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讲解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5 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5 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含详解

专题35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

元始中,举明经①,除为郎。

②会王莽居摄②,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

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

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

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

”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

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材料二①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

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

②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

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注]①明了熟习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的考察的科目。

②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20.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于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请依据选文的人物形象品质,推断“独行列传”中人物的选取标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

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解(本文是对《2023高考上海语文卷》的详尽解析。

其中包括现代文《蔑匠阿爷》,“王教授写了一本关于进化论的科普著作……”;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的阅读题答案、考点分析及解题指导。

三篇古诗文《酬李少府见赠》、《儒贾传》、《游京师郭南废园记》均有详尽的现代汉语译文。

文末附有空白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第①题名句默写,常规上下句默写题。

第②题2分,除上下句常规默写外,还有文学常识默写。

第③句是情景默写,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的默写,有难度。

在此“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这一提示语中“正面描写”的术语要重视,即可。

这要求考生精准记忆,理解诗歌常见手法。

古诗文默写:首先,背熟要求我们背诵的古诗文及文学常识;其次,认真审读题干及出处,特别理解性默写;最后,默写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写错别字。

这里“己”“崇”“拔”要特别留意。

评分说明: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别字,都不得分。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C )(2分)为了应对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不少高速公路服务区正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某服务区,一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已上岗半年有余。

所谓充电机器人,,,,,只需扫描服务区内相关二维码进行操作,工作人员会将充电机器人移动到车辆旁边帮助充电。

①充电枪位于身后两侧②它的外形憨态可掬,像一辆小型面包车③其实就是储冲一体化的移动充电宝④车主需要充电时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异同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异同题含详解

专题41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异同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堂记(宋)刘克庄①天下之至音非静者不能闻也,至乐非定者不能知也。

风之翏然也,水之淙然也,啸之然也,入于耳同也。

然南郭子綦以为天籁,元结以为全声,阮籍以为鼓吹,为凤音,得于心异也。

何也?噪之不如静也,动之不如定也。

②雨之为声至矣,而闻者鲜焉。

兄弟群居之乐至矣,而知者鲜。

昔之人有以丝竹陶写为乐者,有以朋友切偲为乐者。

丝竹托于物之声也,人也;雨自然之声也,天也;朋友取诸人之乐也,外也;兄弟修于家之乐也,内也。

今夫大衾长枕,短檠细字,漏断人寂,埙唱箎和。

当此之时,溜于檐,滴于阶者,如奏箫韶,如鼓云和。

静者闻,躁者不闻也。

定者知,动者不知也。

此吾友野翁名堂之意。

③夫近世言友爱者,推苏氏,其听雨之约,千载而下闻之者,犹凄然也。

抑苏氏能为此言也?非能践此言也。

余尝次其出处而有感□。

方老泉无恙,二字虞侍,家庭讲贯,自为师友。

窃意其平生听雨,莫乐于斯时也。

既中制举,各仕四方,忧患龃龉,契阔离合,于是闻雨声而感慨矣。

中年宦达,宴寐早朝,长乐之钟,禁门之钥,方属于耳,而雨声不暇听矣。

岁晚流落,白首北归,一返阳羡,一居颖滨。

听雨之约,众生不复谐矣。

故曰“非能践此言也。

”今野翁兄弟,俱以才业光显于时,虽为是堂,余恐其骑马听鸡之时多,对床闻雨之时少,愿刻鄙语于堂上,暇则览焉。

盖惟静可以闻此声,惟定可以知此乐,惟早退可以践此言也。

24.文末所写“早退”之志与陶渊明的“归去”之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记〔明〕袁宏道①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

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

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

□□卑者纵情曲糵①,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

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

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9 文言文阅读中论证特点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9 文言文阅读中论证特点题含详解

专题39文言文阅读中论证特点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拙庵记宋濂①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②余,天下之拙者也。

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

余则不能。

人问以机,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

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

未入其庭,已觇其形;始照其貌,已尽其肺肝而究其缊奥。

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

余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

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

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

此二者,乃吾所大拙。

德敬岂有之乎?③然吾亦有不拙者。

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窅乎无涂。

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

吾则搜摩刮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

斯不谓之巧不可也。

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

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而德敬岂有是乎?④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

