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合集下载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

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的灌溉制度是进行作物合理灌溉、计算灌溉用水量、编制和执行灌区甩水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区域水利规划的基本资料。

合理的灌溉制度对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1.灌漑制度的内容灌概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髙产及节约用水面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是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时间是指各次灌水的具体日期;灌水次觳是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灌水的总次数。

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等作物因素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灌水技术、土地平整等人为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必须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灌溉制度,2.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生产实践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制定灌概制度:(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灌溉用水经验。

他们提出的“三看”(看天、看地、看庄稼)、“三情”(雨情、墒情、苗情)诊断法,把天气、土壤和作物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灌水,具有切合实际、直观可靠、简便易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科学性。

总结这些经验,对制定灌溉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小型灌区也可直接拿来应用。

但是,群众经验是在小面积上、某一具体条件下得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定量不大准确,水文年份不够明确。

(2)运用灌溉试验资料我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多灌溉试验站,积累了大量的灌溉制度试验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从中找出些规律,获得一些数据,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但要注意试验条件,不能肓目搬用。

(3)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班分析计算这种方法是根据设计年份的气象资料和作物需水要求,并参照群众丰产灌水经验和灌概试验资料,逐时段地进行农田水量平衡计算,拟定出作物灌溉制度。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9 5
3 9
4 9
选定 ,若 上述 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 图不能满足使 用
要 求 时 ,宜 采 用彭 曼 法 计 算 确 定 。
八 月
3 2 1
1 9 0
5 5 0
3 1
9 3
4 4
九 月
GB5 0 2 8 8 — 9 9,作物灌 溉制度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
区水 量 平 衡 分 析 计 算 相 互 检 验 确 定 。

( 2 )

灌 区概 况
开都 河第二分水枢纽灌 区位于天 山南坡 ,塔 里木盆地北
缘 ,灌 溉 面积 5 2 . 7 3万 亩 ,地 处 开 都 河 中 下 游 冲积 平原 区 , 是主 要 的 农 牧 业 区 。灌 区属 典 型 的பைடு நூலகம் 陆性 干旱 气 候 ,干 旱 少 雨 ,蒸 发 强 烈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6 8 . 9 a m , 多年 平 均 蒸 发 量 r i , 8 8 7 mm , 年 日照 时 数 3 , 1 1 i . 3 h,大 于 I O  ̄ C的 年 积 温
二 、水 量 平 衡 法 确 定 灌 溉 制 度 I . 作物 需 水 量 的计 算
风 速
『 t 照 时 数 参 考 作 物 蒸
发 拣 腾 肇
(I l l n l / d)
用 水 量 平 衡 法 确定 灌 溉 制 度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作 物 需 水 量 ,


一 4 5
R 一太阳净辐射 ,以所能蒸发的水 层深度计 ( mm/ d ) ;
E 一 干燥力 ( mm/ d ) 。 依 据 焉 耆 县 气 象 站及 农 业 试 验 站 资 料 ,利 用 修 正 的 彭曼 公 式可 计 算 出参 照 作 物 需 水 量 ,计 算 结果 见 表 1 。

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

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

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摘要作物灌溉制度是实施农田灌溉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从充分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这3个方面介绍了农作物灌溉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3种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灌溉管理的指导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制定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自然气候和农业技术条件下,使农作物获取优质高产稳产的产量所需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全生育期所需的总灌水量,即灌溉定额。

灌溉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既可使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又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和灌区内大面积农业获取高产[1]。

灌溉制度。

的合理制定与正确执行,对于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灌溉制度分类传统灌溉理论认为,作物灌溉就是把作物和土壤“喝足吃饱”。

然而随着灌溉理论深入研究和灌溉实践,节水灌溉新理论认为灌溉是“适时适量灌”、“精细灌水”、“灌作物而不是灌地”[2]。

灌溉制度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充分(或称为充足)灌溉,其是以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3种制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1.1充分灌溉制度根据动态平衡原理可知,随作物某时段的蒸腾作用,必然使土壤、作物体失水(土壤水分蒸发,作物蒸腾);平衡失水,否则作物生长受影响;及时补充水量(灌水、降雨或地下水补给)以满足水分供给。

