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 通过梳理石器时代的时序数轴图,理清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 2 借用图标、文字等史料,用表框形式梳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认识早期文明产生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多元一体)。 3 通过对气候等要素的分析,认识环境、劳动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推动作用。 4 通过对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逻辑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黄帝时已经设官分职,出现了政治管理机构,如《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置左 右大监,监于万国”。从考古学的角度上分析,此间各地以城为中心的聚落群体, 明显地分化为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和一般性聚落,其社会集团内部自然需要一个 管理体系,需要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管理机构。而各地出现的以城为代表的中心 聚落,应属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邦国林立的早期古国时代已经到来。
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
官——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雏形2.聚族而居3.控 (前160外服制度——对外服的管理具有有限性; 腐朽暴虐—社会矛盾尖锐; 河南安阳殷墟
商王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分封制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 陕西周原考古——早
——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同时应看到,各地区文化发展速度是 不平衡的,相比较而言,龙山文化和 良渚文化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 这些文化的中心地区最早孕育了社会 变革的因素,尤其是龙山文化区私有 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为明显,其 发展同我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夏商周有 着直接的联系。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说中,保存有不少关于母 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史实。《楚辞·天问》:“女 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反映江汉地区就有以女岐为始祖的母系氏族,因盛行族 外婚,男女关系不稳定,女岐无法确定亲夫的事实。又如华胥履大迹于雷泽生伏 羲,这种“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情况的反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王事、神事、民事、军 事职官系统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
商朝的制度和文化
商朝
内外服制度
内
外
甲骨文是商人 刻写的占卜记 录,是一种成 熟的文字。
直接控制王 畿内地区
间接控制王 畿四周地区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西周建立 (周武王)
公元前 841年 公元前771年
国人暴动 (周历王)
西周灭亡 (周幽王)
法改革、百家争鸣、社会动荡。 3.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 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井田制
井田制特点有三: 一是土地国有,亦即归周天子所 有; 二是分赐诸侯臣下,世代享用, 不得买卖; 三是缴纳贡赋。诸侯大夫对分封 的土地只享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并且要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3.商周的经济
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走向繁荣
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使用木、石、骨、蚌等 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时间
代表
生产生活
旧石器 距今约300万年 时代 —1万年
元谋人、北京人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居群 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新石器 时代
距今约7 000—5 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彩绘陶器、种植粟 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区实行间接的统治。周天子有权对诸侯邦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有义务
向周天子述职,并向周天子缴纳贡赋;当诸侯邦国受到外来侵略或发生内讧
时,周天子要给予保护或调解。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分封的对象:姬姓贵族(鲁、晋、卫) 先代贵族(宋) 异姓功臣(齐)
分封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不得随意买卖)
历史纵横 商周时期的奴隶买卖 据《周礼·地官·质人》记载,商周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 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可见当时奴隶买卖的普 遍。曶鼎铭文记载了有关奴隶买卖的价格,五名奴隶 的身价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问题探究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小结:结合夏商周时早期国家的表现,概括早 期国家的特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奴隶制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发达。
早期民本思想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 大汶口口文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农业、畜牧业、制陶、 纺织业(社会分工) 私有制、阶级分化
距今约 5000 年
龙山文化(蛋壳陶)、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陶寺(国 家初始形态)
二、从多重证据看早期国家
(一)部落到国家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 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 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说之,使王天下,号 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 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族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
《竹书纪年》、《尚书》等文献中有关于夏 朝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制定刑法,军队、 监狱)世袭制的记载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因无夏文字发现,夏朝历史尚不清晰
2、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国家如何产生?
生产力 进步
剩余产品产生 私有制出现
贫富分化 阶级出现
上层:掌握公共权力
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 战争)、祭坛(神权)
➢ 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 分布更广,向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
发展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2、从蒙昧到文明
思考:阅读教材找一找,新石器时代哪些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在向文明迈进?
