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新课程形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形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形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经过多次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一,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指导、制约着教学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僵化、机械、千篇一律的教学实践,也势必使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死板教条的书呆子,而不是现代建设中所需的创造型人才。
第二,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这些所产生的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必然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第三,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限制,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
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在传统教学大多数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统一要求多,分层作业少;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品德修养
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品德修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时由于初中生的思想发展还不够十分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他们在学校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因而要重视学生道德的育。
初中所学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要能对这门课进行全面地认识,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1、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贯采用传统“死记背诵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往往让学生背会书上?所提到的有关概念,还有些基本的知识要点,很少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考试之前,老师往往带着学生进行复习,也仅仅强调学生记住课本上所提炼出的重点知识就可以了,完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与实际生活脱钩。
结果,正是由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联系材料进行分析作答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即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说多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校也积极地进行大胆改革,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依然存在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功课上,答案几乎由教师提供。
很多教师认为本来课时就少,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时太浪费时间了。
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依旧采用传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每节课教师都会给学生做统一的安排。
比如这节课学生应该看什么,应该学习什么新知识等等,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
一、传统教育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3)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4)在讲授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提高学习效率(5)投资成本低,比较经济。
缺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以板书讲授为主,费时、费力、信息容量小,信息显示形式比较单调、呆板。
传统教学的缺点包括:(1)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的手段单一,很少涉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的素质相对要求较低,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不利的。
(2)不利于开阔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传统教学接触不到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各种音像设备等,因此就会使教师与学生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对外面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以及日益更新的知识缺乏了解。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
(4)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需要现场演示或需要试验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看到或听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交流,教学效率低。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能改善课堂环境,强化教学效果,增加教学信息量。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丰富题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知识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一、序言传统课堂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课堂教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1.死记硬背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往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
学生只是消化和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导致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
2.学生被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单向,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辨和独立探究的机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3.教学内容单一传统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主要依据,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倦和厌学情绪。
三、应对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动力。
3.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也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相信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将逐渐得到解决,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4 更新时间:2006-8-18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天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过分推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也意味着学生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
“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
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
这星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
“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
”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以至于人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正因为如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了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智识与钻研,因为受这许多繁杂的事物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概述1.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传统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主流教学模式,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部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2. 传统课堂教学的定义传统课堂教学是指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学习积极性不高。
4. 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5. 课堂互动不足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缺乏表达和讨论的机会,导致课堂互动不足。
第三部分:应对策略6. 引入多元教学法为了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教育者可以引入多元教学法,包括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通过建立互动式课堂氛围,例如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机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8. 重视个性教育教育者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9. 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我看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个性发展不被重视。
教育者需要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更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0. 我对应对策略的看法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我认为引入多元教学法和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教育者还需要注重个性教育,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总结与回顾11. 总结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个性发展不被重视和课堂互动不足等问题,而应对策略则可以从多元教学法、互动式课堂氛围和个性教育三个方面着手。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改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改摘要:新课改提了好多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却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解决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新课程标准教学法角色转换现在,课改这个词很时髦,但大家对课改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有把课改视同于教材内容改良的,有把课改当作是课程标准改变的,有把课改看作为评价方式改革的,也有人用“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话语来保证表达的正确。
