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学反思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教学本文力图通过文言词句的教学,使学生从张衡成功的原因上认识其人,获得教益,且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同时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宜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整体设计
教学首先要考虑整体目标: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须立足于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理解;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
同时,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质疑引导,还是学生“自求得之”,都力求带有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因素,真正使学生成为求知的主体。
二、“线”串“散珠”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找到一根可以把许多知识“散珠”串联起来的“线”──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有了中心议题,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避免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
三、思维训练
按照主要的教学步骤,可设计具体的训练细节。教师须明确每一步落实什么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启发学生思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如第一小节的“贯”、“通”和“从容淡静”,经过查字典作注,学生可以感受到张衡的勤奋好学,且初步认识其品德对事业成功的作用,为深入认识张衡提供了依据。对“薄而陋之”中“薄”、“陋”意动用法的考查以及对“不行”、“不就”、“不应”、“致思”、“研核”、“妙尽”等词语的理解,既是文言词语知识的学习,又是思想内容的探索,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在训练学生为词语作注的过程中也包含着思维训练因素。第四小节给“员”、“尊”作注,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可明确“员”通“圆”,“尊”取“樽”义,前者通假,后者异体。注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的“形”,有人注为“形态”或“形状”,经引导思考,确认为“图案”、“皆隐在尊中”的“隐”有人注为“隐藏”、“乃知震之所在”的“所在”有人注为“地方”,细读原文改注为“密封”、“方位”。修改注释的过程正是辨异思维的过程。
讨论概括的过程,同样要考虑思维因素。如对写候风地动仪一节要点的概括,就是对仪器从制造到使用这一事物内在规律认识的思维过程。讨论人物传记的写法,将组材的时间顺序改为曲问形式,启发学生把历史知识同语文知识有机结合,从时间的推移(纵的方面)去认识组材顺序,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深。
课下要求写读书笔记:可以用评点的方式,评点重点段落,也可以用札记形式,写出读后感受或得到的启示。由此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巩固,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