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汇编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e2ba0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70.png)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嚯嚯”,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1)形容秋天的词语:可以说“的秋天”,至少写5个。
(2)找出一个排比句。
(3)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4)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2. 读《滁州西涧》,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没有出现在诗句中的景物是()A.幽草B.船夫C.黄鹂D.舟[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黄鹂/深树鸣B.上有/黄鹂/深树鸣C.上/有黄鹂/深树鸣3. 阅读与感悟。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 )、( )、( )和( ),动态的景物有( )和( )。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3.《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8339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1.png)
D.绝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王之涣的诗?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8.下列哪个字用来形容心情悲伤?
A.哀
B.伤
C.悲
D.痛
9.下列诗句中,描述秋天景色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枯藤老树昏鸦
4.《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离离”是形容草地的样子。()
5.《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流”是形容瀑布的声音。()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登鹳雀楼》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2.《静夜思》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3.《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作者是______。
-考点: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理解诗人通过形象描写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从抽象的诗句中想象出具体的意象。
##三、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考点:学生需要分析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四、诗词的文化背景
-考点:学生需要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
2.《静夜思》一诗的主题是思乡,诗人通过对静夜中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意境宁静,以月光作为情感的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3.《望庐山瀑布》一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意境雄伟,以瀑布的壮观形象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赞叹。
4.《春晓》一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清新,以春天的生机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年级语文测题古诗欣赏
![三年级语文测题古诗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90877e3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2.png)
三年级语文测题古诗欣赏古诗欣赏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
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测题古诗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之美。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根据诗意填空。
床前____________光,疑是地上____________。
举头望____________,低头思____________。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完成诗句。
白日依__________尽,黄河入__________流。
欲穷__________目,更上__________层楼。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目: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春眠不觉________,处处闻__________。
夜来__________声,花落知__________。
4.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题目:判断正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一颗子。
()四海有闲田,农夫不饿死。
5. 古诗填空。
山中何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悦君兮____________,君念吾兮____________。
6.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目:选择正确的句子填空。
风急天高猿啸________,渚清沙白________飞回。
无边落木________下,不尽长江__________来。
7.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题目:判断正误。
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
![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5f370f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首先,这篇文章是关于三年级语文诗词欣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的。
为了准确满足题目,我们将采用练习题和答案解析的形式来呈现文章。
每道题目后面都会有相应的解析供读者参考。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流畅。
以下是文章的正文:练习题一:《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请根据诗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练习题二:下面是一首幼儿园常学的诗歌,请填写相应的诗句,补全这首诗。
春天来了,花开满园。
小鸟在唱歌,_____在笑脸。
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太阳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欢乐的春天。
练习题三:下面是一首古诗,请根据诗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进步和超越。
练习题四:请补全下面这首现代诗的题目:_____——诗人:海子是谁赤裸着上山,插上红旗?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我的祖国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和为国家努力奋斗的精神。
练习题五:请补全下面这首古诗的题目:______——诗人:杜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题1:请填写划线词的对应诗句。
答案解析:秋思问题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三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培养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诗词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528839d763231126fdb117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专项训练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的前两句选用哪些景物描画春天的美景?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巧妙,谈谈你的理解。
(2分)惠崇春江晚景苏轼①竹外桃花三两枝,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句主要咏画面景物,第句则写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
2. 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A.《赋得古原草离别》B.《登鹳雀楼》C.《静夜思》2.“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夕【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及练习试题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及练习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6903710c22590103029d19.png)
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 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古诗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
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
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专项总复习 古诗词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专项总复习 古诗词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bba22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8.png)
三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古诗词题一1. ,一吟双泪流。
2.大漠沙如雪,。
3. ,花落万枝空。
4.敕勒川,阴山下,。
5.鹅,鹅,鹅,。
6. ,能开二月花。
7. ,疑是地上霜。
8.今春看又过,?9.泥融飞燕子,。
10. ,万径人踪灭。
11.向晚意不适,。
12. ,大雪满弓刀。
13.锄禾日当午,。
14. ,秋收万颗子。
15.生当作人杰,。
16. ,明月来相照。
17.逐舞飘轻袖,。
18. ,非是藉秋风。
19.昔时人已没,。
20. ,山山黄叶飞。
21.念天地之悠悠,。
22.游人五陵去,。
23.红豆生南国,?24. ,杳杳钟声晚。
25. ,能饮一杯无。
26. ,快走踏清秋。
27.种花满西园,。
28.野旷天低树,。
29. ,柳绿更带朝烟。
30. ,天寒白屋贫。
31.江流石不转,。
32.近乡情更怯,。
33. ,万里念将归。
34. ,归来泪满襟。
35.遥知不是雪,。
36.怀君属秋夜,。
答案1.两句三年得2.燕山月似钩3.花开满树红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5.曲项向天歌6.解落三秋叶7.床前明月光8.何日是归年9.沙暖睡鸳鸯10.千山鸟飞绝11.驱车登古原12.欲将轻骑逐13.汗滴禾下土14.春种一粒粟15.死亦为鬼雄16.深林人不知17.传歌共绕梁18.居高声自远19.今日水犹寒20.况属高风晚21.独怆然而涕下22.宝剑值千金23.春来发几枝24.苍苍竹林寺25.晚来天欲雪26.何当金络脑27.花发青楼道28.江清月近人29.桃红复含宿雨30.日暮苍山远31.遗恨失吞吴32.不敢问来人33.长江悲已滞34.昨日入城市35.为有暗香来36.散步咏凉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4b7a83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0.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诗歌鉴赏 (共24题;共244分)1. (25分) (2021五上·期中) 古诗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③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②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③青春:指春天。
(1)这首诗的诗眼是“”字,“”“”“”等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听到的消息之后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思想。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流泪的原因是诗人想起了往日备尝艰苦,想回家乡而不能的辛酸。
②诗歌尾联写出了诗人想象中的还乡路线,充分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平定叛乱而喜不自禁的内心。
③杜甫的这首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是因为诗人写这首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写得很快。
2. (8分)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3)这首诗写的是。
(4)这首诗告诉我们()A .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 .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复杂的事物,要多方面观察,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
3. (8分)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和,描写的是(季节)乡村的景色。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2)解释词语:白满川:。
