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

合集下载

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中医

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中医

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中医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同时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使临床医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医知识、加深中医理解和建立中医思维,为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研究奠定基础。

目前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设置了“中医学”必修课程,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西医学生的中医教育,近年来,深化医教协同,多措并举推动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加强院校教育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学教育。

一、关于在本科阶段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学课时及实践时间的建议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临床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则,开设中医学类必修、选修课程,加强西医专业本科生的中医教育。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就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必修课程进行了专题研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都设置了中医学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平均55学时左右,授予3至5个学分,必修课开设较多的课程是《中医学》或《中医学基础》,选修课有《针灸学》《中医治未病》《中医学基础》《络病理论与临床应用》《中医养生学》《中药保健食品》等。

教育部正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同时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使临床医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中医知识、加深中医理解和建立中医思维,为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研究奠定基础。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目录前言 (4)1 适用专业范围 (7)1.1 专业类代码 (7)1.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7)2学制与学位 (7)2.1 学制 (7)2.2 授予学位 (7)3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1培养目标 (7)3.2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9)3.3知识目标 (10)3.4能力目标 (12)4办学标准 (14)4.1宗旨和目标 (14)4.2教育计划 (16)4.3学生成绩评价 (23)4.4师资队伍 (24)4.5教育资源 (27)4.6教育评价 (31)4.7学生发展 (33)4.8科学研究 (34)4.9管理和行政 (36)4.10改革与持续发展 (38)前言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所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学科;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学科体系。

建国以来,中药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药学类专业也从当初的一个专业逐步分化成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这些专业与蒙药学和藏药学一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

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本标准以修业五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只对该 专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 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 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 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 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 高。本标准全国通用,但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尊重各个学校自 主办学的权利。本标准转变指导方式,不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 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 到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部 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高等学校 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 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教育部、卫生部委托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 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 称《标准》)。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教育部、卫生部审核,并经过全国医学教 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医学专业基本介绍及就业方向

中医学专业基本介绍及就业方向

中医学专业基本介绍及就业方向中医学专业基本介绍中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中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

中医学专业就业方向传统职位:医师进入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医师是中医学专业小伙伴们最对口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人才趋于饱和,大中小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而私立医院发展一般,城镇医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很小。

不只是咱们专业,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同学们也很难在这些单位找到工作。

不过,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农村、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在一些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

这些单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当地人对于中医更为信服,非常适合中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

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繁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等。

由于全科医生需要对病人各个系统的健康状况做全面的评估,所以咱们需要提前进行系统的全科训练才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

建议想要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小伙伴们在毕业之前就做好准备,可以自己拓展全科临床方向的知识,也可以补充自己所不擅长的专业知识。

药剂师除了做医生,小伙伴们也可以做药剂师,在制药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里工作。

药剂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取药、整理药房这么简单,还需要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中国本科中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本科中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本科中医学教育标准(教指委委员第二次修订第四稿)前言现代中医学高等教育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目前,独立法人建制的中医药院校有23 所,开设中医学(含民族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73 所,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抢抓发展机遇,注重办学特色,使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高等教育50 年来,各办学主体积极探索中医高等教育规律,已经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医高等教育的要求,为了促进中医学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促进未来中医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科教育标准。

因此,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中国本科中医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尤其是中医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医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办中医学本科教育提供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中医学专业(本科)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基本标准》等制定。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价实施方案为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价实施方案为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认证及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为迎接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计划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14〕4号)精神,我校拟于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下半年分别开展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时间为准),工作方案拟定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把中医药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为核心,以全面达到中医学标准发展要求和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为目标,认真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认证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促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创建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二、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根据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认证评估”)要求以及工作需要,学校成立认证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统一领导学校迎接认证评估的筹备工作,研究决定学校认证工作方案和计划,对认证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负责与上级认证评估工作机构联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3、负责指导认证评估工作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4、明确学校各部门、各院(部)在认证评估工作中的任务。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含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含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医学发展的需求,吸取国际医学教育先进经验,结合国内教育实际,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将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主题,探讨其内容、意义和实施路径。

