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精讲提纲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提纲(补考)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提纲(补考)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提纲(补考)第一部分: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学科发展情况(时间、人物、地点、内容)2.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潜意识、性动力、性发展阶段、梦、本我、自我和超我)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看法4.行为主义的发展及主要理论(动物实验、兴奋与抑制、人物代表)5.存在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潜能、马斯洛与罗杰斯)6.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法(常识性、非标准化、标准化与心理学的区分原则)7.标准化的区分法内容及人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8.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稳定性)9.感知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各种小类型要掌握10.思维形式障碍的类型(思维中断、思维奔逸、思维被夺、病理性赘述)11.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特殊意义妄想、被洞悉感、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12.注意障碍13.遗忘(顺行性、逆行性和心因性)14.精神发育迟滞和自知力障碍15.情感障碍的类型【以程度变化(情感高涨、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情感迟钝、淡漠、倒错)、脑器质性损害(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16.精神运动性兴奋与精神运动性抑制(违拗、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与模仿动作)17.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18.什么是神经症及其主要类型(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19.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20.人格障碍的类型(冲动性、依赖性)21.性心理障碍的类型【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性偏好障碍(恋物、异装、露阴、窥阴、性虐与受虐)、性指向障碍(同性恋)】22.进食障碍类型(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23.癔症的类型(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特殊形式障碍即流行性癔症)第二部分:健康心理学1.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2.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心理活动的耐受力)3.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现当今天医生的对病人的关注)4.效度(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5.心理不健康的类型(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6.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客体性、神经性、道德性)7.社会再适应量表(为重大事件而设计、霍尔姆斯、量表分越高越易得病)8.日常生活中小困扰量表(坎纳、健康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与振奋事件无关)9.勒温与米勒将冲突分为四大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10.压力的种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与继时)、破坏性压力】11.灾难症候群的三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12.适应压力的生理代价是由坎农提出的13.塞利将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阶段(警觉、搏斗、衰竭)GAS14.对局面的控制类型(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15.内控型与外控型人格《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提纲(补考)第一部分:变态心理学24.变态心理学学科发展情况(时间、人物、地点、内容)25.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潜意识、性动力、性发展阶段、梦、本我、自我和超我)26.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看法27.行为主义的发展及主要理论(动物实验、兴奋与抑制、人物代表)28.存在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潜能、马斯洛与罗杰斯)29.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法(常识性、非标准化、标准化与心理学的区分原则)30.标准化的区分法内容及人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31.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稳定性)32.感知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各种小类型要掌握33.思维形式障碍的类型(思维中断、思维奔逸、思维被夺、病理性赘述)34.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特殊意义妄想、被洞悉感、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35.注意障碍36.遗忘(顺行性、逆行性和心因性)37.精神发育迟滞和自知力障碍38.情感障碍的类型【以程度变化(情感高涨、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情感迟钝、淡漠、倒错)、脑器质性损害(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39.精神运动性兴奋与精神运动性抑制(违拗、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与模仿动作)40.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41.什么是神经症及其主要类型(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4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43.人格障碍的类型(冲动性、依赖性)44.性心理障碍的类型【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性偏好障碍(恋物、异装、露阴、窥阴、性虐与受虐)、性指向障碍(同性恋)】45.进食障碍类型(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46.癔症的类型(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特殊形式障碍即流行性癔症)第二部分:健康心理学16.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操作、发展)17.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心理活动的耐受力)18.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现当今天医生的对病人的关注)19.效度(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20.心理不健康的类型(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21.Freud将焦虑分为三类(客体性、神经性、道德性)22.社会再适应量表(为重大事件而设计、霍尔姆斯、量表分越高越易得病)23.日常生活中小困扰量表(坎纳、健康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与振奋事件无关)24.勒温与米勒将冲突分为四大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25.压力的种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与继时)、破坏性压力】26.灾难症候群的三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27.适应压力的生理代价是由坎农提出的28.塞利将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阶段(警觉、搏斗、衰竭)GAS29.对局面的控制类型(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30.内控型与外控型人格。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失 •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要点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要点
精分紧张
蜡样屈曲
不仅木僵而且肢体任人摆布,即使不舒服姿势,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像蜡塑维持不动
精分紧张
缄默
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写字交流
精分紧张和癔症患者
被动性服从
被动服从他人命令和要求,即使对其不利,会使其难受也绝对服从
精分紧张
刻板动作
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恐怖症
①场所恐怖;②社交恐怖;③特定恐怖
焦虑症
①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②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
强迫性障碍
又称强迫症:①强迫思维;②强迫行为(强迫仪式动作/洗涤/询问/计数等)
躯体形式障碍
①躯体化障碍;②疑病症;③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神经衰弱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严重急剧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人格解体
创伤后应激障碍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适应障碍
应激性生活事件1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半年,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一贯的异常行为,常见8种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
①10种妄想;②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③超价观念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①注意减弱;②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①记忆增强;②记忆减退;③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④错购;⑤虚构
智能障碍
①精神发育迟滞;②痴呆(脑器质性/假性)
自知力障碍
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学科简史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分支,有精神障碍群体占总人群的比例为13·47‰左右。

