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折射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学薄膜

高折射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学薄膜

高折射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学薄膜

随着光学器件在日常生活领域越发广泛地应用,对其新功能的需求也加大。由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和有机高分子基体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轻易地获得高的折光指数。本项目将高折射率的无机纳米粒子炭黑、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添加到各种聚合物基体中,获得高折射率光学薄膜,且通过对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设计,使得无机粒子少量填充即可获得高折射率光学薄膜。可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光学黏合剂或密封胶材料,高级光学应用中的减反射涂层,浸润蚀刻光阻剂,和微透镜组件中的电荷耦合式装置以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具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项。

高分子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 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 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 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 均分子量。, N i: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 平均分子量。, W i: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实验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葡萄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浓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标准玻璃块一块,折射率液(溴代萘)一瓶,待测液(自来水,酒精,糖溶液)、滴管、脱脂棉及擦镜纸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自然光或白炽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

高分子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高分子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单体单元: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聚合度: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聚合物分子量: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塑料: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橡胶: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纤维: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热固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杂链聚合物: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聚合物: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孙,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无机高分子: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 活性种: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裂: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异裂: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自由基聚合: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离子聚合: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阳离子聚合: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阴离子聚合: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

折射率的测量与运用 1、周凯宁,肖宁,陈棋,钟杰,李登峰《3种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的对比》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30卷第4期,第22--26页,2011年4月 摘要: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并找一种更加简捷的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对垂直底边入射法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的最小偏向角法和全反射法进行了比较。垂直底边入射法让入射光线垂直于三棱镜顶角的临边入射,通过测量出射角度间接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比较了3种方法操作的简繁程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底边入射法的操作较之传统方法更加简便,数据和最小偏向角法的结果符合很好,数据准确性次于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全反射法的不确定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测量方法。采用垂直底边入射法可以有效地达到简化测量三棱镜折射率的目的。 2、黄凌雄,赵丹,张戈,王国富,黄呈辉,魏勇,位民《Er :SGB 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人工晶体学报,第35卷第3期,第442--448页,2006年6月 摘要:根据Er :sbGd(BO ,),(Er :sGB)的透过率曲线粗略估计了该晶体的折射率,再利用白准直法,精确测量了30—170℃范围内,O .4880m μ、O .6328m μ、1.0640m μ、1.338m μ等波长下Er :sG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umeier 方程并计算了1319m μ下Er :sG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与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不大于2×410-,处在测量误差的范围内,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杨爱玲,张金亮,唐明明,孙步龙《LFI 法测量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光子学报,第38卷第3期,第703--704页,2007年 摘要:LFl 方法曾被用来测量大直径光纤的折射率.用一半盛油一半为空气的毛细管代替光纤,并用聚焦的条形光束照射毛细管,空气与油的干涉奈纹同时产生.根据空气的条纹可以确定参数6,根据一组已知折射率的标准样品可确定另一参数f ,同时可以建立标准液体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与折射率的标准曲线.对于未知折射率的样品,一旦测量出其最外条纹的偏折角,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读出其折射率.实测了一组半透明油的折射率,其结果与阿贝折射仪测量结果接近. 4、廖焕霖,罗淑云,王凌霄,彭吉虎,吴伯瑜,沈嘉,高悦广,宋琼《LiNbo 。电光调制器行波电极微波等效折射率的测量》电子与信息学报,第25卷第2期,第284--288页,2003年2月 摘要:LINb03电光调制器器的设计中,行波电射的微波等效折射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该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微波探针架及探针,采用差值的方法,在微波同络分析仪上对样品CPW 电极的微波等效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给出了修正因子,研究了微波等效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色散现象,并对这种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 5、黄凌雄,赵玉伟,张戈+,龚兴红,黄呈辉,魏勇,位民《LYB 晶体主轴折射率测量与评价》光子学报,第37卷第1期,第185--187页,2008年1月 摘要:采用自准直法测量了在30℃~170℃范围内,0.473m μ、0.6328m μ、1.0640m μ、1.338m μ等波长下LYB 晶体的主轴折射率,得到Sellmeier 方程并

