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
第四章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第四章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指的是由纳米颗粒嵌入到聚合物基质中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特殊的性质和高比表面积,与基质的相互作用使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这些特性使得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纳米颗粒的合成和复合材料的制备。
首先,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溶液法、溶胶-凝胶法、气相法和机械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
合成的纳米颗粒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粉末和纳米碳管等。
然后,将合成得到的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质进行混合,通过溶液浸渍法、熔融共混法、热交联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复合材料的制备。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能。
首先,由于纳米颗粒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
同时,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也有利于聚合物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其次,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
纳米颗粒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可以直接作用于复合材料,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也可以对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进行调控,进一步扩展了材料的应用范围。
此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增强效应。
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对气体、水汽、有机物和防火等有害物质的阻隔能力。
同时,纳米颗粒与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断裂韧性,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可以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器件、传感器、光学器件、耐热性材料、阻隔材料和增强材料等领域。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聚合物刷的研究

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聚合物刷的研究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聚合物刷的研究摘要: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广泛应用于纳米科技领域,并展示出了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本研究通过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及其聚合物刷,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反应物配比,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形态和组成的纳米粒子,并且可以在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不同的有机高分子。
这些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刷在纳米科技、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物刷、性能1. 引言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控制成为制备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关键,而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
2. 实验方法本研究以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乙烯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
通过调控反应时间、温度和引发剂浓度等重要因素,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和形态的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
3. 结果与讨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得到了不同形态和尺寸的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
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纳米粒子的尺寸逐渐增大。
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可以观察到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内部结构。
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调控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条件,可以在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不同的有机高分子。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较薄的聚合物刷,聚合物刷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和耐热性。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关于纳米材料的表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新型管状病毒处于纳米尺度的范围内2.复合材料的英文名称()参考答案:Composite3.纳米材料能够实现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既增强又增韧的原因是?()参考答案:高分子基体中的无机纳米粒子作为高分子链的交联点,增加了填料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纳米微粒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改善纳米材料与基体材料的应力传递,使材料受冲击时产生更多的微裂纹,从而吸收更多的冲击能;如果纳米微粒用量过多或填料粒径变大,复合材料应力集中较为明显,微裂纹易发展成宏观开裂,反而造成复合材料性能下降;无机纳米粒子具有微裂纹阻断效应,通过能量的吸收与辐射,使基体树脂裂纹扩展受阻和钝化,最终终止裂纹,不至于发展成为破坏性开裂;纳米材料的粒径对增强增韧性能有直接的贡献;无机纳米粒子进入高分子基体缺陷内,改变了基体的应力集中现象,引发粒子周围基体屈服变形(包括脱粘、空化、银纹化、剪切带作用),吸收一定的变形功实现增韧4.实现杀菌功能可以选用()纳米Ag5.要实现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应该选择()参考答案:纳米Fe3O46.提高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途径有()参考答案:提高与基体作用力;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让纳米材料分散均匀;纳米材料粒径要小7.以下是nanomaterial的为:()参考答案:MMT;CNT;rGO;石墨;GO;氧化石墨烯8.关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Rainforced phase is nanomaterial;Continuous phase is polymermatrix;It can be made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9.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能有:()既增强又增韧;阻隔性;阻燃性;新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超疏水性10.关于团聚,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指的是纳米材料的聚集;产生团聚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效应;对纳米材料进行适当的改性,可以降低团聚11.关于聚集态结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指的是纳米材料在使用前后所处的状态参数;二级结构包含分散状态;两种结构都包含纳米材料的粒径;二级结构包含分散程度12.关于原位聚合,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原位填充聚合就是原位聚合的一种;单体中含有纳米材料再实施的聚合13.传统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都可以既增强又增韧()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防止纳米SiO2的团聚所使用的化学试剂是()硅烷偶联剂2.rGO的是哪种纳米材料的英文简写()参考答案:还原氧化石墨烯3.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参考答案: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4.哪种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实现负载的功能,比如载药()参考答案:中空结构纳米材料5.纳米材料易于团聚的原因主要是纳米材料的哪种性质造成的()参考答案:表面效应6.纳米材料的三种分类方式包括()参考答案:按照属性分类;按照结构分类;按照维度分类7.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包括?()参考答案:超疏水性质;润滑性质;光学性质;储氢性质;热学性质8.SiO2@TiO2表示以()为核,()为壳。
