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含义大全

合集下载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①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②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③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区别角度
比喻
比拟
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是比喻。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
(2)具体代抽象。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高考语文,归纳整合——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解
修辞手法
定义
种类
作用
注意事项
比喻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docx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docx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 + 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甲 (本体 )如 (喻词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 (喻体 )。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甲是 (喻词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借喻 : 只出现喻体 ,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高考需掌握的13种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通感(特殊的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对偶、对比、排比、双关、夸张
eg:
设问: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四上《说勤奋》)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

(四上《一路花香》)
反问: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借代:(帆代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夸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比、对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通感:(视觉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红杏枝头春意闹
反语: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

(宗福先《于无声处》)(“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没有”,其实是讲“一个大坏蛋,尽做坏事”。


双关:父亲现在躺在殡仪馆的冰库里,那地方很冷。

(何继青《哭歌》)(“那地方很冷”的“冷”既指冰库里温度低,又指那里让人心寒。


区别:
1 / 2
比喻和比拟、借代的区别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借代是两者具有相关性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全)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

(全)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

【独家】高考必考基础知识-修辞-详解一、定义:修辞:"修"——修饰、装饰;"辞"——言辞、词句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二、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变换句式、诗文阅读鉴赏、写作等命题形式进行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效果;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①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高考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大海是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要求: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四个比喻合理贴切。

参考答案天空是宇宙的花园,云朵是花,雨水是草,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明灯。

森林是大自然的一首甜美的歌,风声是歌词,鸟语是曲调,小花、小草是森林的小音符。

③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借偶顶双反射比拟夸张引起排互通(共16种)修辞分类学习: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判断下列几种情况,是不是比喻:同类相比。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高考语文8个修辞方法详解

高考语文8个修辞方法详解

高考语文8 个修辞方法详解1.比喻(1)比喻的特色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一样性质的事物的相像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构造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记)组成。

组成比喻的重点:甲和乙一定是实质不一样的事物,甲乙之间一定有相像点,不然比喻不可以建立。

比喻的作用主假如:化平庸为生动;化高深为浅易;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短。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忧如、如同”等相联络。

比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耸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 、“成了” 、“变为”等联络。

比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

但它不一样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有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像点。

比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一样角度,运用不一样的相像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址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佳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佳人”分别从色彩、光彩、感觉等角度,抓住光明、隐约闪耀、清爽洁静等相像点来描述出荷花的美。

)2.比较(1)比较的特色及作用把物看作人来写,或把人看作物来写,或把此物看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色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亮、描述形象,表意丰富。

(2)比较的种类①拟人。

比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比如:我们老实,才有恶霸,我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色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有关的事物来取代。

它重申两事物间的有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骑着自行车翩翩而来的一群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

高考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必备与解析在高考语文中,修辞手法是考察学生对文学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掌握和运用好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其它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在高考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在叙事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来描述人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

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就能让读者对该人物的友善和善良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议论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拟人来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例如,“时间慢慢倒流,回到过去”,就是对时间进行了拟人化的描述,通过这种方式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放大的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夸张可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在说明文中,我们可以使用夸张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或者特点。

例如,“这个成果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价值堪比黄金”,通过夸张的手法,让读者更加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这个成果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条理、紧凑且有冲击力。

在议论文中,我们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观点和论据,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追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表面的和谐,更关键的是内心的平静。

”通过排比的运用,清晰地表达了文章的观点,使之更加强有力。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得到答案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表达力。

在议论文中,我们可以使用反问来引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考常见修辞⼿法及表达⼿法的效果常见修辞⼿法、表达⼿法得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法修辞⼿法,就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特定得表达形式以提⾼语⾔表达作⽤得⽅式或⽅法。

常见得修辞⼿法有很多,如⽐喻、⽐拟(分为拟⼈、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设问、反问等。

1、⽐喻:它就是⽤某⼀具体、浅显、熟悉得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种抽象、深奥、⽣疏得事物或情境得⼀种修辞⽅法。

