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讲解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2)彭城王义康秉政()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相拒四十余日()

A.拒绝B.抵御C.占据D.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建威府参军必为所屠

B、皇考即据之何轻敌之甚

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以大斧搥其后

D、乃焚营退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B、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C、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武干等人之下。

D、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5、为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3分)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7、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4分)

8、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9、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

10、第②段如何塑造萧承之的形象,请对此加以分析。

11、作者对传主萧承之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对此加以评析。

12、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作用。

13、第②③段分别写萧承之防守济南城与平定梁州,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14、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

答案: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旧的交情)

(2)彭城王义康秉政(执掌)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相拒四十余日( B )

A.拒绝B.抵御C.占据D.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C )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

A、为建威府参军必为所屠

B、皇考即据之何轻敌之甚

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以大斧搥其后

D、乃焚营退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B )

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B、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C、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武干等人之下。

D、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5、为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3分)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1分)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1分)事情己经很危险紧急了,(1分)如果再表示软弱,(1分)一定被他们屠杀,(1分)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1分)

7、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4分)

1通过宋文帝两次下诏书欲提拔萧承之,(1分)从侧面表现(1分)其治理(和守战)才能(1分)与忠诚勇猛(1分)。

8、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有勇有谋刚直不阿

9、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

能够知己知彼;懂得虚虚实实的军事思想;胆大果敢。

10、第②段如何塑造萧承之的形象,请对此加以分析。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萧承之有勇有谋;通过属下的进谏与宋文帝的评价从侧面突出萧承之的军事才能。

11、作者对传主萧承之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对此加以评析。

作者称赞萧承之才能与功绩;惋惜他不被重用。作者与传主是父子关系,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必然的,能为国为百姓作出贡献,未必在意被授予重大官职。

12、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作用。

写族人与刺史赏识器重萧承之,侧面表现他志向富强远大,才能出众,为下文叙述他的功业作铺垫。

13、第②③段分别写萧承之防守济南城与平定梁州,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防守济南采用摆空城疑兵之计,因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较大;

平定梁州时,采用轻装前行,英勇抗击,因为深入敌营,贵在神速。

14、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

(1)奉命前进,冒险深入,抵抗时日长,艰苦战斗。

(2)面对敌情,果断采取应对措施。

知识点:

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一常规考题:

1:实词

填空:1:记忆300实词和历年高考真题(近十年)

2:使动,意动,被动

3:通假字

选择题:一定要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往往是意译。

2:断句

一般情况是给几分断几句,断完句之后一定要仔细看看能不能翻译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断句其实考的是翻译。

3:翻译

字字落实,翻译出来的句子一定是个语句通顺的句子。(一定要注意卷面,先在草稿纸上写好改好之后再誊写到答题卡上。)

4:解答题:

A:人物形象: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例概括+四字短语

B:分析原因:回到文中去看到相应段落然后总结概括,注意给分,3分4分两个得分点,2分往往只有一个得分点。

C:段落作用:

结构+内容。一定要注意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个点。

D:评析:

评+析:和散文中的评析类似,有两块内容。

相关试题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