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纳米科技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
其中,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已经成为纳米粒子应用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重点讨论其在增强材料、导电材料和抗菌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1. 增强材料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和热稳定性。
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居里温度时,其表面积较大,能够增加材料与纳米粒子的界面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此外,纳米粒子还能够填充材料中的孔隙,增加材料的致密性和硬度。
2. 导电材料纳米粒子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导电材料中。
通过在高分子基质中引入导电纳米粒子,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
例如,纳米粒子可以增加高分子材料的电导率,提高其载流子浓度,使其成为优秀的导电材料。
此外,纳米粒子还能增加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电流的传导能力。
3. 抗菌材料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还可以赋予材料抗菌性能。
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生物活性,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真菌。
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出抗菌材料,应用于医疗、食品包装等领域,起到抗菌、保鲜的作用。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性质,阻碍微生物附着和生长,进一步增强抗菌效果。
4. 其他应用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应用领域,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还有许多其他应用。
例如,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制备出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光学性能,制备出具有优异光学特性的材料,应用于光电子学领域。
结论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给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控纳米粒子的性质和添加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功能性能,并拓展其应用范围。
第5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第5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质和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新型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聚合物的柔韧性和无机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混合的方式将聚合物和无机纳米颗粒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加热或其他处理使它们相互结合成为复合材料。
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聚合物和无机纳米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固体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首先,由于无机纳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相容性良好,使得聚合物基体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无机纳米颗粒的独特性能也使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如高导热性、高阻燃性、耐腐蚀性等。
此外,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压延等工艺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领域,它可以作为高导热的封装材料,提高电子器件的散热性能;在汽车制造领域,它可以制备耐高温、耐腐蚀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等部件;在医药领域,它可以作为载药材料,提高药物的缓释性能;在建筑领域,它可以作为阻燃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然而,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制备过程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相容性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性能。
其次,无机纳米颗粒的添加量和分散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此外,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的来说,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独特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随着制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相信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更高要求的材料品质和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成为了人们的追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级颗粒材料相结合制成的新型材料。
它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联制备法:通过交联作用使高分子链与纳米颗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结合。
这一制备方法常用于生产高性能复合材料,如阻燃、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优异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2、原位聚合法:将纳米颗粒引入高分子材料的引发剂反应体系中,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形成粘合,多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复合系统的制备。
3、溶剂混合法:利用溶液中的高分子材料和溶解的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形成均匀分散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这一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简单等优点。
4、熔融混合法: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颗粒放入熔融体系中,在高温下通过混合然后冷却固化得到复合材料。
熔融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强,性能稳定。
5、电化学合成法: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极上合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这一技术具有制备精细、结构可控等优点,适用于生产高性能导电材料和电容器等。
二、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如此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是由于它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包括:1、高强度、高刚度:纳米颗粒的加入能够加强高分子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2、耐磨性、耐腐蚀性: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抵御高分子材料的磨损和腐蚀。
3、导电性:在合适条件下先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结合,可获得高效的导电性能。
4、耐高温性: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纳米材料的存在,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能。
