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意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尧
禅 让
舜
禅 让
禹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第0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的关键点。同时,我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建议。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关注考古新发现,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整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的时间线,标出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认识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授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
接着,我会深入讲解夏商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我会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些讲解,学生将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三出几个关键问题,如:“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这些早期国家的文化成就对后世有何影响?”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
3.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multiperspectivism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3.重视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案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讲授,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案例引导学生运用multiperspectivism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培养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
5.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以“探秘中华文明起源”为主题,组织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在此基础上,我将课堂搬到了户外,以“重走古文明之路”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走访了附近的古代文明遗址,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
新2024秋季高中历史必修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历史必修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定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认识其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
2.史料实证:通过研读古代遗址、文物、文献等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基于证据的历史认识。
3.历史解释: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及其特征,理解这些因素对中华文明后续发展的影响。
4.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其表现。
•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如夏朝的建立)及其特征。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阐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其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如何分析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古代遗址、文物图片及视频资料(如二里头遗址、甲骨文等)。
•相关历史文献摘录(如《史记》中关于夏朝的记载)。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教师系统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化理解。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古代生活场景或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远古先民生活的故事,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引出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中华文明的萌芽。
•设问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吗?早期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1.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性阐述: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展示其独特的陶器、玉器、建筑等,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
•环境因素分析:结合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如河流、气候、资源等)。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右图为良渚文化遗 址出土的玉琮
(琮是用于祭地的 玉器)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内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 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如果说
是
传
(三)中华文明 的早期发展:商
说时代,那么, 就开始了 信史时代了。
周时期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 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 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 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内外服制度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高中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的起源特征。
【概念解读】1、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的术语。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
2、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中期出现了骨器,晚期已经能制造简单的组合工具,而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
3、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会使用陷阱捕捉猎物。
在中国,这个时代出现了龙虬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等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4、禅让制:“天下为公”的时代,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
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禹。
5、世袭制:“天下为家”的时代,从夏朝开始。
方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宗法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该制度一直延续到1912年。
6、封建:(1)古代史料中的分封制;(2)封建社会,近代以来由日本引入中国。
7、“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高中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中国古人类1. 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遗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分布流域社会形态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1万年前——5000年前)父系氏族社会(5000年前——4000年前)文化遗存北京人:(-70万至20万年)(中上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 龙山文化 黑陶 黄河流域(下游)大汶口文化元谋人:(-170万年) 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技术良渚文化 玉器 长江下游红山文化(玉器)辽河上游生产方式 渔猎、采集 穴居、迁涉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定居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剩余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与对立→国家初始形态(三皇五帝;万邦时代) 生产关系共同劳动、共享成果2. 文化遗址分布特点:(1)分布广泛 (2) 多元一体(3)中原核心(黄河中游,华夏族)※ (近代)外国或少数民族:夷或蕃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过程: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与对立→国家 △三皇五帝传说:父系社会晚期的部落首领(“禅让制”——首领产生方式)(一)夏朝(-2070— -1600)父子相传;兄终弟及1.夏朝的国家管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家天下”) (1)中央机构:王、相、卿、士(2)地方行政管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二)商朝(又称为“殷朝”,-1600年—— -1046年)1.商朝的国家管理:周朝多元:多地起源、各具特色 一体:共同之处、相互交流夏朝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中央行政管理:王、相、卿、士(2)地方行政制度:内外服制——侯、伯(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商王是盟主)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地方):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2.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甲骨文:成熟文字+文献)(2)商王对外服(地方)的控制力有限(中央集权末形成)。
【学习笔记】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线索栏Cues
笔记栏Notes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远古~距今约1万年)
(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2)代表文化遗存
·早期:元谋人、北京人——猿人时期、原始群(社会组织)
·中期:丁村人、大荔人、许家窑人、长阳人——古人时期
·晚期:山顶洞人、河套人——新人、母系氏社(社会组织)
评价: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天下共主”局面
消极——诸侯较强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
·宗法制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等级森严、兄弟相宗
评价:解决了贵族集团内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的斗争问题,
保证了贵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
3、商与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石器、骨器、蚌器与木器为主,少量青铜农具
·土地制度:井田制
·耕作方式:石器锄耕(集体劳作)
(2)工商业:冶铜业发达,“工商食官”,货币出现
4、商与西周的社会文化
(1)文字:甲骨文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
配政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总 结与使用、养蚕缫丝技术出现
(4)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私有观念、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产生时间:母系氏族晚期
·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扩大
·私有财产: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武器、装修品、牲畜、房屋
劳动产品、土地
·表现:随葬品多寡不均,贫富悬殊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起源早,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
二、从部落到国家(距今约四五千年,向国家过渡阶段)
1、代表性部落联盟:炎黄、东夷和苗蛮部落联盟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封制
诸 侯天子
大 夫
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士
大宗 (宗主)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小宗
含义: 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 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 子继承制特点: 周王既是最高的统治者,又 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 族长。意义: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补充,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利和财产 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维护周天 子统治。
华夏族的传说
炎帝黄帝
炎黄部 落联盟
华夏始祖
黄 帝华 夏 部 落 木爱禹苗蛮
夷蚩尤部部落
2、 万邦时代
势
租。
黄海
国家产生的背景及概况背景: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 家夏朝。
3、 国家的产生
概况:禹死后,启继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官理: 聚族而居, 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 间接统治。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 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 .未定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 - - - 特别行政区界注:图中所有要素为今内容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红 费o生河梁 回 北京 韵
南 海