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

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

⑤今德敬居位处势,诵古人之言而以拙自晦,其殆巧于天者欤?巧于智者欤?巧于古者欤?然则德敬之巧也大矣,过于人也远矣,乌可以不记?(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23.本文对比说理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

【答案】23.①将别人之巧与自己之拙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自己之巧作铺垫,也对他人略有讽刺。

②将自己之拙与自己之巧进行对比,体现拙与巧的辩证关系。

③在苏秦、张仪、孟子、晁错等历史人物的例子中体现对比,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④将自己之大拙、巧与德敬之拙、巧进行对比,突显德敬可能的超越常人之巧。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0 文言传记写作特色分析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0 文言传记写作特色分析题含详解

专题30文言传记写作特色分析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董其昌,字玄宰,籍松之上海。

公十三出就试,见赏于郡侯洪溪衷公,才名籍甚。

规摹古帖楷书,已得纵观项子京家藏晋唐真迹,自此不向碑版上盘桓,直悟入用笔用墨三昧,且旁通绘事矣。

客以笺扇求者,其父见辄擘碎之,使专精本业。

自此试辄冠军。

食饩有太学范尔孚者,捐资助公游北雍。

戊子秋闱,公名在第三,已丑名在第二,选读中秘书。

馆师田中台殁公匍匐数千里舆其榇送还闽中。

②凡六年,起湖广提学副使。

甫.试毕,乞致仕。

家食二十余年。

中原士大夫气节理学,分门立帜,公不喜附丽为名高;亦绝不露纤毫抵牾..之迹。

即户外以干旄至,以问奇至,欣然应之;而书画诗文,则渐老渐熟,几有“古人不见我”之恨。

③癸酉,上特拜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既陛见,班行中额手相庆,曰:“此先朝凤麟,出而瑞世,安可当吾辈而失之!”于是肩摩踵接,幸沾公色笑为快,而祈请词翰者,亦无虚日。

余寄声公曰:“公向国王城舍中,以笔墨说法,今可洗足收钵矣!况趋朝陪祭,颠倒衣裳,其匍匐更有百倍于此者耶?”公报曰:“人之念祖,谁不如我?我将藉.手以徼地下光。

子视我岂恋恋一官者?”乃思请辞。

时上御下严,乞骸骨者,不讶其有所避而去,则疑其有所托而逃;独公一再乞,一再留,凡六疏,温旨仍赐驰驿,听公还。

盖公以礼自处,而上亦以进退大臣之礼处公。

予迎之舟次,公笑曰:“今而后,始知我与子,两相期无愧心;两相见无愧色矣。

”④公北归时八十有一,精采健旺,须眉飒飒,有神仙霞举意。

对客谈笑,竟日..忘疲,不知其老之将至。

丙子仲冬九日,忽痰作,不三日而逝。

——节选自明代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有删改)材料二: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

赠太子太傅。

福王时,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19.材料一第③段和材料二都记载了董其昌“上疏乞休”,分析两文写法的不同。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6 文言文阅读中评价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6 文言文阅读中评价题含详解

专题36文言文阅读中评价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烨字耀卿,进士及第。

积官秘书省著作郎。

知龙门县,群盗杀人,烨捕得之,将械送府,恐道亡.去,皆斩之。

众服其果。

通判益州,召还,时王曙治蜀,或言其政苛暴。

真宗问:“曙治状与凌策孰愈.?”烨曰:“策在蜀,岁丰事简,故得以宽假民。

比岁小歉,盗贼窃发,非诛杀不能禁。

然曙所行,亦未尝出陛下法外。

”帝善之。

②天禧元年,始置监官。

帝谓宰相曰:“谏官御史,当识朝廷大体。

”于是以烨为右正言。

会岁荐饥,河决滑州,大兴力役,饥殍相望。

烨请策免宰相,以应天变。

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

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皆不报。

③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请京朝官遭父母忧,官司毋得奏留,故事当起复者如旧,乞免持服者论其罪。

