敬和照顾年迈的父母孟子的名言“养老送终”强调了对于年迈的父母应承担起照顾和尊重的责任。

养老包含着给予父母物质和精神的关怀,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满足和尊贵。

这并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伦理和道德责任的体现。

通过养老送终,我们不仅回报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更弘扬了社会的温暖和爱心。

二、孝道无疆——爱心与奉献的无限延伸“孝道无疆”表明了孝道的意义是无限延伸的,不仅仅局限于对父母的孝顺,而是扩展到对他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爱心与奉献。

孟子认为孝道要贯穿于个人的一生,当我们尊敬和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长辈、关心弱势群体,用我们的力量去关爱社会、推动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孝道无疆,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仁爱之心为导向,以爱心去行动,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孟子思想对孝道的影响——儒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思想对孝道的影响不可忽视,儒家经典《孟子》中孟子对于孝道的论述为后世的孝道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他通过对孝道的解读和规范,使孝道成为儒家道德行为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养老送终,孝道无疆”旨在强调养老敬老的重要性以及孝道的广泛适用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注养老问题和传承孝道的意义更加重要。

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和支持养老敬老工作,倡导广泛传播孝道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体会孟子提倡的爱心、奉献和关怀。

总之,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养老送终,孝道无疆”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一名言提醒着我们尊重长辈、照顾弱势群体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我们用爱心去改善社会和世界。

浅谈孔孟的孝道

浅谈孔孟的孝道

浅谈孔孟的孝道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

他们都提倡孝道,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孝道一直被看作是德行的基础,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孔孟的角度来浅谈孝道,探讨其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孔孟的思想中,孝道是无比重要的。

孔子认为孝敬父母是人类道德的根本,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孔子在《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个人的修养要从孝道开始,孝道是个人品德的首要要求。

孟子也认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做好一切其他事情的基础。

孔子还强调了孝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在《大学》中说:“治国之道,在在乎家,家道无敬,何以言治国?”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和睦,而一个家庭的和睦则需要孝道的支持。

孔子强调了在社会中要恪守孝道,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

孔子和孟子都提倡了孝道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的思想中,孝道并不是单纯的服从和顺从。

他们强调了孝道内在的情感因素,即顺应本心,真诚诚恳地孝顺父母。

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了感天动地的论点,认为善于表达爱心和虔诚的心是孝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也提出了“慈爱”这个概念,认为孝道要和睦忠恕,体现出对父母的慈爱和尊重。

在当今社会,孝道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和睦的家庭对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心父母,孝道也逐渐淡化。

我们应该意识到,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重拾孝道的精神,让孝顺父母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孔孟的孝道思想,来建立更加和睦的家庭关系。

孔孟的孝道思想提倡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体贴和关爱,这对于现代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孟子的孝顺观与当代家庭关系

孟子的孝顺观与当代家庭关系

孟子的孝顺观与当代家庭关系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对于孝顺观的阐述对于理解当代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对孟子的研究中,我发现他对于孝顺的定义和实践方式与当代家庭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启示。

首先,孟子对于孝顺的定义强调了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

他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回报。

孟子强调孝顺的核心是敬爱,只有真心敬爱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孝顺。

这一观点在当代家庭关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然而,无论如何变化,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始终是家庭关系的基础。

只有通过真心的敬爱,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其次,孟子强调了孝顺的实践方式应该是言行一致的。

他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

孟子提出了“五常”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家庭关系的要求。

在当代家庭关系中,言行一致的孝顺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言辞上表达了对父母的敬爱,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忽视了家庭关系的维护和建设。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言行一致的实践方式来践行孝顺,使其成为我们家庭关系中的一种习惯和价值观。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孝顺的实践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延伸性。

他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敬,更应该延伸到对其他亲属和社会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这一观点在当代家庭关系中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也需要与社会关系相互融合和互动。

因此,我们需要将孝顺的实践延伸到家庭之外,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孟子的孝顺观对于理解当代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对于孝顺的定义和实践方式强调了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言行一致的实践方式以及普遍性和延伸性的要求。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弘扬孝道 传承文明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弘扬孝道 传承文明

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弘扬孝道传承文明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触及了社会伦理、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多个领域。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许多贴切深入的名言,其中关于孝道的言论格外引人思考。

孝道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受到了世代传承的重视。

本文将通过介绍孟子关于孝道的名言,探讨如何以孟子的思想为引领,弘扬孝道并传承文明。

灵魂之本,孝道之发扬孟子曾说:“性之善,犹资之于财也,立之则有,废之则无。

人皆有之,人能发之,岂天独无人耶?”这句名言以财富的比喻,告诉我们孝道是人性之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本能”。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并积极发扬孝道,就能让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实现。

孟子的呼唤不仅提醒着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发扬孝道,更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导。

以身作则,家国共兴另一句传世名言是孟子的“十五世,显德也;五十世,合天也”。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传承孝道,并在十五世以后仍然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将能达到显德的境界。

而到五十世时,也就是通过五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实现天下人心的共同向往和奋斗。

