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阅读题及答案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5(论证思路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5(论证思路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论证思路题的命题形式通俗明了,变化不多,最直接的是分析(梳理)文章(段落)的论证思路(过程),其形式基本上都是问答式的,偶尔会运用填空的形式,审题难度不大。
论证思路题是中考议论文试题中频频出现的一种题型,其目的是考查考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
既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也考查对材料局部的理解。
以此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1.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2.请分析本文(某部分)论证的过程。
3.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4.某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5.完成思路类填空题。
6.文章的某段能否删除,或某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答|题|技|巧第一步:审题认真审题。
审清题干,弄清是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还是某几段(或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并找到对应答题区间。
第二步:分析1.通读对应答题区域,勾画能揭示论证方法或能引出主旨和结论的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结构。
2.分析每个层次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的(举……的例子,或引用……或将……与……进行对比,或把……比作……),并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
3.写出结论、观点之类的句子,可直接引用,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中考·题型概述总结·模板构建第三步:归纳答案围绕答题术语,归纳整理答案。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术语。
答题模板: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的论点(观点),或首先通过写……的事例,或首先引用……的名言,提出了……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接着用……事例,从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了……的事例(典故传说或名言警句),从正面(或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的结论(或证明了……的观点),最后发出……的号召(或提出……的希望)。
2020届青岛志成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青岛志成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村料一:茂林修竹、曲水流畅、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田园梦”。
因此,在很多人奔赴城市寻求机遇的当下,也有不少人“逆流而动”,重回乡村,希望过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生活。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
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乡村审美的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各不相同,村庄也是。
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
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剪纸、泥塑等。
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危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型,赋予其贴近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功能,让不少非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
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地已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
这些非遗工坊,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乡建在非遗领域的实践,打通了乡村文化精神体系与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壁垒,既为乡村非遗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也通过调动乡村群众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偏毫厘不敢安”的,“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全国劳动模范中,许多人就是实现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托起一流的产业,做出一流的产品。
如此一流技艺,源自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源自从一天到一生的,映照着沉潜专注背后的钻劲和匠心。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
高超娴熟的技能,精雕细刻的理念,最终要落实于奋发进取的干劲。
“十三五”时期,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诞生,离不开工匠们接续奋斗的实干,刻印着劳动者远望苍穹、探索深海、焊花闪烁、刀锋起舞的身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小心翼翼一日千里B.精益求精锱铢必较心无旁骛一日千里C.锲而不舍锱铢必较小心翼翼风驰电掣D.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心无旁骛风驰电掣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
B.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实现工匠精神的重要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
C.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托起一流的产业,做出一流的产品。
D.全国劳动模范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代表,他们以一流的技艺,托起一流的产业,做出一流的产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
①?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
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遥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2024年安徽省中考道法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安徽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1.道德与法治试卷满分8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答题时可参考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及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24年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
20年来,西部计划发挥共青团的优势,有效推动5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启示我们要()A.奉献社会B.学会感恩C.关爱他人D.体味亲情2.生活中有些言行往往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被冒犯。
如:好朋友之间提出过分的要求,同桌不经许可拿走对方的文具,父母未经允许翻看孩子的日记……这启示我们()A.孝敬双亲长辈,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B.人际交往有边界,要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C.学会宽容和善待他人,促进与他人的交往互动D.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作为一项群体艺术,合唱讲求“合”而不“独”。
可见()A.合唱是个人实力的展现B.我们都渴望独立与自主C.集体生活需要共奏和谐乐章D.我们要在集体中发展个性4.中国花灯历史悠久。
为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许多大型灯会从现实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了太空主题花灯、建筑主题花灯、动漫主题花灯等,让传统灯会焕发出现代活力。
这些尝试()①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②表明了传统花灯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发展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针对惠企政策落地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难题,安徽省政府搭建“免申即享”平台,企业只需提供准确的信息,就可以实现高效审批,惠企财政资金直达企业。
2021年广东双百社工笔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广东双百社工笔试真题及答案1.【客观题】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积极(江南博哥)反应的()、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服务对象自立或自我发展。
A. 倡导者B. 支持者C. 引导者D. 建议者正确答案:B2.【客观题】()是社会工作发展史上最早运用和推广的一种专业方法。