后累迁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徙河中府,卒。

④初,王曙坐寇准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

烨叹曰:“友朋之义,独不行于今欤?”往饯之,经宿而还。

尝善河中处士李渎渎死为陈其高行诏以著作郎赠之。

⑤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

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俊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

(《宋史》有删改)19.饥荒洪灾之年,刘烨上书请求罢免宰相,来顺应天变。

对此你如何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滕公讳元发,字达道,东阳人也。

九岁能赋,敏捷过人。

举进士,中第第三。

②公在馆阁,未尝就第见执政,故宰相不悦,不迁者十年。

既遇知神宗,为谏官,知无不言。

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注]为跋扈,上以问公。

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

”③河朔地大震,涌沙出水,坏城池庐舍,命公为安抚使。

官吏皆幄寝,居民恐惧,弃家而茇舍..。

公独卧屋下,曰:“民恃吾以生,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民始归,安其室。

乃命葬死者,食饥者,除田税,察惰吏,修堤防,缮.甲兵,督盗贼,河朔遂安。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7 文言文阅读中语言赏析题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7 文言文阅读中语言赏析题含详解

专题37文言文阅读中语言赏析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

(节选自姚鼐《复鲁絮非书》)乙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

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

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

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

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

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

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

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

甚矣,□得之难也。

(节选自姚鼐《海愚诗钞序》)21.请结合文本,赏析甲文两处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山来阁记(明)王弘撰①①桃叶渡之侧,有园一区,广数十弓。

宋君以伟之所营也。

花药林竹,可以娱目;蓄古今人字画,可以澄怀;积书千卷,可以求圣贤之道,知人论世;有阁高三层,可以远眺。

②癸卯春,予来金陵,曾登其上,望钟山焉。

以伟负意气,不屑流俗,每招四方士为高会,赋诗饮酒不辍;予固心壮之。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儒贾传[明]耿定向世以儒命者,炫智钓奇,有市心焉,儒而贾也。

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儒之行也,贾而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作《儒贾传》。

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地,姓程氏。

父曰稷,始入楚,止麻城岐亭贾焉。

稷所挟赀微也,而岐又小市,悬山谷中,贸易寡。

亡何,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

然伯仲伟干雅姿,识度夷旷,大类儒者。

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

赀渐起,市亦因以辐.辏.。

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王文成门,谈良知学。

子德悦而师之,为巍冠褒衣,趋绳视准。

圜圚少年咸相目笑,子德益自喜。

间有从之游者,子德持塵高谈,与相往复,弥.日不辍。

圜圚①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

”子德闻之曰:“燕雀之不知鸿鹄,则斥鷃之笑大鹏,固也。

”③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又牍以瘗道路之殍。

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

由是子德高义啧啧满黄②人口矣。

麻城令金勿有治声,闻而贤之,榜书“贾中儒味”旌其门。

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云。

④子德虽不废贾,然好儒益甚,远近款.其门者益众,斥奇赢振施之不厌,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千金。

⑤居常训子姓曰:“吾家世受什一③,不事儒。

自吾一染指,而士庶亲悦,贾且什倍。

由是观之,儒何负于贾哉?尔曹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

[注]①圜匮:街市。

②黄:明代黄州府。

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弥.日不辍()(2)而财益阜.()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市亦因以辐.辏.A.聚集B.积累C.辐条D.运输(2)远近款.其门者益众A.招待B.寻找C.结交D.拜访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高考语文精选知识点讲解与训练第12讲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形象分析

上海高考语文精选知识点讲解与训练第12讲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形象分析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形象分析知识梳理阅读四个关注:人物、官职、事件、品格1.人物的基本情况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会出现一些关于传主的人物性格词语,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人物品质题的作答。

2.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时间、人物、官职、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馈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3.人物的性格。

归纳人物的性格品质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作者的直接评价;注意对其治学、为人处事或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如:孝谨、清正等;4、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基本上每段为一个语意聚合段,通过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来集中表现人物某种品格。

因此,分析人物品格是要从主要段落中的人物言行以及他人对主要人物的态度总结!5.常见人物形象概括首先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其次,只有对题干做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回答。