实验二 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二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材料的温度、湿度、浓度等基本物理量有一定的关系,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通过测量折射率来获得材料的相关信息.本实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用光的折射法测固体折射率. ·实验目的 1.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2.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3.用像的视高法测固体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阿贝折射仪,移测显微 镜,钠灯,玻璃砖,水、 酒精等待测液体.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 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 器,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1 8 15 1反光镜;6阿米西棱镜手轮(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10棱镜锁紧手柄;11棱镜组;13温度计座;14底座;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转动棱镜);16校正螺钉;18圆盘组;19小反光镜;20读数镜筒;21望远镜筒 14 6 7 18 19 20 21 10 11 图2-1(a)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16 13

1.阿贝折射仪的外部结构 实验用阿贝折射仪的型号有两种: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a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b ). 2.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 WZS-1型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望远系统与读数系统如图2-2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经反射镜1反射进入照明棱镜2及折射棱镜3,待测液体放置在棱镜 2与3之间,经阿米西消色差棱镜组4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待测物质所产生的色散,通过物 ) (a 386 4 5 2 1 7) (b ' 8' 710 119 141312 图2-2 阿贝折射仪光学结构示意图 1反光镜;2棱镜座连接转轴;3遮光板;4恒温器接头;5进光棱镜座;6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9盖板; 10棱镜锁紧手轮; 11折射标棱镜座; 12照明刻度盘聚光镜; 13温度计座; 14底座; 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16校正螺钉; 17壳体; 16 7 2 17 15 6 14 4 10 11 8 12 9 5 1 13 3 图2-1(b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最根本的区别 是否含碳元素是有机物与无机物最根本的区别 只有少数化合物例外 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无机物】 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 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无机物大致可分为 氧化物、酸、碱、盐等。 【有机物】 定义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 说明 1.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目前人类已知的有机物达900多万种 数量远 远超过无机物。 2.早先 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 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 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 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 如 尿素、醋酸、脂肪等等 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 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 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3.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 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 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4.有机物种类繁多 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 又分为烷、烯、炔、芳香烃和醇、醛、羧酸、酯等等。根据有机 物分子的碳架结构 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 5.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 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无机物与有机物在性质及反应上的差别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不同的有机物 有其特殊的性质。例如 乙醇、乙酸、乙醛、丙酮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四氯 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等有机物不但不能燃烧 反而可以用来灭火 乙酸及其金 属盐能在水溶液中电离 三氯乙酸是一种强酸 有些反应 如烷烃的热裂解和 三硝基甲苯的爆炸都是瞬间完成的 等等。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

常用晶体及光学玻璃折射率表

常用晶体及光学玻璃折射率表 注:no、ne分别是晶体双折射现象中的“寻常光”的折射率和“非常光”的折射率。资料来源:华东师大《光学教程》 一般情况下,基础玻璃的折射率为1.5—1.7,而斜锆石的折射率为2.2,锆英石的折 射率为1.94;SnO2可以降低釉熔体的表面张力,且具有较高地折射率(2.09) CR-39即折射率1.499单体 有机高分子化学 日开发出新型热固性树脂 -------------------------------------------------------------------------- ------ 2019-7-28 9:04:29 来源:中国化工网 日前,日本Nitto Denko Corp公司开发出一种折射系数为1.7的芳香族热固性树脂,高于折射率1.56的环氧树脂,且这种树脂的耐热性也比环氧树脂高30%。 该公司称,折射系数的提高是由于在其中添加了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及其它金属氧化 物的纳米级粒子。据介绍,这种树脂主要用途在电器领域,包括用于涂料中可提高白色发 光二极管(LEDs)的发光率和吸光率,液晶显示器(LCDs)和其它显示器的防反射膜,以及在 电荷耦合器件(CCDs)中作为微透镜使其能接受大量光等。 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颜料的平均折射率分别为2.71和2.57,用2.71来计算, 氧化锌颜料的相对密度为5.45 ~ 5.65,吸油度量为10 ~ 25 g/100 g,折射率为 2.03 ~ 2.08。 商业上98%颜料级硫化锌的相对密度为4.0 ~ 4.1,折射率为2.37 三氧化锑颜料的折射率约为2.0, 名称折射率透光范围蒸发温度(℃) 蒸发源应用 三氧化二铝 1.62/550n 200~5000 2000-2200 电子枪增透膜多层膜氟化铈氧化铈 冰晶石氧化铪 1.63/500nm 300~5000 1429 钼,钽,电子枪增透膜、多层膜 2.35/500nm 400~16000 1950 电子枪增透膜 1.33/500nm 250~14000 1000 钼,钽,电子枪增透膜 1.95/500nm 230~7000 2500 电子枪紫外-近红外多层膜