根据这些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电子、军事、医学等领域,例如:1、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可以改善塑料抗压性能,从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华中科技大学第四章——纳米复合材料解析

2020/10/31
18
③ 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基本符合混合 法则。由于颗粒与晶须增强体材料在模量上差别不大,因 而两者对模量的增强效果是接近的,如图4-11所示。
2020/10/31
图 4-1 按基体形状分类的纳米复合材料示意图
4
(4) 按增强体形状分类 零维(颗粒增强) 一维(纤维、晶须增强) 二维(晶片、薄层、叠层增强)
2020/10/31 图4-2 按增强体形状分类的纳米复合材料示意图
5
(5) 按复合方式分类
晶内型 这两类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主要弥散于基体晶粒内或基体
2020/10/31
9
§4.2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高强度、高韧 性;高比强度、高比模量;抗蠕变、抗疲劳性好;高温 性能好;断裂安全性高等。 (1) 高强度、高韧性
表4-1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020/10/31
10
图4-4 SiCP/Si3N4晶间型纳米 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020/10/31
20
图 4-12 SiCw 含量对铝基纳米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的影响
2020/10/31
21
(3) 抗蠕变、抗疲劳性好
图4-13 SiCw/Al2O3纳米复合材料的 蠕变速度与应力的关系(1500℃)
2020/10/31
图4-14 SiCw和SiCp增强6061Al的 蠕变速度与应力的关系
2020/10/31
7
高分子材料行业中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高分子材料行业中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高分子材料行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限制了一些特定需求,这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新的方法来改善其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在高分子材料行业中,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范围的拓展。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高分子基质和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材料。
通过将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掺入高分子材料中,可以显著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导电性能、抗腐蚀性能等。
这使得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如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
对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而言,关键的一步是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的合成和分散。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溶剂法、浸渍法、机械法、热熔法等。
溶剂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溶剂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混合,并进行烘干和热处理,以实现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与高分子材料的结合。
浸渍法则是将高分子材料浸渍到纳米材料溶液中,使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均匀分布在高分子材料中。
机械法是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一起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磨矿,使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均匀地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
热熔法通过加热高分子材料并在融态下将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导入高分子基质中。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材料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除了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混合,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与高分子基质之间的界面直接影响着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为了改善界面结合,可以采用表面修饰、接枝共聚、交联等方法。
表面修饰是指在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表面负载有机分子,使其与高分子基质之间形成化学键或物理吸附,增强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与高分子基质的结合。
接枝共聚是将含有反应基团的聚合物与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结合,通过共聚反应形成共价键,增强界面结合。
交联则是在高分子基质中引入可交联的链段,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加纳米颗粒或纳米填料与高分子基质之间的连接。
高分子_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03-03。
作者简介:严满清,女,25岁,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塑料改性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严满清 王平华(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30009) 摘要:详细概述了采用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制备高分子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粒子表面处理方法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表面处理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涉及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加工及表征等[1]。
由于纳米科学与技术而制得的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质如光吸收性、高混合性、压缩性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
因此,纳米材料被称为最有前途的材料。
1 纳米材料纳米结构为至少一维尺寸在1~100nm 区域的结构,它包括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薄膜、纳米块状和纳米晶等。
纳米粒子,又称超微粒子(ultrafine powders ,简称U FP ),统指1~100nm 的细微颗粒(结晶的或非结晶的)。
纳米粒子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又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
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数量级(1~100nm )时,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使其显示出强烈的体积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材料指的是纳米结构按一定方式堆积或一定基体中分散形成的宏观材料,包括纳米块状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机械合金法、液相化学合成法、超声波辐射法。
从物质的类别来分,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和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能全面改善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而且能赋予其奇特的性能,为聚合物的增韧增强改性提供了新的途径[3]。
纳米复合材料:第4章 杂化复合材料

胶体吸收光的规律
呈色
规律
20nm 50nm
70nm
红色 紫色
蓝色
溶胶的颜色与胶体质点大小的关系:
胶粒越小,溶胶的颜色偏向长波长的光 色;胶粒越大,溶胶的颜色偏向短波长的 光色。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银溶胶的颜色
银粒径/nm 10~20 25~35 35~45 50~60 70~80
透射光 黄 红 红紫 蓝紫 蓝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2)凝聚法:
通过体系中各组分间的化学变化,形成具有一定粒子大小 的分散质的溶胶体系。在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时,更多的是通
过分子间的化学变化而形成溶胶.