A. 个案工作B. 个体工作C. 单独工作D. 单一工作正确答案:A3.【客观题】()初期,社会工作在我国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或独立学科出现。
A. 20世纪2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正确答案:A4.【客观题】()下的社会工作者相信受助人具备自我提升的能力。
但是,一些受助人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源自于他自身,更多的可能是由他所在社会中制度缺乏公平性所带来的不平等造成的。
A. 激进传统B. 人本传统C. 实证传统D. 人性传统正确答案:B5.【客观题】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该书主要从社会学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因素在了解个人行为时的重要性。
把医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工作专业,从而使社会工作走向多学科的融合。
A. 《社会分析》B. 《社会调查》C. 《社会研究》D. 《社会诊断》正确答案:D6.【客观题】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不包括()。
A.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B. 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行动C. 促进和提高评估与研究的能力D. 协助解决公共紧急事件正确答案:C7.【客观题】()是人类接触的首个社会环境,也是人社会化的开端。
家庭在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都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A. 家庭B. 社区C. 学校D. 医院正确答案:A8.【客观题】()的主要矛盾是亲密与孤独。
这个时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配偶与朋友以及同事等。
A. 儿童中期B. 青少年期C. 成年早期D. 成年中期正确答案:C9.【客观题】()上的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做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民间文化体系,构筑了一个美丽、和谐的乡村艺术世界。
而城市化、城镇化使农民的生存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裂变,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乡土艺术也随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中世代承袭的、用于烧饭炒菜的土灶,也因村庄的大拆迁、大搬迁和农房翻建等原因面临消亡,由此与之相关的灶画也濒于绝境。
“灶画”,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民间非遗艺术的一颗明珠,也是江南民间艺术的瑰宝。
如今随着农村向城市迁移,或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需要灶头。
理所当然的,灶画随之被遗弃。
没有需求就没有传承,仅剩的灶画艺人年事颇高,手艺却后继无人。
“灶画”,是始于汉朝时期的江南民间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灶上作画。
这些艺人大多是临场作画,没有参照,一切画作都已经储存于脑,鲤鱼跃龙门、金鸡独立、雅竹淡菊、红梅统统顺手拈来!灶画艺术的韵味往往来自生活气息,热闹、喜庆、吉祥祝福都是灶画的本质寓意。
它们往往色彩鲜艳,画风简约而朴实。
老百姓们毫不掩饰地在灶画中寄予美好的期盼。
但历史总在被现代化取代,灶画艺术也濒临失传。
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灶被拆除,这意味着承载灶画的主体逐渐消失,即使有新砌的灶头,都是采用瓷砖镶贴,灶画自然也被瓷砖画取代。
历史沉淀下的艺术精华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本该具有的价值。
千年的灶画历史警醒着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就是人类生活的价值,人类对于民间艺术的抛弃也是对于人类生活痕迹的磨灭。
(摘编自《灶画:民间非遗艺术的明珠,手艺却濒临失传》,有删改)材料二:“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
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开学一联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开学一联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那么现实需求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
“太空探索与开发过程,是人类实现其自由价值的具体过程之一,既对扩展人类积极的物质生活、摆脱消极的苦难生存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满足人类探索未知、欣赏自然之美等精神需要的最深远的无限资源,还是人类最终逃离最后毁灭的唯一希望所在。
”人类之所以要开拓宇宙新空间,无非是因为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经济活动甚至是地球外围空间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这也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宇宙探索在给人类带来丰富认识和充沛资源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如影随形。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认识从古至今不断突破与推进。
古代的宇宙探秘缺乏工具,人们单凭肉眼对天空进行粗略观察,宇宙探索也就内化为神话,被人们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理想的信仰。
中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不断成熟,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步加深,“地心说”“日心说”“星云假说”等不断被提出和革新。
现当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人们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属性的认识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方面延伸。
事实上,宇宙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并深化了人类的认知对象,而且还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革新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一步印证了世界的可知性。
宇宙探索对科技、社会、生态均有积极影响,但是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宇宙探索带来的太空污染问题不容小觑。
宇宙探索在地球自然灾害预警和地球全面监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电磁污染、光污染等。
高考全国 I 卷:2019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I 卷:2019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9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23_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上册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上册期中语文模拟测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及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
人民创造历史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创造历史。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通过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技能,从而推动历史进步和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
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
正如他所说:“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自我。
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
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
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如他所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
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工匠制造了无数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如历代精美陶瓷以及玉器。
这的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
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度决定成败。
对细节与精确度的把握,是长期工艺实践和训练的结果,通过训练培养成为习惯气质,成为品格,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1.在投情面前,医疗战线用很短的时间就甄别出病原体,各地州市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务处责阳驰援,区县、街镇、城乡社区等建立健全防护网络。
基层社区实行地毯式排查,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1互联网企业和有关单位、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挂术,对疫情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判,为推出防控举措提供参考和评价.....当前,伟大民族精神化为貴阳市人民心中的强大气场。
成为激励中华儿女抗击疫情的强劲动力。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这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 ( 4分 )答:核心:爱国主义。
