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

中医学理论认为舌象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反映机体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上观察与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许多研究通过观察舌象发现了其与一些常见病的相关性,如冠心病、胃癌、糖尿病等。

1. 冠心病

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观察了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按照舌底脉络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4个方面分类,通过分析发现:

正常人舌底的舌质淡红,润而有津,黏膜有透明感,无混浊、白斑或色素沉着,无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舌系带居中,长短适中,舌下两静脉仅隐现于舌下,呈线状并不粗张,少迂曲,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的3/5,其颜色为淡红或淡紫色,舌系带两侧有小而隆起的肉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舌底脉络越长、颜色越深,而且迂曲程度越重。

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长、粗、色紫暗、迂曲

健康人舌底脉络短、细、淡紫色,无迂曲或迂曲程度轻。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冠心病?

“心主血脉”“心开窍于舌”,通过舌质可察知体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心主血脉功能。当心脏有实质性病变时,由于血脉瘀阻,常出现相应的舌象的变化。

从西医角度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致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体内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发生一系列改变,导致舌下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瘀血、缺氧,舌血流量增多,所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2. 胃癌

一项研究观察了114例胃癌患者的舌象,发现多以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胃癌患者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表现了胃癌气滞、痰结、血瘀、热毒壅盛、痰湿中阻的病因病机。尤其是舌中部覆以白腻苔或白厚腻苔而舌面外周部出现少苔或无苔的舌象特点,更反映了胃癌发生时机体脾胃两虚,不仅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同时胃阴亏损,胃气难以完全上乘于舌的复杂的病理变化特征。晚期胃癌患者的舌面外周甚至可以出现牛肉样无苔的改变。

另一项研究通过记录266例胃癌患者和246例正常对照人群舌象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关系,发现白细胞、淋巴细胞、总蛋白等临床检验的异常与胃癌

患者舌苔薄厚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脾胃疾病

中医学认为,舌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黄帝内经》中论述:“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古代医家多认为舌为脾胃之外侯,苔乃胃气熏蒸,故素有“舌为胃之镜”之说。

胃癌属于中医学“反胃”、“噎膈”、“呕逆”、“胃脘痛”、“积聚”等范畴。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及感受外来邪毒引起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脾胃损伤,出现气滞、痰结、血瘀、邪毒内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后导致癥瘕积聚于胃,形成胃癌。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痰结、血瘀、毒结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3. 糖尿病

一项研究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5930例,根据舌象记录分舌质、舌体、舌下络脉、苔色、苔质5个方面描述,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以厚腻、苔黄、舌胖、底瘀者多。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舌苔厚薄随血糖的高低而变化,说明舌苔能反映患者血糖的水平,血糖亦能反映人体痰湿的盛衰状况;舌质颜色随血脂水平升高而加深,提示血脂越高血瘀越重;舌下脉络的瘀闭程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说明舌下脉络瘀滞程度的加重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响,能反映患者较长时间内的气血运行情况。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糖尿病

目前2型糖尿病以痰湿壅盛、中满内热为主,究其原因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多高蛋白、高糖脂饮食有关,长期营养过剩,使脾胃负担过重,不能完全将其运化,以致营养堆积,进而化生膏脂痰浊,充溢形体而成,若进一步发展则变为糖尿病。正如《素问·奇病论》云:“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舌苔颜色的由浅到深,一方面可以反映热象的加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与苔色浅深呈正相关,说明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逐渐虚弱,病情会逐渐加重。

4. 名医辨舌经验

名医介绍:周铭心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钱伯煊和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近40年。辨舌之经验介绍如下:

1)辨舌苔不惟色,亦需重其形

临诊查看舌苔除有关苔色之轻重、苔质之厚薄、津液之润燥外,对于舌苔的分布形态、范围及稀疏等亦十分重视。其以“苔查气病”为据,指出舌苔分布若失于均匀、厚薄不等时,可认为是气机结滞的表现。

2)以芒刺主郁,故关乎热病

芒刺其色红,根生于舌质,但为舌苔隆起,故气血之病共主。一般邪热越盛,芒刺越大且多为实火。芒刺细密微凸于舌面或隐于舌质内,多为虚火。若火气泛滥或湿热炽盛,芒刺不一定出现,但为全舌红。

3)并观舌苔与舌质以明病势

临床中常见舌质暗红不均和淡红不均的情况,可认为血分失于平和。淡红不均时容易发展为暗红,提示病进;若舌面凹凸不平,欠于平整者,以其舌苔与舌质两相涉及,认为是气血不和之情。

总之,辨舌之虚实者,凡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舌苔色黄白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软嫩,不拘苔色,病多属虚。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则关乎舌质。舌苔可查六淫之浅深,舌质可观五脏之虚实。舌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病情之顺逆安危。舌体总宜柔和荣亮,不宜僵硬晦暗,柔和荣亮为气液自滋,症虽繁嚣,脏腑未衰;僵硬晦暗为脉络失养,风痰阻滞,病重势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