把答案放回原文。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例题精讲史弼传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

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人物传记)常规题型整理:原因题)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人物传记)常规题型整理:原因题)

传记文言:原因题【知识解说】传记文言中经常考到“原因”。

基本的方法是由果溯因,分析句子间的因果关系,找到“原因”后,需要分点作答;如果是针对“人物”问原因,一般还需要答出人物形象。

【例题精讲】(22春考·真题)傅良弼传(唐)李翱①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

以善(善于,擅长)弓矢显。

仕(做官)于成德军,流辈(同类、同辈)称其朴厚(朴实厚道)。

博野、乐寿,本隶(隶属,属于)瀛州,诏以与(给予)成德军。

其后以公选(量才授官)为将,而镇(镇守)于乐寿。

公善抚(安抚,抚慰)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

②长庆初,幽州继乱,成德杀其帅宏正,将庭凑因(趁机)盗有地。

公奋曰:“吾岂可以为贼(叛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

贼屡攻之,卒(最终)不能克(攻克,攻下)。

③拜(授官,任命)郑州刺史。

公本用(因为,凭借)武力进(做官),未尝治人,于是痛(狠狠地)自刻(严苛)凛(通“懔”,严肃),清(清廉)己率(做表率)下(下属)。

凡从公将卒本与公同立于乐寿者(定语后置,本与公同立于乐寿之降卒),皆饬惧,不敢越条令以侵(侵占,侵吞)物。

故郑州称理。

虽他时文吏,罕(少)能过(超过)者。

④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

居河阳,濡民不耕织,党项千余落,以畜牛羊马代田业。

先时将帅多贪,至(以至于)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都)怨走,以出他境。

及公之至,蕃人来见,或献马者,公拒而不受。

蕃人喜,传以相告,未愈月,而部落相劝皆归。

蕃人之有罪者,惧而来奔(投奔),故事(按旧例)皆使蕃人出马以赎,公曰:“吾将(做将领)于此,职(按职分)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等候,等待)于赎。

”皆执(捉住)之以付其蕃落,蕃人益喜。

⑤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俾(使)治齐州,图沧景(即横海军)之冠。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盗书者不可儆也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结构复杂,用词繁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讨论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考点剖析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是文言文二部分的重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推理作者的观点、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等。

2. 句子翻译: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自行翻译句子的含义,注意指代关系、动宾搭配等语法问题以及古文语境。

3. 名句填空:考生需要凭借对古文名句的理解和记忆,将适当的词语填入空缺处,使句子通顺、连贯。

4. 句子仿写:考生需要根据所给出的古文句子,按照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进行改写,保持意思的准确、连贯。

二、解题技巧在解答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题目时,以下几个技巧可能会对考生有所帮助:1. 注重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较长,结构复杂,要注意句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个修饰词、连词的位置和作用。

2. 注意上下文语境:文言文的语义常常依赖于上下文的引导和指示,考生在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前后文,理解句子所处的语境。

3. 多利用语法知识:文言文的语法体系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如词序特点、动宾关系等,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4. 多做题、多总结:对于文言文阅读理解题,考生要多做例题,总结解题经验。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

三、备考建议备战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备考:1. 熟悉考纲:详细了解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二部分的考点要求和考试形式,明确复习重点。

2. 系统复习:查漏补缺,对各个考点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参考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重点关注相应考点的例题和解析。

3.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确保各个考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新高考上海卷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方略(记 的阅读 《毋斋记》《考 进学斋记》《心源亭记》《爱山楼记》 )

新高考上海卷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方略(记 的阅读 《毋斋记》《考 进学斋记》《心源亭记》《爱山楼记》 )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阖述
“”的对象
进学斋
③为什么要写“记” 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怎么写④怎样来写“记”
"古之君子"与“今之所谓学者”对比
记事 借事喻理
阅读时关注点: 1.标题的暗示----记“进学斋” 2.事件的特点---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后 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迴异于前 3.抓文中关键句 首句---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 结尾句---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4.抓路标式词语:嗟乎、鸣呼、若夫、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迴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后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作者列举士会等例,论证古之君 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 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 人之道。
解析:这考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我们要明确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主要涵盖了文言文叙事文章的基本要素,如人物、事件、情节等,是考生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