作⽤:即打⽐⽅,帮助⼈容易深⼊理解。

⽤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以鲜明得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得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动形象得写出了+对象+特性⽐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喻(⽐喻与拟⼈最⼤得不同在于⽐喻含有喻体,拟⼈没有。

)⽐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喻体)。

暗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就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所谓通感,就是利⽤诸种感觉相互交通得⼼理现象,以⼀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种感觉得修辞⽅式。

作⽤:通感得运⽤可以收到令⼈回味⽆穷得效果,其表达作⽤就是⽆可替代得、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们丰富得联想;它能不拘⼀格,⾏⽂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得意境,构成特殊得艺术美。

最典型得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仿佛远处⾼楼上渺茫得歌声似得。

”(朱⾃清《荷塘⽉⾊》)清⾹乃就是嗅觉,歌声乃就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来,穿云⽽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

⽐拟:借助丰富得想像,把物当成⼈来写,或把⼈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物来写。

⽐拟分为拟⼈与拟物。

作⽤:⾊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得印象,产⽣强烈得感情,引起共鸣,令⽂章更⽣动。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一、修辞的概念及类型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技巧和手法,达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类型: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比拟:用相似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特点或共同点。

3. 排比:通过列举类似或相对的事物,以增加表达的烘托力度。

4. 对偶:通过对比相对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共性或差异。

5.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用以引起注意或产生强烈的感受。

6. 反问:使用反向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强调某一事实。

7.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二、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应用:1. 诗歌中常使用押韵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小说中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3. 散文中常使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凸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三、高考中的修辞题型在高考语文中,常常会涉及到与修辞相关的题型,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题型:1. 选择题: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选择,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2. 改错题:通过检查句子中的修辞错误来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题目解析题:要求学生解析一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四、研究修辞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1. 注意阅读: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观察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积累素材:将遇到的好的例句和修辞手法记录下来,以便复和运用。

3. 多练:通过做一些修辞相关的练题,巩固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高三语文知识点讲义

高三语文知识点讲义

高三语文知识点讲义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烘托、凸显和美化形象、情感、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作者的隐喻意义。

比如:犹如星光般明亮、如同一轮明月。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感情等特点,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3. 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写或描述进行程度上的加大,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效果。

比如:她笑得天花乱坠。

4. 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并列的方式,使得写作更加平衡、谐和。

比如:草长莺飞,温暖如画。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语义的词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起到增强语气的效果。

比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二、修辞格修辞格是用来增加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格包括比喻、借代、反问、设问等。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比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通过联系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比如:战场上的红旗象征着胜利和英雄。

3.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以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比如:难道不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吗?4. 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唤起读者思考和参与的修辞手法。

比如:我们的决策是否站得住脚?三、常见句式1. 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比如: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2. 简单句简单句是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的句子。

比如:他跑得很快。

3.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比如:因为天气太热,所以我决定待在家里。

4. 隐含句隐含句是指作者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句子,但读者通过上下文能够推断出来的句子。

比如:他的表情让人看出他对这个消息感到非常开心。

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一种紧凑、简明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经典的语句来概括和表达一种深刻的观点或智慧。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共十二种)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共十二种)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类别】(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①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效果)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6.1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征、效果教学目标1.熟记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征。

2.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2.熟记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征。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一、比喻.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高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全面讲解

高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全面讲解

高考语文修辞知识点全面讲解在高考语文中,修辞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就是明显地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暗喻则是用“是”“变成”“成为”等词语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例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借喻则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这里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赋予小鸟“歌唱”这一人的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亲切感和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来夸大瀑布的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如“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是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

超前夸张则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精品资源]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精品资源]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柳栖士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含义大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方法: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以上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因此,运用时务必注意:1.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2.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3.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4. 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5. 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此外,高考中引用、反语、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常常会考到,下面一并说明。

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许多记者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