(实例:将有机硅烷溶解在强极性有机化合物中,可以很 快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有矿物酸的作用,有机硅烷催化水 解形成稳定的有机硅溶胶,目前已知的纳米复合材料前驱溶 胶还有有机钛溶胶、有机镉溶胶。)
因硅胶粒电离而荷负电。) 2、胶粒的吸附。胶粒可吸附水性介质中的H+、OH-或其它
离子,从而使胶粒带电。 3、胶粒晶格中某原子被取代而带电。(如:蒙脱土晶格中
的Al3+可部分被Mg2+或Ca2+取代而荷负电。)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4.1.2.3 溶胶的稳定性
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憎 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若无其它条件限制,溶 胶倾向于自发凝聚,形成低表面能状态。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2)缔合溶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进而构成所谓的微乳液或液晶,也是热力学稳定 体系。(如肥皂水、有机硅乳液、家用柔软剂、 牛奶等)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3)憎溶胶:分散质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界面
的体系,是由微小的固体颗粒 悬浮分散在液相中 构成,分散颗粒不停地进行布郎运动,属于多相
纳米无机粒子与橡胶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山大学化(2021修订版)(2021整理)

纳米无机粒子与橡胶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周彤辉吴春蕾章明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摘要本研究利用纳米SiO2的外表活性,采用辐照引发单体聚合方法在粒子外表接枝上高分子链,并利用常规加工方法制备纳米SiO2/聚丙烯复合材料。
用多种测试手段对接枝改性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接枝反响的各种因素;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SEM对缺口冲击断面的观察和偏光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观察;初步探讨了纳米SiO2﹑EPDM增强增韧聚丙烯的机制。
结果说明,纳米SiO2和橡胶填充聚丙烯能够起到协同增韧增强的作用。
关键词纳米SiO2;辐照接枝;橡胶;填充;共混法;增强;增韧聚丙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热塑性塑料。
其密度较小,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外表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可用注射﹑挤出和中空成型等多种方法高效率地成型各种制品。
但是,聚丙烯也存在一些缺乏之处,最大缺点是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其次还存在收缩率大,制品尺寸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与传统工程塑料相比,聚丙烯还存在耐气候性差,耐光﹑热及抗老化性差,涂饰和粘合第二次加工性差等缺点。
为了改良聚丙烯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聚丙烯的改性技术,如共混﹑填充﹑增强﹑成核﹑阻燃或多种技术复合,使聚丙烯高性能化或功能化[1]。
填充改性是聚合物的主要改性手段之一,通过添加无机填料,使聚合物的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填料粒子的外表处理技术,特别是填料粒子的超微细化开发和应用,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已从最初简单的增量增强,上升到增强增韧的新高度;从单纯注重力学性能的提高,上升到开发功能性复合材料。
将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填料,应用到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开发高性能、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正是顺应了聚合物填充改性的开展潮流[2]。
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傅圣利;刘萍云;王清华;张长瑞
【期刊名称】《高分子通报》
【年(卷),期】2004()2
【摘要】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复合电解质的种类、无机复合粒子的作用和电解质在锂电池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
【总页数】6页(P30-35)
【关键词】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
【作者】傅圣利;刘萍云;王清华;张长瑞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材料工程与应用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1.14
【相关文献】
1.无机填料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与金属铝键合性能的影响 [J], 阴旭;刘翠荣;杜超;吴常雄
2.无机纳米粒子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古宁宇;李超;张荣斌
3.无机盐固熔体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 [J], 赵地顺;李英;刘会茹;张星辰;王燕燕;赵俊芳;熊炜
4.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Ⅰ锂陶瓷电解质 [J], 郑洪河;曲群婷;刘云伟;徐仲榆
5.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进展Ⅱ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J], 郑洪河; 曲群婷; 石静; 徐仲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介绍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介绍1. 引言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特殊的性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热、电、力学以及光学等性能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制备方法、性能以及应用领域。
2.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顾名思义,是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
纳米颗粒是一类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粒,具有相较于其它材料更大的表面积和量子效应等特点。
通过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可以使新材料具有纳米颗粒和高分子材料各自的优良特性。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材料工程等领域。
3.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1 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颗粒分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表面活性剂、超声波或者机械搅拌等方法使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高分子材料的溶液中。
