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案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饮酒》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品质。

(2)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引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饮酒》,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根据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四、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阐述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觉得陶渊明在《饮酒》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诗歌欣赏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饮酒》。

2.分享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

2.写一篇关于《饮酒》的诗歌欣赏心得。

六、课后拓展1.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特点。

2.探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陶渊明的《饮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还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了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古典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好。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3)分析并欣赏《饮酒》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的思想内涵。

(2)学会从诗文、景物描写、作者生平等方面分析诗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

难点:1. 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深刻理解。

2. 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饮酒》诗文的主题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文中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主题及陶渊明的思想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2. 写一篇关于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饮酒》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化遗产的珍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文意境。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并掌握《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饮酒》诗。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中深远的思想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饮酒》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手法。

4. 讨论诗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古典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饮酒》诗的文本及其注释。

3. 与《饮酒》诗相关的鉴赏文章和评论。

4. 网络资源,如诗歌朗诵、相关学术讨论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饮酒》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如意象、典故、表达手法等。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酒》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2. 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田园诗最为著名,表达了回归自然、超然物外的思想。

2. 简介《饮酒》诗:这是陶渊明的一组田园诗中的一首,表现了诗人饮酒赏月、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对《饮酒》诗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点评并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背诵诗歌(5分钟)1. 让学生集体背诵《饮酒》诗,巩固学习成果。

2.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诗,使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了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背诵诗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诗歌意境的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解读《饮酒》的诗意。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

(2)陶渊明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饮酒》诗歌。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提问学生对《饮酒》诗歌的初步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解读《饮酒》的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2)学生探究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饮酒》诗歌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意理解、意象分析和陶渊明的创作背景。

2. 请学生选择一首陶渊明的其他诗歌进行学习和解析,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汇报: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汇报表现,包括内容准确性、表达清晰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陶渊明的《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饮酒》诗的主题思想;(2)学会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人生哲理和田园情怀;(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饮酒》诗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涉及的典故和寓意;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饮酒》诗的译文、注释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用书:古诗文选本或教材;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鼓励学生查阅注释,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饮酒》诗中的典故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授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人生哲理和田园情怀;(2)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诗;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饮酒》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出调整。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饮酒》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陶渊明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陶渊明诗歌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作品,分享对陶渊明印象,引出本课《饮酒》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特点及作者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典型意象,剖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展示《饮酒》诗文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以便引导课堂讨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提升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 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意境的把握;2. 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饮酒》诗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文,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陶渊明诗歌,如《归园田居》等;1.2 简介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1.3 提问:同学们对《饮酒》这首诗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理解诗文内容;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句、段;3.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3 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欣赏与感悟4.1 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4.2 讨论: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5. 课堂小结5.2 提醒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六、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6.2 话题讨论:让学生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6.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境的把握。

3. 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

1. 教师准备:《饮酒》诗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篇,了解作者陶渊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饮酒》诗篇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酒》诗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究,解决诗中的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篇中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讨论(1)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哲理。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饮酒》诗篇,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饮酒》诗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赏析文章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水平和合作能力。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组织学生参观陶渊明的纪念馆或相关文学遗址,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北师大版八下《饮酒》教案5篇

北师大版八下《饮酒》教案5篇

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 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饮酒》教案5

《饮酒》教案5

饮酒教案5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饮酒2.了解饮酒对健康的影响3.掌握正确的饮酒方法和注意事项4.培养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教学内容1. 什么是饮酒饮酒是指将含有酒精的饮料摄入口腔,并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

饮酒可以是以放松、社交、纪念或者其他目的为目标。

2. 饮酒对健康的影响虽然适量饮酒有些益处,但是过量饮酒或长期饮酒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饮酒对健康的主要影响:2.1 对心脏的影响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心脏健康,但是过量饮酒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2 对肝脏的影响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等疾病。

2.3 对大脑的影响饮酒会对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影响,导致失衡和损伤。

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问题和情绪障碍。

2.4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过量饮酒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溃疡、胃炎和营养吸收问题。

2.5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饮酒会抑制免疫系统,使人易受感染,且难以恢复。

3. 正确的饮酒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饮酒对健康的影响,饮酒时应采取以下方法和注意事项:3.1 限制饮酒量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单位。

一般情况下,一个单位相当于一杯啤酒、一杯葡萄酒或者一杯烈酒。

3.2 选择低酒精度的饮品选择低酒精度的饮品可以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如啤酒相对于烈酒来说,酒精度较低。

3.3 缓慢饮用过快地饮用酒精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增加对身体的影响。

饮酒时应缓慢饮用,并与其他饮料交替。

3.4 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导致酒精更快地被吸收,加剧酒精的影响。

最好在进餐后饮酒。

3.5 不开车饮酒饮酒会影响反应能力和判断力,酒后开车将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切勿酒后开车,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培养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在饮酒时,应该培养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健康:4.1 自制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酒量和频率。

不要盲目追求饮酒的刺激感。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饮酒 教案

饮酒 教案

饮酒教案教案:饮酒教学目标:1. 了解酒的分类和酿造方法;2. 掌握适量饮酒的原则;3. 了解酒精对身体的影响和危害;4. 学习如何正确应对酒精过量或酒精中毒的紧急情况。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出示一张包含各种饮品图片的PPT图片,让学生根据饮品的外观特点进行分类。

2. 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饮品为例,讨论酒的分类和酿造方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和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酒的分类和酿造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酒精含量高低与酒的分类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解析。

三、适量饮酒的原则(15分钟)1. 告诉学生适量饮酒的原则是根据性别、体重、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

2.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适量饮酒具体需参考哪些因素,给出个人意见。

四、酒精对身体的影响和危害(20分钟)1.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讲解酒精对身体的影响和危害,包括酒精的吸收、代谢和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

2. 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五、应对酒精过量或酒精中毒的紧急情况(15分钟)1. 指导学生如何应对酒精过量或酒精中毒的紧急情况,包括寻求医疗帮助、吸收更多的水分等。

2. 示范教学:模拟酒精中毒的紧急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复习和总结(10分钟)1. 综合性小测试:学生个人完成关于饮酒知识的小测试。

2. 班级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本课最重要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PPT和视频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2. 分组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合作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酒精中毒的紧急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

教学评价方法:1. 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各个环节的掌握程度;2. 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能力的评价;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评价。

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酒的鉴赏活动;2. 邀请相关专家就饮酒常识进行专题讲座;3. 学生制作酒的酿造过程的模型或海报。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饮酒》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1、全体朗诵。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

3、听音频范读。

四、解题《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 “心远”。

即心志高远。

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

――优美、宁静、惬意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明确:不能。

“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
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二、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

1.散读课文
2.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

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

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3.散读课文
4.听录音范读
5.跟读
6.散读课文
三、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

请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份意境美。

(学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联想,只要与诗句的淡然悠闲、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时俯时仰,“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意境体宁静恬淡。

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四、艺术特色鉴赏
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小结: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陶渊明的诗文我们接触不多,同学们可以去找些来读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