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 4分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发场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③、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坚强意志;热爱祖祖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分。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2、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
6年多的筹办之路,再一次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法治冬奥):北京冬奥会中办成功后,我们修订《奥林匹免标志保护条例)》、推动兴奋剂违法“入刑”、建立健全涉奥贫件到纷解决机制....无论是加强环境治理还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筹办等。
法治建设各个环节都为北京冬奥会筹备贡献了重要力量。
法治的元素渗透到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方方西面。
(文化冬奥):从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到用基式的十二生肖、折柳相道,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倾泻而下到五环“破冰而出”,从“一墩难求”到“天地合人心同”的奖牌....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之美(使命冬奥):清华大学硕士生宋志浩是“乌果新一代”志愿者。
他用“青春洋溢” 一词来形容开幕式。
”这次的演员和志愿者几乎都是青年人,有很多志愿者在幕后默默奉献,有的负责技术保障、检票验票,有的在看台引导就座、调动气氛。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全国卷1)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全国卷1)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语文。
语文是听、说、读、写、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试卷,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适用于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等省。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正确答案(评分标准及答案仅供参考)1-3小题正确答案 ( B D D)答对1题:得 3分答对第2题:得 6分答对第3题:得 9分第4-5小题正确答案 ( A 、C )第6小题正确答案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答对第4题:得 3分答对第5题:得 3分答对第6题:得 6分第7小题正确答案 ( D )第8小题正确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坚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但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
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现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第9小题正确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汉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答对第7题:得 5分答对第8题:得 6分答对第9题:得 6分10小题正确答案 ( D )11小题正确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坚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但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对比手法。
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现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12小题正确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汉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析版)
C.加入共青团我们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D.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9.一百年来,一代代青年披荆斩棘,勇当先锋,以青春之名,绘鸿鹄年华!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名单里,我们看到部队军人热血的“迷彩绿”,消防战士勇敢的“火焰蓝”,以及辛勤的“医务白”“工装蓝”“志愿红”……各行各业的青年用行动诠释了( )
C:加入共青团我们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太绝对,C错误;
D: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D正确;
故本题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服务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
①:敢于质疑,挑战权威与题意无关,①错误;
②③④:这些“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模范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用自己的劳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用行动诠释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无怨无悔,②③④正确;
C:竞技体育比赛还要对他人负责,故排除C;
D:一定,说法绝对,故排除D;
故本题选B。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学习成绩优异是加入共青团的唯一条件
③热爱劳动,学会在劳动中淬炼品格 ④体力劳动太辛苦,一心学习最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河北高阳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高阳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书记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历史已经向人类充分证明,科技是时代革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将同样如此。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随着它的创新发展,我们必然将迎来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赋能生活.生活因科技而改变。
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技应当服务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一共识却是一以贯之的。
也正因如此,在对区块链的认知存在差异和误区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尤需“以人为本”,着力回答好谁来创新、为谁创新,以及如何实现安全、可靠、可控创新等问题。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占据科技创新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区块链人才尤为稀缺。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医药体制改革持续减轻患者负担、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说明,改革开放()A. 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B.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能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C. 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影响世界的决定力量D.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经济不断鸣奏新的华彩乐章,让中国发展“美”起来。
从总量之“美”到结构之“美”,从生态之“美”到生活之“美”,民生有保障的“好生活”与精神充实愉悦的“美生活”相得益彰。
这说明()A.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C. 我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发展水平D. 中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教育发展,教育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对如图图表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我国教育的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强国已经建成B.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教育成为工作的中心C. 国家重视教育,已经解决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D.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石4. 如图是某校法治手抄报比赛中,某同学绘制的法治手抄报初稿,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 法护经济B. 法利百姓C. 法安天下D. 法助复兴5. 为打赢重庆疫情歼灭战,党员干部、居家市民、快递小哥等志愿者们,参与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有一份心就尽一份力,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的良好氛围,用“志愿红”守护群众的“健康绿”!志愿者们()A. 传承了优秀中华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底气B. 践行了公正、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坚持了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D. 弘扬了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6. 如图是2000-2020年历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及变化图示。