随后,通过溶胶凝胶技术、湿法共混或者溶剂挥发等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去除,形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溶液法制备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
3.2 熔融法熔融法是将高分子材料和纳米颗粒混合均匀,并通过高温使其熔融,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固化,形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熔融法制备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工艺简单、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3.3 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一种在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反应,使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发生化学结合,形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法制备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分散性好、界面结合强等优点。
4.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4.1 机械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刚性等机械性能,比传统的高分子材料更加耐磨、耐腐蚀。
4.2 热性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热导率,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近年来,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由高分子基体和纳米粒子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材料性质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探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研究。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填充法,即将纳米粒子填充到高分子基体中;另一种是原位合成法,即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
填充法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步骤包括纳米粒子的分散、混合和成型。
首先,纳米粒子需要通过适当的分散剂进行分散,以保证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均匀分布。
然后,将分散的纳米粒子与高分子基体混合,通过加热、压力或其他力学手段将其成型。
原位合成法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时,可以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引入相应的化学反应物,使纳米粒子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合成。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这主要归因于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和高分子基体的柔性。
首先,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量子效应,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导热性和电导率等性能。
其次,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可以改变高分子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电学性能。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改变高分子基体的形貌和结构来调控复合材料的光学、磁性和表面性质。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方面。
力学性能的研究可以通过拉伸、压缩和弯曲等方式来获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刚度等参数。
热性能的研究可以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来测定材料的热失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性等性质。
电学性能的研究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电强度等来评估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和绝缘性能。
光学性能的研究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等仪器来测定材料的透明度、折射率和发光性能等。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非常广泛。
在能源领域,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装置。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简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将纳米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的新型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等特殊性质,与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可产生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1.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1 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它通过在高分子反应体系中加入纳米颗粒的原料,并通过聚合反应使纳米颗粒和高分子链共同生长。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2 混炼法混炼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在混炼过程中,将纳米颗粒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并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使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高分子基体中。
混炼法制备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2.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2.1 机械性能分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纳米颗粒能够增加高分子材料的界面强度和刚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机械性能。
同时,纳米颗粒的特殊结构还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阻尼性能。
2.2 热学性能分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是其应用于高温环境的重要考虑因素。
纳米颗粒的加入使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导率得到提升,能够抵抗高温环境下的变形和热膨胀,提高材料的耐热性。
2.3 电学性能分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学性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纳米颗粒的引入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
