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2018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DILIUDANYUAN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1896年,孙中山在自述中说:“吾党于是抚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能不稍易以强迫。
”这表明他()A.决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B.对国家命运失去信心C.坚定了革命救亡的理念D.用三民主义指导革命解析:材料表明,孙中山已经从早期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和平之手段不能不稍易以强迫”。
A项与材料不符;B项无法体现;1896年三民主义尚未提出,D项时间错误。
故C项正确。
答案:C2.1901年,留日学生在《国民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欲立新国乎,则必自亡旧始。
”“亡旧”是指()A.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进行全方位的经济改革D.推行深刻的思想革命解析: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在中国兴起。
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历史潮流。
答案:B3.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这表明他认为三民主义()A.博采古今中西之长B.超越了维新思想C.适合世界各国需要D.能根治欧洲弊端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其理论有三大来源,一是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二是借鉴欧洲学说,三是他本人的创见。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4.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
”孙中山为“做社会的国家”而设计的是()A.推翻封建政府B.节制资本C.建立共和政体D.核定全国地价解析:“做社会的国家”强调的是社会革命,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A项为民族主义,C项为民权主义,故排除;B项为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D5.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也使辛亥革命留下无可弥补的缺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孙中山说:“至于将来……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这段话反映了()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社会主义思想2.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国民革命军建立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4.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的主张C.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5.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
其依据是()A.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B.没有无产阶级领导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D.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7.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优者胜,劣者败。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基础巩固1《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D项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
2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 )A.扶助农工B.平均地权C.推翻清朝统治D.反对帝国主义3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也使辛亥革命留下无可弥补的缺憾。
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其“缺憾”的是( )A.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地位D.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辛亥革命失败的最根本表现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也是辛亥革命的最大缺憾。
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精髓,能体现这一内容的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可知英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最高行政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的权力。
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
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6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作业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A.民族、民权、民生B.民族、民生、民权C.民生、民族、民权D.民权、民生、民族3.《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4.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此孙中山强调 ( )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5.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权主义含义为( )A.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平均地权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7.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随堂作业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随堂作业——练双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知识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历史学家胡绳曾评论道:“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并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有为的上皇帝书的水平’。
”这表明早年的孙中山()A.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B.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C.未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D.主张改良以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上皇帝书”主张采用自上而下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据此可知,胡绳认为早年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一样提倡改良道路,D项正确。
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右图为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旗面的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族主义理念B.民生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价值D.民主主义内涵答案:A解析:根据“五色旗”的寓意可知,它主要体现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应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故选A项。
其他三项均与五族共和没有直接关系。
3.《中山丛书》第一册记载:“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
……权与能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才可以改变。
如果权与能不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总是不能改变。
”该记载主要阐述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依法治国答案:B解析:“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强调的是主权在民;“权与能分开”强调的是实行分权的民主政治。
这些均是“民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4.“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可以看出,孙中山革命的核心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精编作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作业【同步训练】1.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
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改组国民党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确立三大政策④发动“二次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4.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5.“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解析:黄帝被公认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的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上,其用意显然是尊汉排满,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A.民族、民权、民生B.民族、民生、民权C.民生、民族、民权D.民权、民生、民族解析: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答案:A3.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
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答案:C4.“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解析: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通过材料可知,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答案:D5.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解析: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共二大中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精编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答案:C解析:据材料“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
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三民主义()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民主义是“民有、民治、民享”“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三民主义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3.孙文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A.是“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可知,平民革命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4.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C.体现了“扶助农工”政策的具体要求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生主义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1)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 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④ D. ②③④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A. 驱逐满人 B. 汉人掌权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3.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从中可以分析出()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B.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4.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5.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 ①②③④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6.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 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C. 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7.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 共和B. 社会保障C. 人权D. 君主立宪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9.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与科学10.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他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三民主义D.布尔什维主义2.“比方有一个地主,现在报一块地价是一万元。
到几十年之后,那块地价涨到一百万元,这个所涨高的九十九万元,照我们的办法,都收归众人公有,以酬众人改良那块地皮周围的社会,和发达那块地皮周围的工商业之功劳。
”与此主张符合的是()A.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3.关注民生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特色,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C.限制小私有者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