光学设计实验(二)_折射率测定实验

现代光学设计实验(二) 物质折射率测定实验 光学作为一门本科光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在诸多具体应用中,也多是仅提出一种方法,具体的应用过程都要进行光电信号的有机结合。本实验的目的即是结合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实现光电的有机结合。 1. 设计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实验技术科,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波动光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相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实用的物质折射率测定方案,设计必要的光学系统和硬件电路,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物理信号与硬件电路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物质折射率的准确测量。 2. 物质折射率测定原理 2.1 双缝干涉原理 如图1所示,由光源S 发出的光的波阵面同时到达1S 和2S 。通过1S 和2S 的光将发生衍射现象而叠加在一起。由于1S 和2S 是由S 发出的同一波阵面的两部分,所以这种产生光的干涉的方法叫做分波阵面法。 图1 双缝干涉原理 考虑屏上任意一点P ,从1S 和2S 到P 的距离分别为1r 和2r 。由于在图示装置中,从S 到1S 和2S 等远,所以1S 和2S 是两个同相波源。因此在P 处的强度就仅由从1S 和 2S 到P S

点的波程差决定。有图可知,这一波程差为 θ δsin 12d r r ≈-= 式中θ是P 点的角位置,即1S 2 S 的中垂线MO 与MP 之间的夹角。通常θ很小。所 以有: D x d θd θ d r r δ =≈≈-=tan sin 12 产生明纹的条件为: λδk ±= k=0,1,2… 其在屏上的位置为: λ d D k x k ±=± k=0,1,2… 产生暗条纹的条件为: 2 ) 1 2(λ δ+±=k k=0,1,2… 其在屏上的位置为: λ d D k x k 2) 1 2( )12(+±=+± k=0,1,2… 2.2 实用折射率检测系统 当我们在双缝干涉中将一折射率n 厚度为h 的物体放在S1前面时就引入了额外光程差δ?,表现为条纹在屏上发生了位移x ?。只要知道物体的厚度h ,以及条纹的移动距离变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折射率n 。然而实际测量时,当把待测物体至于S1前时,条纹移动会出现跳变,因此实际上很难得知条纹到底移动了多少距离,而且距离的测量会引入较大误差,测得的折射率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引入如图2所示的检测系统: 在S1前放置待测物体W1,其折射率为n1未知,厚度h1。S2前放置一互补楔形物体W2,折射率n2,总体厚度为h2,楔形物W2由机械系统驱动,可以自由滑动,动态改变厚度h2的值。通过调节W2可以使中央0级亮纹始终位于两孔的中垂线上。由两物体光程差的互补可知: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有机物的特点: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石灰等。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物来研究。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有机物不都是高分子的比如常见的甲烷苯乙烯就不是无机物不是都是低分子的,比如分子筛,某些陶瓷就不是,他们都是硅酸盐缩合形成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环烷烃 环烃 芳香烃 卤代烃 羟基化合物(醇、酚)有机物烃的衍生物醚 羰化合物(醛、酮) 羧酸 酯 单糖 糖类二糖 多糖 蛋白质