因为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所以不叫病理心理学。

又因为属于脑的功能性障碍,所以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是人的异常心理行为。

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具体说,它要研究如何定义变态心理,它是如何发生的,它自身有那些种类,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它有那些具体表现形式,它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它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等等。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17世纪中叶始神经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过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急剧扩大,一直延续至今。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这两个基本命题,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说就是:(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2、根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1)人类的生物学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和生殖器阶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主讲:李凤霞第一节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侧重研究: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和预防,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科学简史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是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时代——公元前400年。

?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公元5世纪到17世纪: 魔鬼附身? 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命题出发:1、潜意识2、性的冲动依据两个命题,推出以下的判断:1、人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2、力比多发展有3个阶段:(1)口腔欲阶段(2)肛门欲阶段(3)生殖器欲阶段潜意识3、人的心理结构由:前意意识本我——快乐原则4、人格结构: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合理的渡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二)行为主义理论?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试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的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学习过程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倾向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不良反应方式(三)存在—人本主义:“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心理的正面——正常心理活动功能: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心理健康与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心理健康与变态心理学课程大纲

標準九
標準九與常態曲線百分比對照
標準九 1 2 3 4 5 6 7 8 9 百分比 4 7 12 17 20 17 12 7 4
常態曲線的面積 參見教科書103頁
壓力的理論 壓力的來源 壓力、人格與健康 生活方式與健康 維護心理健康之道
第十六章 助人專業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社區心理衛生運動 心理治療是一種專業 助人專業的倫理守則 保護心理疾病患者的隱私
變異量數
標準差
例題:七名學生數學分數如下試求其標準差
學生
平均數
A
16
B
12
C
11
D
9
-1.00 2.00
3.73 2.70
標準分數的直線轉換
T=10Z+50 例題:
某 班 學 生 數 學 成 績 平 均 70 分 , 標 準 差 5 分,甲生考75分,乙生考80分,丙生考65分, 則甲、乙、丙的T分數各如何?
AGCT
AGCT是指,美國陸軍普通分類測驗會所發 展出來的一種常模。 AGCT=20Z+100 例題:
第八章 精神分裂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 精神分裂症的類型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
第九章 人格異常
第一節 人格異常的類型 第二節 人格異常的原因 第三節 人格異常的治療
第十章 性心理異常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性功能障礙 性心理異常的種類 性別認同障礙 同性戀
心理健康與變態心理學課程大綱
葉重新 教授 2013.03.24
第三章 精神官能症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廣泛焦慮症 恐懼症 強迫症 創傷後壓力症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

47%。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2、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用弗洛伊德的话说: 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依据以上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延出以下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3根据以上假定,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是: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

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3、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区别1、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一: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行为被怀疑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病理上的变化才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依据.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一个人的正常或者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来决定.统计学的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操作也比较容易,但是心理测量的内容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但是智力超常和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所以,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是相对的.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焦虑,抑郁或者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其二就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作出心理正常或者异常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之后得出的.2、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以下的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1、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