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A.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5.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权主义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D.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权、民族、民生C.民族、民生、民权 D.民生、民权、民族解析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答案 A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答案 C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A.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各备选项都是孙中山的贡献,但认为孙中山是“国父”显然与创建民国有关,A项符合题意,也是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答案 A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C.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愿望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答案 A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解析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权、民族、民生C.民族、民生、民权 D.民生、民权、民族解析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答案 A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答案 C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 )。
A.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各备选项都是孙中山的贡献,但认为孙中山是“国父”显然与创建民国有关,A项符合题意,也是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答案 A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C.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愿望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答案 A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 (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解析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第十六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7·甘肃庆阳高二联考)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C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项。
2.(2017·长沙高二期末)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C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解析] 材料中孙中山强调要实现国家富强,就要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亦即民生主义,故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平均地权。
3.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C )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解析]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三民主义也并未深入人心,A、B两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
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三民主义成为一股社会思潮,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故C项符合题意。
4.(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④解析:③④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而①②则体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答案:C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属于()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社会主义解析: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可知政治革命即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其他A、C、D三项所述不符合材料要求,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B3.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一致,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民生主义提出的背景,故答案选D项。
答案:D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A:梳理双基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
(3)孙中山在英国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3)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资产阶级政党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政治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5.评价(1)进步性: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A. 提出了三民主义B. 倡导了三大政策C. 领导了辛亥革命D. 主张“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倡导了三大政策,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这是为了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题)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C.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D.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答案】D3.(山东省莱芜市2017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D【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4.(湖南省衡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B. 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D.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答案】B5.(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
”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A. 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B.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D. 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答案】C【解析】推翻清王朝统治,与欧美文明无关,故A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民权主义,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与贫富分化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孙中山主张耕者有其田,不倡导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均富,故D项错误。
6.(湖南省衡阳市十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冲刺预测文综历史试题)在近代中国变迁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化最有效的社会动员,成为最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
谁抓住了民族主义这面旗帜,谁就占据了领导现代化的精神制高点。
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取决于A. 近代各个阶层的宣传鼓动 B. 推翻清政府的需要C. 中国沉重的灾难和屈辱D. 日本的侵华战争【答案】C7.(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历史试题)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D. 反对盲目排外【答案】B【解析】根据“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夺取汉族政权的满清贵族,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C选项材料无体现;孙中山的言论针对的是反满情绪,不是“反对盲目排外”,D错。
8.(2016-2017学年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
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膏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
”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A. 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B. 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C. 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D. 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是从材料中“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以及“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可以看出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因此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孙中山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理想化,故A 项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排除C;D 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9.(湖北省黄冈市2017届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
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
这一变化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10.(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自我疗伤”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A项错误;“温药治疗”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猛药重治” 指辛亥革命,要暴力推翻清王朝,故C项错误;“开颅洗脑”指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
11.(2017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中把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洪荒时代”、“神权时代”、“君权时代”和“民权时代”。
他认为无论是宇宙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史,都处于进化之中。
这表明孙中山A. 倡导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B. 力主宣传达尔文进化论C. 通过西学寻求社会发展进步D. 深刻剖析社会演进规律【答案】C【解析】12.(2017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答案】D【解析】根据“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排除A、C两项。
根据“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的信息与C选项相符,故选C。
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排除B。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3.(2017届广西区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摸底文综历史试卷)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
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
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材料二 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
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4分)(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8分)【答案】(1)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理想蓝图:致力于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之路。
(4分)(2)思想:孙中山主张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中央与省治县治相结合,体现了中央集权扣地方分权相结合;主张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分权制衡思想。
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这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
(8分)【解析】(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主要答出民主思想和权力的制约与均衡思想即可。
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的认识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二是借鉴美国的政治制度。
前者主要强调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民主权力,后者主要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学习。
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积极的成分又批判吸收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精华部分,是个非常巧妙的政治设计,但随着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一切都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