孟子要求我们以身作则,通过个人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他人,从而达到家庭和国家共同进步的目标。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同时也要带动他人,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高的境界发展。

尊重长辈,弘扬传统孟子认为:“本性达于善,达于善则民化,民化则风化,风化则天下平”。

这句名言强调了孝道对于和谐社会和良好风尚的重要性。

通过尊重长辈,我们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念,从而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孟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并关爱前辈,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指导和智慧,并将这种孝道的传统继续发扬下去。

以孝道传承,繁荣兴盛最后,我们引用孟子的名言:“故王者之德孝,爱人事亲,诏使之本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孟子将孝道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石。

他认为,尊重和关爱长辈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孝道观的现实意义□毕宝魁孝道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的根本,目前的公益广告或街谈巷议多有孝道的话题,孝道是永恒的主题之一。

关于“不孝有三”孟子时代各种思潮涌动,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热门话题。

可能有人批评舜没有报告父母就娶了妻子,是错误而且不孝的行为。

孟子仗义执言,为舜进行辩护,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流传最广泛的一句话,成为人们生活常识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是中国社会学、民俗学的重大题目。

中国是以农耕文明建立起来的社会和国家,故家族传承便是最起码的传承。

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很有意思,是以家庭为细胞,由家庭而扩充为家族,在由家族而扩充为部族,由部族发展为诸侯国。

这样,家族的血脉传承便是第一大事。

中国到三代后便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后形成的谱牒制度更增加了要有后代子孙的责任。

这样,孟子对于舜的理解和维护就都可以理解了。

可能是有人提及舜没有告诉父母就自己做主娶了妻子,因此孟子才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而没有后代是最严重的。

舜不先禀告父母就娶了妻子,就因为怕没有后代,因此君子认为舜即使没有禀告也如同禀告了一样。

”孟子的理解和维护是很有力量的,原因就是这种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基础。

如果扩展开来,生育后代也是对历史文化负责任的态度,既是对于家族的传承负责任,也是对全民族的文化传承负责任,也是敢于担当的一个最具体最现实的方面。

不能只贪图自己这辈子轻松快乐就不要孩子,这样做实际也很自私和不负责任,不应该鼓励。

“不孝有三”,孟子没有直接说出具体内容,是赵岐注解说明是哪三点,即“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因此感觉这是孟子以前就存在的古训,孟子是在引用。

而孟子时代,也有关于孝道的普遍认识,而不孝不是有三,而是有五了。

关于“不孝有五”孟子在齐国和一位叫匡章的将军有交往,关系还不错。

而这位匡章将军还是位有争议有故事的人物。

《孟子·离娄下》第三十章开头一段是: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从公都子的语气和言辞看,匡章的罪名还不轻,影响也很恶劣。

“通国”都说他不孝,这可不是小问题。

但孟子不但与其有交往,而且还很尊敬和有礼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孟子看走了眼,还是另有隐情?孟子正是在仗义执言为匡章辩解的文字中提出“不孝有五”的这一话题,我们先看这一点,再说匡章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质疑,孟子理直气壮,回答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大意是说:“社会上所谓的不孝有这样五种情况:极其懒惰,四体不勤,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一不孝。

好赌博好酗酒,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二不孝。

好积攒货物钱财,只是私下里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三不孝。

放纵自己耳目的欲望,使父母蒙受羞辱,这是第四不孝。

逞强好胜爱打架下狠手,危及父母,这是第五不孝。

匡章有其中的一点吗?”这是笔者看到关于“不孝有五”的唯一文献,而且孟子还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那就是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而这五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上依然有大量的表现,在今天,依然也是判断是否孝道的重要参照。

我们逐条分析之。

极其懒惰,四体不勤,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一不孝。

没有什么本事,还极其懒惰,成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到处闲逛,因为这样便没有收入,拿什么赡养父母?不赡养就很不孝,有的还吃父母、睡父母、摊开两手向父母要钱,现在名之曰“啃老族”,这种人还少吗?都能成“族”,就不是个别的。