充分灌溉制度,是一种完全满足作物需用水的灌溉制度。

由于充分无节制的供水与田间灌溉,产生了田间水量深层渗漏,导致水量田间大量消耗和浪费,从灌溉原理上讲是正确的,但从灌溉实践看,却是不够合理地用水,是一种传统不够经济合理的灌溉制度。

1.2非充分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指在灌溉水资源不足或由于工程性缺水不能满足作物充足用水供应和及时调节水量的情况下,允许作物某一阶段或某一生育时期水分亏缺(或者说作物一定程度受旱)灌溉。

这是一种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灌溉用水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通过土壤水分的变化过 程,对照作物需水的 要求,就可以制定作 物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1.旱作物田块水量平衡方程
选取单位面积农 田,以作物最大 根系活动层深度 为边界,分析某 一时段内所有的 来水量及去水量。
3)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 水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上升至作物根系吸水 层而被作物利用的水 量,其大小与地下水 埋藏深度、土壤性质 、作物种类、作物需 水强度、计划湿润土 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地下水补给量可达
Pe+In+G=ET +ΔSw
2、掌握制定稻田灌溉制度的列表法 3、掌握制定旱地灌溉制度的图解法参
数的确定、图表的制定方法等
来耗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来耗水水量量::WWI0==PE+T+I+DG++RRSI++RR’o’I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地 下流入,流出量R’i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 时往往予以忽略,因而 上式可简化为: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 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若科学用水,严格控制灌 水定额并采用先进的节 水灌溉技术,使得灌溉 造成的深层渗漏损失减 至为零,即D=0,则I 即为净灌水定额In。 对降雨量,仅考虑对作物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Pe,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Pe+In+G=ET +ΔSw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4)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 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 至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 作物利用的水量,其大 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 作物需水强度、计划湿 润土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可达到耗水量的 20%。
h1时段初田面水深; m时段内灌溉; E时段内蒸发量;
c
p时段内降雨; c时段内排水; h2时段末田面水深
s
河南农业大学
(2)参数确定
表中水层为:适宜水层下限(hmin);适宜水层上限 (hmax);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HP)
河南农业大学
(3)平衡推算
h1+P+m-C-E=h2

列表法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步骤

列表法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步骤

列表法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步骤一、方案名称用列表法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案二、目标与需求1. 目标精准地制定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确保农作物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灌溉的可持续性。

2. 需求需要了解农作物的需水特性,包括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对干旱和水涝的耐受程度等。

掌握土壤的特性,像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因为这些特性会影响灌溉的频率和量。

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例如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这对确定灌溉制度至关重要。

三、方法流程1. 收集资料收集农作物资料。

要知道农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等。

比如说种小麦,不同品种的小麦在分蘖期、拔节期等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去农业研究机构网站查询,或者找有经验的老农询问。

收集土壤资料。

了解土壤的质地,是砂土、壤土还是黏土。

砂土保水能力差,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灌溉;壤土保水和透水性能适中。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部门取样检测,也可以自己简单地用手捏一捏、看一看土壤的颗粒状况来初步判断。

收集气象资料。

查看当地的气象站记录,获取历年的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数据。

像在干旱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灌溉制度就得更偏向于补充足够的水分。

2. 分析资料分析农作物需水规律。

根据收集到的农作物资料,确定其在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需水量范围。

例如玉米在抽雄期需水量很大,如果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分析土壤持水能力。

结合土壤质地和结构,计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等指标。

这有助于确定每次灌溉时土壤能够容纳多少水,以及土壤缺水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灌溉了。

分析气象因素对灌溉的影响。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判断自然降水能否满足农作物需求。