透明材料折射率测量

实验名称:透明材料折射率测量 仪器与用具:2WAJ型阿贝折射仪、蒸馏水、脱酯棉、无水乙醇、葡萄糖溶液、滴管、螺丝刀等 实验目的: 1、理解全反射原理及其应用,学会使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折射率; 2、测量无水乙醇的折射率; 3、测量葡萄糖溶液的浓度。 注意:实验报告要书写规范、完整,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者基本信息、实验仪器与用具、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与分析、思考题、注意事项等。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重要光学常数。本实验应用阿贝折射仪采用建立在全反射原理基础上的掠入射法(全反射法)测量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测量透明材料折射率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偏向角法和全反射法,前者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虽然测量准确度较低(大约ΔnD=3×10-4),被测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nD大约为1.3~1.7),但是全反射法具有操作方便迅速,环境条件要求低,不需要单色光源等优点。 阿贝折射仪就是利用全反射法制成的,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折射率及平均色散的仪器,它还能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油脂、制药、制漆、制糖和日用化学工业、地质勘察等有关工矿、学校及科研单位不可缺少的常用设备之一。 通过本实验,学会阿贝折射仪的调整和使用方法;掌握用掠入射法测定物质的折射率;测量酒精的折射率和葡萄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原理】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量物质的折射率的方法是建立在全反射原理基础上的掠入射法。 (认真阅读实验讲义P216~220内容,弄清实验原理和内容) 在阿贝折射仪中,实际上是用转动棱镜的方法去改变i,以适应不同折射率n1值的测量。而读数望远镜中的标尺(分度盘),则已按(5.1.5)式将出射角i换算成折射率值标出,故现场中的读数即为被测物质的折射率。阿贝折射仪的设计特别考虑了糖溶液的浓度与其折射率的对应关系,将其浓度值在刻度盘上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方便地直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了解实验仪器、材料及其用途 2WAJ型号的阿贝折射仪、脱脂棉、蒸馏水、无水乙醇、葡萄糖溶夜、滴管 2.了解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移动阿贝折射仪,确需移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振动,防止倾倒,切忌在实验台面上硬拖硬拉! (2)调整阿贝折射仪的各可调整部分时,要用力适中,细心慢调,不能蛮力调整。 (3)各试剂瓶子与滴管一一对应,不能混用。 (4)对号入座,各组仪器、用品不可混用。 (5)本实验采用老师讲解演示和同学练习同步进行的方式,一定要注意精力集中,提高效率。 3.学习阿贝折射仪的使用 依次学习练习目镜(调焦)、反光板(反光孔)、进光孔、进光棱镜、折射棱镜、棱镜锁定手轮、棱镜转动手轮、阿米西

高分子_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03-03。 作者简介:严满清,女,25岁,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塑料改性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严满清 王平华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30009) 摘要:详细概述了采用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制备高分子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粒子表面处理方法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表面处理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涉及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及表征等[1]。由于纳米科学与技术而制得的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质如光吸收性、高混合性、压缩性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因此,纳米材料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材料。1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为至少一维尺寸在1~100nm 区域的 结构,它包括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薄膜、纳米块状和纳米晶等。纳米粒子,又称超微粒子(ultrafine powders ,简称U FP ),统指1~100nm 的细微颗粒(结晶的或非结晶的)。纳米粒子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又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1~100nm )时,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使其显示出强烈的体积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纳米材料指的是纳米结构按一定方式堆积或一定基体中分散形成的宏观材料,包括纳米块状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机械合金法、液相化学合成法、超声波辐射法。从物质的类别来分,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和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能全面改善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而且能赋予其奇特的性能,为聚合物的增韧增强改性提供了新的途径[3]。 2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1984年Roy 和K ormarneni 等首次提出了纳米 复合材料的概念,纳米复合材料也就是纳米级尺寸 均匀分散于聚合物的复合体系。纳米复合材料从复合的维度来分,分为0-1、0-2、0-3、1-1、1-2等类型复合材料。 由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相与基体相之间的界面积很大,如果分散相和基体相的性质充分结合起来,将大大改进和提高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因为纳米无机粒子,不同于一般无机粒子,它对材料既增强又增韧。例如,在层状无机物中嵌入导电聚合物,可制得导电材料。另外,由于纳米复合材料达到分子水平相容,且相尺寸小于光波长,因而纳米复合材料透明性好。2.1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直接填充分散法是指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气相法、液相法和直接使用高能机械球磨直接粉碎的固相法等制得纳米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组分(单体或聚合物)通过适当方法制得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是制备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中最简单适用的一种方法。 直接填充分散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分为: (1) 纳米粒子分散在聚合物中,聚合物可以是溶液或熔体[4],也可以将纳米粒子直接同聚合物粉体用共混方法获得,共混前采取分散剂、偶联剂、表 现 代 塑 料 加 工 应 用 第14卷第5期 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2002年10月

有机和无机的区别

有机和无机的区别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有机物的特点: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无机物即无机化合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石灰等。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物来研究。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 简单地说,有机物就是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就是不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下列含碳的化合物,由于性质接近其它无机物,因此它们属于无机物: CO、CO2、H2CO3、碳酸盐(RCO3)、(CN)2、HCN、HCNO、氢氰酸盐(RCN)、氰酸盐(RCNO)、二硫化碳、碳化钙等等。 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有机物一般是可以通过燃烧的方法来判断的。不过虽然大多数无机物不能燃烧,但有一些无机物可以燃烧(如CO等)而也有一些有机物不能燃烧。 有机物与含碳无机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机物中的C是作为有机物中的骨架,连接有H、O、N等其它的元素。而含碳无机化合物中C不作为化合物的骨架。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构成是C,一般的有机物常含有C、H、O等三种元素,而很多有机物中也存在N、P等元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相对分子质量16,常温下为气体,易燃,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常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类别和品种