一、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1. 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包括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实习规范等内容。

具体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口腔医学等学科的教育标准。

2. 药学教育标准: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理毒理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物管理学等专业课程。

3. 中医学教育标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药学等内容。

二、医学教育标准的意义1.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医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2. 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可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医学知识。

3. 促进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科研创新,提高医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推动医学教育与时俱进。

三、医学教育标准的实施路径1. 加强标准制定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机构,由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实践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依据国家医学发展需求制定医学教育标准。

2. 完善设施和条件:投入大量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设施和条件,保障医学教育的顺利实施。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总结: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一、前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深厚内涵和独特特色。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规范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制定本标准总则。

二、培养目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具备中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知识,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可在全科医疗领域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服务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规模。

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职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要求1. 师资队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有集中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应当合理,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骨干。

2. 课程设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实用、前沿。

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临床诊疗实践等应当得到重视。

3. 实践环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全科医生全科实践基地、中医临床实习基地、公共卫生实践基地等。

4. 考核评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现培养质量和效果。

考核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培养过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过程应当分为学前基础阶段、临床基础阶段、全科实践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

1. 学前基础阶段学前基础阶段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等。

通过学前基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学科和临床诊疗有一个整体化的了解和基础性的掌握。

中国医学教育标准

中国医学教育标准

附件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征求意见稿)前言1984年至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领导着一项医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全球合作项目,其重点内容是制订并实施全球通用的医学教育标准。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联合会(WMA)批准,WFME建立“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

2001年6月WFME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炉。

此后,英、美、澳、日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标准于本世纪初相继问世。

WFME在全球标准的前言中指出“WFME 在其1998年的政策声明中已经提出建立世界医学院校注册制度的建议,旨在编制一个医学教育机构质量保证的花名册,明确指出所包括的那些学校已经达到全球满意和认可的医学教育计划的标准。

”全球标准的问世,为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管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时机。

认真研究WFME及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标准,制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环境的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使我国医学教育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我国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

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水平评估和七年制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它共有10个领域43个项目。

中国大陆境内所有本科医学院校都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

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2012年12月目录ﻩ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临床能力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宗旨和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育计划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学生成绩评定ﻩ13四、学生ﻩ16五、教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教育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教育评价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科学研究 (24)九、管理和行政ﻩ52十、改革与发展2ﻩ6—1 —前言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4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4

上海中医药大学考核具体内容及方式
序号二、兄站弟名院校该专业考试本内课容 程的项考目试方内法容 考试时间
第一站 问诊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西医常规体格检查 操作
口试、实体 操作
20分钟
第二站 病历书写
按照标准进行
笔试
20分钟
第三站
辅助检查结果判断
心电图、X片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判断、解释
多媒体考试 10分钟
接诊综合技能实训
门诊、住院病历书写内
容及要求、打印病历内
4
容及要求
五、拟执行的实训项目
课程
中医内科
实例综合技能
实训项目
四诊和中医答辩等
中医外伤科
实例综合技能
小夹板固定、换药、 挂线、特异诊断等
学时
6 4
针灸推拿
腧穴定位、针刺手法、灸
实例综合技能
法、推拿手法等
4
五、拟执行的实训项目
课程
实训项目
学时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 马丽亚
汇报提纲
1.专业认证(或行业标准)对课程的要求 2.兄弟院校该专业本课程的项目内容 3.目前我校该专业本课程项目内容及存在问
题 4.拟增加或减少的项目内容 5.拟执行的实训项目 6.教材选用情况
一、专业认证(或行业标准) 对课程的要求
1.《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 谢谢!
第六站 心电图阅读 题库中随机抽题
计算机
5分钟
二、兄弟院校该专业本课程 的项目内容
1.问诊、体格检查、辩证和病历书写 2.内科:胸穿、腹穿、骨穿、腰穿等 3.外科: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手术衣、换药、拆线术 4.急诊: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脊柱损伤的搬运 5.针推:穴位归经、针灸手法操作、推拿手法操作等 6.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心电图、X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