历史阶段
文化遗存
时间
地域
遗址特点
新石器 时代 早期
新石器 时代 晚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中上游
距今6500—4500年 黄河下游
距今7000-5000年
长江流域
距今约5000—4000年 黄河流域
距今约五六千年
辽河流域
距今约5000年—4000年 长江下游
①彩绘陶器 ②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养猪较普遍 种植水稻;修建村落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黑陶(蛋壳陶)
精美玉器/大规模祭坛神庙
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明显 权贵阶层出现 战争不断
文明出现的标准: ①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国家公共权力的确立。②以阶级对抗为核心 的社会分层现象。③较复杂的礼仪制度和为王权服务的宗教力量 的形成。④文字系统的出现。⑤青铜铸造和玉雕业的兴盛。
二、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农耕文明、农业文明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 旧 石 器 时 代 早 期
原始社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生产关系的角度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社会
早中
晚
早 中 晚 夏商周
阶
级
、
国
旧
劳动
时 代
成果共享
晚
期
器
现
时 代 晚 期
贫富分化与不平等萌芽 部落与部落联盟形成 私有制、阶级分化、权贵阶层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 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 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 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二、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一)、三皇五帝传说时代---部落联盟时期 1.三皇五帝: 2.禅让制:尧----舜-----禹 3.特征趋向:“万邦”时代、规模较大、建筑、礼器、阶层分化==国 家的初始形态
原始社会发展到后期,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子女的血统、世 系也按父系计算,实行子女承袭父方财产的新的继承制度,丈夫在家庭中 居于统治地位。
2.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 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 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 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1.封邦建国---分封制 2.封建社会
概念辨析:封建
“封建”即“封邦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 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实质与分封制相同, 柳宗元的《封建论》就是指分封制)。 “封建”,即“封建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形态,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依次递进 的五大社会形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周天子 周天子“授土授民”;其他地方地方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
内容
旧贵族 权利: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
诸侯 分封序列;
义务: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特点
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中原核心。 【名词解释】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 和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考古学的定义和划分方式。中国的原始社会按着社会形态 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的等级制度。
与分封制 关系
互为表里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相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
积
面的冲突与矛盾
极
评价
②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
消 任人唯亲、重男轻女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极
【知识拓展】宗法制春秋战国时已瓦解,但宗法观念持续流传下来。
(3)礼乐制:规定权力维护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二)商: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2.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 3.文化:①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②器具:青铜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于祭祀和战争,权力的象征) 4.国家管理: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二、夏、商和西周 (一)夏: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 1.建立: ①禹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 “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 中的作用。
(1)代表遗存: 170万年 元谋人
70-20万年 北京人
(2)生活状况:
打砸石器、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3)分布特点:❶分布广泛,遍布全国
❷集中江河,聚河而居
(4)社会组 织:
原始人群
考古史料
元谋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
采集渔猎
群居生活
火烧过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②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殷复兴,诸侯归之。” 商①②王部巩对落固外联统—服盟治—的的传《控统需史制的要记力延》有续限。。
“内服”、“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 (商王对外控制力有限)。
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多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 心地位。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2070年)
(1)生活 状况:
早期约7000-5000年
(2)代表 黄河:仰韶文化化
遗存: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晚期:约5000年 黄河:龙山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3)分布 满天
多元
中原
特点: 星斗
一体
核心
(4)社会 组织:
大量使用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相☆关学典术故小】拓:展周厉王统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生产 石刀、石斧 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耒耜
农业劳动以男性为主 父系氏族
生产 刀耕火种
耜耕
生产效率提高,有剩余产品
方式
中
统治者
私有制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
华
矛阶
一是阶级的出现;
文古公
盾级
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 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判断
明 即 将 产
国 产 生
共 政府
权 力
军队 监狱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2)发展:
①政治变迁:多次迁都,定于殷 ②文化遗址和成就: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 ③国家管理
A. 商王:最高统治者
B. 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C. 地方: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④势力范围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3)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两幅展示出土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表面粗糙
打制方法 制作而成
表面光滑
磨制方法 制作而成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革新。
2、国家管理:
①夏王: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 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聚族而居。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将“纸上之材料”与 “地下之新材料”相 互结合,彼此印证
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 对其他地方:间接统治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优质教学课件
阶段特征
1.中国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入晚期后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 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 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王权政治不断强化,国家 疆域不断扩大,国家机构不断完善;经济上青铜铸造达到鼎盛,铸就 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丰富的文字史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 化面貌。
真题回顾
(2023山东真题)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 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C)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玉等百余件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为了生存,人 们不得不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其所有权归 属个人,结合题干“单人墓”“百余件“等内容可知,该墓葬中的私有财产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故选C项。
早期国家的发展——商和西周
1.商朝
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黄河下游部落 首领汤了商朝,后定都于殷
政治制度 实行内外,服制扩大了商朝的政治势力 和文化影响
文化遗存 殷墟出土的 甲骨是文一种成熟的文字, 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刻有文字的龟甲