不管怎么说,新课改与学校老师息息相关的却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究竟需要改什么?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一个弊端是:传统课堂教学存在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教师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忽略了能力、情感、态度等其它方面的价值培养。
另一个弊端是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扼杀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传统课堂教学过份强调预设,缺乏开放性,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二、部分课改学校的近况近些年,课改运动风起云涌,好一派热闹繁荣景象。
但是,仔细跟踪考究,真正改出成效的学校并不多,真正通过课改受益的老师和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倒是具有“高考工厂”等称谓的一些名校却是硕果累累、凯歌高奏。
大部分老老实实做课改的学校为何成效不够显著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过分强调了在“怎么教”上下功夫,忽视了师生的交往与互动的问题。
好好研究课堂上师生的交往问题,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会有很好的体现。
三、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1.高参与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最好的体现。
新课标特别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旧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常常是一言堂,教师说的一身劲,学生听的一头闷。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不会互动,甚至也不敢互动,怕互动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怕影响教学的进度;怕课堂纪律混乱;怕学生不举手冷场。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方式1:书+教师1、教育内容单一——以故事为核心内容,即便学生能够学好,也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工作2、教育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3、教学质量不稳定——a)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而中国合格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b)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法一致性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c)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一致性地得以贯彻实施d)教师的口音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学生的英语口音南腔北调4、教学互动性很差——单方面由教师讲授,泯灭了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传统教学方式2:录象带/幻灯片+教师最大缺陷:1、教学内容单一——还是以故事为主,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各种2、教学手段单一——较之第一阶段,课堂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毫无互动性的播放录象片之后,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还是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输阶段3、教学质量不稳定a)尽管引入了音像手段,但是教学效果依然高度依赖教师质量,从而导致教学品质无法稳定b)先进的教育理念依然无法一致性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c)科学的教育方法依然无法一致性的得以贯彻实施d)教师口音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传统教学方式3:软件+教师最大缺陷:1、教学内容单一——以故事这一种体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无法接触说明文体、教学和科学内容2、教学目标单薄——依然以日常交流为主,没有以英文运用能力为终极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只能处于国际职场人才结构的底层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向吉成发布时间: 2010-8-3 10:25:15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增删内容来适应不同的学生,又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使较多的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授课效率高,传达的信息量大。
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步步讲解和总结,能更清晰的使学生直面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免费下载】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实质是“先生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许怀疑。
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就此,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实质是“先生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许怀疑。
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就此,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陷。
下面将分析传统大学教学模式的缺陷及解决策略。
一、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1、知识重于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灌输知识,使学生更侧重于积累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场景时会显得非常的无能。
2、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听讲,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探究知识,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也不能积累经验。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大量使用PPT、讲义等传统的工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是非常快速的,仅仅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已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大学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领导能力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2、从思维的层面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教学应该从思维的层面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加自然地学习知识。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令学生更加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的关键。
除了PPT,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案例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以及各种现代交互式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三、结论总的来说,大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课堂模式在当前社会的需求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学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视野,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传统课堂英语的弊端以及解决弊端的方法
传统课堂英语的弊端以及解决弊端的⽅法 不知道⼤家有没有觉得即使在学校⾥学了好多年的英语,却还是不能再⽇常⽣活中流利的使⽤英语,为什么?这很⼤⼀部分原因跟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关。
下⾯是店铺整理的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以及解决⽅案,希望对您有⽤。
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标的呈现过于简单化 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好”教学⽬标,上课时只是简单的重复,甚⾄不重复,只是认为⽼师⼼中有数即可,就可以在课上有的放⽮的讲解。
实际上,学⽣对于⽬标甚⾄都谈不上认识。
就更不⽤说做到⼼中有数。
因此对于本节课该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所知。
⼆,学⽣的学习没有⾃主性 ⽼师都会从⾃⼰的主观意识出发,认为哪些是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
不会顾及到学⽣的需求。
例如,教师认为set out 很重要,要反复讲解,可学⽣已经掌握此短语的⽤法及搭配。
课上就在⽩⽩浪费时间,⽽学⽣需要学会却没涉及。
造成了学习的低效,投⼊⼤,产出低。
平时的学习都由⽼师的主观意识决定,学⽣没有⾃主性。
⼀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缺乏主动性。
三,学⽣缺乏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分⼯越来越细,要求⼈们具有合作意识,可平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这⼀能⼒的培养。
四,评价的单⼀性 最后评价学⽣时,只是看学⽣的试卷分,只靠分数来评价学⽣的成绩好与坏,不关注学⽣平时的成长过程,忽略了过程,只注重结果。
不能激发学⽣的内在动⼒。
使学习缺乏长期的动⼒,只会⾛⾛停停。
养不成终⾝学习的习惯。
五,不注重能⼒培养 太多的学⽣考试能拿⾼分,可是当读⽂章时或翻译时会做的⼀塌糊涂,就更不⽤说脱⼝⽽出地道的⼝语能⼒。
解决传统英语课堂弊端的⽅法⼀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和积累,⽽忽视学⽣学习英语过程的启发,特别是英语语⾔的实践活动等过程,学⽣被动学习,课堂⽓氛缺乏活⼒和⽣机,师⽣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有效互动。
新课改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氛,调节学⽣学习兴趣,师⽣之间要进⾏情感交流,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的缺点
传统课堂的缺点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传统课堂的缺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课堂的缺点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
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