澳喝
南诸
二、从部落到国家
1、 华夏的始祖
(2)天文和历法 夏朝历法《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 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商朝的历法相当完善,为阴阳合历。干支纪日是 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方法。
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与井田制血缘纽带(里)分封制 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
2.2 从部落到国家——夏朝建立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 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
面积近达一万平方①米宫的廷夯土气底派座的。建中筑心群大殿前有广庭,
四周有回廊。整个宫__殿___建__筑__群__壮__观___、__庄__严__,具备了后世 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__葬__等___级__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社会
父系氏 族社会
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3000万年前 类人猿诞生
30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
距打今制约石17器0万年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 渚文化、红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1.2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
分___化__严__重__,高②等墓级葬墓等葬级随葬分品化丰严富重,有铜器、玉器、象
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
框③架成,体如系国的君国、家官机吏器、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 _国__家__机__器__。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④同王社位会世转袭变制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_世__袭__制__代___替__了__禅__让___制__。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2019中外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知识点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部落社会,并开始农业生产,以种植谷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村落,村落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发展出一种符号文字,用于记录和交流信息。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还非常简单,并且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够识读和书写。
此外,中华文明的起源还与华夏族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夏族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部落,它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以农业为生。
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华夏族逐渐发展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产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
而这一时期的早期国家,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首先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创立者是禹。
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国君都是姓夏氏,因此夏朝也被称为夏氏王朝。
夏朝时期,国家政权开始崛起,并在黄河流域扩大其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次是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在夏朝灭亡后登上历史舞台。
商朝最著名的特点是商代青铜文化的兴起,青铜器成为商朝统治者的象征,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和战争。
在政治方面,商朝实行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最后是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朝代。
周朝的国君采取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四等级的社会阶层划分,实行封建制度,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
此外,周朝对于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学说、道家思想等都在这个时期得以形成和发展。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历史统编版必修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1 旧石器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有哪些生活特征
肿骨大角鹿头骨
元谋人生活场景复原图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过着群居生活 ③已经学会用火
火烧过的朴树籽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用火
母系社会
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
战国 秦朝 两汉
春秋
封建社会
良
渚
古
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卫 星
早期国家
图
第一单元 第1课
本课 重点
壹 重要名词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内外服制、分 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课程标准
贰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和国家产
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人口规模增加、定居成为可能、村社体系诞生 (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水平仍然较低)
一座13人的合葬墓中,居中者为仰身直肢葬, ——柳湾墓地考古资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
其余的人骨皆料围绕居中者的四周而葬,葬式皆不一 ①形成部落或部落联盟,父
样,有的侧身葬,有的屈肢葬……一座5人合葬墓,系社会。
墓主人为男性,仰身葬于独木棺内,棺外殉葬者有 四人,仅存头颅骨。——柳湾墓地考古资料
②生产力得到发展,私有制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人类从何而来?
中国:女娲造人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
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夏朝——中华文明的形成
四、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大克鼎
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西周遗址
四、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材料:
。
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商朝政治特征是?
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朝的统治 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 制的“王畿”地区。
——《史记·周本纪》
分封制:“封邦 建国”(封建)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思考:①分封制如何保障权利的继承? ②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 国家的发展
(3)西周的统治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影响: 积极:①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②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期造成分
学习聚焦: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 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页
上
(文明)
层
阶级、国家、文字 建
筑
(私有制)
剩余产品出现
经
济
基
(生产力发展)
础
农耕畜牧的产生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将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
大克鼎 1890年出土于陕西
鼎最早的用途是什么?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许慎《说文解字》
走近文物,走进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仰韶、大汶口、 河姆渡
龙山、 红山、 良渚
约公元 前 2070 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
向国王交纳贡赋。
壹 油纸伞
观察右边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
探讨井田制的特点有哪些?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
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约5000年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时组建的联系趋于紧密,
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是部落联盟。
②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除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郡县制。
壹 油纸伞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材料二 …… 依此类推, 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
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
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
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中国历史纵与横》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构成了西周国家的政治结构。
(三)西周宗法制:
1.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
制度、巩固统治
2. 目的:
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 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
大宗、小宗关系,关系是相对的。
嫡子亦写作“适子”,特指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的长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二) 文化遗存
1.黄河流域
(1) 时间:距今约7 000~5 000年前。 (2) 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__彩__绘__陶__器___,以粟为主要 栽培作物。 (3) 其他:大汶口文化。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长江流域
(1) 时间:距今约7 000~5 000年前。 (2) 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_养__蚕__缫__丝___技术。
3.龙山文化
(1) 时间:距今约5 000年。 (2) 代表器物:黑陶。 (3) 其他遗址: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史论背诵]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① 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古代 帝王后裔,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②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③ 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④ 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巧思妙记] 用“一、二、三、四”巧记宗法制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堂篇 ·
研习 重难要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研习1 分封制
[合作讨论]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 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 次受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
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
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
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
(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
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
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时间情况而定)回答,说明原始的平等关系已经被破坏,凌驾于一般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已经产生。
请问大家由原始社会的平等关系被破坏是不是社会的倒退?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文明也因此而产生,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共同证明,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产生(板书)
其实,像陶寺和牛河梁这样的考古发现很多,请大家早中国早期农业遗址分布图中找一找重要的文化遗址,请问大家,这样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多元一体);黄河中游是核心地区。
(板书)
结构板书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私有制出现。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
部族间已经出现剧烈冲突,凌驾于部落和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出现。
时间:距今5000~4000年前
作业设计
《导学案中华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