通过对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题型的要求和特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题材广泛,体裁灵活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涉及的题材广泛,可以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风云等,体裁灵活多样。

在应对这些题型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学、哲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炼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生动具体,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出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在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之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

文言文的语言精炼、简洁,要求考生在写作时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和文风的工整。

三、情节曲折,结构紧凑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文章情节常常曲折多变,扣人心弦,考生需要善于构思和组织文章的情节,使其具有紧凑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力度。

在叙事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事件的发展和转折,使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四、意义深远,启示广泛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文章常常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具有广泛的社会启示和人生感悟。

考生在应对这些题型时,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第二篇示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高考文言文是中国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叙事文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体裁。

叙事文是以叙述事实或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其语言较为通俗易懂,适合用来叙述历史事件、个人经历或传说故事等。

而上海市高考文言文中的叙事特点类题型,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完成一篇叙述类文言文作文,反映出明显的文言文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的一些特点和解题技巧。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

上海市高考文言文叙事特点类题型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叙事文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文体,其特点是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引导读者了解故事情节。

上海市高考中,文言文叙事题型往往出现在语文科目的考试中,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叙事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上海市高考中文言文叙事题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一、题目类型在上海市高考中,文言文叙事题型的题目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给定段落,要求续写下文: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文言文段落之后,续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保持文风和情节连贯。

2. 整篇文言文叙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文言文的叙事方式,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情节。

3. 补全叙事细节: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文言文叙事中,填写适当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4. 分析叙事特点: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文言文叙事,分析其中的描写手法、情节安排等叙事特点。

以上是上海市高考中常见的文言文叙事题型,考生在备考时需要熟悉这些题型的要求,并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二、叙事特点总结在回答文言文叙事题型时,考生需要了解文言文叙事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意,完成题目要求。

文言文叙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古朴、精练、短小精炼的语言特点。

在叙事中,要注意保持文言文的古朴风格,不使用现代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叙事情节安排:文言文叙事往往以叙述事件发展过程为主线,情节安排紧凑,常常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来展现故事发展。

3. 描写手法:文言文叙事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包括生动的形象描写、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韵味的修辞表达。

通过运用这些描写手法,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感人。

4. 文言文思维方式:文言文叙事思维方式与现代文的写作方式有所不同,需要考生熟悉并运用文言文的叙事思维方式来完成作文。

这包括注意时间顺序、情节推移和主题突出等方面。

以上是文言文叙事的一些特点,考生在备考时应该熟悉这些特点,并通过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

”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

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

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

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

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

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

相拒四十余日。

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贼不能当,乃焚营退。

梁州平。

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

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

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

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2)彭城王义康秉政()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相拒四十余日()A.拒绝B.抵御C.占据D.关闭(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建威府参军必为所屠B、皇考即据之何轻敌之甚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以大斧搥其后D、乃焚营退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B、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C、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武干等人之下。

D、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5、为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

(3分)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7、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

(4分)8、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9、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10、第②段如何塑造萧承之的形象,请对此加以分析。

11、作者对传主萧承之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对此加以评析。

12、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作用。

13、第②③段分别写萧承之防守济南城与平定梁州,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14、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

答案: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1)皇考与道济无素故(旧的交情)(2)彭城王义康秉政(执掌)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相拒四十余日( B )A.拒绝B.抵御C.占据D.关闭(2)虏疑有伏兵,遂引去(C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A、为建威府参军必为所屠B、皇考即据之何轻敌之甚C、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以大斧搥其后D、乃焚营退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4、对第②段划浪线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B )A、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B、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C、萧承之在治理百姓的钱财方面,也不在武干等人之下。

D、萧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

5、为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断句。

(3分)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1分)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1分)事情己经很危险紧急了,(1分)如果再表示软弱,(1分)一定被他们屠杀,(1分)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