常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类别和品种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有哪些? Al(Ⅲ)、Fe(Ⅲ)、Si(Ⅳ)的羟基和氧基聚合物都会进一步结合为聚集体,在一定条件下 保持在水溶液中,其粒度大致在纳米级范围,以此发挥凝聚—絮凝作用会得到低投加量高效果的结果。若比较它们的反应聚合速度,由Al→Fe→Si是趋于强烈的,同时由羟基桥联转为氧基桥联的趋势也按此顺序。因此,铝聚合物的反应较缓和,形态较稳定,铁的水解聚合物则反应迅速,容易失去稳定而发生沉淀,硅聚合物则更趋于生成溶胶及凝胶颗粒。 IPF的优点反映在它比传统絮凝剂如硫酸铝、氯化铁的效能更优异,而比有机高分子 絮凝剂(OPF)价格低廉。现在它成功地应用在给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各种处理 流程,包括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深度处理中,逐渐成为主流絮凝剂。但是,在形态、聚合度及相应的凝聚—絮凝效果方面,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仍处于传统金属盐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之间的位置。其分子量和粒度大小以及絮凝架桥能力仍比有机絮凝剂差很多,而且还存在对进一步水解反应的不稳定性问题。IPF的这些弱点促进了各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和开发。 聚合氯化铝的特点有哪些? 聚合氯化铝(PAC),又称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Ln(OH)mCL3n-m。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著地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多带负电荷)的胶体电荷。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吸附能力强,形成的絮凝体较大,絮凝沉淀性能优于其他絮凝剂。 PAC聚合度较高,投加后快速搅拌,可以大大缩短絮凝体形成时间。PAC受水温影响较小,低水温时使用效果也很好。它对水的pH值降低较少,适用的pH范围宽(可在pH=5~ 9范围内使用),故可不投加碱剂。PAC的投加量少,产泥量也少,且使用、管理、操作都较方便,对设备、管道等腐蚀性也小。因此,PAC在水处理领域有逐步替代硫酸铝的趋势,其缺点是价格较高。 另外,从溶液化学的角度看,PAC是铝盐水解—聚合—沉淀反应过程的动力学中间产物,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一般液体PAC产品均应在半年内使用。添加某些无机盐(如CaCl2、MnCl2等)或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等)可提高PAC的稳定性,同时可增加凝聚能力。从生产工艺讲,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一种或几种不同的阴离子(如SO42-、PO43-等),利用增聚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分布,进而提高PAC 的稳定性和功效;如果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其它阳离子组分,如Fe3+,使Al3+和Fe3+交错水解聚合,可制得复合絮凝剂聚合铝铁。 三氧化二铝含量是聚合氯化铝有效成分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絮凝剂产品密度越大,三氧化二铝含量越高。一般来说,碱化度越高的聚合氯化铝吸附架桥能力越好,但因接近[Al(OH)3]n而易产生沉淀,因此稳定性也较差。

折射率测量

实验十一 折射率测量 折射率是物质的重要特性参数之一,使人们了解光学玻璃、光纤、光学晶体、液晶、薄膜等材料的光学性能。折射率也是矿物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光纤通信、工程塑料新物质和新介质判断依据。测量折射率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实验方法。 练习一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玻璃折射率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光计调节方法; 2.掌握三棱镜顶角,最小偏向角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 JJY 型分光计、低压钠灯、平面反射镜、等边三棱镜。 【实验原理】 一束平行的单色光,从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AB 面)入射,经折射后由另一光学面(AC 面)射出,如图5.11.1所示。入射光和AB 面法线的夹角i 称为入射角,出射光和AC 面法线的夹角i '称为出射角,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夹角δ称为偏向角。可以证明,当入射角i 等于出射角i '时,入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夹角δ最小,称为最小偏向角m in δ。 由图5.11.1可知)''()(r i r i -+-=δ,当 'i i =时,由折射定律有'r r =,得 )(2min r i -=δ (5.11.1) 又因 A A G r r r =-π-π=-π==+)(2' 所以 = r 2 A (5.11.2) 由式(5.11.1)和式(5.11.2)得 2 min δ+= A i 由折射定律有 ① ② 图5.11.1