早期国家的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 立西周,定都于 镐京
从部落到国家
生产力 发展
私有制 产生
贫富分 化出现
氏族 贵族
下层 平民
早期 贵族
早期 奴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时间 主要内容
新石器 时代( 距今约 1万至 5000年 前)
是指以打磨 结合的方法 制作石器的 时代,当时 人们已经大 量使用陶器 ,开始从事 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 定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出现了仰韶文化(黄 河中游地区)、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地区)、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等。其中仰韶文化 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主要栽培作物是粟,陕 西临潼的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 技术
后羿射日:“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中国人 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 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 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 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元谋人门齿化石 北京人复原头像
北京人还保留了 猿的某些特征,但手 脚分工明显,能打制 和使用工具,会使用 天然火。北京人将石 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 把树枝砍成木棒,凭 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 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 只靠单个人的力量, 无法生活下去。因此,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 一起,共同劳动,共 同分享劳动果实,过 着群居生活。这就形 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时间
主要内容
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 代,古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而且已经学会 了用火。代表性的有元谋人(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 距今约200万 今约70万至20万年) 至1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母系 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时
课堂目标
1、阅读第一目第1、2段,说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含义及先民生活状况, 背过中国进入新时期时代的时间; 2、阅读第一目第3、4段,梳理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完成表格内容;通过 小组合作概括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3、阅读第一目第5段,说出原始社会经历的主要社会阶段以及母系氏族社会和父 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 4、阅读第二目,结合老师讲解,说出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解释禅让制和世袭 制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难点: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特征
代表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时间
区域
7000-5000年前
社会状况
社会阶段 母系氏族
母系-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5000年前
父系氏族
良渚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概念解析: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 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 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 年左右。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别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场景
元谋人门齿化石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4、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代表文化
时间
区域
社会状况
社会阶段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7000-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彩陶、粟、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 系早已被破坏,贵贱 有别、高下依序的等 级制度已经存在,国 家已经产生。
201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国新办举行的“山西·陶寺遗 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对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成果,认为:山西省临汾 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就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2、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 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 说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
富精美,如白陶、黑陶、彩陶,还有玉器、石器、象牙 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或再加 1件獐牙。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
表明私有制产生,已 出现贫富分化开始或 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 社会。
3、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 一、二百件,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 墓主都是男性。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 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 墓葬总数的90%。
1、文明产生早,多元化并存 2、分布广泛,中原核心地位逐渐形成 3、由部落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 4、不同之间地域发展不平衡 (整理至第4页左侧)
学当考古家
1、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但是各个 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
尚未产生较大的贫富 分化,处于母系氏族 时期。
2、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晚期墓葬中,大、中、小墓差 别极大。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
二、从部落到国家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产生的历程: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 ――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或可称为 初始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王国,王国以后, 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帝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和第三目,说出夏、商、西周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和相 关重大事件; 2、细听老师讲解,整理并背过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相关知识; 3、在老师引导下,结合夏商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经过小组讨论,概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
邦国时代王位传承方式: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禅让制:是指统治者在活着的时候自愿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 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王国时代王位传承方式: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世袭制:是指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的制度,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 种形式,即“传子” 或者“传弟”,西周开始,“传子”成为主要途径。
说出: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代表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时间
区域
社会状况
7000-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彩陶、粟、
5000年前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
玉器、祭坛、神 庙
社会阶段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母系氏族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5000年前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黑陶
玉器、祭坛、神 庙
父系氏族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第3页《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析石器时 代中国文明发展的特点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第3页《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存分布图》,分析中国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记住:石器时代中国文明发展的特点
1、文明产生早,多元化并存 2、分布广泛,中原核心地位逐渐形成 3、由部落时代向阶级社会过渡(发展趋势) 4、不同之间地域发展不平衡 (整理至第4页左侧)
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 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古人类中,会种植农作物水稻 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