如果在农作物生长旺季,蒸发量很大而降水量少,就需要增加灌溉量。

3. 制定灌溉制度列表制作一个表格,表头可以包括生长阶段、需水量、灌溉量、灌溉频率、灌溉时间等项目。

在表格中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填写每个生长阶段对应的数值。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确定 旱作物灌溉 制度的确定 水稻的灌溉 制度确定

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有两种方法: 1.列表法 2.图解法
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H内水量平衡表 示:
WT-W0=WT+P0+K+M+ET
WT、W0分别为时段末与时段初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T为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 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即K= kt ,k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 夜地下水补给量 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 ET为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即ET=et, e为t时段作物需水强度
灌溉制度的 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 特定作物在一起的的气候、土壤、供水 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设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 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溉制度包括: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试验站,试验 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 技术等。试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 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 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3、按灌溉模式确定最优灌溉方案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max-θ min)
水稻田灌溉制度确定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一、充分灌溉条件
1、品质:所灌溉的水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温度:所灌溉的水温不宜过高,保证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3、湿度:所灌溉的水要具有较高的湿度,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4、数量:灌溉量要充足,以确保植物足够的水分供应。

二、充分灌溉制度
1、定期灌溉:定期灌溉有助于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选择节水的灌溉方式:建议使用节水的灌溉方式,如灌溉系统、降雨浇灌等,减少灌溉时耗水量。

3、控制灌溉压力:在灌溉时应合理控制灌溉压力,以免过大的压力伤害植物。

4、采用节水工具:可以选择采用节水工具,如节水降压器、流量调节器等,有利于节约灌溉水分。

- 1 -。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感谢观看
01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 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调查经 验范围内水文年份的不同生育前的作物田间耗 水强度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 溉定额,并由此确定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 了多年的灌溉试验工作,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 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的定义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试验资料 3.生理、生态指标 4.水量平衡原理分析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 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灌水 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定额及灌溉定额。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确定
作物的生理指标包括叶水势、气孔阻力、细 胞液浓度、冠层-空气(冠层)温度差等。利用 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 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 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 田)或作物主要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变化(旱田) 为依据,要求在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 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 限时灌水,以保作物充分供水

灌溉制度.ppt

灌溉制度.ppt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单位:(1)m3/亩 (667m2=1亩)(2)mm
提示: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制订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① 降雨量和降雨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 ② 作物需水量 灌溉制度要随作物种类、品种和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 而变化。
二、充分灌溉条件下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确定
旱作物灌溉 制度的确定

水稻的灌溉 制度确定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 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制定的灌溉制度。
旱作物的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水量平衡原理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1.土壤计划湿润层 H 内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式中: W0,Wt——分别为时段始、末单位面积计划湿润层的土体储水量(mm); θ0,θt——分别为时段始、末单位面积计划湿润层的平均含水率(cm3·cm-3); H——计划湿润层深度(mm); WT——由于计划湿润层深度增加而在单位面积上增加的水量(mm),如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则 无此项,一般取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一致,即WT =0; P0——时段内单位面积上入渗的有效降水量(mm); p——时段内单位面积上平均降水的入渗强度(mm·d-1); K——时段内单位面积上地下水(或下部土层)对计划湿润层土壤的补给量(mm); k——时段内单位面积上地下水(或下部土层)对计划湿润层土壤的平均补给强度(mm·d-1); M——时段内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mm;m3·hm-2); m——时段内的平均灌水强度(mm·d-1); ET——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mm;m3·hm-2); e——时段内作物的平均蒸散强度(mm·d-1)。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H
10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2)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
蒸腾速率,也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气象因素 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
很难将各个因素的影响一一分开。 当气温高、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小时,需水量会增 加。
H
4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1.作物需水量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
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 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 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 m3 亩-1 或 mm 水 层表示。
H
5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1.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包含生理和生态需水两个方面。 作物生理需水:作物生命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 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 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作物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 的生态需水。
H
8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1.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系数:生产单位产量作物(如1kg小麦)的需 水量(mm kg-1)。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每消耗单位水量所能生产的产 量(kg/mm或kg/m3),常表示为:WUE(water use efficiency)。
H
9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H
11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可是农业生产中超级重要的一环啊!那到底怎么确定灌溉制度呢?
首先要考虑作物的需水规律。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那可是大不相同的呀!就像小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不同的营养一样。