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4 更新时间:2006-8-18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张天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过分推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也意味着学生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
“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
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
这星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
“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
”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以至于人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
正因为如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了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智识与钻研,因为受这许多繁杂的事物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
而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弯曲佝偻起来……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
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
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他们“至少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
第二,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丧失了对人生远大理想、坚定信仰的孜孜追求,培养出的往往只是一些缺乏情感、热情以及独立人格的“物质的人”,学生形成的是一种沉溺于物质生活而丧失了精神追求的“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的畸形人格。
这样,课堂教学的真义被遮蔽了,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
针对这种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在化而造成了其内在尺度的缺失的现状,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学活动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的教育,仅仅致力于教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它抛弃厂塑造入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把一切教学活动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这种“外在化”的弊病,在人的社会生活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学生看作一个纯粹的认知性存在,把学生的认知活动等同于整个生命活动,造成“过于偏重知识教育,忘记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牛活态度和对待事物方式的教育。
”不可否认,这种以传授知识、培养和发展认知能力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开发人的认识潜能、帮助人们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以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并非无所不能。
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在人们的面前。
这也正如美国科学家赫尔伯特·豪普特曼所说:“我们今天正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向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而迅跑……一方面是闪电般前进的科学和技术。
另一方面是冰川式融化的人类的精神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以世纪为单位来测量的话,科学和良心之间、技术和道德行为之间的这种小平衡冲突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它们如果不以有力的手段尽快地加以解决的话,即使毁灭不了这个星球本身,也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个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写给—位中学校长的信,在信中他尖锐地批评了这种仅仅以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上的严重偏颇,值得我们深思。
亲爱的老师:我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过别人没有看到过的事实:高级工程师建造了毒气站;医术高超的医生毒死了孩子;受过严格教育和培训的护士残害了婴儿;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生们用枪打死或活埋了妇女和儿童。
因此,我对教育产生了怀疑。
我请求:帮助你的学生成为人(become human)吧!再也不要培养出学问渊博的恶魔、技术高超的精神变态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刽子手。
读、写、算只有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时候才是重要的。
这封信的撼人心魄之处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传道、授业、解惑”,其终极目的是什么显然不是仅仅教授某种专业或技能,“把教育中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加以分隔,这是人类互相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
”试想,在二战时期,从德国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日处理量竟达l000具尸体的高效焚尸炉,到日本法西斯731部队在中国人身体上试验的细菌武器,哪一样不是出自德、日教育培养出的高级研究人员之手他们莫非是未及开化的野蛮人显然不是,他们属于有知识、有技能的精英阶层,但却没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此,我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人做人总是第一位,教人有一种专业还是余事。
因此,培养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才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因为传统教育遵循一定的程序模式,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教”的内容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实际“学”的情况,课上45分钟机械式地将安排好的内容讲完就算万事大吉,课后布置几道作业就了事,根本没有机会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即使有的学生想对老师说,也是没有机会,一切听命于老师,而老师又不得不听命于校长,校长关注的是教育进度,从宏观上讲,升学率是个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毕竟有尖子在撑腰,学习上不去的学生就会被忽视,而学习本身有缺陷的学生就往往会被“抛弃”,即使某方面有专长也会被深埋地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分数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在校地位。
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余文森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也就是说,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
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本文拟对此作具体分析。
一、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
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干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
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以下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的,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
学生所学的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理解性的学习。
相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记住一大难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即记忆性的学习。
重理论、轻实践亦即是重文字符号、轻实际内容,这种教学过早、过份地符号化。
抽象化、狭窄化,直至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难以自拔,变成文字游戏。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减法”,有的教师会设计出十几种题型来训练和考评学生!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最终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因素。
2、重理性轻感性重理性、轻感性,从认识论角度讲,即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感性认识被认为是低级的、粗糙的、不可靠的,它只能提供认识的具体材料,惟有理性认识才是高级的、精确的、牢靠的,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样,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被人为地设置一道鸿沟。
这种重理性、轻感性的观念导致教学凭空追求理论化、抽象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
反之,要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就比较困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与功能。
感性和理性具备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决定了两者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对人的生长而言,两种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性的丰富完满性的必然要求。
为此,教学不仅要关注和发展人的理性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和发展人的感性因素。
重理性、轻感性只能造成对人性的肢解。
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人情味,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从而也使其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
3、重结论轻过程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
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形式与内容、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
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抑或是认识的过程和求知的方法,这是传统静态知识现与现代动态知识观的对立。
重结论、轻过程正是传统静态知识观的反映和体现。
首先,就知识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在形式上,却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
传授知识绝不意味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