2 sin 2sin sin sin min A A r i n δ+== (5.11.3) 由式(5.11.3)可知,只要测出最小偏向角min δ(顶角已知),就可以计算出棱镜玻璃对该波长的折射率。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正确调整分光计,使其满足实验要求(参阅§3.9) 2.测定玻璃三棱镜对钠光黄光的最小偏向角 如图 5.11.2所示,旋载物台,使一光学面AC 与平行光管入射方向基本上垂直。当一束钠黄单色光从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射向三棱镜AB 光学面,经过三棱镜AC 光学面折射出来,望远镜从毛面BC 底边出发,沿着逆时针旋转,会看到清晰的狭缝像,说明找到折射光路。此时转动小平台连同棱镜,观察狭缝像运动 状态,如果向右移动,偏向角δ变小。再转小平台狭缝像会走到一定位置转折,使δ偏大,此转折点即为该光谱线的最小偏向角位置,把望远镜对准这个转折点,记录下来,为m in T 、min 'T 。然后使望远镜对准入射光(平行光管位置),读取方位为0T 与0'T ,则最小偏向角 ]''[2 1 0min 0min min T T T T -+-=δ 3.计算棱镜折射率 光的颜色_______ 波长_______nm ]''[2 1 0min 0min min T T T T -+-=δ 图5.11.2 测最小偏向角示意图

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专项考试题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农药施用后,不会在农作物或农产品留有残余 C.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 D.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考点: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 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是无机物去分析; B、根据农药的危害进行分析; C、根据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分析; D、根据碳酸钾属于钾肥分析; 解答: 解:A: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是无机物;故错误; 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留有残余,故错误; C、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故正确; D、碳酸钾属于钾肥,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2.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 牛奶 B. 柠檬汁 C. 食醋 D. 矿泉水 【答案】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解答.解答: 解: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B、柠檬汁中含有柠檬,柠檬属于有机物; 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属于有机物; D、矿泉水中不含有有机物;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进行.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3.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 矿泉水 B. 果汁 C. 啤酒 D.

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定报告

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定 Summary :Refractive index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optical materials, which often needs to be measur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application of refractive index and reflection, total reflection law, through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angl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geometric optics method, such as the minimum deviation angle method, grazing incidence method, total reflection method and displacement method, etc. Another kind is the light passed the medium (or by a dielectric reflection) and the polarization state changes of the phase change of the transmitted light or reflected light) and refraction r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nciple to measure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physical optics method, such as cloth Brewster angle method, interferometry, ellipsometry etc.. 摘要: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需要测量它。测量折射率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折射率及反射、全反射定律,通过准确测量角度来求折射率的几何光学方法,如最小偏向角法、掠入射法、全反射法和位移法等。另一类是利用光通过介质(或由介质反射)后,透射光的相位变化(或反射光的偏振态变化)与折射率密切相关的原理来测定折射率的物理光学方法,如布儒斯特角法、干涉法、椭偏法等。 关键词:最小偏向角 偏振 全反射 分光计 干涉 布儒斯特角 引言:本实验要求综合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查阅有关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完成对各种待测样品的折射率测定,从而对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测量,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更全面的认识。加深对分光计、阿贝折射仪、迈克尔孙干涉仪等光学仪器使用方法的了解。 一、最小偏向角法 【实验原理】 由图1的三棱镜光路图,可以证明: 2 sin 2sin sin sin min 1 1 A A r i n +== δ 其中A 是三棱镜的顶角,δmin 是出射光在i 1=i 2时的最小偏向角。由上式可见,只要测得三棱镜的顶角A 和对钠黄光的最小偏向角δmin ,便可间接测出对该波长的光的折射率n 。 【实验步骤】 1. 调节分光计到使用状态,打开汞灯照明平行光管,找到折射光谱 2. 对准某条谱线,转动游标盘和望远镜跟踪此谱线,当其不再继续移动而反向移动时,记录游标盘读数θ1、θ2 3. 测定入射光方向,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使分划板十字竖线对准狭缝中央,读出此时两游标的读数θ1'、θ2',则最小偏向角δmin 为: ()()[] '2 1 22'11min θθθθδ-+-= 4. 重复测量,求平均值 图1 三棱镜中的光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