(1分)7、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

(4分)1通过宋文帝两次下诏书欲提拔萧承之,(1分)从侧面表现(1分)其治理(和守战)才能(1分)与忠诚勇猛(1分)。

8、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有勇有谋刚直不阿9、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能够知己知彼;懂得虚虚实实的军事思想;胆大果敢。

10、第②段如何塑造萧承之的形象,请对此加以分析。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萧承之有勇有谋;通过属下的进谏与宋文帝的评价从侧面突出萧承之的军事才能。

11、作者对传主萧承之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对此加以评析。

作者称赞萧承之才能与功绩;惋惜他不被重用。

作者与传主是父子关系,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必然的,能为国为百姓作出贡献,未必在意被授予重大官职。

12、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作用。

写族人与刺史赏识器重萧承之,侧面表现他志向富强远大,才能出众,为下文叙述他的功业作铺垫。

13、第②③段分别写萧承之防守济南城与平定梁州,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防守济南采用摆空城疑兵之计,因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较大;平定梁州时,采用轻装前行,英勇抗击,因为深入敌营,贵在神速。

14、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

(1)奉命前进,冒险深入,抵抗时日长,艰苦战斗。

(2)面对敌情,果断采取应对措施。

知识点: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一常规考题:1:实词填空:1:记忆300实词和历年高考真题(近十年)2:使动,意动,被动3:通假字选择题:一定要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往往是意译。

2:断句一般情况是给几分断几句,断完句之后一定要仔细看看能不能翻译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断句其实考的是翻译。

3:翻译字字落实,翻译出来的句子一定是个语句通顺的句子。

(一定要注意卷面,先在草稿纸上写好改好之后再誊写到答题卡上。

)4:解答题:A:人物形象: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例概括+四字短语B:分析原因:回到文中去看到相应段落然后总结概括,注意给分,3分4分两个得分点,2分往往只有一个得分点。

C:段落作用:结构+内容。

一定要注意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个点。

D:评析:评+析:和散文中的评析类似,有两块内容。

相关试题练习:2017年上海市春考真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

(18分)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

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

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

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

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

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

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

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

圣自以子必死。

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

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

及为公卿,荐之朝廷。

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

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

②廉:考察,查访。

③何侯:指何武。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2)世以此多焉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圣惧,自免A.赦免B.逃脱C.解职 D.谢罪(2)系庐江A.扰乱B.拘禁C.归属 D.牵连18.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2分)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

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

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21.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分)(1)中伤(2)称赞17、(2分)(1)C (2)B18、(2)D19、(6分)答案示例:(何武)想要提拔官吏,先制定条例来防止托关系。

他在任时也没显赫的名声,离开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20、(2分)B21、(4分)面对大儒戴圣,何武不惧威势,揭露其罪行;尽管戴圣曾在进行诋毁自己,但何武不扬其恶;判决戴圣儿子时,何武秉公执法。

这些事情表现了何武方正、大度的品格。

2019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石有恒传①石有恒,字伯常,湖广黄梅人。

性高洁,以文章名。

万历三十四年,举于乡。

四十七年,始成进士。

与邹元标最善,尝持其书来东林,纳交于诸君子。

②初授浙江遂安知县,下车以避劳、邀利、畏祸三事自誓①,以程朱正学课士训民。

输运不任里甲,羡緡②,公贮之充运费。

督僮仆种园蔬,躬自灌溉,不用民一物。

士绅馈遗,悉辞不受。

岁灾,亲履荒瘠地,问民疾苦。

监司檄郡县遏籴③,抗议力争,出帑金市粟,民赖以济。

调长兴县,再调常熟,长兴民吁请得留。

③时巨豪叶朗生、吴野樵等结岛寇为乱,剽掠无虚日。

抚按檄有恒讨之,有恒以隔属辞,不允,乃设方略擒其魁。

贼稍稍戢,而余众散处湖荡,伺间为出入。

有恒请驰檄各属分兵搜捕当事韪之未果行。

④天启四年正月朔,城门夜起,贼突入。

有恒方正衣冠待漏,闻变,出立厅事。

贼露刃胁之,不为动,且叱曰:“草贼!敢判天子杀王臣耶!”索印,不可。

强之行,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