小学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1dd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小学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古诗鉴赏作为文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组小学生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填空题1.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_____白发,_____红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沧桑之感。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白日依山尽"这一描写手法,表达了什么情绪?答案:豁达乐观的情绪。
3. 以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古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的是:答案:《钱塘湖春行》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开头句,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怀念舍弟的何种情感?答案:思乡之情。
5. 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描写了哪一座山?答案:泰山。
二、简答题1. 简要解释“押韵”和“叠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押韵是指诗歌中相邻的两句或多句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近,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和“流”。
叠词是指用相同的词重复出现,以表达加强语气或描绘事物特征,如“叮叮当当”、“哗哗”等。
2. 简单解释“诗经”的内容和意义。
答:《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305篇古代诗歌,主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记录了先民们的生活、婚姻、祭祀等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学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的重要资料。
3. 简要介绍唐代的古诗鉴赏。
答: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盛产了大量优秀的古诗。
唐代的古诗以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抒发情感为主题,兼具写实性和抒情性,艺术性极高。
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深受后世人推崇,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三、鉴赏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e0f097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8.png)
语文三年级下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诗歌鉴赏 (共20题;共244分)1. (25分)古诗欣赏: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1)枯藤老树,流水人家,古道。
夕阳西下,在天涯。
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
(2)《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秋思”是。
此曲被后人称为“”。
(3)你认为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A . 枯藤老树昏鸦B . 小桥流水人家C . 古道西风瘦马D . 断肠人在天涯(4)你积累了多少思乡的诗呢?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君自故乡来,。
来日绮窗前,?——王维《杂诗》②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贺知章《回乡偶书》2. (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 .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 .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8分)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村居________莺飞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894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7.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1.古诗阅读。
日日晴,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请在上面的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却”的意思是:。
(3)这首诗的前两句,让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2.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答题。
惠崇春江晚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代诗人苏轼所写,请你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阅读回答各小题。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1)在原文中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山寺桃花始.盛开:②长恨春归无觅.处:(3)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这两个词语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
(4)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到大林寺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4.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人在这天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4)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
(5)这首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本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用“/”划分这首诗的节奏。
(3)解释词语。
①春潮:②野渡:(4)读诗句,写诗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6.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迟日:丽:(3)给全诗划分节奏。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季节的景物,描写的景物有:。
7.课内阅读。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写的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A.端午节B.春节C.中秋节D.元宵节(2)诗中没有写到的是哪一项?A.燃放鞭炮B.饮屠苏酒C.换桃符D.踏春(3)诵读这首诗时应读出怎样的语气?A.欢快B.紧张C.悲伤D.平淡(4)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呢?请试着写出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复习卷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复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173d91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a.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复习
卷
第一部分:古诗赏析
1. 《静夜思》
- 作者:李白
-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简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出诗人
孤独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进步
和超越的精神。
3. 《将进酒》
- 作者:李白
- 内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简析:这首诗以雄浑激昂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第二部分:复题
1. 请写出《登鹳雀楼》的作者。
2. 请将《静夜思》的内容简要总结一下。
3. 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将进酒》的意境。
参考答案:
1. 王之涣
2. 描述夜晚明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雄浑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
表达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
该文档内容总结了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赏析内容,并提供了相关的复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三年级古诗欣赏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古诗欣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9cf5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8.png)
三年级古诗欣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A. 《静夜思》B. 《望岳》C. 《江雪》D. 《春望》答案:A2.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3. “春眠不觉晓”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孟浩然C. 王之涣D. 杜甫答案:B二、填空题4. “举头望明月,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低头思故乡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______。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更上一层楼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填入诗人的名字:______。
答案:王维三、简答题7. 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静夜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
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8. 《登鹳雀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王之涣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怀。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不断攀登,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四、古诗文默写9. 请默写孟浩然的《春晓》。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1f4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8.png)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选择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春天的赞美B. 对国破家亡的哀痛C. 对自然的欣赏D. 对战争的厌恶(答案:B)三、判断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突破视野限制,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志向。
)五、赏析题1. 阅读以下古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景象,山中无鸟,路上无人,只有一位老翁在江上独自垂钓。
)(2)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自享受宁静与孤独的心境。
)六、创作题1. 根据你对《春夜喜雨》的理解,创作一首描写春雨的现代诗。
(答案:[学生创作的答案])七、连线题1. 将下列诗人与他们的作品进行连线。
A. 孟浩然 a. 《望岳》B. 杜甫 b. 《春夜喜雨》C. 王维 c. 《过故人庄》D. 李白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A-c, B-a, C-b, D-d)。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及练习试题汇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解读及练习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66903710c22590103029d19.png)
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
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 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古诗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
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
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46eb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4.png)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鉴赏题
1. 请欣赏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
香雪海
清无尘,白无瑕,悠悠秋雁过。
斜阳别后人寂寞,江南柳枝上。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诗中的“香雪海”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3)诗人通过描绘什么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请欣赏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中的哪个词描绘了酒的美好?