变态心理学提纲

变态心理学提纲

变态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经过系统治疗,有精神障碍的人的异常心理可以改善或完全被矫正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两个基本命题 ;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五个推断:1、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2,力必多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期.3,心理活动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防御机制.行为主义的解释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性特征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异常心理则丧失了下面三项功能)1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人际交往,社会功能好 3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心理学的区分三原则(郭念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内在协调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得医生与心理咨询师区别: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辅助性的有条件的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感觉阈限病理性下降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感觉阈限病理性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2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听——A. 言语性: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 B. 非言语性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颞叶癫痫或肿瘤幻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内脏性幻觉——躯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真性幻觉:幻觉形象不仅位于外部空间,而且直接通过本人的器官获得病人常坚信不移,并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假性幻觉一般轮廓不清、不够鲜明生动,并不位于外部空间,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不是通过感官获得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互不融合.思维鸣响: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联系仅仅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病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周围事物象布景,人物象油画,无生机窥镜症:认为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3,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活动量增加和联想速度加快,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思维迟缓:抑制性的,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思维贫乏:内容空虚、词汇贫乏、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涣散、答非所问: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联想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语词杂拌,但意识清楚思维不连贯:症状类似于破裂性思维,但意识障碍思维中断:无意思障碍和明显外界干扰时的思维过程短暂中断,有明显的不自主感思维插入: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被插入的主题明显不自主思维被夺:突然认为自己的思想被外力掠夺,被掠夺的主题明显不自主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非意愿的思潮大量强制性涌现,思维完全不受自己意愿支配病理性赘述:谈话过程有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自认为必不可少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正常人的象征性思维是约定俗成,可理解的思维逻辑障碍时,主动用普通概念或动作表示特殊含义,不是约定俗成,与现实混淆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特殊含义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坚持己见,不可说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关系妄想:把实际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有关被害妄想: 坚信周围有人对他监视、打击、陷害、投毒等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和平常举动与己有关,且有特殊含义,较抽象.物理影响妄想: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自罪妄想(罪恶妄想)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患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医学验证不能纠正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想方设法找证据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认为内心想法或隐私未经言语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原发性妄想——突发、难理解、与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突发性妄想:妄想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妄想知觉: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突然对所熟悉环境产生不祥预感继发性妄想: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外一种妄想注意障碍: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注意减弱: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影响记忆力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记忆减退:远、近记忆力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错构:错误的回忆虚构:将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常伴有严重记忆障碍,因而虚构内容经常变化,易受暗示多柯萨可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同时具有记忆减退、错构和虚构以及定向障碍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能不能随年龄增长,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痴呆:后天获得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低级的和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等意识清楚情况下,由后天原因造成的智能明显受损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质的与假性痴呆的鉴别(由心理应激引起)自知力: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精神障碍进程中的表现随精神病病情进展,会出现自知力完全丧失随病情改善,逐渐恢复是临床上鉴别是否有精神障碍、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第二单元情绪障碍情绪低落: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表现为安静独处、愉快感缺失、原有兴趣消失、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抑郁状态: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迟钝: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高级情绪受损,但并未完全丧失情绪淡漠:对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和与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情绪倒错: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情绪脆弱:因无关紧要的事而伤心或激动.易激惹:因一点小事引起的强烈的反映强制性哭笑: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欣快: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活动的增多.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意志缺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为被动、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者本能行为丧失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不吃不喝不动不言不语不拉不尿.违拗:对别人的要求做出相反的动作.蜡样屈曲:不仅是木僵状态,而且肢体任人摆布.缄默:不回答问题,有时用手势和头,用绝笔交流.被动性服从:即使对已不利的命令也服从.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其一单调的动作.模仿动作:无目的模仿别人的动作.意向倒错:意向活动与常情违背,吃粪便,喝尿等.作态:做出幼稚愚蠢古怪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意识清晰,但患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智能完好,但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如感知、思维障碍,情感、意志行为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系统妄想,内容有一定现实性,不荒谬,个别有幻觉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病前人格多具有固执、主观、敏感、猜疑、要强等特征病程演进缓慢,人格可以保持完整,有一定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2-3月内痊愈.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反复发作,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双向障碍: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替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但每次发作程度较轻可持续多年,甚至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第五单元人格障碍特点: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有痛苦体验或贻害周围偏执性:猜疑和偏执分裂样: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反社会: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冲动性: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表演性: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别人注意强迫性: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焦虑性:一贯紧张、担忧、自卑;依赖性: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本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

变态心理学讲课提纲

变态心理学讲课提纲
持久、枯燥的工作性质与不良的工作环 境;②家庭危机和紧张;③环境应激; ④灾难性事件。
4、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
①紧张事件的性质 ②应激源的危急性 ③对应激源的认知 ④外界的帮助与支持 ⑤个体的承受力与耐受性 ⑥应付策略与应付方式
二、压力的应付
1、应付的概念 2、应付方式的分类
主要分类有:积极应付与消极应付、成 熟应付与不成熟应付、问题指向性应付 和情绪指向性应付。 3、各种应付方法对人的影响
环境变化 学习和前途的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自现:八种类型
①具有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 ②具有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③具有品行紊乱的适应障碍 ④具有情绪和行为混合紊乱的适应障碍 ⑤具有混合情绪特征的适应障碍 ⑥具有躯体主述的适应障碍 ⑦具有退缩行为的适应障碍 (8)具有工作学习能力抑制的适应障碍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 资料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学科, 它要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产生原 因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将这些科学 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
2、有关异常的概念
异常—非正常现象 病态—罹患疾病 失常—反应不当 障碍—受阻、不通畅 失调—平衡打破 偏离—非常态—变态
1、抽象和概括过程障碍:①概括水平下降;② 概括过程歪曲。
2、联想过程障碍:①过度联想(思维奔逸); ②思维迟缓;③思维贫乏;④联想错乱,如思 维松散、思维破裂等;⑤思维中断和思维云集 (强制性思维);⑥强迫性思维。
3、思维逻辑进程障碍:①逻辑倒错;②象征性 思维;③语词新作。
4、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1、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原 因,如遗传因素、大脑机能、生化因素 和素质等,主张通过药物等医疗手段来 治疗心理异常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