浅谈《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浅谈《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时上 网观看 。 目前 图书馆只为在校学生提
供 服 务 ,毕 业 生 一 旦 离 开 学 校 就 不 属 于 图
书馆服务范 围内的读者 。笔者认 为,现行 的服 务方式应加以改变 ,不应当毕业生 离 开学 校就 失去 了利 用图书馆 的权利 ,图书 馆可 参照公共馆的方式 ,结 合我校 毕业生 的实际情 况 ,采取 自愿的原则 ,为毕业生 办理终身 图书文献 借阅证,为他们培养 自 主学 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创造 良好的条件 。 也可以倡议全 国中医院校图书馆为各 自院 校的毕业生在不同的工作区域提供有偿图 书文献资源 共享服 务。 在 ( 准》 的第 一 部分 :本科 毕业 《 标 生应达到 的基本要求的第四项技能 目标的
维普资讯
浚 淡 《中 露
本 科 教 霄标 准 》
对 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翟煜 黑龙 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10 4 00 5
进未 来 中医高 等 教育健 康 、规 范 、可 持
戒 馆在迎接 教 育部对我 校 中医 学专 业认证 准 备过程 中,通过学 习 < 中国 ・ 中医学本科教育 标 准> 发现 ,如果图书馆建 设在原有 的基础上 进 一 步围绕 中医学教 育标 准来 开展服 务工作 ,
高他们利 用计算 机、网络 等现代化信息技 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馆古籍阅览室共 有收藏中医药古籍文献 2万余册 ,其中善 本 4 种 ,3 1 ,只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 1 2册 历开放。笔者认为 ,这种规定限制 了本科 学生查阅和利用古籍医籍的权利 ,对培养 学生 阅读 中医古典 医籍的 良好 习惯是极为 不利 的,为此 我建议 ,古籍阅览室对全校 师生 员工开放 ,满 足他们 阅读 中医古典 医 籍文献 的愿 望。 由于我馆条件所 限 ,古籍 阅览室的 图书文献还没有加工入库 ,学生

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中医学类)本专业代码:1005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些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结合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中医学及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态度、知识和能力。

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中医科目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科目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科目各项规章制度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中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科目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教学目标中医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胜任中医诊疗、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工作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

中医学教学的核心是两字:知行,即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

3.具备独立进行中医诊疗和处方药方的能力。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医领域做出贡献。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中医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中医诊疗、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学科。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灵枢、素问等理论知识。

2.中医诊疗: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及各种病证的辨证论治。

3.中药学:包括中药的属性、归经、功效、用法、用量等内容。

4.针灸学:包括经络穴位、针灸方法、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等内容。

5.推拿学:包括推拿手法、经络按摩、拔罐、刮痧等内容。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的职业需求科学设置,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中医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多种形式的教学: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临床实习等多种形式。

2.实践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医诊疗和治疗过程。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

4.新技术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授课等,提高教学效果。

5.师徒传承:鼓励学生与老师、临床医师建立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中医学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3年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中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中医学是指传统的中国医学,是中华文化与哲学的产物。

它是一门通过认识人体、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治疗人体疾病以及保持健康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古老、系统、综合和岐黄医学特色。

中医学的主要学科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外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中医学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能、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课程,掌握中医理论和基本技能。

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疾病的诊治,提升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也提高了其对人体健康的认识,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多。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中医诊所、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室工作,从事中医四诊、中药配方、针灸推拿等临床工作。

此外,还可以在健康保健机构、保健食品企业、医药企业、保险公司等领域从事医学研究、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等非临床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到西医医疗机构从事诊疗工作,甚至有些毕业生还选择到国际市场发展中药和中医诊疗服务。

总之,中医学专业并不是一门狭窄的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

不过,由于中医学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因此,毕业后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水平。