要仔细研究作物什么时候最需要水,需要多少水。

还要结合土壤的墒情,土壤就像是作物的家,要保证这个家有适宜的湿度呀!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得细心再细心,不然就会出大问题呢!
在确定灌溉制度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呀!要是灌溉不合理,那不是把作物给害了嘛!就好比给人吃错了药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啊!所以一定要保证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而且要注意灌溉的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了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过少了作物又喝不饱水,长不好呀!这就像是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呢!
灌溉制度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呀!无论是大田作物还是果园、蔬菜园,都需要合适的灌溉制度。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让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

而且还能节约用水,这可是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做贡献呢!就像给地球妈妈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一样。

比如说在某个大型农场里,他们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土壤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

以前他们总是盲目地浇水,结果产量不高,还浪费了好多水。

但是自从有了这个灌溉制度,哇塞,那效果简直太明显了!作物长得又壮又好,产量大幅提升,农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啦!这不就是灌溉制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嘛!
所以说呀,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农业生产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丰收的大门呢!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喷洒水雾到作物上,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是喷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从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的灌溉制度1. 灌溉制度的概念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安排。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灌溉制度的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2)考虑土壤特性。

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特性不同,应根据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3)结合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灌溉影响较大,应根据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制定灌溉计划。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灌溉制度的制定(1)收集资料。

收集作物种类、生长周期、需水规律、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资料。

(2)计算灌溉需求。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求。

(3)确定灌溉时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灌溉时间。

(4)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农田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计算灌溉水量。

(5)制定灌溉计划。

根据灌溉需求和灌溉水量,制定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

二、喷灌的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概念工作制度是指喷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

2. 工作制度的原则(1)操作简便。

喷灌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方便,便于农民掌握。

(2)安全可靠。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易于维护。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高效节能。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当计划湿润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或储
水 量 ) 降 低 到 或 接 近 于 最 小 允 许 值 ( θmin 或 Wmin)时,即需进行灌溉,以补充土壤水分,
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原理 例如某时段内没有灌溉也没有降雨,土壤计划湿 润层也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储水量将 降至下限,其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
拔节期后 70~80% 成熟期 55~70% 灌浆成熟期 70%左右
土壤含水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既不产生深层渗漏,又要满足作物对土壤空 气含量的要求,故一般可取为田间持水量。
2)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土壤允许最小含水率[θmin]
应大于凋萎系数,以作物生长不受抑制为准,一 般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计。根据经验取60% 左右的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比较适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计划土壤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可利用水量
作物生育期内计划湿润层的深度是不断变化
的。若计算时段内计划湿润层深度无变化,则WT
项可设定为零;若时段内计划湿润层变化较大,
由于计划湿润层的增加,将增加部分有效水量,
此时,WT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WT 667 (h2 h1)n
WT
667(h2
h1) 水
Wmin W0 K ET
土壤计划湿润层(H)内储水量变化
(二)原理
判断是否需要灌 比较θ0 ( W0 )与 θmin(Wmin)
什么时候灌 灌多少
t W0 Wmin ek
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3/hm2或mm) 则为(注意单
位换算):
m Wmax Wmin 667 nH (max min)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确定
作物的生理指标包括叶水势、气孔阻力、细 胞液浓度、冠层-空气(冠层)温度差等。利用 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 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 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 田)或作物主要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变化(旱田) 为依据,要求在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 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 限时灌水,以保作物充分供水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目1.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试验资料 3.生理、生态指标 4.水量平衡原理分析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 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灌水 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定额及灌溉定额。
感谢观看
01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 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调查经 验范围内水文年份的不同生育前的作物田间耗 水强度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 溉定额,并由此确定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 了多年的灌溉试验工作,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 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