此外,纳米颗粒还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如增加材料的透明度和折射率。
3. 应用与展望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和汽车制造等领域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被用作结构材料、导电材料和隔热材料等。
随着纳米技术和高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展。
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包覆与表面功能化.doc

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包覆与表面功能化曾重,郭朝霞,于建(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北京,100084)关键词:纳米复合粒子,包覆,功能化纳米粒子是当今材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中,采用聚合物对无机纳米粒子进行包覆的研究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高分子包覆层一方面阻止了无机纳米粒子相互间的团聚,另一方面在复合粒子填充高分子基体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和其与基体间的相容性。
对于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包覆问题,以往各种研究孤立而不系统,缺乏一套较为普适且高效的制备方法,尤其缺乏对针状粒子、C aCO 3等纳米粒子进行有效包覆的方法;制备出的产物的各项指标(如产率、接枝效率等)不够理想;产物粒子的形态结构也难以根据需要加以调控。
本研究以乳液聚合为主要手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种类、不同形状和表面性质的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包覆方法。
对于各种无机纳米粒子(如图1所示),均可使产率和接枝效率在90%以上,并可将乳液体系固含量提高至40%以上。
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配方和工艺有效控制产物粒子的形态结构,并实现无机粒子的单包覆(如图2所示)。
Fig.1 TEM ph oto gra phs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b earing vario us inorgan ic c ores :(a) A l2O 3/PS; (b) C aCO 3/P S; (c) ZnO/PS and (d) T iO 2/PS 。
Fig 。
2 TEM p hot ographs of SiO 2/PMMA c ompo site nanoparticl es with diffe rent rati osof shel l thi ck ness to core radius : (a) 0.5; (b) 2。
0 an d (c) 3.0.50 nm 200 nm 100 nm 100 nm (a) (b) (c) (d) (a) (b) (c) 50 nm 50 nm 100 nm本研究在制备出各种高分子/无机粉体纳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采用乳液聚合手段进一步对其进行表面功能化,使其表面接枝上各种可以与基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官能团,从而使粒子在填充时,粒子与基体间的界面上不仅具有物理相容性,还存在着化学键接,大大增强了界面作用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
• 进行置换时常用的小分子配体一般带有巯 基,二硫键,胺基,磷氧基,羧基和吡啶 等功能基团。 • 具体采用哪种配体要视具体的体系而定, 但基本原则是采用具有与原配体相同功能 基团的配体或者选择与纳米粒子表面有更 强相互作用的基团,否则难以有效地实现 配体置换。
16
第二节 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
12
第一节 无机纳米粒子的性质简介
• 例如12nm的金纳米粒子在520nm处有很强 的吸收,表现出鲜艳的葡萄酒红色。
13
第一节 无机纳米粒子的性质简介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不仅与材料 组成密切相关,而且非常依赖于周围环境的 介电常数和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环境的介 电常数增大会引起吸收峰位置的红移,纳米 粒子产生聚集则会导致吸收峰位置红移而且 变宽。这些敏感性使得将金属纳米粒子作为 传感器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二、原位合成法
• 原位合成法的局限性: 1、很难实现对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制备的 纳米粒子尺寸分布较宽,很难得到高质量 的纳米粒子; 2、其次这种方法一般仅适用于合成通过还原 反应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 因此,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将会是原位 合成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25
三、表面引发聚合法
• 其典型的过程首先是通过配体置换或者化 学反应合成具有可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修 饰的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表面引发聚合在 纳米粒子表面接枝上高分子刷。
20
一、配体置换法
• 配体置换法的缺点: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报道 是相对较少的。因为很多时候配体置换要保证 功能基团的浓度,对于端基配体而言要做到这 一点并不容易,所以这类合成中一般只使用相 对分子质量只有几千的齐聚物。主链配体也存 在同样的问题,因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 子配体在置换过程中会引起纳米粒子的聚集。
• 与小分子配体相比,高分子配体能够赋予纳米粒子很 好的胶体稳定性、可加工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环境 (温度、pH)响应性,因此合成高分子配体稳定的 纳米粒子也是当今高分子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研究领域 的热点之一。 • 除采用与小分子配体类似的配体置换法以外,其他一 些典型的制备手段还包括原位合成和表面引发聚合等。 • 常用的高分子配体根据其与纳米粒子表面作用的基团 在高分子链上的位置又可分为端基配体和主链配体。
7
金溶胶
• 溶胶的颜色取决于分散相物质的颜色、分散相 物质的分散度和入射光线的种类,是散射光线 还是透射光,粒子越小,分散度越高,则散射 光的波长越短。 • 如胶体金颗粒在5~20nm之间,吸收波长 520nm,呈红色的葡萄酒色;20~40nm之间 的金溶胶主要吸收波长530nm的绿色光,溶液 呈深红色;60nm的胶体金溶胶主要吸收波长 600nm的橙黄色光,溶液呈蓝紫色。一般应用 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胶体金颗粒为5~60nm范围 内,溶液呈现红色 。
11
第一节 无机纳米粒子的性质简介
• 金属(特别是金、银、铜之类的金属)纳米 粒子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它们具有表面等 离子体共振吸收(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bsorption)。简单来讲,其形 成首先是由于金属纳米粒子中自由运动的电 子与外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在纳米粒子表面 产生了极化,这一极化产生的恢复力使自由 电子产生振荡,当振荡频率与电磁场频率相 同时就会表现为很强的吸收。
5
金溶胶的制备方法
• 氯金酸(HauCl4)是主要还原材料,通过各 种方法进行还原制备金溶胶,常用还原剂有柠 根据还原剂类型以及还原作用的强弱,可以制 备0.8nm~150nm不等的胶体金。