如果你热爱中医学专业,想从事临床工作,又具有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愿和能力,那么这门专业是值得选择的。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目录前言 (4)1 适用专业范围 (7)1.1 专业类代码 (7)1.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7)2学制与学位 (7)2.1 学制 (7)2.2 授予学位 (7)3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1培养目标 (7)3.2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9)3.3知识目标 (10)3.4能力目标 (12)4办学标准 (14)4.1宗旨和目标 (14)4.2教育计划 (16)4.3学生成绩评价 (23)4.4师资队伍 (24)4.5教育资源 (27)4.6教育评价 (31)4.7学生发展 (33)4.8科学研究 (35)4.9管理和行政 (36)4.10改革与持续发展 (38)前言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所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学科;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学科体系。

建国以来,中药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药学类专业也从当初的一个专业逐步分化成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这些专业与蒙药学和藏药学一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

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中医学专业(5 3一体化)

中医学专业(5 3一体化)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取得前置学位医学学士者准予毕 业。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及各类综合考试、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 六级的合格分数线,取得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合格证书》,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 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四) 通过中医人文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 学生具备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 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 通过系统地临床实践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立足于突出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的培训,重在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辅以若干与临床相结合的理论学习,使学 生掌的中医药诊疗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 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临床医学硕土专业学位水平的高 层次复合型中医人才,毕业后能够达到中医住院医师水平,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事 业工作,并为从事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第一阶段:为本科学习阶段。修业年限为 5 年,允许延长至 7 年。此阶段须取得毕业证书及本 科学位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第二阶段:为研究生学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阶段。修业年限为 3 年,在规定的修业 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由 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意见,经培训单位审核同意同步延长相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限的,报 大学审核通过后方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不超过 2 年。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二00九年十月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1.十个一级指标中第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基本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

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A。

基本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未达到基本通过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前言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中药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8年,开设本科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已有81所。

近年来,各办学主体积极探索中药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已经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中药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药高等教育的要求,规范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促进未来中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

因此,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药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药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药学专业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等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2012年12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临床能力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宗旨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育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学生成绩评定 (13)四、学生 (16)五、教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教育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教育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科学研究 (24)九、管理和行政 (25)十、改革与发展 (26)前言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改革对中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教指委”)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开始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以下简称《标准》)。

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他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量保证指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制订。

制订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办学特色。

本《标准》适用于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结论发布等。

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以及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等民族医学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或制订相应的教育标准。

本《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0项)和办学标准(10个领域)二个部分。

在办学标准中,分为保证标准(43项)和发展标准(23项)二个层次。

保证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保证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该”或“能够”词语表示。

本《标准》尊重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鼓励办出专业特色。

本《标准》以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

本《标准》应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国家和中医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注】本标准中“注释”与“正文”同等效力。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一)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二)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

尊重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四)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

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六)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七)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八)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九)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目标(一)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二)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三)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四)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五)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六)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七)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八)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九)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十)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三、临床能力目标(一)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三)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五)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六)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七)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八)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九)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十)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一、宗旨和目标(一)宗旨和目标。

保证标准:1.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明确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发展规划等,并使本专业主要利益方周知。

2. 中医学专业的宗旨和目标必须根据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更新并有效实施。

[注释]主要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及专业负责人、教职人员、学生、相关职能部门。

(二)宗旨和目标的确定。

保证标准: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必须经主要利益方研究后由学校教学(学术)指导委员会确定。

发展标准:中医学专业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能够以广泛利益方的意见为基础。

[注释]广泛利益方包括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教育及卫生机构、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等。

(三)学术自治。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专业的院系必须能够根据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自主分配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具有明确的政策保证教职人员充分参与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的制订与决策,围绕教学需要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四)学科交叉。

保证标准:中医学专业必须得到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

发展标准: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应该制订专门的政策促进其他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与渗透。

2. 开设中医学专业院系能够积极与其他机构交流,促进学科合作并取得成果。

[注释]学术支持包括选修课程共享平台、跨学科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五)教育结果。

保证标准: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

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二、教育计划(一)课程计划。

保证标准:1.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制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计划,并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修订与调整。

2.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制订的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目标。

3.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

4. 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安排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