2025届西双版纳市重点中学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西双版纳市重点中学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发起的“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截至2018年lI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 67亿元……“蚂蚁森林”项目是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客户端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碳排放量,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l1月28日)材料二:淘票票买一次电影票可以生成180g的能量,一个用户在淘票票购票100次就能在蚂蚁森林种下一棵梭梭树,那梭梭树的种树费用就由淘票票承担。
同样,盒马鲜生、哈啰单车、饿了么、钉钉等也要为用户的能量付费。
当然,在这些可找到源头的能量之外,还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产生场景无法找到源头,只能由支付宝付费。
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线下支付……这些找不到源头的能量场景均由蚂蚁金服买单:蚂蚁森林表示,他们还在做开放的伙伴计划.,这些能量场景的入驻都是开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开放。
你种下的梭梭树、红柳、胡扬、樟子松、柠条并不都是支付宝出钱,这个事实有没有颠覆你以往的认知。
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
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篇一」(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
(10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2分) A.屋舍俨然:B.仿佛若有光:C.便要还家: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小题2、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小题3、翻译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小题1:A、整齐的样子 B、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C、通“邀”,邀请。
D、妻子与子女。
小题1:C小题1:略小题1: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略《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篇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2023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筑了牢固的制度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丰裕的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
新时代断征程,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则、目标和关键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共享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不竭动力。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筑坚实制度基础。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议论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专题四议论文阅读第一类文化类一、(202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诗歌,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是有形之国风。
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在民俗生活中,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
“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是避邪镇宅的神兽,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
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
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
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其核心内容无不表现为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在非遗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阅读题及答案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
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
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
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
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套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
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
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
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
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性,即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
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
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
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
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
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
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一行为一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
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一人格行为满足享受。
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
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
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B. 人性具有隐蔽眭,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
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C. 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构成人生境界,形成人格,表明人已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D. 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的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人,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就是美好人生的观点。
B. 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论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C. 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D. 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作为屉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
B. 好人格,好作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变得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 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
D. 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的,但它的逐渐形成体现着人类的文明
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答
1. D A项,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张冠李戴,将“人性”改为“人格”。
B项,原文为“可以现实化为人格”,这里用“必须”绝对化。
C项,原文为“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人格是这些因素“交瓦作用”的结果,而非这些因素“构成”。
故选D。
2. B B项,“两者间相互转换的关系”理解错误,文中并未表达“相互转换”的意思。
故选B。
3. D“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的……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错误。
从原文“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可看出“让人生变得美好幸福”的条件是“人性得以实现”。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