(2)诗中的“琵琶”象征着什么?
(3)诗人通过表达对征战英雄的赞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解析
1. (1)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
(2)诗中的“香雪海”指的是柳树。
(3)诗人通过描绘柳树上的秋雁飞过,表达了对别离后的寂寞情感。
2. (1)诗中的“夜光杯”描绘了酒的美好。
(2)诗中的“琵琶”象征着歌舞和欢乐。
(3)诗人通过表达对征战英雄的赞美,想要告诉我们英雄事迹永垂不朽。
通过以上的诗词鉴赏练习题,可以帮助三年级的学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从诗句中提取信息,理解诗人的意图,并通过判断问题的答案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
希望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题后,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536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1.png)
17.对比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
《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6.本题考查对古诗作者及朝代的识记。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17.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写作手法的理解。
古诗中的前两句,把平地上百花凋零的景象跟高山古寺中桃花刚盛开时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对桃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D.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3.“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的意思是( )
A.欲望B.喜欢C.将要D.需要
24.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的( )之情
A.喜悦B.兴奋C.伤感D.愤怒
诗歌鉴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5.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
【分析】
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的意思,平时要多背诵和理解一些常见的诗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同学们做题时会游刃有余。
2.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清明》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诗人借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不答的情景。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dd5a3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a.png)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此刻的娱乐企业),负责收集民歌,曲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因此由乐府收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有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 ________________(2)汉乐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经过对莲和鱼的描绘,表现了 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六、《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对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善于写绝句。
此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经过对于柳树的描绘,赞叹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活力。
3、有关考题(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 _________,丝绦 ________(2)本诗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 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裕美感。
又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神仙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有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 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 的“疑”都是()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和()(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见解,诗人把月亮比作()和(),十分天真而可爱,语言朴素,比喻风趣。
(3)诗中()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八、《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关考题(1)这首诗中间的名句()劝告人们要()。
(2)诗的开头描绘了骄阳当头()的辛苦,提示人们(),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着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感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3)请谈谈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ae7d4d65ce0508773213d4.png)
三年级语文诗词鉴赏试题1.课外阅读。
回乡偶书①(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少(shǎo shào) 相(xiānɡ xiànɡ)(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 )——(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hào xiānɡ (2)少——老离——回(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解析】略2.思维飞跃阅读大舞台于是——我有了鼓起的肌肉,深沉的呼吸。
还有着坚毅的目光和无穷无尽的精力!(1)这首诗歌在写作的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样的诗歌呈阶梯状,叫().(2)破折号在这段话中起______作用。
(3)仿写词语。
无穷无尽无()无()无()无()【答案】(1)阶梯式诗歌(2)解释说明(3)无边无际无法无天【解析】略3.思维飞跃阅读大舞台沙滩上,吧嗒,吧嗒……吧嗒,吧嗒,吧嗒……这是沙滩在和脚板说话,它们的话儿说了多少,沙滩上就印下多少小脚丫。
沙滩是渔家孩子的乐园,小伙伴在这儿嬉戏、玩耍,渴了,用清甜的湖水当茶,累了,有细沙堆成的“沙发”。
拾几枚色彩新奇的贝克,网几碗滩头浮游的鱼虾,留一滩密密麻麻的小脚印,带一个快乐的梦儿回家。
吧嗒,吧嗒,吧嗒……这是沙滩在和脚板说话,浪花对它们说:“小脚丫,长大,快快长大!”(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
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相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丝绦________
(2)本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______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
又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相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和()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和(),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3)诗中()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八、《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关考题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告诫人们要()。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的辛苦,提醒人们(),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九、《悯农》其二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相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加深刻,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句写春种,第()句写秋收。
春华秋实概括了()生产粮食的()。
“一粒粟”和“万颗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农民劳动()。
十、《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王之涣字季凌。
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2、重点词语解释:
(1)鹳雀楼: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傍着尽:消失穷:达到极点更:再。
3、相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
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
十三、《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诗,是()送别()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
“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关考题。
(1)读音。
好()雨,潜()入夜,花重()锦官城(2)这首诗是描写春夜()的,诗人按照()雨,()雨,()雨的思路,赞美了()的及时。
(3)“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