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6金溶胶的制备方法• 米金溶胶制备——以水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
• 基于合成方法和结构上的差别从以下四个方面 介绍高分子与纳米粒子复合胶体的研究进展: 1、高分子配体稳定的纳米粒子; 2、通过纳米粒子与高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 作用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 3、以嵌段共聚物胶束为模板合成的复合胶束; 4、由纳米粒子与高分子组成的嵌段复合物。
17
第三节 高分子配体稳定的纳米粒子的 合成和自组装
Ohno K, Koh K, Tsujii Y, Fukuda T. Angew. Chem. Int. Ed., 2003,42: 2751
28
三、表面引发聚合法
• 利用高分子接枝的方式来改变纳米粒子的溶 解性质。通过在Au和γ-Fe2O3纳米粒子表面引 发的ATRP反应得到了聚甲基丙烯酸-2-(N, N-二甲基)胺基乙酯(PDMA)修饰的纳米粒子。 选择DMA作为聚合单体是因为它的聚合物在 水中和一般的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度, 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普适于水溶性和油溶性的 纳米粒子。
第一节 无机纳米粒子的性质简介
• 量子点能吸收所有能量高于其带隙的光子,在 紫外可见光谱上表现为具有很宽的吸收谱带, 因此不同尺寸的纳米粒子可以被小于一定波长 的光同时激发;另外,量子点从激发态回到基 态的过程中会发射出荧光,而且与其带隙宽度 的变化规律相对应,它们的荧光发射也具有尺 寸依赖性,即发射波长随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 逐渐蓝移。
21
二、原位合成法
• 原位合成法是指在纳米粒子的合成过程中高 分子配体直接与纳米粒子表面结合形成具有 核-壳结构的粒子的过程。
22
二、原位合成法
• Kataoka等合成了一端带巯基另一端带乙缩醛基的聚环氧 乙烷(PEO)。在NaBH4还原HAuCl4制备Au纳米粒子的反 应中加入这一端基功能化的PEO稳定剂可以得到PEO修 饰的Au纳米粒子。乙缩醛基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转化为 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醛基,因此可以在很温和条件下将Au 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乳糖和甘露糖。 Otsuka H,Akiyama Y,Nagasaki Y,Kataoka K., J. Am. Chem. Soc.,2001, 123:8226
Zhu M D, Wang L Q, Exarhos G J, Li A D Q. Thermosensitive gold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04, 127: 4556
19
一、配体置换法
• 有趣的是,由于PNIPAM的温敏特性,温度升高会导致Au@PNIPAM 粒子之间的聚集。前面我们提到Au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对于 介电环境和粒子之间距离的变化非常敏感。由于聚集导致纳米粒子周 围的介电常数增大同时粒子间距离减小,因此在相转变前后Au纳米粒 子的吸收红移,直接表现为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同时溶液的 透明度降低。并且这一过程完全可逆。这些性质使得Au@PNIPAM复 合胶体作为温度传感器有良好的前景。
第四章 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 复合胶体的合成与组装
1
第四章 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 复合胶体的合成与组装
• 高分子拥有丰富的相行为和溶液自组装特性,无 机纳米粒子则拥有独特的光、电、磁以及催化性 质,这两者的复合组装体表现出了与单一组分的 组装体相比更为复杂的结构与性能。因此,高分 子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自组装作为超分子 化学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也具备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8
第一节 无机纳米粒子的性质简介
• 半导体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由于尺寸上 的巨大差异,纳米粒子表现出与相应的分子状 态和宏观体相材料都不同的性质,而且其性质 往往介于后两者之间。当半导体纳米粒子尺寸 小于其材料的玻尔半径时,电子和空穴的运动 受限在很小的三维空间中,这些载流子的运动 符合量子力学的规律,相应的电子能级产生分 裂。
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用较高浓度的氯金酸溶液,在弱酸
性条件下,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得球状、最大粒径为 20nm的金溶胶 结果表明,还原剂用量为抗坏血酸 /Au(摩尔比)=3,PVP的用量取PVP/HAuCl4(质量 比)=1,还原体系自身pH值3~5,常温293K为金溶胶制 备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金粉粒度小,分散性 好,且十分稳定,无反溶现象.
18
一、配体置换法
• Li等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RAFT)自由基聚合和NaBH4还原 合成了端基带有巯基的聚(N-异 丙基丙烯酰胺)(PNIPAM)。 PNIPAM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 (LCST)在32℃左右,摩尔质量为 4600g/mol的PNIPAM 的LCST 为33.5 ℃;但接枝在纳米粒子表 面以后,分子链受限使得LCST 降低到28.4 ℃,同时转变的温度 区间变窄。
• 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Lycurgus Cup”具有非 常奇异的变色性能,它在透射状态下呈红色,在 反射状态下呈绿色。这种变色性质源于玻璃中所 含的金(Au)和银(Ag)的纳米粒子。 • 对纳米粒子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研究则始于法拉 第关于Au溶胶颜色与尺寸关系的先驱性工作。
4
金溶胶
• 胶体金(colloidal gold),又称金溶胶 (gold solution),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 1-150nm之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 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胶体金可以作 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近10多年来胶 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 术。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 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 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
29
三、表面引发聚合法
• 实验结果表明,只能分散在水溶液中的Au 纳米粒子和只在非极性溶剂中稳定的γFe2O3纳米粒子在表面接枝PDMA高分子刷 后,既可以分散在酸性及中性的水中,又 可以分散在多数的有机溶剂中,因此接枝 后的纳米粒子被称为“两栖”的纳米粒子。
26
三、表面引发聚合法
• 目前报道的主要工作都是采用可控自由基 聚合的方法,例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RTP)、RAFT自由基聚合以及 TEMPO体系。所采用的纳米粒子也有最早 的Au纳米粒子拓展到磁性的MnFeO4, Fe2O3和发光的CdSe/ZnS纳米粒子等。本 讲主要介绍ATRP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