好赌博好酗酒,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二不孝。

赌棍酒鬼就是败家子,不把家败坏不能罢休,还指望他们赡养老人?没门。

好积攒货物钱财,只是私下里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是第三不孝。

有的人也能挣钱,但只顾自己的儿子老婆,根本不管老爸老妈。

甚至有的人宁可在家服侍宠物而不肯到医院护理病重的老爸老妈。

放纵自己的耳目的欲望,使父母蒙受羞辱,这是第四不孝。

吃喝嫖赌抽无所不好,还能过好日子吗?让人戳父母的后脊梁,有这样的儿子算是倒了大霉了,当然是不孝。

逞强好胜爱打架下狠手,危及父母,这是第五不孝。

好耍横立棍,动辄打架伤人,住进板房,有的因为打架结仇而使父母蒙受耻辱和危险。

以上五种不孝的行为在孟子时代是普遍的,而在今天依然很多见,两千多年,不肖子孙依旧大批量存在,可见社会教育是个长期的问题。

匡章到底是怎么回事匡章不幸,没有遇到通情达理的父亲;匡章有幸,遇到敢于仗义执言的孟子。

匡章和父亲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遇到全天下舆论谴责的压力是可以肯定的。

在任何时代,如果一旦担负不孝的恶名便很难在社会上混了。

而匡章遇到的恰恰是如此尴尬的情形。

“通国皆称不孝焉”,这是极其严重的情况。

现在动不动就人肉搜索,被搜索的人舆论压力极大。

那个年月没有现代的信息技术,如果全国都说不孝,那出名该到何种程度。

而且和父亲的矛盾又没有办法解释说明,故匡章的处境和心理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匡章有幸,当有人问及孟子为何全国的人都认为不孝的匡章交往而且还给以足够的尊敬时,孟子敢于针对全国的舆论,为匡章仗义执言,为其辨别冤屈。

孟子后面说:“那位匡章,不过是父子之间以善相责而把关系搞僵化了而已。

相互责善,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父子之间相互责善,是最伤感情的。

那位匡章,难道不想有夫妻母子这种关系吗?就因为得罪了父亲,而不能和父亲亲近,所以赶出妻子,不见孩子,终身不要他们的赡养。

他认为如果不这样做,这种罪过就更大了。

哎,这就是匡章啊!”从语气体会,孟子对匡章充满同情,看来匡章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复杂。

《战国策·齐策一》有关于匡章的记载。

当时秦国军队欲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匡章为统帅率领军队前去迎战。

两军对垒,互相派使者来往。

匡章就命部分士兵换上秦军服装,打着秦军旗帜而混入秦军营中。

有人秘密报告齐王,说匡章的军队有投降的。

匡章连续派,密探连续报告,齐王根本不听。

坚决信任匡章。

后来齐军大胜,齐威王才解释说:“我之所以坚信匡章将军,因为匡章的母亲得罪他父亲,被他父亲杀死埋在马槽子下面。

我答应匡将军全胜归来我为他改葬母亲。

他说:他母亲是得罪父亲被杀后埋在马槽子下面的。

他本人也有能力改葬,但父亲死前没有让他改葬母亲,如今改葬就等于欺骗父亲了。

所以就不必了。

他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欺骗,怎么可能欺骗活着的国君?因此我坚信匡将军。

”这个故事对于理解孟子的话很有帮助。

看来匡章在当时是著名将军,也是国际名人,和孟子关系不错。

匡章的母亲和父亲到底怎么回事不清楚,也无法评价是非对错,但作为儿子的匡章确实没有可以指责不孝的地方。

故国人的评价便有失偏颇。

我忽然感觉这件事有点像韩愈《张中丞后叙》中的张巡和许远所受到的攻击,都是小人不能成人之美的诽谤和诬陷。

孟子挺身而出,敢于和天下舆论唱反调,为匡章辩解正名,有勇气有胆识,伟哉孟子。

就匡章这件事看,夫妻关系太重要了。

夫妻关系和谐是儿女最大的幸福,如夫妻不和,儿女最无奈,无法选边,尤其作为幼年童年的儿女来说,如果父母骂架打架,就是天崩地裂般的灾难。

因此奉劝天下的夫妻,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矛盾则尽量协商解决之,且不要被儿女知道,这样才算是负责任的合格的父母。

匡章遇到的问题就太严重了!他怎么做都不能算孝,不改葬母亲,就让母亲埋葬在马槽子下面,心里能好受吗?改葬母亲,却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属于扬父亲之过错,也不能算孝,因此天下人都认为他不孝,也是有道理的。

而孟子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他的行为和人品正名,才留下这个生动而有警世意义的话题和故事。

齐王也算是开明智慧的君王,他对于匡章的看法和评价是非常理智的。

久病床前出孝子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久病床前出孝子”,孟子的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很深刻简明。

看《孟子·离娄下》第十三章: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大意说:“赡养父母还不足以算是大事,只有在临终时尽心尽力,送葬时尽心尽力才是大事。

”儒家提倡孝道,提倡人伦之美,故赡养和送终便是孝养双亲的头等大事。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就明确提出,儿女对于双亲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但比较笼统,孟子这句话具有现实生活的感受在其中,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当父母生活能够自理时,保证其饮食起居的正常进行,保证钱财的供养,还不算什么难事。

但当父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卧床不起时,才是对儿女孝心的最大考验,能够做到尽心尽力才是很难的。

故孟子这句话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

俗语还说“家贫出孝子”,也是这个道理,现在一些儿女以收入低为由不给父母提供生活费,其实就是不孝。

而一些很困难的人,照样赡养老人,照样尽孝道,这才是正常的人生。

当父母卧病在床最需要儿女时,儿女赶快尽自己的孝道,好好服侍,和颜悦色地服侍,这也是最后尽孝的机会,久病床前出孝子。

无论生活怎样拮据,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费用,不要推三阻四,承担起应该承担的部分来,家贫出孝子。

来源:沈阳日报第A04版2016年08月08日星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